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一年級數學《分與合》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一年級數學《分與合》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一年級數學《分與合》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再別康橋》教案 篇一

一、教學目標

(一)有感情地朗讀全詩,感受詩歌美

(二)通過合理想像,再現詩中畫面,領悟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真情

(三)培養學生的詩歌審美能力,激發學生詩意表達情感的願望

二、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學習全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二)難點:合理想像,再現畫面,體會詩情,培養學生的詩歌審美能力

三、教學方法:誦讀法、聯想想像法、美點尋蹤法、合作探究法、點撥法

四、教學課時: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古往今來,人們對離別情感的表達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可飲酒作別,可折柳相送,還可長歌一曲,更可寫詩撫懷今天,我們以一曲《長亭外古道邊》的離別歌開啟我們的學習離別詩之旅

(二)走近詩人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我國現代著名詩人,翻譯家,歷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教授著有《自剖》《我所知道的康橋》《翡冷翠山居閒話》《志摩的詩》《猛虎集》等作品他的詩歌藝術成就較高,被人們譽為“一手奠定中國詩壇的人”

(三)瞭解背景

康橋是詩人母校劍橋大學所在地1928年作者再度離開了母校,寫下了這首詩正是康河的水的靈性,激發了詩人的性靈,喚起了詩人久蟄他內心的詩的天命他曾説:“我敢説康河是世界上一條最美的水”請聽,康橋河畔傳來他的心音

(四)初讀感受

1、師範讀,生劃分節奏(師配樂朗讀)

2、齊讀共評(生配樂齊讀,師生互評)

(五)再讀把握

1、全詩共七節,請從每一節中找出主要描寫的景物,並説説作者都做了哪些事情

明確:全詩分別描寫了雲彩、金柳、青荇、彩虹、星輝、夏蟲;從標題上看,作者再次告別康橋,他告別康橋的方式很獨特,先作別雲彩,回憶金柳,擁抱康河,在康河尋夢,在星輝中放歌,卻因尋夢不得再度與之離別

2、在這種情況下,他當時的心情如何?

明確:詩人是尋夢不得後不得不離開康橋的,在 這種情況之下他是失落和感傷的

3、哪一節表現出他的失落和感傷呢?你能把它讀出來嗎?

明確:第六第七節(生讀師評)

(六)精讀品味

1、淡淡的傷感淡淡的美,詩人在詩中描繪的圖景更美請選出你認為最美的一幅圖景,抓住景物特徵,並通過合理想像用你自己的語言把它描繪出來

示例一:夕照金柳映河圖:日暮西山,金色的夕陽照耀在康河之上,河面波光粼粼,河岸兩旁嫩綠的柳枝泛着金光,它隨輕風擺動,清新美麗,嬌柔嫵媚就像是嬌美的新娘這般美景讓詩人盡收眼底他欣喜若狂,就像新郎看到新娘一樣這便是他對康橋的愛,何等濃烈,又何等温柔

示例二:夏夜離別康橋圖:星光璀璨的夜晚,康河的夜景更加迷人,如夢如幻可是詩人不得不跟康橋告別他心上千般不捨萬般無奈,想要和康橋話別訴説離情,可是傷感百轉千回終是默默無語,心中悄悄升起笙簫吹響的離歌我的心情有誰能懂呢?那沉寂的夏蟲該是懂的吧!

2、詩中每幅畫面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説説你的讀詩感受並請用你的聲音把它讀出來

明確:招手惜別雲彩圖,依依惜別(語氣語速:不捨地,輕悄悄地,緩慢地);回憶金柳映河圖,歡喜眷戀(語氣:喜悦地,深情地);青荇擁抱康河圖,永久戀情(語氣:深情地,堅定地);尋找彩虹之夢圖,渴望夢想(語氣:欣喜地,陶醉);星輝斑斕放歌圖,激情澎湃(語氣:激情,奔放地);夏夜離別康橋圖,失落傷感(語氣:失落傷感,千般不捨萬般無奈)

(七)美讀涵詠

1、主題歸納:全詩構造 一個純美的記憶中的康橋世界,但現實的“我”不得不與康橋告別,在告別與追憶之間,書寫了“我”的傷感與失落情緒康橋是美麗的,但它已隨風而逝,留給“我”的是不盡的思念

2、理解了這首詩的情感,讓我們再次有感情地朗讀這首優美的詩(齊讀)

