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生活中的比》教案【精品多篇】

《生活中的比》教案【精品多篇】

《生活中的比》教案【精品多篇】

《生活中的比》教案 篇一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47~50頁“生活中的比”。

【教學目標】

1、 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過程,理解比的

意義。

2、 能正確讀寫比,會求比值,理解比與除法、分數的關係。

3、 能利用比的知識解釋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 【教學重點】

1、比的意義。

2、理解比與除法、分數的關係。

【教學難點】

理解比與除法、分數的關係

【教具準備】

cai課件

【教學設計】

教 學 過 程 教 學 過 程 説 明

智慧是可以分享的,而分享是一種快樂! 當你困惑時,你已在思考了;當你在思考時,你已在悄悄成長了!

一、 情境引入

(一)出示47頁圖示

1、出示47頁1(1)情境圖。教材提供了4名同學的比賽情況,這裏4名同學的比賽場數是一樣的,都是各賽8場。

學生小組討論:由於比賽場數相同,你能直接排出他們的名次嗎?

2、出示47頁1(2)情境圖。教材提供了小強和小林兩人進行的四次練習的結果,每次比賽場數不同,獲勝的場數也不同。

你是怎樣想的?與同伴説一説?

(二)出示48頁圖示(2)

教材向學生提供了馬拉松選手賽跑的路程和時間的數據,以及某人騎車的路程和時間的數據,讓學生體會到比較誰的速度快,實際上就是要算出路程與時間的比,看哪個比值大。

(三)出示48頁圖示(3)

教材向學生分別提供了三個水果攤位出售蘋果的價錢的情況,使學生體會到比較哪個攤位的蘋果便宜,實際上就是要算出總價與數量的比,看哪個比值小。

(四)出示49頁圖示

1、將圖a的長和寬都擴大為原來的3倍,得到圖b;

2、將圖a的長擴大為原來的1.5倍,寬擴大為原來的4倍,得到圖c;

3、將圖a的長縮小為原來的1/2,寬擴大為原來的2倍,得到圖d;

4、將圖a的長和寬都縮小為原來的1/2,得到圖e。

二、 認一認

1、 介紹比的讀法和寫法。

2、 認識比的各部分名稱。

三、想一想

比與除法、分數有什麼關係?

三、 説一説

1、呈現生活中的“比”,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比是廣泛存在的。

2、計算比值。

四、練一練

把前面有關問題中的數量關係寫成比。

五、 全課小結

1、“比”的概念。

2、比的各部分名稱以及求比值。

3、比與除法、分數有什麼關係?

六、【板書】

兩個數相除,又叫做這兩個數的比。

如:6÷4寫作6:4,讀作6比4。

6:4=6÷4=1.5

6是這個比的前項,4是這個比的後項,1.5是6:4的比值。

比與除法、分數有什麼關係? 通過討論,為後面學習“比”的知識作鋪墊

學生填表。

在引入比的概念後,教師組織學生説一説、寫一寫。再由學生説説求比值的方法。

學生對比的概念的認識以及比的各部分名稱的瞭解,會求比值等。

引導學生舉例説明他們的關係,並小組討論。

小組合作完成。

小組探究後回答。

對比的有關知識的掌握

設計了系列情境,引發學生的討論和思考,並在此基礎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學生體會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這一系列情境也為學生理解比的意義提供了豐富的直觀背景和具體案例。

【教學反思】

教材的取捨

----《生活中的比》教學反思

《生活中的比》是在學生已經學過除法的意義、分數的意義以及分數與除法關係的基礎上學習的,是《比的認識》這一單元的起始課。教材密切聯繫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設計了“比賽成績”“速度”“水果價格”“圖形放大縮小”等情境,引發學生的討論和思考,並在此基礎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學生體會引入比的必要性、比的意義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

比在數學中是一個重要的概念,體會比的意義和價值是教材內容的數學核心思想。但在實際中,學生記住“比”概念容易,但要真正理解比的意義往往比較困難。於是,教材沒有采取給出幾個實例,就直接定義“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為學生理解比的意義提供了豐富的直觀背景和具體案例。

《教師教學用書》上建議這部分內容用3課時教學,説明編者也希望教學時能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探索、體驗、交流,在對“生活中的比”有了比較豐富的感性認識後再引出比的概念。

備課時,面對着連續呈現的四個情境,如果按教材的編排順序進行教學,則前面的課時因為沒有具體的知識點會顯得比較單薄,這樣的課很難了解到學生的理解掌握情況。而且一節課設置了太多的情境,必然會使教學環節顯得零碎,學生的思維無法深刻。另外,第四個情境“圖形放大縮小”其實是要引導學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質”,雖然教材中並沒有揭示這個概念,也沒有出現“比的前項與後項同時乘以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0除外)”的字眼,但我想還是要引導學生髮現這個規律,並能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我決定把第四個情境中放到下一節課,選擇前三個情境然後引入比的概念。

《生活中的比》教案 篇二

今天,在六(2)班看了曹豔麗老師上的《生活中的比》一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有很多很深刻的體會,有值得我學習的閃光點,下面説説我上完這堂課之後的體會,先説優點:

1、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一直都能緊扣生活,能抓住《生活中的比》的生活中,讓學生明白數學緣於生活,也用於生活。引導比的意義時,我用的是班中男同學與女同學之間的關係引導,直觀明瞭,學生也容易理解。在練習中,我從五星紅旗到奧運會,從人均的收入情況到父子之間的身高的比,都是生活中大家所熟悉的,學生學起上來,興趣高,也容易上手。

2、能注重情感和價值觀的教育,重視學生的品德方面的灌輸。在這堂課,有很多的題目,圍繞着生活中開展,也在題目中適時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比如拓展題:1978年前我國農民年人均純收入是100元,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現在我國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為2100元。現在農民年人均純收入與1978年前的比是( )比值是( )。這個比值説明了什麼?讓學生明白到,我國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再如,通過2004年奧運會的金牌榜,讓學生説出各獎牌的比,讓學生了解到我國現在不僅在在經濟上,在體育上也是一個世界強國,綜合國力得到了不斷的提高,展望2008年北京奧運會,我國還將取得更好的成績。

