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四年級語文上冊:《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新版多篇】

四年級語文上冊:《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新版多篇】

四年級語文上冊:《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新版多篇】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中國台灣青年一心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中國台灣青年在餘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生命橋”的含義。

【教學準備】

師:課件(李政道博士的圖片、課文片斷)。

生:蒐集資料(白血病、骨髓移植)。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昨天我們學習了第22課《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請大家回憶一下課文講了個什麼故事?

(課文講小錢患了白血病,一位中國台灣青年冒着生命危險為他捐獻了骨髓,最後小錢得救了。)

相機板書並介紹李政道博士:小錢、李博士、中國台灣青年。

2、讓我們穿越時光的隧道,回到那個令人難忘的日子──1999年9月22日,這天,陽光灑滿了美麗的杭州市,小錢──一位剛滿18歲的年輕人,靜靜地躺在病牀上,燦爛的陽光沒有使他蒼白的臉紅潤起來。因為他患了嚴重的白血病,他的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他的生命還會有救嗎?這節課讓我們繼續關注這位年輕人的命運,讓我們繼續學習第22課《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學生齊讀課題。)

二、自由讀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打開書,小聲地讀讀課文,讀完後説説自己的感受。

(指名説,相機指導學生交流有關白血病的資料。)

三、再讀課文,感悟危情

治療白血病,目前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進行骨髓移植。(板書:骨髓移植)(交流“骨髓移植”的資料)但要找到適合移植的骨髓並不容易,請大家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看看哪些句子告訴我們找適合移植的骨髓並不容易,用 “──”劃出來。

學生彙報。

出示燈片:

然而,要找到適合移植的骨髓,又談何容易。如果沒有親緣關係,大約在十萬人裏才有可能找到一個有適合骨髓的人。小錢是幸運的,幾經輾轉,終於在中國台灣找到了這樣的人。

師:為了找到適合的骨髓,醫務工作者有可能去過哪些城市?去找過哪些人?(北京、上海、廣州、香港……工人、農民、教師……長城內外,大江南北都找遍了,真不容易呀!這就叫“談何容易”,這就叫“幾經輾轉”!

齊讀,把“艱難”的感覺讀出來。

四、讀懂捐獻,感悟愛心

1、是的,小錢是幸運的,幾經輾轉,終於在中國台灣找到了這樣的人。他的生命有救了!讓我們一起去認識這些拯救小錢生命的好心人吧。請大家默讀課文第3~6自然段。邊默讀邊用橫線劃出最讓你感動的句子。

(學生默讀,教師巡視。)

2、把劃記的句子讀給同桌聽。

3、學生彙報,相機出示句子進行感悟:

⑴ 在同一時刻,海峽彼岸的中國台灣花蓮慈濟醫院,骨髓移植專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進手術室。

師:“同一時刻”指的是什麼時候?“步履匆匆”又是什麼意思?

⑵ 在這場災難中,他的家人是否平安無事,目前還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師:此時此刻,這位青年的內心一定是極不平靜的,他在想些什麼呢?讓我們閉上眼睛用心去貼近這位中國台灣青年的心,聽一聽他會想些什麼。

(指名説。)

小錢和這位中國台灣青年素不相識,但是,這位中國台灣青年知道,此刻,病魔正在侵襲着小錢的身體,癌細胞正在他身體中不斷的擴散。對小錢來説,每過一分鐘,他離死亡就又接近了一步。這位中國台灣青年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這真是海峽兩岸心連心,不是親人勝親人呀!

師:同學們,讓我們帶着這份感激一齊來讀這段話。

⑶ 針頭向皮膚剌去,一陣突如其來的餘震,使針頭從肌膚裏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時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牀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牀上。

師:大家知道什麼是餘震嗎?

(餘震是指大地震過後的小地震。)

師:那麼“突如其來”是什麼意思?

(來得很急,很快,很突然,讓人沒有任何防備。)

師: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大地震過後又一次餘震發生了,大地開始顫抖,房屋開始搖晃,窗户上的玻璃啪地掉下來了,身體下的病牀吱吱作響……此時此刻,唯有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牀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牀上。難道他們不知道會有危險嗎?他們明明知道有危險卻不跑出去保全生命,那麼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

(學生交流。)

師:是呀,他們知道,就在這海峽的對岸,同胞小錢正焦急地等待着他們去挽救他的生命,此時此刻,在李博士和這位青年的心中,救助大陸同胞生命的力量已經使他們顧不得考慮自己的安危了。這需要多大的勇氣,這需要多大的決心!

師:讓我們帶着這份敬佩之情一起來讀讀這幾句話。

過渡: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中國台灣青年的骨髓,終於從身軀裏涓涓流出……

⑷ 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時。李博士帶着剛抽取的骨髓,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趕到杭州,和當地的醫護人員一起連夜為小錢做了骨髓移植手術。

師:由於歷史和原因,中國台灣和大陸現在還沒有直接通航,中國台灣當局不允許飛機直接飛到大陸,所以只能到香港進行中轉。為了防止骨髓的凝結,影響細胞的活性。在飛機上,醫護人員們小心地呵護着骨髓箱,每隔一小時要上下左右晃動,他們知道,這裏面裝着的可是小錢的生命啊!

五、深化感悟,昇華感情

1、同學們,小錢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運的。如果你是小錢,你會第一個感謝誰?為什麼?(指名説)

2、師:小錢應該中國台灣青年,因為他為自己捐獻了骨髓,小錢也應該感謝李博士,沒有他,就沒有小錢的第二次生命,小錢還應該感謝其他所有為他默默奉獻的醫護人員們,一句話,是這些人的愛,給了小錢第二次生命。是愛,讓一朵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又一次綻放。

3、如果有一天,小錢和那位捐獻骨髓的中國台灣青年相遇了,他們會説些什麼呢?