(八)鏈接抒寫

1、讀了全詩,我們感受到了音樂美,繪畫美,情感美,看着排列整齊,錯落有致的詩行,我們又感受到它的建築美我們的生活也要像詩人一樣善於發現美,用文筆去創造美請看視頻,仿寫一小段表達你的情感(鏈接生活視頻)

2、教師贈詩《若相離,槐花憶!》

(九)課堂總結

相聚總是美麗而短暫的,有的人因傷離別而困頓萎靡;有的人卻能淡然面對;更有的人會讓短暫的美麗變成永恆,來以忘卻離別之傷這是生活的勇者,更是生活的智者讓我們用的我們的智慧把生活變得詩化般的美好

(十)佈置作業

1、背誦全詩,再次體會詩歌美

2、用美的眼睛捕捉生活,用美的心情感受生活請課後仿寫一首小詩

附板書設計:

再別康橋

招手惜別雲彩 依依惜別 借

回憶金柳映河 歡喜眷戀 景

青荇擁抱康河 永久戀情 抒 情

尋找彩虹之夢 渴望夢想 情 景

星輝斑斕放歌 激情澎湃 交

夏夜離別康橋 失落傷感 融

一年級數學《分與合》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內容:教材第30頁例題、試一試及第31頁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通過把物體分成兩部分的活動中,探索並掌握25各數的分與合,進一步加深對2-5各數的理解。

2、使學生經歷由具體到抽象認識數的分與合的過程,體會分與合的思想,培養初步的觀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

3、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逐步發展合作學習的意識,對分與合的聯繫有初步體會,初步形成對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掌握25的分與合。

教學難點:體會分與合的思想。

教學具準備:教學課件、每生5個小方塊。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談話: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上課,大家歡迎我嗎?小朋友們怎麼歡迎呢?來,表示一下。(學生熱烈鼓掌)

2)謝謝你們的掌聲!小朋友們在鼓掌時是怎麼拍手的,誰來示範一下?(指名示範,但動作比較快)

3)做得很好,就是有點兒快。誰再來示範一次,要求越慢越好!(再指名示範)

4)大家也照樣子慢慢地做幾次拍手動作,好嗎?(集體模仿)

2、現在誰來説一説我們鼓掌時是怎麼拍手的嗎?

預:兩隻手先分開來,再合起來,然後又分開來,再合起來。

3、看來兩隻手要有分有合才能拍響。(板書課題:分與合)

在數學王國裏呀,也經常用到分與合的知識,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數的分與合。

二、展開教學。

(一)4的分與合。

1、今天來上課呢,老師帶了4個水靈靈的桃,你能把4個桃子分一分,分成兩部分嗎?

(學生拿出發的桃子紙片,在小組內嘗試着分一分,再組織全班交流,師根據學生反饋情況板畫簡筆畫)

4個桃分成1和3; 4個桃分成2和2; 4個桃分成3和1。

2、那我們把4的三種分法先按順序排一排,再請大家相互説一説。(師邊説邊在相應的手勢圖下板書)

3、現在請小朋友打開書,翻到第30頁,把我們剛才4的分法填在書上。

學生彙報,完成黑板上的板書。

4、小朋友們真了不起,自己學會了4的幾種不同分法。再請小朋友反過來想一想,幾和幾可以合成4呢?(或者説幾和幾可以組成4?1和3可以合成4。2和2可以合成4。3和1可以合成4。)

指名學生説一説,其餘在小組內説一説。

5、手勢變變變。小朋友們真聰明!下面我們來做個小遊戲吧!這個遊戲是要考考大家的眼力如何的,大家都準備好了嗎?(操作:曲大拇指,4指呈 /型,看到老師的手勢,你想説4可以分成幾和幾嗎?也可以説幾和幾合成4?將手突然反過來,這下呢?)分法沒有變,怎麼看到的結果卻不一樣了呢?(因為手反過來了。)

哦,現在呀,4可以分成3和1,4可以分成1和3,我們可以放在一起記住它。第二種分法呢?(還是2和2)師:為什麼還是2和2?(因為原來左邊是2、右邊是2,所以反過來看是一樣的。)

(二)5的分與合。

1、XX班的小朋友果然很厲害!一會兒就將4的分與合學會了。

那麼你想知道5的分與合嗎?

2、好,請小朋友們聽清老師的要求:我説開始,大家就開始,明白了嗎?好,請大家拿出老師發的花片紙在小組內分一分,看看5可以分成幾和幾?幾和幾可以合成5?再把書上第30頁的方格填寫好,聽清了嗎?開始!

