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論文模板 >

教學研究論文(彙總17篇)

教學研究論文(彙總17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17篇《教學研究論文》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教學研究論文》相關的範文。

教學研究論文(彙總17篇)

篇1:教學研究論文

1.課內實踐教學多元化

1.1“任務驅動”教學方式

對於該課程,課內實踐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採用“任務驅動”的方式可以較好的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任務驅動”指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在教師的幫助下,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為中心來完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通過任務的進程獲得成就感,可以較大地激發他們的積極性,逐步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從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能力。該門課內實踐教學結合任務驅動的方式,已經採用的是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某個IT領域技術方向,運用文獻檢索方法,自行查找英文文獻並閲讀翻譯,在課堂上用英文對其作報告,並製作英文PPT加以展示,並添加現場提問的環節,培養學生用英文進行學術答辯的能力。通過在課堂上使用這種實踐方式,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2其他多元化的任務方式

除了培養學生英文文獻檢索、學術報告的能力之外,應用型本科IT專業學生是未來IT行業的建設者之一,該課內實踐教學還要考慮市場需求的因素。在IT行業中,企業對員工專業英語能力的需求是必要且多樣化的;如測試、編碼等初級職位員工只需要閲讀用户界面、操作説明等英文文獻的能力;而對於技術研究等中級職位,不僅需要閲讀能力還要求掌握一定的翻譯技能、回覆英文郵件等;在更高級別的工作如訂單簽訂、項目談判等事務中,則需要具備聽、説、讀、寫、譯各方面的綜合能力以及跨文化交流能力。因此在今後的實踐教學中,計劃添加多樣的任務方式,如設計一些具有很強實踐性和實操性的活動,全方位訓練和提高學生面向行業、企業崗位需求、在真實工作環境中的英語交際能力、應用能力和學習能力。比如訓練學生英文簡歷的撰寫,再設計情景對話,讓學生分小組扮演IT公司面試官和應聘者角色,對職場招聘進行場景模擬,學習和應用計算機英語知識和口語表達能力。不僅如此,在工程實踐中,軟件企業開發人員常常需要編寫英文版本的軟件需求文檔和用户指南,因此還可以考慮與軟件工程的課程老師合作,在學生進行課程設計時編寫英文版本的軟件需求規格説明書。

1.3靈活佈置作業

作業也是實踐教學的重要補充,對於作業一定要佈置一些實用有意義的內容,這樣學生才會主動而非被迫地去做;關於這方面教師要充分利用自己積累的學習和工作經歷。比如根據筆者學生時期的應聘經驗,可以告訴學生大中型IT公司的軟件開發職位招聘的筆試題很重視動態內存方面的內容,有相當比例該方面的試題,也具有一定難度,而很多中文教材關於此方面的內容往往講解的不夠詳實,而英文教材文獻六的“PointersandDynamicMemory”這一節對動態內存的思想介紹的較清晰,通過此類方法抓住學生的心理,吸引學生主動地去學習,這樣不僅訓練了計算機英語,又提升了學生應聘的競爭力。此外,一定要讓學生體會到利用網絡資源來促進學習和交流的重要性。可以鼓勵學生登陸各大著名IT外企的網站,上面會經常地提供其新技術和新產品宣傳的英文視頻和動畫。這類視頻短片直觀而形象,學生不但學習了新技術和新詞彙,同時還鍛鍊了聽説能力,學習興趣也會大大提高。還可以引導學生平時多關注外企網站上的招聘廣告,本專業領域的產品説明書等,上面有大量描述本專業技術的計算機英語,這對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2結語

該文分析了計算機英語課內實踐教學對於IT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必要性,並結合該研究者本身的經驗體會,探討了一些關於該課程的課內實踐教學方式,通過在教學實踐中使用這些方式,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計算機英語是專業課和英語課的有機結合,具有很強的實用性。課內實踐教學應合理採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和多元化教學模式,讓學生通過該課程的學習,進一步提高專業英語聽、説、讀、寫等水平,培養綜合素質,從而提高了就業競爭力,才能真正發揮該課程的作用。