(同桌互説,指名説。)

4、引讀第7自然段:

(課件出示。)

師:也許,

生:小錢和這位中國台灣青年永遠不會見面,

師:這並不重要,

生:因為兩岸同胞的心是連在一起的。

師:那血脈親情,

生:如同生命的火種,

師生共讀: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

過渡:現在你知道“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指的是什麼了嗎?

(血脈親情。)

這座用愛心架起的生命橋一定會永遠屹立在兩岸同胞的心中。

【板書】

22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血脈親情

小錢 李博士 中國台灣青年

骨髓移植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 篇二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與性質地位”一章開宗明義:“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在這裏,“人文性”被提升到重要的地位,現代語文教學重視知識傳授的同時,更重視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既是一種科學素養,也是一種人文素養。它重視語文教學過程,重視師生互動,重視學生的需要,重視積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形成。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人間真情”單元組的一篇課文。文中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一位大陸青年不幸身患白血病,一位台灣青年冒着生命的危險,不顧家人的安危,為這位大陸青年捐獻骨髓;台灣李博士冒着生命危險從台灣抽取骨髓,兩岸人民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正是一個人文教育的好的載體。

一、在期待中學會關心,接受人文

師:這個年輕人的生命就像含苞的花朵,卻不曾開放就將凋零,他的內心是怎樣的?你的心情呢?

生:小錢肯定特別傷心,因為他快要死了,可是他還很年輕。

生:我也認為他會非常難過,我內心裏也為他痛苦。

師:你為他痛心,跟着自己的感覺讀一讀這句話。(生感情朗讀)

生:我為他着急。

師:急什麼?

生:急救他命的可能性太小了。

師:你從哪看出來的?

生:從“唯有……才能……”看出小錢生命只有一線希望。

師:是啊,有血緣關係的人之間骨髓都有可能不相配,更何況沒有血緣關係,

在20萬人裏面才可能找到可以為他移植的骨髓。小錢生的希望多麼渺茫啊!請同學們再讀這段話,把你的心情表達出來。

(生感情朗讀)

閲讀期待是一種迫切求知的心理狀態,是一種探求未知的渴求。探求什麼?

這是老師的責任。美國國家教育學會主席內爾·諾丁斯在《學會關心:教育的另一種模式》説,關心和被關心是人類的基本需要。關心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石。圍繞關心來組織教學是諾丁斯教育思想的中心主張。那麼,對教育來説,又該從哪裏入手來教會孩子學會關心,學會愛自己和愛他人呢?什麼樣的教育才是我們所需要的能夠培養孩子學會關心的教育呢?本課開始,我就引導孩子直接探求、關注杭州青年的命運,一句“真讓人痛心啊”敲擊着孩子的心靈,激起學生讀書的期待,更重要的是喚起了孩子們強烈的關懷。孩子們熱情投入、真情流露、以心契心,是收穫人文思想的時候。

二、在文本與心靈的對話中體驗感情價值——感受人文。

生:同一時刻,在台灣剛剛發生過大地震,可是醫護人員卻在為小錢抽取捐

獻者的骨髓。

師:當你瞭解到這些,你最強烈的感受是什麼?

生:我最強烈的感受是非常感動。

師:哪些地方讓你有了這樣的感受,請再次讀這段文字,用心去默讀,劃出

令你感動的詞句,先完成的同學可以與旁邊的同學交流。

生:這裏讓我感動,一場大地震剛剛過去,可台灣的人們卻在為小錢忙碌着。

師:好,書暫時放下,一提“地震”,你腦海中肯定會出現一幅畫面,描述一下好嗎?

生:聲音震耳欲聾,房屋倒塌……

生:地震很可怕,這種自然現象的破壞力很大。

生:地震可能會讓一座城市變成廢墟。

師:7.3級的大地震來臨,頃刻間就是牆倒屋塌。地震過去後餘震隨時可能襲擊人們,危險隨時存在,台灣青年應該想的是什麼?

生:他應該想自己躲在那裏,怎樣保護家人。

師:可他實際想的是什麼?

生:他實際想的是小錢。

師:你從哪讀出來的?

生: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課件出示這句話)

師引讀:台灣青年為他人着想,這是一種優秀的品德——

生齊讀:“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着希望,期待着他

的骨髓。”

師引讀:對於他來講,這是一個堅定的信念——

生齊讀:“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着希望,期待着他

的骨髓。”

師引:置自己安危於不顧,挽救一個素昧平生的大陸青年,這是多麼崇高的

精神啊!請同學們再讀——

生齊讀:“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師:這件事中,感動無處不在,還有哪些地方打動了你?

《語文課程標準》一個重要理念就是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

容的價值取向,發揮語文課的以情感人、以美育心的獨特性;讓學生親密地感受語文材料,感悟人文內涵,從而受到心靈感動、情感的薰陶、人格的感化。從“讓我們讀讀這個故事,看看到底是什麼感動着我們?”來引導學生體會課文,悟情、生情。抓住了“這位青年仍靜靜地躺在病牀上”、“此刻,大地仍在餘震中搖晃。”、“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暫停的間隔,台灣青年的骨髓,終於從身軀裏涓涓流出……”這鮮活的形象、銘心的場景、抓住“沉着地站在病牀旁,”等感情強烈的內容來注重形象感悟、情境感悟、心靈的感動。學生全身心注入在文本的人物身上,從而在情感、態度、價值等精神領域產生影響,感受到語文中豐富的人文內涵。

以上是對本課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的審視。反思這節課,還存在着許多的不足與遺憾。