下面再説説這堂課的不足之處:

1、引導比的意義,導入新課相當生硬。課前的10分鐘,幾乎是沒有運用多媒體教學,運用男女同學的倍數引入比,的確是很貼合實際,但欠缺了生動,學生是明白,但開始就沒有了那種活躍和積極的氣氛。直到現在,我都還在想,究竟運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導入“比”,讓學生理解“比”會更形象,更深刻。我很想用一個遊戲的方式來導入,這樣,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又能很容易地理解“比”,但很可惜到現在都還沒有想出來,所以,這堂課的重點之一,讓學生理解比的意義這一方面,我覺得還是做得不夠好的。

2、學生的動手操作和合作學習的次數過少。一堂課下來,學生討論就那麼一次,這是不夠的,其實很多的題目上,都可以讓學生去討論,這樣的效果會更好,可惜是由於時間把握不好的關係,沒有讓這方面很好地出現在這堂課裏,這也是比較失當的地

《生活中的比》教案 篇三

教學內容;〈生活中的比〉是六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比的認識〉中的第一課時的內容。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比〉是在學生已經學過分數的意義及分數與除法的關係的基礎上學習的,是〈比的認識〉的起始課。比在數學中是一個重要的概念,體會比的意義和價值是教材內容的數學核心思想。由於學生理解比的意義往往比較困難,所以教材密切聯繫學生已有的生活和學習經驗,設計了多個教學情境,引發學生討論和思考,並在此基礎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學生體會到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與現實生活的聯繫,這一系列情境為學生理解比的意義提供了豐富的直接背景和具體案例,為今後學習比的應用奠定基礎。教學目標:1、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過程,理解比的意義。2、認識比的各部分名稱,能正確讀寫比,會求比值。3、理解比與除法、分數的關係,體會事物之間的聯繫。4、能利用比的知識解釋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感覺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教學重點:理解比的意義,瞭解比的各部分名稱。教學難點:理解比的意義。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一、提供豐富的實例,感受“比”的意義(一)、實例1師: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張可愛的圖片,你們想不想看?(出示圖)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圖片,哪幾張圖片與圖a比較像?生:圖b和圖d與圖a比較像。師;哪誰能説説圖c和圖e為什麼與圖a不像呢?生:圖c變矮變胖了,圖e變長變瘦了。師:哪圖b和圖d為什麼會像?它們之間有什麼祕密?會和什麼有關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出示課本探究活動的圖)師:為了更好的弄清這些圖片為什麼像又為什麼不像?老師把這些圖片的長方形畫在方格紙上。師:長方形的大小與誰有關?生:與長方形的長和寬有關。師:對,剛才,我們是用眼睛直接判斷出像與不像,現在能不能通過算式來研究這些長方形的長和寬到底有什麼關係,使得這些圖片有的像有的不像。師:這張圖中的方格每一格的長是1釐米,請同學們打開書本第66頁,完成下面的做一做。(出示幻燈片)做一做1.數一數,在方格圖中數出每個長方形的長和寬,並填在書上。2.算一算,(1)分別算出a、b、d三個長方形的長是寬的幾倍?(或寬是長的幾分之幾?)(2)長方形d的長是a的長的幾倍? d的寬又是a的寬幾倍?(3)長方形b的長是a的長的幾分之幾?b的寬又是a的寬幾分之幾?3.議一議,你能發現圖片中像與不像的祕密嗎?學生計算、觀察、討論,教師巡視,瞭解各小組討論的情況,並加以指導。學生彙報研究成果:師:通過剛才的研究你能説説這些圖片像與不像的祕密嗎?生1:我們發現了a、b、d三個長方形的長都是寬的1.5倍,寬是長的2/3,所以它們比較像。師:你是怎麼知道的?生1:因為6÷4=1.5,3÷2=1.5,12÷8=1.54÷6=2/3,3÷2=2/3,8÷12=2/3(師板書)師:還有不同的發現嗎?生2:因為12÷6=2,8÷4=2(師板書)所以我發現長方形d的長是長方形a的長的2倍,長方形d的寬也是a的寬的2倍。它們長和寬的倍數一樣所以比較像。生3:因為3÷6=1/2,2÷4=1/2(師板書)所以我發現長方形b的長和寬分別是長方形a的長和寬的1/2,所以它們比較像。師:説得真好,我們找到了比較像的原因了,有哪位同學研究與圖a不像的圖形c、e的長與寬有什麼關係呢?生4:長方形e的長是寬的6倍,12÷2=6(板書)它的長與寬的倍數和圖形a、b、d的不一樣,所以它們不像。生5:長方形c的長是寬的8/3倍,8÷3=8/3(板書)它的長與寬的倍數和圖形a、b、d的不一樣,所以它們不像。生6:長方形c的長是長方形a的長的8/6倍,而寬是它的3/4,長和寬的的倍數不同,因此不像。而長方形e的長是長方形a的2倍,寬是它的1/2,這兩個倍數關係也不同,因此也不像。師;剛才我們都是用除法計算髮現了這些圖片像與不像的祕密。有的同學發現了長方形a、b、d的長都是寬的1.5倍,寬是長的2/3,所以它們比較像;也有的同學發現了長方形b的長和寬分別是a的1/2,長方形d的長和寬分別是a的2倍,所以它們比較像。師:同學們一張長方形圖片如果寬不變,長擴大(或縮小),或者長不變,寬擴大(或縮小),變後的圖形和原來的圖形會像嗎?生:不會像。師:對,如果長和寬同時擴大相同的倍數,或者同時縮小相同的倍數,變後的圖形和原來的圖形會像嗎?生:會像。師:不錯,下面請同學們觀看動畫,看長是6寬是4的長方形經過以上變化後能不能一眼就看出它們像還是不像。(出示課件)鼠標點擊長方形圖下面的每一句話,每點擊一次長方形變化一次,讓學生直觀感受一張長方形圖片怎樣變就像怎樣變就不像。師:同學們剛才我們知道只要把長方形的長和寬按一定的比例同時放大或縮小,變化後的圖形就會和原來的圖形相像。