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山市》教案(多篇)

《山市》教案(多篇)

《山市》教案(多篇)

《山市》教案 篇一

一、教學目標

① 學習積累一些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② 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

③ 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科學精神。

二、教學重點

反覆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聯想及想像能力。

三、課前準備

教師可蒐集有關資料做成多媒體課件。導人中或結束時能講清“山市”形成的原理。學生藉助工具書認識生字詞,反覆閲讀。愛好美術的同學可用繪畫展示“山市”的美景。

四、教學內容

《山市》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所寫的一篇文言文,描繪的是山中蜃景,與“海市蜃樓”相似。文中描繪了從山市開始出現到最後消失的變化過程,給人以神奇而又壯麗的感覺。文章語言精煉生動,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想像,去揣摩、理解。通過研讀對這一現象進行適當探究。

五、教學設計

1、恰當導入

教師出示下面的圖片,並且給學生推薦下面的新聞稿——

山東蓬萊5月23日消息(記者王茂盛、通訊員張紹賢、徐愛兵)5月23日16時50分到19時,在“人間仙境”山東蓬萊海濱、蓬萊閣和八仙渡景區以東海域上空出現了極為罕見的“海市蜃樓”奇觀。據悉,這次海市蜃樓奇觀是自1988年以來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最為清晰的一次,上萬名市民和遊客有幸目睹了這一奇觀。5月23日下午兩時,山東蓬萊海濱薄霧漸退,能見度轉好,海域上空零星出現幾抹淺黃色帶狀雲霧,並逐漸轉白,長島海域出現灰白色漂流物。16時50分,在長山列島之間海域幾座錯落有致的高樓平地而起,並隨着時間的變化時高時低,不斷變幻,宛如鱗次櫛比的城市建築羣,在高樓大廈之間,一座燈塔在碧波盪漾間清晰可辨,最左面一座廟宇式建築,逐漸轉換成海邊小島,繼而變成高樓,周圍島嶼也不斷變化,時而如被削平的山頭,時而如千孔萬洞的橋樑,這一高度清晰的“海市”奇觀從16:40發現時開始,直到18時30分後才開始漸漸暗淡,最後到19點在海風中慢慢飄失。這次“海市蜃樓”持續了兩個多小時。

據專家介紹,海市是一種光學現象。春夏、夏秋之間,萬里無雲,海水與水面的空氣層易出現較大温差。水温低於空氣,這時水面的氣層與空中的氣層密度便發生較大差異,光線通過密度不同的氣層便會發生折射或全反射,就形成了海市。這次海市形成一方面是源於近幾年蓬萊市注重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加大空氣污染治理,改善了大氣質量的緣故,另一方面是源於連日降雨,雨後天開,天氣比較涼爽的緣故。

( 也可以講傳説、講故事,創設情景,引起學生的興趣。許多人都聽説過海市蜃樓,卻無緣目睹這種神奇。)

有道是“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飄渺間”,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為我們寫下的《山市》,描繪了山中蜃景,與我們所説的海市蜃樓略有不同。山市是一種科學現象,它到底有怎樣的奇觀呢?讓我們走進這山市,去感受這山市的奇妙吧!

出示目標並板書課題。

2、課題:山市

3、學習目標:a.學習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b.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批麗的幻景。

c.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道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科學精神。

4、整體感知

教師引導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學習文言文,“研討與練習”所列字詞:孤塔聳起插青冥 碧瓦飛甍 歷歷在目 風定天清 一切烏有 直接霄漢 黯然縹緲

檢查預習,大屏幕出示字詞,學生識記。

一、解釋加點詞語義。答 案

1、數年恆不一見數,幾。恆,經常。

2、層層指數數,數數

3、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樓,像樓一樣,堂,像堂一樣,坊,像坊一樣。歷歷在目:清晰地出現在眼前。

4、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山中蜃景

5、而樓上人往來屑屑屑屑,忙碌的樣子

6、或憑或立,不一狀不一狀

7、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院。相顧,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8、倏忽,如拳如豆。倏忽,突然。

教師導讀:閲讀文言文須掌握合理的方法步驟。方法適當,可以提高閲讀效率。(大屏幕出示方法)

①通覽全文,瞭解全貌 ②逐詞逐句,通懂其義

a.識記生字詞 a.分析理解詞語

{b.斷清句層次 {b.省略補出翻譯

c.朗讀按標點 c.精讀分析理解

d.難句村出來 d.畫批圈點小結

對以上方法加以解釋指導,引導學生懂得好文不厭百回讀,在誦讀中理解,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古文多誦讀的道理。引導學生“初讀通語句,再讀明大意,三讀有感悟,四讀品內涵,五讀得啟迪”,在誦讀中展開聯想和想像。

自主學習

① 學生在自由誦讀和教師的學法指導下,自由地進行初讀、再讀、三讀後開展競讀。每小組推薦同學進行朗讀比賽,各組對每組參讀的同學進行評價。教師參與學習過程。

② 學生看註釋講內容,直譯即可。各小組互相幫助,理解句子的含義。

A、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

B、忽見山頭有高塔聳起,高插青冥,相顧驚疑。

C、而樓上人往來屑屑。

D、然數年恆不一見。

③ 學生講述內容後,各組之間相互質疑,相互解答。教師適時點撥,並加以補充。

5、探究想像

學生討論後可自講:

① 山市出現的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

② 結尾的作用是什麼?

③ 怎樣欣賞感受這神奇的山市,能否用科學解釋其中的道理?