首先,在課文學習中,對學生朗讀指導還欠缺。引導學生深入課文,體會語句含義,激發起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用自己的聲音把感情表達出來。學生有時朗讀表達不夠充分,例如:重點理解“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學生體會到生命的美好,可貴,體會到生命將逝的悲哀,感受到骨髓移植的必要性,急迫性。應讀出這些感受來,學生朗讀時並沒有把這種情感通過聲音表達到位。課堂上這一環節就讓學生讀了兩遍過去了,沒有達到朗讀的目的。如當時,老師能夠給予恰當的範讀,從聲音帶動學生,將會對學生進一步感受文本,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起到作用。

還有,學習中忽視了對關鍵詞語的學習和感悟。如:在學習本課字詞這一環節中,好多同學把間隔(jiàn gé)讀成了jiān gé,那麼對字音地糾正就可以聯繫這個詞的意思,但在教學中卻是採用了反覆讀詞這一原始的方法。還如“輾轉”一詞學生不易理解。為此我雖然引導學生體會到尋找骨髓的艱難,急迫與曲折。但沒有提出這個詞,讓學生理解這個詞的意思。老師在文本中發現“金子”,告訴學生這是好東西,更應該把它交到學生手中,讓學生會應用它,這才是語文教學的目的所在。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 篇三

22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l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新詞,體會其在文中的表達作用,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感受海峽兩岸的血脈親情,體會給予的崇高與快樂。

3、培養學生研讀拓展的能力,嘗試運用一些全息閲讀教學的方法。

l教學重點、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兩岸骨肉同胞的血脈親情,感受生命的珍貴和愛心的無價。

l教學難點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l教學時間2課時

l教學準備蒐集身邊的愛心故事,尋找典型的聲像資源。

l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猜謎導引

師:老師有個謎語,請大家猜猜。

謎語:水裏看是一個洞,岸上看是一張弓。身背千斤不喊重,河西立刻到河東。(打一交通設施)

(學生説明了猜謎理由。教師由此談話:是啊,橋是聯繫河兩邊的,其實我們剛才的交流就像已在我們之間架起了一座心靈之橋,友誼之橋。)

三、揭題

1、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新課《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請同學們看老師寫課題。

(教師板書課題,邊寫邊教“峽”的書寫,“山字旁”要寫得瘦些。)

2、生讀題,教師問學生讀了課題後有什麼問題?

生:生命橋是從哪裏到哪裏?

生:生命橋指的是什麼?

……(教師根據學生的“生命橋指的什麼”這個問題引入文本:那麼,就讓我們到文中去找答案吧!)

四、初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

2、反饋:

(1)(教師出示詞語認讀。)

我能讀準,我能讀懂:步履間隔凋零暫停身軀襲擊空曠輾轉血脈白血病骨髓移植

a、師:在這些詞語中,你讀懂了哪些詞語?

b、學生提出不理解的詞語“步履”,教師作引導。

(2)、(教師出示句子認讀。)

我能讀準,我能讀通: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師:這個句子中包含5個生字,誰能讀準?

五、結合“談何容易”研讀課文

1、師:救這個青年容易嗎?從課文中找到相關詞語。

(生數人回答,答案有“談何容易、終於”等)

2、出示句子:然而,要找到適合移植的骨髓,又談何容易。(理解讀)

師:為什麼這麼不容易找呢?從文中找到有關句子。

生1:小錢是幸運的,幾經輾轉,終於在中國台灣找到了這樣的人。

(生讀時不理想,鼓勵後再讀,表揚。)

發散:小錢可能會在哪兒找骨髓?(在學生的回答中理解輾轉。)

(拓展小資料:我國大陸的骨髓庫起步較晚,人們對骨髓的知識欠缺,意識淡薄。目前捐獻者庫存資料加起來還不到3萬份。而中國台灣有目前亞洲最大的骨髓庫,庫存資料30多萬份。)生3:就在昨天,一場里氏7。3級的大地震襲擊了中國台灣地區。此刻,大地仍在餘震中搖晃。

第二課時

一、切入課文內容,指導朗讀,理解感悟

1、《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發生在杭州和中國台灣花蓮之間的故事,因為真實,因為就在我們身邊,我在讀這個故事的時候,格外感動,我想你們也一樣,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個故事,看看到底是什麼感動着我們?

2、學生自由讀課文。

3、小組交流:對學習小組內的學習夥伴讀幾遍你覺得特別令你感動的句子和段落。

4、全班交流。(交流令自己感動的句子以及感動的原因)

範例:

a、最後一段。朗讀:“小錢得救了……那血脈親情,如同生命的火種,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

(感動的原因是小錢得救了。這是一個美麗的結果,患有嚴重白血病的小錢最終得救了,很多人在這樣的時刻容易留下幸福的眼淚,這是一種感動。)

b、第五段。朗讀:“針頭向皮膚刺去…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中國台灣青年的骨髓,終於從身軀裏涓涓流出……”

這段中有一個詞語“突如其來”,你們怎樣理解?

(發生的時間很突然。餘震的大小事先也不知道,可能很小,也可能很大。在突如其來的餘震中,還要進行着手術,真是令人感動。)

c、第二段。朗讀:“小錢靜靜地躺在病牀上……終於在中國台灣找到了這樣的人。”

(小錢只有18歲,就患了白血病,白血病又叫血癌,很難醫治,很可憐;骨髓很難找,終於找到了,真讓人高興。真是大悲大喜,悲喜交加。)

小錢患的是白血病,小錢的生命就像“生命就像不曾開放就將面臨凋零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重新綻放。”在這句話中找到一組反義詞嗎?

