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品多篇】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品多篇】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品多篇】

國小二年級數學人教版下冊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初步掌握脱式計算的寫法,並能正確進行計算。

(二)正確進行脱式計算,並提高計算能力。

(三)培養學生認真負責、書寫規範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學會脱式、分步寫出每次計算結果,並能正確計算。

難點: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準備

1、口算

7-2= 7+8= 7×9= 54÷6=

3×6= 6÷3= 9×7= 6×5=

48+16= 54÷9= 47-18= 21÷7=

60-18= 7×8= 5×4= 8×6=

2、先觀察下面每個算式裏含有哪些運算,再説説它們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最後算出結果

24+8-6 3×6÷9 47-10+5 28÷7×6

學生算出結果後,師生共同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只有加、減或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運算。

(二)學習新課

1、教師談話

為了看清楚運算的步驟、便於檢查運算過程,上面同學們口算的四個兩步混合式題,也可以寫出每次運算結果,怎樣進行書寫呢?請同學們共同研究一道題。

2、出示例1 47-12+5

為了使學生理解掌握脱式計算的步驟,教師可逐題提出以下幾個問題,讓學生觀察並思考。

(1)這道題都含有哪些運算符號?

(2)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

(3)第一步計算得多少?寫在哪兒?第二步計算得多少?寫在哪兒?

這樣使學生逐步理解掌握,在教師指導下師生共同完成脱式過程。

例1 47-12+5

=35+5

=40

3、教師出示:48+16-37 54÷9×7

讓學生嘗試性地做一做,以模仿例1的書寫格式,使學生初步學會脱式計算的書寫格式並請兩個學生到黑板板演:

學生甲 48+16-37

=64-37 64是哪一步計算結果?

=27

學生乙 54÷9×7

=6×7 “7”照寫下來,為什麼?

=42

學生完成後,教師可提問旁註,強調兩道題的書寫步驟,接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討論上述三道題計算時的書寫格式。

通過觀察討論使學生清楚:

(1)每道題第一步計算結果,都要寫在第一行的下面。

(2)還沒有參加計算的數要照抄下來。

(3)在算式下面第二行要寫出第二步計算的結果。

(4)左邊的等號上下要對齊。

4、教師出示例2 6×3+50 50-6×3

然後請同學們觀察後回答:“這兩個式題各含有什麼運算符號?和前面學習的有什麼不同?學生回答後,教師可設問:”這樣的混合式題應該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呢?“

學生思考片刻後,教師指出,像這樣的題,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減法。接着師生共同完成例題的計算過程。

例2 6×3+50 50-6×3

=18+50 =50-18

=68 =32

請較好學生説出”6×3+50“先算6和3的積,再加上50,算出它們的和。”50-6×3“先算6和3的積,再從50裏面減去。以滲透四則式題按運算順序的讀法。

為了鞏固脱式計算的書寫格式,教師可再強調指出50沒有參加計算,在原算式下面先照抄下來,再寫出要減去的6和3相乘的結果。

為了鞏固例2的計算步驟,可出”19+5×3“和”7×8-29“兩道同類題,讓全班學生做一做。

5、教師出示例3”54÷6-7,7+54÷6“含有除法和加、減法的兩步式題。學生看清題目後,教師可指出:”像這樣的兩步混合式題有除法和加、減法,而沒有括號,要先算除法。“

然後請同學們試着自己完成。並請兩名學生板演。

學生甲 54÷6-7 學生乙 7+54÷6

=9-7 =7+9

=2 =16

學生完成後,可讓同座位同學互相説一説,每道題是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

學習了三道例題後,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本節課學習的兩步混合式題的特點,小結出運算順序和脱式計算的書寫格式及注意的問題,並有重點地板書在黑板上。

(三)鞏固反饋

1、根據下面算式,正確填上( )裏的數

2、找出下面各題中的錯誤

3、脱式計算下面各題

(1)58-4×8 (2)4×8+15

(3)45÷5-8 (4)8+45÷5

課堂教學設計説明

本節課着重教學含有兩級運算而沒有括號,乘除在後,但需要先算的兩步式題。這是教學中的難點,因為學生較長時間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依次進行計算,開始做這樣的題容易受原來思維定勢的影響,因此在課堂設計上要注意突出這一難點。在三個例題安排的基礎上,每個例題教學後,又安排了”試一試"的題目,以形成熟練的技能技巧,使學生正確掌握運算順序,提高計算能力。

板書設計

人教版國小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通過複習,學生進一步進解除法意義,熟練計算除法算式。

2、進一步正確讀、寫萬以內數。

3、熟練計算萬以內數的加、減法及估算。

4、能用所學生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複習除法意義與計算:

1、出示書上主題圖:你看到了什麼?

