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品德與社會教案(彙總44篇)

品德與社會教案(彙總44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44篇《品德與社會教案》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品德與社會教案》相關的範文。

品德與社會教案(彙總44篇)

篇1:《品德與社會》教案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對身邊生活的調查,瞭解社會生活需要各行各業,並明白它們與工農業生產部門之間的關係。

2.瞭解社會生產部門中的各行各業之間的分工與合作的關係,並認識到隨着社會生產的發展,各行各業也在不斷變化着,相應地,人們會隨着行業的變化,可以變換行業。

3.引導學生運用調查瞭解的探究學習方式,瞭解和思考社會現象。

4.讓學生感受各行各業的勞動者給自己生活帶來的方便;懂得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各行各業的勞動者;尊重他們的人格,感謝他們,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

課前準備:

1.給學生分發調查表,讓學生了解家裏或周圍的人正在從事的行業。

2.製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師生互動,生成話題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談論一個話題:生活中的各行各業。看了這個話題,你產生了什麼疑問?

(學生提問,師相機歸納小結:生活中有多少行業的人在為我們服務?他們的工作與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

師:今天,我們就圍繞自己提出的問題來進行探討。

二、喚醒生活記憶,拓展生活經驗

(一)他們為我做什麼?

1.感受一天中有多少行業的勞動者為我們辛勞

師:剛才同學們問了,生活中有多少行業的人在為我們服務?

我們不妨從一天的生活説起,今天早上你們吃了什麼?

(學生交流早上吃的早餐)

師:早餐真豐富!當你手捧香濃的牛奶,品嚐可口的小菜時,你有沒有想過,它們經過多少人的手才到我們手裏呢?帶着這個疑問,我們來看一段錄像,請同學們邊看邊思考:當我們還在睡夢中時,有多少行業的勞動者已經開始了忙碌?

2.觀看錄像(出示課件)

晚上在路上各種車輛在行駛;

很多奶點的工作人員開着小型車進配貨場領奶,從大車上卸奶,裝到小車上;

送奶員來自己的牛奶供應點領牛奶,騎上自己的三輪車送奶;

送奶員到達自己服務的小區,保安查他的證件,允許他進入小區;

送奶員把牛奶放進了奶箱;

環衞工人清理垃圾;

蔬菜批發市場呈現出忙碌的景象;

運菜的人在趕路;

運菜的人把菜擺在攤點上;

小區內清潔工把扔在外面的垃圾放進垃圾箱;公路上,灑水車在灑水,清潔工在掃街道。

3.交流討論

師:剛才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學生交流自己觀看錄像的感受)

師:説出了自己的真實感受,好!

4.説自己日常生活

師:從白天到夜晚,還有哪些人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方便?

請説一説你親身經歷的事。

(學生可能會説,我們穿的衣服先有農民種棉花,再由工人紡紗織布,然後裁剪,最後做成衣服;還有人運到商場,有人賣衣服,然後我們的爸爸媽媽去買;在學校不懂的問題,教師會教我;有的同學家離學校很遠,他們坐車來學校,司機會幫助他們;出去遊玩時,導遊會給我們講解,安排路線;郵遞員給我們送報紙,讓我們瞭解很多信息;我們住的房子先由設計師設計,然後由建築工人修建樓房,還有裝修公司的工人來我家裝修……)。

師:生活中有這麼多不同行業的人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方便,我們試着把這些不同的行業分分類。

5.學生填表

(學生在書上填表)

師:同學們,你們想對這些默默為我們付出的人説點什麼嗎?請閉上眼睛默默地在心裏説吧!

(學生虔誠説心裏話)

三、小結

第二課時

一、上節回顧

二、反思思考:假如……

師:在我們身邊有這麼多行業的人默默無聞地為我們忙碌着。也許我們並沒意識到他們的存在有多重要,假如有一天,他們都停止了勞動,我們的生活會是什麼樣?選一個你喜歡的方式來表達!

(學生交流,他們可能會説假如農民都不種地了,全世界的人都吃不到糧食,有錢也買不到糧食,都會餓死的;假如自來水廠的工人停止勞動,我們就會沒水洗澡,沒水喝,都要渴死了;假如所有的警察都不上班了,我們的生活會是一團糟;假如所有的醫生都不上班,病人會痛死的;假如學校沒有老師,我們會沒文化,也不會從老師這裏懂得做人的道理;假如沒有解放軍保衞我們,就不會有幸福與和平……)

師:通過剛才的活動,你有什麼感受?

(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師:是的,我們生活離不開各行各業的人,他們每個人都很重要。

三、挖掘課程資源,進行訪問活動

師:各行各業的勞動者中,有的我們經常見面,卻很少關注他們;有的我們滿懷好奇,卻沒辦法見面。你們想不想去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

(一)確定溝通方法

師:有什麼辦法?

(學生交流:採訪、打電話、寫信、上網發E-mail)

師:想不想現在就去採訪?

師:今天我們就來進行一次模擬的小隊採訪活動

(二)討論活動計劃

師:要保證採訪成功,要制定採訪計劃

(媒體出示小隊採訪計劃,學生討論分工)

師:小記者們,出發吧!

(學生分組到教師辦公室、學校餐廳、校園、門房、商店採訪)

交流採訪收穫

師:請每組派一位同學上來介紹你們組採訪的情況

(實物投影訪問記錄,學生彙報採訪情況)

師:通過採訪活動,你們有什麼感受?

(學生交流採訪後的感受)

師:我們一起大聲地為辛勤工作在不同行業的人們説聲:“謝謝你們!”

四、問題拓展延伸,走向生活

師:同學們,活動進行到這兒,你又產生了什麼新問題?

(學生交流,師歸納:有這麼多行業的人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方便,我們應該為他們做些什麼呢?)

師:今天的活動雖然就要結束了,但我們和各行各業勞動者的相處是長久的。在生活中,讓我們面帶微笑,帶着問題去面對每一個勞動者。我們還要努力學習,今後更多地參與社會、關注社會,讓擁有的知識和本領去創設更加美好的生活!

篇2:《品德與社會》教案

〖教學目標

1.知道火藥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一項偉大發明。

2.理解火藥的發明加快了人類前進的腳步,同時瞭解火藥也增加了戰爭的危害。

3.初步瞭解科學與迷信的複雜關係。

4.進一步認識四大發明的偉大,萌發民族自豪感。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古代火箭圖和現代火箭圖。

〖教學活動及過程

1.導入。教師提問:“提起火藥,誰都知道它的厲害,不過,你們知道火藥是怎樣發明出來的嗎?”請學生閲讀教科書第17頁的課文,並觀察煉丹爆炸圖。

2.講解與討論。教師講解:“火藥是古代煉丹師偶然發現的。本來煉丹師是為了求得長生不老的靈丹妙藥,卻意外地煉出了能夠置人於死地的火藥。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科學與迷信往往是奇妙的結合在一起的,火藥的最初發明就是這樣的。當硫磺、硝石、木炭這三樣東西混合在一起,達到一定的比例時加熱,極容易着火甚至發生爆炸。説不定還有一些煉丹師曾為此喪生呢!雖説他無意為科學獻身,但科學史上卻永遠不會忘記是煉丹師發明的火藥。但是僅僅靠偶然發生的事故是不能產生真正的發明的,人們在煉丹爐經常發生的爆炸事故中,經過反覆摸索、嘗試,才最終有了火藥的發明。”

3.閲讀與討論。請學生觀察教科書第17頁下方的圖(它們分別是古代不同時期的火箭),然後請學生想像一下,這些早期的火箭是怎樣發揮火藥的威力的?

請學生閲讀和欣賞關於萬户的文字和圖畫,閲讀和欣賞教科書第18頁關於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文字和照片。教師強調:“當你們為宇宙飛船遨遊太空而讚歎的時候,應當記得像萬户這樣偉大的先行者,更應當記得發明火箭的是我們的祖先。現代火箭是高科技的產物,比早期的火箭不知進步了多少倍,但它們在原理上卻是相同的。”教師還可以簡單介紹一下人類航天事業發展的歷史,如關於前蘇聯第一次進入太空、美國宇航員登月等,不必詳細,但應當簡單予以説明,以開拓學生的視野。

4.小小辯論會。教師向學生説明:“火藥發明的利與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同學們對此可能也會有自己的看法。今天,我們召開一次小小辯論會,題目就叫做“火藥的出現是不是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教師將學生分成正、反兩方進行辯論。

5.。教師對學生的辯論活動進行,應特別強調的是,問題的關鍵在於人們如何利用火藥,火藥是否促進人類文明的發展,最終還是由人類自己決定的。

佈置家庭作業。

〖家庭作業

1.完成教科書第18頁關於四大發明的作業。

2.蒐集一些有關孔子的語錄和事蹟。

篇3:《品德與社會》教案

教學目標:

1、知道在世界的其他地方生活着許多華人,他們和我們有着同樣的血脈、同樣的根。

2、知道海外華人雖身在異鄉卻有着割不斷的中國情節,他們時刻關注着中華民族的繁榮興旺,併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教學準備:

1、學生收集各個國家裏的中國城資料和海外華人的故事。

2、教師準備相關音樂,製作課件;指導排練相關節目。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引入教學。

1、同學們,我給大家推薦一首傳唱多年的歌,來,我們一起來欣賞欣賞。播放歌曲《我的中國心》。

2、聽着音樂你想到了哪些人,歌曲表達了他們怎樣的心聲?

3、揭示課題:是啊,每當聽到《我的中國心》這首歌。我們就會自然地想起那些生活在海外的華人,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三課,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中國城――華人的“家”。

1、理解中國城

(1)由來:在國際交流日益頻繁的今天,炎黃子孫的足跡已隨着祖國的強大而遍佈世界各國,在有些地區甚至出現了獨立的華人區,著名的有意大利的“中國城”、美國的“唐人街”等等。(課件展示)

(2)、解釋中國城:所謂“中國城”、“唐人街”,是指一些頗具規模的商業中心――以經營中國產品、中國飲食為主,以中國式建築為格調的城區。

2、展示交流中國城資料

(1)、學生在四人小組內交流展示關於中國城的資料,師巡視發現有特色的資料(圖片、文字資料、影碟、錄像等)。

(2)、抽生在班內交流。

3、小結:風格各異的中國城,充分展示了中國的傳統文化、風土人情、生活習俗等,中國城就是華人温暖的“家”。

三、中國城――中國心!

1、探究活動:海外華人為什麼要建中國城?過中國節?

(1)、四人小組內探討,各選兩人分別負責記錄、發言,比一比哪個小組的想法又多又合理。

(2)、彙報探究結果,師相機給予適當的點評。引導學生感受海外華人的濃濃的思鄉情結,理解海外華人的一顆中國心。

2、小結激情:欣賞中國風格的建築,感受濃郁的中國文化氣息,品嚐中國風味的飯菜,用漢語談笑聊天……在中國城裏,華人們彷彿回到祖國温暖的懷抱。

3、想象中國城的幸福生活

(1)、假如你是一位久居異國的華人,當你走進中國城,你會有什麼感受?可能想到什麼説些什麼?

(2)、生自由發言,師給予適當的追問、點評,再次引導學生感受海外華人濃濃的思鄉情結,理解海外華人的一顆中國心,明白中國城――華人的“家”的`真正含義。

四、你在他鄉還好嗎?

1、過渡引入:海外華人和我們有着同樣的血脈、同樣的根,他們在異國他鄉生活過得怎樣,始終是我們難捨的牽掛,有一首歌曲表達了我們的心聲。

2、播放音樂《你在他鄉還好嗎》,學生欣賞完後説説自己對這首歌的體會和感受。

3、介紹瞭解到的海外華人的生活情況,體會他們在海外生活的酸甜苦辣,進一步體會他們的思鄉情結。

4、演唱歌曲《我的中國心》,引入第二課時。

五、板書設計

生活在世界各地的華人

中國城――華人的家

中國城――中國心

你在他鄉還好嗎?

篇4:《品德與社會》教案

教學目標

1、能夠舉例説明中外民間進行交流的活動。

2、能夠用自己的話解釋吸引眾多外國人的原因。

3、形成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準備

1、教師在課前應對中外民間友好來往的情況和活動有大致的瞭解。

2、課前給學生布置作業,蒐集相關的內容,在課上彙報展示。

教學活動及過程

1、導入。從學生比較熟悉的外國人“大山”引入本課題的學習。看教科書第85~87頁的圖片,瞭解一下中外民間友好往來的情況。

2、觀察與討論。

(1)閲讀書上的圖片和説明文字,請學生用概括性的語言説説中外民間友好往來都有哪些形式?

(2)針對某一幅圖片展開教學,讓學生想想圖中的對話。

(3)思考:作為一名國小生,可以為中外交流做點什麼。

3、彙報展示。

(1)小組交流。

(2)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彙報。(可以介紹、表演等形式)

(3)談體會。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説説能夠吸引眾多的外國人的理由。

4、教師。肯定學生的蒐集情況和課堂表現。

家庭作業

完成走進學習廣場。

篇5:《品德與社會》教案

教學目標

1.瞭解水質的不同標準,及其對於人類生活的具體意義。

2.進一步從宏偉和微觀角度瞭解水資源的嚴峻現狀。

3.在原有基礎上提升珍惜和愛護水資源的態度。

4.能夠自覺自願地投入節約水的行動中。

教科書分析

參見第127~129頁。

教學準備

1.教師就中國七大水系的水質準備一些資料,尤其是關於污染程度和原因的。

2.教師就本地區水資源的現狀做具體調查,以瞭解按照國家標準,本地區的水質屬於哪個類別,便於在學習七大水系及水的質量標準時,幫助學生理解類別的實際意義。

3.準備一份較大的全國地圖。

教學活動及過程

1.導入。可以以朗讀“地球屬於誰”第一課時的優秀作業開始,然後説明,今天主要討論關於水的內容。

2.閲讀與討論。請學生閲讀教科書第53頁的照片和文字,通過提問和討論,使學生充分理解這些照片和文字所表達的意義。教師要傳達給學生這樣的信息,即水資源的危機不僅侷限在某個地區或某個國家,而是整個地球和全人類都面臨的危機。

3.小組探究。將學生分成七個小組,每個小組各代表教科書第54頁的七大水系顯示圖中的一各水系。然後各小組分別研究自己的水系,參與顯示圖下方的標準和全國地圖,明確該水系的狀況,準備向全班做介紹。

教師強調,介紹時要能夠詳細具體地加以説明。

例如:我是海河,發源與太行山和燕山,流入渤海,在我地流域中,有許多重要的城市,像首都北京、直轄市天津、石家莊……一共有25座!可是今天,在我的整個流域中,之有3.1%是潔淨的I類水,10.7%是Ⅱ類水,7.7%是Ⅲ類水――這樣的水還可以做人類用水的水源。可是,這三類水加起來才是我的總水量的21.5%!還不到四分之一。其餘的呢,有12.3%是V類水,要知道,這些水不僅不能喝,連游泳都不行。更可怕的是,Ⅵ類的劣質水已經佔到53.9%!你們知道這意味着什麼嗎?這就是説,我的一半以上的水已經屬於沒有任何用途的臭水!我曾經養育了許多代的人,養育了這麼多繁華的城市,難道人類就要讓我的水全部變成臭水,讓我變成一條沒有用處的河流嗎?如果真到了那一天,你們人類,你們那些城市,又該怎麼辦呢?

4.表演與交流.各個小組輪流向全班介紹本小組所代表的水系,並且對其他小組提出的問題給予回答。

5.總結。教師對各個小組的介紹給予鼓勵為主的評價。朗讀教科書第55頁的課文,對本課題的學習給予總結,強調我國水資源的嚴峻現實。強調節約用水是每個公民的責任。就教科書第55頁倡議書與學生簡單交換看法,鼓勵他們在自己的生活中做水資源的保護者。

佈置家庭作業:每個學生自己創作一條(幅)宣傳節約水、珍惜水的標語或圖畫。

給教師的建議

1.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將教科書第55頁的倡議書及製作標語、宣傳畫的活動擴展到第二課時,或者與大隊輔導員、班主任協商,作為少先隊或者班級活動。

2.水源質量標準的學習對於學生形成環境保護的態度和價值觀影響深遠,教師要在學生活動的各個環節加以引導,使他們真正理解每種標準的含義。

3.可以鼓勵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表演活動。

家庭作業

完成節約水、愛護水的宣傳標語或者圖畫。

評價建議

1.對每個小組的表演給予鼓勵為主的評價。主要針對介紹的正確性。

2.對每個學生創作的宣傳標語或圖畫給予鼓勵為主的評價,選擇其中優秀的在校園的有關地方展示。

篇6:品德與社會教案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鄂教版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10課《到那兒去買》第二話題《購物新方式》。

設計思路

本課教學活動是針對《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內容標準”中《到那兒去買》第二子話題《購物新方式》如下要點設計:

一、瞭解一些新穎購物方式。

二、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購物方式。

教學目標

情感與態度:具備文明消費、合理消費、勤儉節約的意識和初步的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

行為與習慣:養成合理、文明消費的習慣。

知識與技能:瞭解一些新的購物方式。並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購物需要選擇適合的購物方式。

過程與方法:通過多種形式。結合學生蒐集資料和課件,激發學生探究興趣;通過豐富的遊戲,瞭解新型購物方式,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究興趣。

教學重點

使學生了解一些新的購物方式。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購物需要選擇合適的購物方式,做有心人。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組織學生課前預習和調查任務,製作相關課件。

學生準備:讓學生調查新穎的購物方式。

教學過程

活動一:視頻播放,激趣導入。

1、播放班上同學到商店買商品的畫面。評一評同學的買賣活動。瞭解在生活中像這樣的買賣活動隨處可見。而這樣的買賣也是很早以前就有的購物方式。

2、CAI:介紹古人進行買賣的影片畫面。瞭解古人如何買東西,用什麼方式買。

3、探討古今購物方式異同。

小結:看來古今購物還是有不同之處。

活動二:師生研討,瞭解新穎的購物方式和付款方式。

1、古人買東西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現在我們購物又是怎樣的?(隨着社會進步和科技發展,人們的購物方式和付款方式也在悄悄變化,不在是單一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2、現在,我們不出家門也能買到自己需要的東西了。你知道現在有哪些新型的購物方式嗎?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交流購物經歷。(分組討論交流)。

3、學生交流後,觀看現實生活中的一些新穎的購物、付款方式。

4、比較討論自己的購物、付款方式哪種更好,為什麼?點明要選擇最合適自己的購物方式。

小結:只有瞭解新穎的購物方式及其特點,才能更便捷的購物。

活動三:學生遊戲,學會運用新的購物方式。

1、同學們,隨着社會進步,購物方式越來越多。可實際生活中我們如何選擇合適自己的購物方式呢?CAI出示遊戲題。

(1) 春節到了,我們全家想到哈爾濱過冰雪節,要買火車票,可火車站人真多,我該怎麼買?

(2) 奶奶看中電視上的一款保暖羽絨服,該怎麼買?

(3) 家裏突然停電了,急需蠟燭,到那裏買?為什麼?

(4) 我想買一雙新款輪鞋,該怎麼買?