④ 想像一下,山市是怎樣一幅神奇的畫面。

學生相互研究討論後,教師可幫助明確。

縱觀山市的出現分三個階段:初現孤塔宮殿,再展城郭恢宏,又看危樓出現。結尾照應開頭,這裏説的“山市”跟“海市”一樣,是一種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麗而又奇特,多少年也難得出現,少數人偶遇,多數人難得一見。此是作者根據目擊者的敍述所寫,令人回味無窮。

讓學生想像一下,山市到底會是一幅什麼美景呢?可以讓繪畫好的同學畫出,在班裏展示欣賞。然後總結補充:其實,美的東西也許留在想像中會更美,想有多美有多美,正是:此時無畫勝有畫。

5、拓展練習

① 請用自己的話向家長描繪一下美麗神奇的山市。

② 繼續收集有關山市或海市蜃樓的故事。

③ 可以讀讀蒲松齡的其他文章,瞭解其創作風格。

6、信息反饋:

附錄資料(課文知識積累)

山 市

答 案

1、數年恆不一見數,幾。恆,經常。

2、層層指數數,數數

3、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樓,像樓一樣,堂,像堂一樣,坊,像坊一樣。歷歷在目:清晰地出現在眼前。

4、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山中蜃景

5、而樓上人往來屑屑屑屑,忙碌的樣

6、或憑或立,不一狀不一狀

7、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院。相顧,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8、倏忽,如拳如豆。倏忽,突然。

二、翻譯句子。

1、孫公子禹年與同人飲樓上。公子孫禹年和他的朋友在樓上喝酒。

2、或憑或立,不一狀有的靠着,有的立着,形狀不一。

3、然數年恆不一見但是這幾年總不出現一次。

三、閲讀全文,回答問題。

1、作者是借哪些人的觀察描寫山市的?1、借孫禹年和他朋友的觀察來描寫山市的。

2、由本文的內容及“危樓”一詞,你能聯想古代哪一首著名的詩歌?2、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3、為什麼蒲松齡時代的人把“山市”叫做“鬼書”?3、當時的人們不能對“山市”這種自然現象作出正確的理解,所以只能用迷信的不科學的説法來解釋

4、出自本文的成語有哪些?4、子虛烏有、歷歷在目、直衝霄漢、風定天清

5、找出文中描繪山市的關鍵詞語,體會山市形成的過程5、孤塔—宮殿—城市—危樓

6、請你用一兩個詞語概括山市的特點奇異、奇妙、神祕、瑰麗、變化多端、

《山市》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

1、積累文言詞語,掌握課文內容;

2、正確認識“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

情感目標: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翻譯課文。

教學流程

導入新課——課文誦讀——重點字詞教學——學生自主翻譯課文——研讀探究——檢測反饋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

1、掌握蒲松齡極《聊齋志異》有關文學常識。

2、積累文言詞語,翻譯重點詞句。

3、誦讀課文。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聽説過海市蜃樓這個詞語嗎?有道是“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飄渺間”,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的《山市》,描繪了山中蜃景,讓我們走進這山市,去感受這山市的奇妙吧!

二、蒲松齡及《聊齋志異》

1、蒲松齡,字留仙,山東淄川人,清代文學家。

2、《聊齋志異》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説集,共491篇,多數故事通過描寫妖狐鬼怪來反映社會生活,揭露當時社會的黑暗和官吏的罪惡。“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聊齋志異》是蒲松齡用幾十年時間寫成,他自稱本書為“孤憤之書”。

3、關於海市蜃樓及其成因,請學生介紹。

三、課文誦讀,請學生自讀課文,勾畫字詞。

四、字詞教學

1、識記並注音

孤塔聳起高插青冥碧瓦飛甍歷歷在目風定天清一切烏有直接霄漢黯然縹緲高垣睥睨海市蜃樓連亙窗扉淄博青冥居然城郭倏忽遂酒肆逾時

2、通假字

①、一切烏有

②、裁如星點

3、解釋加線的字詞。

①、然數年恆不一見。然:但是恆:經常

②、高插青冥青天,天空

③、碧瓦飛甍飛檐。甍,屋檐

④、高垣睥睨垣,牆。睥睨,指女牆,城牆上呈凹凸形的矮牆。

⑤、堂若者若,像。

⑥、惟危樓一座惟,只有。危,高。

⑦、可見其頂其,它的,指危樓。

⑧、往來屑屑形容來往匆匆

⑨、或憑或立或,有的。

⑩、倏忽突然

4、勾畫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並解釋。

忽無何未幾既而逾時倏忽

5、翻譯句子

①、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②、未幾,高垣睥睨,連亙六七裏,居然城郭矣。

③、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

④、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

⑤、見山上人煙市肆,與市無別。

6、齊讀課文、讀出節奏。

①、念近中無此禪院。

②、然數年恆不一見。

③、一行有五點明處。

④、則黯然縹緲,不可計其層次矣。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

1、積累文言詞語,掌握課文內容;

2、正確認識“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

情感目標: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翻譯課文,探究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指導學生翻譯全文。

二、體味探究:

1、山市形成的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請發揮想象,運用課文中的語言描述。

明確:縱觀山市的出現分三個階段:初生階段:從孤塔高聳到宮殿出現,發展階段:城郭的出現。高潮階段:危樓出現。

2、山市變化的幾個階段是以什麼為線索展開敍寫的,找出相關的標示性詞語。用一個成語概括山市的特點。

明確:以時間為線索描寫山市變化。標示性詞語:忽無何未幾既而逾時倏忽

特點:變化莫測神奇變幻

3、文章結尾的作用是什麼?為什麼人們又稱“山市”為“鬼市”?