(設計意圖:目的是使學生通過直觀的圖形變化理解只要把長方形的長和寬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它們的圖就比較像。使學生既理解了本節課的內容又為以後“化簡比”的學習做了準備。)師:剛才大家都學得很好,下面請大家觀察黑板的算式,這些算式都是用什麼法計算來發現長方形長與寬之間的關係的。生:用除法。師:對,其實在現實生活中還有很多是用除法來解決問題的,讓我們一起再來試試吧。請大家看下面這幅圖。(二)、實例21、(出示課本第67頁第2的情境圖)師:這兩道題在我們書上第67頁,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獨立完成,並思考你是如何解決的。2、學生獨立做題,教師巡視。3、學生彙報結果,教師在屏幕上把表格填完。師:你是怎樣比較的?生:我把馬拉松選手的路程除以時間得到他的速度20千米,把騎車人的路程除以時間得到速度15千米,再比較,發現馬拉松選手的速度更快。師:能用算式説説你的思考過程嗎?生:因為路程÷時間=速度,所以用40÷2=20(千米)45÷3=15(千米)(師板書)師:剛才找長方形長與寬的倍數關係用除法,現在求速度也是用什麼法?生:也用除法。二、引出“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意義1、引出“比”的概念。師:像這樣,兩個數相除,又可以叫做兩個數的比。(電腦出示概念)師:請同學們打開課本68頁,邊讀概念邊畫線。教師板書:兩個數相除,又叫做這兩個數的的比。師:如:6÷4我們又可以説成是長方形a的長與寬的比是6比4,8÷3又可以説成是長方形c的長與寬的比是8比3,40÷2可以説成是馬拉松選手所跑的路程與所用時間的比是40比2,,黑板上這些除法算式你還能用比來説嗎?生1:45÷3可以説成騎車人所行路程與所用時間的比是45比3。生2:12÷8可以説成是長方形d的長與寬的比是12比8。生3:------------師:把你要説的比和同桌的同學互相説一説。2、介紹比的讀寫法和認識各部分名稱(1)根據比的意義,任何兩個數相除都可以寫成比的形式。如:12÷8可以寫作12:8,讀作12比8(板書)師:比中的各部分叫什麼呢?請同學們閲讀課本68頁(讓學生閲讀課本,認識比的前項、後項、比值)(教師接着板書)12÷8= 12:8 =12/8= 1.5,| | | |前比後比項號項值師指出:比的前項除以後項所得的商叫比值,比值常用分數表示,也可用小數表示。(2)“:”這個讀作比號,那麼比號是怎麼來的呢?出示幻燈片。(十七世紀,數學家萊布尼茲認為,兩個量的比,包含有除的意思,但又不能佔用÷,於是他把除號中的小橫線去掉,於是“:”就成了比號。(3)出示幻燈片:“比的自述”讓學生讀後再説出比中各部分名稱。(4)練習讓學生自己寫出一個比,並和同桌説一説這個比的前項、後項和比值。3、比與分數、除法的關係我們知道,比的意義與除法有關,比又可以寫成分數形式,看來比與分數和除法都有着密切的聯繫,那他們之間到底有着怎樣的聯繫呢?教師出示表格,組織學生(每人一張)在獨立填寫的基礎上,四人小組討論再全班彙報交流。比、除法、分數三者有什麼聯繫與區別相當於不同點在比中前項(:)比號後項在除法中在分數中因為找不同點難度較大,所以要花一點時間讓學生討論並引導學生去找。學生彙報結果,教師在屏幕上公佈答案。三、拓展應用,鞏固提高(一)、找生活中的比。師:同學們,生活中有很多比,比如説我們全班有53人,那麼全班人數與老師人數的比就是53:1。下面請同學們找出生活中比(出示幻燈片)1、遊園活動開始了,3張獎票可以換2個玩具獎票與玩具之間的比是什麼?比值等於幾?():()=()2、奶昔真好喝!媽媽怎麼做的?2杯香焦原汁加3杯牛奶就成了。那麼香蕉原汁與牛奶的比什麼?比值等於幾?( ):( )=()(二)我是審判官:小強的身高是1米,他爸爸的身高是173釐米。小強説他和他爸爸身高的比是1:173,對不對?為什麼?(學生討論後回答)生:不對。因為小強身高單位是米,而爸爸的身高單位是釐米,單位不同不能這樣寫比。師:對,單位不同的時候,寫比要帶上單位,或把單位化成相同的再寫比。師:剛才我們找出了生活中的比,並且會判斷所寫的比是否正確下面我們再來解悉生活中一些比表示什麼意思?(三)解釋應用(出示課件)1、消毒液中的比1:160是什麼意思?生:這裏的1:160表示配製消毒餐飲具的消毒水需產品原液1份,水160份。師:配這種消毒液如果產品原液2份,水要幾份?生:320份。2、安利配比瓶中的1:1,表示什麼?生:表示產品原液1份,水也1份。師:1:2、1:3呢?生:1:2表示產品原液1份,水2份,1:3表示產品原液1份,水3份。生:1:2和1:3也可以表示水是產品原液的2倍、3倍。3、產品外包裝紙上印有[規格]5ml :5mg表示什麼?生:表示這瓶容液容量為5毫升,重量為5毫克。[簡析:讓學生利用比的知識解釋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4、當比中的兩個量單位不同時怎樣寫比(出示課件)居里夫人提煉1克鐳用了8噸瀝青。師:鐳和瀝青的單位不同怎樣寫比呢?生:像包裝紙上印的一樣帶上單位來表示1克:8噸(課件顯示)師:如果我不想帶單位又怎樣表示它們的比呢?生:把它們的單位化成相同:8噸=8000000克所以它們的比可以寫成:居里夫人提煉鐳和所用瀝青的比是1:8000000(課件顯示)(四)輕鬆的認識一些生活中的比《數學萬花筒》這些知識只是讓學生了解,教師做簡單的解釋。師:生活中還有很多有趣的比,大家想了解嗎?(課件顯示)1、標準的籃球場長和寬的比是28∶152、人的腳長和身高的比約是1:7;人的兩手臂伸長的距離與身高的比大約是1:1;拳頭翻滾一週,它的長度與腳的比大約是1:1 ……3、地球海洋麪積和陸地面積的比是63:274、你聽説過“黃金比”嗎?當一個物體的兩個部分之間的比大致符合”“黃金比” 0.618:1時,會給人以一種優美的視覺感受。所以,許多建築作品、藝術作品都是按“黃金比”來設計的。5、廈華高清晰數字彩電有16:9的寬屏幕,與未來標準接軌,超值影院享受。6、活力28洗衣粉廣告詞:去污漬1:4,用量少1:4 ,價錢低1:4 , ……. 1:4。[設計意圖:這些資料幫助學生鞏固了比的有關知識,但更多地帶給學生探究的慾望、研究的樂趣和發現的激qing,同時也帶給學生一種新奇的體驗,一種清新的薰陶。真正讓學生體驗到比在生活中的應用。]四、課堂總結:誰來説一説,這一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生活中的比》教案 篇四

