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論文模板 >

國小語文教學論文【精品多篇】

國小語文教學論文【精品多篇】

國小語文教學論文【精品多篇】

國小語文教學論文 篇一

【摘要】對國小語文教育教學活動開展的情況進行分析發現,後進生主要指的是行為習慣不良好、思想品德不夠高、心理不夠堅強和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學生,是當前國小語文教育教學需要重視的一個問題。本文就國小語文教育教學活動中出現後進生的主要原因進行分析,提出做好其轉化工作的措施,以促進後進生未來有更好地發展。

【關鍵詞】國小語文;教育教學活動;後進生;轉化工作

根據相關調查和研究發現,後進生在國小語文教育教學活動非常普遍,需要教師、家長和學校領導加強管理,真正與後進生進行深入的交流與溝通,才能真正做好其轉化工作,對於促進後進生各方面能力進一步提高有着重要意義。

一、國小語文教育教學活動中出現後進生的主要原因

在我國教育教學改革力度不斷加大的新形勢下,後進生的轉化工作受到了高度重視,而在國小語文教育教學活動中出現後進生的主要原因有:

(一)家庭方面。在國小生的成長過程中,家長佔據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需要他們發揮良好模範作用,才能更好的引導國小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但是,部分家長的教育觀念還保持以前傳統的方式,經常對着孩子大吼、嚴厲批評,甚至打罵國小生,致使國小生出現反叛心理。與此同時,部分家長非常寵溺自己的孩子,不讓國小生接觸各種新鮮的事物,也不讓他們自己解決任何問題,從而降低國小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甚至影響國小生各方面能力提升。

(二)自身方面。國小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成長階段,一般國小生的心理素質都不夠強,自控能力也比強,如果遇到難度較大一點的問題,則可能出現畏懼、逃避、不自信和美元耐心等情況,從而產生自我懷疑的心理。

(三)學校方面。在學校開展各種教育教學活動時,教師、領導都會成績較好的學生關注較多,而成績不好或比較差的學生則得不到關心,甚至被成績好的學生嘲弄。在這種情況下,成績不好的學生一直處於被隔離的環境,不但語文成績得不到提高,還嫉妒缺乏安全感、自我存在感和自信心等,最終厭惡學習、成為後進生。

二、在國小語文教育教學活動中做好後進生轉化工作的措施

(一)家庭方面的措施。家長作為孩子的導向標,需要充分認識自身在國小生成長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並對學生加強關心、溝通和交流等,才能降低孩子對父母的懼怕感。同時,在設定期望值時,應全面結合國小生的實際情況,合理的分析孩子的成績,才能為國小生營造一個温馨、健康、積極的家庭環境。同時,家長要與教師、學校保持良好互動,經常詢問國小生的學習情況、在校情況等,才能更好的掌握孩子的學習動態,對於增強國小生的學習動力有着極大作用。另外,家長要及時的鼓勵孩子,通過不同的方法與孩子進行交流,並在條件允許的情況陪伴孩子學習、識字和玩遊戲等,可以更好的促進國小生提高學習成績,對於提高孩子的語文綜合能力有着重要影響。

(二)後進生自身方面的措施。根據相關調查和分析發現,後進生之所以語文成績不好,是主要是因為他們沒有比較明確的學習目標、自信息也不夠強等,從而不敢向教師、同學詢問,甚至不敢告訴父母。因此,教師在正確引導、幫助國小生的情況下,國小生應該對自己的語文成績進行反省,思考自己的不足、缺點等,並及時找到成績不好的主要原因,從而在主動尋求幫助、詢問教師的基礎上,提高自己的語文成績。同時,在上課之前,國小生應對即將學習的語文知識、課文等進行預習,回到家後,應及時的複習、鞏固,才能真正提高自身學習效率。另外,家長、教師應引導國小生掌握自我激勵的各種方法,如複習一遍今天學的語文知識,才能看一集動畫片;期末成績拿到90分以上,就可以買一個自己喜歡的玩具,等等,對於提高國小生的學習動力、語文成績等有極大作用。

(三)國小語文教師方面的措施。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開展的各種教育教學活動,應與語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自愛一起,真正落實到每一個教學環節,才能更好的完成後進生轉化工作。因此,國小語文教師方面的措施有:第一,採用情感教育方式,與學生進行心靈交流,不但能拉近師生距離,還能讓國小生深刻感受到教師對他的關心、愛護,從而激發後進生的潛能,提高國小生克服語文學習中各種困難的信心。第二,注重教學方法的多樣性。由於每個學生都存在差異,因此,他們理解語文知識的能力也不一樣,需要教師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採取最合適的教學方法,才能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因此,針對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應佈置一些比較簡單的人文;針對自信心不強的學生,教師應安排一些比較基礎的知識,以在層次性教學方式下,逐步提升國小生的`語文成績,從而達到轉化後進生的目的。第三,合理運用現代化的教學資源。通過利用多媒體演示語文教學中比較抽象的內容,如一段春天描寫景色的話,可以運用圖片、視頻的方式展示出來,不但能節省課堂教學時間,還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全面提高國小生的語文成績。

結束語

總之,國小語文教育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需要對後進生轉化工作給予高度重視,加強教師、學校、家長等的聯繫,並充分了解後進生的學習情況、學習需求、心理情況等,才能真正促進後進生語文成績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張文雅。耐心等待“花”開——淺談國小語文教學中如何調動後進生的學習興趣[J].課程教育研究,20xx,08:58.

