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多篇】

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多篇】

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多篇】

國小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

2、掌握圓的特徵,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裏半徑與直徑的關係;

3、學會用工具畫圓;

4、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使學生初步學會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5、讓學生喜歡上美麗的圓,激發探索圓的特徵的興趣。

重點難點:

理解和掌握圓的特徵。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活動

同學們,上課之前我們先輕鬆一下做一做課間操怎樣?起立。

第一節:甩甩你的手臂(從前往後再換個方向)

第二節:轉轉你的腦袋

第三節:原地轉身

二、導入新課

1、師:上課前的運動操你們發現了什麼?(在做圓周運動)

2、師:剛才發現有的同學手臂轉得不太像圓,什麼辦法轉得更像圓呢?(手直、肩不動)

3、師:我們在運動中可以產生圓,在生活中也有許多的圓,大家看:欣賞圓的圖片。

4、揭題:圓的認識。

5、師:我們看在這餐桌中看到了有幾個圓?

這中間有着許多的數學知識,相信嗎?

三、動手操作

(一)師:下面我們就做一做這個餐桌。

[媒體]做一做:同桌合作,每人在白紙上畫一個圓,然後剪下組合成一張圓桌模型。

(二)師:下面我們交流一下是怎麼做的?

[第一步]我們第一步是畫圓,你是怎麼畫的?

1、説説你是怎麼用圓規畫圓?

2、師:老師也在黑板畫一個圓(邊畫邊説)

把圓規的兩腳分開,定好兩腳間距離(半徑)。

把有針尖的一隻腳固定在一點(圓心)上。

把裝有鉛筆的一隻腳旋轉一週,就畫出一個圓。

3、老師的圓畫得怎樣?畫圓的時候要注意什麼?(針尖不動、兩腳距離固定)

4、你們畫的兩個圓的大小為什麼不一樣?(兩腳的距離不同)

[第二步]我們是把畫好的圓剪下來,問:剪時與我們以前的剪正方形、三角形的時候有什麼不同?

師:圓呢?(彎的)彎的在數學上我們叫做曲線,所以圓是由曲線圍成的與以前所學習的由線段圍成的平面圖形有很大的區別。

[第三步]

剪下的圓怎麼組合起來呢?這2個針孔從哪裏來?

師:針孔的這一點,我們叫做這個圓的圓心也可以用字母“o”表示。

師:還有什麼辦法找到圓心呢?(折)你們先拆下來試一試。(生動手操作)

師:説説你是怎麼折的?

可能:①生:對摺再對摺,交點就是圓心師:還可以怎麼折?

②對摺、展開、再對摺、再展開

師:我們再看這裏有幾條摺痕?而且它們都經過(圓心)像這樣的摺痕叫這個圓的直徑字母d表示(畫在黑板上)。

師:圓裏還有什麼?(半徑)你折的圓裏有嗎?指一指(畫在黑板上)這就是半徑。

師:什麼是直徑、半徑,自學課本p80讀一讀。

師:説一説什麼是直徑?解釋圓上、圓外、圓內。

我們一起指指,説説什麼是半徑?

[媒體]連結圓心和圓上一點,是半徑嗎?半徑也有幾條?為什麼?[板書]

你們也畫一條直徑和半徑。

仔細觀察,你還發現了什麼?

①一條直徑=兩條直徑。

師:還可以怎麼説?你是怎麼知道?用字母可以怎麼表示呢?

②所有的直徑、半徑都相等。

師:你們認為呢?可以用什麼方法證明?(量一量)你量一量。

你量的是什麼?量的結果呢?你的結論呢?

師:大家觀察得很仔細也很會動腦筋,現在老師有個問題不知可以?所有的直徑長度都相等?(在同一個圓裏)還可以呢?(相等的圓)你認為還有哪些結論也需要這個前提?

[板書]:在同圓或等圓中

三、應用

師:所以我們今後在考慮問題的時候還得想得仔細、周詳,對嗎?下面我們來看一組填空

1、[媒體]填一填

2、[媒體]再請你辯一辯:下面各句話對嗎?

