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八年級語文教案精品多篇

八年級語文教案精品多篇

八年級語文教案精品多篇

八年級語文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會用細節描寫展示人物內心世界。

2、把握作者感人致深的寫作手法。

3、通過揣摩語句,提高寫作能力。

◆過程與方法

1、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輔導為輔。

2、討論法、問答法、點撥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各國人民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用血肉凝結的情誼,體會主人公對同志深厚的愛,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

重點難點疑點剖析

◆重點

1、分析作者寫作手法感人的原因。

2、體會主人公對戰士深厚的情誼。

3、揣摩語句,體會其意藴。

◆難點

作者的寫作手法之所以感人的原因。

◆疑點

文中的外貌及動作描寫是如何揭示人物心理的。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閲相關資料,瞭解南斯拉夫解放戰爭的史實。

◆學生準備

預習課文,藉助工具書掌握文中疑難詞語。

第1課時教學流程設計

教學步驟

(第1課時)

一、導入課文,把握課文內容(約________分鐘)

二、完成課後習題一(約________分鐘)

三、分析人物思想感情,探討這篇文章的感人效果是怎樣產生的(約________分鐘)

四、課堂練習(約________分鐘)

板書設計

體會老婦人的感情:

看炮火連天想老婦人不顧生死

看年老體弱想老婦人力量的源泉

看保護遺體想老婦人對烈士的感情

看燭光閃爍想老婦人奉獻的感情

練習設計

閲讀文章“她穿過方場,到了……她在旁邊坐了下來。”完成下列題目:

1、從文中摘出關於“她”的動作描寫的詞語,分析它們表達了“她”怎樣的思想感情。

2、文中描寫外貌的一句是什麼?

3、“她在旁邊坐了下來。”揣摩此時老婦人的心理。

輔導練習提示:以學生自主完成為主,教師只是給予指點。(3)可以讓學生口述,不必用文字表達。

教法探討

1、這篇文章非常感人,讀之讓人心靈為之震顫,要注意引導學生分析作者是採用何種手法來得到這種藝術效果的。

2、本文有許多意味深長的語句,意藴十分豐富,要引導學生着重體會,在具體方法上可靈活處理,可先讓學生提問,教師與學生逐一探討。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教科書29頁~32頁。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體會文中反語的運用。

2、領會文章中語句的意藴,分析其如何體現作者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

3、掌握文中相關知識,擴大知識面。

4、文章語言精彩,細心揣摩可提高寫作能力。

◆過程與方法

l.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輔導為輔。

2、討論法、問答法、誦讀法、點撥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l.體味雨果的博大胸懷和高尚品質,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

2、瞭解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的歷史,激發學生愛國情感。

重點難點疑點剖析

◆重點

1、分析作者立場鮮明、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

2、把握文中反語的運用。

3、引領學生回顧文中的那段歷史,瞭解文中相關知識,豐富知識面。

◆難點

1、領會作者立場鮮明、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

2、感受作者富有特色的語言。

◆疑點

作者譴責英法聯軍的行徑用了不少反語,這些反語有何作用。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準備幾幅圓明園的圖片。

◆學生準備

1、查資料瞭解英法聯軍遠征中國那段歷史。

2、預習課文,準確認讀文中的生難詞語。

第1課時教學流程設計

教學步驟

(第1課時)

一、展示圖片,介紹背景資料及作者,導入課文(約______分鐘)

二、整體感知課文,瞭解文中相關知識(約________分鐘)

三、品味文章精彩的語言,從中分析作者的感情和品質(約____分鐘)

板書設計

圓明園的藝術性質和成就:

1、東方幻想藝術中的成就

2、幾乎集中了超人的想像力所能產生的一切成就

3、是幻想的某種規模巨大的典範

練習設計

1、結合句意,寫出下邊句中加粗詞語的同義詞。

(1)從前對巴特農神廟怎麼幹,現在對圓明園也怎麼幹,只是更徹底,更漂亮,以至於蕩然無存。

(2)豐功偉績!收穫巨大!兩個勝利者,一個塞滿了腰包,這是看得見的,另一個裝滿了箱篋。

(3)我們歐洲人是文明人,中國人在我們眼中是野蠻人,這是文明對野蠻所幹的事情。

(4)先生,以上就是我對遠征中國的全部讚譽。

輔導練習提示:在讓學生思考回答問題前,先向學生講解反語的作用,提醒學生在回答這道題時一定要結合句意,不要僅從詞的表面意思來作答。這四個問題的答案沒有,只有更好,不應作硬性規定。

教法探討

1、中國是被掠奪的對象,中國人控訴侵略者是理所當然,然而作者雨果作為侵略國的一員,卻能如此仗義執言,可見其胸懷的博大和品格的高尚,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他對全人類文化成果的熱愛,這些在教學中應引領學生重點體會。

2、英法聯軍在中國犯下累累罪行,雨果為何將焚燒圓明園作為抨擊侵略者的切入點?要明白這一點,必須對英法聯軍侵華戰爭的史實加以介紹,這樣學生才能更好的理解課文,理解雨果。

參考資料

英法聯軍之役,又稱第二次鴉片戰爭,是1856~1860年英法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1860年8月,英法聯軍二萬五千人從北塘登陸,攻陷大沽,進佔天津。9月在通州(今屬北京市)八里橋擊敗清軍後,直攻北京。10月英法聯軍控制北京城,焚掠圓明園,使這個人類文明的奇蹟毀於一旦。

八年級語文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運用批註法感受本文的語言風格,品味文章語言中的情味。

2、把握傳記文章真實性、文學性的特點。

3、瞭解居里夫婦提煉鐳的過程,感受科學家在艱苦條件下表現出的堅韌、忘我、淡泊的人格魅力。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居里夫人作為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在世界科學史上,熠熠閃光,她的一生是偉大的,也是美麗的,正如她發現的鐳一樣,放射出略帶藍色的熒光。這光芒照射了百年,並且越來越光彩奪目。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居里夫人的世界,來感受她那美麗而偉大的靈魂。

(板書:美麗的顏色 艾芙·居里)

【設計意圖】

通過對居里夫人簡單的介紹,激發學生對她的興趣,引導學生去了解居里夫人的偉大之處。

二、預習檢查,整體感知

1、預學展示

作者簡介;字詞積累。(見《狀元大課堂》本課“作者名片”“字詞清單”欄目)

2、初讀感知

師: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通讀課文,思考本文記敍了一件什麼事情。

提示:以“人物+地點+事件”的格式進行概括。

預設 本文記敍了居里夫婦在婁蒙路的棚屋裏用四年時間提煉鐳的事情。

【設計意圖】

通讀概括,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三、批註閲讀,品味語言

請同學們再讀課文,品味其語言特色並做批註賞析。

1、賞析式批註

課件出示:

這是一種奇異的新的開始,這種艱苦而且微妙的快樂(無疑地在瑪麗以前沒有一個女人體驗過),兩次都挑選了最簡陋的佈景。

預設 這段話中“一種奇異的新的開始”是指居里夫人踏上了科學新徵程,開始了對鐳的研究;“艱苦而且微妙的快樂”是指居里夫人在科學研究之路上的收穫,艱苦的條件是客觀存在的,但主觀上感受的卻是快樂。

師:就讓我們順着這句話,細讀文章,看看居里夫婦經歷了哪些艱辛,又收穫了哪些快樂。

課件出示:

在夏天,因為棚頂是玻璃的,棚屋裏面燥熱得像温室。……若是下雨,雨水就以一種令人厭煩的輕柔聲音,一滴一滴地落在地上,落在工作台上,落在這兩個物理學家標上記號永遠不放儀器的地方。

預設 把棚屋比作“温室”,寫出了夏天棚屋內的燥熱。“令人厭煩的輕柔聲音”,生動的細節描寫,突出了棚屋的殘破。寫棚屋的燥熱、殘破錶現居里夫婦生活、工作環境的艱苦,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中從事繁重的、艱辛的科學研究,突出他們獻身科學、樂觀堅定的崇高精神。

課件出示:

但是鐳要保持它的神祕性,絲毫不希望人類認識它。

預設 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賦予“鐳”以人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徵,生動形象地表現了“鐳”的神祕性,以及提煉它的艱難。這裏反映出居里夫婦發現“鐳”是一個極其艱辛的過程。

師小結:我們可以用“運用了……的修辭手法,寫出了……,表現了……”的答題模式來賞析語句。

課件出示:

在黑暗中,在寂靜中,兩個人的臉都轉向這些微光,轉向這射線的神祕來源,轉向鐳,轉向他們的鐳!

預設 這裏連用四個“轉向”,最後定格在“他們的鐳”上,彷彿一個慢鏡頭,把人物內心的激動、期盼清晰細膩、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

2、提問式批註

課件出示:

瑪麗在院子裏穿着滿是塵污和酸漬的舊工作服,頭髮被風吹得飄起來,周圍的煙刺激着眼睛和咽喉。

設問1:這段描寫有什麼作用?

預設 這是一段細節描寫,再現了居里夫人煉製鐳時的情景,“在院子裏”“被風吹”“周圍的煙”寫出了工作環境的惡劣;“滿是塵污和酸漬的舊工作服”、頭髮“飄起來”、“煙刺激着眼睛和咽喉”寫出了她煉製鐳的勞動強度之大,工作之艱辛,突出了她不畏艱難、熱愛科學、樂觀堅定的科學精神和任勞任怨的精神品格。

課件出示:

工作日變成了工作月,工作月變成了工作年,比埃爾和瑪麗並沒有失掉勇氣。

設問2:這一句可否改為“四年過去了,比埃爾和瑪麗並沒有失掉勇氣”?

預設 不可以。原句運用頂真的手法,突出鐳的發現之旅的漫長和種種不可預料的困難,説明雖然經年累月地超負荷運轉,但居里夫婦始終勇氣十足,堅持探索。改句沒有這種表達效果。

設問3:第17、18兩段,從居里夫婦的對話中,你感受到他們怎樣的精神?

預設 居里夫人“像期盼別人已經答應給的玩具的小孩一樣,懷着熱切的好奇心”的神態,表明她對科學保持着孩童般的好奇心與期待。他們的對話是浪漫甚至孩子氣的,似乎與嚴肅客觀的科學研究格格不入,但這卻恰恰表現了居里夫婦醉心研究、熱愛科學的赤子之心。

設問4:第24段,對居里夫婦進行了怎樣的描寫?

預設 對他們的動作、神態進行了細緻入微地刻畫。“她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坐下了”“兩個人的臉都轉向這些微光”“身體前傾,熱切地望着”這些動作、神態描寫,表現了他們提煉出鐳之後喜悦和激動的心情。尤其是居里夫人望着鐳的姿勢“就像一小時前在她睡着了的孩子牀頭看着孩子一樣”,足見她對科學的熱愛和痴迷。

設問5:在敍事的同時,作者為什麼要引用傳主的話?

預設 補充歷史細節,展示傳主的心理感受,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性;變換文章的敍事節奏,使行文更生動靈活。如第6段的引用,補充了他們在舊棚屋的生活細節,展示了他們當時的心理感受,突出了他們堅定樂觀的精神和對科學的熱愛,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感。第15段的引用,寫出了居里夫婦在科研路上雖然孤獨、困難,但二人相互鼓勵,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奮鬥,並且和志同道合的科學家交流,體會到的是平靜而專注的快樂,表現出他們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補充歷史細節,展示傳主的心理感受,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性;變換文章的敍事節奏,使行文更生動靈活。如第6段的引用,補充了他們在舊棚屋的生活細節,展示了他們當時的心理感受,突出了他們堅定樂觀的精神和對科學的熱愛,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感。第15段的引用,寫出了居里夫婦在科研路上雖然孤獨、困難,但二人相互鼓勵,為了共同點目標而奮鬥,並且和志同道合的科學家交流,體會的是平靜專注的快樂。

設問6:根據本文和材料,你能概括出傳主的精神品格嗎?

課件出示:

補充材料一:居里夫人曾獲得過許多榮譽,但她卻從不因此而陶醉。一天,一位朋友應邀來到她家裏做客,一走進屋裏,就看見居里夫人的小女兒正拿着英國皇家協會剛剛授予居里夫人的一枚金質獎章在玩,不禁大吃一驚,説:“能得到一枚英國皇家協會的金質獎章,可是非常難得的榮譽,你怎麼能給孩子玩這個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説:“我就是想讓孩子從小知道,榮譽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

補充材料二:鐳煉製成功後,有人勸居里夫婦申請專利,壟斷鐳的製造以此獲得財富。居里夫人卻説:那是違背科學精神的,科學家的研究成果應該公開發表,別人要研究,不應該受到任何限制。何況鐳是對病人有好處的,我們不應該藉此來謀利。可是,她自己卻因為買不起一克鐳而無法進行重要的科學研究。

預設 堅定的信念;對科學研究具有極大的熱情;時刻保持專注;科研中注重效率,懂得分工協作的重要性;任勞任怨;淡泊名利。

3、總結傳記特點

師:通過對課文的學習,總結傳記的主要特點有哪些。

預設

(1)真實。凡是文中涉及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都必須是準確的。

(2)為保證敍述的真實可信,有時要引用一些可靠的資料。

(3)可以適當地發揮想象,以填補事實的空隙。

(4)記錄典型語言和關鍵行為,以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特點等。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體會文章字裏行間的情感,體會居里夫人崇高的精神品質,感知傳記文體的特點。

四、一語雙關,聚焦文題

師:這篇文章在選入教材之前,曾經有三個題目——《鐳的發現》《偉大的。發現》《美麗的顏色》,你最喜歡哪一個?為什麼?