2、根據學生回答,板書(還可選幾個條件允許讓學生現場演示一下)。

3、指導學生現場通過網絡購買一本書、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實際嘗試一下新穎的購物方式。

小結:同學們真了不起,不僅知道這麼多購物方式,還知道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適合的購物方式,學以致用,好�u

活動四:創新設計未來的購物。

1、時代在不斷的日新月異,未來又會出現新的購物方式,想想未來又會出現哪些新的購物方式,發揮想像力,設計一下更便捷的購物方式。

2、讓學生討論未來的購物場所應該怎樣?(小組共同繪畫未來的購物場所,教師從旁點撥,鼓勵學生髮散思維。)

3、學生展示作品並講解,師讚美學生豐富的想像力。

4、最後閲讀書上P55“未來的購物”。

小結:為了讓夢想成真,讓我們好好學習,努力奮鬥吧�u

板書設計

新購物方式

電話購物

郵政購物

網上定購

電視直銷

篇7:品德與社會教案

活動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品德與社會》第60―63頁內容。

活動目標:

1、知道橋、車、飛機的演變過程,激發學生對探究交通設施和交通工具演變過程的興趣。

2、懂得交通設施和交通工具的變化是隨着人類社會不斷進步而發展的,影響着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體現了人類的智慧。

活動重點:

瞭解橋、車、飛機的演變過程。

活動難點:

懂得交通的演變是隨着人類社會不斷進步而發展的。

活動準備:

學生課前收集有關交通演變過程的資料。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老師這裏有一條謎語,請大家猜猜看。

“駝背公公,力大無窮,愛馱什麼,車水馬龍!”打一交通設施!

生:(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橋。

師:答對了!咱們武漢素有“江城”之稱,長江和漢水把武漢分為了三鎮(教師邊説邊用手比畫),這分割開來的三鎮就是由許多的橋連為一體的。同學們,咱們武漢都有哪些橋呢?

(很多同學都迫不及待地舉起了小手)

師:這麼多的同學都想説,這樣吧,那我請同學們欣賞一下武漢的橋吧,看你們是否能叫出橋的名稱來!

(伴隨着音樂,課件出示武漢的橋的圖片,同學們跟隨着圖片叫出橋的名稱。)

師:看來同學們對武漢的橋都不陌生呢!去過嗎?在什麼情況下去的?

生1:我去過武漢長江大橋,爺爺住在武昌。

生2:我去過江漢一橋,到媽媽單位去找她的時候去的。

師:看來這些橋都給咱們的生活帶了很多方便呢!除了這些橋以外,在咱們生活中大家還見過那些橋呢?

生1:我在公園裏見過石拱橋。

生2:上次旅遊的時候,我還見過鐵索橋呢!

生3:我見過獨木橋,走上去有些危險,但是很有意思!

生4:在鄉下的時候,我還見過了用一些用木板搭成的橋。

……

二、共同活動

活動一:從古到今話橋

師:現在各式各樣的橋可真多!在橋這個大家族裏,正在舉行“最受歡迎的橋”的評選活動呢!有這樣四座橋(教師出示鄉間木橋、趙州橋、南京長江大橋、南浦大橋的卡片),他們正在爭論誰是最受歡迎的,他們個個都顯得不甘示弱,到底誰才是最受歡迎的呢?

課前,大家都收集了資料,各小組的同學討論一下,説説本組所研究的橋的優勢,咱們一起來比比!

(討論開始,各小組的同學拿出自己準備好的資料進行交流)

師:到底哪座橋最受歡迎呢?請同學們説説看!

生1:南京長江大橋建成於1968年,是長江上第一座由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雙層式鐵路、公路兩用橋。

生2:我還要補充,大橋上層的公路橋長4589米,車行道寬15米,可容4輛大型汽車並行,兩側還各有2米多寬的人行道;下層的鐵路橋長6772米,寬14米,鋪有雙軌,兩列火車可同時對開。

生3:你們還知道嗎?這座橋完全由中國人自力更生建造的南京長江大橋,曾以“最長的公鐵兩用橋”被載入《吉尼斯世界記錄大全》呢!

師:同學們,南京長江大橋確實在我國的造橋歷史上有着非同一般的意義,請同學們看屏幕。

(課件出示關於南京長江大橋建成的視頻材料,讓學生體會出中國人民克服重重困難建起這座橋是多麼的不容易。)

這樣吧,竟然南京長江大橋有這麼一段特別的歷史,那麼我們就讓這座橋評為最受歡迎的橋吧!

生1:我們小組不同意,我們覺得鄉間木橋應該可以評為最受歡迎的橋,因為木橋的結構簡單,很容易建造,省時省力還省錢。

生2:木橋雖然不是很堅固,但是它是歷史上最早出現的橋,最有歷史價值。

生3:對,其他的橋都是在木橋的基礎上進行建造的,沒有木橋做基礎就不可能出現其他的橋。

生4:木橋還體現了人類的智慧,所以木橋應該是最受歡迎的。

師:説的有道理,木橋是最早出現的橋,擁有的歷史最為悠久,那麼就讓木橋排第一吧!

(其他組的同學異口同聲地説:“不行,我們不同意!”)

生1:現代城市中都不建造木橋了,木橋上都不能行車,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説都不實用。你看斜拉橋多好,又可以行車,橋身有非常的輕便,更重要的水下橋墩很少,便於船的通行,所以應該讓它排第一。

生2:就拿南浦大橋為例,整座橋十分美觀,而且它的引橋部分為立交橋,可以緩解交通壓力,這座橋在在世界同類型橋樑中排名第三呢!

生3:斜拉橋是最晚出現的橋,應該比其他的橋更有優勢,可以説是其他所有的橋優勢的集中,是科技發展之後的產物,因此應該是最受歡迎的!

師:真有説服力,看來其他的橋要乖乖排到後面去了!

生1:我們小組不同意,我們覺得石拱橋應該最受歡迎,你看現在公園裏、度假村、旅遊景點都設置了很多石拱橋,正式因為人們喜歡,所以才會修建啊!

生2:就拿趙州橋來説,它是繼木橋以後發展起來,用石頭作為材料,使橋更加的堅固,而且造型優美科學,這樣的技術,早了歐洲900多年呢!

生3:趙州橋十分堅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橋,離現在已經有1400多年了,還是可以給人們帶來方便。

師:對啊,趙州橋足以體現我們中國人的智慧,是咱們值得炫耀的,那麼就讓它排第一吧!

(其他組的同學都急着説:“不行,不同意!”)

師:哎!這麼爭下去能爭出結果來嗎?

生:不能!

師:這是什麼原因啊?

生:每座橋都有它的優勢,都在一定範圍內發揮着作用。

師:説的對,“最受歡迎的橋”排行榜確實不好排啊,這樣吧,咱們把這個主題給改改吧,換成“橋的古今演變”排行榜。現在大家會排了嗎?

(同學們跟老師一起完成排行榜)

排行榜中呈現的就是古今橋的演變過程了,今天咱們這節課就來“從古到今話交通”{板書課題}

觀看排行榜,想一想,橋是怎樣一步一步發展到現在的呢?

生:隨着科技的發展和人們的需要,橋不斷地發生變化着。{板書:人類的需求}

師:橋的發展給人們的出行帶來了越來越多的方便。

活動二:從古到今話車

師:説到出行,同學們,現代人出行都可以使用哪些交通工具呢?

生1:自行車、小汽車、輪船。

生2:我還要補充,還有飛機、火車,輕軌和地鐵呢!

師:現代人的選擇可真多啊,古代人們有這麼多種選擇嗎?古代人們都選擇什麼做為交通工具?

生:大概是馬車吧!

師:看來不論是橋也好,還是交通工具也好,古今的差別是很大的!剛才大家提到了車,那麼車的演變過程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在活動中去尋找答案吧!

活動“精彩是與非”

(1)橇和車的結構大不相同,因此橇和車之間沒有任何聯繫。

師:這道題的答案是“是”還是“非”呢?小組同學討論一下。

(請各小組舉“是非”牌呈現討論結果)

生1:我覺得是“是”,橇和車太不相同了。

生2:我覺得應該有聯繫吧,他們都是運輸工具啊!

師:到底是“是”還是“非”呢?我們一起來看答案。(動畫呈現:車是由橇一步一步演變來的。答案是“非”)請答對的小組為本組插上一面紅旗。

(2)橇是人類發明的最早的車。

師:這道題的答案是“是”還是“非”呢?小組同學討論一下。

(請各小組舉“是非”牌呈現討論結果)

生1:是最早的車吧,在沒有發明輪子之前,應該是車。

生2:不是,車一般都有輪子,橇都沒有輪子,肯定不是。

師:到底是“是”還是“非”呢?我們一起來看答案。(動畫呈現:車是陸地上有輪子的交通工具。答案是“是”)請答對的小組為本組插上一面紅旗。

師:那第一輛車是怎樣的呢?

生1:我覺得應該是馬車吧!

師:我查過資料,第一輛車結構簡單,是用人力來推動的,是人力車。人們用人力車來運送,一天下來累得腰痠背疼,聰明的人們想到一個好辦法,知道是什麼辦法嗎?

生2:用馬來拉!或者是其他的牲畜來作為動力拉車,這樣人就可以輕鬆多了。

師:馬車不僅可以幫助人們運輸,又可以供人們出行,多好的交通工具啊,怎麼現在很少看見了呢?

生3:馬車畢竟太慢了,而且馬還不受控制。

生4:天氣如果不好的話,馬車就很不好走了。

生5:馬車運的東西也不多,不然馬可拉不動。

師:大家説的都對,因為馬車還存在一些不好的地方,聰明的人們又想到什麼?

生6:大概是想到,如果可以用機器來控制就好了!

(3)第一輛汽車是蒸汽機(汽)車。

師:這道題的答案是“是”還是“非”呢?小組同學討論一下。

(請各小組舉“是非”牌呈現討論結果)

生1:我覺得是的,蒸汽機發明以後,聰明的人們就把它安裝在車上。

生2:應該不是吧,蒸汽機那麼大,怎麼可能放在車上。

師:到底是“是”還是“非”呢?我們一起來看答案。(視頻呈現,答案是“是”)請答對的小組為本組插上一面紅旗。

(4)我國的第一輛汽車是長春一汽1956年生產的解放牌載貨汽車。

師:這道題的答案是“是”還是“非”呢?小組同學討論一下。

(請各小組舉“是非”牌呈現討論結果)

生1:這個我知道,我查過資料,咱們中國的第一輛汽車就是解放牌的。

師:到底是“是”還是“非”呢?我們一起來看答案。(視頻呈現,答案是“是”)請答對的小組為本組插上一面紅旗。

師:同學們,當時的人們上排着長龍來看這輛車啊,但是的人們為什麼那麼高興呢?

生2:這輛車可是我們中國自己製造的啊,多了不起啊!

生3:這是中國汽車工業的開端,以後就可以不用國外進口了,中國人真是聰明。

(5)隨着汽車逐步私有化,汽車的產量將會有大幅度的提高,將會造成嚴重的污染。有人説今後的車只以環保為主要發展方向。

師:這道題的答案是“是”還是“非”呢?小組同學討論一下。

(請各小組舉“是非”牌呈現討論結果)

生1:確實現在的污染很嚴重,要保護咱們的地球媽媽,所以我答案是“是”。生2:不會只關注環保吧,車還可以從速度方面考慮,我覺得是“非”。

師:到底是“是”還是“非”呢?我們一起來看答案。(視頻呈現,答案是“非”)請答對的小組為本組插上一面紅旗。

師:咱們精彩“是”與“非”的活動結束了,從活動當中大家瞭解到什麼?有什麼體會?

生3:我瞭解到了車演變的過程,體會到人是很聰明的!

師:車的演變歷經了6千多年,從無到有,從落後到發達,凝結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堅持不懈地努力,體現了人類的智慧!{板書:人類的智慧}

活動三:飛上藍天的夢想

師:在同學們提到的交通工具中,要數飛機的速度最快了,古代的人們一直都有飛上藍天的夢想,聰明的人們是受到什麼的啟發才製造飛機的呢?

生1:是在天空中飛翔的小鳥。

生2:是風箏。

師:飛機是怎麼產生和發展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請同學們看視頻材料――飛上藍天的夢想)

師:看完了片段,有什麼想説的?

生3:人類可真是很聰明啊!

生4:為了能實現這個夢想,不少的人甚至還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生5:只要有了夢想不放棄,應該就會成功,飛機的產生就説明了這點。

師:飛機的演變歷史告訴咱們有了夢想,永不放棄,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終有一天會成為現實!

三、全課小結

師:今天我們一起了解橋、車、飛機的演變過程,在現代交通中,船和路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們一起構成了現代立體交通網,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課下查找資料瞭解。

同學們,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人們的一個又一個的夢想慢慢變成了現實,以咱們武漢為例,上個世紀的交通情況和現在的已經大不相同了。(請同學們看對比圖片)武漢的交通是怎樣一步步發展的今天的呢?下節課咱們再來研究。

篇8:品德與社會教案

1.閲讀《復活節到衰落的祕密》。

用自己的話説一説,復活節到衰落的祕密是什麼。

2.請幾位同學分別朗讀課本71頁許強、黃春雨、任麗的話。

你想説什麼?請在課本相應的地方寫下來。

3.閲讀《世界上發現最早的資源與環境保護法》。

在這部最早的資源與環境保護法中,提到了一些保護資源與環境的具體措施,你覺得這些措施的提出,體現了我們祖先怎樣的觀念?

這些措施在今天還有用嗎?如果今天再次制定,你認為還需要補充哪些方面的條例?

4.每年的世界環境日都會確定一個主題。你知道圍繞今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各地舉行了哪些活動嗎?

5.請同學朗讀課本第72頁王大同同學的話。

你還知道哪些我國保護自然資源的相關法規?

學生交流,老師補充。

如果家鄉的自然資源遭到破壞,你會通過什麼途徑來保護它們?

四、作業

就保護自然資源這一問題達成共識,寫下來。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教育學生從自身做起,合理使用和節約自然資源。

2.讓學生自覺地保護和節約自然資源,並向周圍人宣傳善待資源。

3.幫助學生認識到人類對自然資源應有的態度,瞭解和掌握在生活中節約自然資源的途徑,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教學重點難點:

幫助學生認識到人類對自然資源應有的態度,瞭解和掌握在生活中節約自然資源的途徑,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教學準備:

向家人瞭解自己家每月用電用水量大約各是多少。

教師自己設計“綠色記事本”。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展示自己設計的“綠色記事本”,把自己紀錄的內容與學生分享。

二、教學互動

1.閲讀《“綠色記事本”》。

説一説這本“綠色記事本”的特點和用途。

2.請同學們朗讀《環保收支簿》。

你家每月用電用水量大約各是多少?這些電和水用在哪些地方呢?

結合你家用電用水情況,談談你覺得你家用電用誰還有節約的空間嗎?

1.閲讀“綠色信息”。

你知道哪些類似的綠色信息?你從什麼渠道獲取這些綠色信息的?請説出來和全班同學交流一下。

三、作業

以小組為單位,辦一期綠色環保小報,作為對今年“世界環境日”的紀念。

篇9:《品德與社會》教案

〖教學目標

1.知道四川的都江堰和新疆的坎兒井是世界上古老的水利工程,至今還在農業生產中發揮着巨大的效益,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

2.感受勞動人民的智慧力量,形成崇尚勞動、崇尚勞動者,為我國古代農業文明而自豪的態度。

〖教科書分析

參見第34~35頁。

〖教學準備

教師要閲讀和準備有關四川都江堰和新疆坎兒井的相關資料。

〖教學活動及過程

1.導入。“前面我們學習了勞動者在農業生產中創造了從簡單手工工具到現代農業機械的偉大成就。其實勞動者的創造還遠不止這些,下面我們去參觀瞻仰一下我們祖先的偉大創造吧!”

2.閲讀討論。閲讀教科書第14頁的課文,討論“農業生產中的‘靠天吃飯’是什麼意思?”啟發學生們明確,農作物的生長離不開水,如果水的來源主要依靠自然降雨,不可能那麼及時,不可能盡如人願,或旱或澇,沒有定數。農作物收成的好壞,完全受自然降雨的控制,人們形象地把這種農業叫做“靠天吃飯”。如果農作物生長所需要的水完全由人利用灌溉來控制,情況就完全不同了,於是自古以來勞動人民就注重興修水利,修建了許多水利工程。所以説“水利是農業的命脈”。

3.探究活動一。觀察和閲讀教科書第14頁有關四川都江堰的圖片和文字資料,探究“都江堰是怎樣發揮作用的?”通過探究知道:岷江經常洪水氾濫,2000多年前,秦朝的李冰父子率眾修建了都江堰。利用建在江中的“魚嘴”“飛沙堰”“金剛堤”對岷江進行“三七分水”,平時七成水流進內江,用於保證澆灌成都平原的田地;三成水從外江流走。遇到岷江發洪水,利用魚嘴附近的閘門進行“倒三七分水”,三成江水流進內江用於灌溉;七成水從外江泄洪,使得成都地區旱澇保收,造就了一個號稱“天府之國”的成都平原。直到今天都江堰仍在繼續為人類造福,所以都江堰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人類文化遺產”,我們為祖先的偉大創造而感到驕傲。

4.探究活動二。觀察和閲讀教科書第15頁新疆坎兒井的圖片和文字資料,探究“在新疆乾旱少雨地區,為什麼要利用坎兒井地下暗渠來運輸和使用天山雪水?”通過探究知道:新疆地處我國西北部,乾旱少雨,天山上融化的雪水太寶貴了,如果在地表流動,會很快地從乾涸的土地上滲漏掉,或被強烈的陽光蒸發掉。所以,新疆古代的勞動人民創造了在戈壁灘上運輸和使用水源的地下暗渠工程�D�D�D坎兒井。正是有了坎兒井,才可以減少水的損失,以便用到最需要的農田裏,正是這一古代就創造出來的節水灌溉工程,在因為乾旱而草木不生的戈壁灘上,才創造了一個個神奇的綠洲。

5.教師。教師肯定學生的探究,鼓勵他們今後多瞭解古代勞動人民的發明創造。

〖給教師的建議

為便於學生理解,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好,或者在黑板上繪製都江堰和坎兒井的示意圖。

〖建議

觀察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參與和關注程度。

篇10:品德與社會教案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活動,使學生了解方言在人們生活中的應用,體味家鄉人對方言的情感,明確方言與家鄉人生活的關係。

2通過將方言與普通話的對比,瞭解説方言的利與弊,正確認識方言,學會正確應用普通話。

教學準備

1、師生共同進行各地方言的瞭解調查活動,收集相關的方言資料。

2、學生收集家鄉方言土語詞彙,記錄下來。

3、家鄉地方戲曲或方言節目錄音錄像的資料。

教學活動及過程

活動一:瞭解方言在人們生活中的應用,明確利弊

1、教師播放用家鄉方言表現的各種節目錄像導入,引導學生觀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交流談話:同學們,我們是哪裏人?是否喜歡家鄉的方言?誰會説自己家鄉的方言?大家説方言時有什麼感受?