教學內容

《生活中的比》是北師大版數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比的認識》的第一課時。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比》是在學生已經學過除法的意義、分數的意義以及分數與除法的關係的基礎上學習的,是《比的認識》這一單元的起始課。比在數學中是一個重要的概念,體會比的意義和價值是教材內容的數學核心思想。教材沒有采取給出幾個實例,就直接定義 “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為學生理解比的意義提供了豐富的直觀背景和具體案例。本課的教學設計是“圖形放大縮小”“速度與水果價格”三個情境中的內容,讓學生充分體驗生活中的比,在這樣的基礎上再抽象出比的概念,這樣處理更能讓學生體驗比的意義、價值和引入比的必要性,為今後學習比的應用,以及比例的知識奠定基礎。

學生分析

有的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接觸或使用過比,並有一些相關的活動經驗。但學生對比的理解僅僅停留在形式上。因此,教學力求通過具體的材料幫助學生達成對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學生喜歡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戰性的問題,喜歡探究的、合作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學設計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和需要,藉助“圖形放大縮小”“速度與價格”等情境,設計了各種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合作探究,使學生在豐富的學習背景中逐步體會比的意義和價值。

教學思路

本課的教學設計在教學內容的處理方面有以下幾點思考:

1.精選典型情境,幫助學生初步體會學習比的必要性、比的意義。

教材中提供了三個情境,每個情境都是同時出現兩組、三組或四組相對應的量進行研究,最後對比的結果進行比較。考慮到過多的情節不便於學生集中精力對問題作深入有效的研究和討論,因此,我選取了“比較速度”“圖形放大”兩個情境,一個是生活情境,一個是數學情境(在數學中使用比和比例式最多的就是幾何);一個是不同類量的比較,另一個是同類量的比較。每個情境只研究一組相對應的量的變化規律,這樣處理更能凸顯比的意義和引入比的必要性。其他素材和任務可以在後面的課時完成。

2.聯繫數學史料,藉助比號的寫法溝通比和除法、分數的聯繫和區別。

3.充分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比的意義和價值。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過程,理解比的意義,能正確讀寫比,會求比值。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啟發學生廣泛聯繫生活實際,充分感受數學知識的美與樂趣,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想介紹一位小朋友讓大家認識,你們想知道他是誰嗎?這位朋友現在沒來,但是老師帶來了他的相片,大家想不想看?(出示圖)

學生觀察圖片,説自己的看法。

師:觀察這些圖片,誰想告訴老師些什麼?你有什麼發現?

生1:這些照片有大有小。

師:對。現在我告訴大家,圖片a是照片的原版。其餘四張哪幾張與a比較像呢?

生2:b。它是把a縮小了

生3:d.它是把a擴大了。

師:那誰能説説c和e為什麼不像?

生4:c變胖了,e變瘦了。

師:這些圖片都是什麼形狀?(生:長方形)下面我們研究一下這些長方形。研究長方形我們通常從哪些方面入手?(生:長方形的長寬、面積)那我們觀察一下,看這些長方形的長和寬之間有什麼關係?把你的發現告訴同小組的成員。

學生觀察、討論,教師巡視,瞭解各小組討論的情況,並加以引導。

學生彙報討論成果:

生5:長方形a的長和寬分別是b的2倍,面積是b的4倍。

師:對。另外,長方形a的長和寬還分別是d的二分之一。下面咱們看一下,對於長方形a,它的長和寬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生6:長是寬的1.5倍。

師:你是怎麼得出的?

生6:6÷4 =1.5(師板書)

師:那其他的幾個長方形長和寬的關係誰能説一下。

學生口述,教師板書:

3÷2 =1.5

3÷8 =

12÷8 =1.5

12÷2 =6

師:現在誰解釋一下為什麼圖片c和e不太像?

生7:因為a、b、d的長都是寬的1.5倍,而c、e不是

師:剛才我們都是用除法計算髮現了這些圖片像與不像的祕密。有的同學發現了長方形a、b、d 的長都是寬的1。5倍,寬是長的2/3,所以他們比較像;也有同學發現了長方形a的長和寬分別的b的2倍,長方形d的長和寬分別是a的2倍,所以它們比較像。i不管哪種發現,我們都是用除法來計算,生活中還有很多用除法來解決的問題,讓我們一起來再試試吧。大家看看,下面這幅圖。

生10:馬拉松選手跑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40:2。(注意學生語言敍述的規範性)

二、建立模型,理解意義

師: 説的很好。剛才我們找這些長方形的長和寬的關係運用的都是除法算式,這節課,我們給這些數的關係再起個新的名字,叫比。板書課題:生活中的比。

1、比的意義:

在解決以上問題時,我們都用了什麼方法?兩個數相除,我們又用什麼來表示呢?

出示幻燈片,學生讀出比的意義,教師板書:兩個數相除,又叫這兩個數的比。

師:根據比的意義,任何兩個數相除都可以寫成比的形式。

2、比號:

你知道比的符號是什麼嗎?