預設 最喜歡《美麗的顏色》。“美麗的顏色”一語雙關,不僅指鐳發出的光的顏色美麗,更指居里夫人高貴的精神品格、燦爛的人格魅力。

【設計意圖】

在文字裏暢遊後再回看題目,學生的理解和初讀相比,會更進一步。

五、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資料助讀1:

課件出示:

居里夫人長期在沒有防護措施的惡劣條件下進行科學研究,長期接觸放射性物質,致使有害物質嚴重危害了她的身體健康,最終得了惡性貧血白血病。鐳射線在無聲地侵蝕着居里夫人的肌體,她美麗而健康的容貌在悄悄消逝,逐漸變得眼花耳鳴,全身無力。

師:重病中的居里夫人,在你們心中、在人們心中還美麗嗎?

資料助讀2:

我對她的人格的偉大愈來愈感到欽佩。她的堅強,她的意志的純潔,她的律己之嚴,她的客觀,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斷——所有這一切都難得地集中在一個人的身上。

——愛因斯坦《悼念瑪麗·居里》

師小結:鐳有美麗的顏色,居里夫人的人格、精神更是具有美麗的顏色,而且這種美將是永恆的!希望你們永遠記住美麗的居里夫人,永遠記住居里夫人美好而崇高的人格!【設計意圖】資料助讀+追問,將學生對人物精神品質的理解引向了更深的層次。【板書設計】【設計亮點】本課教學設計具有以下兩大亮點:一是注重引導學生通過做批註的方式,自主感知文章內容、梳理文章情節,感受傳主的精神品質;二是引導學生關注傳記文體,體會傳記的文體特徵。教給學生閲讀傳記這一類文體的方法,即按照傳記的方式去閲讀傳記,讀出傳記的故事、啟迪、寫法。

資料鏈接

居里夫人生平簡介

M.居里(Marie Curie,1867—1934),即人們常稱的居里夫人。出生于波蘭華沙。其父為中學數學和物理教師。1891年,她到法國巴黎大學學習,於1893年和1894年先後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物理學和數學學士學位考試。1896年,貝可勒爾發現鈾鹽可以放射出一種射線。M.居里開始探索其他化學元素是否具有類似的放射性。她發現釷也有這種放射性。在研究各種放射性礦物時,她發現瀝青鈾礦的放射性比鈾鹽的要強幾倍。她認為在瀝青鈾礦中一定存在着某種未知的、放射性很強的元素。於是她和P.居里(居里夫人的丈夫)在實驗室中用化學方法和測定放射性的手段,在成噸的瀝青鈾礦中艱辛地尋找這種微量的未知的元素。終於,他們於1898年7月發現了釙,同年12月發現了鐳。釙(Polonium)的命名是為了紀念M.居里的祖國波蘭。M.居里所開創的用放射性進行化學分離與分析的方法奠定了放射化學的基礎。1903年,她以《放射性物質的研究》論文獲得博士學位。1906年,P.居里逝世後,她接替P.居里的工作,教授物理課。1910年,她最重要的著作——《論放射性》一書出版。同年,她提煉出金屬態的純鐳。1911年,由於發現了釙和鐳並提煉出純鐳的工作,她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成為第一個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她和她的女兒I.居里(I.約里奧-居里)一起,從事利用X射線為傷兵進行醫療診斷的工作。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她所創建的鐳研究所開始積極地活動起來,研究所逐漸成為當時核物理和放射化學的一個主要研究中心。1921年,美國總統W.G.哈定代表美國婦女界贈送M.居里1克鐳。1922年,當選為巴黎醫學科學院院士。1932年,前往華沙主持波蘭鐳研所的開幕典禮。由於長期從事放射性工作,M.居里得了惡性貧血白血病,於1934年在薩朗什附近逝世。放射性強度的單位居里是以居里夫人的名字命名的。

鐳的主要用途

在現代核工業興起以前,鐳是最重要的放射性物質,廣泛應用於醫療、工業和科研等領域。主要用途有:①鐳放出的射線,能破壞人體內的惡性腫瘤組織,故常用來治療癌症等;②把鐳鹽和硫化鋅等熒光物質混勻製成永久性的發光粉,塗在儀表或鐘錶上,可在暗處發光,便於人們觀測;③鐳鹽與鈹粉的混合製劑,可作中子放射源,用來探測石油資源、巖石組成等。

國中八年級的語文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把握課文中的人物、事件,認識中國革命勝利來之不易,並從中獲得有益啟示。

瞭解新聞特點,複習記敍文六要素知識。

綜合運用默讀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重點

從文體上抓住新聞的特點,從題材上抓住戰爭的主題,從遣詞造句上體會

準確精練的語言。

●課前準備

預習生字詞,查閲有關解放戰爭中三大戰役的資料。

學生每人準備一份當天的報紙。

教學內容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報道瞭解放戰爭中渡江戰役的勝利戰況。這是人類戰爭史上空前的奇觀,千里江面上萬船齊發,人民解放軍冒着炮火奮勇挺進,衝破敵陣,橫渡長江。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由南陽的解放説到一年多來中原地區軍事形勢的重大變化,反映蔣軍必敗、我軍必勝的大好形勢,鼓舞瞭解放區軍民乘勝前進的鬥志。

(學習這兩則新聞不僅要抓住戰爭的主題,也要抓住新聞的特點)

教學設計

導入(導入課文的方式可根據需要設定)

(讓學生拿出當天的報紙瀏覽新聞版,簡要介紹幾則新聞,由新聞的標題導入)

整體感知

教師板書課題,出示學習目標。

教師檢查預習字詞情況,佈置思考題。

快速默讀課文,用簡明的語言説説新聞報道了什麼內容。

再讀課文,理清記敍的六要素: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指出記敍的六要素也是新聞的要素)

精讀課文(可分讀、齊讀),具體説説新聞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報道渡江情況的?按什麼順序報道,為什麼?