(人們常説“生命如花”、“歲月如花”,那是比喻生命的美好,讓生命更加美好是人類永遠的追求,於是你就有了這大悲大喜的感動,你的感覺是和全人類的感覺一致的。

d、第四段。朗讀:“在這場災難中……期待着他的骨髓。”

(這位青年不顧家人的安危捐獻骨髓,因為他知道拯救生命更重要。給予是快樂的!很令人感動。)

二、深入閲讀文本,整合資源,深刻體會

1、這是一次跨越海峽的拯救行動,這是一次和死神爭奪生命的較量,最後,生命在人們無私的給於中復活了,生命之花在人們的愛和奉獻中重新綻放了。小錢得救了,他的身體會慢慢康復,他蒼白的臉會慢慢紅潤起來,他的心中一定會充滿了感激,你想他會感激誰呢?讀讀課文,設身處地地想一想。

2、學生快速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3、全班交流。

a、感謝為他捐獻骨髓的那位中國台灣青年。

(小錢患的是嚴重的白血病,目前,唯一有效的醫治方法就是移植骨髓。很多人對捐獻骨髓懷有恐懼心理,害怕會影響自己的健康,其實這是所有的醫學研究和臨牀經驗表明,捐獻骨髓對於人體健康沒有影響;但是即使是這樣,也有很多人沒有捐獻骨髓的意願,所以到目前為止,我國大陸的中華骨髓庫中的庫存量只有4萬多份,中國台灣慈濟骨髓捐獻中心庫存23萬份,而我國的白血病患者有400多萬,需要更多的人志願捐獻骨髓。而這位中國台灣青年就是這樣一位志願捐獻骨髓的先行者,小錢應該感謝他,我們也應該感謝他!餘震有大有小,房屋隨時都可能倒下來,生命受到了嚴重的威脅。他卻冒着生命危險捐獻骨髓。並且他不顧親人的安危來為小錢捐獻骨髓。)

引導學生進行想象:

又一次餘震發生了,大地開始顫抖,房屋開始搖晃,窗户上的玻璃啪地掉下來了,身體下的病牀吱吱作響……但是,這個青年人仍靜靜地趟在病牀上。這需要多大的勇氣。需要多大的決心。

感情朗讀第4、5自然段,讀出自己內心的感動。

在大地震過後,在劇烈的餘震中,這位青年不顧親人的安危,冒着生命危險,為海峽另一邊的小錢捐獻骨髓,用自己的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b、他還會非常感謝李博士。

(李博士冒着生命危險從中國台灣青年身上抽去骨髓,並一路奔波送到杭州,為小錢作了骨髓移植手術。)

(這位李博士就是中國台灣的骨髓移植專家李政道博士,他是那樣令人尊敬,他主持創辦了中國台灣慈濟骨髓捐獻中心,徵集到23分骨髓樣本,成為全球最大的華人骨髓庫,救助了眾多的白血病患者,今年的4月15日,他第100次攜帶着台灣同胞捐獻的骨髓來到大陸。讓我們記住這位可敬的老人!(出示李政道博士的照片)

深情地朗讀第5自然段。

(由於歷史和政治的原因,中國台灣和大陸現在還沒有直接通航,中國台灣當局不允許飛機直接飛到大陸,只有到香港中轉。儘管中國台灣和大陸之間隔着一灣海峽,還有很多人為的阻隔,但還是不能阻隔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兩岸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理解“奔波”,感情朗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c小錢還會感謝醫護人員朋友親人

(是啊,這些人就在小錢的身邊,時時刻刻給予小錢關心、愛護和支持。正是因為有這麼多的人關心、愛護這小錢,奇蹟才會發生;正是因為海峽兩岸這麼多人的愛心才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4、想象拓展,啟迪心靈

(根據國際上骨髓捐助的有關規定,骨髓捐助者和受捐人在一年內是不能見面也不能知道對方的身份和姓名的,但一年以後就可以了。我們來想象一下,一年以後的某一天小錢和那位捐骨髓的中國台灣青年相遇了,會是怎樣的場景?小錢會對那位中國台灣青年説些什麼呢?)

三、總結全文內容,點明主題,深化印象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的時刻,有很多的人需要我們去幫助,但是很少需要付出鮮血和生命。更多的時候需要幫助別人,給予別人也許僅僅只需要説一句温暖的話,僅僅只是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但是,卻能給別人很大的鼓勵和幫助,也會給我們自己帶來很大的快樂,因為給予是快樂的,給,永遠比拿快樂!

板書設計:

22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杭州中國台灣

骨髓

小錢(李博士)年輕人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 篇四

【教材分析】

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台灣同胞冒着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課文先後描寫了同一時間海峽兩岸的兩個不同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杭州某醫院的病牀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錢,他在靜靜地期待着那來自海峽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個場景是在台灣花蓮的慈濟醫院,李博士正在餘震的危險中抽取台灣青年的骨髓。他們冒着生命危險,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這一切,為的是挽救海峽彼岸一個年僅18歲的生命。文章告訴我們,兩岸同胞相距雖遠,心卻是緊緊相連的。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兩岸骨肉同胞的血脈親情,感受生命的珍貴和愛心的無價。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性,台灣青年在餘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設計思路】

緊扣課題展開教學,以讀激情,以讀促悟,以情助讀,情景交融,讓學生在不斷讀書的過程中,得到情感體驗,與文中人物產生強烈共鳴,從而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輔助、課題卡片。

【課程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題導入,引入文本

1、老師出示板書《跨越海峽的 橋》:同學們,看到這個題目,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什麼情景?

2、橋在我們生活中處處可見,毛主席曾在一首詞中寫到“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而我們這篇課文的題目卻是《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生命橋是什麼意思?圍繞海峽兩岸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讓我們一齊讀讀課文,從課文中尋求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力求讀正確、讀通順。

2、指名讀。老師相機指導。

3、交流初讀所得: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初讀課文,你對“生命橋”一詞是怎樣理解的?

