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論文模板 >

探究式教學的論文多篇

探究式教學的論文多篇

探究式教學的論文多篇

探究式教學的論文 篇一

一、探究式教學概述

探究式教學主要是指依據具體的教學內容與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擇取一些典型問題作為分析研究的主題,可以創設一定的課堂情境,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思考與分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

從而促使其主動發現問題、積極分析問題,最終通過合作實現問題的獨立解決。探究式教學引導,符合國小生的心理與年齡等特點,具有較強的趣味性、交互性與操作性,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有利於幫助其掌握紮實的基礎知識;

同時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通過對學生自主探索的引導,促使其認識與理解數學規律與性質,拓展其思維空間,培養創新能力,最終實現其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全面發展。

二、國小數學探究式教學引導實踐策略分析

1、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其自主探究

俗話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國小生的年齡較小,注意力不易集中,理解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也都處於啟蒙階段,所以,興趣是其學生的主要動力。

國小數學教師應依據國小生的具體特點,致力於其數學學習興趣的激發,從而充分調動其積極性與主動性,促使其主動進行探究。

例如:教師可提前準備一些漂亮、形象的圖片,圖片上生動地畫着兩個分別裝有6只和4只可愛小狗的籠子,引導學生數一數每個籠子裏小狗的數量,並説一説哪個籠子裏的小狗多;

再思考一下,比一比多幾隻?在充分解決前兩個問題之後,引導學生通過思考與討論,想一想,怎樣才能讓兩個籠子裏的小狗一樣多呢?

以這種圖片的形式進行教學,可以將教學內容與思想更加真實、生動、形象地展現於學生面前,增強數學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促使其主動參與教師的教學過程,並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進行思考與探究。

此外,多媒體等先進的教學設備也為學校教育提供了便利。

教師可有效利用多媒體進行課件播放,以增強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形象性與生動性,從而在感官上刺激學生,促使其產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更好地參與教學活動,主動進行思考與探究。

2、教師應不斷轉變教學觀念與方法

在新課改和素質教育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國小數學教師更應不斷轉變教學觀念與方法,積極實施探究式教學引導實踐策略,轉變以往“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構建師生互動、共同學習與交流的平台,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探究能力,實現其數學能力的不斷提高。

以《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教學為例。以往的教學方式是教師直接講述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和推導方法,這樣不利於學生自主思維的培養,因此,教師就可以先為學生提供直角三角形、鋭角三角形硬紙片、直尺、剪刀等相關學習資料,引導學生自主思索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在充分調動其強烈學習動機的同時,培養其自主思考與探究精神。

這樣的教學方式符合當前新教育思想的要求和國小生的學習特點,有利於激發其學習興趣與熱情,學生在更加主動參與教師教學過程的同時,也能實現其各種素質與能力的綜合提升。

3、引導學生動手實踐操作,自主探究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學生不易產生興趣,而國小生年齡又較小、活潑好動且注意力不易集中,因此,動手實踐操作的方式更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其主動參與的興趣。實踐動手操作的方式也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並在質疑與交流的過程中,更加清晰的理解數學知識,提升數學能力。

比如:在《認識圖形》這一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前準備一個箱子,裏面裝滿各種形狀東西的袋子,讓學生伸手到箱子裏摸一摸、猜一猜自己摸到的是什麼東西,大概代表了哪種圖形與形狀。然後拿出來,和全班同學進行討論,看是否正確。

這樣的方式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認知興趣,促使其積極參加、動手實踐,在對比概念的同時也進一步瞭解、掌握相關知識,在初步感知圖形的基礎上,為後續的探究式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小結

總而言之,國小階段是整個數學體系的基礎性學習階段,教師必須重視探究式教學引導實踐策略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實施,從而營造開放、自由、輕鬆、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更加快樂的進行學習,促使其產生積極性與主動性;

在當前素質教育理念日益盛行與新課改不斷深化的背景下,探究式教學引導策略的實施,能夠促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進行思考與探究,提高其問題發現、分析與解決的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其創新精神,從而實現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高效性,不斷提升國小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