明確:結尾照應開頭。這裏説的“山市”跟“海市”一樣,是一種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

4、朗讀課文

三、課堂小結

目睹山市奇景是偶爾的機緣。蒲松齡的《山市》文景皆佳,把山市出現消失都描繪得歷歷如畫,讓人如臨其境。同學們可以閲讀《聊齋志異》中其它故事,相信大家會開卷有益。

山市的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學習積累一些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2、體會“山市”變化的過程及神奇、壯麗的幻景。

3、培養學生組織、想象以及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反覆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體會“山市”變化的過程及神奇、壯麗的幻景。培養學生組織、想象以及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一、恰當導入

口述:今天來到這裏是想邀請大家和我一起到山東的深山老林裏去走走。聽説那裏出現了一種類似於“海市蜃樓”的奇景,當地人稱它為“山市”。怎麼樣,大家有沒有興趣與我合作,共同完成這個採訪任務呢?那就讓我們出發吧!

二、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課文,引導學生掌握字詞讀音。

2、學生自由地朗讀課文,談談對山市的初步印象。

三、分步品味

1、體會山市之“變”

⑴ 找出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這些時間都很短暫,看來山市是瞬息萬變的!(板書“變”)

⑵ 隨着時間的推移,山市呈現出怎樣的景象?

⑶ 山市變化的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

2、想象山市之“奇”

⑴ 讓學生分組分階段談所看到的山市奇觀,派小記者下組進行採訪。

要求:

① 小記者採訪前要做到心中有數,列好採訪提綱;採訪時要及時總結,做好採訪筆錄。教師提供“採訪提綱”,小記者按“採訪提綱”進行採訪。

② 目擊者儘可能向小記者提供多的細節。

⑵ 教師以記者採訪的方式與小記者交談,總結小記者所瞭解到的山市勝景,奇妙無窮。(板書“奇”)

3、品味山市之“美”

⑴ 學生朗讀一段課文,教師有感情地描繪一段,師生共同回味所採訪到的山市奇觀(輔以圖片欣賞)

⑵ 師生評説山市景色之美,探究由哪些詞語、句子體現出來。(高插青冥、碧瓦飛甍、高垣睥睨、直接霄漢、闇然縹緲)山市勝景被這些語句描繪得美不勝收!(板書“美”)

四、深入研討

1、欣賞煙花綻放情景的影片,然後思考:作者記錄山市之景,如此變幻、奇特、美麗,在寫作方法手法上有沒有讓我們借鑑的地方?

2、為什麼那時侯的人把山市又稱為鬼市?世界上真的有鬼嗎?

五、課堂練筆

讓學生用筆有順序、抓特徵、運用美的語言描繪煙花綻放的全過程。師生共評。

六、作業佈置

1、課外請教老師或查閲有關資料,對“山市”這一現象作出科學的解釋。

2、積累課後“讀一讀,寫一寫”中的優美詞語。

【板書設計】

山市

蒲松齡

變 奇 美

忽 孤塔 高插青冥

無何 宮殿 開端 碧瓦飛甍

未幾 城郭 發展 高垣睥睨

既而 危樓 高潮 風定天清

逾時 高舍 結局 直接霄漢

倏忽 拳豆 闇然縹緲

按時間順序 抓特徵 語言美

【採訪提綱】

請你採訪一下山市“開端”(“發展”、“高潮”、“結局”)階段目擊者。

提出下列問題:

1、你看到了怎樣的景色?

2、它有變化嗎?怎樣的變化呢?

3、你覺得這些景象美嗎?美在哪些細節?

山市的教案 篇四

【教材的地位及課文的特點】

《山市》是一篇文言文,它所涉及的自然現象與“海市蜃樓”相似,可引導學生對這一問題進行適當的探究。課文用精練生動的語言描述山市的生成、發展、高潮及至消失的過程,極富想象力。本文是自讀課文,學生學習文言文又尚在初始階段(這是學生進入國中階段接觸到的第三篇文言文),所以對文言字詞、語法的要求可以放低一些。

【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1、知識目標:

學習積累一些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2、能力目標:

⑴ 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

⑵ 豐富想象,鍛鍊口頭表達能力和活動組織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⑴ 體會“山市”神奇、壯麗的幻景。

⑵ 養成主動探究的習慣。

4、重點:

發揮想象,體會“山市”這一自然現象的神奇,並再現“山市”。

5、難點:

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想象及口頭表達能力。

【學情分析】

國中一年級學生較活躍,形象思維較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點進行分析。意義識記已優於機械識記,自我意識較強,對事物有一定的獨立見解,但他們的有意注意穩定性較差。在教學過程中,可將積累詞語與培養想象力結合起來,請學生用畫筆或語言描繪出山市奇幻的景象。還要運用電腦多媒體手段來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吸引力,發展學生形象思維。

文言文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學生雖已初步接觸了文言文,對怎樣學習文言文也已有了一定的整體印象,但還是有畏難心理。而且本文又是一篇自讀課文,根據要求用一課時來完成有一定的難度,所以要抓好預習。要求學生在課外利用工具書、課文下的註解疏通文意,能夠找出難詞難句,並對課文有初步的印象。對文中重點詞句的鞏固可以利用檢測的形式來促進。

【預習要求】

1、讀準字音,把握節奏,注意語速和語調。

2、藉助工具書和書中註釋疏通文意,準備複述課文。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

先出示幾張海市蜃樓的圖片引出神奇的山市。

説明:設計此環節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索欲,為後面的活動作好情感準備。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理解課文大意是一切活動的基礎,因此,要在檢查預習的基礎上整體感知課文。具體做法是:

1、學生提出預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可以是朗讀、詞義句義、課文理解等各方面的。疏通文意由學生互相釋疑,教師適當補充。

2、齊讀課文,解釋課後練習中的詞語,反饋預習情況,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或肯定或指正。

