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國小數學複習教案【精品多篇】

國小數學複習教案【精品多篇】

國小數學複習教案【精品多篇】

國小數學總複習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內容

課本第158頁總複習(五)第25~31題;《作業本》p82.

教學目標

牢固掌握圓的特徵,圓的周長和麪積的計算公式,並能正確地計算。

教學重點

圓的周長和麪積的運用。

教學過程:

一、基本概念整理

1、説出有關計算公式。

(1)學生討論回答。(先文字公式再字母公式)

(2)誰能説一説什麼是圓周率?

2、填表計算:(單位:釐米)

(1)學生全體練習。(2)投影反饋。

3、練習:課本第158頁第25題。

二、基本練習

1、按要求計算(求面積):

(1)d=12釐米

C=?

S=?

(2)r=4.5分米

C=?

S=?

(3)C=50.24米

S=?

學生練習後反饋計算方法和結果。

2、練習:課本第158頁第26~29題。(重點指導第26、27題。)

三、複習組合圖形的面積

1、求下列各圖陰影部分的面積和周長。(單位:釐米)

(1)學生練習。

(2)反饋討論每個圖形的解題思路,數量關係。

(3)小結組合圖形的計算方法:

a、分析數量關係b、確定公式、處理數據c、列式計算

2、學生練習:第159頁第30題。(學生反饋)

問:陰影部分的面積怎麼求?隱蔽(缺少)條件怎麼求?為什麼?

四、深化練習

1、求周長和麪積。第31題(學生獨立完成反饋。)

2、求下列圖形(陰影部分)的周長和麪積。

(1)説出每個圖的周長、面積各指哪部分?

(2)説計算方法和結果。

五、教學小結與《作業本》p82.

六、討論思考題。

國小數學複習課教案 篇二

教學內容:

教材第119頁統計表和統計圖、練一練,練習二十三第1~7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加深認識統計的意義,進一步認識統計表,掌握整理數據編制統計表的方法,能根據統計表作簡單的分析。

2、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簡單的統計圖,明確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各自的特點和作用,能在看懂統計圖內容的基礎上作簡單的分析。

教學準備:練一練第2題的兩張統計圖。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統計的意義。

提問:在國小裏,我們學過哪些統計知識?

為什麼要做統計工作?

2、引入課題。

在日常生活和生產實踐裏,經常需要對一些數據進行分析、比較、研究問題,這樣就需要進行統計。在統計時,又經常要用統計表、統計圖,並且常常進行平均數的計算。今天我們開始複習簡單的統計,這節課先複習統計表和統計圖。通過複習,要進一步認識統計表、統計圖,提高整理數據製作統計表的能力,認識統計圖的特徵、作用,能根據統計表和統計圖作簡單的分析。

二、複習統計表

1、讓學生看第119頁前兩行。

提問:怎樣才能製出一張統計表?

2、做練一練第1題。

請同學們看第1題。大家把收集的原始數據分類整理,製成統計表。

學生填表後集體校正。

現在請同學們按表下面的要求分析表裏的數據,把結果填在( )裏。

指名口答分析結果。

提問:從表裏還可以看出哪些問題?

3、做練習二十三第1、2題。

讓學生把練習二十三第1、2題做在課本上。

(1)口答校對第1題。

(2)出示第2題表格。

讓學生口答結果,老師板書,結果讓學生説説每個數據是怎樣得出的。

三、複習統計圖

1、説明:在進行統計時,除了用統計表,還經常要用統計圖。

請同學們想一想,為什麼有時要用統計圖?

説明:為了把數量之間的關係表示得形象具體,便於比較和研究,有時還需要把收集到的數據製成統計圖。

提問:我們學習過哪幾種統計圖?

2、出示:練一練第2題兩個統計圖。

(1)提問:這兩個統計圖各是什麼統計圖?

(2)説明:這是練一練第2題的兩個統計圖。從題裏可以知道,這兩個不同的統計圖都表示了某廠兩個車間全年產值的統計數量。

提問:條形統計圖是怎樣表示數量的?

折線統計圖是怎樣表示數量及數量變化的?