學生讀課文後,分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教師參與。

(三個思考題分別針對新聞結構的三部分:標題、導語、主體)

教師導學

(討論了以上三個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結論)

要想迅速瞭解新聞的主要內容,就要看標題。要比較詳細地瞭解新聞的內容,就要

看導語。要更為細緻地瞭解新聞的內容,就要看主體。

新聞的要素也是記敍的要素,只要把記敍的六個要素變成六個問題,閲讀的時候注

意這六點,養成留意要素的習慣,再讀其他敍事性作品也就容易把握內容了。

合作探究

教師佈置思考題:

閲讀這則新聞後,你以為新聞具有怎樣的特點?(教師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

學生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教師參與。

討論後明確:

新聞的作用,報道國內外最新發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氣象。

新聞的結構,一般包括標題、導語、主體、結語和背景五部分。

新聞的寫法,主要是敍述,有時兼有議論、描寫。

新聞的特點,觀點鮮明、內容真實、報道及時、語言簡明準確。

拓展延伸

教師導學:要求學生快速默讀第二則新聞《中原我軍解放南陽》,瞭解新聞內容。再

讓學生運用前面所學的新聞知識學習第二則新聞,並提出思考題。

默讀第二則新聞,理清記敍的六要素。

運用所學的新聞知識具體分析第二則新聞,並説説兩則新聞在寫法上有哪些不同之處?

品味兩則新聞語言的特點,完成課後練習三。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學生全班交流,只要言之有理,教師就給予鼓勵。

教師小結

《新聞兩則》所報道的渡江戰役和南陽解放,都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戰略進攻階段具

有關鍵意義的勝利。學習這兩則新聞,使我們瞭解了歷史,看到正義戰爭的威力,認識到中國革命的勝利來之不易。兩則新聞氣勢磅礴,語言準確簡明,感情色彩鮮明。給我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學們把今天所學習的知識運用到今後的生活中去,用心體驗、感受、思考周圍的世界,開闊視野,提高認識水平。

佈置作業

就現代戰爭的話題談談你的認識,並整理在練習本上。

八年級語文教案模板 篇四

活動背景

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社會必需的基本能力。隨着社會的發展、科學的進步,對口語交際能力尤其是面對不同場合的即席講話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人們擁有較強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

即席講話,是一種在特定情景下實現沒有準備的臨場説話的口語樣式。不要輕視小範圍的即席發言,它是練就生花妙舌的好機會。如果説大庭廣眾下的演講是大兵團作戰,即席發言則是戰地輕騎,它精悍、靈活,故不應等閒視之,正像打仗前定要厲兵秣馬一樣,即使三五分鐘的發言也要精心準備。即席講話,是一項十分實用的口語交際能力。本節課的訓練既能培養學生出眾的口才,又能鍛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對於學生未來走上工作崗位,能夠得體進行即席講話有很大的助益。

學情分析

由於教育觀念和升學壓力的影響,學生對即席講話能力的認識還存在很多問題,即席講話水平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在語文課堂上,大部分學生缺乏主動講話的意識,即使發言也是對教師提出的問題作答,且隨着年齡的增長,學生的自尊心變得很強烈,會有“怕出錯”的顧慮,更不願意主動地去表達。學生的即席講話活動總是處於被動的狀態,而且學生的發言大都是對已有知識和文本原有信息的闡述,缺乏自己獨特的見解。即使學生髮言時,也經常會語無倫次,詞彙匱乏,抓不住問題的要點,條理性差,語言組織能力很薄弱。

即席講話能力屬於口語交際能力中較高層次的表達能力,不是簡單的聽或説,而是言語表達的動態過程。而少數學生還存在口頭表達是“與生俱來”的這一錯誤觀念,他們認為口語是人的一種本能,不需要訓練。而事實證明即席講話能力的培養是必要的和被需要的。

教學目標

1、瞭解什麼是即席講話、即席講話的特點等相關基礎知識。2、學習克服即席講話時的緊張心理。

2、學習克服即席講話時的緊張心理。

3、通過創設情境進行思維訓練,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和表達能力。

重難點突破

重點:掌握即席講話的要領和技巧。

難點:學習克服即席講話時的緊張心理,充分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的熱情。

教法與學法

教法:

1、講授法:在講授的過程中讓學生能夠把握住即席講話的重點,提高教學效率。

2、比較鑑賞法:通過比較、鑑別、評判這些方式,享受和領略即席講話中的美,同時產生新的感受、體驗和認識,達到在鑑賞中提升自己的目的。

3、情境創設法:通過創造一定的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更多地參與活動,從而有更多的機會去思考,去發現。

學法:

l、合作學習法:通過小組合作創造一種民主、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並有效發揮各自的學習潛能,提高學習效率。

2、實踐參與法: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當中,有利於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更有利於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討論交流法:讓學生在討論中交流,培養自己清晰、準確、有邏輯性地表達觀點的能力。

教學準備

教師:1、準備多媒體課件。

2、準備即席講話的話題。

學生:1、蒐集有關資料,瞭解即席講話的相關知識。

2、學生自行分組,展開活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學策略設計意圖教師隨筆

一、導入活動,激趣引思。

(約4分鐘)導入法一:

歷,孟子雄辯無敵,蘇秦言動六國,孔明舌戰羣儒……他們憑藉出色的口才使自己得到了想要的東西。同樣,放眼今天,有些人舌綻蓮花,縱橫捭闔,着實讓人羨慕不已。同學們,我們正處於一個千載難逢的歷史機緣中,在這個偉大的時代裏,機遇與挑戰共存,困難與希望同在!在這個特殊的年代裏,怎樣才能擁有縝密的思維、機敏的應變、卓越的口才呢?現在就讓我們來進行即席講話的訓練吧。

(板書課題:即席講話)

導入法二:

大屏幕展示:介紹外交家顧維鈞的故事

1919年1月28日“巴黎和會”上,日方代表牧野伸顯堅持要求繼承戰敗國德國在我國山東的利益,面對氣焰囂張的日方代表,中方代表顧維鈞強忍心頭怒火,冷靜地説:西方有一位聖人,名叫耶穌。他被處絞刑的耶路撒冷成為了教的聖地,不可侵犯。大家説對不對,眾人回答“對”。我們東方也有一位聖人,他叫孔子,日本人也承認他是聖人,你説對不對?牧野伸顯只得説“對”。顧維鈞接着説:山東是孔子的故鄉,也是我們中國人的聖地,不容侵犯。他擲地有聲的話維護了祖國的尊嚴,並被美國總統威爾遜稱為中國的“青年外交家”。

請幾名學生談一談讀後感受,再引出即席講話對青少年重要性的話題,由此,提出本次活動的主題。

(板書課題:即席講話)用富有激勵性的語言導入新課,營造了一種沉思、奮進的學習氣氛,讓學生目標明確,從而有的放矢地開展活動。

用名人故事激趣,讓學生明確即席講話的重要性,營造樂學、好學的學習氛圍,為本次活動的順利開展做好鋪墊。

二、活動形成階段。

(約15分鐘)(一)瞭解即席講話。

(1)大屏幕展示下面材料:

蕭琛善辯免災

南朝梁有個大臣叫蕭琛,在蕭衍還沒稱帝時就與他交好。後來蕭衍當了皇帝,兩人關係仍很密切。一次,武帝蕭衍舉行大型宴會,酒過幾巡之後,蕭琛有些醉意,就趴在案几上。武帝看見就用棗子投他,正好打中蕭琛的頭。蕭琛拿起盒子中的栗子正好打在武帝臉上,武帝一臉怒氣。蕭琛馬上説道:“陛下把赤心投給臣,臣怎敢不用戰慄來回報呢?”武帝聽後,轉怒為笑。

(2)同桌之間交流閲讀感受。

(3)組內學生自由發表意見,討論即席講話的定義和特點。

(4)教師明確:

即席講話是一種在特定情景下事先沒有準備的臨場説話的口語樣式。

即席講話,臨境而發,隨機而發,短小精悍,具有隨意性、靈活性和可變性。

(二)精彩即席講話鑑賞。(大屏幕展示)

1、第16任美國總統林肯在學校讀書的時候,有一次考試,老師問他:“林肯,你是願意考一道難題呢,還是考兩道容易的題?”

“考一道難題吧。”

“好吧,那麼你請回答。”

老師問:“蛋是怎麼來的?”

“雞生的。”林肯答道。“雞又是哪裏來的呢?”

“老師,這是第二個問題了。”林肯説。

2、一天早晨,高而瘦的蕭伯納在公園散步,迎面走來了一個矮而胖的鉅商亨利。亨利洋洋得意地説:“啊!蕭伯納先生,我一看到你,就知道世界上正在鬧饑荒。”

蕭伯納淡然一笑,回敬道:“啊,亨利先生,我一看到你,就知道世界上為什麼會鬧饑荒。”

3、有記者問梁朝偉:“在北京《無間道》的首映式上,你和劉嘉玲非常親密,我們想知道,你們什麼時候能走上紅地毯呢?”梁朝偉回答得相當機智:“我們在人民大會堂首映式上,就已經走過紅地毯了。”妙語一出,眾人無不稱奇。

(1)學生邊欣賞邊討論這些即席講話的精彩之處。

(2)師生歸納即席講話的技巧。

(3)教師明確:

a、確立中心,明確自己的觀點和態度。

b、從實際出發,尋找一個切入點。

c、開頭乾淨利落,直接入題,可以根據當時的場景、情景、會議的主旨等作為開場白;結尾強化發言的主要內容。

d、捕捉時機,即興發揮。發言者要利用現場的條件和特點,善於借題發揮,渲染氣氛。

(三)《我來試)(一試》小訓練:

1、教師佈置成語話題。

(1)王婆賣瓜,自賣自誇;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狐假虎威;

(4)濫竽充數。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本組喜歡的話題,組內同學自由練習即席講話。

3、每組各推選一位同學上台發言,每個同學發言不超過2分鐘。

4、組織同學們集體評議,評議時主要就講話人的表情動作、思維方向和口語特點發表意見,要指出具體的表現。

5、教師講評:通過剛才同學們的講話實踐,我們不難發現,每次輪到自己當眾講話,尤其是要走到講台前,面對大家講的時候,常常感到十分緊張,抓衣服、聳肩膀、撓頭皮,説出話來常常言不及義,本來已經準備好的講話內容得不到很好的表達。看來,要想擁有蕭琛那樣面對困境時的從容和敏捷,我們還得學會如何控制緊張心理。(大屏幕展示)

緊張畏懼心理經過有目的的訓練可以得到控制。可以採用12字法,即:心中有數,有備無患,隨機應變。

由小故事入手,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便於對即席講話的概念和特點進行理解。

在鑑賞精彩的即席講話中品味即席講話的語言美、人文美。讓學生在美中感悟,在美中激起發言的。

各環節有條不紊地展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每位學生在活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通過開展小組活動,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營造一個輕鬆活潑的學習氛圍。

三、活動展示階段。

(約18分鐘)(一)小組彙報學習成果。

建議各小組推薦彙報代表,介紹對即席講話的認識。

(二)即席講話小表演。

1、大屏幕展示講話情境。

情境1:同學的生日聚會

情境2:交流讀書的體會

情境3:學校夏令營結束後談感受

情境4:代表班級祝老師新年快樂

2、每組同學從上面的情境中選擇一個,本組同學每人做三分鐘左右的即席講話。

3、每組推選一位同學做代表,由語文老師指定情境和講話時間,分別做即席講話。

4、各組長和老師作為評委共同評選即席講話小明星。

(三)我的即席講話小竅門大家談。

l、由即席講話小明星暢談自己獲勝的訣竅。

2、教師歸納總結:

(1)講話時要考慮所選情境的主題和氛圍特點,力求讓自己的講話合情合理。

(2)認真聆聽,注意與其他同學的講話相呼應。明確講話的目的,讓自己的講話內容集中、充實。

(3)在保證表情達意的基礎上,儘量使自己的語言更有特色,更吸引人。

(4)即席講話時,感到緊張是正常的。可以通過深呼吸、微笑等方法來幫助自己放鬆下來。也可以默默地鼓勵自己,以緩解緊張情緒。

彙報不拘泥於形式,但要着眼於活動本身,不架空,不誇大,做到條理清晰,交代明確。

讓學生通過實踐參與,增強對即席講話的理性認識。

歸納即席講話的小竅門,鞏固知識,增加學習的趣味性。

四、總結提高階段。

(約8分鐘)

1、教師點評各組在本節課中的表現。

2、評選優勝組,加以鼓勵。

3、課堂大討論:什麼樣的即席講話才是成功的?

如:(1)思路清晰,層次分明。

(2)語言流暢。

(3)觀點明確。

(4)內容吸引人。

(5)能用具體可信的事例説服人。

(6)上場鎮靜。

(7)聲音響亮,抑揚頓挫。

(8)動作自然。

(9)口頭語少。

(10)目光交流。

4、交流心得,在交流中不斷修正與提高,深化對即席講話的認識。

5、教師小結:一言之辯,勝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雄師。口才是現代社會的通行證,願同學們諳習口齒,砥礪談鋒,談笑風流,演辯皆優,人生舞台,言辭笑傲。點評、評優是對此活動的總結,也是對學生參與活動的充分肯定。

通過討論交流,強化對即席講話的認識。

八年級語文教案模板 篇五

教學目標:

1、瞭解有關長城的歷史,明確長城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及作用。

2、正確理解作者對長城價值的評價和獨到的見解。

3、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作者對長城價值的評價和獨到的見解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閲讀古詩《長城》

汪遵(唐)

秦築長城比鐵牢,蕃戎不敢過臨洮。

雖然萬里連雲際,爭及堯階三尺高。

這是一首寫長城的詩,對於長城,歷來讚美較多,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文章,作者又對長城有什麼樣看法呢?