3、分別請兩位同學複述課文,並請其他同學點評優劣。評價的重點放在文言文的複述是否僅僅是機械的翻譯,倡導創造性複述,為下一環節的再現“山市”作鋪墊。

三、合作探究,培養想象力

《山市》中的景色瞬息萬變、虛無縹緲,比較適合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因此,我從三個層面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1、以創造性複述來培養學生描述景物的再造想象力。

2、以給景物畫插圖的形式來培養學生將語言轉化為圖景的空間想象力。

3、最後又給插圖配上文字,將再造想象力與空間想象力相結合。

這一環節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口頭表達能力和活動組織能力。要求學生研讀相關段落,通過小組討論,分工合作,描繪文中之景,想象言外之象。

四、總結評價

説明:此環節對學生活動給以大力的肯定和鼓勵,並回歸文本,從整體感知到局部的活動,最終又回到對整體的把握上,體會文言文的音樂美、語言美,想象大自然的神奇。

五、拓展延伸(佈置作業)

1、結合海市蜃樓來探討山市的成因。

通過這一問題自然的將思考從課內到課外,從文本遷移到自然科學,激發學生對自然世界進行科學探究的慾望。

2、同學們回家把“山市”的故事講給父母聽。

3、鞏固基礎知識,準備檢測。

説明:通過講故事使“山市”的成因及其變化過程更清晰的呈現在學生的頭腦中,進一步培養想象力,鍛鍊口頭表達能力。

《山市》教學反思: 篇五

《山市》是蒲松齡寫的一篇文章,到今天為止,文言文教學一直沒有什麼重大的改變,這一次我設想還是要把文章的內容弄懂,我常用的整體閲讀方法有學生自己看課文下的註解,朗讀,老師的講解,這麼多種方法裏,最常用的還是老師的講解,我設想是先通過朗讀,再通過學生自己看註解來解決一部分,然後老師再講解一下,這樣大部分的內容學生是可以理解的。最後老師再詢問是否還有存在的問題來掃清一些學生個別的問題。

首先,我發現學生的朗讀雖然正音沒問題,但朗讀的節奏存在問題比較多,所以,我範讀了一遍,然後學生讀,讀起來似乎也沒有什麼問題,對於課文下的註解,昨天已經讓學生回家把課文下的註解和文言文的原句對號入座——之所以採取這種方法,因為平常有些學生經常直接抄錄整句的翻譯,學生反而沒有很好地瞭解註解。對於課文的翻譯,雖然學生已經預習,上課時翻譯時遇到的困難似乎也不多,但是很讓人惱火的是時間依然是不夠的,還是用了一節多。

也不知道別人通過大量的朗讀之後,學生到底對翻譯懂還是不懂?懂多還是懂少,因為我最後一個環節是讓學生提出翻譯中還存在的問題的——應該説這樣做,對詞語積累更為全面,但總的説,用的時間超出了課時規定,也不知道別人到底是怎麼教的?他們到底在時間和對課文理解方面怎麼做出平衡?教學要求不要逐句翻譯,面面俱到,但哪些內容可以省略呢?有些詞語翻譯存在問題,比如不理解和過於模糊的理解,會影響整篇文章的理解,就算稍微講解一下,也要用去這麼多的時間,不要説什麼具體的語法。

今天本來想通過《山市》一文中的'七個時間詞,把昨天教學目標鞏固一下,但由於時間不足,我只讓學生點出時間詞,沒時間和昨天學的教學目標聯繫起來,這失去了一個比較好鞏固的機會。

現在很棘手,文言文教學一直教似乎一直一個樣,可能不知道具體問題出在哪裏,所以,改變就沒有目標,最好是去看看別的學校的老師怎麼教,可是,由於不同的學生,在教法上可能差距比較大,也不知道能得到是什麼樣的效用,何況我現在很少去聽課,要去聽聽看。

首先,朗讀前要預設適當的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去朗讀,不是漫無目的,而是有的放矢。在這一堂課中,我圍繞文章重點預設了一些問題,例如“邊聽邊校正自己的讀音、句讀錯誤,劃出自己有疑問的字詞”、“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並説説喜歡的理由”、“從每一段找出一個詞概括作者的感情”等。

其次,要合理評價學生回答的問題。我們老師不能輕意説學生的回答錯誤或不正確,否則會打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創新能力也會因此而遭扼殺。例如有的學生認為文章表現了王羲之消極的人生觀。我沒有表示否定,而是讚揚他的觀點。對於這樣的問題,開放性比較大,我們老師應求同存異,不必拘泥於參考資料上的固有的見解。

再次,靈活多變的朗讀方式也是很重要的。例如“齊讀”、“分小組朗讀”、“學生個人演讀”等。我在這堂課中就靈活採用了多種朗讀方式,課堂不呆板,顯得有變化,課堂氣氛更加活躍,教學效果也會更好。

更重要的是,教師要有一定的教學機智能力。如何處理學生的回答與教師的預設之間的矛盾,如何應對課堂上學生突然提出的問題,等等。這些都是教學機智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教學機智能力。例如,有學生提出“所以”的意義和用法,還有學生回答“優秀”、“天朗氣清”,或者提出一些其它的問題。教師要隨機應變,靈活處理。

採取朗讀的教學方法後,我發現,許多過去需要講解的知識在朗讀中就解決了。比如實詞的意思,《蘭亭集序》中,有學生不懂“俯察品類之盛”的“俯察”的意思,就另有學生告訴了他自己總結的規律:文言文句式整齊,通過和上文“仰觀宇宙之大”中“仰觀”二字對比,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俯察”的意思。又如“所以”一詞的意義和用法,學生在朗讀中自己解決了。再比如虛詞的用法,如果讓教師來講解“也、哉、夫”表達不同語氣的知識,哪裏比得上在誦讀中感受“信可樂也!”“豈不痛哉!”“悲夫!”三句話中的情感更自然呢?