2、怎樣計算?

3、為什麼用除法?説説什麼情境下要用除法計算?

4、學生列式計算。

5、説説你是怎樣計算的?

6、師出示一些除法口算,學生開火車進行口算。

二、複習萬以內數的認識。

1、師出示3569、5643、7800、9860、6089、7008、讓學生讀數。

2、説説萬以內數的怎樣的?

3、師出示:四千三百六十九、三千零三、五千七百等數,讓學生説一説萬以內數的寫法是怎樣的?

4、師出示書上第120第5題,説説哪一些是準確數,哪些是近似數?

5、舉例説説生活中哪些是準確數,哪些是近似數?

三、複習萬以內數的加、減法。

1、學生獨立完成書上第6、7題。

2、交流計算時要注意什麼?

四、複習估算:

1、學生獨立完成書第三者121頁第8題,要求用估臬的方法完成。

2、小結:只要作出正確的判斷,估算的方法可以不同。

五、總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內容: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第59頁主圖、第60頁例1、第64頁第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擺小棒的操作活動,使學生髮現日常分物時存在分不完有剩餘的情況,

初步感知“餘數”;通過分草莓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理解“餘數”及有餘數的

除法的含義,會讀、會寫有餘數的除法算式。

2、讓學生經歷操作、觀察、對比、交流等數學活動,理解“餘數”及有餘數的

除法的含義,初步培養學生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

3、在具體的情景中,使學生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理解“餘數”及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理解商與餘數的單位名稱的確定。

教學資源:PPT、小棒、學具片

教學內容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平均分物時,結果包含兩種情況:一種是恰好分完的情況,這時沒有剩餘,屬於整除類,表內除法涉及此內容;一種是平均分後有剩餘的情況,這是有餘數的除法內容。從國小生學習的角度,“有餘數的除法”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拓展。因此,表內除法學完後不久,教材編排了“有餘數的除法”教學單元。

教材第59頁主題圖呈現了學生分別用11根小棒擺正方形、三角形、五邊形的活動情境,起到了四個作用。一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便於師生操作,引入新課,三是讓學生關注能擺幾個圖形,發現還剩幾根小棒,四是為學生在操作活動中理解餘數及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提供示範,積累活動經驗。

教材第60頁例題1藉助平均分草莓的操作活動,通過與表內除法的對比,使學生理解餘數及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這裏有兩個對比:一是平均分草莓分得的結果的對比,一個是用除法橫式表示的對比,第一個對比是理解餘數、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商和餘數單位名稱的基礎。

教材第60頁做一做和第64頁第2題,都便於學生操作、填空、用除法算式表示,幫助學生理解餘數及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並學會確定商和餘數的單位名稱。

學生分析:

學生剛剛學完表內除法,對除法的本質“平均分”理解深刻,知道除法算式的含義、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除法算式,能熟練用乘法口訣求商,能準確用除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能熟練進行平均分物的操作活動,也能熟練用語言描述平均分物的過程和結果。但是,“平均分物後有剩餘”的現象,會造成學生對除法本質理解的認知衝突,認為這樣的情況不能用除法表示。解開學生的困惑,就要聯繫生活實際,提供具體的情境,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切身感受到“平均分物物後有剩餘”的正常現象,在與表內除法的對比中理解“平均分後有剩餘”的現實現象,從而理解餘數和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以及理解商與餘數的單位名稱的確定。

教學實施過程:

一、操作導入,揭示課題

1、師生用小棒擺圖形活動。

(1)教師用12根小棒先擺一個正方形,再連續擺兩個正方形,讓學生表述教師的操作過程,並用除法算式表示,板書:12÷4=3。

(2)PPT:

學生獨立操作,表述。

(3)PPT演示學生交流彙報操作結果。(分三欄,圖文結合展示)

2、揭示課題。

(1)對比:教師擺小棒的結果和學生擺小棒的結果有什麼不同?

