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國中歷史課教學設計 國中歷史教學設計多篇【精品多篇】

國中歷史課教學設計 國中歷史教學設計多篇【精品多篇】

國中歷史課教學設計 國中歷史教學設計多篇【精品多篇】

國中歷史課教學設計 國中歷史教學設計 篇一

學生學習課文之前,指導學生閲讀《三國演義》中的相關片斷,以便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在赤壁之戰中,東吳獲勝的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時地利,揚長避短。理清課文的條理。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查找自己喜歡的《三國演義》中的小故事,開三國故事會。

瞭解赤壁之戰的全過程,並從中悟出赤壁一戰勝與負的根本原因。查找自己喜歡的《三國演義》中的小故事,開三國故事會。

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理清課文的條理。

在教學中重點理清課文的條理,抓好預習檢查,使學生初步瞭解交戰雙方是哪些人;戰役發生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起因是什麼,經過怎樣,結果如何,然後引導學生再讀課文,加深理解。

投影片、錄音帶、生字詞卡片。

2課時

教學內容:

檢查預習,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初步理順課文條理,引導學生逐段深入學習。

學習過程:

1、板書課題

2、揭示課題:我們今天要學習《赤壁之戰》,赤壁在今天的湖北省武昌縣西赤磯山。據歷史記載,東吳的孫權以三萬大軍打敗了曹操的八十萬大軍,孫權是怎樣打敗曹操的,他為什麼能打敗曹操,學習了課文,我們就知道了。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

(1)看看本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2)交戰雙方是哪些人?

(3)交戰的時間、地點、起因、經過、結果

2、回答問題:(引導學生根據所知《三國演義》的故事進行回答)

3、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

4、默讀課文,想想赤壁一戰的過程,開始怎樣,後來怎樣,結果怎樣,然後給課文分段。

5、討論分段。(按戰役的起因、戰前準備、戰役經過及結果來劃分段落。)

1、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課文。想一想,你讀懂了什麼?

(2)理解“調兵遣將”,周瑜為什麼要調兵遣將?

(3)讓學生談談對“隔岸相對”的理解。

(4)説説這段話講了什麼?(赤壁一戰的起因。)

2、學習課文第二段。

(1)指名讀課文。你讀懂了什麼?

(2)示投影:説説你對周瑜説火攻是個好主意的看法?

3、學習課文第三段。

(1)指名讀課文。

(2)火攻這一仗是怎樣開始的?默讀五、六、七自然段,討論瞭解:a、文中幾次提到“東南風”?劃出有關的句子。b、指名讀一讀為什麼要在“東南風很急”的情況下來進攻?c、讀一讀曹操的表現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説説這一仗是怎樣開始的?

(3)火攻這一仗是怎樣進行的?學生默讀思考。

(4)火攻一戰的結局是怎樣的?引導學生讀課文十、十一自然段。討論理解:a、理解“鑼鼓震天”“丟盔棄甲”。b、説説曹操逃跑的原因

(5)總結段意,這段話講了什麼?

作業設計:

1、熟讀課文。

2、預習“思考、練習”第二題。

3、把今天學過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並和他們討論孫權、曹操輸贏的原因。

板書設計:

戰役的起因:南下,奪取江南的地方

赤壁之戰戰役的準備:鐵鎖連船、準備火攻

戰役的過程:假投降、火燒曹營

課後小記:

教學內容:

複習課文,理清課文條理,領會作者是怎樣圍繞文章中心一層層表達思想感情的。準備開三國故事會。

學習過程:

一、複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周瑜、黃蓋是怎樣用火攻打敗曹軍的。(板書課題)

2、請學生簡要説説火攻一戰的過程。

二、領會文章的中心。

1、在赤壁之戰中,東吳以三萬軍隊打敗了號稱八十萬的曹軍,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這以少勝多的原因是什麼?

2、學生討論回答。

(1)周瑜:知己知彼,揚長避短

(2)曹操:驕傲輕敵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從這篇課文中,你明白了什麼?在學習上,對你有什麼用處?(多請幾名同學説一説)

三、開三國故事會。

1、分小組準備故事會材料。

2、組織小評委,推選主持人。

3、開三國故事會。

4、評委給每個小組打分,給優勝小組頒發獎狀。

四、教師總結

作業設計:

1、把你今天在課堂上得到的知識講給家長聽。

2、聯繫實際談談你有什麼收穫。

3、預習《田忌賽馬》。

板書設計

赤壁之戰

東吳:知己知彼,揚長避短

勝敗原因

曹操:驕傲輕敵

國中歷史課堂教學設計 篇二

1、知識與技能: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體,知道漢字的演變;瞭解夏朝和商朝的歷法、戰國的24節氣;知道扁鵲的成就;瞭解屈原和編鐘。

2、過程與能力:通過分析史料和蒐集資料,培養學生收集、處理、運用資料的能力,培養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我國勞動人民在古代就創造了輝煌的文明,培養學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過詳細瞭解古代科技成果,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嚴謹的治學態度;通過學習詩人屈原,對學生進行道德情操教育。

[重點與難點]

本課重點是甲骨文、商朝曆法和詩人屈原。

本課難點是甲骨文的字型結構、古代曆法和《離騷》的藝術成就。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方式與方法]綜合啟發式教學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故事法)

我們同學每天都在讀書、寫字,要接觸大量的文字,文字幫助我們記事、傳達信息、獲取信息,文字對我們來説太重要了。同學們有沒有想過,我們的祖先在文字沒產生之前是如何記事、傳達信息的呢?(學生能説出結繩記事、刻符號等等)

一、文字的演變

1、先展示各種文字—--陶器刻符、甲骨文、金文、竹簡、帛書(讓學生有一個感性認識)

2、關於這些文字,你想知道些什麼呢?你對哪種文字最感興趣呢?(讓學生選擇學習內容)

3、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寫在龜甲或獸骨上,稱為甲骨文。今天的漢字就是從甲骨文發展來的,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的。

商周的青銅器上鑄刻的文字叫金文

4、小結:隨着書寫工具的變化,字體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展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書法條幅,學生感受書法藝術美,陶冶了情操,同時對文字字體演變有了簡要的瞭解)。可見,隨着時代的發展,文字字體在進行不斷的演變,向着簡明、快捷的方向發展。

漢字形聲表意,歷經千年而不衰,成為維持和聯結我們中華民族的根。希望同學們熱愛我們的漢字,並寫好漢字好嗎?

(這種形象直觀的教學能發揮多種教育功能,既可以使學生清晰掌握我國漢字的早期演化過程,也可以通過了解造字方法增強學生準確運用漢字的本領,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更能夠培養學生觀察和歸納問題的能力。)

[過渡:隨着對天象的觀察,我國的歷法發展起來。]

二、向學生展示網上的資料)

(1)什麼叫曆法?

(2)夏朝的歷法的發明、商朝曆法的特點、戰國24節氣從生活入手,讓學生了解曆法和24節氣,並讓學生深入思考他們的作用。讓學生課下繼續蒐集24節氣的諺語。

三、扁鵲

⑴名醫扁鵲,望、聞、問、切四診法

⑵補充扁鵲的資料,培養學生蒐集資料和運用資料的能力

四、屈原

詩歌賞析,體會屈原的思想感情,並從中受到啟迪。

(説明:《離騷》是屈原被流放後用詩歌形式寫成的自敍傳,是中國古典文學中最長的抒情詩。表達了崇高熾熱的熱愛祖國和人民的激情。同時通過閲讀和分析《離騷》,教育學生認識學習兩千多年前的屈原憂國憂民、高潔耿介的崇高品德和為追求理想頑強奮鬥的精神。)

五、戰國時期盛行鐘鼓之樂

提供一些資料供學生了解。

六、整合知識:綱要知識圖(可讓學生自己畫,小組互相交流)

七、總結認識:(總結出今天的收穫,並引導學生繼續探究)

1、通過學習這些知識,你還有哪些想進一步瞭解?你打算怎樣繼續去了解呢?

2、對於這些知識,你還能用其他形式表現出來嗎?

3、約定:把自己探究的成果互相交流和展示。

附:板書設計

1、商朝的文字寫在龜甲或獸骨上,稱為甲骨文

2、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的。

3、商周的青銅器上鑄刻的文字叫金文

4、曆法產生於夏朝,完善於商朝,戰國時測出24節氣。

5、名醫扁鵲,望、聞、問、切四診法。

6、戰國時期,楚國的屈原創造出一種新的詩歌體裁,稱為楚辭。

7、戰國時期盛行鐘鼓之樂

國中歷史課教學設計 國中歷史教學設計 篇三

1.知識目標:意大利文藝復興的時間及實質、但丁、達芬奇、莎士比亞、新航路的開闢:哥倫布、達伽馬、迪亞士、麥哲倫。

2.能力培養:本課的關鍵是讓學生了解意大利文藝復興運動的興起及突出表現。通過對文藝復興時文藝作品的分析,初步領會文藝復興運動的實質,培養透過現象看事物本質的能力。新航路開闢的過程,就是西歐人在地理上取得重大發現的過程,它使世界結束了彼此孤立的狀態,真正意義上的世界歷史開始了。新航路的開闢者,既適應了時代的需要,又具有超乎尋常的勇氣和百折不撓的毅力。