可以説,朗讀是學習文言文的一把鑰匙。掌握了這把鑰匙,學生在朗讀中就能夠有所感知,增加積累,形成語感。當然,這節課還有很多缺憾,而我感到最大的缺憾,就是沒有背誦活動,如果學生在這節課中能夠當堂背誦全文,那麼,即使沒有分析其中藴含的人生哲理,也是一節成功的朗讀教學課。

當然,教無定法,朗讀教學法也不是,因文因人施教才是最好的方法。

《山市》教案 篇六

《山市》教案設計示例

學習目標:

①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②感知“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

③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科學精神。

學習重點:

反覆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聯想及想像能力。

課前準備:

師生蒐集有關資料做成多媒體課件。學生藉助工具書認識生字詞,反覆閲讀。愛好美術的同學可用繪畫展示“山市”的美景。

課文感知:

《山市》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所寫的一篇文言文,描繪的是山中蜃景,與“海市蜃樓”相似。文中描繪了從山市開始出現到最後消失的變化過程,給人以神奇而又壯麗的感覺。文章語言精煉生動,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想像,去揣摩、理解。通過研讀對這一現象進行適當探究。

教學設計:

課文導入:

同學們,在《一千零一夜》描繪過許多奇幻的神話,沙漠中一夜之間建築起宏偉的宮殿,美麗的城池,這些神話是人類想象力的偉大產物,但我想也是古時候的人們對未知的海市蜃樓的描繪與神化。現實世界中許多人都聽説過海市蜃樓這個詞語,但卻無緣目睹這種神奇。有道是“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飄渺間”,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為我們寫下的《山市》,描繪了山中蜃景,與我們所説的海市蜃樓略有不同。山市是一種科學現象,它到底有怎樣的奇觀呢?讓我們走進這山市,去感受這山市的奇妙吧!

整體感知:

教師引導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學習文言文,“研討與練習”所列字詞:孤塔聳起插青冥碧瓦飛甍歷歷在目風定天清一切烏有直接霄漢黯然縹緲

檢查預習,大屏幕出示字詞,學生識記。

教師導讀:閲讀文言文須掌握合理的方法步驟。方法適當,可以提高閲讀效率。(大屏幕出示方法)

①通覽全文,瞭解全貌②逐詞逐句,通懂其義

a.識記生字詞a.分析理解詞語

b.斷清句層次 b.省略補出翻譯

c.朗讀按標點c.精讀分析理解

d.難句村出來d.畫批圈點小結

對以上方法加以解釋指導,引導學生懂得好文不厭百回讀,在誦讀中理解,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古文多誦讀的。道理。引導學生“初讀通語句,再讀明大意,三讀有感悟,四讀品內涵,五讀得啟迪”,在誦讀中展開聯想和想像。

體味探究:

①學生在自由誦讀和教師的學法指導下,自由地進行初讀、再讀、三讀後開展競讀。每小組推薦同學進行朗讀比賽,各組對每組參讀的同學進行評價。教師參與學習過程。

②學生看註釋講內容,直譯即可。各小組互相幫助,理解句子的含義。

③學生講述內容後,各組之間相互質疑,相互解答。教師適時點撥,並加以補充。

展開想像,自主討論:

①山市形成的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

②文章結尾的作用是什麼?

③怎樣欣賞感受這神奇的山市,能否用科學解釋其中的道理?

④想像一下,山市是怎樣一幅神奇的畫面。(通過語言或圖畫描繪山市的奇偉景象)

學生相互研究討論後,教師可幫助明確。

縱觀山市的出現分三個階段:初現孤塔宮殿,再展城郭恢宏,又看危樓出現。結尾照應開頭,這裏説的“山市”跟“海市”一樣,是一種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麗而又奇特,多少年也難得出現,少數人偶遇,多數人難得一見。此是作者根據目擊者的敍述所寫,令人回味無窮。

讓學生想像一下,山市到底會是一幅什麼美景呢?可以讓繪畫好的同學畫出,在班裏展示欣賞。然後總結補充:其實,美的東西也許留在想像中會更美,想有多美有多美,正是:此時無畫勝有畫。

拓展延伸:

①請用自己的話向同學和老師們描繪一下美麗神奇的山市。

②續收集有關山市或海市蜃樓的科學闡釋或相關故事。

③可以讀讀蒲松齡的其他文章,瞭解其創作風格

《山市》教案 篇七

一、教學目標。

1、學習積累一些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2、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

3、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科學精神。

二、教學重點。

反覆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聯想及想像能力。

三、課前準備。

教師可蒐集有關資料做成多媒體。課件。導人中或結束時能講清“山市”形成的原理。學生藉助工具書認識生字詞,反覆閲讀。愛好美術的同學可用繪畫展示“山市”的美景。

四、教學內容。

《山市》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所寫的一篇文言文,描繪的是山中蜃景,與“海市蜃樓”相似。文中描繪了從山市開始出現到最後消失的變化過程,給人以神奇而又壯麗的感覺。文章語言精煉生動,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想像,去揣摩、理解。通過研讀對這一現象進行適當探究。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導入新課,簡介有關海市蜃樓的概況,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2、整體感知課文,疏通文義。

(二)教學內容和步驟:

1、恰當導入。

①可以由“海市蜃樓”的畫面或圖片導人,也可以播放有關的錄像,渲染氣氛,引導學生進入狀態。

②也可以講傳説、講故事,創設情景,引起學生的興趣。許多人都聽説過海市蜃樓,卻無緣目睹這種神奇。有道是“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飄渺間”,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為我們寫下的《山市》,描繪了山中蜃景,與我們所説的海市蜃樓略有不同。山市是一種科學現象,它到底有怎樣的奇觀呢?讓我們走進這山市,去感受這山市的奇妙吧!