二、作者介紹

葛劍雄,1945年生,浙江湖州人,歷史地理學家。他以靈活的筆法把自己對歷史的認識形象地表現出來,如在《世界上不止有中文》一文中,他把清代英國使節所帶來的英文版文書客觀翻譯後的內容與當時清朝臣工們翻譯給皇帝看的內容放在一起,使得清末統治者們自欺欺人的做法顯露無遺。

三、關於長城

我國古代偉大工程之一,始建於戰國時期。當時的齊、楚、燕、趙、魏、秦和中山等國都築有長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把原來秦、燕、趙北面的城牆連接起來,並增築新的城牆,西起臨洮,東至遼東,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萬里長城。秦以後,又經許多朝代的重修或增築,現在的長城是明代在舊有的基礎上修築的。西起甘肅嘉峪關,中經寧夏、陝西、山西、內蒙古、北京,東到河北山海關,長約6300公里。它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與智慧的結晶,反映了我國古代建築技術的高度成就。我們也常用長城來比喻堅強雄厚的力量。如:中國人民解放軍是我們祖國的鋼鐵長城。

四、朗讀課文

1、教師讀課文,學生查找生字詞。

2、藉助工具書理解詞語含義。

斷垣殘壁、未諳事宜、眾志成城、風雨滄桑、強詞奪理、畸形繁榮、流風餘韻、自圓其説、不言而喻、一廂情願、長驅直入

3、自由朗讀,熟悉課文。

五、整體感知

1、作者對有關長城的哪些看法提出了質疑,甚至是批判?

明確:

① 作者從尊重史實的角度出發,指出一些傳説及讚歎的不合理性;

② 作者否定了長城價值要依據美國宇航員在太空能見到的唯一建築是長城的觀點;

③ 作者更否定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徵、修長城就是愛國的説法。

2、哪一點是全文的中心?

明確:作者更否定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徵、修長城就是愛國的説法。

六、研討課文

1、文章開篇説:“不知道長城的中國人大概絕少,但真正知道長城的中國人我敢斷定也不多。”作者是怎樣證實這一論斷的?

明確:用了兩個自然段先提出人們對長城的普遍瞭解,再從史實的角度一一加以否定。

2、作者指出人們的錯誤看法有何用意?

明確:為了自然地引出後文對用長城來象徵中華民族的觀點的否定及提出自己對民族團結的看法。

3、很多人以美國宇航員“長城是在月球上能看到的唯一建築物”的話為榮,可作者卻認為那只是一種偶然,為什麼?

明確:在作者心目中,長城就是長城,它的價值應該由我們自己來確立。

4、在絕大多數中國人的心中,長城就是中華民族的象徵,作者對這一觀點持否定態度,為什麼?

明確:因為作者認為長城從來就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

5、作者從哪些角度闡述了長城歷史上在民族團結中所起的作用?

明確:

第8段,長城歷來就是中原農耕民族對付北方遊牧民族的軍事手段。

第9段,長城限制了民族間的交流和融合,固定了農牧業的界線。

第10段,作者認為康熙的統治思想才是英明的,也如孟子所説的“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鞏固國防的根本,在於修德安民。

6、具體地説,作者肯定了長城的哪些方面,否定的長城的哪些方面?

明確:

否定方面:

防禦的軍事手段,限制民族間交流,固定農牧業界線。

肯定方面:

修德安民,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7、作者在文章的結尾提出了怎樣的呼籲?

明確:在特定歷史階段看待長城的意義,它所象徵的“保衞中原,防禦外族人侵”的意識不可再保持下去。

8、你怎樣看待作者對長城的看法?

參考:

贊同,作者能由此想到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的問題實在難得,他為我們思考長城的價值開闢了一條新路。

不欣賞,作者的思考過於冷靜,以長城作為我們樹立民族自豪感的契機未嘗不是件好事。

七、作業

1、自主查找關於長城的古詩詞文,抄寫喜歡的語句。

2、完成練習題。

板書設計:

長城的價值

葛劍雄

否定——肯定

防禦手段——修德安民

限制民族間的交流——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定農牧業的界線——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國中八年級語文教學計劃 篇六

內容分析

1、教材特點:

(1)立足學生實際(2)體現現代意識(3)弘揚人文精神(4)突出開放性(5)注重策略引導。

2、知識結構:本教材分為閲讀和綜合性學習兩大部分,書後還有課外古詩詞背誦、名著導讀和附錄等內容。其中閲讀分為以下六個專題,即戰爭、愛、建築、科學、古詩文、自然山水;綜合性學習也有六個專題,分別是:世界何時鑄箭為犁、讓世界充滿愛、説不盡的橋、走上辯論台、蓮文化的魅力、怎樣蒐集資料等。

3、知識內在聯繫:七~九年級教材中,八年級上、下冊屬於一個階段,這兩冊教材在編排上呈現出來的共同點是各單元仍以專題組元,但同時也兼顧文體。從八年級上冊開始,文言文和本站分編。兩個文言文單元課文的選編主要是從文章的難易程度以及課程目標這兩個方面來考慮的。

學生分析

1、學生知識能力基礎:這兩個班級的學生大多數同學愛好語文學習,好的習慣正在逐步養成,學習興趣和學習態度比七年級也有了明顯的轉變,語文的綜合能力也在原來的基礎上有了較大的提高。有十分之一的同學語文基礎較好,語文成績優異。

2、個別差異:有十分之三的同學語文基礎較差,成績不夠不理想。

3、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和容易出現的錯誤:不能正確地理解所閲讀的文章內容,不敢大膽表述自己的觀點,寫文章詞不達意,材料陳舊,抓不住要領,對語文學習興趣不是十分濃厚。

本學期學科教學目標:

1、德育滲透: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培養學生社會主義的思想品質,努力開拓學生的視野,注重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健康高深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發展健康個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這是國中三年的最終目標,本學期要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打下基礎。

2、學習目標: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各單元的“單元説明”中都依據這三個方面設計了單元教學目標。本冊教材在培養學生的知識和技能並使他們掌握一定的方法方面設計的學習目標如下。

要注意把握敍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對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驚心動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語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評價;還要努力提高默讀的質量和速度。

熟讀這些課文,要從中瞭解敍述、描寫等表達方式,揣摩記敍文語言的特點。

要注意課文怎樣抓住特徵來介紹事物,理清説明順序,瞭解常用的説明方法,體會説明文準確、周密的語言。

要注意説明的順序和方法;默讀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篩選信息。

要先借助註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然後在反覆誦讀中領會它們豐富的內涵和精莢的語言,並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