4、這座生命橋聯接着大陸和台灣,讓我們跟隨作者手中的筆,一同走進這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三、品讀課文,深入感悟

1、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讀完談一談自己的心得體會,並説説為什麼要這樣讀。

2、當我們從甜美的夢鄉中醒來,打開窗子,燦爛的陽光灑在身上呼吸着帶着花香的清新的空氣,你會油然產生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⑴ 老師範讀,請同學們閉着眼睛想像一下:在這樣的一個早晨,城市的各個角落會有哪些我們熟悉的生活場景呢?

⑵ 學生暢談自己的感受。

3、換位思考:

同學們所描繪的這些畫面,使我們感到生活是多麼美好,然而這一天,對於小錢來説意味着什麼呢?

⑴ 第2自然段,學生用準確詞語表達自己此時此刻的心情。

⑵ 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讀一讀。

4、指導朗讀,課件出示:

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入。

⑴ 感情朗讀:

在這個陽光燦爛的日子,在這個充滿花香的城市,一切都是那麼美好,充滿生機,而小錢,卻只能躺在病牀,命運對他是如此的殘酷,讓十八歲的他得了白血病。十八歲,多麼美好的年齡,文中把十八歲比作一朵“含苞的花”,十八歲太年輕了,今後的路還很長很長,然而可惡的白血病卻要使這朵含苞的花“即將凋零”。感情朗讀這段話。

⑵ 創境引讀:

假如小錢沒有得白血病,此時此刻,他會做些什麼呢?

老師引讀:十八歲,多麼美好的年齡!

當同齡人吃過晚飯後,攜着父母的手在綠蔭道上漫步時,然而小錢……

當同齡人在球場上奔跑追逐,為每進一個球歡呼跳躍時,然而小錢……

當同齡人的腳步走過祖國各地,盡情瀏覽祖國的大好河山時,然而小錢……

當同齡人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奮鬥時,然而小錢……

⑶ 合適的骨髓對小錢來説那麼寶貴,是挽救他生命的唯一途徑,然而找到合適的骨髓,容易嗎?

課件出示:

然而,要找到適合移植的骨髓,又談何容易。如果沒有親緣關係,大約在十萬人裏才有可能找到一個有適合骨髓的人。

指導朗讀這段話。

⑷ 朗讀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感受迥然不同,你認為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

5、患了白血病,生的希望是如此渺茫,小錢有沒有一線希望獲得重生呢?

學生齊讀第二自然段最後一句話。有的同學可能會發出感歎,小錢真幸運呀;有的同學可能會提出疑問:小錢怎麼會在台灣找到合適的骨髓呢?在這裏我們必須提到一個人,也就是下文所提到的李博士。

出示課件:李博士照片及簡介。

正是因為有了像李博士這樣熱心公益的人,還有許多自願捐獻骨髓的熱心人,才會使像小錢這樣的白血病患者看到了生命的曙光,讓我們發自內心地向他們表示敬意!

四、小結激趣,鋪墊下文

同學們,這場跨越海峽的拯救行動是否能夠成功?小錢最終能否獲得新生?海峽彼岸又發生了哪些驚心動動魄的故事?下一節課,我們將把鏡頭切換到寶島台灣,一同去關注事情的發展,相信你對“生命橋”這個詞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第二課時

一、回顧舊知

上一節課,我們整體感知了課文內容,並通過品讀課文,感受到小錢所遭受的不幸,以及合適的骨髓對小錢的重要性。我們在為小錢感到惋惜的同時,也為他感到慶幸,因為在海峽彼岸,有一位台灣青年,正無私地為小錢捐獻骨髓,來挽救他十八歲的生命。這一節課,就讓我們一同去關注事情的發展吧。

二、深入閲讀文本

1、默讀3~6自然段,瞭解海峽彼岸的台灣花蓮慈濟醫院所發生的一切,請你用一個詞來談談你的感受。

2、為一個毫無關係的陌生人捐獻骨髓,對於這件事,你是怎麼看待的?

學生談自己感受,老師引導:幫助他人是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3、捐獻骨髓的事例,並不止這一件,而作者卻單單寫了這件事,那這件事例有什麼特別讓人感動的地方?請找出來並作上記號。

(學生交流令自己感動的地方以及感動的原因。)

──這例骨髓移植手術跨越海峽兩岸,有着深遠意義。

抽取骨髓的工作是在劇烈的餘震中進行的。

4、有那些句子讓你感受到餘震的可怕?找出來讀一讀。

5、同學們,我們可以想像餘震每一次發生時的情景:大地顫抖,房屋搖晃,玻璃破碎。人們驚慌失措……這一切讓人感到多麼可怕,而此時,台灣青年和李博士反應如何呢?

課件出示:

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牀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牀上。

6、此時此刻,他們會想些什麼呢?

學生更深入體會台灣同胞不顧親人安危,冒着生命危險來幫助小錢的精神的可貴。

7、台灣青年的愛心和骨肉同胞的親情,伴隨着那涓涓流出的骨髓,被帶到海峽彼岸,給小錢帶來生的希望,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三、點明主題,想像拓展

1、齊讀課文最後一段,再次感受“生命橋”一詞的深刻內涵。

師:你認為這僅僅是一座生命橋嗎?

課件出示:

它還是一座( )橋,因為( )。

學生根據提示,用此句式説出自己的感受。

2、我們完全可以設想,小錢在進行骨髓移植手術後,他的身體一天天恢復健康,蒼白的臉也紅潤起來了,生命之花傲然綻放,他的心中一定會充滿感激。假如你就是小錢,你想説些什麼呢?

