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新版多篇

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新版多篇

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新版多篇

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一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使學生理解掌握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2、認識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稱。

(二)能力訓練點

1、使學生學會應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並能正確組成比例。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對學生進一步滲透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應用比例的意義或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並能正確地組成比例。

教具學具準備:

小黑板、投影片、投影儀。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教師出示複習題,回憶有關比的知識。

1、什麼叫做比?

2、什麼叫做比值?

3、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4、上面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學生回答後,師説:4.5∶2.7和10∶6這兩個比的比值相等,也就是説這兩個比是相等的,因此它們可以用等號連接。(板書:4.5∶2.7=10∶6)

二、探究新知

1、比例的意義。

出示例1:一輛汽車第一次2小時行駛80千米,第二次5小時行駛200千米。列表如下:

從上表中可以看到,這輛汽車,

第一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______;

第二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______。

這兩個比的比值各是多少?它們有什麼關係?

(1)教師引導學生對上面的問題一一解答。使學生清楚地看到這兩個比的比值都是40,所以這兩個比相等。因此就可以寫成這樣的等式

(2)由教師告訴學生:象4.5∶2.7=10∶6、80∶2=200∶5這樣的等式,都是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我們把它叫做比例。(板書課題:比例的意義)

師問:什麼叫做比例:組成比例的關鍵是什麼?

生答: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板書)

引導學生議論、交流後板書: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在“兩個比相等”下邊劃“”。)

(3)做一做

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

①6∶10和9∶15

②20∶5和1∶4

第①題由教師引導學生完成,思路如下:

所以:6∶10=9∶15

其餘各題分組討論後由學生獨立完成。

(4)填空

①如果兩個比的比值相等,那麼這兩個比就()比例。

②一個比例,等號左邊的比和等號右邊的比一定是()的。

2、比例的基本性質。

(1)師以80∶2=200∶5為例説明: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邊敍述邊板書如下)

(2)讓學生看下面這些比例,説出它的外項和內項是多少?

4.5∶2.7=10∶6

6∶10=9∶15

(3)讓學生計算上面每一個比例中的外項積和內項積,並討論它們存在什麼關係?

以80∶2=200∶5為例,指名來説明。(師邊板書如下)

外項積是:80×5=400

內項積是:2×200=400

80×5=2×200

(4)由學生自己任選兩三個比例,計算出它的外項積和內項積。從兩個乘積的關係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在每個比例裏,兩個外項的積都等於兩個內項的積。

(5)由教師明確:在比例裏,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板書)

(板書課題:加上“和基本性質”,使課題完整。)

(6)想一想: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形式,等號兩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別交*相乘的積有什麼關係?為什麼?

指名回答後,師板書:

(7)做一做

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下面哪一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6∶3和8∶50.2∶2.5和4∶50

3、閲讀課本第9、10頁的內容並填空。

三、鞏固發展

1、説一説比和比例有什麼區別。

討論後指名説明:

比是表示兩個數相除的關係,有兩項;比例是一個等式,表示兩個比相等的關係,有四個項。

2、在6∶5=30∶25這個比例中,外項是()和(),內項是()和()。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寫成()×()=()×()。

3、先應用比例的意義,再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1)6∶9和9∶12

(2)1.4∶2和7∶10

4、下面的四個數可以組成比例嗎?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能組幾個就組幾個)

2、3、4和6

四、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並學會了應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組比例。

五、佈置作業練習一第3題。

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二

一、説教材

教學內容:

我講授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國小數學六年級上冊《比的應用》第一課時,主要就是按比例分配問題。按比例分配是把比的知識應用於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的一個課例。即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它是在學生學習了比與分數的聯繫,已掌握“平均分”和“分數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延伸。這樣安排符合學生的思維習慣,方便於學生對知識的遷移,也有利於加強知識間橫向和縱向的聯繫,為今後學習正比例知識埋下伏筆。

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使學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義;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徵及解題方法。

(2)能力方面:培養學生觀察、歸納和語言表達能力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理解按一定的比來分配一個數量。

2、根據題中所給的比。掌握各部分佔總量的幾分之幾,能熟練的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教學難點:

正確分析,靈活解決按比分配的實際問題。

二、説學情

對於按比例分配問題學生在以往的學習生活過程中曾經遇到過,

甚至解決過,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的體悟和經驗,但是對於這種分配方法沒有總結和比較過,沒有一個系統的思維方式。通過今天的學習,將學生的無序思維有序化、數學化、系統化,總結並內化成學生的一個鞏固的規範的分配方法。

三、説教法和學法

教師努力去營造一個愉快、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形成和諧的課堂氣氛,從而有效地引導學生主動探討新知識。

本課採取小組合作、交流探索的學習形式,引導學生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並學會比較、分析、歸納、綜合,獲得數學知識與技能的方法,儘可能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學生提供現實情景和活躍的情趣,貼近學生的思維調動區,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教學過程: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新課標提出:通過學生關注和感興趣的實例作為認識的背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得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所以我設計瞭如下問題:一班30人,二班20人。把這些橘子分給1班和2班。怎樣分合理?

這個環節讓學生説出分的方法(平均分和按人數來分),進而引出課題——《比的應用》。這樣使學生意識到抽象的數學知識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找到活生生的原型,“現實生活中藴含着大量的數學信

息”,感受到生活經驗數學化與數學經驗生活化。有利於學生掌握知識的發展變化與延伸,為分散難點起着積極的遷移作用。

第二個環節:探索方法,建立模型。

1、出示課本情境圖。如果把這筐橘子按3:2分,怎麼去分?