探究式教學的論文 篇二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學校來説,將引發一場教育的重組活動。實施新課程改革,對教師來説,關鍵在於轉變教育觀念;對學生來説,關鍵在於改變學習方式。探究式教學正是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很高價值。

探究式課堂教學,就是以探究為主的教學。它是指教學過程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現行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學生周圍生活為參照對象,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嘗試活動,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於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形式。積極開展科學探究,對於發展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模式具有重要的意義。

教育的改革與發展要求我們轉變觀念,在教學中實施一些更能體現學生主體地位,更能增強他們參與意識的教學新方法。探究教學模式就是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作用。在化學教學中結合探究教學設計、教學思路形成有模式教學,但不唯模式的教學方法。

有模式教學是指應用每一個具體模式時,總體現一種“實驗—探索—研究—運用”的關係,使學生結合實驗、討論、遷移的探究情景進行思維加工,在運用中遷移開拓。

化學教學中的不唯模式有以下四點:

(1)在動手操作、仔細觀察、思考討論、遷移應用的任何一個層次中,都要創設情境,及時反饋。教師可根據當前的學習主題,將學生引入一定的問題當中;可依據所講內容,利用多媒體和電教手段來設計、創設兩種形式:實踐探究和理論探究。

(2)在具體選擇教學活動時,不可硬套一種模式。依據教師的誘導和提示,學生可先進行分析、自主學習,教師在探究過程中給學生以適當的、合理的實驗建議或理論提示,幫助學生沿既定思路逐步達成目標。也可在教師誘導啟發下,先讓學生分組討論、交流,通過不同觀點的碰撞,教師恰當補充、修正,以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

(3)為把“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落到實處,教學過程必須以全面訓練為主線,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通過多種形式訓練。在訓練中充分探索、討論、動手驗證,得出結論的過程就是提出問題、解答問題、結論成果的過程。以達到所學內容有全面的、正確的理解。

(4)任何教學過程的安排,都要考慮本節內容是着重於理論探究還是側重於實踐探究,還要充分考慮實驗器材及多媒體等教學設備的準備狀況。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應結合新模式突出探究思想,創設探究情景,發揮學科優勢,以實驗為基礎,以物質性質、用途為載體,積極為學生提供展現能力的舞台,使學生借探究討論、設計、動手操作為平台,以實現鍛鍊自己能力為終極目的。

下面以國中化學教材“常見的酸”為例,談探究教學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1。教學設計

(1)誘導啟發,應結合第一節中酸的概念及第三章中H2的化學性質提出本節內容,以鹽酸的工業製法引出重點:鹽酸有哪些化學性質。

(2)實驗探究,可啟發學生利用已有的儀器、藥品討論並設計實驗,最後經探究、討論、實驗、結論、遷移應用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思維方法(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