(1)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直徑

(2)所有的半徑都相等

(3)圓是由曲線圍成的封閉圖形

四、畫圓

師:回答得不錯,現在老師要提一個新的要求,能接受嗎?

請你畫一個半徑為2釐米的圓?

師:想想半徑為2釐米該怎麼畫呢?可以商量一下再畫。(生畫)

師:説説你是怎麼畫的?(兩腳間的距離為2釐米,再定住,再畫)

簡單地説你是怎麼確定半徑為2釐米的?

如果畫半徑為3釐米的圓呢?

畫一個直徑為8釐米的圓呢?

你發現了什麼聯繫?(半徑=圓規兩腳之間的距離)

圓的大小是由什麼決定的?位置呢?

畫一個直徑為1米的圓

(等一會兒)

師:為什麼不畫?(圓規太小)想有什麼辦法呢?(釘子、繩子)繩子多長?(50釐米)為什麼?我們下課試一試好嗎?

五、總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圓的認識,從圓桌到圓的各種知識還有什麼知識值得我們問一問有嗎?

師:這些都是我們以後要學習的,老師還有一個問題:誰的家裏用的是西餐桌?有什麼感覺?相對來説,圓桌呢?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二

一、長方體與正方體

第一課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教學內容: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實物、動手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知道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稜、頂點以及長、寬、高(或稜長)的含義,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特徵。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通過建立圖形的表象的過程,進一步積累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

教學資源: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一個稍大的紙盒及一個有相對的兩個面是正方體的紙盒、學生每人準備一個長方體小紙盒、每個小小組準備一個正方體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由平面圖形引到立體圖形。

出示一張長方形的紙,讓學生説出它的形狀,然後把許多這樣的紙摞在一起,問學生還是長方形嗎?

接着電腦演示由面到體的過程,揭示課題:“長方體的認識”。

2、引導學生認識什麼是立體圖形。

讓學生用手摸長方體的紙盒的面,使學生感覺它很平,再用兩隻手握一握長方體的紙盒。問:有什麼感覺?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呢?

指出它佔有一定的空間,像這樣佔有一定空間的物體的形狀就是立體圖形(電腦顯示若干立體實物)。

問: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什麼圖形呢?在這裏面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呢?

3、舉例。

讓學生舉出日常生活中見過的長方體的物體實例。

師:要知道這些物體為什麼都是長方體,就要研究長方體的特徵。

二、引導探究

1、出示例1:

(1)拿一個長方體的紙盒來觀察:

長方體有幾個面?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一個長方體,最多能同時看到幾個面?

指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學具,回答上面的問題。

(2)抽象圖形。

説明:因為我們最多隻能看到長方體的3個面,所以通常這樣畫長方體。

(師邊講邊畫長方體的直觀圖,注意要規範。)

問:實物中長方體的每一個面是什麼形?作圖時,根據作圖的原理除了前面和後面之外,其他各個面都畫成了什麼形?但實際是什麼形?

讓學生上去指一指,圖上哪3個面是我們能直接看到的?另外3個面在哪裏?

2、認識長方體各部分的名稱。

(1)教師結合直觀圖逐一向學生介紹稜和頂點,並及時在圖中作出標註。

(2)同桌學生用手摸長方體紙盒,互相指出長方體的面、稜、頂點。

電腦分別顯示面、稜、頂點這三個部分,加深印象。

3、長方體的特徵。

出示:長方體有幾條稜和幾個頂點?它的面和稜各有什麼特徵?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並在小組裏交流。

學生四人一組討論長方體有什麼特點,討論後自由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引導學生總結長方體特點。

(1)面的特點

長方體有幾個面?誰能迅速的數出長方體的6個面?比較哪一種方法好?