篇2:教學研究論文

數字電子技術課程是一門理論性強,很難理解,其原理非常抽象,專業術語、概念較多,與學生過去所學的知識沒有必然的聯繫。學生理解領會教材感到十分困難,對本門課程不興趣,更談不上學生思維的訓練、能力的發展和素質的提高。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滿足不了社會,企業的要求。故數字電子技術課必須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

一、數字電子技術課程教學現狀

電子專業教師只有具備了過硬的理論與實踐技術,才能更好地組織電子專業課的教學,擁有較強的動手能力才能在課堂上做到遊刃有餘,教得順手。學生才能學有所獲。因此要廢除舊的教學方法,數字電子技術專業教師必須全方位考慮的問題,必須從數字數字電子技術教學特點出發,不斷進行改革,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研究出新的教學方法,形成新的教學模式。

1.傳統教材不適應高職教育特點

教材方面,雖然現在市場上有很多所謂的針對高職高專院校的教材,但事實上,很多都只是普通高等院校教材的壓縮而已,並沒有能真正針對高職高專的特點。比如傳統數字電路的教材按照課程的學科體系,詳細介紹目前已普遍使用的各種數字集成電路內部電路的分析與設計。而其對象僅限於中、小規模集成電路本身,對如何應用各種數字集成電路構建數字系統方面,卻沒有涉及。因此學生無法對數字電路和數字系統形成整體認識。這樣的教材在技術上反映的是20年前數字電路的水平,在內容上沒有也不可能體現高職教育重應、重實踐的教學特點。

2.傳統的實驗教學方法不利於創新人才的培養

傳統的實驗教學方法一個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它的驗證性。老師指導學生實驗的目的就是為了驗證某一個定理或結論,其優點是針對性較強,指導方便,學生實驗成功率較高,但是這種實驗很容易使學生產生滿足感和依賴性,學生不太願意進一步思考“為什麼要這樣做”。因此,這種傳統的驗證性實驗具有簡單性,它嚴重製約着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阻礙着學生主動探索的積極性,不利於創機關報人才的培養。

二“、數字電子技術”課程特點

“數字電子技術”課程是電類、信息類等專業學生進入本專業時首先開始學習的一門專業基礎必修課程,該課程與後續開設的“微機原理”、“單片機原理”、“EDA技術”等諸多專業課程密切相關,是學生專業素質形成的關鍵性課程之一,在課程體系設置中有着重要的基礎性地位。教學目的是讓學生積累豐厚、紮實的數字電子技術基礎知識,為後續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同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近年來,數字電子技術的應用已發展到甚大規模集成電路,隨着現代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以及通訊和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使得課程內容日趨分化,分析方法更加多樣,授課內容愈加複雜,目前課程教學正處在優化、調整、整合的時期,湧現了大量的關於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的探索文章。

三、整合課程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

電子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數字電路中的一些傳統內容已經不適合現代電子信息技術發展的需要。為此,對課程內容的調整勢在必行。調整後的內容一定要體現課程知識體系的先進性、前瞻性與實用性。目前“數字電子技術”課程過於學科化,缺乏新觀點、新知識、新技術、新器件,因此課程內容的改革應立足於成熟的需要為應用,同時需要增加現代科學的新技術,讓學生了解知識的前沿和動態,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在授課計劃的修訂中,一是要合理安排課程的經典內容與現代數字電路內容的課時比例,大量精簡壓縮分立元件、小規模集成電路的內容,明確扼要地講述中規模集成電路及其應用,着重於外部邏輯功能的描述和分析,強調外特性和重要參數,不詳細講內部電路。二是要把硬件描述(VHDL)和EDA(CPLD/FPGA)技術另設為一門新課。新的授課計劃可以先在電子與信息技術、計算機控制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等電類專業中試運行