(3)通過鹽酸與酸鹼指示劑反應,鹽酸與鋅、鹽酸與鐵、鹽酸與鐵鏽、鹽酸與氧化銅、鹽酸與氫氧化銅、鹽酸與氫氧化鐵、鹽酸與石灰石、酸酸與硝酸銀等反應分別得出結論。

(4)結論的得出及規律化,啟發學生探究討論出上述結論,並能用所學知識解釋,完成從個別到一般理論知識上的飛躍。

2。教學過程

(1)引入

(2)氫氣的化學性質→可燃→在空氣中燃燒→還能在Cl2中燃燒→鹽酸工業製法→課題。

(3)探究

(4)回顧鏈接:H2的實驗室製法,引出可與較活潑金屬發生置換反應。

(5)分析討論

知道鹽酸是氯化氫氣體的水溶液,電離方程式如何書寫?怎樣證明某溶液是酸的水溶液?引導學生寫出表達式,再用實驗方法探究驗證。

(6)實驗探究

鹽酸可與AgNO3溶液起反應,生成不溶於硝酸的白色沉澱。探究如何設計實驗定性驗證某溶液中含有Cl—。

(7)深入研究

研究討論探究的終極目標就是掌握鹽酸的化學性質。

實驗:①鹽酸與金屬鋅及鐵反應。

②鹽酸與鐵鏽及氧化銅反應。

③鹽酸與氫氧化銅及氫氧化鐵反應。

④鹽酸與碳酸鈣及硝酸銀反應。

(8)全面訓練

每做完一個實驗,可結合重點內容,設計合理化訓練,以讓學生動手、動腦結合,充分體現其主體地位。

(9)形成結論,遷移應用

鹽酸中易電離出自由移動的H+,化學性質具有個別和一般的共性;由性質決定用途,鹽酸可用於製鹽痠麻黃素等。

探究教育改變了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格教育;突出綜合教育;重視規範教育;它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作用。它積極發揮教師與學生這兩個教學活動中互動方的積極性。它適應了時代發展的需要,特別是當前中學化學教學的需要。

探究式教學的論文 篇三

一、要留給學生足夠自主探究的時間

新課標提出:數學學習是學生在自己已有知識和經驗基礎上的一種自我有意義的建構。

有效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主動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學生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與交流等數學活動無疑需要充足的時間。

因此,教師應當給學生留有足夠自主探究的時間,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足夠的時間去探索、實驗和驗證。

比如,可以採取“擺一擺”、“想一想”、“説一説”等方式,讓學生有機會去嘗試、探索。

不少教師為了適應新課程理念,在課堂上能夠引導學生去探索。

但基本上都是“蜻蜓點水”、“稍放即收”,唯恐浪費了時間,完成不了教學任務。

這樣的探索是停留在表面上的、形式上的探索,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探索。

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並鼓勵學生自主探索。

二、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

布魯納強調,學生不是被動的、消極的知識接受者,而是主動、積極的知識探究者。

實踐證明: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只有經歷了數學知識形成與發展的過程,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逐漸完善自己的想法,才能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發展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並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因此,探究式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要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

三、指導學生在探究式教學中自我評價

探究式學習的實質就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發揮其能動性和創造性,實現自身主體性的構建。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自我評價尤為重要。

它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實際情況與目標之間的差距,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逐步學會自我監控、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不斷提高主體意識和主體行為能力。

作為高效課堂構建中提出的一種學習方式,探究學習的評價是貫穿於探究學習全過程的多元評價。

數學教師,除了遵循傳統教學評價的科學性、主觀性等原則以外,同時還有其獨特性。

要考慮學生的過去,重視學生的現在,更要着眼於學生的未來。

探究學習特別關注學生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所獲得的豐富多彩的學習體驗和個性化的創造性表現,因為學生對問題的解決方案不同,表現他們所學東西的方式就是多種多樣的。

因此,數學教師不能總盯住閉卷考試,不能總留心課堂作業,而是要給學生留有體驗生活、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機會,鼓勵學生用心、用腦、動手寫數學日記、小論文,做手抄報、解決QQ爆料等生活中的數學小問題。

總之,探究式學習是否能取得實效,歸根到底是以學生是否參與、怎樣參與、參與多少來衡量的,因為只有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才能改變課堂教學機械、沉悶的現狀,讓課堂充滿生機。