教師引導:在這兒分橘子時,3:2表示什麼意思?讓學生説説。(一班最少分3個時,二班分2個)。接着往下分,怎麼去分呢?同桌互相討論。彙報,師生填表。從表格中的數據,你發現了什麼?(大班分的橘子數擴大到原來的幾倍,二班分的橘子數也擴大到原來的幾倍。不管怎麼分,每次都按3:2來分的。)

2、出示課本主題圖。如果把140個橘子按3:2來分,怎麼去分?

因為有了前面分橘子的基礎。學生很快就會完成表格。這就是列表法解數學題。

3、利用課件幫助理解、掌握分配問題的結構特點。

接下來引導學生分析題中數量關係:題目要分配什麼?按照什麼分配?

重點思考討論:從3:2這個比中,你能知道什麼?接下來鼓勵小組合作嘗試多種方法解答,重點理解按比分配的方法。

2、小結:按比分配的應用題有什麼結構特點?怎樣解答這樣的應用題?

這樣設計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間。所以在教學中可以靈活地依據提出的方法調換教學順序,並引導學生掌握兩種不同的解題方法。安排學生的小組討論方式能使學生一開始就暢所欲言,把幾種不

同思路比較和聯繫起來,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更好的掌握方法,並注意培養學生的檢驗能力。

第三個環節:多層訓練,形成技能。

練習是數學課堂教學一個重要環節,我設計的練習題力求做到從易到難,由淺入深,有層次,有坡度,新舊知識融合恰當,形成技能技巧,開拓思維,發展能力,達到練習的預期目的。

1、基礎練習

2、提升練習

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所以我設計了《營養搭配》這麼一道題用以拓展延伸。這一環節着重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使學生明白,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也離不開數學。並及時的進行思想教育。讓學生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第四個環節: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你學會了什麼知識?掌握了哪些方法?

這樣做既檢驗了效果,又體現了課堂教學的整體性,從而培養學生的概括和口頭表達能力。

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三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北師大版試驗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2、3頁“圓的認識一”。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圓,認識到“同一個圓中半徑都相等、直徑都相等”,體會圓的特徵及圓心和半徑的作用,會用圓規畫圓。

2、結合具體的情境,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能用圓的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簡單現象。

3、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等活動,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1、圓的特徵。

2、畫圓的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

1、三角尺、直尺、圓規。

2、教學課件。

【教學設計】

一、觀察思考。

1、欣賞生活中的圓:棋子、桌面、鐘面、車輪、中國結。

2、觀察這些圖形與我們以前學過的圖形有什麼不同?

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面是圓形?

做套圈遊戲,哪種方式更公平?

二、畫一畫。

你能想辦法畫一個圓嗎?

用手比劃着畫圓。

用一根線和一支筆畫圓。

用圓規畫圓。

2、教學用圓規畫圓的方法。

三、認一認。

學生用圓規畫一個圓。

討論:圓規的“尖”、圓規張開的兩腳之間的長度所起的作用。

告訴學生半徑和圓心。

四、畫一畫、想一想。

要求學生畫一個任意大小的圓,並畫出它的半徑和直徑。

觀察比較得知:圓有無數條直徑,無數條半徑。

在同一個圓內直徑都相等,半徑都相等。

以點A為圓心,要求學生以A為圓心畫兩個大小不同的圓。

畫兩個半徑都是2釐米的圓。

五、討論。

圓的位置與什麼有關係?

圓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使學生通過觀察日常生活中的圓形物體,建立正確的圓的表象。

使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體會圓的本質特徵。

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圓的本質特徵。

讓學生認識到圓心決定圓的位置,圓的半徑決定圓的大小。

六、觀察與思考。

1、播放課件。

動物王國自行車比賽。分別有圓形、橢圓形、正方形的車輪。

思考:車輪為什麼是圓形?

操作:

用硬紙板分別剪一個圓形、正方形、橢圓形。

小組合作描出運動軌跡。

七、練一練。

課本練一練題目。

八、全課小結。

【教學反思】

圓的認識是在學生已有知識的情況下進行的,所以學生很快能找到圓的主要特徵,而且能從本節課裏掌握圓的特徵,掌握圓各部分的名稱,以及直徑半徑等之間的關係。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四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上冊第55頁、第56頁。

教學目標:

1、能運用比的意義解決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實際問題。

2、進一步體會比的意義,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數學的興趣,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按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意義,並進行實際應用。

教學難點:

把比熟練地轉化成分數,將分數知識橫向遷移。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牽引(課件出示)

同學們,通過前幾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認識了什麼是“比”,那麼,如果我現在告訴你“某班男生和女生的人數比是5:4”,從這組比中,你能推斷出什麼信息呢?(課件出示題目)

學生自由發言,預設推斷如下

1、全班人數是9份,男生佔其中的5份,女生佔其中的4份。

2、以全班為單位“1”,男生是全班的(),女生是全班的()。

3、以男生為單位“1”,女生是男生的(),全班是男生的()。

4、以女生為單位“1”,男生是女生的(),全班是女生的()。

5、女生比男生少(或20%)。

6、男生比女生多(或25%)。

追問:你還可以從中推斷出這個興趣小組的男生和女生可能各有多少人嗎?(請3個學生説説,把握總人數比是5:4就可以了。)

二、情境導入,引出課題(課件出示)

昨天我和王老師合夥買福利彩票,我出了30元,王老師出了50元,結果我們中了一個二等獎,獎金8000元。我想對半分,各分4000元,王老師説這不公平,你們認為呢?怎麼分獎金才合理呢?