四、重構數字電子技術理論與實踐教學體系

1.強調“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基本思想”的“三基”核心“,以不變應萬變”的學習思路

由於電子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數字電子電路的構成方式從早期的以邏輯門、觸發器為基礎,發展到現在以集成電路為基礎,其常用分析和設計手段從早期的邏輯表達式、卡諾圖等,發展到現在以EDA計算機輔助技術為主流,數字電子技術的知識體系也日益龐大。所以在教學中首先要讓學生認識到課程的性質和特點,同時讓學生知道,電路的具體形式是變化無窮的。

2.重視知識的體系化教學

“數字電子技術”的知識點很多,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就要特別重視知識的體系化教學。在緒論課上,通過對學科發展歷史和應用領域的介紹,把教材上的各個章節所講的內容和作用簡略説明一下,使學生在學習具體知識點之前,瞭解數字電子技術的發展過程、知識構成體系和各種有趣有價值的應用,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3.在各個教學環節中,注重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

對於電類和近電類專科專業學生,許多高校的電子技術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是分開進行的。這種情況主要是理論與實踐脱節造成的。實際上“,數字電子技術”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在理論教學的過程中,若能結合具體實驗案例,則能給予學生感性認識,提高學習興趣,進而通過理論學習上升到理性認識,再到實踐環節中,驗證理論,又可促使學生真正理解理論知識,進一步深化理論。任何一種成功的教學系統都應以“學習者的有效學習”作為基本的評價目標。教學改革目的也應在於此,它涉及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教學觀念的轉變,教學內容、體系及方法的更新等等,這一切都需反覆探討、實踐和改進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作者:劉京

篇3:教學研究論文

一、教學方法方面

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對象應該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據此,筆者對上述法律部分內容採取了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課堂上以問題為中心進行課堂討論。

這種以問題為中心的課堂討論要求教師要有嚴密的計劃和組織,一般需要提前一次課或兩次課的時間把需要討論的問題定好公佈給學生,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由他們自己去搜集相關資料或查閲相關書籍,教師在討論的過程中只進行適當的引導或點撥。

(二)師生角色真正互換,學生講,老師聽,隨時發問,及時作答。

提前把討論的內容公佈給學生,此次討論的內容較為廣泛,可以是自己感興趣的、與自身生活密切相關的或是比較常見的法律案例分析。為此專門預留了4個課時的時間來搞這項活動,經過學生們的精心準備,收到了預期的良好效果。此次進行的教學改革,收效頗豐,真正實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二、構建醫學生法律教育教學體系

在實施依法治國的今天,改革醫學院校的課程設置,構建醫學生法律教育教學體系已勢在必行。首先應結合高職院校和醫學生的特點,適當開設法律基礎課程,增加法律教學課時數,保證教學時間。主要開設民法、刑法等基礎法律課程,為後面要進行的醫療衞生法律法規的學習奠定基礎。其次,加強高職院校醫學生的醫療衞生法律法規教育,使法律教育與醫學生的專業相結合,為其踏入工作崗位保駕護航。醫療衞生法律法規教育需重點學習的課程有《執業醫師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藥品管理法》等,可根據學生及其所學專業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課程進行學習。此外,醫療體制改革中遇到的法律問題,如醫藥衞生資源的配置、社區衞生服務體系建設等;醫學科學發展中出現的法律問題,如器官移植、基因工程等,這些都為對醫學生進行醫事法律知識教育提供了豐富的教學內容。再次,重視開設醫患關係課程。發達國家醫學院校非常重視培養醫學生的醫患溝通能力。在美國的醫學院校,普遍開設了“與病人溝通”,“病人”,“醫患溝通的藝術”等課程。在英國的許多醫學院校開設有“醫患溝通”,“醫生與病人相處的能力”,“如何告訴病人壞消息”,“情商教育”的課程。我們應借鑑西方發達國家的人文課程設置的經驗,開設相關的醫患關係課程。