所謂學生主動參與就是給學生自主探究的權利,教師不要設框框,讓學生按照自己預先設計好的一套去運行。

應該每步探究都要先讓學生自己嘗試,把學生推到主動位置,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

這樣,就可以使探究式學習進人理想的境界。

探究式教學的論文 篇四

一、高中的政治探究式教學存在的問題

學生的積極參與,是探究式教學模式的重要特徵。但當前一些高中的政治探究式教學中,很多學生並沒有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教學效果十分有限。一方面,教師的不正確做法剝奪學生的參與機會。高中正處於面臨大學聯考的緊張時刻,教師乃至學校都擔心探究課活動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時間安排,使很多本應該由學生來完成的探究過程,由教師代勞,違背了探究式教學理念。另一方面,教師對課堂教學內容過於壓縮,自覺不自覺地減少學生髮表看法的時間,使學生難以真正參與到課堂中來。可以想象,學生參與性不高,使當前高中的政治探究式教學效果得不到保障。探究式教學的重點是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分組討論的自由表達,有些高中的政治教師只記住了教材中對探究課活動的分組討論有利於學生自由表達其看法,可以使學生自主思考,卻沒有注意到對學生課前查閲資料、自主學習過程的引導與要求。如此一來,由於學生並沒有做到充分的自主學習,沒有對所學內容進行有效的總結,分組討論其實已經沒有意義,學生也難以真正表達出其真實的看法與想法,討論流於形式或走到人云亦云的老路上去,效果難以保證。

二、提高高中的政治探究式教學效果的對策

1.教師要充分做好備課環節

備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師必須充分做好備課環節,通過有效的備課,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一方面,要學會藉助現代多媒體設備,靈活地組織課堂教學。多媒體的字、圖、視頻、動畫等表現形式,可以很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要從課件的製作入手,利用多種形式,儘可能地營造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學習情境。另一方面,要多準備生活中的事例,現代學生更喜歡具有代入性的事蹟,以前那種高大全的例子,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並可能因為其過於遙遠,使學生沒有認同感。通過身邊的例子,平凡人的例子,激發學生的共鳴。如此一來,不僅可以使學生願意聽、願意學,而且可以提升學生對政治教學的認同感,使學生主動從自己的生活經驗中找尋例子,主動去思考、去準備,從而保障政治探究式教學的效果。

2.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學生不參與課堂,探究式教學就沒有意義,只有發揮了學生的主體角色,保障其主動性,才能使探究式教學達到預定效果。一方面,要切實將課堂教給學生。不能因為高中學習的緊張就隨意縮減政治教學的時間,特別是不能隨意壓縮課堂教學時間或是增加課堂教學的內容,使學生沒有表達的時間與機會。另一方面,要通過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來提高學生參與的能力。社會實踐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見識,而且可以鍛鍊自己的能力。通過社會實踐,學生能夠在分組討論等環節中,因為豐富的經歷而有所感、有所想,從而能夠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意見,並通過與教師、同學的討論,得到快速的成長。

3.靈活組織探究式教學活動

探究式教學活動組織的效果,是探究式教學是否能夠取得效果的重要基礎。要根據教學目標,靈活組織探究式教學活動。一方面,要轉變學生的不正確觀念,使其重視政治課堂前的自主學習,真正為自己準備好分組討論等活動時的發言,並在這種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逐步養成良好的自我組織、自我管理以及創造性思維等習慣。另一方面,要創造和諧的課堂氛圍,提高探究式教學活動的效果。從平時對學生的關心開始,從認真的備課入手,以平時的自我修養為重點,以課堂的開放性為手段,不斷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要對學生多鼓勵,多引導,少批評,使學生從輕鬆的課堂中感受到上政治課的樂趣,進而提升教學效果。

三、結束

高中的政治學科教學新模式———探究式學習,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之處,它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營造有利於學生自由表達的輕鬆的教學情境,將學生從被動接受者改變成為課堂的主動參與者,有助於學生學習能力與思考能力的提高。要針對高中的政治探究式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遵循探究式教學的規律,以學生的參與為重點,從提高教師的備課水平、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性以及組織好探究教學活動等入手,不斷提高高中的政治探究式教學的效果,提高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探究式教學的論文 篇五

一、高中生物常見的探究式教學形式

(一)資料探究

這種探究形式是探究式教學中最常見的形式,教師可以以教材中的知識作為探究資料,或者以日常生活中的現象、熱點問題等作為資料進行探究活動。在實踐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相應的方式,例如,在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初級階段,可以由教師根據資料提出具有探究價值的問題,而到了學生具有一定探究能力的階段,教師可以嘗試着給學生呈現資料,讓學生自己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問題。這種資料探究形式,在培養學生篩選資料,進行數據分析的意識和能力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