三、合作探索,解決矛盾

1、你能幫老師解決這個問題嗎?請試試看,可以小組內交換意見、討論想法。

2、説以説你的想法。組織反饋,逐一展示學生解題思路。

3、我們分到的獎金是否合理,該怎樣檢驗?(兩個數量和要等於8000,出資的比是3:5或5:3)

4、小結:像這樣把8000元彩票獎金按照出資多少來進行分配的情況叫做按比例分配。(板書:按比例分配)

(出示課題:比的應用)

四、自主探索

1、課件出示教材(1),把一筐橘子分給大班和小班,大班30人,小班20人。

思考:把這筐橘子分給大班和小班,怎麼分合理?

學生商量分法,得出:按大班和小班的人數來分比較合理。

2、大班人數和小班人數的比是3:2 學生分好後,交流分法,填表完成。

3、如果有140個橘子,按3:2分,可以怎樣分?你會分嗎?試着分一分。

學生試做。

4、與同學交流分的方法。分組討論疑點,並試着在組內解決。

四、交流方法,老師精講

1、班內交流,老師答疑

三種方法

(1)、方法一:藉助表格分。

(2)、方法二:畫圖

發現橘子總數被平均分成了5份,大班佔3份,小班佔2份。先求出一份的數,再分別乘以3和2,就求出了大班和小班分的橘子個數。

140個

140÷(3+2)=28 大班:28×3=84(個)

小班:28×2=56(個)

追問:為什麼要“140÷(3+2)”?

(3)、方法三:根據分數的意義解題。先求出一共分成幾份,再求出大班和小班分的個數分別佔橘子總數的幾分之幾,最後根據分數的意義解題。

3+2=5 140× = 84(個)

140× = 56 (個)

答:大班分84個,小班分56個,比較合理。

2、以上幾種方法你最喜歡哪種?説明理由。引導學生小結方法⑶的思路。

⑴計算分配的總份數。

⑵計算各部分佔總量的幾分之幾。

⑶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解題。

五、鞏固練習,深化認識

1、小清要調製2200克巧克力奶,巧克力和奶的質量比是2:9。需要巧克力和奶各多少克?

2、3月12日是植樹節,學校把種植60棵小樹苗的任務分配給602班和603班,兩班都是43人。想一想,如果你是大隊輔導員,你會按怎樣的比例分配,兩班各栽多少棵?

3、完成教材第56頁練一練第3題合理搭配早餐。

六、總結評價

1、回顧這節課所學的知識,談談收穫。

2、佈置作業。

板書設計:

比的應用

3+2=5 140× = 84(個)

140× = 56 (個)

答:大班分84個,小班分56個。

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五

一、教材

1、教學內容:是北師大版六年制國小數學第十一冊第一單元中《圓的面積》。

2、教材、學生情況分析:這是一節概念與計算相結合的教學內容,我認為該內容與教材前後的內容有着密切的關係。它是在學生學習過的平面直線圖形的面積計算和現在剛學過的圓的初步認識以及圓的周長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幾何知識的一項重要內容,為以後學習圓柱、圓錐等知識和繪製統計圖作了鋪墊。

從學生的知識水平來看,從學習直線圖形的知識,到學習曲線圖形的知識,不論是內容本身,還是研究問題的方法,都有所變化。從空間觀念方面來説,進入了一個新的領域

3、教學目標遵循教材的編寫意圖並從學生的知識水平以及生活經驗出發,我擬訂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通過操作、觀察、引導學生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並能運用公式解答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進一步培養學生樹立和運用轉化的思想,初步滲透極限思想,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注重小組合作探究培養學生互相合作、互相幫助的優秀品質及集體觀念。

基於以上的教學目標:把教學重點定為是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及應用公式計算。

教學難點則是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教學關鍵是弄清拼成的圖形的各部分與原來圓的關係。

二、教學策略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精神,及體現三疑三探教學模式,本課教學我以“學生髮展為本,以活動探究為主線,以創新為主旨”:主要採用了以下4個教學策略:

1、知識呈現生活化。以草坪中間的樹上捆着一匹馬在吃草為主線,讓學生提出問題。讓生活數學這一條紅線貫穿於課的始終。

2、學習過程活動化。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探究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3、學生學習自主化。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去探究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4、學習方法合作化。在探究圓的面積計算公式中採用4人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從而真正實踐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三、教學過程

秉着“將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的指導思想,我將教學過程擬訂為“創設情境,設疑自探;引導探究,解疑合探;拓展延伸,質疑再探;總結回顧,知識再現。”四個環節進行,努力構建自主創新的課堂教學模式。

(一)創設情境,設疑自探

興趣是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的重要心理基礎,為了使學生樂學,在第一環節中,我首先通過錄像創設草坪中間的樹上捆着一匹馬在吃草的情景,激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通過觀察,理解圓面積的含義。並進一步提出“馬最多能吃多少草呢”?從而引出課題:圓的面積計算。在這一環節中,我通過情景設置,拉近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距離,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為下一環節做好鋪墊。

(二)引導探究,解疑合探

第二環節是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為了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安排了啟發猜想,明確方向——化曲為直,掃清障礙——實驗探究,推導公式——展示成果,體驗成功——首尾呼應,鞏固新知五大步進行:

第一步:啟發猜想,明確方向。

鼓勵學生進行合理的猜想,可以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更為廣闊的空間。因此,在第一步:啟發猜想,明確方向中。我啟發學生猜想:“比較兩個圓誰的面積大,你覺得圓的面積和哪些條件有關?怎樣推導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呢?”對於第一個問題,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很自然的會作出合理猜想。但對於怎樣推導圓的面積計算公式這個問題,學生根據已有知識,想到可以將圓轉化為以前學過的圖形,再求面積。至於如何轉化,怎樣化曲為直,因受知識的限制,學生不能準確説出。我抓住這一有力契機,進入下一步教學。

第二步:化曲為直,掃清障礙。

在第二步:化曲為直,掃清障礙教學中。我首先借助多媒體課件將大小相等的圓分別沿半徑剪開,先分成8等份、然後拉直,再分成16等份拉直、最後分成32等份,再拉直,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發現平均分的份數越多,分成的近似等腰三角形的底就越接近於線段。這一規律的發現,不僅向學生滲透了極限的思想,更重要的是為學生徹底掃清了“轉化”的障礙。這時我適時放手,進入下一步教學。

第三步:實驗探究,推導公式。

在第三步:實驗探究,推導公式教學中。我首先提出開放性問題:你能不能將圓拼成以前學過的圖形,試着剪一剪,拼一拼,想一想,議一議拼成的圖形的各部分與原來的圓有什麼關係?能不能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這裏,我沒有硬性規定讓學生拼出什麼圖形,而是放開手腳讓學生拿出已分成16等份的圓形卡紙小組合作去剪,去拼擺,並鼓勵學生拼擺出多種結果,從而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能力。

第四步:展示成果,體驗成功。

在學生小組合作探究討論後,我將引導學生進入第四步教學,為學生創設一個展示成果,體驗成功的機會。讓學生向全班同學介紹一下自己是如何拼成近似平行四邊形,長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如何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然後由學生自己,同學和教師給予評價。同時對拼成近似長方形的情況,教師再結合多媒體的直觀演示,並結合板書。首先讓學生明確圓周長的一半相當於這個近似長方形的長,半徑等於寬,圓的面積等於長方形的面積,這是教學的關鍵,再此基礎上進行推導,得出圓面積等於周長的一半乘以半徑,再讓學生弄清圓周長的一半等於π r,從而得到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化簡後用字母表示為S=π r2。

第五步:首尾呼應,鞏固新知

在學生獲得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後,我進入第五步:首尾呼應,鞏固新知的教學。“馬最多能吃多少草呢”?求出它的面積。從而達到了對新知的鞏固。

(三)、拓展延伸,質疑再探

為了深化探究成果,在第三環節:分層訓練,第一層:基本性練習,第二層:綜合性練習,第三層:發展性練習。實現層層深入,由淺入深。逐步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並使學生深刻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併為生活服務”的道理。

(附部分練習設計)

第一層:基本性練習

1、同座互增一個畫好半徑的圓,求其面積。

問:先要知道什麼條件,再怎樣求?

2、求一元硬幣的面積。最好先量出硬幣的直徑還是半徑?為什麼?

第二層:綜合性練習

3、實踐題:每人準備一段繩子並求此繩圍成最大圓的面積。學生討論如何解決此問題?

4、根據下面條件,求出各圓的面積。

r=3釐米d=0.2分米C=6.28米

第三層:發展性練習

5、一個正方形的面積是100平方釐米,在圓內畫一個最大的圓,求圓的面積。

6、把一個圓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長方形的周長是16。56釐米,求此圓的面積。

(四)、總結回顧,知識再現

四、總結全課,佈置作業。

今天我們學了什麼知識?是怎樣學習的?你有什麼感受嗎?

五、板書設計:

長方形面積=長×寬

圓的面積=圓周長的一半×半徑

S =πr^2

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六

一、説教材

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緊密聯繫實際生活,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百分數的應用(三)》,這一內容是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三個知識點,在前面已經學習了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以及已知標準量和分率求比較量,這節課是已知比較量和對應的分率,求標準量,它是這個單元最難的一個知識點。

二、説教法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有三點:一是進一步加強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能根據百分數的意義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二是通過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百分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三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難點是利用百分數的意義列出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本節課打算分四步進行教學

第一步:複習舊知,創設情境。首先讓學生根據給出的條件找出標準量,説出相等的數量關係式

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80%;

今年產量比去年增產二成;

工作效率提高了15%;

蘋果的質量比梨的質量少10%;

生產成本降低了15%。

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弄清各數量之間的等量關係,為新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接着故事引入,創設情境:紅太狼要灰太狼去買菜,他用手中20%的錢買葱,40%的錢買白菜,買白菜的錢比買葱的錢多4元,它手中有多少錢?從而揭示課題。

第二步探究新知,解決問題。在這一環節上分四步進行。

1、出示家庭消費情況統計表

讓學生獲取表中的信息,比較相關數據,説出自己的發現,即通過比較:可以感受食品支出總額在逐年減少,而其他支出總額在逐年增多,家庭的總支出也逐年增加,從而體會到人們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

2、簡單介紹衡量一個國家是否屬於發達國家的標準恩格爾係數。

3、根據統計表中的信息提出數學問題並解答問題。

學生一般會提出三類問題,如1985年食品的支出比其他支出多總支出的百分之幾?1985年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百分之幾?其他支出比食品支出少百分之幾?在這裏重點引導學生比較它們的標準量是否相同,為下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4、解決實際問題:1985年我家的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210元。1985年的總支出是多少元?