3、學生操作,老師指導。

4、學生反饋,老師板書:

5、你會這樣説嗎?

5可以分成4和1,5可以分成1和4

4和1可以合成5,1和4可以合成5

三、拓展練習。

1、完成第1題。

(1)自己説説2可以分成幾和幾?3可以分成幾和幾?

(2)完成書上練習。

(3)請學生説出分與合。

2、遊戲:出手指遊戲。

(1)教師説明遊戲規則:我們一起來做出手指的遊戲好嗎?我出一次,小朋友們出一次,然後再説出兩次合起來是幾?如:師:我出1,生:我出2,2和1可以合成3。

(2)説一説其他的數。

(3)同桌玩玩説説。

(4)我們改成拍手遊戲好嗎?師生拍手説。然後同桌之間相互説。

3、完成第3題。

(1)出示玩具卡車:看誰最聰明,在卡車的窗户上寫出最合適的數。

(2)學生自己填寫,教師巡視。

(3)請學生將自己填寫的讀給大家聽。

(4)找規律: / 3 2 1 / 4 3 2 1

4 5

1 2 31 2 3 4

有沒有什麼規律?

4、完成第四題。

(1)照樣子畫一畫,誰能説説它有什麼規律?OOOoOOOo

(2)請小朋友們完成第二題,邊做邊想想有什麼規律?

(3)照樣子接着畫下去。交流訂正。

5、完成第五題。

認真寫數。每個數寫三遍。

四、總結全課。

1、學習了什麼?2、説説我們學習的分與合。

一年級數學《分與合》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8、9的分解與組成,領悟規律。加深對10以內數的認識。

2、經歷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發展初步的動手實踐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識和問題意識。

3、體會分與合的思想,並體會數學知識是相互聯繫的,為以後加減法做孕婦。

教學重點:通過學生實踐探索得出8、9的分與合,並領悟規律。

教學難點:掌握並領悟8、9的分與合的規律。

教學用具:電腦課件、實物圖片(8個蘋果)、教科書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誰願意當小老師,帶着大家説説7的分與合?

二、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老師:我們先來做一個小遊戲,老師帶來了一些蘋果(磁性黑板上貼了八個蘋果),我要請一個小幫手,把蘋果拿走幾個,老師不看他拿的,只看剩下的就能很快猜出他拿走了多少個蘋果。誰願意上來當老師的小幫手?其他同學當小老師,看看老師猜得對不對。

老師:老師為什麼猜得又對又快,誰知道其中的祕密?猜猜看。

學生:老師知道一共有8個蘋果,是根據8的分與合推想出來的。

老師:你們很聰明、猜得對,如果你們學習了8的組成,會比老師猜得還快。

三、實踐操作,探究新知。

1、今天,我們來繼續研究分與合(2)。板書

老師:猜猜8的分與合有幾組?我們來分分看看對不對。

2、動手操作。

個人探索:你能把這8個蘋果圖片分成兩組嗎?有幾種分法?怎樣分才能又快又不漏掉呢?可以邊擺邊説,擺完後,和同學互相説一説。

小小組合作:組員交流各自的分法。

全班交流:指名到實物台展示,一個人擺,一個人帶着説8的分與合。老師板書

看到8的分與合你有什麼想問的嗎?

左邊越來越大,右邊越來越小。為什麼?移過去的。移補的思想,總數不變。

你們真會動腦筋。能發現數學知識之間是有聯繫的。

3、鞏固練習8的組成

(1)數學書40頁2題,把8個圓片塗成兩紅顏色。

(2)8的對口令。

師:我出2。生:我出6。

師:2和6合成8。生:6和2合成8。

師:8可以分成2和6。生:8可以分成6和2。

4、探索新知

(1)情境引入:媽媽買了9枝花,請小明插在2個花瓶裏,可以有幾種插法?電腦演示

(2)探究學習。

你可以一邊擺花的學具圖片,一邊把分法記錄下來,也可以在紙上直接寫出你是怎麼分的。一邊做,一邊説

(3)彙報結果。

1)全面展示:老師板書

2)探究規律:還有別的分法嗎?你有什麼想問的嗎?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看一個就能記住另外一種,這樣9的分與合就能只需要記住4個。這樣簡便。

(4)學生觀察,鞏固新知。

老師板書9的組成簡寫。

9999

18273645

用最快的方法記憶9的組成。老師任選一個板書,問:這個式子可以怎樣讀?