(二)科學史探究

在生物科學發展史中,有大量的史料具有珍貴的探究價值,教材和教參中關於科學史的資料中包含很多科學實驗和研究方法,這些實驗以及研究的方法可以為學生的探究活動提供很好的課題,並且這種以真實的歷史為背景的探究內容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自信,並且科學發展史中藴含的科研精神也可以在此過程中以潛移默化的形式滲透進學生的意識和行為之中,這些無疑都會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大有益處。

(三)實驗探究

實驗活動是一個綜合性的學習和探究活動,實驗活動內容豐富,形式生動有趣,因此,相較於理論課,實驗活動更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在實施探究式教學模式中,也可以充分挖掘實驗活動的探究價值,從實驗目標、實驗過程、實驗中的注意事項等各個方面來引導學生開展實驗探究活動,這種以實驗為內容和手段的探究活動在培養學生實驗探究能力方面具有較為突出的作用。

二、高中生物實施探究式教學的技巧

(一)營造輕鬆民主的教學氛圍

探究教學效果對學生自身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往往具有較強的依賴性,如何促進學生的自覺學習行為,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作用的發揮就成為了探究式教學活動中的關鍵所在。怎樣才能促進學生的自覺學習行為呢?這時候,營造輕鬆民主的教學氛圍就十分重要了。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以教師為中心”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在教師完全掌控的課堂上,相對來説,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就被顯著地弱化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活動往往十分被動,很難發揮學生本身具有的主觀能動性。在探究式教學模式中,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變傳統的“重教輕學”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而實現這一目標的最有效措施就是營造輕鬆民主的教學氛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各種觀念和建議,即使有些觀念本身存在錯誤,有些建議缺乏合理性,教師也不可挖苦諷刺,而要耐心的引導指正,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來自教師的尊重,體會到主動參與學習所帶來的成就感,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各項活動,這樣才能為探究式教學的順利開展打好基礎。

(二)設計有效的問題情境

在探究式教學模式中,思維活動是一個核心的內容,怎樣才能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活躍起來呢?眾所周知,問題是思維的源泉,教師在課堂上以提問的方式來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往往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收到效果,例如,筆者在講“酶的發現”這課的內容時,在上課之前先讓學生預習,然後在上課之前設計了一個問題探討環節:斯帕蘭札尼所做的實驗是為了驗證什麼?這個實驗的開展是建立在什麼假設基礎之上的?在實驗過程中,斯帕蘭札尼發現了什麼現象?你能否模仿斯帕蘭札尼設計一個類似的實驗?通過以上一系列問題的洗禮,學生的思維被有效地開通了。通過對問題的一步步探討,學生的頭腦經歷了一次思維活動的洗禮,學生逐漸認識到了實驗的原理、過程和方式。

(三)積極利用生物學科的生活實踐優勢

生物科學的不斷進步,給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生物科學對我們日常生活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作為一門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往往存在大量的可以為生物教學所利用的教學資源,而這些植根於生活的教學資源對學生來説具有與生俱來的親切感,如果我們在探究活動中能夠藉助於這種親切感,以學生熟悉的生物現象、生物規律為探究點,會給探究活動帶來更高的“人氣”。例如,在講到“光合作用”這節的內容時,筆者採用的就是探究式教學模式,而為了引導學生探究的興趣,筆者以生活中常見的蔬菜大棚入手進行探究課題的引入,讓學生觀察蔬菜大棚的種植情況。經過觀察,學生很快發現在蔬菜大棚中總是會亮着紅色或者藍色的燈,即使白天也不熄滅。當學生髮現這個現象以後,探究的目標也就出現了,圍繞着這個問題,筆者開始引導學生進行了接下來的探究活動。由於是比較熟悉的生活現象,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表現得十分積極踴躍。