2、出示目標並板書課題。(課題:山市。)

學習目標:

a、學習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b、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批麗的幻景。

c、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道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科學精神。

(三)整體感知。

教師引導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學習文言文,“研討與練習”所列字詞:孤塔聳起插青冥 碧瓦飛甍 歷歷在目 風定天清 一切烏有 直接霄漢 黯然縹緲

(四) 檢查預習,大屏幕出示字詞,學生識記。

1、自學課下注釋。

2、教師導讀:閲讀文言文須掌握合理的方法步驟。方法適當,可以提高閲讀效率。(大屏幕出示方法)

①通覽全文,瞭解全貌。

②逐詞逐句,通懂其義。

a、識記生字詞。

b、分析理解詞語。

c、斷清句層次。

d、省略補出翻譯。

e、朗讀按標點。

f、精讀分析理解。

g、難句村出來。

h、畫批圈點小結。

對以上方法加以解釋指導,引導學生懂得好文不厭百回讀,在誦讀中理解,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古文多誦讀的道理。引導學生“初讀通語句,再讀明大意,三讀有感悟,四讀品內涵,五讀得啟迪”,在誦讀中展開聯想和想像。

小結本課,並佈置作業:初步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熟悉課文,在上節課的基礎上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讀。

2、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並分析課文結構,積累文言詞語,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聯想及想像能力。

(二)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自主學習。

①學生在自由誦讀和教師的學法指導下,自由地進行初讀、再讀、三讀後開展競讀。每小組推薦同學進行朗讀比賽,各組對每組參讀的同學進行評價。教師參與學習過程。

②學生看註釋講內容,直譯即可。各小組互相幫助,理解句子的含義。

③學生講述內容後,各組之間相互質疑,相互解答。教師適時點撥,並加以補充。

(二)探究想像。

1、學生討論後可自講:

①山市出現的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

②結尾的作用是什麼?

③怎樣欣賞感受這神奇的山市,能否用科學解釋其中的道理?

④想像一下,山市是怎樣一幅神奇的畫面。

2、學生相互研究討論後,教師可幫助明確。

縱觀山市的出現分三個階段:初現孤塔宮殿,再展城郭恢宏,又看危樓出現。結尾照應開頭,這裏説的“山市”跟“海市”一樣,是一種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麗而又奇特,多少年也難得出現,少數人偶遇,多數人難得一見。此是作者根據目擊者的敍述所寫,令人回味無窮。

讓學生想像一下,山市到底會是一幅什麼美景呢?可以讓繪畫好的同學畫出,在班裏展示欣賞。然後。總結補充:其實,美的東西也許留在想像中會更美,想有多美有多美,正是:此時無畫勝有畫。

(三)拓展練習。

①請用自己的話向家長描繪一下美麗神奇的山市。

②繼續收集有關山市或海市蜃樓的故事。

③可以讀讀蒲松齡的其他文章,瞭解其創作風格。

山市的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

⑴ 積累文言詞語,掌握課文內容。

⑵ 正確認識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

2、情感目標:

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翻譯課文。

【教學流程】

導入新課──課文誦讀──重點字詞教學──學生自主翻譯課文──研讀 探究──檢測反饋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

⑴ 掌握蒲松齡極《聊齋志異》有關文學常識。

⑵ 積累文言詞語,翻譯重點詞句。

⑶ 誦讀課文。

2、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聽説過海市蜃樓這個詞語嗎?有道是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飄渺間,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的《山市》,描繪了山中蜃景,讓我們走進這山市,去感受這山市的奇妙吧!

二、蒲松齡及《聊齋志異》

1、蒲松齡,字留仙,山東淄川人,清代文學家。

2、《聊齋志異》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説集,共491篇,多數故事通過描寫妖狐鬼怪來反映社會生活,揭露當時社會的黑暗和官吏的罪惡。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聊齋志異》是蒲松齡用幾十年時間寫成,他自稱本書為孤憤之書。

3、關於海市蜃樓及其成因,請學生介紹。

三、課文誦讀,請學生自讀課文,勾畫字詞

四、字詞教學

1、識記並注音:

孤塔聳起 高插青冥 碧瓦飛甍 歷歷在目 風定天清

一切烏有 直接霄漢 黯然縹緲 高垣睥睨 海市蜃樓

連亙 窗扉 淄博 青冥 居然城郭

倏忽 遂 酒肆 逾時

2、通假字:

⑴ 一切烏有

⑵ 裁如星點

3、解釋加粗的字詞:

⑴ 然數年恆不一見。 然:但是 恆:經常

⑵ 高插青冥 青天,天空

⑶ 碧瓦飛甍 飛檐。甍,屋檐

⑷ 高垣睥睨 垣,牆。睥睨,指女牆,城牆上呈凹凸形的矮牆。

⑸ 堂若者 若,像。

⑹ 惟危樓一座 惟,只有。危,高。

⑺ 可見其頂 其,它的,指危樓。

⑻ 往來屑屑 形容來往匆匆

⑼ 或憑或立 或,有的。

⑽ 倏忽 突然

4、勾畫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並解釋:

忽 無何 未幾 既而 逾時 倏忽

5、翻譯句子:

⑴ 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⑵ 未幾,高垣睥睨,連亙六七裏,居然城郭矣。

⑶ 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

⑷ 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

⑸ 見山上人煙市肆,與市無別。

6、齊讀課文、讀出節奏:

⑴ 念\近中\無此禪院。

⑵ 然\數年恆不一見。

⑶ 一行\有五點明處。

⑷ 則\黯然縹緲,不可計\其層次矣。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

⑴ 積累文言詞語,掌握課文內容。

⑵ 正確認識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

2、情感目標:

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翻譯課文,探究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指導學生翻譯全文

二、體味探究

1、山市形成的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 請發揮想象,運用課文中的語言描述。

明確:縱觀山市的出現分三個階段:初生階段:從孤塔高聳到宮殿出現,發展階段:城郭的出現。高潮階段:危樓出現。

2、山市變化的幾個階段是以什麼為線索展開敍寫的,找出相關的標示性詞語。用一個成語概括山市的特點。

明確:

以時間為線索描寫山市變化。

標示性詞語:忽 無何 未幾 既而 逾時 倏忽

特點:變化莫測 神奇變幻

3、文章結尾的作用是什麼? 為什麼人們又稱山市為鬼市?