要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整體感知

內容大意。在反覆誦讀中,瞭解借景抒情的寫法,體會作品的語言特色。

教學策略:

1、本學期的重點放在基礎較差學生身上,做好轉差促優的工作,提高優等生的水平,帶動中等生,鼓勵後進生,儘量縮小差距,使其與優秀的距離有所接近。

2、課堂結構和時間的把握需進一步提高,向單位時間要產量。

3、引導學生把知識系統化,比如古詩詞,可按作者、按類別、按主題分別進行分類,形成經緯交織的網絡。

4、根據農村中學的實際情況,在講解新知識的同時注意對舊知識的回顧。

5、經常督促學生養成一些學習語文的好習慣,並使之不斷鞏固、加強。如要求學生學會課前預習、學會對課文中關鍵字詞進行圈點句畫;養成勤查字典的習慣,儘量減少對老師的依賴心理等。

6、語文學習重在積累。因此,平時將定期不定期地向學生推薦一些好的文章、好的詩詞等。增加學生的日常積累。同時,要求學生儘可能多接觸一些課外讀物,多關心一些時事,多看一些報紙雜誌、時文,以拓展學生的眼界。

7、鼓勵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常練習字,養成書寫規範、端正、整潔的習慣。

8、除課堂的大作文外,鼓勵學生平時多練筆,從句段開始,多寫一些短小精悍的文章來,使學生寫作能力能漸漸地得以提高。

9、多給學生一些實踐的機會。如讓學生自己辦手抄報等,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10、優化作業管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加強課代表,小組長的模範帶頭作用和監督作用,力爭做到每課過關,單元過關。作業的佈置和批改要有所區別,要因人而異,充分照顧到不同學生的特點。

國中八年級的語文教案 篇七

教學目的`

1、理解並學習象徵、烘托、對比的寫作手法。

2、認識海燕的象徵意義。

3、培養學生的朗誦能力。

4、學習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英勇無畏的戰鬥精神。

教學設想

5、《海燕》是一首散文詩。作者以象徵和對比的手法塑造了海燕的藝術形象,作品字裏行間滲透着作者渴望用戰鬥迎來光明前景的熾烈感情。教讀本文,要利於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使學生進入作品所描繪的暴風雨到來之前,海上風雲變幻的壯闊境界,並在自己的想象中出現那高傲飛翔的海燕形象,進而體會作者的感情。這也是審美教育。因此,以朗讀引起學生理解課文的願望,又在理解的基礎上做到流暢的有感情的朗誦課文,按照朗讀、理解、朗誦這樣三個環節,達到教學目的。

6、朗讀課文,是教好本文的重要手段,也是目的。其中包括教師的示範朗讀(最好是朗誦)、教師指導學生朗讀,直至學生能夠流暢、有感情的朗誦課文。能夠朗讀好這首散文詩,也就對作品有了一定的理解了。

7、課文內容的分析,建立在熟讀課文基礎之上,重點在於對海燕的象徵意義的理解。對大海變幻的層次分析,有助於對海燕形象的理解,所以,適當的層次分析是有必要的,但一定要為理解海燕的形象服務

教學步驟

一、介紹作家與作品

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散文詩《海燕》。作者高爾基(1868~1936),前蘇聯無產階級作家,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出生在一個木匠家庭,4歲喪父,10歲就為生活所迫,到處流浪,他當過鞋鋪學徒,輪船雜役,麪包工人和更夫,嚐盡了人間苦難。他親眼看到俄國的勞動人民在沙皇統治下所遭受的種種壓迫和剝削,這就為他的創作提供了堅實的生活基礎和豐富的題材。1892年9月高爾基發表了他的處女作《馬加爾楚德拉》,從此,一顆光芒奪目的明星升上了俄國文壇。1901年他創作了著名的散文詩《海燕之歌》,1901~1905年,他先後寫出了《小市民》、《底層》等劇本。1906年寫成長篇小説《母親》和劇本《敵人》兩部最重要的作品——標誌着其創作達到了新的高峯。1913~1916年,完成自傳體長篇小説三部曲的前兩部《童年》和《在人間》,1922~1923年,完成自傳體三部曲的最後一部《我的大學》

高爾基的作品自1907年就開始介紹到中國。他的優秀文學作品和論著成為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共同財富。

二、簡介文體

《海燕》是一首散文詩。簡言之,散文詩就是兼有散文和詩的特點,它以散文形式表現抒情詩的內容,是散文化了的詩,不分行排列,但具有詩的意境和嚴格的音節、韻律。

三、範讀課文

[一]播放朗讀錄音,要求學生認真聽讀。

1、注意字音

2、思考畫面應怎樣切分

[説明]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入手,理解本文的層次,使閲讀向縱深發展。學生基本答出後,順勢劃分一下全文結構,用時不要太多。

層次劃分:

(一)(1—6節)暴風雨孕育之際海上景象

(二)(7—11節)暴風雨迫近之時海上景緻

(三)(12—16節)暴風雨來臨之前海上景觀

[二]齊讀《海燕》,注意海上圖景的變化和海燕動作神情的發展變化。讀畢,要求學生抓住文中的語句,理解作者所描繪的海上圖景的變化和海燕動作神情的發展變化。教師板書,引導學生思考。

四、研討課文

[一]講析第一幅畫面

指名朗讀,思考:

1、海上景象怎樣?海燕表現如何?

明確:環境惡劣;海燕矯健、勇猛,藐視惡劣環境,表現了海燕渴望暴風雨到來的快樂心情和英勇無畏的氣概。

2、其它海鳥表現怎樣?這樣寫有何作用?

明確:海鷗在飛竄,十分恐懼;海鴨在呻吟,嚇得掩藏了起來;企鵝非常膽怯,躲藏在懸崖底下。通過對比,突出海燕勇敢搏擊、藐視惡劣環境的英雄氣概,使海燕的形象更鮮明。

[二]講析第二幅畫面

默讀並思考:

1、海上景色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這樣寫的作用是什麼?