(四)恰當引入課堂實驗

抽象性強是高中生物學科知識最重要的特徵之一,而這個特徵也是攔在學生生物學習道路上的一個“攔路虎”。心理學研究表明,越是直觀生動的畫面對人們的思維刺激強度越大,而高中生物學科抽象性的知識特性卻不利於對學生的感官思維造成足夠強烈的刺激,從而抑制了學生的思維活躍度。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很多教師都會在課堂上以穿插實驗的方式作為教學輔助手段。如果教師能夠恰當地引入一些生物實驗,以生物實驗的直觀性特點來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這樣會有效引導學生進入探究學習的狀態。例如,筆者在給學生介紹“細胞膜———系統的邊界”這部分的內容時,就當堂給學生做了這樣一個小實驗:用兩隻燒杯準備兩杯水,一杯開水,一杯自來水,然後分別向兩個燒杯中放一朵紅色的花,片刻過後,開水中的花蔫了下來,並且水也被染成了紅色,而自來水中的花則沒有任何變化。實驗完成以後,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是對觀察到的實驗現象進行討論和總結了。面對生動直觀的現象,學生提出了不同猜想和見解,有的學生説,開水使得花的細胞破裂,裏面的物質流了出來,有的學生則説高温導致花的細胞死亡,裏面的物質流了出來,而自來水中的細胞是活的,所以不會流出來。在實驗現象的激發下,學生七嘴八舌地進入了問題探究的狀態中。

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學模式相較於講授式教學來説還是一個比較“年輕”的教學模式,因此,缺少豐富的經驗就成為了教師開展探究式教學活動中面臨的最主要的問題之一,要想獲得理想的效果,教師必須要花上比傳統教學模式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理論和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完善,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把握好探究活動,才能更好地發揮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優勢。

探究式教學的論文 篇六

一、創設情境,激發探究動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對自己感興趣的一切現象、事物、規律等,總是主動積極地去認識、探究。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設法激發學生探究的樂趣,引起探究的動機,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在教學中充分利用身邊的物理現象、實驗等方法來刺激學生隱藏在內心深處的求知慾,激發他們的探究興趣,培養起他們的創新意識。如在上“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時,筆者事先準備了一些常見樂器,讓學生觀察樂器發聲時出現的現象,親身體驗發聲的變化;在“凸透鏡成像”一節中,筆者要求每位學生帶一個凸透鏡,動手找出成像規律並自制望遠鏡;在“串聯電路”這節中,筆者要求學生用電池、導線等製作一個音樂門鈴,安裝在家裏。

教師還要充分利用學生對物理現象的好奇心、神祕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動機,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參與性和實踐性。如在“沸騰”這一節課中做了一個濕的紙盒放在點燃的酒精燈上不會燃燒的實驗;在“大氣壓強”一節課中做了一個把硬紙片放在裝滿水的杯子的杯口上,用手按住倒置,紙片不下落的實驗,使學生感到好奇,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探究動機。

二、注重合作交流

在現代社會生活和科學工作中,個人之間和團體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是十分重要的,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幹出一番大事,要想有所發明創造,只有依靠集體的智慧和力量。教師在安排科學探究活動時,要注意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良好素質。

在整個探究過程中,教師在引導學生獨立探究的基礎上,必須重視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和交流活動。由於經驗背景的差異,探究者對問題的理解常常各異,探究者共同研討、交流,彼此表達與相互傾聽,具有一系列價值:探究者通過“相互交流”,會明白對同一問題的不同解釋,有利於擺脱自我中心的思維傾向;在合作、相互表達與傾聽中,探究者的想法、思路會明晰化、外顯化,探究者可以更好地對自己的理解和思維過程進行審視和監控;在討論中,探究者之間相互質疑,其觀點的對立及相互指出對方的邏輯矛盾,可以更好地引發探究者的認知衝突和自我反思,深化各自的認識;探究者之間交流、爭議、意見綜合等有助於激起彼此的靈感,促進彼此建構新的假設和更深層的理解;探究中的合作、分享與交流,可以使不同探究者貢獻各自的經驗和發揮各自的優勢,從而使探究者完成獨立難以完成的複雜任務。因此,教師要創造良好的“合作交流”氛圍,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和交流活動,使學生髮表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傾聽他人的探究經驗,並進行客觀的比較和鑑別,從不同的角度改進自己的學習經驗,提高認識,克服獨立探究中的片面性和侷限性,正確理解所獲得的知識。