長方體的6個面是什麼形狀的?還有不同看法嗎?這兩個面的位置是怎樣的?(可結合拍手理解“相對”)

(還可以出示預先準備好的紙盒讓學生直觀感受長方體的一種特殊情況,一般來説,長方體的每個面是長方形,特殊情況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相對的面形狀相同,大小一樣,可以用這四個字(出示:完全相同)來代替。(電腦演示相對的面完全相同這個特點)

(2)稜的特點

長方體有多少條稜呢?誰能給大家介紹一種很快的數出這12條稜的方法?

如果有學生是分組來數的,可以結合長方體鐵絲框架數一數。想一想:每組有幾條稜?每組4條稜的位置是怎樣的?相對的稜有什麼特點?(長度相等)(電腦顯示稜的特點)

(3)頂點的個數

長方體有幾個頂點?你是怎樣迅速數出來的?

(4)概括長方體的特徵

**讓學生看着自己的長方體紙盒説説長方體的面、稜、頂點各有什麼特徵。

**小結:長方體是由6個長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它有12條稜,8個頂點。一個長方體的面可以分為3對,相對的面完全相同;長方體的稜可以分為3組,每組4條,相對的稜長度相等。

4、學習長、寬、高

(1)問:相交於同一頂點的3條稜的長度都相等嗎?

指出:長方體相交於同一個頂點的這三條稜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通常把水平方向的兩條稜分別叫做長和寬,把豎直方向的一條稜叫做高。(師邊講邊標註)

(2)學生選擇一個長方體實物,量出它的長、寬、高。

5、認識正方體的特徵

(1)師:學習了長方體的特徵,你們想不想自己來探究正方體的特徵?你們準備從哪幾個方面進行研究?想用哪些辦法來研究?

(2)學生交流後,讓他們小小組去探究。

(3)全班交流。

6、討論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係

(1)觀察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有哪些相同點?有哪些不同點?

明確:正方體是一種特殊的長方體。由於正方體的12條稜長度都相等,所以它的稜的長度不分長、寬、高了,就叫做稜長。

(2)選擇一個正方體實物,量出它的稜長。

7、小結: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看第10—11頁的內容。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一第1題。

看圖説出每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結合第3個圖形再説説這個長方體的面的形狀有什麼特別之處。

2、練習一第2題。讓學生説一説。

3、練習一第3題。讓學生仔細觀察後回答各問題,並説説怎麼看出來的。

明確:這個長方體前後的兩個面是正方形,其餘的4個面是完全相同的長方形。

4、練習一第4題。

先讓學生判斷擺出的這幾個幾何體分別是長方體還是正方體,再讓學生互相指一指每個幾何體中長、寬、高(或稜長)的位置,説説它們分別是多少釐米。

5、練習一第5題

學生獨立完成後交流。

四、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師:這兒有一個關於長方體特徵的順口溜。大家可以輕聲讀讀。

出示:

長方體立體形,8頂6面十二稜;

稜分長、寬、高,每組四條要記好;

6個面對着放,對應面都一樣。

五、課外延伸

在家裏找一個自己喜歡的長方體玩具或物體,仔細觀察一下它的面、稜、頂點;或是找一些材料自己做一個長方體並塗上或畫上喜歡的圖案。

教學後記:

第二課時長方體與正方體的展開圖

教學內容:P3例3、“試一試”“練一練”、練習一第6—7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實物、動手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展開圖,進一步加深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徵的認識。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通過建立圖形的表象的過程,進一步積累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

教學資源:學生每人準備正方體、長方體紙盒各一個、剪刀

學生按小小組分別準備教科書14頁思考題中所需的若干張硬紙(每種6張)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説説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