(課件出示史料:17世紀,著名數學家萊布尼茲認為,因為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所以比號與除號有一種親緣關係,而比號與除號又不能共用,所以就把“÷”中的小橫線去掉,於是“∶”就成為了現在比號。)

3、比中各部分的名稱:

(1)比中的各部分叫什麼呢?(學生閲讀課本,認識比的前項、後項、比值)

(2)結合板書,認識各比的各部分並求出各比的比值。

6÷4= 6 : 4 =1.5

| | | |

前比後 比

項號項 值

仿照老師的寫法,誰能把下面這個式子寫成比的形式?

(生8敍述,師補充板書:

3÷2=3 : 2=1.5

3÷8=3 : 8 =

生同時説出比的前項後項還有比值。)

誰能上黑板上把這兩個式子補充完整?

生9板演。

三、拓展應用,鞏固提高

師:説的真好。(出示幻燈片)這幅圖中告訴大家甘蔗汁和水的體積的比是1:2。誰能合實際説説,這個1:2意思?

生11:甘蔗汁是水的

師:甘蔗汁的什麼是水什麼的 ?

生11:體積。

師:那你能不能説完整呢?

生11:甘蔗汁的體積是水的體積的 。

師:還可以怎麼説?

生12:水的體積是甘蔗汁的2倍。

師:如果現在有1升甘蔗汁,需要多少水來配?

生:2升。

師:有5升水,需要多少甘蔗汁呢?

生:2.5升。

師:(出示幻燈片7)這幅圖中的5.7:3 有什麼含義呢?

生13:假設樹高是5.7米,那麼影子的長就是3米。

師:説的真好。同學們認真聽,他在這裏用了一個詞:假設。那麼,如果樹高是11.4米,那麼影長就是多少?

生:6米。

師:同學們從同才的算式中説了很多比,這些都是生活中的比,其實我們生活中也到處充滿了比。比如説我們全班的人數是,那你們的人數和老師人數的比就是(49比1),我們班有幾張桌子,幾把椅子,桌子和椅子數量的比是。大家想想,還能不能從你的生活,你的身邊找到更多的比呢,把你發現的比告訴你們小組的同學。

學生思考、討論。

小組展示:每組派代表發言

1、教室裏有四個窗户、兩扇門。窗户和門的數量的比是4:2

2、我們組有6位同學、他們組有5位同學。我們組人數和他們組人數的比是6:5

3、我有三隻鋼筆,兩隻鉛筆。我的鋼筆數量和鉛筆數量的比是3:2

4、我們小組有男生2人,女生4人。男生人數和女生人數的比是2:4。

師:大家説得很好,老師這邊也有些生活的比,你能找出來嗎?

出示練習題

1、有5個紅球和10個白球,白球和紅球的比是( ) 比( ),紅球和白球個數的比是( )比( ) 。

2、李師傅8小時生產了72個零件。李師傅生產零件總個數和時間比是( )。

3、修一條長20千米的公路,已經修了13千米。已經修的長度和公書包範文路全長的比( )。

師:同學們剛才説的非常好。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有比的應用。不但如此,就連我們的人體中也有許多有趣的比呢。

學生閲讀,並在自己身上驗證。

4、與體育比賽中的比比較。

我們今天學習的比表示的是兩個數相除的關係,而體育比賽中的比只是借用比的形式,是記分的方法,是比較大小的,表示的是誰多誰少,是一種相差關係。

四、反饋評價,全課總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知識、方法、情感)

結束語: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很多比,除此之外,生活中還有很多有趣的比,下課後,請同學們用你充滿智慧的雙眼,尋找生活中更多的比,用你細緻的心靈去感受更多的比,用你聰明的頭腦去探究更多的比,用你所認識的比去創造更多更美的事物吧!

教學反思:

下面我就 “關注教學過程、提高課堂實效”,談談我的教後反思。

一、關注教學環節的設計,創設有助學生學習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與自己生活環境、已有知識經驗密切相關、感興趣的學習情境中,通過自己的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並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對引導學生有效地進行數學學習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這節課教學中我創設如下情境:“這些圖片為什麼有的像,有的不像,到底隱藏着什麼祕密?”學生通過探究討論交流後發現原因是a、b、d三個圖形的長都是寬的1.5倍,體會同類量的比;再設計了“速度”“單價”問題,讓學生體驗不同類量的比,從而感受比就是兩個數相除的關係;最後讓學生了解“人體上有趣的比”,進一步感受比的意義。這些情境都是把數學問題融入實際生活情境中,學生真正體會到了數學學習的價值,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產生學習需求,主動去思考解決問題的途徑。

二、關注自身的教學行為。

主要表現在:第一,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入新知識。教學本課時,我主要從生活中的像片入手,巧設懸念:“為什麼圖片有的像,有的不像,到底隱藏着什麼祕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慾望。第二、運用直觀操作,分散教學難點。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是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在教學中,我注意從實際出發,充分運用多媒體來演示,注意數形結合,通過一系列的情境,使學生對比的認識建立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礎上,並逐步發展抽象思維能力,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這節課,我們並不是一下子就歸納出“比”的概念,而是充分創設時間、空間,讓學生小組合作,動手實踐,探索圖片“像”與“不像”的祕密,展示小組合作成果,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充分的直觀操作、研究交流,數、形的有效結合,感受同類量的比和不同類的比,使學生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的經驗。第三、注意引導學生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學實踐使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我們今天的教是為了明天的不教,學生今天的學習是為了將來離開學校在實踐中能夠自學。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發學生打開思路想問題。

三、關注對學生學習的引導。

學生的學習要有方向,而如何把握這個方向,教師的引導是非常重要的,教師的引導適時、到位,學生就能控制自己,隨着學習內容步步深入學習。例如在教學中,讓學生討論 “圖形為什麼像或不像,有什麼祕密?”時,我設計了三個問題,讓學生帶着明確的目標學習,為他們的學習指明瞭方向,知道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達到預定目標,學生的學習動力得到充分的激發,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就能根據目標自覺調整自己的學習方式,主動克服困難,為實現目標而努力。

四、關注指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引領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