引導學生學會這樣説:9可以分成1和8,1和8組成9,9可以分成8和5,8和1組成9。

誰願意帶着大家讀讀其他的式子?

6、練習40頁1題那兩堆蘋果和起來是9?連一連。(教學生處理多於條件4)

7、小結

小朋友們真棒,自已通過動手、動腦、動口又學到了新的知識,誰來告訴老師,這節課我們學會了什麼?

三、活動遊戲,鞏固應用

1、對口令

⑴師生對:8的對口令。

師:我出2。生:我出6。

師:2和6合成8。生:6和2合成8。

師:8可以分成2和6。生:8可以分成6和2。

⑵同桌對:9的對口令(按順序,不按順序。)

2、填數電腦演示

四、全課小結,揭示課題

誰來説説今天我們學會了什麼?(板書:8、9的分與合)是用什麼方法學會8、9的分與合的?

五、激勵評價,猜數遊戲

同學們,你們真行,解決了問題,還學會了很多的知識,我為你們感到驕傲,你能用手勢在背後把8、9中的一個數分成幾和幾,讓你的同桌猜一猜嗎,猜對了(先師生猜,再同桌猜)你們就可以高高興興地下課休息了。

板書設計:8、9的分解

9999

18273645

教學反思:學生有了前面的基礎,對於數的組成規律有了一定的基礎,應該多一些學生分組練習,由學生總結即可,節約時間還給學生做練習。數字較大個別學生掌握不熟練。

《再別康橋》教案 篇四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感受現代詩歌的語言特點。

【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小組合作探討,掌握學習現代詩歌的方法,鍛鍊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產生對文學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感受現代詩歌的語言特點。

【難點】

體會文章深邃的寓意。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設置情境法。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激發興趣

播放康橋的圖片,並順勢導入新課《再別康橋》。

(二)知人論世,整體感知

1、簡介作者以及寫作背景、

2、教師配樂範讀全文,同學聽讀,初步感知文意。要求學生理解生字詞,體會語氣。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並指導學生如何斷句。

4、感知本文的情感基調以及主要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三)深入研讀,體會情感

學生按語文興趣小組分組討論PPT展示的問題串,10分鐘時間後,指名學生具體分析問題的答案。

1、本文在景物描寫的選擇上獨具特色,請同學們找出本文的景物分別是哪些?

2、為什麼不説楊柳,綠柳而要説金柳?

3、作者是怎樣描寫青荇?

4、但在青草更青處,詩人想“在星輝斑斕裏放歌”的狂態終未成就,那又是為什麼呢?

(四)拓展延伸,發散思維

自古寫離別詩之作可以説是數不勝數,大家比較熟悉的還記得有哪些詩詞?

(五)小結作業,鞏固提高

1、師生共同總結。

2、舉辦詩朗誦比賽。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再別康橋》選自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一組第2課《詩兩首》的第二篇,詩歌記下了詩人1982年秋重到英國,再別康橋時的情感體驗,表現了一種帶着淡淡憂愁的離情別緒。

學生之前也有學習過一些現代詩歌,對於鑑賞現代詩歌有一定的基礎,但是仍需要老師進一步的指導和引領,所以,在深入研讀的環節我會設置一系列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問題,旨在引領學生解決本堂課的重點和難點知識,並且讓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的`時候進行小組討論,鍛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並且引導他們掌握鑑賞現代詩歌的方法。

一年級數學《分與合》教學設計 篇五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掌握5以內數的分與合,加深對5以內各數的認識。

(二)過程與方法

經歷從具體到抽象的認知過程,讓學生體會數學的簡潔;在研究數的組成中,理解分是合的逆向關係;利用數形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符號表示的意義,學會用數學符號表達思維過程。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發現聯繫、尋找規律,喚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目標分析】本課教學目標是學生在完成對1~5各數的認讀寫,數序,比大小的基礎上,在解決問題體中,通過擺、畫、寫,自主探究5以內數的組成(能對5以內數進行分與合)。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5以內各數的組成。