3、學生交流,體會家鄉方言的特點。

4、引導學生説出自己所知道的方言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方言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

5、師生共同歸納總結家鄉人與方言的關係:方言存在於人們的生活,根植於家鄉人的生活,帶來家鄉人相互交流時的歸屬感和親切感,欣賞方言節目時的痛快感和認同感。這是方言對人們生活中有利的一面。

6、引導學生交流説方言在生活中有什麼不便的地方。

7、師生共同歸納:方言不得於廣泛的交流,特別是在與外地人的交往中,很多時候可能會因為交流不便,耽誤事情,甚至造成不必要的誤會。

活動二:辯論會:方言與普通話哪個好

1、對比方言與普通話

(1)教師引導學生將事先收集的家鄉方言與普通話進行對比

(2)在充交流的基礎上,糾正自己語言中的方言。

(3)完成教材第29頁圖表的填寫。

2、小小辯論會

(1)教師創設情境:大家瞭解了我們的方言在生活中的利與弊,你能否談談自己的見解,説説方言與普通話哪一個好。

(2)辯論會將學生按照見解的不同分成小組,小組合作進行辯論。分別闡明已方見解。

(3)歸納明確:普通話與方言都應該會説,針對不同的場合、不同的人可以選擇平民的語言,既不妨礙交流,又保留家鄉留在我樣身上的烙印。

活動三:瞭解其他地方的方言

1、引導學生了解其他地方的方言,在班上交流。

2、底土其與普通話對比,讓自己學好普通話,説一口流利標準的普通話。

篇11:品德與社會教案

活動目標:

1、體會相互尊重、真誠相待的可貴,明白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學會尊重他人。

2、學會多為他人着想,多給他人鼓勵和幫助,不嘲笑、挖苦他人,不取笑他人的弱點。

活動重點:學會多為他人着想,多給他人鼓勵和幫助,不嘲笑、挖苦他人,不取笑他人的弱點。

活動難點:體會相互尊重、真誠相待的可貴,明白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學會尊重他人。

活動準備:學生表演的頭飾等。

活動過程:

一、角色表演,引發思考

1、師:在下面的情形中,你會怎麼做呢?讓我們一起來表演一下吧。

2、自由選擇以下情景(也可以自創其他情景),自選角色,自排自演。

(1)服務員為我倒茶水時;

(2)演出結束,演員謝幕時;

(3)同桌的日記本遺忘在課桌上時;

(4)要進老師辦公室時。

3、彙報表演,教師可參與其中,演一些不夠尊重他人的角色,形成角色衝突,引發思考、討論。

二、聯繫生活,反省自我

1、結合教材中的故事,聯繫生活實際,反省自己的行為。

(1)如果你是劉宏興,你有什麼感受?反省自己是否有過類似的行為。

(2)如果你是小青,當王叔叔尊重了你的時候,你心裏會怎麼想?聯繫自己生活中的事例,交流自己得到尊重時的感受。

(3)結合朱文文和周英的故事,談談你對尊重的認識,續寫提示文要求的話。

2、交流小結:我們不應該嘲諷、挖苦他人,應該學會為他人着想,學會關心、鼓勵、幫助他人。尊重別人,,就能獲得別人的尊重,從而,獲得更多的朋友。相反,不尊重別人,也就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而且還會失去很多的朋友。

三、真誠表白

1、過渡:普希金説:“尊重別人吧,它會使別人的快樂加倍,也能使別人的痛苦減半。”人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也許是我們的疏忽大意,也許是我們的幼稚無知,使別人受到傷害。同學們,今天就讓我們來一次真情表白吧,把你的歉意寫在紙上,用真誠的心呼喚朋友,呼喚友情。

2、教師引發學生反省自己曾經傷害過別人的行為。由傷害同學的行為,發散到傷害老師、家長、門衞、工友、售貨員、公汽司機等有意無意的行為。

3、表示一下自己真誠的歉意。

4、小結:讓我們學會彼此尊重,讓快樂灑滿每一個角落,伴隨我們每一天。

四、活動延伸

將你寫的信、卡片,送給你要表達的對象,真誠地對他説:“對不起,我願永遠做你的朋友!”

篇12:品德與社會教案

教學目標

1.瞭解阿拉伯國家的社會概況、人民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

2.尊重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初步形成開放的國際意識和國際意識和國際理解。

教科書分析

參見第82~83頁。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一些有關阿拉伯地區社會發展、民俗、民情的圖片和資料。

2.世界政區圖、兩半球圖。

教學活動及過程

1.導入。“上一節課,我們瞭解了我國的東鄰日本的情況。這節課,讓我們沿着南海向西行,穿過印度洋,到西亞和北非的阿拉伯國家去看一看。”

2.識圖練習。從地球儀、世界政區圖或兩半球圖上找到西亞、北非地區的位置,查找從我國到阿拉伯國家的路線。

3.閲讀與探究。讓學生閲讀教科書第38~39頁的文字,欣賞教科書第38~39頁的圖片。教師將自己補充的材料也給學生。

思考:(1)阿拉伯人從事什麼農業?(2)阿拉伯地區最發達的工業是什麼?

(3)阿拉伯地區最著名的資源是什麼?(4)你知道哪些阿拉伯地區的古老文明?(5)阿拉伯人為什麼喜歡穿着傳統的民族服裝――長袍?(6)阿拉伯地區最主要的宗教是哪一種?

4.交流與講解。學生根據前面活動的結果,儘可能充分地討論有關阿拉伯國家的概況、經濟發展、文化傳統,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有針對性地進行補充或講述。

5.教師,佈置家庭作業。

給教師的建議

1.要準備好有關阿拉伯地區農業、工業經濟發展和發達的古老文明傳承的資料和圖片。

2.要準備好地球儀、世界政區圖、兩半球圖。

家庭作業

預習與探究關於非洲地區的社會狀況。

建議

就學生對西亞、北非阿拉伯國家的瞭解程度給予。

篇13:品德與社會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知道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不能永遠依靠父母,有些事應該自己拿主意,做決定。懂得在必要的時候學會自己拿主意,才能做一個有主見的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2、情感:生活中遇到必要的時候自己拿主意,做決定,學做一個有主見的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3、能力:在生活中學會智慧勇敢地行使拒絕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交流生活中自己拿主意、做決定的事的經驗,做一個有主見的人。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設疑激情

聽五年級的同學寫給媽媽的懇求信。

二、講述故事,討論明禮

1、聽故事《走自己的路》

2、説説你同意這位同學給媽媽寫信的內容嗎?為什麼?

3、討論:

1) 你認為作為一名五年級的學生,在生活中哪些事是應該自己拿主意、做決定的?

2) 曾經自己拿主意、做決定的事有哪些?

4、設疑:

1) 在你拿主意、做決定後,事情的後果怎樣?

2) 在你拿主意、做決定時,你是怎麼考慮的?有沒有想過行為的後果?有沒有聽取他人的意見?你是怎樣對待他人的不同意見的?

三、行為辨析,具體導行

1、《行使拒絕權》

2、討論:讀了這段文字後,你認為碰到哪些事我們要勇敢地行使拒絕權?

3、模擬情境,角色扮演、評價。

4、小結:當我們因顧及別人的顏面而為自己的拒絕感到為難的時候,想想不這麼做 後果可能會讓自己和別人都受到傷害,所以不必害怕合理地拒絕,要智慧勇敢地行使拒絕權。

四、結合板書,總結全文。

1) 説説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懂得了什麼?

2)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要學會自己拿主意、做決定的時候要認真考慮,正確的事堅持做,難知不對的事情,要勇敢地説“不”,希望大家從國小會做一個有主見的人。

篇14:品德與社會教案

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度:培養學和生知法、懂法,有區分違法、合法的意識,爭做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2、行為與習慣:培養同學學會依法、用法。使同學能夠做到依法享有自身正當的權利,依法維護自身人,依法儘自身的義務。

3、知識與技能:使同學瞭解國際上以和我國為維護少年兒童的權益所制定的法律法規,以和社會上能夠維護、協助未成人的機構、部門。

教學重點:讓同學在學習活動中,瞭解我國為維護少年兒童年的權益所制定的法律法規,並且能夠運用這些法律法規來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培養同學知法、懂法,能夠運用法律武器,依法享有自身正當的權利,依法維護自身的義務,進一步增強法制的意識。

教學難點:讓同學對平安進行分析評判,並説出自身所依據的相關法律法規。

教學準備:

1、收集我國為維護少年兒童的權益所制定的法律法規。

2、組織同學開展對法制人員的採訪活動,進一步瞭解維護兒童權益的法律法規。

3、收集實際生活中具體而真實的案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在一天天地長大,在我們的生長過程中,需要得到哪些維護呢?

2、請同學發表自身的觀點。

3、過渡:其實,在我們的生長過程中,除了離不開家長、家人、老師的維護,我們還離不開法律的維護。

二、分析案例

1、出示案例:《法律幫他找回愛》,請同學們認真地讀一讀。

2、請同學們設想:假如沒有法律的維護,小建的生活會變得怎樣。

3、分組交流:通過分析這個案例,我們有什麼想説的。

4、全班進行交流。

三、學習相關的法律法規

1、小組討論:為了維護我們少年兒童,我國制定了哪些法律法規,簽署了哪些國際條約。

2、全班進行交流,教師進行補充、歸納。

3、出示《兒童權利公約》,請同學們認真讀一讀。

4、全班交流:通過自學,自身對《兒童權利公約》有了哪些瞭解。

5、討論:我國除了制定了法律法規維護少年兒童,還成立了專門的機構、部門維護、協助未成年人,這些機構、部門有哪些?

6、請同學做介紹,教師做補充。

四、課後延伸

請每位同學課後通過上網、查找書籍、採訪法制人員等方式,瞭解自身應該享有的權利。

篇15:《品德與社會》教案

教學目標:

1.通過對遠古時代人們生活狀況的瞭解,感受人類從野蠻走向文明的艱辛與漫長,以及我國曆史的源遠流長。

2.從食的角度,瞭解人類社會的發展,尤其是農業的發展及其對世界的貢獻,體會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勞動人民的智慧,培養民族自豪感。

3.瞭解和欣賞中國飲食文化的特點,感受飲食文化中閃爍着的祖先的智慧和創造。

4.嘗試運用傳説,文物資料等拖冊和再現歷史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對遠古時代人們生活狀況的瞭解,感受人類從野蠻走向文明的艱辛與漫長,以及我國曆史的源遠流長。

2.從食的角度,瞭解人類社會的發展,尤其是農業的發展及其對世界的貢獻,體會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勞動人民的智慧,培養民族自豪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走進遠古時代吃穿住行是生活最基本的需要,我們的祖先是怎樣生活的呢?讓我們一起去考察吧。

小組交流自己收集的緣故的故事,全班交流師: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吃什麼/穿什麼?住在哪裏?他們生活中會有哪些苦難和危險生:彙報自己的資料。小結:人類從誕生之初,就一直處在嚴酷的自然條件的考驗中,嚴寒酷暑,暴雨雷鳴,毒蛇猛獸。。。。。。為了生存和發展,我們的祖先在艱苦的條件下,運用自己的聰明和智慧,不斷地摸索,開拓,經過漫長的歲月,一步補從野蠻走向文明。

二.告別飲血茹毛的生活查字典“飲血茹毛“是什麼意思?隨着社會的進步,人類在謀取食物和社會方面與最初給人類有哪些變化?

1.自己閲讀熟食的故事,從吃生食----吃熟食

2.出示教材,圖片,刀耕水種,人拉犁,牛拉犁。。。。。讓學生觀察人們的耕作是怎樣一步步進步的?在漫長的生活,生產實踐中,我們的祖先把一些植物培養成農作物,把野生動物馴化成家畜,創造了農耕和飼養技術。思考:這對人類生活有什麼影響?

3.出示小資料我國是世界上培育出農作物最多的國家。。。。這是中華民族為人類的`生存與文明所做出的重大貢獻

第二課時

古人的歌謠

1.出示課前收集的農諺。(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調查表

天氣的農諺

節氣的農諺

自然的農諺

其他

2.學生説説這些農諺,告訴了我們什麼(自然現象和規律、人與自然的關係),從中感受勞動人民的智慧。

3.農曆有二十四節氣,我們在日曆中找一找它們的名稱。再設想一下,這些節氣與農業生產和人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中華食文化同學們,你們最喜歡吃什麼?俗話説,“民以食為天”,幾千年來,中國人不僅學會了種植和養殖,還創造了自己獨特的食文化,

今天我們來談談中國的食文化P31——P32。

1.你們瞭解了什麼?(出土的石器、麪糰變麪條、餃子的做法、屈原的故事、筷子的使用)除了書上的介紹,你還知道什麼?(從習慣、講究、禮儀等方面引導)

2.全班齊讀《奇妙的筷子》,讀後最大的體會是什麼?你們還能舉出反映出祖先聰明的例子嗎?

3.古代與現代食文化有哪些聯繫呢?(以餃子為例教學P85)

4.剛才有的同學説喜歡肯得基、牛排,那它們屬於——西餐。對,每個民族和國家,由於生活的環境和歷史文化存在着差異,所以在食文化上也不相同,我們比較一下,中、西兩餐各有什麼特點?P33除書上的以外,你們還知道哪些?5.小結:這兩課我們瞭解遠古時代的生活狀態,以食這一話題,感受祖先的智慧和創造及對現代的影響,除了食文化,還可以從哪些地方再次感受這些呢?我們下節課再來探討。

篇16:品德與社會教案

一、同學情況分析

六年級的兒童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開始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少年期。這個期間人的發展是極其複雜、充溢矛盾的。在個性方面出現的最主要特點就是“成人感”的發展,表示在:期望自身能和成人一樣獨立地支配和佈置自身的生活;期望瞭解和參與成人的生活世界;對於成年人的刻意模仿。

對於六年級的同學,在全球化的時代,世界對於他們來説不再是一種籠統的概念,而是實實在在的生活經驗,儘管對於他的理解還是很不夠的,但少年兒童們卻是渴望去了解它,去感受“外面世界的精彩”,甚至從那裏找到自身的朋友。

為了使我們的新一代能夠以科學的理性的態度去看待他們周圍的世界,愛他們所居住的地球,愛周圍的一草一木,在教學中努力引導兒童探索和關懷生存的家園,使少年兒童生長為地球上的新一代文明居民。

國小六年級是小朋友發展中的一個十分關鍵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同學開始從相對的兒童心理品質特徵向少年的品質特徵轉化,因吃對未來的生長影響很大,具有較大的可塑性,要積極引導同學個體的“自我意識”朝着客觀、樂觀、進去的方向發展,為順利完成中國小銜接作好鋪墊。

二、教材分析(教材結構、內容等)

本冊教科書由四個單元構成。

第一單元 我們生活在一個地球村

第二單元 地球生病了

第三單元 世界問題還不少

第四單元 新的生活就要開始了

三、教學目標

(一)課程總目標

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同學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品德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二)本冊教材各單元目標

第一單元:

1.通過從太空中看地球,生活中感知地球,從而瞭解地球的形狀、地球的大小、地球外表海陸分佈的狀況,熟悉世界海陸分佈以和主要地形等基本知識,初步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性,體會“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的含義。

2.瞭解中國的面積、行政區劃,主要省級行政區,能熟練運用地圖説出我國的地理位置,指出我國的鄰國和接近的海洋。

3.引導同學瞭解全球化背景之下我國和世界的經濟互動,為中國經濟實力的快速提升而自豪,讓同學知道我國在經濟上互通有無的重要性,使同學感受和關心身邊發生的經濟活動,對外來產品持正確態度。

4.使同學認識到國際互聯網是當代人們進行信息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學會利用互聯網為自身的學習和生活服務的同時,又必需堅持高度警惕,防止其消極因素對自身贊成不良影響或侵害。

第二單元

1.引導同學感受全球氣候變暖對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的影響,認識人類活動對環境所的作用,使同學將身邊節能、綠化等“小事”和維護地球環境聯繫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意識地關心和保護人類一起的生存環境。

2.讓同學瞭解什麼是自然災害,知道維護環境可以減少和降低自然災害帶來的危害,理解在危難中社會互助的作用,學習一些在常見自然災害中的自救知識。

3.使同學理解物種是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特質基礎,是國家可持續發展的珍貴財富,維護物種就是維護人類自身賴以生存的環境,使同學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認識到維護野生動植物特別是維護瀕危野生動植物工作的緊迫性,培養同學以朋友們的愛心平等對待地球上其他動物,增強同學自覺主動維護物種的意識的情感。

4.初步瞭解外來有害物種入侵對新的生態系統、物種多樣性和人類健康帶來的巨大危害,知道有物種入侵的主要方式,明確對待外來物種的正確態度,理解生物之間、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

5.使同學認識到自然資源是人類社會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自然資源的存量有有限的,協助同學逐漸養成節約和合理使用資源的良好習慣。

第三單元

1.從戰爭給人類,特別是給兒童帶來的巨大苦難的視角,使同學知道戰爭的嚴酷、戰爭的危害,從而懂得和平的重要意義和價值,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同時,使同學知道全世界人民為了世界和平,制止戰爭,進行着不懈的努力。

2.科學技術的喜與憂

引導同學關注周圍生活,從衣、食、住、行等方面瞭解科學技術與我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使同學認識到科學技術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並以紫激發同學學科學、愛科學的熱情,在瞭解科學技術帶給我們諸多好處的同時,也要使同學認識到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假如利用不當不只不能造福人類,還會給人類帶來災難,使同學能一分為二地看待科學技術的作用,正確對待科學技術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3.初步瞭解聯合國的性質和宗旨和其一些重要的工作機構,理解聯合國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人類發展方面所發揮的重要作用;知道聯合國為解決世界兒童問題所做出的重要努力和發生的積極效果,開拓同學的視野,培養同學地球村公民的意識。

第四單元

1.使同學通過對6年小同學活的回顧,總結自身的生長過程,認識到自身在6年中所取得的成果是通過自身的努力和老師、同學、家長的協助獲得的,為順利跨入中學大門樹立應有的信心,同時,引導同學在回顧過程中反思6年中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為日後的學習生活提供借鑑。

2.“百聞不如一見”,為了能讓六年級的同學對中學有感性的具體的認識,設置了直接到中學觀賞的活動課程,目的是為了讓同學自身去發現未來的中同學活的主要內容,考慮自身要做好哪些方面的準備,特別是做好克服困難的思想準備。

3.生活是兒童受教育的基礎,從六年級畢業同學即將面臨的生活實際動身,喚起同學生長,成才的進取意識和對未來中同學活的渴望和準備,協助他們在離開國小大門後能夠堅實地邁好通向中學的第一步。

四、具體措施

1、全面掌握課程目標。

2、豐富同學的生活經驗,使同學積極地參與、體驗。

3、根據本冊教材佈置的教學內容,在教學中教師要協助兒童掌握好少年期的生活,和兒童一起走進多樣化的世界,引領兒童探索和關懷生存的家園。

4、根據同學的年齡特點,儘量多地出現直觀性的資料。

5、在本冊教學中進行課題《品德與社會綜合性的教學實踐與研究》的落實。

篇17:品德與社會教案

(一)學生準備

課前通過自查、調查、訪問,瞭解身邊的人(包括同學、朋友、家長、老師甚至陌生人等)曾經有什麼不誠信的行為;準備幾個有關誠信的故事或幾條格言。

(二)教師準備

收集古代、現代有關誠信的故事;準備幾條有誠信格言的條幅。

本課教學目標

1.通過討論,思考並認識誠信在國小生的學習和生活中的地位與作用。

2.以誠信為標準反思和自己和別人的行為,找出差距與不足。

3.牢固樹立做誠信人的信念。

教學結構

1.導入:故事《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或《曾子殺豬》等。

2.彙報:課前採訪的身邊的人的不誠信的行為表現。

[1]社會上存在的不誠信的人和事。

[2]發生在家裏的不誠信的人和事。

[3]學校、班級裏不誠信的人和事。

3.討論:不誠信的危害。

4.解決問題:給同學寫建議;送格言;與“誠信”握手,爭當“誠信星”。

5.,佈置課後練習

六、實施過程

(一)導入新課:教師深情並茂地講《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的故事。

(二)彙報、討論採訪與調查的結果:課前採訪的身邊的人的不誠信的行為表現。

[1]組長彙報課前佈置的採訪、調查等情況。

媽媽為她有這樣的好兒子感到驕傲。

我也想起了這樣一段話“擁有誠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亮整個星空;擁有誠信,一片小小的樹葉可以傾倒整個季節;擁有誠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掀起整個海洋。”

[2]社會上存在的不誠信的人和事

誠信是什麼?在你的生活中,你曾經遇到過什麼事給你印象最深刻?