[2]蘇秀端。如何在國小語文教學中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J].新課程(國小),20xx,05:176.

[3]計曉鋒。國小語文後進生的成因及教學對策[J].科技資訊,20xx,27:177-182.

[4]朱玥華。探討國小語文作文教學中後進生的轉化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中),20xx,07:24.

國小語文教學論文 篇二

80年代以來,隨着國小語文教學實踐的豐富和語文教學理論研究的發展,教學改革在不斷深入,其教學方法顯示出一個重要的發展趨勢———心理學化的色彩越來越濃。國小古詩教學尤為突出,筆者作如下闡述。

一、形態為手段

古詩言簡意賅,富有形象感、意藴感和情趣性。三者又以形象感為基礎,因此教者越來越重視對學生加強視、聽等感官形象性的刺激,以強化表象的建立、組合、轉換,其教學手段形態化。

1?圖畫具有直觀性和形象性。藉助圖畫將古詩詞語形體化,更易於學生清晰理解詩意,深刻領悟藴含的哲理。如教“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時,教者出示廬山的正面圖,側面圖,讓學生觀看、比較;再誦讀詩句,圖文結合揣摩、推敲,使學生體味出多角度、多視野觀賞廬山,其面目確是各不相同 .

2悦耳有時比悦容更重要,不能悦耳就不能悦容。特別是古詩教學,教者語言要繪聲繪色,生動形象,並恰當地使用態勢語言。教者的語感、態勢給學生以聲感、形感的刺激,使冰冷呆板的文字符號活化,學生獲得形象化的感知。如教“草色遙看近卻無”這句時,教者娓娓動聽的描寫以及遮眼遠看,低頭細看的動作,似乎使學生看到在絲絲微雨中,朦朦朧朧,隱隱約約看見一大片一大片極淡極淡的青青之色;但走近仔細看,地面上只是稀稀朗朗纖細的針狀似的草芽,根本看不到青是什麼顏色。學生進入了情境,感悟早春的美既柔嫩又富有生機。電化教學的直觀性、形聲化,表現手段的真切性、情感化,對國小古詩教學心理學化具有很大的優勢。如《示兒》中的“但悲不見九州同”的“悲”字,是全詩的詩眼、詩魂,如何使學生進入意境,昇華情感,是本詩教學的重點、難點。教者在學生意讀全詩後,讓學生邊聽錄音邊看投影,再仿談遐想推敲,一遍兩遍……學生與詩人產生了情感的共鳴,深切體味:這“悲”字是詩人悲自己終生的意願沒能實現,沒能親眼看到國家的統一;悲祖國大好河山破碎,中原人民仍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形聲組合對學生感官的刺激,增強了形象性的感知,突破了教學的難點,使學生昇華了情感,陶冶了情操。

二、想象的藉助

想象是人的大腦對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從而創造新形象的過程。在記憶表象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想象”這心理過程的作用,還原再現詩中描繪的場景,使學生進入詩境,解決因古詩時空跨越度大……而給國小生帶來的學習困難。

1?古詩詞語凝鍊,跳躍度大,寫法誇張。因此,國小教學古詩首先要使詞語表象化,並使其強化(建立)、活化(轉換)、優化(加工)。即在意讀詩文時,引導學生藉助想象,將詞語在腦海裏形成主體畫面。如教“遙看瀑布掛前川”這詩句,教者緊扣“掛”字,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似乎同詩人一同觀賞龐然的瀑布凌空直瀉而下,領略其雄偉的氣勢。2?古詩是詩人觸景生情、借景抒情、借物喻理……富有高度想象力的產品。探究古詩創作的本原,國小教學古詩要藉助詩人的想象,啟迪學生思維,感悟其詩情畫意。如教“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詩句,學生經過看錄像和反覆吟讀詩句,悟出:這是詩人被大自然景色所陶醉,一種幻覺油然而生,從而吟出這千古佳句。教者引導學生藉助詩人的豐富聯想,展開想象,領略詩人雄偉的氣魄,以及詩人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懷。

3?古詩構思精巧,多處留有藝術的空白,言雖盡而意無窮。國小生學習古詩,藉助想象、聯想,補其空白,走進作者所描寫的世界,感悟語言文字所暗示和啟發的藴意和情感。如《詠柳》,詩人採用自問自答:“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教者引導學生緊扣這設問的手法,展開豐富的想象,品味這無窮之意。

三、情感的紐帶

詩人以飽蘸激情的筆墨,着力寫出千古傳頌的詩篇,給人以意境美、情感美、情趣美……教者要以情感為紐帶,竭力縮短學生與詩人的心距,喚起情感的共鳴,促使學生從詩中感知美、理解美、評價美、分享美的藴含。