學生:老師擺完圖形後,沒有剩餘的小棒;我們擺完圖形後,有剩餘的小棒。

(2)提點:生活中這樣的現象也可以用除法表示,那麼,這叫有什麼的除法呢?

學生:有剩餘的除法。

(3)教師板書:有剩餘的除法(後面會修改課題:有餘數的除法)

二、操作對比,學習例1

1、對比平均分草莓的結果。

(1)PPT演示:把6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

學生表述平均分過程和結果,並用除法算式表示:6÷2=3(盤)

(2)PPT出示: 把7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擺一擺。

學生用學具片代替草莓獨立操作。

學生交流彙報,教師依言用學具片代替草莓擺一擺。

PPT演示:把7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

(3)對比:兩次分草莓的結果有什麼不同?

PPT出示,強調“正好擺完”,演示強調“還剩餘的1個草莓”:

提問:剩下的1個草莓還可以擺一盤嗎?為什麼?(學生自由回答,強調:每2個擺一盤,剩下的1個不夠擺一盤。)

2、對比用除法橫式表示分草莓的情況。

(1)結合第一次分草莓圖,説説6÷2=3(盤)的含義。

(2)提問:第二次分草莓的現象,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嗎?

(學生思考、討論,教師提點:除法的本質是“平均分”,第二次分草莓有沒有進行平均分?)

提問:第二次分草莓的現象,怎樣用除法算式表示?

(3)PPT演示:有餘數的除法算式的`寫法,強調:六個圓點寫在商後面格子的中間,再寫“1(個)”。

板書:7÷2=3(盤)……1(個)

説説這個除法算式的含義。

(4)回憶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PPT揭示“餘數”的名稱,説説餘數表示什麼:餘數表示平均分完後剩餘的部分,修改課題:有餘數的除法。

(5)學生嘗試讀出有餘數的除法算式。

(6)PPT出示,對比表示兩次分草莓情況的除法算式有什麼不同?

強調:餘數的名稱、餘數的含義、商的單位、餘數的單位

三、小結新知,提煉方法

1.PPT出示,回憶:這節課學習了哪些新知識?

學生自由説,指名説,教師提點:餘數,有餘數的除法算式的含義、寫法、讀法。

2、提問:我們用什麼方法獲得了這些知識呢?

提點:操作、觀察、對比、交流。

四、鞏固練習,內化新知

1、完成教材第60頁做一做第1、2題。

學生獨立完成,PPT逐題演示答案。

演示強調:2個2個地圈,豎着圈;3個3個地圈,橫着圈;

演示強調:填空中的餘數和算式中的餘數一一對應出示;

演示強調:平均分鉛筆和剩餘鉛筆的畫法;

語言強調:商的單位和餘數的單位的確定。

2、完成教材第64頁“練習十四”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PPT演示答案。

3、PPT出示:用小棒擺圖形的現象,用除法算式表示。

板書設計:

有餘數的除法

7 ÷ 2 = 3(盤)……1(個)

餘數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鞏固學生對“角”“邊”“頂點”“直角”的認識,熟悉比較角的大小。力求學生能夠通過多種方法實現大小的比較。

2、新課的導入。在比較中提示一種角比直角大,還有一種角比直角小,從而揭示出鋭角和鈍角的概念。力求以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為主導思想。在運用板書畫一畫,學生讀一讀的方法加深對鋭角和鈍角的認識、理解。

3、實踐練習,注重學生知識的的形成過程,從判斷推理、尋找發現、到小組合作的畫一畫、拼一拼、折一折的實踐練習,在充分展示學生個體的優勢的同時,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養。在合作的過程會考察學生任務、時間的合理統籌。

4、整個過程體現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探究的樂趣。充分體現生活數學、快樂數學。

教學重點:

1、認識鋭角和鈍角,並理解與直角的關係。

2、在認識理解的基礎上,能夠動手摺疊或正確的畫出鋭角和鈍角。

3、圍繞生活,通過比賽的方式,鞏固理解鋭角和鈍角。

教具準備:

三角尺,紙張

學具準備:

學生三角尺,紙張

教學過程:

一、引導入課,複習舊知。

1、複習內容。引導學生回憶關於角的知識。

出示角。根據圖例回答這是一個( 角 )

角是怎麼組成?請你在圖上填出“邊”“頂點”“邊”

出示直角。這是一個什麼?(直角)

除了這些,你還知道了哪些知識?小組討論彙報

2、比較兩個角的大小。

兩組:一組是移動後完全重合,即相等;一組是移動後不能完全重合,即不等。(第二組可請學生指出哪個角大,哪個角小)

二、鞏固實踐階段,將數學知識與生活相聯繫,實行小組活動教學,在合作中完成。

1、引導學生動手操作。

(1) 請大家用事先準備好的紙片折出一個直角。

(2) 請在大家再折出一個鋭角和一個鈍角。

(3) 請大家用直尺和三角板畫出一個鋭角、一個鈍角和一個直角。

2、自由活動:找一找!

老師帶我你們去小海龜的家。瞧!小海龜的家都是由我們學習過的圖形組成的,有鋭角,鈍角,還有直角。小朋友們仔細看一看,哪些角是直角?哪些角是鋭角?哪些角是鈍角?並説出原因。

三、總結,深化階段。

①、小組內講解什麼樣的角是鋭角?什麼樣角是鈍角?

②、體會,在我們做早操時,經常有兩臂的運動,想一想,兩臂伸展到什麼程度時是鋭角,什麼程度時是鈍角,什麼時候又是直角。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五

教學內容:

教材P28~29頁例1及相應的做一做和練習七的第1~3小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聯繫生活中的`具體物體,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初步體會生活中的對稱現象,認識軸對稱圖形的一些基本特徵,並初步知道對稱軸。

2、過程與方法:能根據軸對稱圖形的特徵,在一組圖形中,識別出軸對稱圖形。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認識、製作和欣賞軸對稱圖形的過程中,感受到物體或圖形的對稱美,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

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徵,準確判斷生活中哪些物體是軸對稱圖形。

教學難點:

能夠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教學方法:

觀察、討論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白紙、剪刀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1、同學們,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現象,只要你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就能發現許多的知識。請同學們仔細觀察P28頁的這幅圖,你能從圖中發現哪些有趣現象?

2、(學生自由回答)

3、(出示第28頁的主題圖)是啊,在遊樂場裏,空中飛舞着的蜻蜓風箏、蝴蝶風箏多漂亮呀,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它們的左右兩邊是完全相同的,這裏面就藴含着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知識對稱。【板書:對稱】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索跟對稱有關的知識。

二、探索新知。

(一)認真觀察,體驗對稱。

1、觀察圖形,發現特點。

(1)看書第29頁的樹葉、蝴蝶、天安門的圖,這些圖形它們在外形上都有一個共同的數學特點,你能發現嗎?

(2)引導學生從形狀、花紋、大小、圖案上觀察。

(3)學生彙報交流自己的發現。

樹葉圖:以樹葉中間葉脈所在的直線為界,左右兩邊的形狀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蝴蝶圖:以蝴蝶中間所在的直線為界,左右兩邊的形狀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天安門城樓圖:以天安門城樓中間所在的直線為界,左右兩邊的形狀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4)教師小結。

這些圖形的左右兩邊的形狀和大小完全相同,也就是説如果沿圖形中間的一條直線對摺後,這些圖形的左右兩邊能夠完全重合。

人教版國小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六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百”和“千”。初步理解每兩個相鄰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

2、藉助計數器掌握三位數的數法,並且在數數中加深對“十進關係”的理解。

3、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4、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 認識計數單位“百”和“千”,會正確地數三位數。

教學難點 理解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十進關係。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計數器、例1中一、十、百、千掛圖、學生每人準備一個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1、觀察下面每組數是怎樣數的?

(1)71、72、73、74、75、76、……。

(2)49、59、69、79、89、99、……。

第(1)小題是一個一個地數,第(2)小題是十個十個地數。

2.99是幾位數?再添一個是多少?