三、總結

醫學生是未來醫務人員隊伍的主力,這支隊伍的責任感、業務能力和人文情懷是否經得起社會需要和社會風雨的考驗事關醫療安全和醫學科學進步的大計,法學教育不能解決所有的需要,但如果缺項是不可想象的。探討和研究怎樣在不影響其專業基礎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其法律教育教學體系,以明晰其自身的權利和義務,同時合理合法履行其救死扶傷的職責是值得我們長期關注的問題。

篇4:教學研究論文

中等職業院校的硬件教學水平也有一定的限制。在這種限制下,學生們的水平無法得到更大層次上的提高。隨之也帶來一些問題,如一些中等職業學校的美術專業學生素描基礎差、造型能力不強、理解能力較弱,未來的職業道路上無法與高等院校的畢業生進行抗衡,很難達到更加理想的職業位置。

中等職業學校教學中的可取之處中等職業學校着力於培養對社會有用的應用型人才,學生們畢業之後能儘快的上手操作,畢業生有很強的動手能力和適應能力,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在校期間參加過很多實踐活動,有較強的作圖能力和較強的造型能力,這是中等職業學校素描基礎課程教學之中的可取之處。

中等職業學校的素描基礎課程教學要求

素描是一門美術基礎課,是美術專業基礎課程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教學過程一般還是以對物象的實際關係表現為主,以“寫生”為主。這就關係到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注入創新意識的問題。在整個素描教學過程中,在學生掌握素描基本方法的基礎上,更應提倡“創新”或“個人風格”,當然,學生素描的能力是教學培養的前提。中等職業學校素描基礎課程的要求就是是學生能夠掌握一定的繪畫技巧和繪畫能力,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個人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擁有較強的作圖能力和較強的造型能力,能夠在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下有一席之地,並不斷髮展進步。在中等職業學校的素描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緊密結合當前的藝術潮流,尤其要結合當前的大眾審美心態,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吸取現代藝術與現代設計的一些藝術思想和表現手法,能夠在學習和借鑑別人的藝術作品中做到“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用一分為二的觀點來看待問題。這樣中等職業學校的畢業生才能真正獲取日後生存的技能並且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使自己在未來的道路上能夠具有一定的核心競爭力

中等職業學校的素描基礎課程教學方法和原則

1中等職業學校的素描基礎課程教學方法

中等職業學校的素描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快速造型表達能力,所以速寫在素描教學中成為了必不可少的一門重要的理論課程。其中對於速寫的內容和形式還有時間應該進行科學合理的策劃和研究,以最完美的形態出現在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課堂上,要充分調動學生們對速寫的積極性和熱情。這樣學生的快速造型表達能力才能有所高。強調學生對物體的結構、透視理解能力,強化造型基本功,要求學生理解透視規律,同時要重視學生對結構素描方法的掌握與應用以及對以線造型的能力培養;掌握線條的輕重、粗細、剛柔等的對比與變化;培養學生的手、眼協調能力,對物體的透視、比例的正確觀察與表達能力;強調學生的嚴謹造型態度,避免浮光掠影,曲解物體造型。

2中等職業學校的素描基礎課程教學原則

在中等職業學校的素描教學中應以“循序漸進”為原則,重視素描習作教學訓練過程。實踐訓練時最關鍵的部分,正所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無論我們速寫或造型的課程開的多好,多生動,請得教師多麼有名,學生沒有動手實踐的機會想要成才也是枉然,所以實踐的教學任務在中等職業學校的素描教學中應占有至關重要的地位,教師們應按部就班的進行培養,首先要制定長遠的訓練目標以及階段性訓練目標,同時還要提出分階段實現目標的具體要求;在制定目標的過程中,要遵循“循序漸進”和“適當重複”的原則,確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牢固地掌握造型規律及其有關的知識,獲得靈活而又熟練地表現各種環境下的複雜物象的技能。所以在中等職業學校的素描基礎教學中我們應該遵守“注重基礎,抓好實踐,穩紮穩打,循序漸進”的原則。採用科學合理又可以帶動同學們積極性的教學方法,此外,教學硬件設施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方面。只有這樣中等職業學校的畢業生才能成為社會大生產中一顆合格又優秀的螺絲釘。