學生暢所欲言,情感得到昇華。

3、老師小結。

【板書設計】

22、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 篇五

教學要求

1、知識與技能

⑴學習並掌握本科的生字新詞

⑵理解課文資料,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⑶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以讀為主,引導學生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體會人們高尚的精神品質。

重點難點、關鍵

1、重點:理解骨髓一向對小錢的重要性。

2、難點: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課時劃分: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資料,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2、學習相關部分,體會找骨髓的困難及對小錢的重要性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體會找骨髓的困難及對小錢的重要性

教具準備:生字詞語卡片

收集白血病、骨髓移植的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猜謎導引

師:老師有個謎語,請大家猜猜。

謎語:水裏看是一個洞,岸上看是一張弓。身背千斤不喊重,河西立刻到河東。(打一交通設施)

(學生數人發言,都猜到謎底是橋,並説明了猜謎理由。教師由此談話:是啊,橋是聯繫河兩邊的,其實我們剛才的交流就像已在我們之間架起了一座心靈之橋,友誼之橋。)

三、揭題

1、師:這天我們就來學習新課《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請同學們看老師寫課題。

(教師板書課題,邊寫邊教“峽”的書寫,“山字旁”要寫得瘦些。)

2、生讀題,教師問學生讀了課題後有什麼問題?

生:生命橋是從哪裏到哪裏?

生:生命橋指的是什麼?

……(教師根據學生的“生命橋指的什麼”這個問題引入文本:那麼,就讓我們到文中去找答案吧!)

四、初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

2、反饋:

(1)(教師出示詞語認讀。)

我能讀準,我能讀懂:步履間隔凋零暫停身軀襲擊空曠輾轉血脈白血病骨髓移植

a、師:在這些詞語中,你讀懂了哪些詞語?

(生數人回答,主要着眼於字形、字音和自義。其中“骨髓”這個詞讀錯的人較多,教師作了強調,但在之後的反饋中還是有學生讀錯,教師自己也老是讀錯。還對“間隔、暫停”等詞正了音。還有學生提了幾個容易寫錯的字,教師課件出示了“襲、暫”的田字格。)

b、學生提出不理解的詞語“步履”,教師作了引導。

(2)、(教師出示句子認讀。)

我能讀準,我能讀通: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師:這個句子中包含5個生字,誰能讀準?

(生數人朗讀,師生共同評議。好幾個學生“白血病”的“血”讀錯,教師正音,但感覺引導得還不夠,其實在三下冊《她是我的朋友》中就出現了血的兩個讀音,區分就應還是比較明顯的。)

五、結合“談何容易”研讀課文

1、師:救這個青年容易嗎?從課文中找到相關詞語。

(生數人回答,答案有“談何容易、最後”等)

2、出示句子:然而,要找到適合移植的骨髓,又談何容易。(理解讀)

師:為什麼這麼不容易找呢?從文中找到有關句子。

反饋:

生1:小錢是幸運的,幾經輾轉,最後在台灣找到了這樣的人。

(生讀時不理想,鼓勵後再讀有進步,表揚。)

發散:小錢可能會在哪兒找骨髓?(在學生的回答中理解輾轉。)

(拓展小資料:我國大陸的骨髓庫起步較晚,人們對骨髓的知識欠缺,意識淡薄。目前捐獻者庫存資料加起來還不到3萬份。而台灣有目前亞洲最大的骨髓庫,庫存資料30多萬份。)生3:就在昨日,一場里氏7。3級的大地震襲擊了台灣地區。此刻,大地仍在餘震中搖晃。

(從哪兒體會到不容易。)

六、小結課文,結合“談何容易”。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學習課文,瞭解台灣青年捐獻骨髓的經過

2、總結全文,啟迪學生為兩岸人民的團結做出貢獻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地震資料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1、教師:這天我們繼續學習

2、指名反饋:

3、教師導讀:

二、説感動、感悟的品質

1、教師:請同學們讀課文第三至六自然段,把令你感動的句子劃下來

2、羣眾交流感動的句子,引導探究

三、昇華情感、體會生命橋的含義

1、經過李博士不分晝夜的奮戰,由於台灣青年血濃於水的無私奉獻小錢得救了

2、引導學生討論: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這跨越海峽兩岸的生命橋

3、教師小結:是他們的愛心給了小錢第二次生命。

四、總結全文:寶島台灣與大陸同胞被台灣海峽所隔,但血脈親情是無法割捨的這種血脈親情――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五、佈置作業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摘抄令你感動的`句子

3、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説課稿 篇六

一、説教材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是人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下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講述了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台同胞冒着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錢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二、説學情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雖然同學們缺少對於文中提到的白血病、地震等事件的切身體驗,但是他們已經具備了藉助教師的引導以及情感遷移等方法來體會文中所藴含的情感。通過學習本文,同學們也能深切的體會海峽兩岸同胞割捨不斷的血脈親情。

三、説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能夠認讀生字詞,並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課文,體會文中“生命橋”的含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夠體會兩岸同胞割捨不斷的血脈親情。

四、説教學重難點

1、重點:認讀生字詞,並能夠體會生命橋的深刻含義。

2、難點:感受兩岸同胞割捨不斷的血脈親情。

五、説教學方法

討論法(展開)、談話法、情境創設法、多媒體演示法等。

六、説教學過程

1、導入

使用投影出示1999年台大地震的相關資料,並提問:“遇到地震我們應該怎麼辦?”同學作答:空地避難、有序離開建築物。

教師講述:但是在地震當時有兩位台同胞堅持呆在室內,他們為什麼會這麼選擇,我們今天就來了解下。

2、整體感知

1)播放範讀錄音,提示同學們標出文中的生字

2)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並藉助工具書解決生字

3)請同學們合上課本,回憶文中講了一件什麼事。並隨機點名請同學回答,回答不完整的會請其他同學補充,並由教師進行總結。

3、深入研讀

1)隨機抽取同學範讀第1、2自然段,並提問:“小錢得了什麼病?”並與同學們談話互動分析得出:“小錢是不幸的,更是幸運的。”因為小錢有機會能夠得救。

2)請同學們自由朗讀3、4自然段,並從文中找出,為什麼李博士和青年都沒有離開醫院的大樓。

3)由教師範讀第5、6自然段,讀後提問:

a)“針頭從肌膚中脱落,青年的反應是什麼?”

b)“一次又一次的努力”説明了什麼?

c)為什麼青年一直靜靜地躺着?