明確:環境更險惡;這樣寫突出鬥爭更險惡。

2、哪些詞語突出了險惡的環境?(動詞、形容詞)海燕較前有何變化?(見板書設計)

[三]講析第三幅畫面

齊讀,思考:

此刻海景有什麼變化?海燕表現怎樣?(見板書設計)

五、討論課文中各種事物的象徵內容,理解課文中的象徵寫法。

[一]討論課文中各種事物的象徵內容。

海燕(無產階級革命的先驅者)

暴風雨(俄國人民反沙皇專制的鬥爭)

大海(俄國廣大的革命羣眾)

風、雲、雷、電(沙皇的統治勢力)

海鷗、海鴨、企鵝(俄國資產階級中形色色的政客)

[説明]海燕、暴風雨、大海的象徵意義是讓學生明確的重點;其他事物的象徵內容,學生若理解有困難,教師適當給予講解。

[二]關於象徵寫法。

1、象徵也是把事物形象化和人格化,易與比喻、擬人混淆。象徵是一中表現方法,是就篇章而言的;而比喻則是修辭方法,只表現在具體的句子上,不在篇章上。

象徵與借喻都使事物形象化了。但象徵是賦予事物一定意義,對託義之物須做細緻描寫和刻畫,而借喻是建築在相似的基礎上,無須描寫有刻畫。

2、象徵的作用:

(1)把作者要説而不願直説的託義於物,以增強文章的表現力;

(2)幫助作家把想説而不能説的話,巧妙地告訴給讀者。

六、歸納《海燕》的寫作手法:

1、對比、烘托的手法

2、象徵手法

八年級語文教案 篇八

一、導入

大雁,我們並不陌生,那麼,你對大雁有哪些瞭解呢?(課件展示大雁圖片)

剛才同學們談的是自己眼中的大雁,那麼,大雁在環境保護主義者眼裏又會是什麼樣呢?今天就讓我們隨着美國環境保護主義者利奧波德一起走進《大雁歸來》的世界。 (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

(1)A給下列紅字注音。

遷徙(xǐ)霧靄(ǎi)窺(kuī)探緘(jiān)默

狩(shòu)獵凋(diāo)零滑翔(×iáng)顧忌(jì)

B解釋下列詞語。

凋零:凋謝零落。

遷徙:遷移。

緘默:閉口不説話。

窺探:暗中察看。

霧靄:霧氣。

狩獵:打獵。

顧忌:恐怕對人或對事情不利而有顧慮。

目空一切:形容驕傲自大,什麼都看不起。

(2)作者及《沙鄉年鑑》簡介

利奧波德(1887~1948),美國環境保護主義者。

《沙鄉年鑑》是享譽世界的美國倫理學家奧爾多利奧波德逝世後出版的著作。它問世於1949年。

《沙鄉年鑑》是一本自然隨筆和哲學論文集。在隨筆中,利奧波德以抒情的文學手法描述了大自然的絢麗多彩,栩栩如生地記敍了人類與自然環境的搏鬥,如歌如泣地敍述抒發了崇尚自然的情趣。在他的文章裏,可以看到大自然的威力,也可以看出他對人類為自身利益蹂躪自然而發出的悲歎。

三、整體感知

教師配樂範讀,學生聽讀。並概括要點,把握文意。課件展示問題組:

1、作者對大雁作了哪些描寫?這些描寫突出了大雁哪些個性特點?

明確:文章描寫了三月大雁的歸來,覓食前後的鳴叫,孤雁,四月間羣居沼澤時的鳴叫,即歸來、覓食、集會。

大雁是具有靈性的侯鳥,是報春使者,善羣居,重友情,有聯合觀念。

2、文章的主旨是什麼?明確:作者認為大雁是人類的夥伴,動物使地球充滿生機,充滿詩意,充滿樂趣,人類應該珍愛有益無損的動物,與動物和諧共處。一言以蔽之,即人類應該保護野生動物、珍愛野生動物。

學生速讀,小組自由討論明確。教師參與其中,適當點撥,全班明確。

四、討論探究

1、文中作者多用擬人手法描寫大雁,找一找這樣的句子,讀出來,並體會其作用。

作用:(1)使文章充滿生動性和趣味性。

(2)表達了作者對大雁的喜愛之情。

2、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哪些失去的東西?

作者找到了善性、友情、親情,找到了聯合的觀念,找到了大自然的詩情。

五、品讀賞析

體會本文獨特的寫法。感受濃郁的思想感情。

師點拔:有人説這篇文章是知識性、形象性、抒情性的完美結合,請同學們選擇這三點中的一點進行探索,探究方式:例子+評定。

(1)探究知識性:

明確:飛行路線之直,雁隊的數字分析等知識都是作者自己苦心孤詣的發現,為人們聞所未聞。

(2)品味形象性:明確:本文多用擬人手法描寫大雁,大雁的形象在作者筆下,躍然紙上,聲情並茂。

如:春雁歸來時的熱情低語,向水窪池塘問好,覓食前後鳴叫,似乎先有場辯論,返回後還會論述食物的價值;晚上大雁羣居沼澤集會,發言,激烈的辯論,深沉的總結,稀疏的談論,形象的描寫,讓人如見其形,如聞其聲。

另外,襯托手法的運用也為文章增色不少,如主教雀、花鼠襯托大雁的堅定不移,烏鴉襯托大雁飛行路線筆直。

(3)感受抒情性:

體會下列句子,説説這些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①一隻燕子的來臨説明不了春天,但當一羣大雁衝破了三月暖流的霧靄時,春天就來到了。

②一觸到水,我們剛到的客人就叫起來,似乎它們濺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③在我們的農場,可以根據兩個數字來衡量春天的富足:所種的松樹和停留的大雁。

④在這種每年一度的遷徙中,整個大陸所獲得的是從三月的天空灑下來的一首有益無損的帶着野性的詩歌。

學生分小組討論,賞析,談感受:

明確:

1、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給人們帶來了春天的生機,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在作者心目中,大雁像人類一樣具有靈性。

2、古來的大雁讓香蒲乃萬物擺脱了冬日的嚴寒,香蒲乃至萬物迎來春天,欣欣向榮,生動形象。

3、這表現了作者對大雁的喜愛、珍視。

4、、春分後大雁迴歸,它離開了食品豐足、冬季温暖的南方,最後來到陽光充足、夏季僻靜的北極,生育小雁。遷徙中的大雁,它的鳴叫,是帶着野性的詩歌,給整個大陸帶來詩意。作者覺得大雁是非常可愛的動物,大雁是人類的朋友,他喜歡大雁。

六、課堂小結

作者是一個“愛鳥者”,對大雁的喜愛之情充溢在字裏行間,正因為這種對動物懷有的真摯感情,所以他才能觀察得這麼細緻,也才能描寫得這麼美妙。學習時,我們要像作者那樣懷着一顆熱愛自然、珍惜動物的心去品味作品,用心學習作者的描寫手法。

七、拓展訓練

讓學生回顧學過的詩歌,積累有關寫“雁”的詩句。例如:

1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王維

2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李白

3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王灣

4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范仲淹

5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紋、——張若虛

八、作業佈置

1、你積累了哪些優美的句子,請嘗試仿寫。

2、擬人修辭手法的寫作嘗試:寫寫家裏的小動物。

3、瞭解中國動物保護現狀。

4、尋找關於大雁的詩歌閲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mwyel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