數學學習過程充滿着觀察、實驗、推斷等探究性與挑戰性活動。教師應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究與交流的活動之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學生展開充分、自由的討論是學生合作學習的一種必不可少的形式。在教學中,我設計了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長方形的長與寬之間的關係,並在組織學生討論時,教師先為學習小組提供了圖形、問題、表格,教師指定學生擔任組長負責記錄,歸納本組學生的意見,在他們的合作中,及時地引導他們研究,引導他們在交流中學會傾聽,學會評價,學會鑑賞,最後全班交流;在歸納出比的意義之後讓同桌同學互相説“比”。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這節課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説對課堂新生成的問題,我不能很好地處理、引導、迴應,對學生的評價的語言也不夠豐富。

《生活中的比》教案 篇五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生活中的比》。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比的意義,會讀寫比;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稱及求比值的方法;弄清比與除法、分數的關係。

2、過程與方法:通過研究、討論、交流,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利用比的知識解釋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

教學重點:理解比的意義。

教學難點:弄清比與除法、分數的關係。

教學關鍵:抽象比的過程,理解比的意義。

教 學 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觀察發現

1、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籃球小巨人,姚明的一張照片。

2、攝影師利用電腦軟件將姚明的照片進行處理,分別得到了圖片b,c,d,e。 (出示圖片b,c,d,e)認真觀察,哪幾張圖片與圖a比較像?學生彙報(圖b和圖d比較像。)

二、探究新知

1、為什麼有的像,有的不像呢?這些長方形的長與寬之間有什麼關係呢?我們一起來研究

看書48頁,像圖a這樣,標出每個長方形的長和寬,然後在本子上算一算。看看你發現了什麼?

把你的發現在小組內説一説

3、指名説一説

指生説出長是寬的幾倍,寬佔長的幾分之幾。

a:6 ÷ 4 = 1.5

b:3 ÷ 2 = 1.5

d:12 ÷ 8 = 1.5

c:3 ÷ 8 = 3/8

e:8 ÷ 2 = 4 )

過渡:我們用除法找到了每個長方形的長與寬之間的關係,其實除法在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

4、看大屏幕

指名讀,完成表格,然後説一説你是怎樣算。

過渡:離開了馬拉松賽場,我們又來到了水果攤位前。

5、你得到了哪些數學信息?單價等於什麼?攤位a,怎麼填?b呢?你得出什麼結論?

指名彙報。

6、解決剛才這三個問題,我們都運用了什麼運算方法?像上面那樣,兩個數相除,又叫做這兩個數的比。指名説。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生活中的比。(板書)

6÷ 4寫成比的形式6∶4,,讀做“6比4”。(板書)

“∶”叫比號,“:”這個讀作比號,那麼比號是怎麼來的呢?出示幻燈片。(十七世紀,著名數學家萊布尼茲認為,因為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所以比號與除號有一種親緣關係。而比號與除號又不能共用,所以就把 “÷ ” 中的小橫線去掉,於是“∶”就成為了比號。)

比號前面的數叫比的前項,比號後面的數叫比的後項。

6:4=6÷4=1.5,這裏的1.5這是這個比的比值,看,怎樣求比值?用比的前項除以就得到比值。真聰明,考考你。

7、求比值

15∶3 = 9∶2= 3∶4=

比值可以是哪些數?

剛才我們認識了比的各部分名稱,你記住了嗎?我來指,你來認,聽到聲音後再搶答。

8、你能説一説比與除法,分數之間有什麼關係嗎?

比與除法、分數的關係。

3:2

表示兩個數的關係

前項

比號

後項

比值

3÷2

除法

表示一種運算

被除數

除號

除數

分數

表示一種數

分子

分數線

分母

分數值

它們分別表示什麼呢? 指名完整的説一説。

你能用字母表示出它們三者之間的關係嗎?有什麼要強調的嗎?所以比的後項也不能為0

6、剛才我們認識了比,學習瞭如何求比值,知道了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關係,下面我們就走進生活,尋找比,運用比。

三、鞏固練習

一、説一説你的理解

誰來讀題?你是怎麼理解的?

2、你能聯繫實際説説“1:4”的含義嗎?(3—5人)

能找一找我們身邊的比嗎?

過渡,大家説得很好,這些題你會填嗎?自己試試。

3、這是著名的女科學家,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居里夫人,她從8噸的瀝青裏提煉出了1克的鐳,你知道居里夫人提煉的鐳和瀝青的比是多少嗎?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習居里夫人的這種百折不撓的探索精神。

3、發揮想像聯繫實際説一説1:4的含義。

4、同學們,乒乓球比賽中的4:0,籃球賽中的76:77這些比,是我們今天這節課中學習的比嗎?

5、比在我們生活中有着廣泛的運用,請你自己讀一讀吧。指名讀。

(1)標準的籃球場長和寬的比是 28 :15。

(2)我國國旗長和寬的比是 3 :2。

(3)地球上海洋麪積和陸地面積的比是63 :27

(4)雀巢咖啡是由白砂糖和速溶咖啡按 2:5混合而成的。

四、總結

説一説在這一節課中你有哪些收穫?

五、佈置作業

1、:量一量,找出你身體上的“比”。詳見51頁的實踐活動。

2、完成書本51頁的練習。

教學反思:

《生活中的比》是北師大國小數學教材六年級上冊內容,從課題中我們體會到更濃的生活味,在設計中,我先從生活中常見的事例入手,求長方形長是寬的幾倍,寬是長的幾分之幾,求速度,求單價,讓學生體會到除法的廣泛應用,在大量的除法例子上引出了比的的概念,讓學生明白,原來比就是除法。就是兩個數相除,理解了比的含義,知道是兩個數相除,學生自然就會求比值。

在練習環節,我先讓學生舉例説一説身邊的比,這裏,應該讓學生先説一説對比的理解,先理解,再找比,最後運用比。所以在二次上課時,我做了修改,先讓學生看書,參考圖説一説對這些比的理解,然後給定比,讓學生説一説1:4的含義,給定比,再舉例,最後讓學生找生活中的比。

