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千米的認識》國小三年級教案反思

《千米的認識》國小三年級教案反思

《千米的認識》國小三年級教案反思

學三年級數學《千米的認識》優秀教學反思教案一

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進行千米與米之間的換算:能解決一些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體驗千米的應用價值。單位換算和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對學生而言並不困難,而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如何讓學生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新課的導入是一節課的序幕,它直接影響着學生參與的興趣。在導入的過程中要儘可能地選取一些富有時代氣息、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為學生熟悉的和感興趣的、能引起學生積極思考探索的材料,這樣不僅能使學生明確數學源於生活的本質,而且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課的導入通過我和學生比高矮這樣一個同學們感興趣的活動,幫助同學們回顧了以前學過的一些長度單位,通過讓學生説説你已經知道了哪些有關千米的知識,瞭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找到了學生學習的起點,有效地開展下面的活動。利用這樣的活動引入新知,可以消除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陌生感,對數學有一種親近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同時也激起了學生積極探索的興趣。

對於學生來説,1千米這一概念的建立難度較大,所以在教學時我着重於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強調新、舊知識的融會貫通。在形成1千米概念的活動中,我從基本的長度單位米開始,在新舊知識的引申、發展處加以複習強化,促成新舊知識的轉化,儘量使學生較快地建立1千米的概念。再説説15分鐘能從學校門口到哪兒?再出示比較有代表性的建築物,讓學生判斷從學校門口到哪兒是1千米?整個過程,我不斷啟發、引導學生用自己身邊的事物、場景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把1千米與學生習以為常的生活很好地聯繫了起來,讓學生經歷了一個從模糊到精確的動態生成過程,同時也充分展示了學生自己的個性以及創新一面,讓學生切實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悦。

最後我留了10分鐘時間帶着學生切實體驗1千米的長度,讓孩子們在跑道上量了50米,再體驗走了20個來回,真實地去感知1千米的長度,加強對1千米的概念建立。孩子們在實踐中收穫。

國小三年級數學《千米的認識》優秀教學反思教案二

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進行千米與米之間的換算:能解決一些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體驗千米的應用價值。單位換算和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對學生而言並不困難,而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如何讓學生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對於學生來説,1千米這一概念的建立難度較大,所以在教學時我着重於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強調新、舊知識的融會貫通。從基本的長度單位米開始,在新舊知識的引申、發展處加以複習強化,促成新舊知識的轉化,儘量使學生較快地建立1千米的概念。

由於時間的關係我沒有帶着學生切實體驗1千米的長度,所以,為了彌補這一不足,我讓學生課後走一走,真實地去感知1千米的長度,加強對1千米的概念建立。

國小三年級數學《千米的認識》優秀教學反思教案三

新課程標準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也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課前我佈置學生走一走:哪裏到哪裏大約是100米,走100米要多少時間,大約幾步,和爸爸或媽媽一起測一測家到學校的路程有多長。課堂上,我先讓學生複習以前所學的長度單位,説説它們之間的進率,並讓學生比劃出這些單位所表示的實際長度。然後從測量鉛筆的長度到測量教室的長度再到測量從杭州到上海的路程等情境的創設,使學生明白:計量路程等的長度需要用到更大的長度單位,從而比較自然地引入“千米”。

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説,1千米這一觀念的建立難度較大,因為平時學生不太關注兩個地方之間的路程是多少。當然,學生也並非是一張白紙,他們在馬路邊、公路交叉口、高速公路等地見過“千米”(也叫“公里”),對千米已有所認識。所以,我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説説以前看到過“千米”這個單位嗎?在哪裏看到過?你知道還有哪些地方要用到“千米”?然後讓學生估計:“從學校到什麼地方大約是1千米?”讓他們聯繫生活實際,發揮想象,用他們自己的眼光去認識千米,建立1 千米的觀念。

為了使學生能建立正確的長度觀念,在課前我選了幾個學生比較熟悉的地方進行測量,記錄下每個地方到學校的路程,做到心中有數。然後先讓學生估計從學校出發到哪裏大約是1千米。讓學生通過多次的猜測、比較,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然後讓學生閉眼想一想1千米有多長。因為課前佈置同學們和爸爸媽媽一起測量出學校到家的路程,所以課堂上請幾位同學説説家在哪裏,再讓其他小朋友猜猜他家離學校有多遠。先猜一猜比1千米多還是少或差不多,再進一步猜出大約是多少米。再請已經測量好的這位小朋友當小老師進行評判,比一比誰猜得最準。小朋友對這樣的活動很感興趣。但是全班同學一起猜,被請到的同學人數有限,學生的參與面不夠,無法滿足大家,所以我再讓小朋友分小小組活動,讓每個小朋友有猜和被猜的機會。通過猜一猜、説一説、評一評、比一比等活動,使學生進一步感悟到 1千米有多長。然後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説一説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大約相隔1千米?對於1千米和1米之間的進率,估計學生能説出來,就直接讓學生説一説。然後通過討論、彙報,使學生了解:測量路程,除了用尺子測量,還可以步測、看摩托車上的里程數等等。再出示三個實例:小明走100米需要210步,那他需要走多少步大約是1千米?我們學校的跑道一圈有多長?(200米)幾圈才是1千米?體育館的環形跑道長400米,跑幾圈是1千米?你是怎麼想的?通過這三個實例,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千米和米之間的關係。然後是千米和米的簡單化聚,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再讓學生説説是怎麼想的。最後是課堂小結。

這堂課的關鍵是讓學生參與對1千米或幾千米的體驗和感悟,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並將生活經驗轉化為認知結構。課前佈置學生走一走、量一量是非常重要的活動。如果沒有這些活動,而只靠學生想象1千米有多長是無法建立1千米的觀念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yjj87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