並請同學們四人一組進行討論,時長5min。討論結束後隨機提問,由教師進行總結。

4)由教師繼續追問:“骨髓抽出之後是否就能鬆一口氣呢?”同學尋找答案:“骨髓必須在24小時之內注射給小錢。”

5)最後,請同學們齊讀第7自然段,並提問:“這座生命橋是由哪些人的努力架起來的?”同學們會自然想到:“李博士還有青年。”教師加以引導:文中沒提到的人有沒有呢?比方説兩岸的醫護人員。在引導之下,同學們可能會進一步回答出:飛行員,接送的司機等等。再此,我會加以總結:“在這個故事的背後,還有許許多多的無名英雄,他們也都是值得我們尊敬的。”

4、拓展延伸

由教師提出問題:“小錢獲得新生的血脈來自於這位無名的台青年,那又是什麼讓這位青年可以不計得失的付出?”同學們通過思考及回憶文章內容,就會找出:“兩岸同胞的心及血脈親情都是連接海峽兩岸的。”由此同學們自然的會感受到兩岸同胞血濃於水的親情。

5、小結作業

在課程的最後,同學們齊讀課文,再次感受文中的濃濃的血脈之情。

作業:請同學們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想象十年後小錢與台青年兩人見面的情景,並分別選人飾演,在下一次的活動課上進行展示。

七、板書設計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 篇七

【教學目標】

1、能在閲讀中積累詞語,理解“凋零、談何容易、餘震、骨髓、奔波”等詞的意思。

2、讀懂課文內容,學習用“也許……但是……”的句式來練習説話,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台灣青年為拯救他人生命所表現出來的犧牲精神,以及海峽兩岸同胞的骨肉深情。

【教學重點】

理解台灣青年及李博士的高尚品質,以及海峽兩岸同胞之間的骨肉親情。

【教學難點】

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出示第一節,師範讀後問:聽了老師的朗讀,你感受到了什麼?

2、學生交流:

⑴根據學生回答,出示相應的句子。

⑵抓住重點詞語來體會。

3、指導朗讀。

4、揭題:

⑴過渡:

然而,錢暢又是幸運的,後來在台灣的一位青年身上找到了可移植的骨髓,於是,在杭州和台灣之間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⑵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在此環節,通過學習課文的第一小節,抓住“凋零”、“惟有”、“十萬個”、“一個”、“談何容易”等詞來體會錢暢的不幸、可憐,找到可移植的骨髓的不易,從而引出課題。)

二、整體感知

1、過渡:

可移植的骨髓找到了,接下來事情是不是像我們想象的那麼順利呢?

2、請大家自由讀3~6節,看看後來發生了什麼事?結果又怎樣呢?

3、根據學生交流,相機板書:

台灣、青年、李博士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簡要地概括課文3~6節的主要內容。並且通過圖片讓學生了解地震的威力,為後文理解李博士和青年人的品質埋下伏筆。)

三、重點研讀

1、過渡:

在這樣危險的情況下,我們一般該怎麼做?

2、交流:

出示句子:

“也許,此時此刻,大家都應該跑出去,在空曠的地方保全自己的生命──所有地震知識都教人們這樣做。”

3、師:但是李博士和青年是怎麼做的呢?

⑴學生交流:

出示句子:

李博士莊嚴地站着,青年靜靜地躺着。

⑵齊讀“也許……但是……”這兩句話。

4、師:一個是莊嚴地站着,一個是靜靜地躺着,然而他們的內心一定是不平靜的,他們會想些什麼呢?可以選其中一個來説説,用上“也許……但是……”這個句式來説。

出示練習:

李博士莊嚴地站着,他想:也許()但是()。

青年人靜靜地躺着,他想:也許()但是()。

5、根據學生交流,相機板書:

杭州、錢暢

6、指導朗讀。

(設計意圖:通過用“也許……但是……”句式來進行想象,使學生體會到李博士和青年人為拯救他人所表現出來的獻身精神。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引出第四節,通過朗讀感悟,讓學生感受到青年顧不得家人的安危,感受他的愛心、奉獻精神。)

7、出示句子:

“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後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台灣青年的骨髓,像生命之泉,終於從身軀裏涓涓流出……”

師生接讀。

這句該怎麼讀呢?自己讀──指名讀──齊讀。

8、師:骨髓終於抽到了,李博士帶着骨髓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終於趕到了杭州。這十幾個小時,他做了什麼呢?

⑴(播放補充資料)結合箭頭、畫外音來了解整個運送的過程。

⑵看來剛才的媒體介紹,你想説什麼?

(設計意圖:通過媒體的創設,讓學生理解李博士克服了重重困難,飛躍了千山萬水,終於把骨髓及時送到了杭州。)

⑶師小結。

四、總結全文

1、同學們,李博士千辛萬苦為錢暢送去的僅僅是骨髓嗎?

