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國小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精品多篇】

國小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精品多篇】

國小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精品多篇】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北師大版 篇一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初步認識角和平行四邊形,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

能力目標:增強學生合作探究的意識。

情感目標:認識到圖形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重、難點

1、用電子圖(格子圖)畫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

2、圖形知識的應用

三、教學過程

(一)角

1、特點:1個頂點。2條邊

2、分類

鋭角:比直角小。

直角:三角板上有一個直角。

鈍角:比直角大。

3、判斷角的方法

和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二)四邊形

1、長方形特點

①對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

②在一個長方形中畫一個的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邊長就是長方形的寬。

2、正方形特點

四條邊都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

3、平行四邊形特點

對邊相等,對角相等。

(三)基礎練習

1、一個角有()個頂點,紅領巾有()個角。

2、所有三角形都有()個角,()條邊。

3、()和()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4、正方形的( )邊都相等,長方形()邊相等,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四個角都是()。

5、把鋭角、鈍角、直角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一排。

6、數學書95頁第5題(獨立完成,交流彙報)

7、數學書第95頁第6,7題,(獨立完成,交流彙報)

(四)變式練習

判斷

1、用放大鏡看直角,直角變大。

2、角的兩條邊越長,角越大。

3、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

4、長方形的對邊相等,只有兩個角是直角。

5、平行四邊形有4條邊,4個角,對邊相等。

問答題

在一個長3釐米,寬2釐米的長方形裏面畫一個的正方形,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釐米?

操作題

1、在點子圖中畫一個長方形、一個正方形和一個平行四邊形。

2、以給出的點為頂點,畫一個鋭角。

3、在給定的邊上畫一個鈍角。

(五)提高練習

1、在一張長方形紙上只剪一刀,剩下的圖形可能有幾個角?

2、數一數,下圖中有幾個角?

最新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二

【學習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釐米。

2、會用米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3、在建立1米長度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觀察能力以及估算物體長度的意識。

4、通過測量、觀察、比較等學習活動,感知1米的實際長度,形成1米的長度觀念,體驗觀察、比較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5、培養學生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感受教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學會測量長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實際觀念。`

教學難點:建立1米的實際觀念和知道1米=100釐米

【學習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師:昨天老師讓大家回去測量自己的身高,都量了嗎?誰來説一説,你的身高是多少?(學生交流自己的身高)

大家在交流的時候都用到了一個字“米”。今天我們就來認識米(板書課題)量比較長的物體,通常用米作單位。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親自測量初步感知“米”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來自於生活。

二、探究體驗。

1、估計1米的實際長度。

師:老師的身高是1米58釐米,你能估計一下,從地面到老師身上的哪兒大約是1米高呢?(學生根據已有經驗進行估計)。

再估計一下,從地面到你身體的哪個部位大約是1米呢,(並貼上標籤),再説説你的身高比1米高呢,還是不到1米?

師:大家都想估計,那我們來做個遊戲好嗎?請兩個同學把這卷綢帶慢慢的拉開,其他同學認真觀察拉開的'綢帶,如果你覺得拉開的綢帶的長夠1米了,就立即喊“停”(學生活動)。

啟發:指着拉開的綢帶,這正好是1米嗎?怎樣才知道它到底有多長呢?(可以用尺量)那請小朋友用你們的尺量一下。(得出用釐米尺量很不方便,而且也不容易得出正確的結果。

這樣測量你感覺怎麼樣?(很麻煩)

師:看來同學們如果用自己的尺子來量很麻煩。那誰有更好的辦法呢?(做一把更長的尺子)大家真聰明,能想出這麼多的好辦法。老師這裏有一個好寶貝,用它很快就能量出綢帶的長,想不想知道是什麼?

