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論文模板 >

淺談提升學生提問能力的策略

淺談提升學生提問能力的策略

淺談提升學生提問能力的策略

淺談提升學生提問能力的策略

[摘要]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可貴,學生能提出一個角度獨特或有內涵的好問題説明其必經過了積極思考,但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會發現善於提問題的學生不多,大多學生是為提問而提問,為應付教師的要求而提問,所提出的問題很膚淺或答案直接指向“是什麼?”,很少有學生能夠提出有質量的問題。

[關鍵詞]提問;質量;評價

清代的劉開在《孟塗文集》中説“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可見在學習中善於提問對孩子至關重要。語文課程指出,必須根據學生語文學習的特點,“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提高學生髮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可貴,學生能提出一個角度獨特或有內涵的好問題説明其必經過了積極思考,但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會發現善於提問題的學生不多,大多學生是為提問而提問,為應付教師的要求而提問,所提出的問題很膚淺或答案直接指向“是什麼?”很少有學生能夠提出有質量的問題。什麼是有質量的問題呢?就語文教學而言,就是能夠引發孩子深層次思考的問題。

那如何才能讓孩子學會提出有質量的問題呢?

要讓學生能夠提出有質量的問題,關鍵在於語文老師要有意識地、經常性地對學生的提問進行必要的評價、鼓勵和引導。在對學生提問的指導上還要不斷訓練,並且這種訓練是有梯度的,呈螺旋式上升。

一、營造和諧平等的課堂氛圍,激發孩子提問的興趣

在國小低段學習中,小孩子天生就有好奇心,所有的事物對他們來説都是新的,而這好奇心也驅使他們對語文學習也很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現階段的語文課本設計十分貼近孩子的特點,課本趣味盎然,圖文並茂,可以讓孩子的心智和思維得到盡情的發揮。同時結合低段孩子的學習特點,在課堂上,我會讓孩子養成邊觀察邊思考的好習慣。例如,在拼音教學中,我會讓孩子自己觀察畫面,然後提問:在圖上你都看到了什麼?他們在幹什麼?每週我還會上一節繪本課,孩子們特別喜歡聽繪本故事,他是誰?想象故事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呢?真的像你猜的那樣嗎?……孩子會在教師的引領下逐步瞭解什麼叫做問題,學會如何提問。每次一看到新奇的畫面,許多孩子就會情不自禁地問:“哇!這是什麼啊?”,慢慢地,他們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逐步形成 。當孩子有了提問的興趣,接下來可以讓孩子按老師提出問題的方法來簡單模仿提問。當一個個孩子提出了問題後,這時作為教師要給敢提問、愛提問的孩子表揚或獎勵,並及時補充,引導,總結孩子的每一次回答,從而激發孩子提問的興趣和膽量,對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有很大幫助。

二、藉助教材,充分學習提問策略

在中段學習中,國小語文統編教材四年級上冊專門有一個單元是圍繞“提問”這一閲讀策略進行編排的,旨在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給學生提問方法。

這一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一個豆莢裏的五粒豆》主要是先通過閲讀提示引導學生在閲讀課文的過程中積極思考,大膽提出自己的問題,然後分類整理大家提出的問題,讓學生知道既可以針對課文的局部提問,也可以針對全文提問;第二篇精讀課文《蝙蝠和雷達》旨在讓學生學習從內容、寫法、得到的啟示等角度提問;第三篇精讀課文是《呼風喚雨的世紀》旨在讓學生學習篩選出對理解課文最有幫助的問題,這課還編排了學習夥伴提出的問題,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打開思路,從多角度提問,提出更多問題。同時這一課的閲讀策略教學目標是:閲讀時,學習運用批註方法提出問題,明白提出問題的目的,並嘗試解決示例問題和整理後的問題。即這一課是指導學生明白為什麼要提問,並嘗試解決問題;最後一篇課文《蝴蝶的家》是一篇略讀課文,主要是能將前面學到的方法學會運用,根據閲讀提示,學生能獨立提出問題並嘗試把問題分類,選出最有價值的問題嘗試解決。在這個過程中,重點是藉助教材,在老師的扶下學會提問的方法。

當然要學會提有價值的問題絕非一蹴而就,要多給學生運用提問策略進行閲讀的機會,所以除了課內的訓練外,在學完了本單元的提問策略後,由課內還要拓展到課外的閲讀,在閲讀一本書時,我會讓孩子課前每讀完一章就提兩個問題,這兩個問題要從不同角度提出,並且問題的難度要富有層次,收集完同學們的問題後,我會在童書課上分享評價孩子們的問題,讓孩子們自己評選“最佳問題”,抽選孩子回答為什麼這個問題提得好,好在哪裏?聊一聊自己當時怎麼沒想到呢?然後再由老師來總結評價孩子們的問題,尊重每一個孩子提出的問題,不能讓學生感到自已提出這樣的問題沒有意義,保護學生提問的積極性!通過這樣不斷的訓練後,孩子們在這一階段所提出的問題有了一定的成熟度。

三、利用小組合作探討,提煉出有質量的問題

有了中段提問方法的學習和訓練,為高段的提問奠定了基礎,隨着年齡的增長,在高段學習中,孩子對閲讀有了更深的理解,這時在孩子提問能力方面,教師要慢慢放手,這個過程,教師指導提問,重點不是簡單地幫助學生找到問題的答案,而是評價學生所提問題的質量,着力引導學生認識如何才能提出高質量的問題,並且學會可以從怎樣的角度去提出問題,拓展學生提問的思路。課前我常先讓孩子們預習,自己提出問題,上課時請小組討論,評價一下哪些問題提得有質量,哪些問題質量不高?並説清楚理由。學生通過這樣的討論,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就能非常清楚地發現什麼樣的問題是有質量的問題;然後在有質量的問題中,小組又通過討論來整理出這些有質量的問題,分別是從哪些角度提出來的。比如執教的《十六年前的回憶》,孩子們把所有有質量的問題整理後,發現有的是針對課文內容提的問題(李大釗先生從事的什麼工作?李大釗先生為什麼會被執行絞刑呢?為什麼眼看着局勢越來越嚴峻,父親還是不離開北京?);有的是從課文語言表達角度來去提出有質量的問題(作者為什麼要在文章結尾才交代父親的姓名,放在開頭不是更加簡單直接嗎?為什麼文章多處描寫了父親和女兒的對話,這樣寫有什麼好處?),這個過程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和提問能力,也是在培養學生一種高質量的閲讀習慣。

普列漢諾夫曾説有教養的頭腦的第一個標誌就是善於提問。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創造發明的源頭,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也是學生創新精神的具體體現。作為國小語文老師,我們應鼓勵學生質疑提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不斷提高學生提出有質量問題的能力,讓孩子們在今後的學習中能以提出的好問題為線索,長久的保持高昂的學習動力,學海無涯樂做舟!

參考文獻:

[1]吳忠豪. 《小語教學專題案例透析》[M]. 福建教育出版社,2019,110-114.

[2]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lk76m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