過渡:這是發生在社會上的不誠信的事例。那麼,在我們自己的學習、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事情呢?

[3].討論:學習上不誠信的危害。

(1)學生上台講古今中外嚴謹治學的故事。

(2)小組交流、討論考試作弊的危害性。

(3)學生代表陳述自己的看法。

(三)、閲讀課本,瞭解圖意

看書上的插圖,談談你看懂了什麼?有什麼看法?

樂樂遇到了什麼事,他是怎麼處理的?你有什麼看法?

假如説你跟別人真承諾了一件事,經過一段的思考你反悔了,發現這件事不對了,這時候你還去做到嗎?

假如你對他承諾的事是錯的,不能做的,你得講哥們義氣,你還得去?

還要去,去跟他一起做那件壞事?

噢,那我明白了,所以説“説到了做到,承諾了兑現”也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誠信的、美麗的故事。誠信,説它大,大到民族的前途、國家的命運,説它小,就是我們身邊的點點滴滴。我們不用喊那麼高的口號,其實我們身邊的小事真能做到“説到了做到,承諾了兑現”,“是真理去堅持,是謬誤去鬥爭",就是好樣的!

(四).提高認識見行動

(1)寫格言,送格言

同學們課前準備了一些有關誠信的格言,也有的人創作了格言,要送給好朋友。下面大家先交流一下。

你想把這句話送給誰?

(2)嘗試給同學寫建議

老師分發精美的小卡片,針對同學平時的言行,寫一寫你的建議,提出你的希望。然後,把卡片鄭重地送到對方的手中。

(3)與“誠信”握手,爭當“誠信星”,製作“誠信卡”

為自己列出“清單”,請同學督促自己今後要做到的條款。如果都能做到了,就給自己帖上“誠信星”。

(五).,佈置課後練習

1.教師:

誠信的品質要從小培養,我們要從小事做起,用誠信來要求自己,也用誠信來要求自己的朋友、同學和其他身邊的人,並做到持之以恆。

2.佈置作業:

繼續完成自己的“誠信卡”,徵求老師、同學、家長的意見,並取得他們的支持和督促。

篇18:品德與社會教案

教學目標:

1. 嘗試利用交通圖選擇簡單的出行路線,學會看站牌、路牌,以和尋路、問路的一般方法。

2. 瞭解本地的主要交通工具,周邊的交通線路和起始站、局部途經地、終點站的名稱。學會根據自身的需要選擇合適的交通工具。

3.知道乘車時要注意的平安和禮貌。

4. 知道問路的基本禮貌和要注意的事項。

活動準備:

1. 每人準備一張本地交通圖。

2. 一張放大的局部交通圖。

第一課時

一、模擬活動:和小隊去旅行

1. 幫他們出出主意

①設置出行情景(以教材提供的範例設置)

②以小組為單位,看交通圖,討論可以選擇哪條路線,坐什麼車。

③實地到街上看看站牌和乘坐的車的特徵。

④以小組為單位,整理所看到的情況。

⑤將小組研討的結果彙報。

二、我們演一演

①以小組為單位,圍繞“乘車時注意什麼”和“假如不認識路怎麼辦”問題,先研討,然後設計不同的情境,再扮演出來。各小組可偏重不同的主題,如乘車秩序、乘車平安、乘車文明、問路。

②以小組為單位扮演,大家評一評。

③歸納和總結。

三、試一試製訂一份出行計劃

①師:暑假來了,爸爸媽媽準備帶你到外地去旅遊,你準備到哪裏去呢?你能自身制定一份出行計劃嗎?試一試吧!

②同學制訂計劃。

③交流。

第二課時

準備活動:

1.根據教材的調查表讓同學到學校或家庭和近找一找、看一看,瞭解本地主要使用的交通工具和各路車(船)可以到達什麼地方等,並填寫在表上。

2. 找一找圖片或畫一畫本地人們主要使用的交通工具。

活動過程:

一、説一説自身家和近有哪些交通工具?它們能到達哪些地方呢?起點與終點是哪裏?

二、介紹、講述自身乘某路公汽或其他交通工具的經歷(單獨一人的經歷更好)。

三、交流與展示

1. 交通調查表記載的情況

2. 介紹與展示記錄表

3. 介紹其他地區人們常用的交通方式

四、畫一畫或演一演你常用的交通工具(備註:演一演可以自身與小夥伴創設情景,也可以動作模擬)。

五、“小小交通工具設計師”

二十年後,交通方式會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大膽想像,自身設計未來一種新型的交通工具(可以單獨完成,也可以合作,可以畫圖,也可以文字説明)。

1. 同學設計。

2. 展示作品。

3. 評出最有創意的作品。

六、延伸活動

當一回小記者,調查、採訪一下,這幾年,你的家鄉在交通方面有哪些新鮮事呢?

篇19:品德與社會教案

活動目標:

1、知道人各有所長,懂得學習別人的長處有利於自己的成長,嫉妒別人有害於身心健康。

2、欣賞別人的長處,並學會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3、讓學生在互幫互學中學會共同進步,共同提高。

活動重點:知道人各有所長,懂得學習別人的長處有利於自己的成長,嫉妒別人有害於身心健康。

活動難點:讓學生在互幫互學中學會共同進步,共同提高。

活動過程:

一、圖文導入:看圖讀《蘋果李的故事》,結合主題文字説説什麼是取長補短。

二、活動一找朋友

1、閲讀教材中求師、自薦廣告。4~6人為一組,討論每個人的長處與不足。

2、教師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長處與不足,寫好自薦和求師廣告。

3、廣告展示,互相評價。

活動二籤合同

1、根據自身特點,自願結合,找到互幫互學對象,簽訂互幫互學合同。(指導學生書上的例子完成)

2、師生共同評價幾份有代表性的合同,並完善合同內容和條款。可能的話,教師作為公證人簽上自己的名字。

三、聯繫實際,交流提升

1、看一看教材組圖中的幾位同學是怎樣取長補短的。

2、反省一下,在我們剛才簽訂的“互幫合同”的過程中,有沒有這樣的言行。

3、學生自我反省,提升對“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的認識。

四、激情回味,總結教學

1、師:

想成為一個有益於他人、天天有進步的人嗎?請你記住:就在我們身邊,有許多出色的同學,他們有的成績優秀,有的能歌善舞,有的心靈手巧,有的助人為樂……。看到別人取得成功,甚至超越自己,我們由衷地為他們高興,真誠地祝賀並告訴他們:我要向你學習。一句話,要能夠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2、下節課,我們要以“我遠離‘紅眼病’”為主題開展一個班隊活動,請大家收集這方面的資料。如諸葛亮與周瑜、孫臏與寵涓的故事。

篇20:品德與社會教案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教師節的來歷,教師工作的辛苦。

2、引導學生學會珍惜別人的勞動,學會體貼關心老師。

3、培養學生尊師敬師愛師的好品質。

教學重點:

瞭解教師的辛苦,學會體貼關心老師,尊敬老師。

班會流程:

一、導入:

在學校裏,老師和我們朝夕相處,為了我們的成長,付出了許多心血和汗水。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老師,您辛苦了》

二、走近老師

1、閲讀50——51頁的內容,瞭解教師一天的生活。

2、觀察自己的老師一天的工作,説説你的感受。

3、瞭解“世界教師日”

(1)教師節是幾月幾日?

(2)談談教師節的來歷。

三、理解老師

1、默讀52——53頁的內容,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

2、討論交流:

這幾天老師上課時不像平時那樣精神飽滿,嗓子也有些啞了。你會怎麼想,怎麼做?

3、小結:老師也上人,他們和所有人一樣,都要面對生活中的煩心事和工作上的種.種困難,我們要懂得老師的辛苦,充分理解老師。

四、尊敬老師

1、閲讀54——55頁的內容,談談偉人毛澤東是怎樣尊敬自己的老師的?

2、思考:尊敬老師體現在方方面面、點點點點滴滴。作為一名國小生,你認為我們應該怎樣表達對老師的`敬愛之情呢?

3、小結:教師辛勤地耕耘在三尺講台,用廣博的學識引領學生,用高尚的人格教導學生做人做事,同學們應該用實際行動來尊敬老師。

板書設計:

9、老師,您辛苦了

走近老師

理解老師

尊敬老師

篇21:品德與社會教案

知識與能力:

1、引導學生關心家庭生活,關心家人,關心家庭事務,初步具有為家庭和諧做貢獻的意識和行動。

2、引導學生為家庭盡責任,懂得不管年齡大小,家庭成員都要承擔家庭責任,要有負責任的精神。

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身體驗、召開家庭會議、交流園、出點子、演一演、寫承諾書、閲讀感悟等活動教學,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家庭責任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進一培養學生家庭責任感。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引導學生為家庭盡責任,懂得不管年齡大小,家庭成員都要承擔家庭責任,要有負責任的精神。

2、難點:每個家庭成員都要主動承擔家庭責任。

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處於從中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期,他們經過前三年課程的學習,在對家庭的情感上有所發展,已形成了一些初步的愛家庭、做貢獻的意識,對人和事物的認識逐漸擺脱形象思維的特點,初步具備抽象思維的能力,再根據以上教材分析,為此,確定以下教學方法。

教法和學法。

教法:啟發式、小組合作探究

學法:自主學習法及活動與探究

教學準備:

教師製作PPT課件及蒐集資料,學生課前準備好參與活動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情境:小剛的爺爺生病了,爸爸媽媽都要上班。沒有人照顧爺爺,該怎麼辦呢

2、師: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

3、生自由回答。

4、師:有些同學回答得不錯,那就是小剛可以在課餘時間照顧。小剛是在承擔家庭責任。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我們如何為家庭做貢獻,承擔責任的問題。

(二)講授新課

目標導學一:我的家庭貢獻

活動與探究一:想一想,説一説

(1)生閲讀教材第42頁內容

(2)小組合作,探究問題

☆你有沒有對家庭做過貢獻

☆你對作貢獻保持什麼態度

(3)先在小組內交流,各組推薦代表,全班交流與分享。

(4)師小結:家庭中的每位成員都很重要。家庭的幸福需要每位成員做出貢獻。作為孩子,我們也要對家庭有所貢獻。

活動與探究二:看一看,想一想

(1)生閲讀教材第43頁內容

(2)小組合作,探究問題

☆你身邊有個類似的事情嗎

☆你認為哪些事情屬於家庭之間相互陪伴

(3)先在小組內交流,各組推薦代表,全班交流與分享。

(4)師小結:家庭中的每個成員都是不可缺少的。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陪伴,相互支持,相互關心,就是家庭成員對家庭的貢獻。

活動與探究三:説一説,寫一寫

(1)生閲讀教材第44頁內容

(2)小組合作,探究問題

☆你對家庭做過哪些貢獻

☆為家庭中央貢獻和你的心情怎麼樣

(3)先在小組內交流,各組推薦代表,全班交流與分享

(4)師小結:作為家庭的一員,儘管我們的能力有限。但是也可以為家庭事務出主意,用我們的創意和勞動為家庭做貢獻吧。

活動與探究四:演一演

(1)生閲讀教材第45頁內容

(2)小組合作,探究問題

☆你認為上述方法怎麼樣

☆你還能想到什麼樣的妙計

(3)先在小組內交流,各組推薦代表,全班交流與分享

(4)師小結:孩子是維持家庭親情的紐帶。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二)講授新課。

目標導學二:我也有責任

活動與探究一:想一想,看一看

(1)生閲讀教材第46頁內容

(2)小組合作,探究問題

☆你對上述情形的看法是什麼

☆如果出現了上述情況,你會怎麼辦

(3)先在小組內交流,各組推薦代表,全班交流與分享。

(4)師小結:家是一個特別的地方,這裏有爸爸媽媽這樣的大人,也有像我們這樣的小孩。在家庭中大人要盡的責任,我們年紀雖小,但也要盡到自己的責任

活動與探究二:閲讀第47面的閲讀角

(1)生閲讀教材第47頁內容

(2)小組合作,探究問題

☆你對上述材料有何看法

☆假如你是文中的主人公,你會怎麼辦

(3)先在小組內交流,各組推薦代表,全班交流與分享。

(4)師小結:家庭責任的承擔,不能僅憑一時興起,需要有負責任的精神,堅持到底的責任。

活動與探究三:看一看

(1)生閲讀教材第47面閲讀角和活動圓

(2)小組合作,探究問題:

☆你認為上面事列對你有用嗎

☆你認為自己具備這種精神嗎

(3)先在小組內交流,各組推薦代表,全班交流與分享

(4)師小結:有了為家庭負責任的精神,我們就會處處為家庭着想。主動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會認為這只是大人做的。

活動與探究四:讀一讀

(1)生閲讀教材第48面的閲讀角

(2)小組合作,探究問題

☆讀了此篇文章,你從文中感受到了什麼

☆假如你是主人公,你會怎麼做

(3)先在小組內交流,各組推薦代表,全班交流與分享

(三)師總結:我們要增強家庭責任意識,體會自己作為家庭一員的重要性,能主動為家庭做貢獻,盡責任。

板書設計。

6、我的家庭貢獻與責任

主動關心家人和家庭事務

每個家庭成員都要主動承擔家庭責任

篇22:品德與社會教案

教學目標:

1.通過對生活中奇怪現象的剖析,激發學生探究物種入侵的興趣,知道什麼叫外來物種,懂得外來物種與外來有害物種的區別,初步瞭解外來物種入侵已經成為全球性環境問題,初步感知外來有害物種入侵對生態系統、物種多樣性以及人類健康帶來的巨大危害。

2.瞭解外來有害物種瘋長、蔓延的科學道理,知道外來有害物種入侵對原來的生態系統、物種多樣性和人類健康帶來的巨大危害。使學生認識到物種入侵問題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教學重點難點:

瞭解外來有害物種瘋長、蔓延的科學道理,知道外來有害物種入侵對原來的生態系統、物種多樣性和人類健康帶來的巨大危害。

教學準備:

故事《誰是水中惡魔》。

把教材中其他國家遭受的損失製成卡片資料。

食物鏈圖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吃龍蝦嗎?

2.我們原來並沒有龍蝦,你知道龍蝦是從哪裏來的嗎?

簡介龍蝦的來歷。

3.討論:龍蝦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哪些影響?

4.教師介紹龍蝦的危害。

師:我們把龍蝦這種外來物種稱為外來有害物種。

二、學習:奇怪的現象

1.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中,還有哪些是外來物種?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從動物、植物等方面予以提示)

2.出示紫荊澤蘭圖片。

這種草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閲讀課文中的資料《霸王草紫荊澤蘭》。

交流討論:為什麼把紫荊澤蘭稱為霸王草?

3.物種入侵現象不僅我國有,其他國家也有。

聽故事《誰是水中惡魔》。組織交流討論,瞭解食人魚的危害。

4.深入討論:外來物種都是有害的嗎?

教師介紹西紅柿、馬鈴薯等外來物種,瞭解這些外來物種對促進物種多樣性、改善人們生活的益處。

5.閲讀《詞語鏈接》,瞭解什麼是外來有害生物。

三、學習:難以估量的損失

1.集體交流我國遭受外來物種入侵的資料。

2.閲讀:

《水上綠魔悶死昆明城》,瞭解水葫蘆的危害。

閲讀《水葫蘆的自述》,討論:為什麼水葫蘆會造成危害?

3.出示圖表,瞭解我國遭受外來物種入侵的損失到底有多大。

4.師生交流課外蒐集的外來無蹤入侵對其他國家造成的巨大損失。

出示圖表資料:《外來物種入侵給有關國家造成的損害》。

5.講故事《歐洲家兔吃掉澳洲大陸》。

討論:為什麼家兔會吃掉澳洲大陸?

閲讀教材小資料:《為什麼“地頭蛇”鬥不過“強龍”》。

四、作業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知道有害物種入侵的主要方式,瞭解我國和其他國家加強對外來有害生物防範和管理的措施,明確對待外來物種的正確態度,引導學生積極行動,防禦有害物種入侵。

教學重點難點:

瞭解我國和其他國家加強對外來有害生物防範和管理的措施,明確對待外來物種的正確態度,引導學生積極行動,防禦有害物種入侵。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外來有害物種的入侵,引發了一場場災難,對世界各國都造成了巨大的損害,世界各國都應該積極行動起來,防禦外來有害物種入侵。

二、話題教學

話題一:我國的對策

1.防止外來有害物種入侵,我國是怎麼做的?

2.出示小資料:中國加強對外來有害生物的防範和管理。

3.閲讀“新聞鏈接”材料,思考討論:

(1)有人認為食人魚是一種動物,在我國剿殺食人魚是不愛護動物的行為,你是否同意這種觀點?

(2)專家觀點:出示“專業人士訪談”內容。

(3)教師小結:食人魚會對我們的生活和環境產生嚴重危害,所以,剿殺食人魚勢在必行。

話題二:世界各國的行動

1.閲讀教材中材料:《中國加強對外來有害物種的防範和管理》。

1.教師小結:5月22日為國際生物多樣化日。

話題三:我們的行動

1.直擊現場:根據課本中創設的情景,初步説説自己的解決方法。

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再次交流。

2.制定防禦方案。

閲讀《外來有害物種入侵的主要方式》。

根據有害生物入侵的方式,制定我們的防禦方案。

三、總結

外來物種入侵是全世界人們共同面臨的一個環境問題,我們要積極行動起來,防禦外來有害物種入侵。 第9課 自然資源取之不盡嗎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對自然資源利用歷史與現狀的瞭解,知道全球多種自然資源正面臨短缺,在頻頻告急,引導學生認識到自然資源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

2.幫助學生了解自然資源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物質基礎,自然資源不是取之不盡的。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對自然資源利用歷史與現狀的瞭解,知道全球多種自然資源正面臨短缺,在頻頻告急,引導學生認識到自然資源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

教學準備:

佈置小調查:家鄉的自然資源主要有哪些?

瞭解我國保護自然資源的相關法規。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知道世界環境日是幾月幾日嗎?今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是什麼?