3.思想品德教育:通過本課的學習,不僅使學生對意大利文藝復興的實質和進步作用有所瞭解,還應認識到“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給予偉大影響和作用於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從而堅定自己積極投身先進文化事業的信念。要求學生結合開闢新航路的動機和取得的成果,結合開闢新航路的後果進行思考,培養學生正確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通過中國四大發明對世界經濟發展的貢獻,鄭和遠航等史實的穿插對比講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民族自豪感。

重點:文藝復興的重要代表人物。新航路開闢的經過。

難點:文藝復興首先在意大利興起的先決條件及其階級實質。對開闢新航路作出恰當評價。

【導入新課】引導學生回顧14世紀~16世紀歐洲在政治經濟領域發生的巨大變化,然後指出:這時歐洲發生巨大變化的又一個標誌是文藝復興運動的出現。由此引入新課。提問:什麼是文藝復興?文藝復興為什麼首先發生在意大利?

14世紀意大利最早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併產生了最初的資產階級。資產階級隨着自身力量的增強,而提出一系列符合自身利益和要求的思想主張;14世紀的意大利是一個需要巨人的時代……。由於資本主義生產關係首先在意大利發展起來,所以與它相適應的資產階級文化思潮也首先出現在意大利。隨着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在意大利的發展,新興的資產階級為了發展資本主義經濟,需要文化科學知識,他們渴求擺脱教會對於人的生活和思想束縛。他們主張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來考察一切。他們相信並且頌揚人的價值、人的尊嚴、人的力量和人的偉大,認為人可以創造一切。他們讚美人生和自然,崇尚科學和理性。這種從人出發而不是從神出發思考問題的思潮被稱為什麼?(人文主義)從剛才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人文主義是新興的資產階級文化思潮。那它為什麼被稱為文藝復興呢?文藝復興表現最突出的領域是哪兩個?(文學和美術)

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文學領域傑出的代表人物是--(詩人但丁)。但丁是意大利佛羅倫薩人,出身於沒落貴族家庭。青年時代他是在博覽羣書中度過的,除拉丁文、修辭學以外,他對詩學、神學、歷史、天文、地理、音樂、繪畫等都作了研究,從而使他成為那個時代一位多才多藝、學識淵博的學者,為他日後的從政活動和文學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302年,但丁被代表羅馬教廷的反動勢力放逐,流落意大利各地,最後客死他鄉。但丁的作品很多,《神曲》是他的代表作。下面再看美術領域的成就。

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美術領域最的藝術家是誰?(達芬奇)達芬奇所畫的人物和宗教故事,都是以現實人物為藍本的,所歌頌的是人的現實美好的生活,這些作品都體現了人文主義者以人為本的思想原則。

15-16世紀,文藝復興發展到歐洲的其他地方。英國的莎士比亞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一位文學巨匠。一生創作了三十多部劇本和很多膾炙人口的詩篇。代表作《羅密歐和朱麗葉》、《哈姆雷特》。莎士比亞不僅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傑出代表,也是世界文壇上的巨匠,西方文藝評論界把他同荷馬、但丁和歌德並稱為世界四大詩人。莎士比亞畢生主要獻身於戲劇事業,他的寫作題材廣泛,一身兼為悲劇、喜劇和歷史劇作家,各方面都碩果累累,這一點超越了以前所有的悲劇家和喜劇家。與新舊交替時期的先驅但丁相對照可以看出,莎士比亞的作品更富於現實主義色彩,這也説明文藝復興運動正在深入,時代正在前進。莎士比亞與中國的大戲劇家湯顯祖同處一個時代。