[設計意圖]從估測老師的身高入手,學生肯定興趣很高,在此過程中,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估一估1米到底有多長,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估測意識,也為建立1米的長度單位打下了基礎。

2、認識米尺。

出示米尺。

(1)談話:這是一把米尺,它的長度正好是1米。用它來量比較長的物體就容易多了。

(出示米尺圖)這就是米尺的縮小圖,請大家拿出你們的尺子,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麼不同的地方?(數字不同,刻度線不同)

(2)請一位學生拿自己的尺子來量一量老師的米尺上從0刻度到10刻度有多長?(10釐米)

那米尺上一共有多少刻度?100刻度就是100釐米就是1米。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1米=100釐米。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對比、思考學生自主發現米和釐米之間的關係。

3、用米尺量。

(1)談話:怎樣用米尺量出剛才綢帶的長度是不是1米呢?誰來試一試?指名量出1米的綢帶。你是怎麼量的。

小結:量物體的時候,一定要從物體的一頭開始,用捲尺或米尺的0刻度對齊物體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放直。(課件演示)

(2)提問:王老師想知道到底身上的哪兒離地面是1米高,誰來幫老師量一量。(學生測量後,在1米的位置貼上標籤。)

(3)同學們想不想知道你們剛才在自己身上估計的1米

對不對?同桌合作量一量,並把標籤帖正確了。並感受一下1米到底有多長?再説説你的身高比1米多還是少?多幾釐米?

(4)談話:同學們現在知道1米有多長了嗎?請小朋友張開雙手,先估計一下,自己的一庹比1米長還是短。再量一量。

交流。問:你能用雙手比劃出1米大約有多長嗎?

(學生用手比劃1米的實際長度)

(5)談話:請小朋友在教室裏找一找,你的身邊

哪些物體長約是1米。(量一量)

(6)量哪些物體的長要用米做單位?

[設計意圖]通過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等實踐活動,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充分感知1米有多長,建立1米的實際觀念,並學會測量長度的方法。

三、方法應用。

1、提問:你能估計出1米長的隊伍大約能有幾人嗎?(學生可能想到,豎着排大約有5人,橫着牌大約有3人。

提問:想一想,同樣是1米長的隊伍,為什麼有的大約有5人,有的大約有3人呢?

2、小組活動。

要求:估計一下,用我們平時的步子走1米長的路大約要走幾步?(請幾個同學上來走一走)

提問:同樣走1米,為什麼走的步數不一樣?

談話:同學們想知道自己走1米大約要幾步嗎?

小組合作:在地面上量出1米的距離。每個同學都來走一走。

小組活動。組織交流。

3、小朋友現在已經知道1米的大概長度,老師站在這裏,誰能上來找個位置,使你和老師之間的距離正好是1米?能再找個離老師1米的位置嗎?還能找到這樣的位置嗎?

學生紛紛站在老師的身邊,最後成一個半徑是米的圓。

[設計意圖]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體【】驗觀察、比較的數學思想和方法。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並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四、梳理知識,總結昇華

提問: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你們有哪些收穫?

[設計意圖]對本節課的學習做一個簡單的回顧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識網絡,整理學習思路,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釐米。

國小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能熟練地運用連加和連減等有關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運用估算,探索加減混合運算的方法,可以順利運算。

教學重難點:

1、靈活運用連加連減等有關知識,結合具體情境,解決問題。

2、運用所學的知識,靈活解決生活中實際的問題。

教學準備:

草稿紙

教學過程:

一.你學到了什麼

這一欄目,目的在於讓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進行回顧與整理,這一活動有助於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精神,更好地掌握有關的知識。這兩副畫是對學生學過知識的一個提示,左圖是有關認識圖形的知識,右表可以利用呈現的數據練習加減法。教師可以通過這幅圖,引導學生自己説一説想到了什麼,鼓勵學生提出問題,並加以解決。

二.我的成長足跡

這一欄目,目的在於讓學生回顧在學習過程中的體會與進步,體現了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倡的學生成長記錄的方法,是學生自我評估的一種方式。教科書中提出了三個方面的問題,比整理與複習(一)提高了一步。學生可以展示最滿意的一次作品,可以組織學生用不同的方式進行展示和交流,並適當加以指導。

三.練一練

1.第1題

練習萬以內的加減法。學生可以列豎式計算,要求學生計算正確,在速度上不要提過高的要求。

2.第2題

教材通過“五一”旅遊的情境,提出了三個問題,不僅複習了萬以內數的感受和培養了學生的估計意識。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出其他的數學問題,並試着解決,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第3題

複習認識圖形的內容,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

最新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轉這中生活中常見的現象。

2、通過學生的操做體會旋轉,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感知旋轉

教學過程:

一、體會感受

1、觀察電風扇、風車等旋轉的物體

2、請同學們用手比劃一下它們是怎麼動的。

3、舉生活中有沒有象這樣子的一些運動呢,請呢舉例子説明。

象這樣的一類的現象我們把它叫做什麼什麼呢?