1古詩教學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運用生動形象的教學手段,創設一種與其相應的情境,使學生披文入情,緣情融情,感悟一切景語皆情語。如《三衢道中》,詩人以新穎的構思:先記敍後描寫,既繪色,寫出了綠蔭;又繪聲,寫出了鳥鳴。教者運用形態化的教學手段,將學生帶入引人入勝的迷人山區,觀賞初夏的風光:梅子黃黃、綠蔭重重、溪水淙淙、黃鸝聲聲。領悟詩人熱愛祖國美好山河的喜悦之情,從而產生愉悦之感,與詩人一同感受意境美。

2列寧説:“缺乏情感的認識,便失去了認識的深入。”情感是古詩教學的紐帶,更是一種活力。學生通過情感性體驗,以自己就是詩人,參與情感的交流,把客觀對象主觀化。如教《贈汪倫》,教者藉助投影、音樂、引導學生進入汪倫送詩人李白的熱鬧、歡樂的場景,跟着一起跳一起唱,進而反覆體味“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喻意,分享李汪之間的深情厚誼。

3作為高級情感之一的美感,是人對美的感覺和反映。眾多的古詩以美為載體,以美為內容,以美為目標。古詩教學是語文教學中品味較高的一種藝術課型,教者要引導學生充分發掘詩中的美、展示美、體驗美,令學生賞心、悦目、悦耳,進而獲得精神的愉悦,使古詩教學產生特有的美的教學效益。如《暮江吟》,是詩人抒寫深秋傍晚江邊的景色,字裏行間透露詩人讚美之情。教者啟發學生抓裝鋪”、“瑟瑟”、“紅”等關鍵詞,以及“珍珠”、“雲”形象的比喻。想象紅日西沉,一彎月芽悄然東昇,腳邊小草清露滴滴,一派和諧、寧靜的江邊美景,再指導學生以喜悦的心情,跳躍的節奏,讚美的語調反覆吟誦,審美情趣油然而生,給學生美的享受、美的陶冶,從而顯示國小古詩教學以情感為紐帶的魅力。

國小語文教學論文 篇三

摘要:“跨越式”教學是一種全新理念指導下的教學實踐。這種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為目的,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課堂上注重交流,充滿平等、和諧,使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結合國小語文課堂教學實踐,探討了如何實施“跨越式”教學,進而實現國小語文高效課堂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國小語文; “跨越式”;教學模式; 新課標 ;高效課堂

一、“跨越式”教學及其理論

“跨越式”教學理論由北京師範大學何克抗教授首次提出。國小語文“跨越式”試驗最初在我國廣州、深圳地區開始實行,然後逐漸波及到全國。它是指將國小語文的詞語教學、閲讀教學和寫作學習結合在一起,並將計算機、多媒體、網絡等新興教學設施應用於教學過程中,從而實現語文教學模式的革新。“跨越式”教學最主要的目的在於,改變以往“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把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中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着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進而最終達到提高國小語文教學質量、實現素質教育的目的。這種教學模式的特點是輸入多、輸出大,且追求高效、高質量;教學環節設計力求精益求精,有明確目標和任務,教學中凸顯語文課的特點,大量增加閲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旨在拓展課堂深度、廣度和學生的參與度。四十分鐘的課堂教學中,授新課、閲讀和寫作以“2∶1∶1”的時間比例進行安排;教學過程中以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為中心、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為目的,將識字、閲讀、寫作三個教學環節有機結合起來,着力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寫作能力,培養其自主學習習慣和能力。國小語文“跨越式”教學的模式整體框架是已給定的,而小細節則需要教師自己按照學情精心設計、靈活操作。“跨越式”教學高效課堂要求,原本在四十分鐘的課堂內完成的教學任務要在二十分鐘內完成,這就要求這二十分鐘的高效課堂必須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上下功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必須要找準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使教學環節科學、合理,具有可行性。

二、國小語文課中實施“跨越式”教學的有效方法

經過兩年多國小語文課中實施“跨越式”教學的親身體驗和不斷反思與總結,筆者認為,要上好國小語文“跨越式”教學課,要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所突破。

(一)理解課程標準,熟悉教學材料

課程標準是國家期望未來的公民所具有的基本素養在基礎教育課程領域的具體化,體現了黨的教育方針。“跨越式”教學理要求,國小語文“跨越式”教學第一課時應該完成生字教學,第二課時應完對課文的總體把握和領悟。在既定的目標任務的要求下,教師就可以在教學設計中採用靈活多樣的方法,有的放矢地設計課堂教學內容、教學環節和重、難點。這就要求國小語文教師必須認真理解課標,明確教學各個環節所要達到的目標和任務。其次,要上好一堂課,熟悉教材是基礎,只有對教材瞭如指掌,教師才能把握教材的主線脈絡,做到準確地拓展知識。所以,教師必須要認真分析並解讀教材,明確教材為完成教學目標所提供的有利條件;必須把教材與課程目標緊密結合在一起,有效利用教材完成課程標準規定的教學目標和任務。