一、新航路的開闢

15世紀,隨着商業的發展和貿易的日益擴大,西歐國家對黃金的渴望更加強烈。但是,西歐的貴重金屬礦藏很少,開採也很慢,為了尋求黃金,歐洲人便把注意力轉向了東方。為什麼呢?(《馬可·波羅行紀》內容的影響)《馬可·波羅行紀》中,把東方描寫得富麗繁華,介紹中國和印度是"黃金遍地,香料盈野",這對憧憬黃金的歐洲上層分子有很大的誘惑力,因此,他們不惜冒着生命危險,遠渡重洋到東方去尋求黃金。另一方面,歐洲貴族親眼看到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把東方的珠寶、瓷器等販運到歐洲而大獲其利,這更堅定了他們去東方尋金的決心。但是,為什麼要開闢新航路呢?15世紀前葉,東西方的商路主要有三條:一條是陸路,從小亞西亞出發,沿黑海、裏海經過中亞到達中國和印度;第二條是經敍利亞、兩河流域抵波斯灣,換海船前往印度和中國;第三條是經埃及的亞歷山大港,出紅海,經印度洋去印度和中國。當時,紅海以東和地中海一帶的貿易,分別主要由阿拉伯商人和意大利商人所壟斷,後又被奧斯曼帝國所控制,它的統治情況如何呢?(奧斯曼帝國阻礙東西方商路)因此,在大西洋沿岸諸國的大商人迫切希望尋找到一條繞過地中海東部,開闢直達東方的新航路。

葡萄牙和西班牙是瀕臨大西洋的兩個歐洲國家,他們無力加入歐洲大陸的爭奪,特別希望獲得海外的財富,最熱衷於探尋新航路。當時人們具備了遠洋航行的條件了嗎?(學生看書答:地圓學説的流行、航海技術的發展)西班牙和葡萄牙在15世紀末完成了國家的統一,這為組織大規模遠航提供了條件,同時兩國的造船業和航海業較發達,當時地圓學説在歐洲日益流行,意大利地理學家繪製的世界地圖,把印度和中國畫在大西洋對岸,並斷定從歐洲一直向西航行就可以直達東方。15世紀歐洲已能製造適於航海的多桅快速的大型帆船,中國人發明的羅盤針,14世紀已普遍用於航海事業,使遠航不至迷失方向。最先探尋新航路的是葡萄牙人。教師指圖講解:葡萄牙人探尋新航路的方向是向東。

(1)1487年,迪亞士率三艘帆船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達非洲的最南端。這是探尋新航路中的第一次突破。葡萄牙國王認識到非洲南端的重要性,肯定由此向東航行可以到達亞洲,因此,就把這個地點稱為"好望角",這次航行證明了大西洋與印度洋是相通的,為達·伽馬的探尋新航路準備了條件。

(2)1497年~1498年,達·伽馬率4艘帆船,160名水手從里斯本出發,沿迪亞士開闢的航路南行,繞過好望角,沿非洲東海岸前進,進入印度洋,到達非洲的莫桑比克,然後由阿拉伯人領航,順利渡過印度洋,到達印度的卡里庫特。返航時,劫掠了大批香料、象牙、絲綢、寶石等物品,他們帶來的收益高達航行費用的60倍。繼葡萄牙之後,西班牙也積極進行航海擴張,並且選擇了西進的路線。

(3)1492年,意大利人哥倫布在西班牙王室的資助下,乘三艘帆船,率88名水手,從西班牙啟程,橫渡茫茫無際的大西洋,經過69天的艱苦航行,終於到達古巴、海地,哥倫布誤認為他所到達的地方就是印度,因此,稱當地居民為"印地安人"(印度人),這個名稱一直沿用下來。哥倫布直到死一直誤認為自己所到的是印度。後來,意大利另一位航海家亞美利哥,證實哥倫布所到達的地方不是印度,而是一塊"新大陸",於是這個大陸就被稱為"亞美利加"洲。

(4)第四位探尋新航路的是麥哲倫。他率領的船隊最終完成了環球航行。1519年,麥哲倫帶領5艘船,262人組成的遠航船隊從西班牙出發,橫渡大西洋,沿南美洲海岸南下,繞過美洲南端的海峽(後人命名為"麥哲倫海峽"),進入另一片遼闊的海洋,因沿途風平浪靜,航行很順利,麥哲倫高興地把這片海洋稱為"太平洋",麥哲倫的船隊在太平洋上航行三個多月,很多船員因飢渴而死去。當船隊到達菲律賓羣島時,與當地土著居民發生衝突,麥哲倫在衝突中被殺,其他船員逃出後繼續航行。他們繞過好望角,直到1522年,才回到西班牙,這時只剩下一隻船和十幾個人了。這樣,人類第一次實現了環球航行,從而證明了地圓學説的正確性。新航路的開闢有什麼意義呢?(學生回答後,教師總結)新航路開闢後,密切了世界各大陸之間的聯繫,從此,世界結束了彼此孤立的狀態,聯成一個整體,真正意義上的世界歷史開始了。這四次重要的遠航,大都發生在15世紀末,在同一時期,我們中國也曾有過遠航的壯舉,可以請同學思考、對比世界的四次遠航與中國的鄭和下西洋在目的、規模、後果上有何不同?