後面的練習,對於學生來説很簡單,所以在練習環節安排了一些課外拓展知識,先讓學生了解一下比分中的比和我們今天這節課的比是不一樣的,再讓學生了解生活中的比。還有黃金比。在教學黃金比這一環節,課件的字太小,太滿,學生看不清。

《生活中的比》教案 篇六

《生活中的比》教學反思

《生活中的比》是在學生已經學過除法的意義、分數的意義以及分數與除法的關係的基礎上學習的,是《比的認識》這一單元的起始課。

比和現實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本節課體會比的意義和在生活中的價值是教材內容的數學核心思想。要用足用好這些情境,真正達到幫助學生理解比的本質的目的,需要我們對這些素材的呈現順序和呈現方式做一些教學法的加工。因此,本課的教學設計在教學內容的處理方面作了以下變動:1、遊戲導入:讓學生雙手同時畫一個長方形,然後同桌比比誰畫得二個長方形更像。學生在比較過程中是不能提供實際依據,只能根據目測來判斷。因此給學生一個懸念:我將如何證明我畫得更像呢?激起學生興趣。同時也為課堂內幾幅圖像或不像可能根圖形的什麼有關(長和寬)埋下伏筆。2、以圖片的像或不像為主要教學素材,讓學生在討論中得出長與寬的關係,進而引入比的概念。這也是在同類量相比的情況下感悟比的概念。3、以“騎車速度與水果價格”這一生活情境,進一步理解不同類量之間的比。在每個情境中只研究一組相對應的量的變化規律,這樣處理更能凸顯比的意義和引入比的必要性。

其次我們也對學生進行了前測:針對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學習基礎以及學習方式方法我都有較全面的瞭解,他們喜歡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喜歡探究式、合作式的學習方式;六年級的學生也具備了一定的的閲讀、理解和自學能力。因此在設計教學時,我有意識去設計一些生活中具有趣味性的、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如:什麼是比?然後讓學生自學課文,從而得出比的概念及比與除法的關係。還有放手讓學生舉例説説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比的知識?學生當場就提到打乒乓球的比分。這也是課前的預設,讓學生區別“比分”課堂內比的區別。使學生在豐富、有趣的學習情境中逐步體會比的意義和價值。

本課較為成功的地方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遊戲導入激趣而又為主課教學埋下伏筆。

2、處處體現生活中的比,教學與實際相結合。

3、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然,本課需改進的地方也很多,如:

1、學生的課堂回答非富而又多樣,遠遠超出教學預設。

2、教師對教學生成的反饋與把握還有待於加強。

3、教學節奏還要加快,教學環節連接不夠緊湊。

4、教學後留給學生的思考空間較少,存而與下節課的教學聯繫不密切。即:比的後續價值在哪裏?

我的困惑:

1、本節課教材安排是三課時,如何處理每個課時教學內容還有待於進一步分析。

2、從活動中抽象出除法算式比較順暢,但可以用除法算式解決的問題,為何還需引入比?

3、一節課中既有同類量的比又有不同類量的比需不需要對學生進行分析?

我的感悟:

無論是公開課還是平時的教學,我們在設計教學時認真解讀教材,確定課的教學起點是提高課堂實效性的關鍵。一節課下來,學生走出課堂到底學會了什麼?學生上課前知道些什麼?也就是需要我們做好課前預測和課堂預測工作,在關注每一位學生工作中要落到實處,老師對學生的瞭解是把握課堂的關鍵,每個教學環節的設計應該是有效為教學服務的。

《生活中的比》教學反思

反思本節課我們認為還是有很多成功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根據實際需要引入比的意義,讓學生充分親歷一個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過程,《比的認識》這一單元的起始課。教材密切聯繫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學習張老師設計了“圖形放大縮小”“速度”“水果價錢”等情境,圖形放大縮小”引發學生的觀察討論和思考,建立起比的表象,”“速度”“水果價錢”情境抽象概括出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意義——兩個數相除。使學生體會引入比的必要性、比的意義以及比在生活中的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比的意義,通過以上一系列的活動探究,層層深入,抓住了比的本質特徵,培養了學生歸納類推能力,初步感知比在生活中的廣泛性

2、在引入比的概念後,教師組織學生説一説、寫一寫。你還能舉一些生活中的比嗎?教學時給學生的舉列時間不多,但有個學生舉出的例子很有代表性:我們籃球場上的比這是一個很好的教學契機,張老師抓住了,讓學生明確:各項比賽中出現的比,是比“相差關係”而不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比“倍數關係”,課堂達到了一個小高潮,效果很不錯再由學生説説求比值的方法。比的各部分名稱寫法教師沒有作過多的講解,而是佈置學生自學。求比值時,引發學生的討論和思考得出,我們曾經認真研究認為名稱不需要講解,而求比值學生通過討論能夠得出方法。這一設計在張老師的教學中得到證實還是比較成功的。

3、在練習設計時我們注意了三個層次,一是對新知識加以鞏固,二是應用解決問題,三是思維能力擴展

總之,本節課體現了數學味,趣味性如拳頭和腳掌的比。審美性如黃金比,其他生活中的比在本節課中也能充分體現了出來,很好的達到了教學目的。

當然本節課也有許多美中不足的地方

,主要體現在時間分配欠合理,有的地方花時過多導致在探究比,除法。分數的關係是比較倉促,有的作業處理不夠到位,比如最後一個判斷題:是相同數量比,比值不應該帶單位。

我們的思考:

如何做到對教材背後知識的深挖,讓自己站在一個高層次的角度去思考、設計自己的教學?例如對本節課,如果在備課對 “為什麼兩個數相除又叫做這兩個數的比?”“比的後續價值在哪裏?” 等問題加以深入思考研究,那麼我們所設計出來的教案會更有利於我們的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會更有實效性。

我們的感悟:

設計教學時認真解讀教材,確定課的教學起點是提高課堂實效性的關鍵。一節課下來,學生走出課堂到底學會了什麼?是為數學內容而教還是為學生的長遠發展而教?答案是肯定的。學生上課前知道些什麼?也就是需要我們做好課前預測和課堂預測工作,在關注每一位學生工作中要落到實處,老師對學生的瞭解是把握課堂的關鍵,每個教學環節的設計應該是有效為教學服務的。另外,在設定教學目標時還應該考慮到兩個方面:共性目標和提高性目標,立足長遠,設計立體的教學結構,只有這樣的課堂,才是有實效、有生機的課堂。