(3)讓學生口答第2題的兩個問題。

提問:條形統計圖可以直接看出什麼?折線統計圖除了看出數量多少,還可以看出什麼?

你認為統計時用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各有怎樣的作用?

(4)提問: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比,它們的特點、作用各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追問:統計時只要求看出數量的多少,用哪種統計圖比較合適?如果既要看出數量多少,又要看出數量變化情況,用哪種統計圖比較好?

3、做練習二十三第3、4題。

(1)讓學生做第3、4題,完成在課本上。

(2)讓學生口答第3題,集體訂正,並説説百分率是怎樣計算的。

提問:你還能想到哪些問題?

(3)讓學生口答第4題,集體訂正,並説説百分率是怎樣計算的。

提問:你還能想到哪些問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複習了統計表和統計圖,你認為要怎樣整理數據編制統計表?

統計時用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各有怎樣的作用?

五、佈置作業

課堂作業:練習二十三第5、6題。

家庭作業:練習二十三第7題。

教學後記:

國小數學複習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通過複習,讓學生進一步掌握各種平面圖形的基本特徵,能更正解地區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

2.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複習收集、分類整理、分析數據的方法,會把整理出的數據填在簡單的統計表裏,能對分類統計的結果進行簡單的分析、判斷。

3.通過複習,讓學生經歷總結歸納知識與分類統計的過程,體驗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繫,積累初步的收集、整理數據的經驗,發展初步的數學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和統計意識。

教學重點:通過複習,讓學生對平面圖形有更進一步的認識;體會收集、分類整理、分析數據的方法。

教學難點:圖形的拼組與對分類統計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與判斷。

教學準備:課件、七巧板、學具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點明課題

(一)情境創設:課件呈現七巧板拼成的美麗圖案。

師:同學們,這些圖案漂亮嗎?這裏面有我們學過的哪些平面圖形?

1.學生彙報交流;

2.教師補充:除了這些圖形,我們還學過哪些圖形?

(二)點明課題:

師:今天,我們就繼續來複習這學期已經學過的知識:平面圖形和分類統計。

【設計意圖:通過直觀呈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回顧所學知識,快速進入學習狀態。】

二、師生合作,複習整理

(一)平面圖形

1.平面圖形的特徵

(1)課件呈現多個雜亂排列的平面圖形,讓學生根據認識,將這些圖形分分類。

(2)組內交流:你是怎麼分辨長方形的?我們學習了長方形的哪些知識?再整理彙報。

(3)指名回答:正方形有什麼特徵?

(4)討論: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正方形有什麼不同?

(5)説一説:三角形有幾條邊?

(6)説一説:圓與以上的平面圖形有什麼不同?

2.圖形的拼組

(1)拼一拼:

①用2個同樣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什麼圖形?學生拼好後,注意讓學生説一説:你拼出來的是什麼圖形?你是怎麼拼成的?

②用4個正方形可以拼出什麼圖形?學生拼好後,注意讓學生説一説:你拼出來的是什麼圖形?你是怎麼拼成的?

(2)設計圖案:

①請用七巧板設計一幅的圖案。

②彙報展示:讓學生上台展示,並説一説自己的設計思路。

3.分一分:課件呈現P94第3題的20個圖形。

(1)讓學生分別回答是什麼圖形?

(2)學生回答後,教師讓學生説一説:你是怎麼想的?特別是在學生説出第11、15、17個圖形是平行四邊形後,教師要特別強調讓學生説出:你是如何想的?

(3)教師提問:剛才我們都弄清了每個圖形分別是什麼圖形了,那每一類圖形到底有多少個呢?我們下面就來統計一下,好嗎?

【設計意圖:通過複習活動,鞏固學生對平面圖形的認識,進一步感受平面圖形的特徵及其相互間的關係,積累數學教學活動經驗,增強學習的興趣,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同時注意在相互研討中培養學生傾聽和交流的能力。】

(二)複習分類與整理

1.按形狀分一分

課件呈現第3題的第二個統計表:

(1)提問:我們想把這些圖形按照形狀來分分類,你有什麼好方法?可能有學生提出:

①可以一類一類的找出來。

②可以按1~20號的順序將每個圖形在類型分別確定下來,再在相應的形狀下面畫一個符號表示個數。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獨立完成統計表。

(3)彙報展示,核對數據。

(4)解決問題:哪種圖形最多?哪種圖形最少?一共有多少個圖形?