(二)激發學習興趣,拓展學生思維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只重視語文及相關知識的講授和灌輸,而不去關注學生髮散性思維的培養。四十分鐘的課堂,教師講的天花亂墜,學生聽得昏昏欲睡,既費時又低效,更不利於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跨越式”教學要求,課堂不再是教師一個人講,而是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同時,教師需要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的教學手段,以教材為中心,實現計算機、互聯網、多媒體、大數據的有機結合。在教學中,可以播放一些與課文有關的故事視頻或片段,鼓勵學生去發現問題;也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講故事、小組競賽、小組辯論等趣味活動,增強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在和諧的氛圍中實現能力的全面提升。其次,語文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教師要激勵學生成為生活中的有心人,處處留心和觀察周圍事物,從生活中學習,不斷積累知識。

(三)重視小組合作,加強師生互動

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是提高課堂效率的有效方式,它不僅有利於建立良好、和諧的課堂氣氛,而且有助於學生之間的相互溝通交流、實現師生互動,從而達到學生思維拓展的目的。在小組合作中,學生學會了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待問題;學會了與同學密切交往,真誠相待,互相幫助,共同提高。在一個組內,當能力較強的同學對有一定難度的問題表達自己的看法時,其他同學可以學習他理解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使自己的思維方式受到影響並有所改善。在此類教學活動中,每一位學生都應成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從而從那些與他不同的觀點與方法中得到啟迪,也感受到了獲取知識的樂趣,激發了內心學習的動力,樹立了自信心;消除了懼怕與別人交流、交往的心理,語言表達能力和社交意識和能力得到增強。

(四)豐富教學方法,不斷反思改進

在傳統的國小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過分注重對課本中字、詞、句的理解,從而整節課都在講授知識點。這樣的課堂缺乏活力、顯得枯燥,學生的思維被禁錮,嚴重阻礙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要在國小語文“跨越式”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就必須轉變以往傳統、陳舊、古板、單一的教學方法。關鍵在於優化教師的教學技術和教學方法。所以,教師需要不斷加強自我學習,更新知識,不斷反思和總結,使課堂生動有趣,為學生所喜歡。現代教師不僅是教學的主體,而且是教學反思和研究的實踐者。林崇德認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教師的業務成長,離不開本人的實踐、學習、總結、反思以及再實踐這個漫長的過程;而這種總結和反思又會反過來指導自己的教學。

三、結語

語文教學就其特點而言,它具有很強人文性,而“跨越式”教學模式則為語文教學的人文性提供了充分的展示平台。在高效的語言學習環境中,學生的學習效率意識被激起;豐富多彩的學習資源,不僅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而且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學生在提高語文寫作能力和口頭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也逐漸養成了自主學習的習慣。這一系列優勢都是傳統教學模式下未曾有過的現象;對於長期從事語文教學的教師而言,一定程度上有利於緩解他們的職業倦怠,刺激他們的競爭意識和求知慾望。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將為國小語文教學的發展帶來新的希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周小山。《教師教學究竟靠什麼--談新課程的教學觀》[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3]何克抗。兒童思維發展新論和語文教育的深化改革[J].教育研究,2004,(01).

國小語文教學論文 篇四

一、在識字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

漢字是文化的產物,其本身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在國小語文的教學中,識字是低年級重要的教學內容,也是重點和難點,對傳統文化進行滲透極為關鍵。在具體的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對傳統文化進行滲透:(1)在識字教學中引經據典對傳統文化進行滲透。例如,在《司馬光》一文的教學中,對司字進行教學時,可給學生介紹司馬光的生平,瞭解司馬光是《資治通鑑》的作者,北宋時歷史學家,政治家;對哭字進行教學時,可引入司馬光冷靜及勇敢品質的感悟(他為什麼哭),對假字進行教學時,可造詞假山,以此引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園林建設的智慧,使國小生從中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養成良好品質。(2)在識字教學中説文解字對傳統文化進行滲透。如在學習生字瓏時,根據漢字的一般構成原則分析,這個形聲字左形右聲。左邊王旁在漢字結構裏又被叫做玉補,和玉相關的很多字都是王旁的。古代人大旱時求雨用的玉,上面刻有龍紋,當時認為用玉祭祀是最好的禮物了。右邊龍,表示向龍王求雨。通過學習瓏字,我向學生滲透了,古代人特別迷信,認為神仙具有法力,能幫百姓解除各種艱難困苦,各種磨難,帶來百姓所乞求的一切。

二、在閲讀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

古典文化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積澱極為豐富,能夠從思想上給予國小生啟發。在國小語文閲讀教學時,將這些古典名著融入其中,可以充分發揮出閲讀教學的育人功能,對國小生人文素養進行有效提升。例如《草船借箭》教學時,我圍繞諸葛亮、魯肅、周瑜等人物,緊扣他們言行引領學生體悟人物個性,並進行遷移閲讀,將《三國演義》這一古典名著引入。完成課堂上的教學後,給學生提供《三國演義》的介紹資料、關於諸葛亮、司馬懿的篇章《空城計》,讓國小生自主在課外進行閲讀,並給國小生設置閲讀的任務,你對諸葛亮、司馬懿有什麼樣的評價?從他們身上,我們可以學習到哪些優秀品質?或吸取什麼樣的教訓?這樣,不但可對國小生閲讀能力進行有效培養,而且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古典名著中人物的智慧,提升其文化素養,幫助其養成良好的品格。