新航路開闢以後,從歐洲到亞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國中歷史課堂教學設計 篇四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知道西歐中世紀鄉村的典型組織形式是莊園;知道領主和佃户之間的關係;瞭解西歐莊園的管理情況、農民的生產、生活情況等基本史實

過程與方法:通過西歐莊園裏領主和佃户之間的關係以及莊園的管理,分析西歐莊園的特點;通過小組討論,比較西歐莊園中的農民與中國古代社會農民的異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和接受生產力發展決定生產關係變革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激發學生探索求知精神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西歐莊園的特點

教學難點:比較西歐莊園中的農民與中國古代社會農民的異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農奴阿布拉黑的一天(片斷)

在領主自營地上,阿布拉黑整天忙於耕作,恨不得有三頭六臂。他駕着一隊耕牛穩步行走,把土地梨成整齊的田壟、田溝。春光明媚,令人神清氣爽,但阿布拉黑頭腦中經常出現管事和他的助手,他們可以處罰他——甚至會鞭笞他——如果認為他偷懶的話。

阿布拉黑腦海裏也會浮現修道院長和其手下僧侶的形象,他們穿戴着乾淨的襯衣、襯褲、兜帽、長襪、暖袍和羊皮手套。僧侶每年都領取新衣服,而阿布拉黑卻沒有衣服可換,依舊穿着污跡斑斑的長上衣和綁腿,甚至它們破舊不堪。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8課:《西歐莊園》,走近西歐中世紀的莊園生活。

二、新課講授

目標導學一:莊園的領主與佃户

1.展示:《莊園圖解示意圖》

2.教師講述:“典型的莊園”包括着一個農村和周圍的田地。但是普通的莊園,並不如此整齊。較大的莊園往往包括着幾個農村,小的莊園有的只佔着一個農村的一部分。莊園的土地是封建領主所有,而直接生產者的農民通過各種地和形態,從封建領主的手中取得佔用一部分土地的權利,進行個體生產。

3.學生自主學習:在西歐莊園裏主要生活着哪些人?在莊園裏土地是如何劃分的?

提示:領主、佃户(包括自由的農民和缺少自由的農奴;莊園的土地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由領主自己保留,直接經營,稱為“直領地”,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莊園的周圍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稱為“共用地”,全體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規定共同使用。

4.材料展示:

材料一莊園的主要工作是農業,同時也有手工業,有木匠、鐵匠,莊園自己釀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麪包師,總之,莊園生產了人們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絕大部分產品。

材料二從日出勞動到日落,勞動的報酬十分微薄。他的家一般是簡陋的小屋用糊了泥巴的籬笆建造的。地面就是泥土,從上面下來的雨和雪使泥地變得又濕又冷。農民在一隻箱子裏塞進些稻草當他的牀鋪。他的伙食粗糙而單調——不是黑麪包就是褐色的麪包。如果收成不好就捱餓。餓死的事情決不是沒有聽説過。他當然是文盲,而且是迷信和恐懼的犧牲品,也時常受到邪惡的領主管家的欺騙。他還要交很多的租税並服役,可以説,他是一個被蔑視、沒有任何社會地位的可憐蟲。

5.問題思考:材料二中農奴的生活説明了什麼?結合上述材料,分析西歐莊園的性質。

提示:農奴依附於封建主,缺乏人身自由;自由莊園是一個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單位。

6.材料展示:莊園裏的佃户除了耕種自己的份地之外,還要為莊園主耕種土地,每週都要有幾天為莊園主幹活,莊園主直接控制的農奴每週的大部分時間都要為莊園主幹活。領主還向佃户徵收其他捐税。

7.問題思考:結合上述材料,分析領主與佃户之間是一種什麼關係。

提示:領主與佃户之間是統治與被統治、剝削與被剝削的關係。佃户有義務為領主勞動,領主也不能隨意沒收佃户的土地,他們之間具有一定的契約關係。

目標導學二:莊園法庭

1.材料展示:

材料一佃户因為沒有認真耕種領主的田地,被罰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誤入領主的園子,被罰款6便士;只要領主的磨坊能夠磨麪粉,就不得到莊園以外磨麪粉,違者罰款20先令。

材料二無權享用公共牧場但仍在牧場內放牧的人,侵犯了全體村民的權益,判令他們從牧場牽走他們的牲畜,從此不得佔用牧場,違者還要被罰款;某人不按規定的價格賣酒,也要被罰款。

2.教師提問:

(1)材料反映了西歐莊園具有什麼權?