2、師:這節課,我們要繼續研究有關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

二、自主探究

1、讓學生看教科書3頁,像例3那樣,將有關的稜用紅線描出,並按照例題所示的步驟進行操作,得到正方體的展開圖。

2、把展開圖再復原成立體圖,再進一步展開、復原,讓學生從展開圖中找到3組相對的面。

3、讓學生獨立一剪,並在小組裏交流自己得到的展開圖,在交流中認識不同的正方體展開圖,並思考展開圖中的各個面與原來各個面的關係。

4、學生獨立完成“試一試”。

拿一個長方體紙盒,沿着一些稜剪開,看看它的展開圖,先從自己的展開圖中找出長方體的3組相對的面,然後在其他同學的不同的展開圖中找。最後讓學生觀察相對的面在不同的展開圖上的分佈情況,發現其中的規律。

4、“練一練”

第1題讓學生在觀察展開圖的基礎上,先在圖中標註下面、後面、和左面,並説明自己的理由。然後將展開圖復原成立體圖來檢驗。

第2題

(1)出示各展開圖,引導學生先想像把展開圖復原成立體圖的過程,再判斷。

(2)把教科書117頁的圖形剪下來試着折一折從而驗證自己先前的判斷是否正確。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一第6題

讓學生在仔細觀察展開圖的基礎上(本站☆)作出判斷。對於不能圍成長方體的圖形要説明理由,最後再進行操作驗證。

2、先讓學生獨立思考並進行選擇,再通過交流讓學生説明選擇的根據。

四、思考題

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硬紙,先啟發學生思考:要圍成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至少要用幾張硬紙片?這幾張硬紙片的形狀和大小有什麼關係?再讓學生操作。然後説説有沒有找到什麼規律。

五、總結

通過學習,你有什麼收穫?想提醒大家注意什麼?

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三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

2、滲透事物都是普遍聯繫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理解倒數的意義和怎樣求倒數。

教學難點:求倒數方法的敍述。

教學過程:

一、引新:開車、步行有前進倒退之分,那麼,倒數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今天的內容老師想請同學們自己先來學學。

二、自學新課:

自學書本P19。並思考以下問題:

1、什麼叫倒數?

2、怎麼求一個數的倒數?

3、是不是任何數都有倒數?小數有嗎?帶分數有嗎?

三、討論辨析:

1、什麼叫倒數?

2、看下面四道題,你能説一些什麼有關“倒數”的話。

3、存在倒數有那些條件

(1)兩個數。

(2)這兩個數的乘積是1。

4、能不能説80是倒數,1/80也是倒數?一個數能叫做倒數嗎?

5、概括:倒數是對兩個數來説的,它們是相互依存的,必須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倒數,不能孤立地説某一個數是倒數。

6、總結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

四、思考:0.2的倒數是多少?

五、小結:請學生説一説這節課學習了哪些內容。

六、作業:練習五3—8。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圓的周長和麪積的計算方法,能熟練地計算圓的周長和麪積。

2、能靈活運用本單元研究得出的知識解答問題。

3、進一步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圓的周長和麪積的計算。

教學難點:

綜合應用。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問:這個單元我們一起學習了哪些知識?師生一起歸納、整理本單元所學內容。

2、揭示課題。

二。展開

1、求圓面積的練習

先用小黑板出示P27練習1——2再指名板演,

然後讓板演者説説計算過程。最後再次複習圓面

積在各種條件下的計算公式:S=πr2=π()2

2、綜合應用。

投影出示P27練習3~4題,先由4人組成小組

進行討論,並解答,然後在全班同學面前彙報,

特別要説清思考過程,最後,教師講解。

三。總結

本節課我們複習了什麼?

四。作業

課後反思:

教學內容 練習一(2) 課時

教學目標:1.能靈活運用本單元研究得出的知識解答問題。

2、通過圖形的組合,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3、進一步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加深對圓的周長和麪積的理解,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空間能力,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複習

1、什麼叫半徑?什麼叫直徑?怎樣求圓的周長?

怎樣求圓的面積?

二。展開綠色圃中

1、練習。

先指名板演,其餘同學各自做在草稿紙上,

然後全體師生共同講評,指出存在的錯誤,

尤其是做在草稿紙上的同學一定要自己找出

錯誤的原因和正確的解答過程,小組進行練習。

2、小結。

三。鞏固練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k665d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