三、在古詩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古詩文是重要組成部分,歷經千百年的發展而不衰,已經成為當前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古詩文教學時,僅誦讀、理解難以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教師還需將其他的古詩文引入。例如,對於低年級的國小生,可引導其閲讀《三字經》《弟子規》《唐詩三百首》等古詩文經典著作或合集。對於高年級的國小生,可引導其誦讀謝靈運、李白、李清照、杜甫、蘇軾等人的詩集。同時,在日常古詩文教學中,教師也需要注重相關詩詞的引用。例如,在對《泊船瓜洲》進行教學時,可引入王安石的其他詩,如《登飛來峯》《書湖陰先生壁》,也可引入與船有關的詩詞,如杜牧的《初上船留寄》、張繼的《楓橋夜泊》等。這樣,能夠讓國小生接觸到更多的古詩,讓國小生在對古詩詞進行誦讀的過程中受到薰陶,養成良好的文化素養。此外,教師也可以將作者的生平、趣事引入,讓國小生受到感染,薰陶。如《獨坐敬亭山》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講力士脱靴的故事,讓學生感受到李白那種不畏權貴、不受拘束的品格,無形中對學生產生影響,促進其良好品質的培養。

四、在寫作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

國小生寫作能力的培養,需引導其對相關的素材進行積累,以便於寫作時可以信手拈來。如對關於傳統節日寫作進行教學時,教師可將我國寒食節、中秋節、端午節等傳統節日的來源引入,給學生講解這些節日背後的故事,增加他們的素材積累。此外,教師也可以引入與這些節日有關的詩詞,如韓翃的《寒食》、張九齡的《望月懷遠》、白居易的《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陸游的《乙卯重五詩》等。既拓寬了學生的視野,也能夠讓國小生學習到一些寫作的手法,提升其寫作能力。

總而言之,在國小語文教學實踐中,我們應積極將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融入到其中。這樣,才能夠充分發揮國小語文的育人功能,有效提升國小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國小語文教學論文 篇五

國小語文課堂互動教學探討

摘要:經濟社會進步為教育發展提供了契機,當前在新課改教育理念推動下,國小語文開展互動式教學理念受到熱議,雖然教學理念較為受到歡迎,但實施效果並非明顯。基於此,以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為出發點,開展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互動教學的策略思考。

關鍵詞:國小語文;課堂教育;互動教學;教學策略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國小語文在繼承與傳揚中華文化過程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從當前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現狀來看,互動式教學其教學效率無法施展,使國小語文教學互動式教學方式形同虛設,降低國小語文教學效率。

一、教師改變傳統教學思維,引用互動教學理念

所謂互動教學,即師生之間互動,在相互交流中逐漸獲得知識增長,提升知識見識。互動式教學為一種新型教學理念,在實施中,教師應首先改變傳統教學思維,提升個人教學認知。想要更好提升互動式教學效率,學校可組織互動式教學研討,教師之間相互交流經驗,並以班級實際為着手點,可先進行小規模實驗,待經驗成熟後,全面進行推廣。

二、以學生髮展為主,保證學生互動教學地位

互動式教學更加註重學生學習地位,因此,在互動式教學方式實施過程中,應轉變傳統師生之間地位關係,以學生髮展為主,堅持以人為本。並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學會傾聽,瞭解學生在學習中的狀態,當學生遇到學習難題時,及時為學生解答,保證學生互動教學地位,使學生在互動式教學中潛移默化地感受到教師對於自身的重視,以便於提升學生國小語文學習興趣。

三、注重溝通技巧,為互動教學做好鋪墊

國小語文教學中涵蓋眾多知識點,如,漢字認知、文學賞析、古詩詞欣賞等。這些文化形式的展示,也決定了在國小語文教學中,應增加師生之間的溝通,師生之間共同探討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並在溝通與探索中,獲得知識的增長。因此,積極開展互動式教學具有重要意義,在開展互動式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不斷提升自身溝通技巧,為學生學習營造良好學習氛圍。與此同時,在教學互動中並在互動式教學實施前,做好相關鋪墊,溝通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互動教學之中,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互動式教學帶來的樂趣,增加學生語文學習自信心。綜上所述,互動式教學在國小語文教學中佔據着重要地位,想要進一步提升互動式教學效率,教師應改變傳統教學思維,不斷引用互動教學理念,並以學生髮展為主,以便於保證學生互動式教學地位,與此同時,在實際教學中注重溝通技巧,為學生營造良好學習氛圍,以便於促進學生良好發展。