提示:司法權。

(2)根據兩則材料分析莊園法庭懲罰各種違法行為的手段是什麼。

提示:罰金。

(3)材料中反映了哪些行為會受到法庭的制裁?

提示:佃户在勞役中怠工、不能完成勞役、家畜誤入領主的園子、到莊園以外磨麪粉、侵犯全體村民權益的行為等。

(4)西歐莊園法庭審判的依據是什麼?

提示:習慣法或村法。

(5)從上述材料中,我們可以看出西歐莊園法庭有什麼作用?

提示:莊園法庭既維護了領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領主的特權,也有利於維護佃户的權益,同時莊園也起着維護莊園公共秩序的作用。

三、課堂總結

正因為“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這種奇特的政治現象和自給自足的莊園奇景,構成了中世紀西歐文明的獨特性。但歷史辯證法總是彰顯着永恆的道理,當一種新制度建立的時候,卻孕育了否定這個制度本身的新元素。

板書設計

1.興起的時間、發展

2.性質: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

3.居民:佃户(自由農民和農奴)

4.領主與佃户的關係:統治與被統治、剝削與被剝削

5.莊園法庭:特點與作用

國中歷史課教學設計 國中歷史教學設計 篇五

1、知識與技能:讓學生認識尊重、平等的重要性和真正含義。

2、過程與方法:通過案例分析和討論,培養學生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尊重父母、鄰居、同學、外地人、殘疾人的品質,使學生認識到人格的尊嚴,平等待人,引發人生價值的思考。

[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溝通與理解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進行有效地溝通、理解的技巧。其實,能夠溝通與理解需要一個前提,那就是雙方的相互尊重和平等待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尊重與平等。

[幻燈片]

[老師敍述]下面,通過觀看王麗同學上國中後遇到的幾件事情,請大家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情境表演一:

[幻燈片] 展示演員表(主持人及解説:老師;演員:兩位學生。)

[表演] 王麗上了中學之後,開始有了自己的小祕密。她常常在自己的小房間裏寫信、寫日記。有一次,媽媽看她在房間裏呆了很久,怕她學習太累了,想叫她休息一會兒。於是,媽媽一邊推門進去,一邊説:“小麗啊,做作業那麼久了,休息一下吧。”王麗一聽是媽媽進來了,趕緊把日記本放進書桌的小抽屜裏。媽媽看她神神祕祕的,就笑了笑説:“什麼祕密啊?”王麗支支吾吾地説:“沒什麼。”其實,在她心裏已經想好了明天要去買把鎖來。(暫停)

[教師提問] 請同學們想一想,王麗的媽媽是去偷看王麗的小抽屜了還是沒有去偷看?請同學分別談談你的理由。

[學生討論] 有的同學認為當媽媽的一定很好奇,想看看抽屜裏究竟是什麼,她也是關心自己的女兒。有的同學則認為媽媽知道那是王麗的祕密,覺得應該給她私人的空間,所以不會去偷看的。

[教師總結] 剛才同學們都對媽媽接下去的行為進行了猜測,並談了自己的理由,我們就看看下面的事情到底是怎樣發展的吧。

[繼續表演] 第二天,王麗正準備去買鎖,媽媽卻微笑着走進來,説:“這把小銅鎖送給你,爸爸媽媽知道你的想法,你長大了,希望有自己的空間,我們尊重你。”王麗拿着這把鎖,不知道面對父母的信任還應不應該把抽屜鎖起來,她覺得很為難。

[教師提問] 王麗的媽媽的做法你是不是感到很意外?

你從媽媽的做法中感受到了什麼?

你覺得王麗應該把抽屜鎖起來嗎?為什麼?

[學生討論] 有的同學認為要鎖起來,萬一被媽媽看了,祕密就沒了。大多數同學認為不用鎖了,既然媽媽把鎖送給了你,説明她尊重你、信任你,那你也應該尊重和信任她。

[教師總結] 正如大多數同學所想的,王麗沒有使用這把小鎖,而是一直讓它在抽屜裏靜靜地躺着。從這個故事中,我們知道了尊重和平等是相互的,父母應該尊重你,你更應該尊重父母,大家是不是知道以後該怎麼做了啊?