篇23:品德與社會教案

品德與社會教案

安全地成長

板書設計

當我受傷了

流鼻血了 小小事故

手劃破了 會自救

腳扭傷了

……

不驚慌

生重病 120 危險之時

遇匪徒 110 會求救

遇火災 119

獨自在家安全指南(家有學童)

孩子假期裏或者平時放學回家,獨自在家時,家長該教給他哪些知識,才能讓他在緊急情況出現時,毫不慌亂地遠離危險呢?近日,美國兒科學會給父母提出了四個建議:

準確掌握個人信息。這些信息包括,家庭詳細地址、家裏電話號碼、父母親手機號碼和單位座機號碼、一到兩位鄰居和朋友的電話號碼及各種報警電話,發生緊急情況時能及時報警或與父母取得聯繫。

一人在家鎖牢大門。告訴孩子,進家門後立刻將大門鎖好。陌生人無論用什麼花言巧語哄騙,都不要開門。

大門敞時不要進入。如果放學回家後,發現家中的玻璃窗被打碎或是大門敞開,一定不要進入家中。要先找一個安全的地方躲藏起來,然後想辦法聯繫父母或者撥打報警電話。

學會順利打開大門。一定教會孩子如何用鑰匙打開大門。萬一發生火災、煤氣泄露等事故時,能迅速從家中逃離。並且要告訴孩子,不要攜帶貴重物品,生命遠比財產重要。

第二課時

活動一生活中的小意外

1. 故事導入:(播放:獨自在家看電視的玲玲,突然流鼻血了)

2. 生活中的意外小事故:説一説我們生活中的意外小事故還有哪些?

3.我的意外小事故:講一講曾經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小意外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談自己和他人的意外小事故,既讓學生知道有時危險不可避免,又瞭解學生的現實生活,為下面的`活動設計做好鋪墊。】

活動二小小事故發生時

1. 過渡導入:看來,儘管我們知道了許多居家安全小知識,都努力避免危險的發生,但有時危險還是發生了,避免不了意外的傷害,當出現小事故時,我們該怎麼辦呢?

2. 分組研討:每小組選擇感興趣的話題開展討論

(1)流鼻血了怎麼辦?

(2)腳扭傷了怎麼辦?

(3)手劃破了怎麼辦?

3.全班交流:

(1)小組代表一人説説處理意見,另一人用教師提供的碘酒、紗布、創可貼、衞生紙等示範表演。

(2)你還會處理哪些小意外?

小結:當不可避免的小小事故發生時,我們首先不要驚慌,要學會自救,所以平時我們要多學習居家安全的小知識。 (板書:小小事故會自救)

【設計意圖:通過分組討論和全班交流,讓學生掌握一些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簡單的自護自救的方法,為學生們今後的生活提升做好準備。】

活動三危急時刻我能行

1. 故事導入:(播放:獨自在家看電視的平平,突然發現家裏有的窗户有火苗飄進來,原來是隔壁阿姨家着火了)這時,平平該怎麼辦呢?

2. 討論交流:(學生持各自的觀點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後請持不同觀點的同學分別發表意見,教師給予及時評價和正確的引導學生既要自救,又要及時求救)

3.看一看,説一説:P18頁右下角的小方卡

4.補充資料:播放:如何撥打報警電話?

5.模擬表演:你是平平,你該怎樣如何報警?

(首先不驚慌,沉着冷靜,正確撥通相應報警電話,説清事情發生的地點、簡單狀況,語言簡潔,留下自己的姓名和聯繫電話。)

6.廣而告之:在沒有發生意外的時候,可千萬不要撥打報警電話!

小結:小小事故發生時,我們不慌張學會自救;當我們遇到了自己處理不了的危急情況時,我們首先做到不驚慌,及時撥打報警電話或者聯繫父母或向他人尋求救助。在沒有發生危險的時候,不要撥打報警電話!(板書:危急之時會求救)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資料學習、表演,讓學生明白當自己處理不了的危急情況要學會及時求救,牢記常用的報警電話,並學會如何報警。】

篇24:品德與社會教案

是教育科學出版社國小三年級《品德與社會》教科書《温暖的家》單元“今天我當家”主題活動,目的在於通過教學活動使同學感受家長的辛勞,從而理解家長,將對家長的愛轉化成為家長做一些力所能和的事情的自覺行為。學會統籌佈置家務,制定計劃,並將計劃付諸實施。

教學過程

師:同學們。通過交流,我們知道了不論在家裏,還是在單位,爸爸、媽媽都非常辛苦,我們願不願意為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和的事情,為他們分擔一些負擔呢?

生:願意。

師:那好。星期六、星期天休息的時候,我們就來幫爸爸、媽媽當一天家,體驗體驗他們工作的辛苦。怎麼樣?

生:行。

師:不過,這個家怎麼當,大家還得想一想。和同學們互相交流交流。(想一想,意在讓同學充沛調動大腦裏已有的生活經驗,回想自身觀察到的家長在家一天的工作情況,模仿擬定自身的計劃)。

小朋友們紛紛地開始了“當家人”計劃的討論,一些小朋友乾脆趴在桌子上開始寫計劃。五分鐘後,陸續有同學拿着寫好的計劃讓老師看……小朋友們對家長在家做的事情早已司空見慣,覺得做這樣的計劃實在太簡單了。一點也不謙虛。

師:看來大家寫得差不多了。下面,每個小組推薦一份計劃,我們大家一起來評判一下。

視頻展示儀展示計劃

第一小組計劃:今天我當家

1.拖地 2.洗碗 3.疊被子

4.收拾家 5.寫作業 6.做飯 7.買菜

生:老師。他們家怎麼一起牀不疊被子?(嘻笑聲)

生:他們家怎麼吃了飯才買菜啊。

生:他幹活的順序好象不對勁。

第二小組計劃:(內容略)

……

第三小組計劃:今天我當家

1.洗臉、刷牙 2.做早點 3.疊被子、收拾家

4.拖地、擦桌子 5.出去玩一會兒 6.買菜、做飯

7.午休 8.寫作業 9.玩一會兒

10.買菜、做飯 11.洗碗 12.睡覺

生:老師。自身的事情不應該寫在計劃裏。

生:老師。我覺得計劃應該寫上什麼時間幹什麼?要是睡個懶覺,就幹不了這麼多的事啦。

生:老師。這個計劃裏的好多事情,我們只能幫着家長做。

生:對!就是!不要説我們不會做!就是會做,我爸我媽也不讓我做。

這不正是許多家庭真實的寫照嗎。這不就是造就中國千千萬萬缺乏自理能力小朋友的主要原因嗎。於是我提出了進一步研究的要求。

師:雖然同學們都提出了一些看法,但老師認為大家的計劃寫得還是非常不錯的,説明大家都特別認真地對待了這件事。下面,根據剛才對這些計劃的看法再接着討論,研究一下我們在寫這個計劃的時候要注意些什麼問題。

討論在更加熱烈的氣氛中開始了,教室裏亂糟糟的,聽不清具體的一句話,但仔細觀察,倒也沒有做閒事的,一些小朋友在發表着自身的高見,一些小朋友在爭吵着,面紅耳赤。這個局面似乎比剛才認真了許多,大概是意識到模仿天天能看到的事情,寫一個計劃也不是件簡單的事吧。

差不多十分鐘過後,教室裏漸漸恬靜了下來。於是我引導同學討論彙報結果。

生:我們能幹的就寫,幹不了的就不要寫。

生:要寫上幹活的時間。

生:像洗臉、刷牙這些自身的事情不要往上寫。

生:我覺得寫了就要去做。

……

通過討論,使源於生活的教學內容得到昇華而高於生活,使其對生活具有了切實的指導意義。

師:“非常不錯,下面就請同學們根據自身提出來的要求重新調整自身的計劃。計劃寫完後用雙面膠貼到黑板上。”

教室裏恬靜了下來,大家都認真地做起了自身的計劃。一份份計劃陸續被貼到了黑板上,黑板變成了小朋友們的作品展覽板。計劃比剛才有了很大的進步。無序的生活瑣事變得有了條理,小朋友們似乎對統籌佈置有了一定的認識。

下面是計劃書案例。

計劃一:今天我當家

我的計劃在星期六,早晨7∶00起牀後,我要做這樣一些事情:

1.疊被子;2.收拾家;3.擦地、擦桌子;4.買菜、洗菜;5.蒸米飯;6.洗碗。

計劃二:今天我當家

6∶30起牀疊被子 7∶00買早點 8∶00收拾家

10∶00買菜 11∶00幫媽媽做飯 10∶30收拾碗筷

篇25:品德與社會教案

主題二.從家裏帶出來的歷史

課題1.“家庭尋寶”中的發現

教學目標:

1.知道小人書是過去孩子們最重要的課外讀物;

2.通過小人書與今天兒童讀物的對比,體會歷史的發現。增強讀書興趣,提高閲讀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準備:

1.師生在課前儘可能多地蒐集年代久遠一些的小人書,類型應多樣化,如童話故事、電影故事、歷史故事等。

2.準備幾張寫好分類名稱的圖書卡片。

教學過程:

1.閲讀欣賞

請學生閲讀並欣賞教科書第36頁的文字和照片。

師:“這些學生在欣賞什麼?從他們蒐集到的這些東西中你們想到了什麼?”

“今天,我們進入新的學習,我們要和他們一樣,從家裏找一些長輩們過去用過的學習和生活用品,通過了解、研究這些東西的 用處及來歷等,進一步瞭解歷史。”

請同學們將自己蒐集到的舊小人書擺放在課桌上,請一兩名學生介紹一下自己是如何找到的。找到的是什麼類型的小人書?看過沒有,是否喜歡?

2.體驗活動。

以小組為單位,請每個學生挑選一本別的學生帶來的、自己從前沒有看過的小人書來閲讀,時間大約20分鐘。待學生都看過後,互相講一講樹種的故事,或給同桌介紹書中精彩的片斷。

步驟:(1)以小組為單位,學生將自己帶來的小人書擺放在一起,並人選一本,要愛護書,不爭不搶。

(2)請學生看看,小人書屬於哪一類,看看書的扉頁和版權頁,説説都發現了什麼?(這本書是哪一年出的,作者是誰,價錢是多少?)

(3)請學生默讀自己選好的小人書,並思考,這本書將的是什麼故事,你是否喜歡,選出你最喜歡的部分準備介紹給其他的同學。教師在學生讀書時,根據他們手中的小人書的種類進行板書,如:童話故事、電影故事、歷史故事、科學幻想故事等圖書種類的名稱。

(4)小組彙報。簡要介紹自己閲讀的小人書,講一講自己的讀書體會。

(5)將小人書進行分類。教師將圖書種類卡片放到不同的桌子上,然後請學生將自己度過的小人書分類放置。教師提示學生:“你們從這個活動中想到什麼?”

(到圖書館看書,也需要先按分類查閲目錄。家裏的書多了,最好分類放置,以便於查找。)

3.全班討論。

對於今天的體驗活動有什麼感想?這些“古老的”的小人書和你們今天讀的書有什麼不同和相同之處?過去的孩子們特別喜歡看小人書,你們知道是什麼原因嗎? (過去,由於人們的生活水平不高,家裏一般沒有電視,電影也屬於高檔或比較稀罕的消費,小人書就成了孩子們的好朋友。)

(最好找到一兩中介紹家鄉或和家鄉歷史有關的書,介紹給同學們,並以書中的故事為例,告訴大家一些家鄉的故事,讓學生體會到家鄉的歷史變遷。

4.總結。請學生閲讀教科書第37頁樂樂的話,引導學生明確:“小人書雖‘小’,但是從中卻可以發現一個大世界。”

篇26:品德與社會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讓學生懂得要儘量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主動參與家務勞動。

2、學習並掌握做家務活的技能。

3、引導學生學會用恰當的方式與大人溝通,爭取參與家務勞動的機會。

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身體驗、家務擂台賽、閲讀感悟、小討論、學習交流會等活動教學,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承擔家務活的積極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進一步培養學生感恩父母的意識和情感,培養學生家庭責任感。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學會用恰當的方式與父母溝通,學習掌握做家務的技巧,堅持做好家務活。

2、難點:堅持做好家務活。

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處於從中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期,他們經過前三年課程的學習,在對家庭的情感上有所發展,已形成了一些初步的愛家庭、做貢獻的意識,對人和事物的認識逐漸擺脱形象思維的特點,初步具備抽象思維的能力,再根據以上教材分析,為此,確定以下教學方法。

教法和學法。

1、教法:啟發式、小組合作探究

2、學法:自主學習法及活動與探究

3、教學準備:教師製作PPT課件及蒐集資料,學生課前蒐集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在家做過家務嗎今天我們來做一個比賽,好嗎比賽的內容就是看誰做的家務活多。

生:好。

(二)講授新課

目標導學一:家務擂台賽

1、活動與探究一:想一想,問一問

(1)生閲讀教材第32頁內容。

(2)小組合作,探究問題

☆你平時做過哪些家務活呢

(3)先在小組內交流,各組推薦代表,全班交流與分享,開展擂台賽。

(4)比一比,看看誰做的家務活多。

2、活動與探究二:議一議

(1)生閲讀教材第33頁內容,並看看知識窗

(2)小組合作,探究問題:

☆回想一下自己在做家務活的過程中,有哪些收穫呢

☆你認為做家務活有什麼好處

(3)先在小組內交流,各組推薦代表,全班交流與分享

(4)師小結:我們嘗試着做家務,不僅能減輕大人不能負擔,而且在動手的過程中還會有許多收穫。

目標導學二:願做哪種人

1、活動與探究一:看一看,想一想

(1)生閲讀教材第34頁內容。

(2)小組合作,探究問題

☆通過這篇日記,你有什麼感受

☆我們可以從主人公的身上學到什麼呢

(3)先在小組內交流,各組推薦代表,全班交流與分享。

(4)師小結:作為家庭中的一員,我們應當力所能及地做些家務活,減輕父母的負擔

2、活動與探究二:討論

(1)生閲讀教材第35頁內容。

(2)小組合作,探究問題

☆你覺得這些孩子可愛嗎

☆你能從他們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嗎

(3)先在小組內交流,各組推薦代表,全班交流與分享。

(4)師小結: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學習並掌握做家務活的技能。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情境導入。

2、師:有時我們確實想幫家人做些家務活,但家人對我們不放心等等,不讓做,怎麼辦呢

今天我們就來探究這個問題。

(二)講授新課。

目標導學三:不讓做怎麼辦

1、活動與探究一:想一想,説一説

(1)生閲讀教材第36頁內容。

(2)小組合作,探究問題

☆大人為什麼不讓我們做家務活呢

☆你有過那次的煩惱嗎説給大家聽聽。

(3)先在小組內交流,各組推薦代表,全班交流與分享。

(4)師小結:有時候並不是我們不願意做家務活,而是大人們不讓我們做這個,不讓我們做那個。他們總是擔心。

2、活動與探究二:閲讀文中第37面的一封信。

(1)生閲讀教材第37頁內容。

(2)小組合作,探究問題

☆從這封信中你學到了什麼

☆你認為有什麼好的方法與父母交流

(3)先在小組內交流,各組推薦代表,全班交流與分享。

(4)師小結

3、活動與探究三:想一想,議一議

(1)生閲讀教材第38頁內容。

(2)小組合作,探究問題

☆假如你也遇到過類似的問題,你會怎麼辦

(3)先在小組內交流,各組推薦代表,全班交流與分享。

(4)生完成教材P38空格內容,師指導、補充

目標導學三:與“家務活”簽約

1、活動與探究一:比一比,想一想

(1)生閲讀教材第39頁內容。

(2)小組合作,探究問題

☆假如有些家務活你不會做,你應該怎麼辦

☆假如可以學,你會向誰學呢

(3)先在小組內交流,各組推薦代表,全班交流與分享。

(4)生完成教材P39空格內容,師指導、補充

2、活動與探究二:閲讀一下書中的知識窗

(1)生閲讀教材第40頁內容。

(2)小組合作,探究問題

☆除此你知道哪些家務小竅門

☆你認為這些家務小竅門對你有幫助嗎

(3)先在小組內交流,各組推薦代表,全班交流與分享。

(4)生完成教材P40空格內容,師指導、補充

(三)師總結:我們要盡力料理自己的生活,主動分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學會用恰當的方式與大人溝通,爭取自理自立、參與家務勞動的機會。

板書設計

5、這些事我來做

展示自己會做的家務活兒

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學會用恰當的方式與父母溝通

學做家務活

篇27:品德與社會教案

我準備在星期六七點鐘起牀後做這樣一些事情:疊被子、收拾家、買菜、洗菜、洗涮碗筷、午休、學習、幫媽媽做飯、洗涮碗筷、看電視、給爸爸媽媽捶背。

……

師:同學們的計劃寫得都非常好。但是希望它不只僅只是一份計劃,既然寫了,就應該很好地落實。請大家把計劃拿回去,過兩天休息,實踐一下,我想,你們的行為肯定會給家長一個驚喜的,你們的收穫也將是巨大的。

與事先料想的差不多,大局部小朋友進行了認真的實踐,但有個別小朋友早不知把計劃扔到了哪裏。翻看實踐後交上來的計劃書,顯得有些激動,我們的教學活動與生活有了真正的碰撞,家長在小朋友們的計劃書上寫道:“小朋友。你長大了。”、“璐璐。媽媽今天特別高興。”、“希望學校能多舉辦一些這樣的活動。”……這些看似正常而並不尋常的家長的殷切期望,讓我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任務的堅巨,這也正是課程改革要迫切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

篇28:《品德與社會》教案

教學目標

1、瞭解家鄉的民風民俗。

2、初步懂得風俗及文化的區域性特點。

3、知道多姿多彩的風俗、文化是一個地區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4、初步形成批判地繼承家鄉風俗、文化的意識。

教學準備

1、督促學生在課前利用業餘時間向長輩瞭解家鄉特有的風俗和文化,並蒐集一些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民間傳説、民間傳統等故事。

2、提前查閲一些相關的文字資料。

教學過程

1、導入。讓學生閲讀並欣賞教科書第68—69頁的文字和照片及圖畫。從提問引入本課題的學習。“同學們可能從電視、廣播及民間故事書裏聽到或看到過一些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風俗和文化,請同學們把自己知道的説聽。”

幫助學生理解“鄉風鄉俗”一詞的含義:是指一個地方特有的生活習慣,就在家鄉人的生活中,就在家鄉人的一言一行裏。

2、説一説家鄉的風俗。“剛才同學們説了許多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風俗和文化,請同學們再來説一説,在自己的家鄉都有哪些獨特的風俗和文化呢?