國小語文教學論文 篇六

摘要:在國小教育階段,語文是十分重要的科目,學生通過學習語文知識,為培養其文學素質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當前,在國小語文教材中,兒童文學佔據較大的篇幅,學生學習豐富的寓言故事、兒歌等語文內容,能夠有利於其對語文知識的全面理解,因而兒童文學深受人們的重視。隨着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在國小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意識到兒童文學與語教學之間的聯繫,語文教師通過合理利用兒童文學資源,進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本文針對兒童文學在國小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展開了分析,從而為國小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借鑑。

關鍵詞:兒童文學;國小語文;教學;作用

語文作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是非常重要的交際工具,所以通過語文教育能夠提高學生素質,促進其個性發展。在國小語文教學期間,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應該從學生角度出發,對兒童文學予以高度重視,在語文教學時,教師應該發揮兒童文學的作用,然後讓學生學習豐富的兒童文學,進而有助於其更深入地理解語文知識。總之,在國小語文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教學質量,語文教師必須突顯兒童文學的重要性,從而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

一、兒童文學內涵

所謂兒童文學指的是專門為兒童所創作的,為兒童提供閲讀的作品。兒童文學的種類有很多,包含寓言故事、科幻故事和童話、詩歌等,諸多的創作方式,都使得兒童文學具有通俗易懂的特點,與國小語文其他教育文章相比,其具有趣味性,所以兒童文學適合於各年齡段的兒童去學習。在兒童文學創作過程中,應該將兒童作為主體,向其提供優質的服務,兒童學習兒童文學能夠陶冶其情操,為日後語文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總之,兒童文學具有獨特的內涵,對推動國小語文教育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兒童文學與國小語文教學之間的聯繫

兒童文學是國小語文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文教育的補充,對於我國現代兒童文學而言,是在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社會背景下產生的,所以教育人員加大了對兒童文學的研究,將兒童文學與國小語文教學有機結合在一起進行深入討論,進而為國小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創造有利的條件。自從產生兒童文學開始,其與國小語文教學緊密聯繫在一起,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同時,通過開展國小語文教學,對兒童文學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語文課程標準》的提出對國小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語文教材通過多次改編,並推出了一系列兒童文學創作,目前,在新編國小語文教材中,兒童文學佔據較大的比例,所以表明兒童文學在國小語文教學中得到空前發展。同時,兒童文學與國小語文教學息息相關。總之,兒童文學的產生,能夠積極地促進國小語文教學的開展,有利於學生學習到豐富的語文知識。

三、兒童文學在國小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一)兒童文學是國小語文教學的的重要資源

對於兒童文學而言,對國小語文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國小語文課程教材的重要資源。兒童文學是教師開展課外活動的主要材料,學生通過參與實踐,能夠培養其聽、説、讀、寫的能力,所以兒童文學作為國小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激發學生的潛能,為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由於兒童文學的題材和內容比較廣泛,所以語文教師在課外活動教學過程中,應充分運用兒童詩歌、散文等作品,學生通過學習兒童文學更有利於開展故事會和表演等活動。同時,學生在進行課外習作練習時,可以將兒童文學作為範本,所以兒童文學是國小語文教學的重要資源。例如,在“陶罐與鐵罐”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為了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道理,通過講述寓言故事,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品質。教師先向學生朗誦該文章,學生仔細分析故事,可以瞭解到講的是國王御廚裏的鐵罐比較驕傲,對陶罐持有鄙視的態度,然後將二者埋在土裏後,陶罐出土卻成為了文物,而鐵罐變成了泥土。教師正確引導學生理解該寓言故事,其實每個人都會有長處和短處,而我們一定要看到對方的長處,並正視自己的短處,只有這樣才能互相尊重,並和睦相處。在國小語文教學過程中,兒童文學不僅僅是重要的教學資源,同時,學生通過學習兒童文學能夠使其學會做人的道理,並學習到一定兒童文學知識[3]。總之,兒童文學在國小語文教學中佔據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兒童文學有利於提升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向學生傳授相關的兒童文學內容,有利於提升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當前,在教育體制不斷完善的條件下,提高思想能力已經成為培養兒童的核心,所以國小在語文教學期間,不僅應向學生傳授相關知識,而且還要將提高想象力和思維能力作為教育的重點。對於兒童文學而言,其內容和題材都相對廣泛,兒童文學中所描述的各種事物和現象以及相關矛盾衝突等都能夠使學生進行獨立思考。此外,兒童文學能夠滿足兒童心理特徵需求,因而在國小語文教學過程中,需要發揮兒童文學的作用,從而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有利條件。比如,在講解“小小竹排畫中游”期間,學生通過誦讀“小竹排,順水流,鳥兒唱,魚兒遊。兩岸樹木密,禾苗綠油油。江南魚米鄉,小小竹排畫中游。”這首詩歌,並在教師的指導下,瞭解到該詩歌講述的是一個小男孩在江南水鄉撐着小竹排,觀察江南秀麗的風景,並感受到江南水鄉物產豐富[4]。同時,鳥兒歡唱,魚兒遊動,從而表達了小男孩愉悦的心情。此外,藉助於對兩岸禾苗和樹木的描寫,呈現對大自然讚美的情感。因此,在國小語文教學期間,兒童文學對提升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發揮了巨大作用,有利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

四、結束語

兒童文學是國小語文教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其對語文教學的開展起到一定作用,學生通過學習兒童文學,有利於其文學素養的提升。因此,在國小語文教學過程中,為了確保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高,需要發揮兒童文學的作用,結合不同題材的兒童文學作品展開語文教學,從而為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金鬆霖。兒童文學在國小語文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分析[J].課外語文(下),20xx(12):21-21.