明確:結尾照應開頭。這裏説的山市跟海市一樣,是一種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

4、朗讀課文。

三、課堂小結

目睹山市奇景是偶爾的機緣。蒲松齡的《山市》文景皆佳,把山市出現消失都描繪得歷歷如畫,讓人如臨其境。同學們可以閲讀《聊齋志異》中其它故事,相信大家會開卷有益。

《山市》教案 篇九

【教學目標】

1、學習積累一些文言字詞,理解課文大意。

2、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

3.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聯想及想像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山市的虛幻景象。

2.抓住特點,脈絡明晰。

3.詳略得當,語言簡明潔。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許多人都聽説過海市蜃樓,卻無緣目睹這種神奇。有道是“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飄渺間”,下面我們來看看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為我們寫下的《山市》是一幅怎樣的景象,他在文章中描繪了山中蜃景,與我們所説的海市蜃樓略有不同。山市是一種科學現象,它到底有怎樣的奇觀呢?讓我們走進這山市,去感受這山市的奇妙吧!

二、簡介作者極其作品《聊齋志異》

淄川蒲松齡(1640—715),字留仙,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清代山東(今淄博)人。早歲即有文名,但屢應省試皆落第,七十一歲才補為貢生。他用數十年的時間寫成的短篇小説集《聊齋志異》。“聊齋”是他的書齋名,“誌異”是記述怪異的意思。《聊齋志異》文言短篇小説集,共收此錄作品近500篇,以短篇小説為主,外還有散記特寫、隨筆寓言等,主要寫鬼狐精怪的故事,也收錄一些奇特的事。作者是想通過藉助鬼怪故事來反映黑暗的社會現實。構思奇妙,語言生動。

三、掌握方法,整體感知

1、教師引導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學習文言文,“研討與練習”所列字詞:

孤塔聳起 高插青冥 碧瓦飛甍 歷歷在目 風定天清

一切烏有 直接霄漢 黯然縹緲 恆不一見

2、自學課下注釋。

3、教師導讀:閲讀文言文須掌握合理的方法步驟。方法適當,可以提高閲讀效率。(大屏幕出示方法)

1、通覽全文,瞭解全貌。

2、逐詞逐句,通懂其義:

a.識記生字詞 a.分析理解詞語

b.斷清句層次 b.省略補出翻譯

c.朗讀按標點 c.精讀分析理解

d.難句村出來 d.畫批圈點小結

對以上方法加以解釋指導,引導學生懂得好文不厭百回讀,在誦讀中理解,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古文多誦讀的道理。引導學生“初讀通語句,再讀明大意,三讀有感悟,四讀品內涵,五讀得啟迪”,在誦讀中展開聯想和想像。

四、疏通文意,自主學習

1、學生看註釋講內容,直譯即可。各小組互相幫助,理解句子的含義。

2、學生講述內容後,各組之間相互質疑,相互解答。教師適時點撥,並加以補充。

3、思考:本文寫的是什麼?

本文描述了山市的變化過程。

五、討論品析,探究想像

學生討論後可自講:

1、山市是如何逐步變化的?找出文中相應的詞語。

孤塔→宮殿→城郭→危樓→常樓、高舍→消失

2.山市出現的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

縱觀山市的出現分三個階段:初現孤塔宮殿,再展城郭恢宏,又看危樓出現。

3、作者按什麼順序展示山市的變化過程的?找出相應的`詞語並説説這些詞語的作用。

無何→未幾→既而→愈時→倏忽

作用:這些詞語寫出了山市變化的速度之快,並且使敍述條理清晰、層次分明。

4、結尾的作用是什麼?

結尾照應開頭。

5、怎樣欣賞感受這神奇的山市,能否用科學解釋其中的道理?

這裏説的“山市”跟“海市”一樣,是一種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麗而又奇特,多少年也難得出現,少數人偶遇,多數人難得一見。此是作者根據目擊者的敍述所寫,令人回味無窮。

6、想像一下,山市是怎樣一幅神奇的畫面。

讓學生想像一下,山市到底會是一幅什麼美景呢?可以讓繪畫好的同學畫出,在班裏展示欣賞。然後總結補充:其實,美的東西也許留在想像中會更美,想有多美有多美,正是:此時無畫勝有畫。

六、課後學習

1、掌握文章中的重點字詞解釋。

2、把文中的山市變化寫成一則小故事,並向父母親自講一講。

山市的教案 篇十

教學目標:

1、古文字詞句翻譯,理順文章,積累一些文言詞彙

2、體會山市變化的過程及神奇壯麗的幻景

3、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引發科學探討的興趣,培養學生主動探索意識

重點難點:

1、古文字詞句翻譯

2、領會山市變化的過程

3、探討山市產生的原因,引發對科學的興趣

課時計劃:兩課時

課型:講讀,新授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今天的課一開始,老師要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講課文故事) 老師要問大家:你們見過這樣的景嗎?它與哪個景觀相似?(海市蜃樓)

這件事不是老師編的故事,而是在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有這樣一篇文章,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山市》,大家打開書,讓我們回到課文中,看古人是怎樣記載這一勝景的。

二、作者介紹

同學們聽説過這個人嗎?誰能向大家介紹一下他和他的作品?(蒲松齡是誰?在他身上有些什麼故事?《聊齋志異》是怎樣創作出來的?)