首先讓學生讀懂題意,嘗試畫出線段圖,教師巡視時,把畫得又快又好的線段圖展示在黑板上,讓其他同學可以借鑑一下。然後讓學生自主解決問題,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看法;再指名彙報解題的方法;最後課件演示學生的各種解題思路,比較各種算法,此時教師要適時點撥,引導每個學生理解透徹。

第三步:鞏固應用,內化提高。在練習中,我設計了四道練習題

1、到了1995年我家的其他支出比食品支出少760元,

1995年家庭的總支出是多少元?

2、到了2005年,我們的生活更好了,食品支出和其他支出都分別佔了總支出的50%,讓學生猜想一下,其他支出中都有哪些支出?然後出示:教育支出佔總支出的20%,食品和教育支出一共是7000元,這一年總支出多少元?

3、我兒子買了一本《少年百科全書》,現在書店的書一律九五折出售,這樣比原價便宜6元。這本書原價是多少元?

4、2010年我兒子的壓歲錢是這樣用的,買各種學習書籍花了一半的壓歲錢,用25%購買日常用品,15%存入銀行,餘下的錢在獻愛心活動中捐贈給有困難的同學,已知他捐獻的錢和存入銀行的錢共75元,他共有多少壓歲錢?

第一題是基本練習,目的是鞏固新知;第二題比第一題相比有所變化,要求教育和食品支出共佔總支出的百分之幾;第三題在敍述上與例題有所不同,但解題思路是一樣的,關鍵是找準標準量;第四題加大了難度,關鍵是要知道捐獻的錢佔總數的百分之幾;做完以上四題,然後讓學生歸納總結解決問題的方法,接着解決開課時灰太狼手中有多少錢的問題,目的是前後呼應,學以致用。

整個練習題的設計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讓學生充分體會百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同時進行思想教育。

第四步回顧整理,反思提升。首先是回顧本節課學習的知識點,談談自己的收穫,然後要求學生回家後實際調查一下自己家庭消費情況,計算自己家庭的恩格爾係數,從而感受我們國家經濟的飛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三、説學法

本節課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如嘗試畫線段圖,自主解決實際問題,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看法,歸納總結解題方法。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潛能,既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的能力。提倡算法多樣化,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可以用方程解題,也可以用算術方法解題,各抒己見,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快樂。為了讓後進生融入到學習之中,我把簡單的問題讓給他們回答,讓他們充滿自信,找到自我。

四、説學情

根據和學生的接觸,我發現他們習慣用算術方法解題,利用線段圖分析題意,用方程解題有困難,如果遇到較複雜的問題很多學生就會束手無策,因此,讓學生學會畫線段圖,學會用方程解題十分必要;還有他們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很差,很多學生心明口不明,為此在課堂上要給學生提供充足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主學習,相互交流,以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促進思維的發展。

五、説教學效果

本節課我認為有以下幾方面設計比較到位。一是情景創設有趣高效。灰太狼是大家非常喜歡的卡通形象,將它引入數學課堂,營造了一個輕鬆、愉悦的學習氛圍,讓枯燥的數學問題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二是新知探究紮實高效。百分數應用這一內容比較枯燥,為此,我把書中笑笑家庭的消費統計表換成我家的消費情況統計表,讓學生倍感親切。由學生自主提問,自主解答,師生關係民主、平等、和諧,學生感到輕鬆,學得主動;既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又促進了學生能力的發展。三是練習應用內化增效。課標指出: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為了讓學生學有所獲,體驗成功。在鞏固練習時,設計的練習題緊密聯繫生活實際,層層遞進,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既鞏固了新知識,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又讓學生感受到百分數問題其實就藴含於我們平時的日常生活之中,產生了想學好它,能學好它的願望;特別是壓歲錢一題的訓練,不僅讓學生理解了解題的思路,也明白了不亂花錢的重要性,要科學、合好使用好自己的零花錢,融思想教育於課堂教學之中,真正促進了學生的各方面的發展。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學會根據圓的周長求圓的直徑、半徑。

2、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

3、初步掌握變換和轉化的方法。

教學重點:

求圓的直徑和半徑。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公式求圓的直徑和半徑。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口答。

4 5 8

2、求出下面各圓的周長。

C=d c=2r

3.142 23.144

=6.28(釐米) =83.14

=25.12(釐米)

二、新課。

1、提出研究的問題。

(1)你知道表示什麼嗎?

(2)下面公式的每個字母各表示什麼?這兩個公式又表示什麼?

C=d C=2r

(3)根據上兩個公式,你能知道

直徑=周長圓周率 半徑=周長(圓周率2)

2、學習練習十四第2題。

(1)小紅量得一個古代建築中的大紅圓柱的周長是3.768米,這個圓柱的直徑是多少米?(得數保留一位小數)

已知:c=3.77m 求:d=?

解:設直徑是x米。

3.773.14 3.14x=3.77

1.2(米) x=3.773.14

x1.2

(2)做一做。用一根1.2米長的鐵條彎成一個圓形鐵環,它的半徑是多少?(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已知:c=1.2米 R=c(2) 求:r=?