三、重視引導探究方法

科學的方法是行動的指南。教師不能僅僅停留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層次上,更應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指導,引導學生了解物理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教師要以問題為紐帶,及時引導和指導學生把直觀現象加問號的問題轉化為要探究的科學問題;適時引導學生回憶與問題有關的現象,把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要探索的內容聯繫在一起,區分有關因素和無關因素,對問題提出初步的猜想與假設;通過討論,修改選擇設計出最佳實驗方法(對比、控制變量、實驗等方法);指導學生進行實驗(事先交代實驗的注意事項,指導學生根據實驗方案選取合適的器材,閲讀相關説明書,瞭解器材的性能和用法,按照實驗方案,正確使用器材進行實驗),並且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及時準確地收集實驗數據,而學生在探究實驗的過程中會得出各種現象及數據,再對數據進行分析、比較、概括後得出結論,並驗證自己的猜想和假設;指導學生反思自己的探究過程、思路、方法、步驟、結果處理等,檢查是否有錯誤和疏漏,從而對探究活動的可靠性進行評估。科學探究包括“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合作與交流”七個要素。探究的教與學是通過內容的操作來體現的,探究活動的組織形式是根據內容來確定的,根據不同的內容,採用不同的探究方式,探究過程可包含幾個或全部要素。例如:陳述性知識或操作技能的學習,可採用教師提供有關知識和背景材料或指導閲讀課文—操作或討論—得出結論—應用反思的探究方式。如學會使用天平這一節,指導學生看書、天平掛圖與天平實物,讓學生分組討論順序和天平使用的注意事項,得出使用方法與注意事項,最後進行作業。

教師應重視學生怎麼學,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鼓勵學生在原有的知識水平、能力水平的基礎上學習創新。教學設計要以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創新能力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為宗旨,以指導型探究為主要教學方法,以問題解決為主線,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注重生活實際,培養探究能力

物理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繫相當密切,在物理教學中,我們要學會將學生的探究視點從課堂引導到社會,開展廣泛的社會調查及其他學習活動,切實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例如:“生活中的聲音”、“比較材料的保温性能”、“生活中的測量”、“電冰箱中的物態變化”、“生活中的光現象”、“自制指南針”等,都離我們的日常生活相當近。教學之餘,我們可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佈置學生利用生活經歷來探究新知識、實踐新知識。又例如:在講到“聲現象”時,筆者要求學生調查家鄉的噪聲現狀,鼓勵學生調查瞭解當地噪聲嚴重的企業,根據各種噪聲研究減弱和防治方法,給這些噪聲嚴重的單位提出整改建議;在學習了“光現象”後,筆者讓學生到校外廣泛瞭解光污染及光污染的治理,如:給學生提出探究式問題:“光污染引起的交通問題”,讓學生進行探究。在交給學生探究式學習任務時,同時將探究評價量規發給學生,學生在進行探究活動時可以作為活動依據。筆者通過不斷嘗試,從學生學習的每一個方面展開探究活動,一方面使學生更好地領悟科學思想和精神,經歷發現科學的過程,另一方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其終身發展夯實了基礎。實驗結果表明,教師讓學生感知探究模式,激發探究慾望,內化探究方法和分析探究結果,可使學生自己學會如何去自主學習,去主動地獲取科學知識,從而掌握科學探究的方法,在學習中體驗科學探究的快樂,養成良好的科學探究能力和科學創新能力。

總之,探究式教學就是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的探究方法,親身體驗物理,在體驗中感受物理,從而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獲得終身學習物理的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一定的學習能力。

《新課標》闡明瞭科學探究既是學生的學習目標,又是重要的教學方法之一。所謂探究式教學,就是以探究為主的教學。具體來説是教師啟發誘導,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現行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嘗試活動,將所學知識應用於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形式。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國中物理探究教學的體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pdmjv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