教學難點:能有序的寫出5以內各數的組成,並發現一些規律和聯繫。

三、教學準備

板書貼紙、學生每人小花卡片10張。

四、教學過程

(一)4的組成

1.提出問題。

我們已經認識了1~5這5個數字朋友,今天我們來和他們做遊戲。

教師要引導進行總結。教師帶着學生邊拍手邊説,變成順口溜。

分:4可以分成1和3,4可以分成2和2,4可以分成3和1。

合:1和3組成4,2和2組成4,3和1組成4。

分與合:4可以分成1和3,1和3組成4;4可以分成2和2,2和2組成4。

2.梳理不同方法,找聯繫找規律。

(1)觀察4的組成與分解,説説你的發現。

①有1和3,就有3和1,就相當於交換了筐的順序。

(2)演示2和2交換位置後還是2和2。

(二)學習5的分與合。

(1)寫出5的分與合。

黑板上有4朵花,再添上一朵是5朵花,那把這些花放在筐裏又有幾種可能呢?試着寫一寫。

(2)説一説。

由學生介紹方法,在交流中完成三項任務。

任務一:形成有序思考,有序表達。

任務二:用符號表達思維過程。

任務三:總結方法,自編順口溜,便於記憶。

(3)由符號化還原於實物圖。

有1和4,就有4和1,就相當於交換了筐的順序。

有2和3,就有3和2,就相當於交換了筐的順序。

【設計意圖】通過知識的遷移,把較難的5的組成當作練習,在沒有實物的基礎上,讓學生在腦海中進行分解過程,藉助深入講解的4的組成這座橋樑,搭建5的組成,並在完成4和5組成的基礎上,再找規律,完善認識,增加數學的神祕性,從而增加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三)鞏固練習

1.基礎應用。

(1)猜一猜。

以遊戲的形式完成教材第21頁“做一做”第1題。

邊玩邊讓學生寫出3的組成和分解,然後拍手説一説。

(2)對口令。

以學生開火車的形式完成教材第21頁“做一做” 第2題,完成對2、3、4組成的複習。

(3)説一説下面的圖表示什麼意思,再填空。

2.解決問題。

(1)能一樣多嗎?

以獨立書寫的形式完成教材23頁第3題,並説明原因。

(2)怎樣就公平了?

更改23頁第4題變成6個人,左邊2個人,右邊4個人,問題是怎樣就公平了?以全班討論的形式完成這道關於6的組成。

【設計意圖】在猜一猜和對口令中鞏固新知,複習2~5的組成。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突出數的特點,有時可以平均分,有時不能平均分。

(四)全課小結

教師:這節課我們研究了數的分與合,還學習用符號表示數的分與合,你覺得在哪方面有收穫?

《再別康橋》教案 篇六

【教學目的】

1、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會新詩的鑑賞方法。

3、學會朗讀。

【教學重點】

1、詩人情感的把握。

2、學會朗讀。

【教學方法】

誦讀吟詠法,比較法,自我感悟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

自古寫離別之作可以説是數不勝數,大家比較熟悉的還記得有哪些詩詞?如:駱賓王的《於易水送人一絕》:“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李白的《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如果我們把這些詩歌和徐志摩的這首詩一下,在送別的對象上有什麼不一樣呢?

一般離別詩離別的是人,這首詩離別的卻不是人,是“西天的雲彩”,告別對象由人間向自然景物轉移,跳出了寒喧叮嚀的俗套,給人清新飄逸之感。這也是徐志摩這首詩的亮點。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一首帶有淡淡哀愁的離別詩牽動了多少文人學者的心。徐志摩,他就這樣悄悄地來,又這樣悄悄地走了。詩人志摩是怎樣一個人呢?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再別康橋》,走進詩人內心。

二、朗誦《再別康橋》

1、先叫一名學生朗讀,點出生字生詞:

河畔(pàn) 青荇(xìng) 長蒿(gāo) 漫溯(sù) 笙簫(xiāo)

載: zǎi 一年半載

zài 載歌載舞 裝載 登載

斑斕(瀾、闌)

2、老師配樂朗讀。

3、學生自由讀。

4、全班齊讀。

三、介紹志摩其人及寫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作品有《志摩的詩》《猛虎集》《雲遊集》等。1918年赴美留學,1920年赴英國,就讀於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其間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過了一段美好的留學時光。

《再別康橋》這首詩,較為典型地表現了徐志摩詩歌的風格。詩歌記下了詩人1928年秋重到英國、再別康橋的情感體驗,表現了一種含着淡淡憂愁的離情別緒。康橋,即劍橋,英國著名劍橋大學所在地。康橋的一切,早就給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別了,千縷柔情、萬種感觸湧上心頭。康河的水,開啟了詩人的性靈,喚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於是便吟成了這首傳世之作。

四、教師分章節賞析詩歌

方式:學生自己找出最喜歡的一句或一節詩歌,賞析,老師點撥並進行朗讀指導。

第一節:

三個“輕輕地”:難捨難分,奠定全文基調,輕柔纏綿。

第二節:

新娘:對康橋的無限喜愛與眷戀。

豔影:不僅盪漾在水中,也盪漾在詩人心中。

第三節:

招搖:康橋對詩人的歡迎。

板書:

康橋 互相依戀

甘心:詩人對康橋的依戀詩人。

第四節:

潭:拜倫潭。在康橋的上游,相傳拜倫曾在那遊玩。榆樹濃陰覆蓋着的清泉倒映着天上的彩虹,五彩斑斕,富有詩意。

第五節:

詩人似乎已經忘記他要離別了,情不自禁泛舟去尋“彩虹般的夢”,遊玩到很晚才歸來, 李清照也曾有詩句“興盡晚回舟”,可見詩人非常快樂。歸途中看見水波與星光交相輝映,詩人情不自禁放歌,可見詩人快樂到極點。

第六節:

想到要和康橋離別,詩人情緒低落下來,只能悄悄吹奏”別離的笙蕭”,在沉默中體會離別的滋味。連康橋的夏蟲也似乎感受到了離別的不捨,也為詩人的離去而沉默了。此時無聲勝有聲。

板書:

沉默 康橋

第七節:

“悄悄地”表明詩人不願也不捨破壞心愛的康橋的氛圍和情境。

“不帶走一片雲彩”:詩人既不願破壞康橋的完整,也寫出了詩人的瀟灑。

美麗康橋,讓詩人情不自禁喜歡上它,也恰恰由於詩人心中充滿愛意,康橋才在詩人眼裏顯得更加秀麗。以至詩人説出:“康河,我敢説,是世界上最秀麗的一條水。”(《我所知道的康橋》)

但儘管詩人非常喜歡康橋,他還是“不帶走一片雲彩”地走了,走得是既纏綿又瀟灑。

板書:

再別康橋──纏綿而瀟灑

五、從詩歌的意象入手賞析詩歌

詩歌離不開“意象”,那麼什麼叫“意象”呢?(以粉筆、板擦等為例)

意象=物+情(寫入作品中的物與情的結合而形成意象)

1、作品中的“物”都是帶有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切景語皆情語。”(清·王國維)

2、我們鑑賞詩歌,就可以從詩中的“景”、“物”入手,去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而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即“旨”。物→情→旨。

雲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輝等自然景物。這些物象(雲彩等)寄託着詩人的感情,這種有着詩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詩歌的意象。我們重點鑑賞“柳”這個意象。

“柳”不是一般的意象,古代的離別詩中經常出現“柳”這一意象,因“柳”與“留”諧音,來表達惜別之情。可見,以“柳”為意象,具有深厚的文化意味。

舉例: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

六、從詩歌的形式入手賞析詩歌

《再別康橋》在形式上具有:繪畫美,音樂美,建築美。

七、感受音樂美

(先放配樂朗誦學生感悟,再分男女誦讀,然後叫一個學生誦讀)

八、結語

有人説,《再別康橋》像一首歌,不,歌太鏗鏘了;有人説,《再別康橋》像一顆鑽石,不,鑽石太璀璨了;有人説,《再別康橋》像一條彩虹,不,彩虹太斑斕了;有人説,《再別康橋》像一個夢,不,夢太縹緲了。那麼,《再別康橋》像什麼呢?我只能説它美得讓我無法形容,怎麼讀也把玩不夠,欣賞不透。

一年級數學《分與合》教學設計 篇七

把10以內數的組成從認數裏抽出來單獨安排一個單元,並以分與合的思想為基礎教學這些數的組成,是蘇教版一年級(上冊)教材的一個特點。這樣安排有三點理由: 一是分與合是重要的思想,是認識客觀世界常用的方法,也是學習數學的一種策略,應該讓學生掌握這種思想方法。二是以分與合的思想為基礎教學10以內數的組成,有利於學生比較深刻地理解數的組成的實質內容。三是以分與合的活動為載體教學10以內數的組成,給學生提供積極主動地探索和記憶的機會與條件。

全單元的教學內容分四段編排:

5以內數的組成:

例題教學4的分與合

試一試教學5的分與合

想想做做中教學2、3的分與合

6、7的組成

例題教學6的分與合

試一試教學7的分與合

練習三(鞏固分與合的思想,熟練掌握2~7各數的組成)