解:設半徑為x米。

3.142x=1.2 1.223.14

6.28x=1.2 = 0.191

x=0.191 0.19(米)

x0.19

三、鞏固練習。

1、飯店的大廳掛着一隻大鐘,這座鐘的分針的尖端轉動一週所走的路程是125.6釐米,它的分針長多少釐米?

2、求下面半圓的周長,選擇正確的算式。

(1)3.148

(2)3.1482

(3) 3.1482+8

3、一隻掛鐘分針長20cm,經過30分後,這根分針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少釐米?經過45分鐘呢?

(1)想:鐘面一圈是60分鐘,走了30分,就是走了整個鐘面的 ,也就是走了整個圓的 。而鐘面一圈的周長是多少?20xx.14=125.6(釐米)

(2)想:鐘面一圈是60分鐘,走了45分,就是走了整個鐘面的 ,也就是走了整個圓的 。則:鐘面一圈的周長是多少? 20xx.14=125.6(釐米)

45分鐘走了多少釐米? 125.6 =94.2(釐米)

4、P66第10題思考題。下圖的周長是多少釐米?你是怎樣計算的?

四、作業。

P65-66 第3、6、7、9題

教學追記:

圓的周長計算公式並不複雜,但這個公式如何得來,公式中的固定值是如何來的,都是值得學生研究的問題。因次,教學中,我着力於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讓學生利用實驗的手段,通過測量、計算、猜測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關係、驗證猜測等過程來理解並掌握圓的周長計算方法。因為是自己操作的`所得,再加上我在課中介紹了一些相關資料及講述了一個有趣的小故事,所以學生對 的含義就理解得特別透徹,也學得有興趣。

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八

學情分析:

學生在五年級下學期已經學習了百分數的意義和讀寫、百分數和分數、小數的互化,並學會簡單運用百分數的意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百分數的意義,也為後續學習比較複雜的百分數問題打基礎。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教材六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第一小節的內容

百分數的應用(一)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是在學生五年級下冊已學習了百分數的意義和讀寫、百分數和分數、小數的互化,並學會簡單運用百分數的意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是在此基礎上展開的,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的問題,實際上還是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問題的發展,只不過一個量題目中沒有直接給出。通過解決此類問題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百分數的意義,也為後續學習比較複雜的百分數問題打基礎。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的意義,學會用線段圖分析數量關係,幫助學生加深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

2、過程與方法:能計算出實際問題中“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提高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百分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釋生活的能力,激發數學學習的興趣。

重點難點:

1、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幾”或“少百分之幾”的意義,學會用線段圖分析數量關係,幫助學生加深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

2、能計算出實際問題中“增加百分之幾”或“少百分之幾”,提高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百分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設計理念:

“學生能嘗試,嘗試能成功。”本節課採用五步六環節的嘗試教學法,始終堅持先練後講,先試後導,先學後教的理念,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在此基礎上借鑑課堂實錄中的一些設計把學生想要學的想要理解的全部交待清楚了。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

1、先找出單位“1”的量,再填空。

(1)現價是原價的百分之幾?

用()÷()

(2)實際產量是計劃產量的120%。

實際產量比計劃產量多()%

(3)紅花朵數是黃花朵數的80%

紅花朵數比黃花少()%

2、思考下面的問題

甲數是5,乙數是4

(1)甲數是乙數的幾分之幾?

(2)甲數是乙數的百分之幾?

(3)乙數是甲數的幾分之幾?

(4)乙數是甲數的百分之幾?

(5)甲數比乙數多幾分之幾?

(6)乙數比甲數少幾分之幾?

3、説説下面這些百分數表示什麼意思

(1)甲隊比乙隊多修25%

(2)今年比去年多植樹30%

(3)現價比原價減少了20%

(4)紅花朵數比黃花少17%

設計意圖:前兩道是基本訓練題,是為本課新知識的順利展開掃清障礙,而第三題“説説百分數表示的意思”是一道為新課展開做遷移的準備題,本題在我模仿的視頻中本來是一道鞏固練習題,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多百分之幾或少百分之幾的意義,進而嘗試時取得成功,我設計為準備題。

二、導入新課

師: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有關百分數的應用(一),即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的問題。(教師板書課題)

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同學們要掌握求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問題的計算方法。

【設計意圖:開門見山直接導入新課,及早出示課題,使學生有了注意方向,從而提高了課堂效率。】

三、進行新課

1、出示嘗試題

六(2)班有男生10人,女生15人,女生比男生多百分之幾?

請學生試着解答,教師巡視

2、自學課本

師:請同學們打開課本23頁,邊讀邊思考,回答自學提示裏面的4個問題。

[自學提示]

仔細閲讀課本第23頁,回答下面的問題。

1、例題給我們提供了哪些信息?要解決什麼問題?

2、“增加百分之幾”是什麼意思?

3、計算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增加(多)百分之幾的問題,書中有幾種解答方法?思路各是怎樣的呢?

4、比較這兩種算法,你喜歡哪種?為什麼?

要求:先獨立思考,不懂的可以在小組內討論交流。

生:一邊讀書一邊思考問題。遇到不懂的問題在小組內交流。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自學提示的幫助來自學課本,使學生從課本中初步獲取知識具有實效性。】

3、再次嘗試

盒子裏有50立方厘米的冰,化成水後,水的體積約為45立方厘米。水的體積比原來冰的體積減少了百分之幾?

4、學生討論

師:解決“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的問題一般有幾種解法?

生:兩種

師:第1種算法是怎樣的?