判斷:哪些物體的運動屬於旋轉。

二、感受旋轉的方向。

1、展示兩類按照不同方向旋轉的物體,讓學生進行分類。

2、説説你為什麼要這樣分。

3、出示鐘面,讓學生觀察,秒針是怎麼樣旋轉的。

4、給旋轉按不同的旋轉方向起個名字。

小結:象這樣一類跟秒針一樣從左往右轉動的叫作順時針轉動,而跟它相反的轉動叫逆時針旋轉。

三、動手做一做

1、完成43頁第三題。

2、自己表演一個旋轉。讓你手裏的東西旋轉起來。

3、按照指示按照不同方向轉動。

4、動手完成課本42頁做做一做。

四、展示旋轉美,創造旋轉美

1、出示紫荊花圖,讓學生想想它是怎麼樣被創造出來的?

2、用旋轉創造出美麗的圖案。

全課總結

教學反思:同樣注重口語的表達,有的學生説電扇是旋轉現象,還有的學生説水龍頭是旋轉現象,必須糾正:電扇扇葉轉動是平移現象,打開或關閉水龍頭時是旋轉現象。

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五

一、本冊教材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方面:

1、在把若干個物體平均分的活動中認識“剩餘”現象,理解餘數的含義,理解餘數一定比除數小的規律。掌握有餘數除法的求商方法,會列豎式計算有餘數的除法。

2、聯繫生活實際並通過學具操作認識千位,知道計數單位百和千的關係,掌握三位數的組成,會讀、寫千以內的數,會比較數的大小。會口算整百數加、減整百數,整百數加整十數及相應的減法,會對千以內數的大小進行簡單的估計和判斷。

3、在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基礎上探索三位數加、減筆算的方法,掌握計算要領,並會進行相關的估算和驗算。

4、經歷探索兩位數乘一位數,會估計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積的範圍。

5、通過有效的學習活動,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能根據給定的東、南、西、北某一個方向,辨認出其餘七個方向。能運用方位詞語清楚地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能看懂、會設計簡單的路線圖。

6、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知道角有頂點和邊,會直觀地比較角的大小。初步認識直角,會用直角判定鋭角與鈍角。

7、在測量活動中認識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與米、釐米的關係。會恰當選用長度單位計量並表述物體的長度,會進行長度單位之間的簡單換算。

8、經歷統計活動的過程,會對同一組數據按照不同的標準分類。

9、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塊都是呈現統計結果的方法,會利用統計結果進行簡單的判斷、聯想和預測。

數學思考方面:

通過認識千以內的數,進一步提高運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係的能力。通過有關口算、筆算和估算內容的學習,進一步加深對計算方式、方法和技巧的理解,逐步學會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解釋計算結果的合理性,發展數感。通過探索和發現數、計算以及平面圖形中的一些簡單規律,進一步提高比較、歸納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發展符號感。

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進一步感受統計的必要性。通過簡單的實際調查以及對數據進行分類整理的活動,進一步積累收集和整理數據的經驗,體會分類方法的多樣性,更加客觀地理解統計結果,從而發展統計觀念。

在觀察、猜想、驗證等數學活動過程中,繼續發展推理能力,學習有條理地、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考。

解決問題方面:

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從日常生活、問題情境和各種數學現象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如把一瓣蒜頭放入盛有少量水的盤子裏,測量並記錄發芽後一週內每天蒜葉的長度,並通過觀察提出一些數學問題。

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積極嘗試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理解和分析問題,初步學會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如分析從公園裏一個景點到另一個景點可以有幾條不同的路線,每條路線各自的特點,選擇哪條路線比較好。又如在探索用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時,主動運用模擬演示、擺學具、畫圖等不同手段,並通過比較和交流,選擇合適的解題思路和方法。

在教師指導下,對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初步的反思和評價。

在與同伴的合作交流中,體會合作的益處,提高參與合作交流的積極性。

情感與態度方面:

從現實的、有意義的數學學習內容中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進一步提高參與數學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學習數學的願望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在數學學習活動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數學思考的價值與魅力。在教師和同伴的幫助下,主動發現自身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分析原因並及時作出調整。

二、本冊教材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掌握有餘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2、能認、讀、寫千以內的數,會計算整百數加整十數及相應的減法。

3、會用毫米、分米作單位量出物體的長度,並會簡單的單位換算。

4、能正確筆算三位數加、減兩、三位數及三個數連加的筆算減法的驗算。

5、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這幾個方向,能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來辨認其餘七個方向。

6、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並能正確區分直角、鋭角、鈍角。

7、能夠正確口算、筆算一位數乘兩位數。

8、經歷統計過程,體驗不同標準下統計結果的多樣性。

教學難點:

1、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2、理解千以內數的組成,並能正確讀、寫,比較千以內的數的大小。

3、能用方位詞準確地描述出線路圖。

4、理解筆算一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

三、班級情況分析:

四、教法設想和措施

1、合理確定認數教學內容。以往教材中的認數教學都是從百以內的數一下子擴展到萬以內的數,這對學生來説難度是比較大的。因為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較大數的機會不是很多,缺乏感受較大數的現實素材。本冊教科書只要求學生在百以內數的基礎上認識千以內的數,這就降低了學生認數學習的難度,便於他們將學習的數與其所表示的現實意義建立起聯繫,形成數感。

2、本冊教材把估算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並把估算和口算、筆算有機結合起來。教科書引導學生有選擇地應用估算,有些計算只要求估計得數大約是多少或在什麼範圍之內,有些計算則要求先估算再筆算。這樣的安排能使學生體會到,估算不僅僅是技能技巧,更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

3、本冊教材把東南、東北、西南、西北等方位知識作為教學內容,並把生活中常見的線路圖引入教材,這些內容不僅在現實生活中經常遇到,而且是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好素材。

4、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出發安排教學內容。如在前幾冊教材中,學生認識了米和釐米,本冊教科書繼續教學分米和釐米的認識,進一步發展學生的長度觀念,提高實際測量的能力。

5、注意結合有關學習內容,合理安排“實踐活動”。本冊教科書中安排了四次實踐活動。“我們去植樹”着重讓學生利用表內乘除法和有餘數除法的知識,在植樹場景中提出並解決一些數學實際問題。“測定方向”是利用指南針確定方向,測定校園裏主要景物所在位置。“遊覽美麗的海濱”是引導學生解決稍複雜的實際問題,繼續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問題。“你能跳多遠?”是使用統計的方法探究立定跳遠中的一些有趣的現象和問題。

6、教材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基本線索,一方面注意數學知識與學習方法的有機結合。如餘數是除法算式中的一部分,建立餘數概念的基礎是平均分時有“剩餘現象”。教材讓學生平均分10枝鉛筆,並把分的情況和結果記錄在一張表中,通過這一活動,學生髮現在平均分的過程中,有時剛好都分完,有時還剩下幾枝不夠再分給一個人或者不夠每人再分一枝,這就為抽象出餘數的概念提供了現實的素材。另一方面注意引導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積累經驗。教材在加、減法計算時教學了驗算方法,並通過“找錯、改錯”練習,幫助學生理解驗算的作用,培養驗算習慣。

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六

教學內容:

P2~P3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分蘋果等實際操作,初步體會有餘數除法與生活密切聯繫。

2、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計算出有餘數除法的書寫格式,體會餘數一定比除數少。

3、在操作、探索、發現中,使學生獲得積。

重點難點:

1、使學生體驗除法的意義及乘法豎式的計算過程。體會餘數要比除數小。

2、通過分蘋果的實際操作,總結出除法豎式的書寫過程,使學生體會到除法豎式每一步的實際含義。

教師準備:

課件、實物投影儀

學生準備:

每個人準備若干圓片

教學過程:

一、問題引入

分蘋果

二、探索新知

1、學生自學教材“分蘋果”,認識豎式。

2、體驗除法豎式的計算過程。

3、先讓學生獨立思考上述問題

有20個蘋果,如果每盤放6個,可以放幾盤呢?