8、9的組成

例題教學8的分與合

試一試教學9的分與合

10的組成(例題給學生留出獨立探索的空間)

練習四(熟練掌握7~10各數的組成)

這樣編排,是因為較小數的組成比較簡單,也容易記憶,所以教學的容量可以大一點;較大數的組成比較複雜,記憶需要時間,所以教學的步子放小一點;10的組成與進位加法、退位減法關係密切,所以單獨教學,更突出一點。

1.在操作中體驗分與合,掌握研究數的組成的學習活動。

通過操作認識數的組成是本單元的教學策略。所有例題和試一試都先把若干個物體分成兩部分,再把分實物抽象成分解數,然後從數的分解體會數的組合。不斷地讓學生經歷分與合的活動,感受分與合既是不同的, 又是有聯繫的。

第30頁例題教學4的組成,分三步進行。首先把4個桃放在兩個盤裏,讓學生邊操作邊體會分;接着把分4個桃抽象成把數4分成3和1、2和2、1和3;然後想一想幾和幾合成4。教學的第一步是開放的,學生在交流中能發現三種不同的放法。這裏的交流,一方面呈現了放法是多樣的,找到了可能的多種放法。另一方面,也為學生理解和記憶4的組成提供形象支持。教學的第二步是漸進的,從左邊圖示的一個盤裏放3個桃,另一個盤裏放1個桃,得出4分成3和1,讓學生理解431表示什麼意思,是怎麼得到的。接着讓學生思考中間和右邊的分桃圖又能得出什麼。先半獨立完成4分成2和幾,再獨立完成4分成幾和幾。教學的第三步要在分的基礎上推理合:因為4分成3和1,所以3和1合成4。這道例題是本單元的第一道例題,教學任務不侷限於4的組成,還有分與合的思想,研究數的組成的方法,這些都直接關係其他各數組成的教學。所以,必須讓學生參加分桃的活動,經歷由分實物抽象成分解數的過程。

2.在分與合的活動中,逐漸提高智力活動的要求。

在數的分與閤中存在一些規律,發現和利用這些規律能提高探索活動的效率和記憶數的組成的水平。

(1)分與合是數的組成的兩個方面,是10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的重要基礎。大多數學生喜歡計算加法從合的角度求和,計算減法從分的角度求差。教材引導學生逐漸掌握分與合的關係。

① 教學4的組成,先認識分,再認識合,把分與合分開教學,便於逐個理解含義,初步感受它們是有聯繫的。

② 教學5的組成,同時提出分與合的問題,引導學生從分立即説出合,使兩者成為有機聯繫的整體。

③ 第33頁第1、2題,第36頁第1題,第37頁第1題,教學6、7、8、9、10各數的分解後,專題練習這些數的合。用分的知識回答合的問題,體會分與合是相互促進的,只要記住了分,就能説出合。

(2)除2以外,3~10各數都有兩種或多種分解。把一個數的各種分解有序地依次排列是對稱的。如5的分解

掌握這種對稱,能提高學習效率,減輕記憶負擔。教材引導學生逐步理解和應用這種對稱。

① 教學4的組成,雖然4分成3和1、2和2、1和3是對稱的,但考慮到初步教學數的組成,重點應放在理解分與合的意義和研究數的組成的學習活動上,暫時不揭示這種對稱。

② 教學5的組成,通過兩個學生在不同位置觀察5朵花擺成1朵和4朵的同一種分法,體會把5分成4和1和把5分成1和4是一致的,實質上是一組分解的兩種表達。然後讓學生看着5朵花擺成2朵和3朵的圖,寫出這組分解的兩種表示。教材給一種表達畫上虛線框,讓學生明白它可以從另一種表達得到。

③ 教學6和7的組成,根據一幅圖寫出數的一組分解,虛線框裏的表達直接從左邊得到。感受研究6、7的組成,只要進行三次操作就夠了,為提高8、9、10的組成的教學效率打下基礎。

④ 教學8、9、10的組成,通過你還能想到什麼引導學生從這些數的一些分解説出另一些分解。體會較大數的組成,只要記住其中的一半,就記住了另一半。

(3)研究數的組成要有序地進行,能提高效率,也方便記憶。教材引導學生逐步達到這一要求。

① 2~5各數的組成都比較簡單,4個桃、5個花片的各種分法都呈現了,教材沒有提出有序地分的要求。

② 教學6、7的組成,幾幅分實物的圖是有序排列的。兩隻手裏拿6個氣球,每次從一隻手裏移動1個氣球到另一隻手裏。一次移動出現氣球的一種分法,得到6的一組分解(兩種表達)。7個圓片,插圖中一人分成6個和1個,另一人分成5個和2個,學生繼續分成4個和3個。初步感受研究數的組成可以有序地進行,有序地記憶。第34頁第5題要求有次序地分別填出5、6、7的各種組成,增加這方面的感受。