[教師敍述] 過了幾天,王麗在小區裏又碰到了一件事。

★情境表演二:

[幻燈片] 展示演員表。(略)

[表演] 一天,王麗和同學龔倩在王麗住的居民小區裏玩,王麗看到開修鞋鋪的老大爺,主動打招呼説:“張爺爺,您好,有什麼我可以幫忙的嗎?”老大爺説:“謝謝,你已經幫我打掃好幾次衞生了。”龔倩悄悄地問王麗:“這個人是誰啊?”王麗説:“他是一個外地來的老大爺,在這裏開了個修鞋鋪,我們小區裏有好幾個外地人,有的開商店,有的賣早點,還有的修自行車。”龔倩説:“你怎麼對他們那麼好啊,我們和他們不一樣的,尤其是那個修鞋的大爺,手總是黑呼呼的。”(暫停)

[教師提問] 你們覺得龔倩的説法對嗎?

如果你是王麗,你會怎麼回答龔倩?

[學生討論] 一般同學都會説龔倩的説法是不對的。如果自己是王麗,他們會説“人與人之間是一樣的、平等的,應該互相尊重,不應該看不起別人”等。

[教師敍述] 大家説得很好,讓我們看看王麗是怎麼説的。

[繼續表演] 王麗聽了龔倩的話,鄭重地説:“人與人之間都是平等的,不管他們從事什麼職業,只要是正當的,就應該得到尊重。”龔倩聽了之後感到很慚愧,低聲説:“我懂了,我以後不會再看不起他們了。”

[教師總結] 從這則小故事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人與人之間應該尊重、平等,不能因為工種的不同而看不起別人的勞動。外地人來異鄉打工,我們作為本地人應該幫助他們,而不是藐視他們,我相信你們知道以後應該怎麼做了,是嗎?

[教師敍述] 下面,我們再來看一件王麗在學校裏遇到的事情。

★情境表演三:

[幻燈片] 展示演員表。(略)

[表演] 又有一天,王麗去上學,在學校的樓梯上,她遇到了她們班的一位腿有殘疾的同學,於是她就走上前,説:“我扶你吧。”“謝謝你。”當她們走進教室時,看到兩個調皮的男生在模仿她走路的樣子,那位同學傷心地哭了。(暫停)

[教師提問] 你們認為那兩個男生的做法對嗎?

如果你是王麗,你會怎麼做?

[學生討論] 一般同學都會説他們不對。如果自己是王麗,會罵那兩個男生,不許他們嘲笑殘疾人,應該尊重和幫助殘疾人。

[教師總結] 那麼,我們看看王麗她是怎麼做的。

[繼續表演] 王麗非常生氣,上前阻止他們説:“你們這樣做,實在是太不尊重別人了。我們大家都是平等的。想一想,如果你的腿有殘疾,還受到這樣的嘲弄,會有什麼感受呢?”那兩個男生被説得啞口無言。

[教師總結] 從上面的這則小故事中,我們知道了應該尊重同學、尊重殘疾人、幫助殘疾人,而不應該是嘲笑、諷刺殘疾人,大家説對嗎?

[教師提問] 感謝幾位同學的精彩表演。從以上的三則小故事中,我們都知道了人與人之間應該尊重、平等。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尊重他人、平等待人呢?

[學生討論] 同學們各抒己見。

[教師歸納] 大家都説得很好。我們應該

(1)平等的尊重他人的勞動。

(2)平等地尊重他人合法合理的選擇。

(3)平等地尊重他人的合法權利。

(4)平等地尊重他人的人格尊嚴。在這個世界上,人與人是不同的,思想不同、職業不同、觀念不同,但尊重與平等地對待他人,這個是相同的',也是最起碼的。最後送大家一句話:你可以不喜歡他,但你不可以不尊重他;懂得尊重與平等,收穫豁達與平和。讓我們互相尊重、平等相處,讓這個世界充滿愛吧!

[結尾] 播放歌曲 《讓世界充滿愛》,並同時展示尊師愛生、捐款助殘、關愛殘疾兒童、關愛老人等圖片。

課後作業:寫一寫,通過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你體會最深的是什麼?

最讓你感動的又是什麼?

對你以後的生活又有什麼影響呢?