3、故事會。“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民間故事都滲透着一些地方的民間風俗和文化。下面我們開一個小小的故事會,請同學們把自己知道的故事講聽,讓我們一起來分享。”

4、討論。針對學生所講的故事,就其中滲透的一些民間風俗和文化展開討論,説一説為什麼不同地區、不同民族會有不同的民間風俗和文化。

5、。針對鄉風鄉俗中文明與封建迷信並存的實情,在時,強化相信科學、追求文明、拒絕封建迷信的意識,為以後的學習埋下伏筆。

家庭作業

蒐集一些有關家鄉風俗和文化的傳説或故事,並與同學互相交流。

篇29:《品德與社會》教案

教學目標

1.知道人類對生活的探究、對我們所生活的地球的探究是永無止境的,無數探險者以他們堅定的意志、勇敢的努力,在人類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足跡。他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2.在探險者隊伍之中有很多人的身影,他們是我們民族、國家的驕傲,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3.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科書分析

參見第72~75頁。

教學準備

地球儀、世界政治區、兩半球圖和反映從事地球科學探究人員光輝事蹟的圖片和資料。

教學活動及過程

第一課時

1.導入。“人類生活的地球時豐富多彩的,人類對地球的瞭解還有很多不夠,還有很多未知,所以人類對地球的探索是永無止境的。

閲讀教科書第32頁第一段的文字。

2.與思考。閲讀教科書第32頁的課文,並欣賞圖片。以自由發言的形式討論和交流閲讀。

要求:(1)瞭解我國北極探險的重要事件。(2)瞭解北極地區的概況。(3)瞭解科學考察工作的特殊與艱苦。

3.閲讀與講解。在學生閲讀的基礎上,教師適當加以講解。

教師強調:“科考隊員是執着、無畏的勇敢探索者。他們是我們民族、國家的驕傲,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思考與討論要點:(1)北極地區的環境特點,因紐特人的生活特點。(2)考察隊的科學家們乘坐“雪龍”號極地科學家考察船成功地進行了北極科學考察説明了什麼?

4.教師。

第二課時

1.導入。“上節課,我們循着探險者在北極的足跡瞭解了我國科學家的勇敢和無畏。那麼,在地球的另一極是什麼樣什麼樣的狀況呢?讓我們隨着兩名中學生一起到南極去看一看吧。”

2.識圖練習。從地球儀、世界政區圖或兩半球圖上找到南極洲的位置,查找與我國的距離。

3.閲讀與思考。閲讀教科書第33頁的課文,欣賞教科書上的南極長城站的圖片。自由討論。

要點:(1)南極地區的環境特點。(2)考察隊的科學家們乘坐我國的“雪龍”號極地科學考察船成功地進行了南極科學考察説明了什麼?(3)“雪龍”號為什麼要把科考站的`垃圾裝運回國呢?

4.講解與討論。教師提問:除了南極、北極,地球上還有一個第三極,那裏的環境有什麼特點呢?的探險者在那裏有什麼作為嗎?”

閲讀教科書第34頁的課文,欣賞教科書上的珠穆朗瑪峯和登山英雄的圖片。

教師講述登山英雄攀登珠峯的光輝事蹟。

5.教師本課,佈置家庭作業。

給教師的建議

1.要準備好與本課教學內容有關的圖片和資料。

2.要準備好地球儀、世界政區圖、兩半球圖。

3.教學中要注意訓練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

家庭作業

1.閲讀教科書第35頁介紹的兩位探險家。

2.完成教科書第35頁“我最佩服的探險家”。

建議

1.教學活動中,對學生的表現給予,並記錄下來。

2.對學生的書面作業給予,並且可以擇其優秀者在後面的課上宣讀。

篇30:《品德與社會》教案

第四單元

第一課學看平面圖

教學目標:

1.瞭解平面圖在生活中的用途。

2.能看懂簡單的平面圖,認識平面圖中的方向及圖例,能在平面圖中找出某一地點的位置。

3.學習畫簡單的平面圖,能認識顯示生活中處於相對空間位置的事物,並用簡單的圖形表示出來。

課前準備:

(生)1.收集各種平面圖,嘗試自己閲讀,看看從平面圖中能知道些什麼。

2.去附近的公園、商店、醫院、社區、學校……等處去查看平面圖,並嘗試根據平面圖在實地走一走,看一看。

3.彩筆

(師)1.準備一張學生熟悉的地方的平面圖

2.準備一些寫有XX平面圖的卡片

第一課時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説一説導入(謎底為地圖)

1.猜謎語

2.師出示準備的平面圖,請生説一説“它”叫什麼名字?

二、學生交流活動

1.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説説在哪些地方看到過平面圖。

2.學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各種平面圖,並簡單説明在哪裏找到的。

三、初識平面圖

1.你問我答認識平面圖(學生根據自己想了解的平面圖的知識問小組同學,或者問老師)

2.自由組合,結合實踐,研討怎樣看懂平面圖

四、再識平面圖

1.師出示學生熟悉地方的平面圖讓學生認指,説一説

2.學生互相“考一考”

3.課後延伸(請生到這個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

第二課時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入(課前師將製作的卡片祕密發給幾位學生)

1.師假設要去某個陌生或不太熟悉的地方,可以找我們認識的“誰”來幫忙呢?

2.生拿着卡片走出來大聲説“我——(某平面圖的的名稱)來幫忙,並把卡片貼在黑板上。

小結並導入下一個活動:(同學們現在都知道了平面圖可以給我們提供許多信息,有了它的幫助,我們可以清楚地瞭解到某一地方的概況,而且還可以找到我們要去的地方)正好,現在有二個小朋友遇到了困難,我們一起幫幫他們吧。

二、幫忙設計遊玩路線

1.課件顯示放大的動物園平面圖(並配有二個小朋友的對話)

2.學生分小組設計

3.生彙報

4.小組分角色模擬表演遊玩的路線

三、説説你的發現:(如:指向標、動物圖畫圖例、藍色表示。。。為下節課自己繪製平面圖鋪墊)

第三課時

活動過程:

一、明確任務(畫學校平面圖)1-2分鐘

二、學生自由組合到操場上觀察、商討、確定小組畫圖的方案(師到各個小組指導,提建議)(10-12分鐘)

三、討論:繪製校園平面圖有什麼要注意的問題(回到教室,3分鐘)

四、學生分組繪製平面圖

五、各小組展示介紹

六、(延伸:回家按圖向家長或其他的親人介紹學校的情況)

篇31:《品德與社會》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家鄉的方言》,它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6課。説到家鄉,家鄉的方言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它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因此讓學生充分了解方言是十分重要的。本課就是從家鄉的方言入手,瞭解方言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認識方言與家鄉人生活的關係,同時通過與普通話的對比,瞭解方言的利與弊,正確認識方言,學會正確應用普通話。

二、學情分析

學生雖然嘴上經常説方言,但卻不知什麼是方言,尤其對方言在人們生活中的利與弊他們幾乎不懂。老師平時強調説好普通話,可一部分學生根本不懂為什麼要説普通話。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通過將方言與普通話的對比,瞭解説方言的利與弊,正確認識方言,學會正確應用普通話。

2.過程與方法

能夠自覺參與學習活動,在活動中,在活動中掌握方言在人們生活中的應用。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活動,使學生了解方言在人們生活中的應用,體味家鄉人對方言的情感,明確方言與家鄉人生活的關係。

四、教學重、難點:

1.通過學習活動,正確認識方言,瞭解方言在人們生活中的應用。

2.瞭解説方言的利與弊,正確應用普通話。

五、教學準備:

1.師生共同進行各地方言的瞭解調查活動,收集相關的方言資料。

2.學生收集家鄉方言土語詞彙,記錄下來,課堂進行討論。

3.多媒體,《貓和老鼠》陝西方言版的視頻資料。

六、教學方法:

講授法,引導學習、合作交流學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動畫激趣:同學們,你們看過《貓和老鼠》這部動畫片嗎?今天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貓和老鼠》的精彩片段,看看今天老師播放的動畫片和我們平時看到的有什麼不同之處呢?

2、引出課題:這部動畫片用陝西方言進行了配音。陝西方言,也可以説是我們的鄉音。説到家鄉,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家長的方言了,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一聊家長的方言吧。(板書課題)

二、説家鄉的方言,感受不同地域的方言。

1、談話交流:同學們,你們的家鄉都在哪裏呢?你們會説家鄉的方言嗎?請同學們説一説自己家鄉的方言。(陝西,河南,山西,上海,青海等)

2. 總結: 來自不同地方的人,他們的方言也會各不相同。(板書)

三、引導學生髮現生活中的方言,感受方言在生活中的地位。

同學們,方言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那你們想一想,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都能在哪裏聽到家鄉的方言呢?同桌之間討論一下。

(家鄉人在一起説方言;地方戲用方言演唱;地方電視台有用方言播出的欄目)

總結:

方言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

四、引導學生體會方言的利弊。

1. 體會方言對人們生活的有利之處:

(1)同學們,方言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根植於家鄉人的生活,那大家想一想,方言對我們的生活有哪些有利的地方呢?

(啟發引導: 你們想一想,如果你們在外地遇到老鄉,你們説方言的時候心裏會有什麼感覺呢?再比如剛才觀看方言視頻的時候,你們心裏又有什麼感覺呢?)

(提問並作相應的評價)

(2)總結:

方言的好處: 方言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連,根植於家鄉人的生活,它帶來家鄉人一起交流時的親切感和歸屬感。當我們看方言欄目時的認同感和興奮感。

2. 體會方言在人們生活中的不方便之處。

(1)方言對我們的確有好處,那你們再想一想,我們在任何時候都可以説方言嗎?

(啟發引導: 大家想一想,如果你們去外地旅遊,還能説方言嗎?如果你們在公共場合與他人交流,這時候還方便説方言嗎?)

(2)總結:

所以説,方言不利於廣泛的交流。有時候説方言會造成不必要的誤會,甚至還會耽誤事情。這是方言的弊端。

結論: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方言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連,方言對我們有好處也有不方便之處,所以呢,為了更好地與他人交流,我們應該學好普通話。

篇32:《品德與社會》教案

浙教版國小六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迎接美好未來》教案PPT課件教學設計

迎接美好未來

富陽市富春三小 戴君

【教學目標】

1、展望未來社會,樹立信心,用勤勞和智慧創造美好的未來。

2、懂得只有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未來才會變得美好。

【重點難點】

重點:展望未來社會,樹立信心,用勤勞和智慧創造美好的未來。

難點:懂得只有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未來才會變得美好。

【教科書分析】

本課引領學生暢想未來,在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勾畫中,感受學習的重要性。課文用獨特的方式告戒學生不要虛度光陰,不要在年老時為一生碌碌無為而感到慚愧。

本課分為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風景線”和“回望角”。課文主題是展望未來,所以“風景線”介紹了未來社會的一些特徵,描述了一個神奇但競爭更為激烈的未來,使學生在嚮往未來社會美好生活的同時,也意識到了未來更為艱鉅的挑戰。“回望角”則讓學生盡情發揮想象,設想未來生活可能的發展趨勢,在想象中感受未來社會的神奇和美好。教學時,學生的一些設想有可能不符合實際,教師應尊重學生意見,不要急於否定。

第二部分是“世界窗”和“小討論”。針對學生對社會的想象,“世界窗”刊載了一些專家對未來社會十大技術發展趨勢的預測。教師可組織學生閲讀,然後結合學生前一部分的想象交流感想。小討論要求學生判斷這些預測是否能成為現實。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對未來社會充滿信心、充滿渴望。

第三部分是“辯論會”。在展望未來社會的同時,學生不能一味沉浸在美好的氛圍中,應全面地看待問題。課文要求學生就“對未來社會持樂觀態度還是悲觀”態度這一話題進行辯論。通過辯論使學生清醒地認識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第四部分是“體驗園“。這部分設計了“給50年後的自己寫信”這一環節,旨在讓學生感受到未來需要自己用勤勞和智慧去創造。少壯不努力,年老時就會為一生虛度光陰而感到羞愧,從而激勵學生為創造美好未來,從現在起就把握時光,努力學習。

第五部分是《品德與社會》編者對即將進入中學階段學生的成長展望。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棉度這些即將國小畢業的少年,教師需要引導他們為中學階段的新生活作好準備。六年級的學生通常開始進入青春期,心理不成熟,教師應深入瞭解,及時引導,使學生能正視自身的優點與不足,合理地為自己設計未來的藍圖,充滿信心地跨入中學的大門!

【教學設計】

第1課時

活動一:認識未來

1、揭示課題。

2、未來是我們每個人要去的地方,未來社會是什麼樣子呢?讓我們走進“未來風景線”,來認識未來社會的特徵吧。

未來社會的特徵

未來社會是一個信息化的社會,科技以超出人們想象的速度發展;未來社會是一個全球化的社會,全球一體化進程明顯加快;未來社會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思想文化的多樣性日益明顯,衝突與融合加強;未來社會是一個高質量的社會,人民生活質量、生活環境大大幅度提高和改善;未來社會還是……

活動二:設想未來

1、師:這是未來社會的特徵,那專家眼中的未來會是怎樣的呢?讓我們走進“世界窗”來看一看。閲讀《專家對21世紀前10年內技術發展趨勢進行的預測》

2、師:除了專家,有許多人也在設想着未來社會的生活。請看老師蒐集的資料。(展示一些文字或影視的關於未來社會生活的資料。)

3、學生展示交流蒐集的資料。

4、師:人們設想的未來,各種各樣,而我們未來社會的主人,未來社會的藍圖將由我們來描繪。那你能設想未來社會生活可能的趨勢嗎?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展示你設想的未來。

5、學生小組交流設想,準備彙報。可以用各種方式來展現學生腦海中的未來,如:文字介紹、繪畫、歌曲、表演等。(引導學生從未來的科技、未來的物質生活、未來的世界各國之間等方面暢想未來。)

6、全班交流。

活動三:預測未來

1、師:看了同學們的展示,似乎未來社會的生活就在眼前,你們的設想真是太出乎意料了。那大家覺得同學們和專家的設想能實現嗎?

2、全班討論交流,説説哪些設想可能實現,並説明理由。

3、小結:沒有大膽的設想,就沒有美好的未來。相信科技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必將創造我們美好的未來。

第二課時

活動一:我看未來

1、師:對未來社會的構想,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你持樂觀態度還是悲觀態度呢?

2、辯論會:根據自己的觀點展開辯論,陳述理由。

3、小結:只要人們妥善處理人類與科技、自然的關係。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一定會給我們帶來更加幸福的`生活

活動二:我的未來

1、師:未來在我們自己的手中,我們只有努力學習,才能把未來建設得更美好。現在我們是六年級的學生,50年後,我們就成了老人。你設想那時的你是怎樣的呢?

2、學生交流。

3、師:現在的國小生應該怎樣做才能成為未來社會的主人翁,怎樣才能在自己成為老人時,不會因碌碌無為而感到羞愧。請你給50年後的自己寫封信吧。

4、學生寫信並交流。

5、師: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希望同學們都能把握今天,創造美好的未來。

活動三:迎接未來

1、師:國小生活即將結束,美好的未來正向大家招手。《品德與社會》課陪伴你從三年級到六年級,現在也要和你説再見了。過去的四年中你在這門課中有哪些收穫呢?

2、全班交流。

3、面對就要到來的中學生活,你認為自己還要作些什麼準備呢?

4、小結:讓我們時刻準備着,接受挑戰,經受洗禮,不斷進取,迎接美好的未來吧。

篇33:《品德與社會》教案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鄂教版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十課《農業是我們的衣食之源》。

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社會生活環境看,當今物質生活的相對富足,讓更多的城鎮孩子不知道勞動的艱辛、生活的艱難。因此雖然本課的教學對象已是四年級的孩子,但由於他們從不用為吃穿操心,也就不會去關心它的來源,所以孩子對這方面的知識很少了解與關注,更不懂得珍惜勞動成果。

從孩子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程度上分析,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收集、整理、分析資料的能力,他們對周圍事物的認知也不僅僅停留在表象上。

因此,本課針對上述學情分析,確定的教學重點是探究農業生產與人們日常生活的關係,養成尊重農民和農民勞動成果的習慣。教學難點是感受科學技術對農業生產和發展的重大影響。

在突破重難點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從學生最熟悉的自己家的餐桌開始,由近及遠,再把視角投向生活的各個方面,帶領學生回到熟悉的生活中,回顧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從學生的生活中提取教學素材,從而感受農業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使學生了解衣食之源的知識,知道農業生產與人們日常生活的關係,以此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懂得勤儉節約的道理,自覺珍惜勞動成果,並培養學生熱愛農村、熱愛勞動人民的感情。

設計思路

教材呈現的知識比較零散,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繫不是很緊密。遵循“品德與社會課程提倡迴歸生活”的理念。設計時,依據教材,巧妙整合,從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繫緊密的“餐桌”入手,引導學生認識到農業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採用活動化、遊戲化教學,注意引導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和特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對學生生活經驗進行有效的提升。

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這樣的活動:

第一課時:猜一猜,食物從哪裏來、算一算,民以食為天、認一認,農業的種類、找一找,生活中的農業。

第二課時:背一背,吟詩知辛苦、訪一訪,水稻的生長過程、誇一誇,勞動人民的智慧、做一做,愛惜糧食是美德。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尊重農民和農民的勞動成果,養成節約糧食、愛惜糧食的習慣。

能力目標:通過觀察瞭解農業生產與人們日常生活, 探究農業生產與人們日常生活的關係。

知識目標:瞭解農民在農業生產過程中付出的辛勤勞動,感受科學技術對農業生產的發展具有重大影響。

教學重點

探究農業生產與人們日常生活的關係,養成尊重農民和農民勞動成果的習慣。

教學難點

感受科學技術對農業生產和發展的重大影響。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1. CAI課件;2.食品包裝袋;3.每小組一份表格。

學生準備:1.食品包裝袋。2.採訪身邊的農民或查閲資料,瞭解水稻的生長過程。3.蒐集農諺、袁隆平的故事及有關現代農業的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完成教材P60-P63頁內容,話題為“餐桌上引出的話題”。

第二課時完成教材P64-P69頁內容,話題為“粒粒皆辛苦”和“勞動人民的智慧”。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活動一猜一猜 食物從哪裏來

1.師:説到美食,每年最豐盛的一定是年夜飯。大家看——(課件出示:一家人圍坐在餐桌上享受着豐富的佳餚)這頓美食你們感不感興趣呀?你們家的餐桌上都有哪些美食呢?

2.師:同學們,你們餐桌上的食物可真豐富啊!可是餐桌上豐富的食物來自哪裏呢?讓我們一起去找找它們的家吧!(課件放映一組農作物的圖片,教師簡要介紹。)

3.小結:看到這麼多新鮮的蔬菜水果,活蹦亂跳的魚蝦,還有每天必不可少的米飯,大家有沒有想過是誰為之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呢?

【設計意圖:從學生最熟悉的自家的餐桌入手,幫助學生形成食物來自農業的基本概念。】

活動二算一算 民以食為天

1.師:來看看農民一年要為我們種植多少糧食?大家來算一算,一個人大概每天要消耗0.4公斤糧食,我國大約有13億人口,請你們算算我國人民一天要消耗多少糧食?要是一個月、一年呢?

2.學生算一算後報出得數。

3.小結:由此數字,我們也可以想像到蔬菜、水果、肉類、禽蛋等等每日的需求量也是大得驚人呀!宋慶齡奶奶曾經説過:“稻穗比金子還寶貴。中國人口百分之八十都是農民,如果年年五穀豐登,人民便可豐衣足食了” 。“民以食為天”,是農業支撐了這片天啊!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親自算一算,感受糧食對人們生活的重要性。】

活動三認一認 農業的種類

1.師:中國是個農業大國,包括的種類很多。比如説:我們剛才看到的蔬菜、水果,這些屬於種植業;魚、蝦、蟹屬於漁業;雞、鴨、牛、羊肉屬於畜牧業;(板書貼圖)其實不僅僅只有這三種,請你們打開書62頁找一找還有哪幾種?