生:找準單位“1”的量後,先求出多或少的部分,再用多或少的部分除以單位“1”就可以了。

師:那第2種算法呢?

生:先用一個數除以單位“1”

的數,再同單位“1”比較。

5、教師講解

師:從上面的算法看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的問題先要找準單位“1”

一般有兩種解法。第1種解法是先求出多或少的部分,再用多或少的部分除以單位“1”的量就可以了。第2種算法是如果比單位“1”多的時候就用一個數除以另一個數減1;如果比單位1少的時候就用1減一個數除以另一個數的商。

注意:計算中遇到除不盡時,一般保留三位小數。(百分號前面的數保留一位小數)

四、鞏固練習

1、五(1)班有女生20人,男生25人,女生人數比男生少百分之幾?

2、電飯煲原價220元,現價160元,電飯褒的價格降低了百分之幾?(百分號前保留一位小數)

3、光明村今年每户擁有彩電121台,比去年增加66台,去年每百户擁有彩電多少台?今年比去年增長了百份之幾?

五、課堂作業

課本第24頁“練一練”第2、4題

學有餘力的同學完成本題

光明村今年每户擁有彩電121台,比去年增加66台,

1、今年是去年的百分之幾?

2、去年是今年的百分之幾?

3、今年比去年增長百分之幾?

4、去年比今年減少百分之幾?

六、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九

教學目標:

1、在拼搭和觀察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操做和空間想像能力。

2、在拼搭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體驗並初步學會用上、下、左、右、前、後等詞描述正方體的相對位置。

3、通過實踐活動,發展與同伴合作的意識,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

在拼搭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體驗並初步學會用上、下、左、右、前、後等詞描述正方體的相對位置。

教學難點:

在拼搭和觀察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和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用具:

小正方體、小黑板、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做遊戲嗎?今天笑笑和淘氣就進行了一個遊戲,非常有趣,你們想看嗎?

二、探索新知

(一)操作活動一——根據指令搭立體圖形。

1、教師通過課件演示“淘氣”和“笑笑”搭立體圖形的遊戲過程。

師:同學們剛才都認真觀察了淘氣和笑笑的搭圖形遊戲,誰發現了這個遊戲的方法。

師:誰想為這個遊戲提出遊戲的規則和要求。

2、師生遊戲。教師發出指令,學生嘗試搭立體圖形,進一步體驗遊戲的方法。

(1)請橫着擺兩個正方體。

(2)在左邊的正方體的上面放一個小正方體。

(3)再在左邊的正方體的前面放一個小正方體。

3、學生同桌間遊戲。

師:下面我們來做同桌兩人的遊戲好嗎?請一個學生先發出指令,另一個學生搭立體圖形,然後互換。

4、學生交流。教師在巡視中發現學生的典型操作活動進行交流。

師:大家剛才都做了搭一搭的遊戲,你覺得遊戲有趣嗎?

你喜歡做這個遊戲嗎?把你自己的想法在小組裏互相説一説。

(二)操作活動二——提問、判斷並搭出立體圖形。

1、師生活動師範。

(1)師:下面我們繼續玩搭一搭的遊戲,這回老師想先和一位小朋友玩,誰願意做老師的小夥伴。

(2)師:你先搭一個自己喜歡的立體圖形,讓全班同學都看一看老師先站到旁邊去,記得可別讓我看見喲。

(3)師:你們都看到他搭的立體圖形了嗎?現在由老師向他提幾個問題,我根據提出的問題要搭出一個和他一模一樣的立體圖形,你們相信嗎?

(4)師:剛才大家看到了老師和這位同學的遊戲誰能説説遊戲的方法。

2、學生同桌間開展遊戲。要求學生用盡可能少的提問來搭出正確的立體圖形。

三、拓展應用。

師:下面請同學們4人小組合作,由學習組長安排好各人的分工,一起做這個遊戲,注意在小組中儘可能多的想出別的不同方法做遊戲,要求要通過儘可能少的提問,搭出正確的立體圖形。

四、全課總結。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十

一、説教材

《百分數的應用(三)》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內容。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有兩個層次的基礎:用分數解決實際問題和百分數知識的學習。同時,本課的學習還將是學生國中代數學習的知識基礎。

本課的編排是這樣的,教材呈現出一幅笑笑媽媽記錄的家庭消費情況統計表以及針對表格提出的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和課後閲讀資料主要是體現百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而第二問則是本課的重點所在。

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本課編排特點,我將本課目標設定為以下兩點

1、通過探索、交流、比較,使學生掌握根據百分數的意義列方程解決問題的方法,並體會百分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2、培養學生自主構建知識結構、與人交流以及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使學生掌握根據百分數的意義列方程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找準題目中的等量關係

二、説教法與學法

陶行知先生説過:教是為了不教,一堂好的數學課,最終目標是學習能力和數學思想的培養,而應用於生活則是這個目標的價值所在。為此,在本課中我將主要採用以下教學策略

1.探究交流自主構建。

2.聯繫生活體驗價值。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自主探究、相互交流、分析比較、聯繫生活都是學習本課的有效方式。

三、説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環節分為3大塊:閲讀資料,導入新課自主探究,分析比較拓展思路,學以致用。

課始,閲讀資料,導入新課。課件出示教材中的閲讀材料關於恩格爾係數的介紹。請學生帶着下列問題獨立閲讀恩格爾係數指什麼?結合課前收集的數據你能計算出你家的恩格爾係數,並對此做出科學解釋嗎?,然後同桌交流,全班反饋並小結得出:百分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同時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來學習百分數的應用(三)。