③ 教學8、9的組成,以移花片和翻貝殼活動為載體。教材要求學生每次移動一個每次翻一個,指導他們有序地探索,體會有序能不重複、不遺漏。

④ 教學10的組成,明確提出有次序地塗一塗、分一分,讓學生運用前面的體驗,主動獲得知識。

3.在有趣的氛圍中練習數的組成。

10以內各數的組成是重要的基礎知識,要求學生熟練地掌握,練習是主要途徑。教材從一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出發,避免機械、枯燥地練習,經常變換練習形式,重情趣、重口答,提高練習的效率。

(1)每一段教學都安排對口令,不但動口説,還動手擺。第31頁第2題邊説邊擺學具,從兩人擺的花片可以檢驗是不是説對了。第34頁第3題邊説邊擺數字卡片,通過看卡片上的數檢查説對沒有。

教材鼓勵學生自主進行練習。如第38頁第3題在8、9、10裏任選一個數,説出它的各種組成。第37頁第3題在1~9這些數中,任選一個數説出它的好朋友。

(2)設計猜一猜螞蟻回家等遊戲。如第38頁第2題,一名學生預先想好一個數的組成,讓同學猜他想的是什麼。這樣寓練習於遊戲中,而且不需要任何學具,隨時隨地都能進行。第39頁第5題的答案開放,4和3合成7、4和4合成8、4和5合成9、4和6合成10,4號螞蟻和3號、4號、5號、6號螞蟻都可以住在一起。

(3)給練習配上背景,營造輕鬆愉快的氛圍。如第31頁在汽車車廂上寫4、5的組成,第33頁在蟹螯和蟹殼上寫6、7的組成,第36頁在中國結上練8、9的組成,第39頁在樹葉上整理7、8、9、10的組成。

《再別康橋》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1、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會新詩的鑑賞方法;

3、學會朗讀

教學重點:

1、詩人情感的把握;

2、學會朗讀

教學方法:

誦讀吟詠法,比較法,自我感悟法。

課時安排:一課時。

課堂教學設計

一 導語:

自古寫離別之作可以説是數不勝數,大家比較熟悉的還記得有哪些詩詞?

如:駱賓王的《於易水送人一絕》:“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李白的《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啟發:如果我們把這些詩歌和徐志摩的這首詩一下,在送別的對象上有什麼不一樣呢?

明確:一般離別詩離別的是人,這首詩離別的卻不是人,是“西天的雲彩”,告別對象由人間向自然景物轉移,跳出了寒喧叮嚀的俗套,給人清新飄逸之感。這也是徐志摩這首詩的亮點。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一首帶有淡淡哀愁的離別詩牽動了多少文人學者的心。徐志摩,他就這樣悄悄地來,又這樣悄悄地走了。詩人志摩是怎樣一個人呢?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再別康橋》,走進詩人內心。

二 朗誦《再別康橋》:

1、先叫一名學生朗讀,點出生字生詞:

河畔(pàn) 青荇(xìng) 長蒿(gāo) 漫溯(sù)

笙簫(xiāo)載①zǎi一年半載②zài載歌載舞裝載登載 斑斕(瀾、闌)

2、老師配樂朗讀

3、學生自由讀

4、全班齊讀

三 介紹志摩其人及寫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作品有《志摩的詩》《猛虎集》《雲遊集》等。1918年赴美留學,1920年赴英國,就讀於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其間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過了一段美好的留學時光。

《再別康橋》這首詩,較為典型地表現了徐志摩詩歌的風格。

詩歌記下了詩人1928年秋重到英國、再別康橋的情感體驗,表現了一種含着淡淡憂愁的離情別緒。康橋,即劍橋,英國著名劍橋大學所在地。康橋的一切,早就給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別了,千縷柔情、萬種感觸湧上心頭。康河的水,開啟了詩人的性靈,喚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於是便吟成了這首傳世之作。

四 教師分章節賞析詩歌。

方式:學生自己找出最喜歡的一句或一節詩歌,賞析,老師點撥並進行朗讀指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yqlyw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