二、揭示課題

100是幾位數?100以後的三位數該怎樣數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三位數的數法”。(板書課題:三位數的數法)

三、教學新課

1、教學例1。

(1)教學“一個一個地數,10個一是十”。

①多媒體顯示一個“正方體”,問:這是什麼?幾個小方塊?

教師貼出1個小方塊的實物圖,並板書:一

②逐個顯示小方格,讓學生一個一個地數,從1數到10(這時進行多媒體動態演示:10個小方格靠攏成為一條)。提問:多少個一是十?十里面有幾個一?

教師在小方塊的實物圖左面貼出一個木條實物圖,並在下面板書“十”。

③剛才我們是幾個幾個地數?多少個一是十?

板書:一個一個地數,10個一是十;

(2)教學“一十一十地數,10個十是一百”。

①提問:現在屏幕上有一個十,我們能不能一十一十地數呢?

②隨着屏幕上木條逐個出現,學生一十一十地數,當數到九十時,老師提問:幾個十了?再添1個十是幾個十?是多少?

隨着學生的回答,教師貼出“一百”的木塊實物圖,並板書:一百。

③我們是幾個幾個地數,多少個十是一百?

板書:一十一十地數,10個十是一百;

(3)教學“一百一百地數,10個一百是一千”。

①現在我們能不能一百一百地數呢?(板書:一百一百地數。)

②誰能一百一百地往後數?

學生數數時,屏幕上逐層出示木塊圖,當數到九百時,提問:再添一個百是幾個百?是多少?板書:10個一百是一千。

隨後貼出“一千”的木塊實物圖,板書:一千。

③多媒體快速重現從一百數到一千的動態畫面,強調“10個一百是一千”,並進行板書:10個一百是一千。

以上教學過程,貼圖形成如下板書:

(4)進一步認識計數單位“百”和“千”,理解“相鄰”的含義。

“百”和“千”是我們新認識的計數單位,它們是互相挨着的鄰居,所以我們説它們是相鄰的計數單位。(板書:相鄰)

想一想:“百”和哪個計數單位也是相鄰的?“十”和哪個計數單位相鄰?

(5)理解“十進關係”。

十里面有10個一,10個一是十,我們就説十和一是十進關係。(板書:十進關係)

一百里面有幾個十?10個十是多少?百和十是什麼關係?

百和千是什麼關係?為什麼是十進關係?

以上過程,形成如下板書:

你能用一句話概括每相鄰計數單位之間是什麼關係嗎?

(6)教師簡要小結:一、十、百、千都是計數單位,它們每兩個相鄰計數單位之間都是十進關係。今後可以根據需要,用不同的計數單位數數。

2、教學例2。

(1)初步瞭解計數器。

仔細觀察計數器,從右邊起第一位是什麼位?第二位呢?百位是右起的第幾位?請你在自己的計數器上找出千位。

(2)出示例2第(1)小題。

教師在計數器上演示,邊撥珠邊數數,一百零一、一百零二、……,當數到一百零九時,提問:再撥一個珠子該怎麼數?

教師邊撥珠邊説明,再加一個珠子時,個位上就有10個一,10個一是十,這時要撥去九,進上一。

當撥到一百一十九時,教師提問:接下去該怎麼撥?一百一十九後面的數是多少?

學生在自己的計數器上再練習一遍,要求邊撥珠邊數數。

(3)出示例2第(2)題。

重點講清從一百九十九到二百的撥珠過程,引導學生觀察這時各個數位出現的變化。

3、學生看書,質疑問難。

四、鞏固練習

1、教材第22頁例2下面的做一做。

採取邊練邊講的形式進行,注意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2、練習六第1題。

五、課堂小結

提問:(1)本節課學習了什麼內容?

(2)通過本節課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六、佈置作業

1.10個一是( ),10個十是( )。

10個一百是( ),10個一千是( )。

六百九十九前面一個數是( ),後面一個數是( )。

和八百相鄰的兩個數是()和()。

2、從六百七十八數到八百一十。

七、思考練習

有30個桃,最少拿出幾個後,就正好平均分給7個同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dpmrq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