(根據學生回答,適時板書。)

2、師總結:

是啊,李博士千心萬苦為錢暢送去的不僅僅是骨髓,還送去了愛心……

3、師:出示練習:

也許,錢暢是不幸的,因為()。但是,他又是(),()。

同學們,請大家完成這個練習。

4、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繼續用“也許……但是……”句式來練習説話,一方面是對全文內容的一個總結,另一方面再次來體會錢暢的幸與不幸的原因所在。)

5、點題,再齊讀題目。

6、讓我們滿含激情地讀最後一節。

設計意圖:在朗讀中結束全文,讓學生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再次齊讀課題,更是對海峽兩岸同胞骨肉相連的體會。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 篇八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台灣青年一心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2、讀懂課文,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台灣青年在餘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具準備】

錄像、投影片、歌曲《愛的奉獻》。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999年9月22日,這是一個愛意流動的日子,這是一個海峽兩岸骨肉同胞魂牽夢繞的日子。這一天,千萬雙眼睛共同聚焦一個大陸同胞年輕的生命,千萬顆心為他的命運而跳動。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美麗而動人的故事《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板書,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讀後説説你的感受。

2、學生彙報交流。

三、品味語言,感悟血脈親情

1、身患絕症的小錢是不幸的,讓我們到杭州醫院的病房裏去看看生命垂危的小錢吧。自由讀1、2自然段。

2、出示句子:

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⑴讓我們把目光聚集到這段話中,用心去體會,你體會到什麼?

⑵帶着你的理解讀。

3、過渡:

此時,只有骨髓移植,才能挽救他的生命。但是,要骨髓移植談何容易,大約在十幾萬人中才能找到一個適合的人。小錢是幸運的,幾經輾轉終於在台灣找到了這樣的人。下面讓我們把目光轉向台灣花蓮慈濟醫院看看那動人的一幕。小聲讀3~6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把最讓你感動的地方劃下來,用心想一想感動你的原因是什麼?

4、學生彙報交流:

可以抓住以下句子體會、朗讀感悟。

⑴此時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牀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牀上。

⑵“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台灣青年的骨髓,終於從身軀裏涓涓流出。”

⑶李博士帶着剛抽取的骨髓,經過十幾小時的奔波,趕到杭州,和當地的醫護人員一起連夜為小錢做了骨髓移植手術。

5、此時此刻同學們一定有話想説——出示“這真是一座用——架設的生命橋啊!”讓學生填空。

6、小錢得救了!這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使小錢得救了!讓我們和作者一道用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傾吐我們的心聲。齊讀。

三、拓展延伸,感悟血脈親情

1、小錢得救了!一年後的一天,他終於和那位捐骨髓的台灣青年見面了,他會對台灣青年説些什麼?同桌兩位同學,一個作為小錢,另一個則是台灣青年,向對方説出你的心裏話吧。

2、指名説。

3、播放錄象,截至目前,慈濟醫院已經向大陸提供骨髓180例,成功救治了不少白血病患者,每個事例背後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這些正是在海峽兩岸之間用骨髓、用愛心、用血脈親情架設的一座座生命橋啊!此刻,同學們一定有千言萬語要訴説,就把千言萬語匯成最感動的一句話,寫成親情卡,貼到“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上去吧。

4、學生貼親情卡,播放《愛的奉獻》。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 篇九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個真實而感人的故事,飽含着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飽含着台灣與大陸同胞之間難以割捨的骨肉親情。能通過這一樣一篇課文的教學,讓學生深切的感受到人間真愛,感受到兩岸親情,在他們心中埋下善的種子,植入愛的根苗,應該是語文課的驕傲,是語文教師的驕傲!這就是語文教學的人文性之所在吧。然而,語文課畢竟不同於政治課,語文課也不是單純的思想品德課。在語文課堂上,要通過聽、説、讀、寫等一系列屬於語文的學習活動,讓孩子在語言文字的實踐中獲得語文知識、技能的訓練與提升,經歷語文學習的過程,習得語文學習的方法,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發展語言,這才是語文工具性的體現。那麼,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怎樣把這兩者統一起來,把三個維度的目標都落到實處呢?這個問題是本次賽課的主題,也一度困惑着我。

在備《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一課時,我突然發現,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真的很簡單,那就是把語文課上成語文課:也就是説,在課堂上如果我們以發展學生的語言為出發點來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那麼,三維目標就自在其中。為什麼這樣説呢?因為,每一個語言符號都表現着一種思維,承載着一種思想,藴含着一種情感:對語言的理解,就是對思維的訓練;對語言的積累,就是對思想的傳承;對語言的運用,就是情感的傳遞。比如,我引導學生體會李博士的愛心,運用的是把一個自然段的幾個句子都跟沉着這個關鍵詞聯繫起來朗讀體會的方法,在這種瞻前顧後地閲讀與朗讀實踐中,對李博士博大愛心、高尚醫德的感悟,不言而喻。

基於以上的認識,我在這40分鐘的教學中,只設計了兩個層面的閲讀實踐:第一個層面是初讀整體感知。這個層面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真正讓孩子把課文讀通,把內容説明白。我設計了這樣3個實踐環節:第一,自由讀,給足時間讓學生真切感知課文;第二,自主提醒詞語,給足空間與方法理解詞語,讀通長句子;第三,分工合作,把聽讀檢查讀書效果和組織語言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有機的結合起來,給足機會讓每個孩子參與實踐。這樣的幾個可以説是很常規的學習活動過後,第一個層面閲讀目標就基本落實了。第二個層面是品讀理解內容、感悟精神。根據四年級上學期學生閲讀感悟能力的實際水平,我在這個層面的引導中採用了以讀代講、代説的策略。引導學生通過以下2個實踐感悟到台灣青年的博大愛心和李博士的高尚精神。第一環節,默讀畫出令自己最感動的語句簡單標註感受;第二環節,交流感受。在第一個環節開始和交流感受的過程中,我試圖充分的發揮教師指導、引導和組織的作用,讓學生學得更有實效。比如點撥默讀感悟方法;還有配樂範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再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情感體驗遷移到對台灣青年內心世界的想象中,通過運用恰當的詞語練習説話表達出來;以及通過補充材料引導學生自主理解奔波、連夜所表達的意思和情感等等。

總之,理念決定呈現,呈現決定效果。在這次會議理念的引導下,我體驗到了簡簡單單教語文的快樂,體驗到了紮紮實實為學生的充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r1599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