《生活中的比》教學反思

明德國小 袁維冠

今天,在六(2)班上《生活中的比》視頻課,現在還沒有看當時的錄象,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確有很多很深刻的體會,存在着不少的缺點,也有值得我一直髮揚下去的閃光點,下面説説我上完這堂課之後的體會,先説優點:

1、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一直都能緊扣生活,能抓住《生活中的比》的生活中,讓學生明白數學緣於生活,也用於生活。引導比的意義時,我用的是班中男同學與女同學之間的關係引導,直觀明瞭,學生也容易理解。在練習中,我從五星紅旗到奧運會,從人均的收入情況到父子之間的身高的比,都是生活中大家所熟悉的,學生學起上來,興趣高,也容易上手。

2、能注重情感和價值觀的教育,重視學生的品德方面的灌輸。在這堂課,有很多的題目,圍繞着生活中開展,也在題目中適時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比如拓展題:1978年前我國農民年人均純收入是100元,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現在我國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為2100元。現在農民年人均純收入與1978年前的比是( )比值是( )。這個比值説明了什麼?讓學生明白到,我國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再如,通過2004年奧運會的金牌榜,讓學生説出各獎牌的比,讓學生了解到我國現在不僅在在經濟上,在體育上也是一個世界強國,綜合國力得到了不斷的提高,展望2008年北京奧運會,我國還將取得更好的成績。

3、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引入卡通人物“蠟筆小新”,開設遊戲開放題“營救蠟筆小新”,大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做題目的時候,學生都躍躍欲試,課堂的氣氛一下子高漲了起來。

4、聯繫生活,適當的設疑,讓學生的視野和思維得到開拓。在教學過程中,我專門安排了這樣的一道題目,讓學生去思考:在雅典奧運會網球女子雙打決賽中,中國選手李婷/孫甜甜以2︰0擊敗西班牙選手馬丁內斯/帕斯奎爾,勇奪冠軍。與我們今天學的比一樣嗎?結果不出我所料,絕大部分的同學都認為是一樣的,其實不然,它的意義和這堂課的不一樣,這只是運用了一樣比的形式,它只是一個“差比”的關係,也從中讓學生明白,比的後項不能為“0”。

下面再説説這堂課的不足之處:

1、在前半節課裏,都未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我的教學設計裏,我是打算運用獎勵小紅旗的方式,但由於對學生的瞭解不足,以及我的錯誤估計,以致小紅旗不但沒有發揮其積極作用,相反使整堂課顯得不流暢。其一、六年級的學生已經是高年級的學生,並不喜歡小紅旗;其二、我的獎勵太頻繁,無論什麼問題,簡單和複雜的都一律是一面紅旗,學生感覺不到獎勵的喜悦;其三,一堂課下來,獎勵幾十面紅旗,個個出來受獎,的確浪費了不少的時間。因此,此舉比較失策。

2、引導比的意義,導入新課相當生硬。課前的10分鐘,幾乎是沒有運用多媒體教學,運用男女同學的倍數引入比,的確是很貼合實際,但欠缺了生動,學生是明白,但開始就沒有了那種活躍和積極的氣氛。直到現在,我都還在想,究竟運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導入“比”,讓學生理解“比”會更形象,更深刻。我很想用一個遊戲的方式來導入,這樣,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又能很容易地理解“比”,但很可惜到現在都還沒有想出來,所以,這堂課的重點之一,讓學生理解比的意義這一方面,我覺得還是做得不夠好的。

3、學生的動手操作和合作學習的次數過少。一堂課下來,學生討論就那麼一次,這是不夠的,其實很多的題目上,都可以讓學生去討論,這樣的效果會更好,可惜是由於時間把握不好的關係,沒有讓這方面很好地出現在這堂課裏,這也是比較失當的地方。

《生活中的比》教案 篇七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比的過程,理解比的意義。

2、能正確讀、寫比,會求比值,理解比與除法、分數的關係。

3、能利用比的知識解釋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

4、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與表達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比的意義。

2、理解比與除法、分數的意義。

教具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感受生活中的比。

1、看一看,説一説。

猜猜他是誰?

(大屏幕)倪家奇很有個性,他的照片也極具個性,讓我們觀察哪幾張照片與照片a比較像?

2、數一數,算一算。(大屏幕)

把這幾張照片的圖形放到方格之上,我們來研究一下這些長方形,為什麼bd和a是最像的呢?

學生四人小組合作探究,填寫記錄紙。

學生彙報。師板書:長÷寬=1.5

師小結:在剛才的活動中,同學們能積極的參與探究學習,善於合作交流,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思路。通過長÷寬,寬÷長,發現了圖片的規律,也找到了圖片相像的原因。

3、算一算,比一比。

解決問題:誰的速度快?

獨立思考,自己填表得出速度,再説説怎樣求速度,誰的速度快。

指名回答,板書:路程÷時間=速度

4、挑一挑,選一選。

解決問題:哪個攤位上的蘋果最便宜,能直接比較嗎?怎樣才能比較?

板書:總價÷數量=單價

讓學生感知:要比較哪個攤位的蘋果便宜,實際上就是要算出蘋果的單價。

二、認識比和比值,理解比與分數與除法的關係。

1、認識比和比值

(!)師指板書:像上面這些長÷寬、路程÷時間、總價÷數量,有什麼共同之處?(都是用除法計算。)

(2)像這樣的形式,在數學上還有另一種形式表示,請同學們自學課本50頁的認一認。

(3)自學彙報。

2、比與除法與分數的關係。

3、揭示課題。

比在我們的生活中是無處不在,我們今天學習的“生活中的比”。師板書:生活中的比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比嗎?

三、鞏固練習,拓展應用(大屏幕)

1.、填一填2、交流比

3.、想一想4、生活中的比。

5、欣賞美

四、總結收穫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內容,有什麼收穫?

驗收

標籤: 教案 多篇 精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r3pmq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