[2]李豔玲。論述兒童文學在國小語文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J].科技展望,20xx(22):69-69.

[3]王豔。兒童文學在國小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xx(10):227-227.

[4]王豔秋。探討兒童文學在國小語文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J].讀與寫(上,下旬),20xx(23):72-73.

國小語文教學論文 篇七

一、營造氛圍,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凡事都需要興趣,當有了興趣就會能夠極大地吸引人們去研究學習,若是沒有了興趣,就會感到枯燥乏味。無論是哪一個學科都要把興趣教學放到首位。作為國小語文教學更要提高興趣教學的水平,讓學生時刻感到學習語文的興趣感。作為國小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樂學,讓學生在歡樂愉悦的學習中感到到學習語文的幸福,讓他們在語文學習中就像魚兒得水一樣那樣歡快舒暢。我們要想做到這一點,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操作嘗試。

1.導語激趣。“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作為一堂課來説,課堂伊始是吸引學生的關鍵所在,特別是課堂的開始,開端能夠吸引學生,那麼一堂課的教學就會時刻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正像有的人進行了一個恰當的比喻,導入是一節課的敲門磚。因此,作為語文教師要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感,設計一些科學合理而適用的導語設計,把學生帶入到鮮活而生動的學習氛圍中。

2.可以進行編排表演。語文具有文學作品性,比如那些小説、寓言、故事、神話傳説等等,它們都具有非常生動鮮明性,深受國小生的喜愛,更符合孩子們學習模仿的口味。在教學時,我們若是能夠把這些內容讓學生進行表演,就會更加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執教《西門豹》一課時,我就孩子們根據課文的內容,把它變成小劇本,然後讓學生們進行排演,學生通過想象分好角色,進行生動而形象的表演,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感,更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自然也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二、強化語言,增強興趣

課堂教學興趣的激發在一定條件下,更需要教師的教學的激發,除了教學手段的運用,還有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更主要的是需要教師的語言表達水平。作為一個老師應該具備高超的語言表達技巧和演講能力。教師的語言要具有生動性、鮮活性。在這裏更要談一下教師語言的兒童化語言。因為每個老師都知道,面對自己的教學對象是天真的兒童,若是一味地用成年人的語言,學生就會感到乏味困惑,他們自然就不會喜歡聽你的課,所以教師步入課堂就要用兒童能夠喜歡和樂於接受的語言走進學生們中間,成為他們的一員,成為他們的小夥伴,以飽含兒童情味的語言,使孩子們沒有感到距離感,而增加了親切感。自然學生就會被激發學習興趣。

三、鼓勵參與,引發興趣

新課標要求,要鼓勵學習發揮主體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參與能力。傳統的教學是教師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所處採用的是填鴨式教學模式,學生只能是被動地聽之任之,他們不敢發問和想別的問題,在這種高壓下,學生只能是被動地學習着,學生缺少敢説、敢想的精神,也不會培養出來創新精神,培養出來的只能是高分低能的學生。為此,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參與興趣,當他們都能參與到教學中的時候,就會發揮了他們的優勢,他們就會積極去想,大膽地想,勇於創新。所以,教師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學習,以問題教學的方式引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到回答討論的教學氛圍中來,鼓勵學生的參與和發言,讓學生進入辯論和討論的情境中,讓他們發表不同的意見和見解,教師要給他們的更多更廣的學習空間,發揮他們的學習主動性。例如,我執教《羣鳥學藝》一文時,我向學生問道“:同學們學習這篇課文懂得了一個什麼道理?”很多同學都是説,只有耐心和虛心,認真學習就會掌握過硬本領。但是其中有一名同學回答道:鳳凰老師教搭窩的方法不好,才使有的鳥沒有學會搭窩。他的回答激起千層浪,學生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並列舉了一些好的教學方法。我當即就給了這個同學肯定,並且讚揚了他的這種敢想和敢問的精神。

四、開展活動,豐富興趣

在國小語文教學中,應充分開展活動,創新活動內容和活動方式,力求使活動活潑有趣。通過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用眼的能力,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於投身活動,從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學習興趣。比如我在指導學生寫《春天》題目的作文時,就改變了過去的在課堂枯燥乏味的講解指導,而是領着學生到野外去春遊,讓孩子們到大自然中去觀察春天的景物。這樣就激發了他們對寫作的興趣,也使他們感到了大自然帶給人們美的享受,然後我就讓孩子們用語言把所看到的寫下來,就成了一篇非常好的作文了。在整個活動中,學生興趣盎然,真正體會到了知識來源於生活,來源於實際的真理,充分調動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總之,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是一個複雜的、長期的過程,它必須結合教學內容,貫穿於語文教學的始終。語文教師只有善於從不同的角度去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學生才能由“苦學”變為“樂學”,才能自由快樂地在語文的世界中飛翔,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