2.學生看書補充完整:還有林業和副業。教師播放有關視頻資料。

3.小遊戲:老師這兒有兩張籤,一張寫着“農”,一張寫着“業”。每張籤打開後都可以看到五種農業生產,請你説出它們分別屬於農業生產中的哪一種。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和視頻資料,讓學生了解什麼是農業,哪些屬於農產品。】

活動四找一找 生活中的農業

1.分小組探究農業與吃、穿、用的關係。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產品和農業有關。

教師分組提要求:組長組織大家積極討論,每個同學都要踴躍發言,記錄員將説到的農產品進行記載。

2.全班交流。教師提要求:發言的小組聲音要大,讓每個同學和老師都聽見,如果是探討相同話題的小組,要特別注意,你的記錄裏,別人談到的要打個勾,以便待會交流的時候不重複,其他小組的同學就在心裏默默地數一數他們交流了多少種。

3.師:同學們,通過剛才小組的學習,大家的交流,你們發現了什麼?(板書課題:農業是我們的衣食之源。)

4.小結:的確,我們生活的吃、穿、用、行等等各方面都和我們的農業有着直接和間接的關係。正因為如此在我國的國徽上有——(學生説:穀穗)農業是我們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讓我們尊重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們,感謝他們用艱辛的勞動為我們創造了美好的生活!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討論,感受農業與人們生活得密切關係。】

板書設計

農業是我們的衣食之源

種植業 畜牧業

副業 林業 漁業

篇34:《品德與社會》教案

1、發揮榜樣作用,激發學生“向優性”情感體驗。

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學生都有很強的模仿性,典型的故事很容易深入他們的內心,學生身邊的典型例子,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更能收到教育的效果。本課中《寫在礦工帽上的遺書》和德國人民遵守規則的故事,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遵守規則是良好的道德品質;學生自己敍説遵守有關規則帶來的好處和快樂,激發起學生向他們學習的衝動願望,從而自覺分析自己的行為,自我審查自我提高。

2、學生親自參與,增強學生直覺性情感體驗

列寧曾經説過:“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而人的情感具有情景性的特點,他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一定的場合下產生。心理學也認為:“情感在人的實踐活動中,在為達到既定的目標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在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充分參與的機會,要能讓學生內心產生碰撞,形成共鳴,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情感的火花。本課選擇了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讓他們有充分的自主選擇空間,能動參與和思考空間。在活動中,觀察有得體驗真切,師生,生生積極互動,交流,極大地激發了學生情感體驗。

3、指導學生行動,促使學生的實踐性情感體驗

實踐性是情感的一個重要特徵。實踐是情感形成和轉變的基礎,也是豐富的途徑和推動情感的動力,因此,激情也離不開實踐。“行”即是實踐。因此,在教學中,要針對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堅持正面疏導,用真情感染學生,有的放矢的知道學生行為,使導行真正做到離學生“近一點’’,難度“小一點”,行動“實一點’’,達到良好的導行效果。一般來説:越實踐,情感越深,越願意完成,從而變成學生自覺的行動。本課聯繫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和疏導,通過自我總結,實話實説等方式,對自己的過去的言行做個辨別,一分為二地看待自己,嚴格遵守規則,對不能自覺遵守的規則給自己提出下一步的要求,從而知道行為。

篇35:《品德與社會》教案

教學目標:

1. 觀察、熟悉學校周邊環境,從實際生活中獲得相關體驗。

2. 正確辯認方向,瞭解路線圖的作用,能用簡單的圖形畫出學校周邊的路線路。

活動準備:

1. 師生收集學校周圍標誌性建築或景觀的照片、圖片。

2. 同學準備彩色筆。

第一課時

活動過程:

一、讓我來考考你

1. 老師出示收集的學校和近的建築物的圖片、照片,讓同學猜猜是什麼地方。

2. 同學相互考考對方。

二、“探路特別小隊”在行動

1. 激趣,引出“探路特別小隊”

2. 小組討論,確定“探路特別小隊”行動的方向和任務

3. 全班交流,完善小組方案,師相應指導或提出建議,

4.“探路特別小隊”動身(帶上紙、筆)

延伸活動:各小組可根據實際情況,利用課作時間繼續進行活動。

第二課時

活動過程:

一、各小組整理“探路特別小隊”活動資料

二、交流、彙報

1. 各小組彙報“探路”過程,並展示活動過程各種形式的記錄資料或其他相關資料。

2. 小組自評、互評“探路”行動,並導入下一活動。

三、認識“路線圖”

1. 同學自身讀教材P62-63的路線圖,説一説,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疑問。

2. 合作學習,討論並試着解答“讀路線圖”遇到的疑問。

3. 試一試、畫一畫自身“探路”路線圖。

4. 互相看一看、評一評,並討論路線圖的作用和畫的方法,並將討論的結果寫在教科書上。

延伸:讓同學回家把自身“探路”的路線圖畫得更清楚。

第三課時(可以把下課時間連在一起)

準備:每個同學先畫一張從學校到自身家的路線路(或其他大家熟悉的地點)

一、看一看、猜一猜、評一評、改一改

1. 將每個人畫的路線圖放在一起,然後隨意抽取幾張圖,展示給大家看。

2. 猜一猜:這是什麼地方?你是怎麼知道的?

3. 評一評:依據上節課總結的路線圖的畫法評一評。

4. 改一改:提出修改意見,或者上台改一改。

二、“探路小隊”在行動——看圖尋路

1. 同學自願組合成小組,抽取一張路線圖,並與圖的“小作者”交流意見。

2.“探路小隊”制訂看圖尋路方案。

3.“探路小隊”看圖尋路活動動身(各小組帶着路線圖從學校動身)。

三、“看圖尋路”活動彙報

1. 各小隊彙報自身實地探路與路線圖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2. 路線圖的“小作者”根據意見修正圖。

備註:同學第二節課課前趕回學校。

篇36:《品德與社會》教案

一、設計理念:

《分享的快樂》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內容。本單元的主題是“我們共歡樂”,《分享的快樂》是本單元的第三課。本課為第一課時。在設計中,根據目前同學的思想狀況,結合新課程規範的有關要求,通過創設一定的情境,主要採用“活動式”教學模式組織教學。讓同學在輕鬆、民主、愉快的氛圍中自由分享、體驗。由一起分享帶來的快樂和滿足而引發他們內心的情感,從而願意與他人分享,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二、教學目標:

1、體驗與他人分享的.快樂和滿足感。

2、學會與他人交流,分享快樂,能夠清楚地表達自身的感受,體察他人的情感。

3、明白分享也是獻出關愛,培養與他人分享快樂的情感。

三、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分享是一種快樂和滿足,從而願意與他人分享。

四、教學戰略

針對同學年齡偏低、認知水平尚淺並偏重於形象思維,而且好活動的特點,我防止了理論説教,而是為同學創設活動情景,並讓同學結合身邊和其他人在學校、社會中的具體事例進行引導,使同學在實際事例的體驗中學會分享、體驗快樂。

五、教學準備:

每個小朋友都有一些自身傾注着特殊感情的玩具和用品,讓小朋友們拿出自身心愛的東西與大家分享。

1、組織同學把自身心愛的東西集中起來。如:集郵冊、玩具、圖書等。並帶一兩種心愛的物品到課堂來。

2、小同學以形象思維為主,且具體、生動的畫面更興趣,為此,我為同學自制鮮明生動的圖片。

六、教學活動過程:

活動一:我們的“分享日”。

教師首先讓同學將自身喜愛的一兩件物品帶到課堂上來,由物品的主人扮講解員,向同學介紹自身的物品。同時,教師將自身的最愛的照相機帶來,作為課程資源,為同學拍照,合影留念。同大家一起分享拍照的樂趣。這樣,一開始,老師就可同同學融為一體,營造出一種“歡樂”的氛圍。同時,也可激發起同學想同大家一起分享自身喜愛的物品的願望。同學的大腦立即進入興奮狀態。接着,我立即迎合同學這種心理,留給同學充沛活動的空間,讓同學與其它同學一起充沛分享自身喜愛的物品。而在分享的過程中,必定要涉和語言的變化和情感的體驗。為此,我為了捕獲到最真實的情感,分享過程我立即請同學交流、談話:當他人欣賞你帶來的東西時,你有什麼感受?你欣賞了他人的東西,有什麼收穫?讓同學充沛表達自身的感受,因為有了自身切身的體驗,可使之自然地理解“五角星”裏的話語。即:你有一個快樂,拿出來,與他人分享,就變成了兩個快樂。這樣,不但提高同學交往和語言表達能力,而且使同學從中感受到:“分享”的快樂,給予也是一種分享和快樂,而且是一種增值的快樂。

活動二:我們共享用

此環節是為了讓同學迴歸生活。因為,品德與社會新課程規範中指出:要讓兒童從自身的世界動身,用自身的眼睛去觀察社會,用自身的心靈去感受社會。”因此,我首先利用彩色圖片創設情境,引導同學回到實際生活中,當我們遇到圖片上所示情況時,我們該怎樣做呢?目的是為了讓同學體會同學之間的相互關心與協助,懂得當他人需要的時候,把自身的東西分給他人,或借他人用一用,也是一種分享。它帶給我們的是同學之間的友情和歡樂。另外,我讓同學自選生活中“互相協助”的場景,討論後,分配角色,並分組扮演。扮演中,教師也參與其中,並讓同學對扮演的同學進行採訪。這樣,通過扮演,可讓同學充沛體驗“協助”與“被協助”後的不同感受。教師為同學創設自由選擇的空間,同學自創、自編、自演,使其在充溢興趣的想象創作中主體性得到充沛發揮。既可體現同學的“主角”意識,又使人人在扮演中得到滿足,在創作中體驗分享的快樂,進而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合作、交流、創編和扮演能力。同時,教師的參與,為同學真正創設一種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同學的扮演不受任何拘束,淋漓盡致地發揮,從而進行充沛的情感體驗。而小組交流活動可體現問題的開放性,可使同學之間的不同思想認識相互碰撞,使矛盾的焦點集中,促進同學思維的發展和深化。讓同學進行道德評價,其目的是讓同學運用所學的道德知識為標尺,進行衡量,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進一步明確:分享也是獻出關愛,有了愛,世界將會更美好,社會更和諧,生活也就更幸福.

活動三:拓展延伸:

首先,讓同學談學習本節課的感受.這樣,既可反饋教學目標,又可鞏固教學重難點,同時,也可讓同學真切地再次體驗我們“一同分享”這節課的感受。而社會調查“小記者要行動”激起同學合作分享的慾望,為下節課”合作分享”的學習奠定基礎,並將課內訓練延伸到課外,可使同學在實踐中反覆的、不時地、多方位的體驗,感悟。

總之,我這節課設計的總的思路是:讓同學從生活中發現,在生活體驗,到生活中實踐。即:使同學真正地“叢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篇37:《品德與社會》教案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鄂教版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六課《當矛盾發生時》。

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社會生活環境看,隨着年齡的增長,五年級的孩子對社會上和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有了更多的感受,常常因為與家長在社會生活的很多方面看法不一致,處理方式不一致,引發矛盾和衝突,進而出現諸多成長的煩惱。面對與長輩之間親密與疏離、獨立與依賴的矛盾,應該如何與父母交流、溝通,如何向長輩表達內心的想法和利益訴求,他們渴望得到指導與幫助。滿足孩子的成長需要,為他們社會性發展提供有效的引導,正是我們的責任和教材追求的目標。

從孩子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程度上分析,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對於很多事情有了自己的想法,特別是與自己的父母在學習、生活等很多方面很多問題上意見不統一,當與父母意見不統一時又總是很衝動,並沒有坐下來和父母好好談一談,因而容易發生矛盾。

因此,本課針對上述學情分析,確定的教學重點是:學會正確處理和父母之間發生矛盾的方法,感受到與父母之間發生矛盾是很正常的,要正確看待它。作為子女要學會與父母溝通,瞭解父母的想法,理解父母,體諒父母,激勵化解矛盾。教學難點是:學會與父母溝通,從而正確處理與父母之間的矛盾。

在突破重難點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採用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等多種互動形式,通過多樣的主題活動和表演創設情景教學,以此來增強學生情感體驗和互動效果,突破與父母溝通,理解、體諒父母這一教學重難點。

設計思路

根據課程標準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學設計中創設情感體驗、師生交往的教學活動,關注學生通過一個個主題活動獲得情感體驗,培養行為習慣。

教學目標

情感與態度價值觀:

熱愛自己的家庭,熱愛自己的父母長輩,尊重父母長輩的情感。讓學生正確看待與父母之間的矛盾,能做到多與父母進行溝通,理解父母,體諒父母。

能力:學會用平和的態度和正確的方法處理與父母的矛盾,常與父母交流。

知識:

知道與父母之間發生矛盾是很正常的事情,並懂得與父母之間發生矛盾的原因是由於父母對子女的愛。用正確的方法處理和父母長輩之間的矛盾。

教學重點

學會正確處理和父母之間發生矛盾的方法,感受到與父母之間發生矛盾是很正常的,要正確看待它。作為子女要學會與父母溝通,瞭解父母的想法,理解父母,體諒父母,激勵化解矛盾。

教學難點

學會與父母溝通,從而正確處理與父母之間的矛盾。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採訪部分學生家長,製作多媒體。

學生準備:

瞭解生活中與父母之間的矛盾,並記錄下來。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完成教材P36-P37頁內容,話題為“愛的碰撞曲”。

第二課時完成教材P38-P40頁內容,話題為“學會溝通”。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活動一 情境導入

師:大家都很喜歡看《家有兒女》吧!我這裏請大家看個片段,並説説這個片段説了件什麼事情。

播放《家有兒女》片段:劉星要去打棒球,媽媽不讓,非要他在家寫作業。

小結:隨着我們的成長,在一些問題上和家長的看法不同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處理事情的方法,很容易與父母產生一些矛盾。

【設計意圖:用《家有兒女》的片段開課,深受學生歡迎,而且所選片段緊扣本主體的學習內容。使學生受到情緒上的感染,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為引發學生思考自己和父母間的矛盾作了鋪墊。】

活動二敞露心扉

1. 現場調查:在家裏,和爸爸,和媽媽有過這樣、那樣的矛盾衝突的同學,請你舉起手來,老師統計出全班95%的同學在家裏都和父母親有過這樣、那樣的矛盾衝突。

2.看來,同學們和父母發生的矛盾還真不少,帶來了不少的煩惱。你們都是因為什麼事情和父母發生矛盾呢?

師生交流,依據學生的發言相應板書:生活中、學習上、交友時……

小結:看來,同學們因為學習上、生活中、業餘時間的支配等方面和父母發生過這樣的、那樣的矛盾衝突。其實發生矛盾衝突是一件很普通的、很尋常的事情,每個家庭裏都會發生。

【設計意圖:給學生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將自己與父母發生的矛盾説出來,並幫助孩子瞭解隨着年齡的不斷增長與長輩之間出現矛盾是很正常的事,並不可怕,為同學們的學習營造了寬鬆和諧的氛圍。在這樣的環境中同學們願意敞開心房,講述自己遇到的矛盾,這些矛盾來自於學生,不僅具有普遍性而且真實可信。】

活動三 真情告白

師:我們每個孩子在自己的成長道路上都會和父母發生矛盾,為什麼隨着我們的年歲的增長,這樣的矛盾衝突會越來越多呢?你們想知道爸爸媽媽他們是怎麼想的嗎?

現場採訪家長,聽聽家長的心裏話。

交流:瞭解了父母的想法,你們現在心裏在想些什麼?

小結:瞭解了父母的想法,我們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他們多一些理解,雖然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有一點原因是相同的,那就是父母對我們的愛。看來,我們在生活中、學習上、業餘時間上和父母之間發生的矛盾,源自於父母親對我們的愛,對我們的關心愛護。如果,她們不愛你們,就不會對你們做出這樣那樣的限制。所以,我們把這些矛盾衝突稱為“愛的碰撞”。

【設計意圖:請家長到課堂上跟孩子面對面的交流,家長説出自己的真實想法,能使所有學生感受到家長的真心、真情。而且引導同學們理解這些矛盾的產生源自於父母親對我們的愛,對我們的關心愛護。促進了學生和家長之間的相互理解,達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板書設計

愛的碰撞曲

矛盾和衝突

父母 子女

第二課時

活動一情境再現

1.我們成長過程中與父母之間產生矛盾,那是很平常的事。問題的關鍵是如何解決這些矛盾。大家還記得上節課《家有兒女》中劉星和媽媽之間的矛盾嗎,如果你是劉星,遇到這樣的矛盾,你會怎麼做?有哪些好辦法來化解這個矛盾?

四人小組討論,解決矛盾的可行方法。

2. 情景再現,小品表演。

依據先前學生的發言,歸類再現生活情景:劉星與媽媽的矛盾;因學習而與父母發生的矛盾;因生活中的小事而與父母發生的矛盾……

教師在表演中適時的加以引導和總結,提升學生的認知。並相應板書:理解 尊重 體諒 換位

小結:是的,有些時候發生矛盾時是做父母的不對,我們做孩子要學會體諒家長。這樣,矛盾也可以解決了。尊重父母,取得父母的理解,這也是化解矛盾的辦法。所以,我們要學會和父母溝通。

【設計意圖:讓課堂教學呈現生氣勃勃的生活中的素材,彰顯了五彩繽紛的生活色彩,從而使學生在教學這一特殊的再現生活場景中得到體驗和感悟。同學們通過生活事件的表演、對話、交流,初步瞭解了與父母溝通的一些方法,為學生內在的心理朝着健康方向發展起到一定作用。】

活動二導行鞏固

提問導入:與爸爸媽媽發生“愛的碰撞”後,怎樣做去面對呢?這是一位苦惱的同學寫給“心理信箱”王老師的信。

討論:你們覺得趙剛該怎麼辦?有哪些辦法?你主張趙剛用哪一種方法?並説説自己的理由。(把學生討論的意見進行歸納)並進行民意統計:全班多數同學贊同趙剛跟爸爸心平氣和的談一談。

記錄:同學們,讓我們在自己的心情卡片上寫下解決矛盾的方法,貼在自己的牀頭或門上,以此來提醒自己。

小結:看來,當矛盾發生的時候,我們要學會正確化解,學會和父母真誠溝通,理解、尊重、換位、體諒,那麼我們和父母之間,心與心之間就不會有距離,就不會有煩惱的事情。

【設計意圖:通過教學學生學會正確化解與父母之間發生的矛盾的方法,學會與父母真誠溝通,學會尊重理解父母、學會體諒關心父母。同時也明白自己在家裏應該扮演的角色,和承擔的責任。】

活動三放飛親情

導語:我們學會了處理和家長之間產生矛盾的一些方法,其實,最重要的是要和父母進行溝通,站在對方的角度來思考問題,這樣不僅會減少矛盾的產生,還能夠化解矛盾。讓我們給父母寫一封信,寫上自己的心裏話,和父母開始第一次溝通吧!

在音樂聲中,學生寫下自己的親情留言。

小結:通過今天的活動,我們不僅感受到父母對我們的愛,也知道了怎樣處理與父母之間的矛盾。不過,同學們心中可能還有一些沒有解決的矛盾,但老師相信你們一定都有了解決的方法,那就快用你的智慧去化解與父母之間的不愉快吧,讓你的家庭天天充滿歡聲笑語!