選擇這一導入而沒有選擇複習導入有以下3點考慮:1.這樣導入一下子拉近了數學與學生生活的距離。2.對恩格爾係數的學習能更好的體現教材的編寫意圖。3.如果選擇前面學過的列方程解決簡單的百分數問題或用分數問題複習導入,雖然能幫學生尋找知識的生長點和鏈接點,以實現知識的遷移,但壓縮了學生的探索空間。所以不設相應的複習題就是為了讓學生主動尋找新的知識生長點,感悟新的學習方法以達到學習能力的培養。

課中,自主探究,分析比較分為3個層次:循序漸進,動態示題探究交流,夯實基礎比較優化,激活思維。

首先:循序漸進,動態示題。笑笑也調查了一份他們家的食品支出情況,我們去看一看然後運用課件將表格中的第一排數據一一出示,讓學生分別判斷處於什麼生活水平,然後再説一説有什麼發現。這樣逐一出示,能夠讓學生的觀察視野隨着時間的推移,直觀的發現笑笑家生活水平從貧困温飽接近小康的巨大變化,感受到這些年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然後再出示整張表格。這時,我將問題(1)去掉,因為它已經在動態出示表格的過程中完成了,直接將問題(2)改成(1)隨着表格一起出現:1985年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210元,你知道這個家庭的總支出嗎?我把它分成探究交流環節和比較優化環節。

探究交流,夯實基礎。這個環節主要通過以下4步完成

1、獨立審題,並嘗試畫圖、列式、解答。

2、小組內交流想法:你是怎麼想的?

3、在黑板上展示一些有代表性的方法。

4、全班交流反饋。

獨立完成有利於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親歷知識的形成,以達到自主建構。交流想法則是用語言將自己的思考過程再一次論證,展現。

而在展示方法這一步,由於前面的學習基礎,大部分同學都會選擇用方程來解這道題,主要有65%X-35%X=210,也有可能會出現這一種(65%-35%)X=210,當然也不排除少數同學用算術方法---210(65%-35%)。所以將這三種代表性的方法都展示在黑板上。在反饋的時侯一定要引導學生説出解題思路,尤其是對等量關係的把握。比如第一種65%X-35%X=210根據要求,學生一般都會先畫出線段圖,那麼首先要讓學生根據線段圖説出圖意,其次説出列方程的根據:你是抓住哪句話來分析的?通過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210元得出等量關係:食品支出的錢數-其他支出的錢數=210元,再根據等量關係説出所列方程的含義:65%X、35%X分別表示什麼?以加深學生對本課的理解並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對於(65%-35%)X=210雖然從算式來看只是在第一種的基礎上運用了乘法分配律,但是實際上他們所依據的數量關係是完全不一樣的,可適時讓學生討論這兩種方程方法的區別與聯繫。期間對於學生因為粗心比較容易犯的錯誤,要拿出來讓他們自己去思考、討論錯的原因。總之,對於基礎好的同學多放手,給他們探索的空間,注重學習能力的培養,對於基礎差的學生既要讓他們思考也要在他困惑時給予引導。

比較優化,激活思維環節:新課標倡導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此類問題,因為這種順向思維的方法,既化難為易,又加強了中國小數學教學的銜接。因此,針對學生展示出的列方程和算術2種方法,可以讓學生比較評價你喜歡哪一種方法?討論得出列方程的方法可根據題目中的數量關係直接列出方程式,便於理解;同時指出列方程這種方法在我們以後的學習和實際生活中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然後要求學生用列方程的方法完成教材試一試的第2題(2)20xx年,食品支出佔50%,旅遊支出佔10%,兩項支出一共5400元,這個家庭的總支出是多少元?

來鞏固所學。由於第一題(1)1995年,其它支出比食品支出少760元,這個家庭的總支出是多少元?與例題是重複的,所以刪掉。而第(2)題作為例題的延伸和對主題資源的有效利用做為課堂練習。

課尾拓展思路,學以致用。由於前面的學習比較充分,而教材後面的練習題和例題基本處於同一層次水平,所以我在豐富練習的內容和形式以及聯繫生活實際這兩方面作了一些探索。據此我設計了兩道練習題。

1、某班在一次數學單元訓練中這道題是從扇形圖的練習形式以及涵蓋了基本訓練、變式訓練、發散訓練的練習內容兩方面豐富了本課,其意圖是在鞏固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舉一反三的數學能力以及創新意識、環保意識的培養。 第二道題選用的材料是《我國前三季度全國財政收入情況》的財經報道。

2、在全球經濟危機的大局面下,我國經濟率先崛起。截至9月份,前三季度累計全國財政收入5151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3%,其中中央本級收入27526.8億元,同比增1.6%,地方本級收入23992.07億元同比增長9.8% 問題:根據這些信息你能知道什麼?你能提出哪些問題並列出算式? 這道題的數據雖然複雜不方便計算,但是體現了數學材料的真實性。其傾向性在於培養學生自主蒐集、提取信息並加以綜合運用的能力。 下面我來介紹一下本課的板書: 因為本課本着放手讓學生探索的定位思想,所以板書的設計遵循黑板是學生的試驗田的原則,除了教師板書課題及一些重點要求外,主要是學生上來展示他們的解題方法。

就是這樣,一堂樸實數學課的探究與應用,就此結束,希望能得到在做的專家與同仁的指導。謝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mvvpk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