2.按顏色分一分

(1)你認為:這些圖形除了按形狀分類,還可以按顏色來分類。誰來説一説:按顏色分,可以分成幾類呢?

(2)學生回答後,課件呈現第3題的第一個統計表:你會統計嗎?

(3)學生自己獨立完成統計表;

(4)彙報展示,集體評價。

(5)解決問題:哪種顏色的圖形最多?哪種顏色的圖形最少?一共有多少個圖形?

3.自己定標準分一分

(1)除了上面的兩種分類標準,你能不能定一個標準,將這些圖形卡片分成兩類呢?

(2)學生彙報交流自己的標準:

(3)每人按自己定的標準再來分一分。

4.觀察發現:學生完成後,選擇一種與前面的兩種統計表一起展示,讓學生觀察:

(1)他們都是將這些圖形分成幾類?

(2)這些分類的標準雖然不同,但每一種統計表中都有一個相同的地方?你知道是哪裏嗎?

(3)引導學生髮現:不管是什麼分類標準,他們統計的內容都是一樣的。

【設計意圖:通過本環節複習活動,讓學生對分類與整理進行系統的複習,讓學生更加熟練地運用不同的分類標準進行分類,並能自行制定分類標準進行分類,培養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多方位看待事情的意識。】

三、應用所學,解決問題

(一)解決練習二十一第14題

1.情境創設:同學們看,這是隔壁班的小朋友拼出來的三幅圖,漂亮嗎?課件分別呈現第14題的三幅圖。

2.拼這些圖案,都用到了哪些平面圖形?學生回答時,教師利用課件呈現空白的統計表。

3.你能獨立完成這個統計表嗎?讓學生獨立完成。

4.解決問題:

(1)哪種圖形的數量最多?哪種最少?

(2)一共有多少個圖形?

①你是怎麼知道的?引導學生説出不同方法:一是數出題中所給圖形的總數;二是直接把統計表中分類計數的結果加起來。

②你又有什麼發現?引導學生髮現:分類統計時,統計結果的和與所給出的統計對象中總數是相等的。

(3)小明擺了4個火車,一共用了多少個○?你是怎麼想的?

(4)你還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讓學生經歷統計與製作統計表的整個過程;引導學生感悟習題背後隱含的內容,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與提出問題的能力。】

(二)解決練習二十一第15題

1.情境創設:課件呈現第15題的餐桌圖,師:同學們看這幅圖,你有什麼感受?引導學生説出:擺放很雜亂,有必要將這些東西整理一下。

2.獨立完成象形統計圖,完成後交流彙報,集體核對,並引導學生互相評價,引導學生養成認真作圖的習慣。

3.獨立完成統計表:完成後集體展示,師生共同評價。師:你是怎麼得到每一項數據的?讓學生明白:可以直接利用已經完成的統計圖來完成統計表,不需要再逐項去計數。

4.解決問題:

(1)碗比盤多幾個?

①你是怎麼得到這個答案的?

②還有不同的方法也可以得到這個答案嗎?

③你更喜歡哪種方法?你覺得哪種方法更方便?

(2)哪種餐具最多?哪種最少?

①你是怎麼得到這個答案的?

②誰還有不同的方法呢?

③你更喜歡哪種方法?你覺得哪種方法更方便?

(3)你還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並解決,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

(三)查漏補缺:每班教師根據學生所學,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與練習。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讓學生經歷整個統計過程,鞏固學生對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統計表的理解,同時結合分析數據、回答問題的內容,使學生直觀感受統計圖、統計表在整理、分析數據方面各自的優勢,感受統計圖、統計表的價值,感受分類整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應用。】

四、全課總結,暢談感受

(一)全課總結:本節課我們複習了哪些知識?

(二)暢談感受:通過本課的複習,你有什麼感受或體會?或者你還有什麼疑問?

【設計意圖:本環節讓學生通過自主梳理,概括、歸納所學知識,學會總結學習感受與體會,並將這些與同學交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wkl3v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