【設計意圖:教給學生與父母溝通的另外一種方法,有的時候可能因為一些原因無法與父母面對面的溝通,那麼把自己的想法用寫信的方式告訴父母也是很好的溝通方法。】

板書設計

學會溝通

當矛盾發生時

父母 子女

理解、換位、體諒

篇38:《品德與社會》教案

教學目標:

1、培養同學知法、懂法,有區分違法、合法的能力,爭做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2、培養同學學會依法、用法。使同學能夠做到依法享有自身正當的權利,依法維護自身,依法儘自身的義務。

3、使同學瞭解國際上以和我國為維護少年兒童的權益所制定的法律法規,以和社會上能夠維護、協助未成人的機構、部門。

教學重點:

讓同學在學習活動中,瞭解我國為維護少年兒童年的權益所制定的法律法規,並且能夠運用這些法律法規來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培養同學知法、懂法,能夠運用法律武器,依法享有自身正當的權利,依法維護自身的義務,進一步增強法制的意識。

教學難點:

讓同學對案例進行分析評判,並説出自身所依據的相關法律法規。

教學準備:

1、收集我國為維護少年兒童的權益所制定的法律法規。

2、組織同學開展對法制人員的採訪活動,進一步瞭解維護兒童權益的法律法規。

3、收集實際生活中具體而真實的案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在一天天地長大,在我們的生長過程中,需要得到哪些維護呢?

2、請同學發表自身的觀點。

3、過渡:其實,在我們的生長過程中,除了離不開家長、家人、老師、警察的維護,我們還離不開法律的維護。

二、分析案例

1、出示案例:《法律幫他找回愛》,請同學們認真地讀一讀。

(通過具體的案例讓同學瞭解自身與法律的關係)

2、請同學們設想:假如沒有法律的維護,小建的生活會變得怎樣。(激發同學對小建的同情)

3、分組交流:通過分析這個案例,我們有什麼想説的。

4、全班進行交流。

三、學習相關的法律法規

1、小組討論:為了維護我們少年兒童,我國制定了哪些法律法規,簽署了哪些國際條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未成年人維護法〉〈兒童權利公約〉)

2、全班進行交流,教師進行補充、歸納。

3、出示《兒童權利公約》,請同學們認真讀一讀。

4、全班交流:通過自學,自身對《兒童權利公約》有了哪些瞭解。(四種權利:生存權發展權 受維護權 參與權 )

5、討論:我國除了制定了法律法規維護少年兒童,還成立了專門的機構、部門維護、協助未成年人,這些機構、部門有哪些?(法院公安部門等)

6、請同學做介紹,教師做補充。

四、課後延伸

請每位同學課後通過上網、查找書籍、採訪法制人員等方式,瞭解自身應該享有的權利。(通過課後活動的形式,讓同學對相關法律進行進一步瞭解,明白自身的權利,增強他們的維權意識。)

第二課時

一、交流採訪活動

1、談話:同學們,在課後收集資料的活動中,你們有所收穫嗎?讓我們一起來進行交流。

2、交流收集到的資料。

3、過渡:大家所交流的法律法規,就是維護我們的法律武器,我們不只要了解它們,還要很好地運用它們。

二、展示辨析活動

1、出示教材P49三幅圖:

2、請每四人小組選擇一幅圖進行討論:遇到上面的情況,我們該怎樣做。

3、全班進行交流。

4、教師出示相關的法律法規條文,進一步提供法律依據協助同學進行辨析。

5、教師再創設新的生活情境,請同學進行辨析。

(1) 未經同意,就用同學的照片做廣告。

(2) 廠家請同學參與產品推銷的宣傳活動。

(通過具體的事例讓同學知道如何使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利。進一步提高他們的法律意識。)

6、再請同學尋找生活中的實例,讓大家進行辨析。

(反覆舉例,反覆練習。使同學對一些法律知識得以鞏固和提高)

7、小結:通過辨析活動,我們應該學會運用好法律武器來維護我們少年兒童合法的權益。

三、課後延伸

請每位同學課後調查瞭解:在我們身邊,有哪些需要用法律武器去解決的事。(學以致用)

第三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我們知法、懂法以後,除了要依法維護自身的權益,還應該依法儘自身的義務。有一個同學就為我們做出典範。

2、出示《報刊文摘》。請同學們認真地讀一讀。

3、組織交流:這位同學的做法好在哪裏?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4、小結:我們每個人的都應該像這位同學一樣依法儘自身的義務,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二、學習依法辦事

1、出示討論題,分小組展開討論。

(1)當我發現有人危害國家財富時,應該怎麼辦?

(2)當我看到公共汽車站和路燈杆上有人在貼“牛皮癬”,應該怎麼辦?

2、全班交流。

3、請同學把課後調查瞭解到的需要用法律武器解決的事列舉在黑板上。如:

(1)學校和近設有網吧

(2)小店出售三無產品

(3)有人隨地葉談、隨手亂扔垃圾。

(4)有人損壞花草樹木。

------

4、根據自身的能力,自由選擇問題,運用法律武器去解決它。其他同學可以做相應的補充,老師做適當的指導。

5、過渡:在生活中,我們除了運用法律武器去解決問題,還可以對法律法規自身不完善的地方提出個性意見,這也是在儘自身的義務。

6、出示《化悲哀為法律》一文,指名朗讀。

7、開展交流:通過這篇文章,我們有什麼感想。

8、請同學大膽地説自身認為現有的法律法規需要完美的地方。

9、大家一起制定修改的意見。

三、課後延伸活動

請班上的代表,寫一封信給法制部門,反映需要解決的問題,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培養同學參與法律的修改,參與管理國家意識。體現他們的參與權).

篇39:《品德與社會》教案

活動目標:

1.能夠觀察和發現商品價格的差異和變化,嘗試瞭解造成差異、變化的原因,並在購物中,能夠根據自己的需要,學會選擇價格比較合適的商品。

2.瞭解選擇商品的有關常識,回看包裝袋或商品説明書中的有關信息。能根據這些信息識別商品的真偽、優劣。

3.初步具有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並知道在購物時出現問題如何保護自己的權益。

教學準備:

1.課前佈置孩子們走進商場進行商品價格調查,並諮詢價格變化的原因。

2.收集商品的包裝袋或商品説明書。

3.爸爸、媽媽或自己買的食品一種。

課時安排:一課時

活動過程

激趣導入:同學們,你們都希望花最少的錢,多買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並且還要保證質量,是不是?其實,這裏面有很多的學問。你們想知道嗎?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來探討一下。

活動一:小小調查員

1.根據孩子們課前佈置的作業,參考第59頁調查表進行調查:

(1)蔬菜每天早晚價格是否一樣?

(2)水果的價格在不同的季節有什麼變化?

(3)哪些衣服在打折?

(4)水產在不同季節,活物與死物價格有什麼不同?

2.根據學生調查情況進行整理歸納,並選出代表在班裏彙報。根據彙報結果,學生從中發現了什麼祕密,讓學生談談怎樣選購商品。

活動二:火眼金睛看包裝

1.把自己蒐集到的食品包裝袋、衣服標籤、商品説明書拿出來,仔細觀察上面有哪些信息,問問周圍的同學及老師,弄懂各種標誌表示的意思。

2.自己設計一個包裝袋,自己要知道設計的包裝袋上要有哪些説明。

3.以小組為單位,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包裝袋、標籤及自己設計一個包裝袋等,讓大家評一評,合格不合格。

活動三:當一名聰明的消費者

1.分組進行,讓學生拿出自帶的食品,根據所學知識進行鑑別,什麼樣的是合格的食品能食用,否則就不能使用。提醒學生做到:

(1)看生產廠家;(2)看它含的成分;(3)看生產日期和保質期;(4)看食用方法;(5)食品的外觀,等。

2.把鑑別的結果進行彙總,對不合格的食品教育學生不能貪便宜買,更不能吃。

知識拓展:瞭望台

學會保護自己的權益。即使我們學會了鑑別優劣商品,難免也會買到不合格的商品。出現這樣的情況,應該怎樣做?對於有問題的商品,我們可以要求修理、更換,仍無法使用的可以要求退貨;對不合格的商品,我們可以直接要求退貨。讓孩子們瞭解下面這些知識,以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損害。

篇40:《品德與社會》教案

教學目標:

1、感受誠信與我們日常生活的多方面的聯繫。

2、以誠信為標準分析和評議身邊的各種行為現象。

3、思考失去誠信可能帶來的後果。

2、以誠信為標準分析和評議身邊的各種行為現象。

3、思考失去誠信可能帶來的後果。教學準備:

瞭解學生上次家庭作業完成的情況。教學活動:

一、導入

請幾個學生髮言,談談對上一節課家庭作業中“進一步的思考”的想法。

二、閲讀與討論

1、教師朗讀教科書第7頁上方的課文。

説明:前面兩個課題中所學的內容,畢竟在生活中不是經常發生,而是比較特殊的事情。實際上,正如課文中所説,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誠信問題。今天學習的'內容,就是從我們身邊的一些小事開始的。

2、請學生閲讀教科書第7頁的幾幅插圖及説明文字,展開自由討論。

3、圍繞以下問題展開討論:你遇到過這樣的或類似的事情嗎?有什麼感受和想法?

三、閲讀與思考

請學生自己閲讀並且思考教科書第8—9頁中的內容,然後自由討論,要求每個學生的發言要結合第8—9頁中的一項內容。思考及討論主要圍繞以下題目展開:

1、他們為什麼這樣做?

2、這樣的做法,給自己帶來了什麼?

3、這樣的做法,給別人帶來了什麼?

4、這樣的做法,給社會風氣帶來了什麼?

四、教師

教師用教科書上“誠信是做人的核心,誠信是做人的根本”這句話進行,鼓勵每個學生做一個誠信的人。

篇41:《品德與社會》教案

一、談話導入

二、結合名人檔案理解第一段主題文字。

1、事先佈置學生了解這些名人的故事。

2、引導思考:這些人都曾經歷過挫折和失敗,為什麼還能取得成功呢?

3、對比自己的行為討論:你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過挫折和失敗嗎?當時你是怎麼想的?如果不願意當眾説,也可以用小紙條的形式告訴老師,讓大家來幫他分析,應該是用怎樣的態度來面對。

三、看圖聽故事,探討問題

1、學生看圖,聽老師講故事。

2、學生分析小雪的心理,探討她該如何面對一進的失意。

3、學生續編故事:小雪會成功嗎?

4、教師小結。

四、讀名人名言,學道理

1、讀愛迪生的名言,想愛迪生的故事,並交流。

2、學生在講其他名人類似的故事

3、交流:有人説:“‘勝敗乃兵家常事’,所以,失敗了無所謂,根本不要放在心上。”你同意這種説法嗎?

4、教師小結。

篇42:品德與社會教案

教學目標

1、通過宏揚中國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激發愛國主義親懷,四年級品德與社會《多樣的風俗》教案 西慈亭國小。

2、通過對家鄉文化,風俗的瞭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

3、瞭解家鄉的文化、習俗以及家鄉最著名的`事物。

二、導入新課

我們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學多的傳統文化和習俗,有些應該大力弘揚有些是不健康的應該制止。現在我們就來看一下哪些應弘揚那些應破除。

三、授授新課

1、吳橋雜技圖中是三副雜技演員正在進行表演和舉辦國際雜技藝術節的照片。雜技演員在國際比賽中多次獲獎,為祖國贏得了榮譽,使我們每個中國人感到自豪,所以要大力弘揚。

2、民俗展覽圖中上二副為唐山的皮影,唐山被成為“皮影之鄉”皮影從製作工藝到演出技藝都獨一無二,教案《四年級品德與社會《多樣的風俗》教案 西慈亭國小》。 下三副圖,1為河北棒子傳統劇目《花為媒》2是耍獅子3、是家鄉匯演以節目單為底襯,反映戲劇演出的劇目眾多。

3、家鄉的驕傲有我們河北人都喜愛的梆子、“太極之鄉”永年、“武術之鄉”滄州、“石雕之鄉”曲陽、保定的鐵球、麪醬、春不老。

4、自己動手剪窗花的步驟:1畫好圖形2剪好圖樣。過年過喜事貼窗花顯着喜慶、熱鬧。讓學生回家自己動手剪剪看看。中國結有很多種編制方法,每一種都有很深的寓意。它們代表着祥和、團結、幸福、快樂、萬事如意。

5、移風易俗樹新風我國一些農村地區,延續着許多風俗習慣,有些是積極向上的,有些是封建迷信不健康的內容,讓學生判斷四副圖中那些是不健康的餓迷信活動。

6、農村婚俗的變化書中短文表現了現代農村婚俗的變化,從以前向男方索要各種各樣的彩禮,到現在陪送致富的項目,結合本縣、外縣不同婚俗讓學生了解家鄉風俗習慣上還有那些變化。

四、課後小結

通過本課的講解,使學生了解家鄉的風俗習慣,知道那些是越來越富有民族的文化傳統,那些是封建迷信,讓學生從小有一定的分辨能力。

篇43:品德與社會教案

教學目標

1、瞭解地球,知道人類認識地球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2、體會人類為揭開地球奧妙,不畏艱險、勇於探索的精神。

3、激發同學探索地球的願望。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地球是我們的家園,我們都是地球的居民,對於我們生存的地球,你瞭解多少呢?

2、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蔚藍色的地球》,板書課題。

二、學習“從太空看地球”

1、我們知道,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假如你乘座宇宙飛船漫遊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什麼樣的呢?欣賞書中人造衞星拍攝的地球全景照片。

2、指名説説你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

3、請同學們讀一讀書中描寫的語句。

4、你知道人類歷史上第一位從太空中觀察地球全貌的人是誰嗎?最早測算地球大小的人又是誰呢?讀一讀文中有關介紹。

5、你知道了什麼?

6、地球周長約4萬千米,那究竟是多大呢?學習小夥伴告訴了我們。

7、你還能用其他的事例來具體説明地球的大嗎?

三、學習“人類對地球的探索”

現在我們都知道地球是一個球體,可是你知道嗎?人類認識地球卻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1、人類最早將天想象成一個半圓的蓋子,高高在上,無所不包。大地如一個方方正正的棋盤,被天所覆蓋,人們是怎麼證明地球是圓的呢?在很早以前,麥哲倫做了一次環球探航。

2、請同學們閲讀瞭望台中《麥哲倫環球航行》一文

(1)麥哲倫和船員們遇到了哪些困難?

(2)麥哲倫率領的5艘大船,200多名水手,歷時3年返回西班牙時,還剩多少隻船、多少隊員?

(3)從這一個個困難,一組組數據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3、全班交流

4、歷時3年的麥哲倫環球航行第一次通過實踐,向世人證明了地球是圓的。引導同學探究麥哲倫環球航行地圖。

5、地球是目前所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因此它是我們人類的家園。千百年來,人類一代代不懈地探索着,用自身的智慧一次次揭開了地球的奧妙。

(1)數百萬年前的三葉蟲化石

(2)中國北極黃河站建成

6、你還知道哪些人類探索地球的人和事?向大家介紹介紹。

四、總結

人類為了揭示地的奧妙,在浩瀚的宇宙中,不時探索進取,充沛顯示出人類無窮的智慧,驚人的毅力和不畏艱險、勇於探索的精神。

篇44:品德與社會教案

〖課程資源的開發與運用〗

(一)學生準備

能夠反映自己健康成長和家庭幸福生活的照片或事情。

(二)教師準備

1、瞭解學生對父母的感情,以及父母與家庭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

2、瞭解學生如何認識在一個温馨的家庭裏,父母與孩子之間應具有的關係。

3、課前聯繫一些學生家長,對他們進行採訪,瞭解他們在承擔家庭角色時的內心想法,並在課前用錄音機錄下一些家長的心裏話。

4、邀請學生家長參與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本課題教學目標〗

1、知道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家庭,感受父母長輩的養育之恩,體會家庭成員間的親情;學會用恰當的方式表達對父母長輩的感激、尊敬和關心,懂得孝敬長輩;知道家庭成員在日常生活中要互相尊重,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家庭責任感,家庭成員之間應該相互溝通,平等相待。

2、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與見解;能夠傾聽他人的意見,學會與他人交流與合作;學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認識、分析事物與現象。

3、知道有關自己成長的事情,體會父母的養育之情;知道在家裏應具有哪些文明禮儀,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學結構〗

(一)課時安排

1課時。

(二)教學結構整體設計

1、通過播放父母對孩子説的心裏話,營造一種温馨感人的氣氛,激發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感受父母的愛意,體會親情,建立溝通交流的平台。

2、通過對平時生活中的一些温馨美好畫面的`描述,引導學生對“我們美好的生活是誰帶來的”這一問題的思考,進而深切地體會父母長輩的養育之恩;同時對學生進行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

3、在前兩個環節的基礎上,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我已經長大了,我應該為創設温暖的家做些什麼”,思考自己在家庭中所應承擔的責任,同時對學生進行清楚表達自己的見解和感受能力的訓練,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認識、分析事物和現象。

4、在本節課的結尾,通過“我的心裏話”讓學生把自己在整節課積聚的情感釋放出來,把自己對父母的熱愛與感激之情真切地表達出來,將教學活動推向高潮。

〖實施過程〗

(一)感受父母的養育之恩,感受親情

1、教師播放錄音。教師播放事先錄製的學生家長平時想對自己的孩子説卻又沒能説出口的心裏話的錄音,並在播放的過程中關注學生的表情和反應。

2、教師提問。讓學生説一説聽了錄音後的感想。可以選擇那些聽了父母的話熱淚盈眶的學生回答,使課堂氣氛進一步升温。(教師要儘可能地讓更多的學生談體會,以營造一個相通且相同的心理環境。)

3、教師在肯定學生的回答之後設問。

師:我們這節課的名稱是《我長大了》,但是為什麼張老師卻要在課上放錄音,又要你們談感受呢?這和我們的新課有什麼關係呢?是不是多此一舉呢?(教師仔細聽完學生的回答後,給予稱讚。

(二)我們美好的生活是誰帶來的

1、教師請學生藉助投影儀向同學展示一些自家美好生活的照片,大家一起分享美好幸福的回憶。

2、通過對照片的描述,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美好的家庭生活是父母長輩付出了努力和心血換來的,體會在自己成長過程中父母的養育之恩。

(三)我為温暖的家做些什麼

1、教師提出問題。師:在這樣温暖的家庭環境中,同學們一天天健康地長大了。但是你們在享受温暖生活的同時,有沒有想過自己也是這個家庭的一員,應該為這個温暖的家做些什麼,對家庭應該負有什麼責任呢?

2、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分組進行討論。討論完畢後,每組選派幾名代表陳述本組同學的觀點,並要説明理由。

3、教師在對每個小組的陳述進行評價之後,將學生寫的卡片貼在“温馨寶典”——紅心卡上。

4、在集體討論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質疑、解釋、補充等活動,逐漸地轉變了自己對家庭的認識,開始形成了主人翁責任感,開始意識到自己對家庭的責任。

(四)我的心裏話

1、教師引導學生對父母説説心裏話。

師:你們真是長大了,懂事了,説得多好啊,老師都感動了,要是你的爸爸、媽媽能聽到,一定會很高興的。

你願意説給他們聽嗎?

2、讓學生把自己的心裏話盡情地説出來,使學生與旁聽的家長一起分享家庭的温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yjqdr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