蒲松齡(1640~1715)清代小説家,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淄川(今山東淄博)人。出身於一個逐漸敗落的地主家庭,書香世家,但功名不顯。蒲松齡19歲時,以縣、府、道三個第一考取秀才,頗有文名,但以後屢試不中。一生熱衷科舉,卻不得志,72歲時才補了一個歲貢生,因此對科舉制度的不合理深有體驗。加之自幼喜歡民間文學,廣泛蒐集精怪鬼魅的奇聞異事,吸取創作營養,熔鑄進自己的生活體驗,創作出傑出的文言短篇小説集《聊齋志異》。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現實生活,寄託了作者的理想。

《聊齋志異》,清代短篇小説集,是蒲松齡的代表作,在他40歲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後不斷有所增補和修改。“聊齋”是他的書屋名稱,“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多數作品通過談狐説鬼的手法,對當時社會的腐敗、黑暗進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會矛盾,表達了人民的願望。堪稱中國古典短篇小説的高峯。

三、古文梳理 同學們,前面我們學習過一篇文言文,沈復的《童趣》,大家還記不記得文言文要怎樣來讀? (初讀通語句,再讀明大意,三讀有感悟,四讀品內涵,五讀得啟迪) 那麼我們今天這節課就一步一個腳印來完成

1、朗讀課文,弄清字詞讀音和斷句方式,請同學範讀全文。

2、再讀課文,對照註釋,掌握大意,劃出不能翻譯的句子,請同學翻譯全文。 3.老師帶讀課文,全文翻譯,把握字的讀音和重點字詞句的意義

青冥(ming)

禪院(chan)

飛甍(meng)

高垣(yuan)

睥睨 (pi ni)

連亙(gen)

窗扉(fei)

倏忽(shu) ①然(然而)數(多)年恆(經常)不一見(見一次) ②與同人(同仁,朋友)飲樓上(在樓上飲酒,狀語後置) ③青冥(天空)

④中有樓若者(像樓的),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 ⑤直接(一直連接,古今異義)霄漢 ⑥憑:靠着

立:站着

⑦無何:不久

未幾:不一會兒

既而:然後,接着

逾時:過了一會兒

倏忽:突然 4.學生齊讀課文,加深理解

四、小結:這節課我們瞭解了作者,對課文內容進行了梳理,同學們的表現都很不錯,那麼希望大家課後多去讀一讀,話説“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古文對大家來説雖然還是個新鮮的玩意兒,但是熟讀了之後,你發現了古人遣詞造句和我們的不同,大家會發現它是個很有趣的玩意兒。最後我們再複習一下本文的生字(帶讀兩遍)

青冥(ming)

禪院(chan)

飛甍(meng)

高垣(yuan)

睥睨 (pi ni)

連亙(gen)

窗扉(fei)

倏忽(shu)

五、作業:1.熟讀文章,找出表示景物變化的詞

2、瞭解“海市蜃樓”相關信息

第二課時

一、回顧複習

1、請全班同學齊讀課文 2.回顧重點詞句意思

青冥(ming)

禪院(chan)

飛甍(meng)

高垣(yuan)

睥睨 (pi ni)

連亙(gen)

窗扉(fei)

倏忽(shu) 無何:不久

未幾:不一會兒

既而:然後,接着

逾時:過了一會兒

倏忽:突然

二、再讀課文,提問:

1、山市從開始到最後是怎樣一步步變化的,找出表示景物變化的詞? 板書:忽?無何,未幾。忽?既而,逾時,倏忽遂。

初現孤塔宮殿——再展城郭恢弘——又看危樓出現 2.關上書想象,文中的山市是怎樣一幅神奇的畫面? (通過以上板書,引導學生回憶課文) 3課文最後一句有什麼作用? 討論明確:(結尾照應開頭,見到景觀的不止一人,以説明該景觀出現的真實性) 4你怎樣解釋這種景觀?(學生自由發言)

海市蜃樓是晴朗、無風或微風條件下,光在折射率不均勻的空氣中連續折射和全反射而產生的一種光學現象。由於空氣折射率變化的不均勻,物像變形,再加微風的擾動,仙境隨之消散,這就更使它蒙上了一層神祕色彩。

靠近海面的空氣由於海水温度較低和潮濕的水蒸氣的緣故,折射率較大,而上方的空氣因受日照温度較高。亦即海面上空空氣層的折射率是由下而上隨高度逐漸減小的。光線穿過該空氣層時,經連續折射向下彎曲。

海面遠處的景物隱匿於地平線以下,人們不能直接看到。當這些景物射向空中的光線連續彎向地面而到達人眼時,人們逆着光線看去,就會看到海面上空出現了從未見過的奇景,似仙閣凌空。

三、小結 同學們,在很久很久以前,當人們還不能合理地解釋大自然中的那些現象的時候,人們想出了許多許多方法來給自己一個答案,於是出現了“雷公”、“神仙”、以及“鬼市”等等。他們的想象在許多文獻中都有記載,我們閲讀古文的時候可以多一個心眼,看你能不能發現這些痕跡。大自然是奇妙的,有許多的現象直到現在我們依然也不能給出合理的解釋,科學的世界沒有窮盡,期待着同學們的繼續努力。那麼我們這節課就上到這裏,下課!

四、板書設計

忽?無何。

未幾。忽?

既而,逾時,倏忽遂。 初現孤塔宮殿——再展城郭恢弘——又看危樓出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yqgjy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