1、生活需要尊重與平等

(1)情境表演一:父母與子女間的尊重與平等

(2)情境表演二:對外地人的尊重與平等

(3)情境表演三:對殘疾人的尊重與平等

2、如何尊重與平等對待他人

(1)平等的尊重他人的勞動

(2)平等地尊重他人合法合理的選擇

(3)平等地尊重他人的合法權利

(4)平等地尊重他人的人格尊嚴

1、《歷史與社會》(人教版)教材中第六單元《走進社會》第二課《你我他的世界》之第二課時〈尊重與平等〉。

國中歷史課教學設計 國中歷史教學設計 篇六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荷蘭殖民者侵佔我國領土台灣,沙俄入侵我國黑龍江流域的簡況。掌握鄭成功收復台灣、清政府設置台灣府,雅克薩之戰和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等史實。為學生進一步理解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奠定基礎。

通過引導學生對已學過的有關台灣、黑龍江流域方面的知識進行回憶、梳理,培養學生縱向歸納、綜合歷史問題的能力。

通過學習本課中鄭成功收復台灣和清政府抗擊沙俄侵略鬥爭的內容,使學生認識到這些鬥爭都是維護我國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的正義鬥爭;中華民族各族人民有着堅決反抗外敵侵略的光榮傳統;鄭成功是我國曆的民族英雄。從而激發學生繼承民族英雄的愛國主義傳統,培養為捍衞國家領土主權和民族利益英勇鬥爭的精神。

鄭成功收復台灣是本課的重點。

雅克薩之戰和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是本課的又一重點。雅克薩之戰是在沙俄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進行瘋狂的領土擴張的形勢下,中國軍民為維護領土主權而進行的一場正義的自衞戰爭。戰爭的勝利,粉碎了沙俄妄圖繼續鯨吞我國領土的陰謀,迫使其通過談判的方式,在平等協商的基礎上,同中國簽訂了《尼布楚條約》。這個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

中俄《尼布楚條約》既是本課重點,又是本課的難點。第一,學生對中俄東段邊界的具體界線難於掌握。第二,對中國讓步(圖中所示讓出尼布楚)與平等協商的關係難於理解。

導入:聯繫學過的知識,想一想,為什麼説“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早在三國時期,孫權就曾派將軍衞温等率萬人多名官兵,乘船到達夷洲(今台灣)。

元朝政府設立澎湖巡檢司,加強了對琉球(今台灣)的管轄。

明末清初,鄭成功收復台灣。

清朝設立台灣府管理台灣。

1、荷蘭殖民者侵佔我國台灣(1624年)

2、鄭成功收復台灣(1662年)

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1624年,荷蘭殖民者侵入台灣,後來逐漸佔領了整個台灣島。1661年,鄭成功率艦隊抵台,在當地人民支持下,打敗了荷蘭殖民者。第二年初,荷蘭殖民者簽字投降,台灣重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鄭成功收復台灣的鬥爭,在我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鬥爭,具有突出的地位。

3、清朝設置台灣府(1684年)

1、沙俄侵佔雅克薩和尼布楚

2、雅克薩之戰

3、中俄《尼布楚條約》(1689年)

(1)《尼布楚條約》是中俄平等協商的基礎上籤訂的第一個邊界條約;

(2)意義: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葉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

1689年,中俄雙方代表在平等基礎上談判,劃定了中俄東段邊界。沙俄同意把侵入雅克薩的軍隊撤回本國,清朝同意把尼布楚一帶原屬中國的地方讓給俄國。在準備談判過程中,康熙帝曾指示中國的代表堅持收回包括尼布楚在內的被沙俄侵佔的全部中國領土,説:“尼布潮(楚)、雅克薩、黑龍江上下及通此江之一河一溪,皆我所屬之地,不可少棄之於鄂羅斯。”(《清聖祖實錄》)由於當時出現了蒙古噶爾丹的嚴重威脅,康熙帝希望與沙俄迅速締結和約,又指示可以把尼布楚讓給俄國。清軍在雅克薩之戰中取得勝利,迫使沙俄政府同意通過談判解決兩國邊界問題。這並不等於説《尼布楚條約》是中國用武力強加給俄國的不平等條約。因為第一,它是雙方通過平等談判,中國作了讓步才簽訂的;第二,當時在沙俄佔領的尼布楚城下談判,根本不存在中國武力的威脅;第三,條約的內容基本上反映了兩國政府的主張,並符合雙方的利益。

分析:雅克薩之戰是在沙俄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進行瘋狂的領土擴張的形勢下,中國軍民為維護領土主權而進行的一場正義的自衞戰爭。戰爭的勝利,粉碎了沙俄妄圖繼續鯨吞我國領土的陰謀,迫使其通過談判的方式,在平等協商的基礎上,同中國簽訂了《尼布楚條約》。這個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

四:作業:課後作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yjmzn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