(1)進行全班集體交流。

(2)同桌同學合作擺20個圓片,驗證推算結果。

(3)介紹除法豎式的寫法

a.除法橫式: 20 ÷ 6 =3(個)……2(個)

b.除法豎式

3、體驗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1)先由學生操作(用圓片分一分)。再列出除法豎式,獨立解答“課本第3題試一試中的第(1)題”。

(2)學生討論:淘氣的列式對不對,為什麼?

(3)指名回答,引導學生認識“6還可以接着分”,正確的式子應是笑笑做的。

(a)討論:根據剛才這道習題,你發現什麼?

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b)學生獨立完成第(2)題。

指名板書,全班齊練。練習完,比較每道題的餘數和除數,你發現了什麼?

指名回答:餘數要比除數小。

三、鞏固練習

第3頁“練一練”第1、2題。

四、總結

除法豎式的寫法,有餘數的除法,餘數要比除數小。

國小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 篇七

教學 目標

1.通過“過河”的情景,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提高。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小括號的作用,能正確計算帶有小括號的算式。

3.養成先看運算順序,後進行計算的習慣。

教學 重難點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小括號的作用,能正確計算帶有小括號的算式。

教學準備

課件課時

安排1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現在是什麼季節?

生:春天。

師:是啊,陽春三月,這麼好的天氣,你們最想幹什麼呢?

生:春遊、植樹……

師:我們的好朋友笑笑所在的班級正準備去一個美麗的地方春遊呢!

課件出示過河情境圖

師:同學們快來看看,他們現在在哪兒?

生:河邊。

師:遇到了什麼問題?

生:他們想要過河。

師:對,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過河》(板書課題)

二、新課傳授

出示過河情境圖

師:請大家仔細看圖,從圖中可獲得哪些信息?

學生回答

師:剛才同學們都説得很好,“河岸上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他們想要過河,每條船限乘9人,至少需要幾條船?”現在請同學們動動腦,想一想,幫助笑笑他們解決問題。

學生動手列式:29+25=54(人)54÷9=6(條)

師:如果用我們前面學過的知識列成綜合算式,誰來試一試?

學:29+28÷9

師:這樣列式行不行呢?為什麼?小組進行討論

學生彙報結果:這樣列式不行,因為這算式是把女生人數去除以9,而不是用總人數去除以9。

師:那我們該怎麼辦?用什麼樣的方法來表示這部分應該先算呢?學生探究:實物台上展示——用小括號(29+25)÷9

師:有小括號的要先算小括號裏面的(板書)

那麼這個帶小括號的算式該怎麼讀呢?

師範讀,學生跟讀

師:相信同學們知道了帶小括號的算式該怎麼算,請快速準確的在書上寫出來。

指名完成:(29+25)÷9

=54÷9

=6(條)

三、鞏固練習

師:同學們,在你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幫助笑笑他們解決了”過河“問題,現在坐着6條船來到了河岸,這時,來了幾隻小動物,他們想考笑笑他們,你們願意參加嗎?

課件出示:

1、比一比,誰的眼力好。(説出運算順序)

30+8×4(30+8)×4

5×2+35×(2+3)

80-64+880-(64+8)

5×9-5(26-20)×8

2、比一比,誰判斷的最準確。

(1)(10+3)×5與10+3×5都要先算乘法。

(2)在一個算式裏,如果有括號,要先算括號裏面的。

(3)81減去6乘6的積,列式為(81-6)×6。

3、比一比,誰算的又對有又快。

5×(36-29)(83-35)÷894-(25+19)

4、生活應用

師:在同學們的幫助下,笑笑班級順利地到達了目的地。(出示森林圖)他們在這玩得可開心了,臨走時,笑笑想買一些土特產帶回去,於是他來到森林特產店。(出示購物圖)野菜4元,木耳5元,葉帖畫3元,竹筍2元,根雕6元,枴杖7元。

笑笑買了些什麼?

生:她想買一袋野菜和三袋木耳。

師:淘氣呢?

生:野菜和木耳各買三袋。

師:那他們要付多少錢呢?請你們幫忙算一算。

學生計算後展示不同計算方法

四、歸納

師:同學們,今天有什麼收穫?

生:認識了小括號。

生:幫助笑笑解決了問題

生:知道了有小括號,要先算小括號裏面的。

……

師:其實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希望同學們做生活的有心人,把今天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以後的生活中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mwjkr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