作者:隋國娟 單位:吉林省大安市樂勝鄉第一中心校

國小語文教學論文 篇八

摘要:國小語文是一門基礎課程,國小語文教學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和語感,朗讀則是國小語文中不可避免的一種教學形式。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中,許多老師只是依據考試()需要培養、訓練學生,忘記了語文的學習特點和輕鬆朗讀的必要性,朗讀是國小教學中重要的內容。探討一下為什麼要進行朗讀,怎麼樣朗讀才最有效。

關鍵詞:國小語文;朗讀教學;朗讀能力

一、國小朗讀的重要性

1.朗讀可以加深理解和記憶

首先,朗讀能力的培養有助於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對於一篇課文,想要理解它的中心思想和內容,首先要做的就是朗讀,通過有感情的朗讀,使文章的內容在人的頭腦中產生印象,學生對課文有感情的朗讀,也能對文章中較深的內容和語句有進一步的瞭解。俗話説:“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書讀得多了,其中的意義也就顯現出來了,學生只有經過反覆朗讀,方能理解其中的韻味,領悟文章的含義和所要表達的主旨。其次,朗讀可以加深學生的記憶,俗語説:“熟能生巧。”朗讀對加深學生的記憶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例如,國小課文中有一篇《小蝌蚪找媽媽》,老師單純講解的話學生很容易忘記,而學生通過朗讀,無論是集體朗讀還是個人朗讀,都可以把學生帶入情境,融入情境後對課文的理解也就更容易些。

2.朗讀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課程的教學應該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朗讀能做到的就是,使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感悟、朗讀,在不知不覺中記住課文中比較優美的句子,從而運用到自己的寫作或者是平常的語言中,在無形中提高學生的整體素養。朗讀也可以讓學生感知作者寫作中所運用的技巧,從而運用到學生自己的寫作中,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讀得多了,學生自己的語言也會隨之發生一定的變化,會把課文中學到的技巧運用到自己平時的語言中。從這個角度來説,朗讀確實可以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使學生取得進步。例如,國小經常會有詩詞教學,就拿《詠柳》這篇詩詞來講,學生讀得多了,理解了,在遇到描述春天的景色時就可以把這幾句詩詞運用到寫作中,如,柳樹的葉子綠了,又細又長,像是被人用剪刀裁出的樣子,這樣的寫作一定會為國小生的寫作增加亮點,同時學生在看到柳樹時,就會應景地想到這幾句詩,這都是朗讀帶來的效果。

3.朗讀有助於提高學生的鑑賞力

國小語文教材中所編選的文章,大多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學生可以通過朗讀這樣優美的文字提高自己的鑑賞能力,例如,《火燒雲》《美麗的大興安嶺》等,學生朗讀這些課文,或者是教師聲情並茂地帶領學生朗讀,可以把學生帶入文章的意境中,例如,《美麗的大興安嶺》文章中這樣描述四季:“春天,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夏天,樹木長得葱葱蘢蘢……秋天,白樺和櫟樹的葉子都變黃了。冬天,雪花在空中飛舞,樹上積滿了白雪……”誘發學生融入課文中描述的情境,去想象、去感受文章中那些藝術美和文字美,在一次次的朗讀中,學生的審美、鑑賞能力也就慢慢提高了。

二、如何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1.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朗讀興趣

葉聖陶先生曾經説過:“讀書心有境,入境始為親。”老師要想引起學生朗讀的興趣,創設情境教學就是一種不錯的方法,例如,在教學《桂林山水》時,老師可以在多媒體上播放桂林山水的景色,然後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到對應的句子並進行朗讀,這樣更能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也能增加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融入情境中,教學的難度也會隨之減輕。

2.明確朗讀的目標,朗讀會更有效果

如何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那就是對學生的朗讀設定一定的目標,例如,第一遍朗讀是初讀課文,讓學生正確讀出文章,發音準確,大致瞭解文章的內容;第二遍朗讀時,就要對課文進行細讀,這個階段要求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一定的理解,理清文章的脈絡;第三遍朗讀時就要精讀全文,這一遍就要求學生對作者所運用的寫作手法有一定的理解,能描述作者在這篇文章中所要表達的含義,對課文的內容有更深層次的理解。讓學生帶着目標朗讀、帶着問題朗讀、帶着自己的理解讀,使學生的朗讀能力有所提高。總之,朗讀是國小語文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教學形式,朗讀在國小語文教學活動中有着不可忽視的地位,語文的教學離不開朗讀。在語文教學中,恰當、充分地運用朗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中心內容,理解作者的寫作手法。只有讓學生掌握了朗讀方法,帶着目標朗讀,學生的朗讀能力才能慢慢提高,只有學生的朗讀能力提高了,學生自己的語感以及寫作中所運用的技巧才會在無形中上升一個層次。所以,朗讀很重要,老師要給學生留出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朗讀,慢慢提升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旦智草.淺析朗讀在國小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讀書文摘,20xx(5).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813o4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