結語

中等職業學校美術素描基礎教育從教學大綱到教學法,從課程設置到教學目標,都與傳統美院教育有着密切的關聯,但又要有很大的差別。各中等職業學校的素描教學基本都是根據自身條件參考普通高等美術院校的相關課程來設置的,缺少權威範本。作為基礎課,中等職業學校的素描一定要保持自己的辦學特色和理念,並不斷向高等學校學習其教學方法和硬件設施配置,做到不斷完善自己的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中等職業學校的素描基礎課程應在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的同時,更關注其將來的就業發展和未來出路的將來畢業生的現實出路,為國家輸送更多應用型人才,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5:教學研究論文

摘要:目前隨着我國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為了適應教育教學發展的要求,計算機教學模式也必須要有所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利於目前的教育教學發展,只有引入並應用新的教學模式,才能充分有效地提升計算機教育教學水平,順應教育改革對計算機教育新的要求。本文針對計算機教育教學中互動式教學的應用方式和應用價值,結合計算機教學過程中的實際情況,對互動式教學模式進行了簡要的分析,並就互動教學模式的應用優化進行了一定的探討研究,以期望能夠對進一步發展計算機教學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互動式教學模式;計算機教學;應用

一、前言

在目前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的大背景下,計算機教學作為全面培養學生素質的重點教學科目之一,加強計算機教學的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就顯得十分重要。互動式教學模式在計算機教學中的引入與有效應用,不但對學生的學習效率有一定的促進和提升,還能夠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當前教育大背景下,有關互動式教學模式的理論研究,對計算機教學的改革發展有着實質性的重要作用。

二、互動式教學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方式和應用價值

1、互動式教學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方式

互動式教學模式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方式分很多種,在具體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應該結合實際情況選擇相適應的互動式教學方式。在計算機的網站建設維護及軟件開發製作過程中,主要採用學生與學生間的互動方法。在實際過程中一個人的作用不能得到有效的高效發揮,只有通過合作交流,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能夠得到充分的交流溝通,從而達到提升自身能力的目標。另外,學生和計算機之間的互動,也是互動式教學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方式之一。計算機作為計算機教學中的必不可少的教具,在實際教學中能夠向學生展示具體的教學內容,教師應儘可能地將動態化的教學內容呈現在學生面前,增加計算機教學的趣味性,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在計算機教學中師生互動是互動式教學應用方式中最為重要的一種。針對新課程的改革實施,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能更好的滿足教育發展對計算機教學的要求,教師要充分有效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明確轉變師生間的角色扮演,鮮明的呈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以促進師生間的共同學習和相互配合,不斷提升計算機教育的教學水平。

2、互動式教學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學的教育背景下,互動式教學模式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在計算機教學中引用和應用互動式教學模式,完全突破了傳統教育教學模式的作用,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計算機教學中的知識內容大都比較抽象,這就加大了教學難度,然而互動式的教學模式,能夠進一步加強學生和師生之間的互動關係,從而調節課堂氣氛,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在計算機教學中應用互動式教學模式,能夠增加師生間的情感,使師生關係融洽,從而營造更為良好的教學氛圍。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應用,更加能夠促使師生間的思維發生碰撞,有效的提升學生的計算機技能與知識學習能力,有利於學生的進一步發展。此外,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應用,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採用的都是灌輸式教學,大大的阻礙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互動式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地突破這一限制,不斷的提升師生間的互動效率,大大的激發和促進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從而提高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三、互動式教學模式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優化策略

在計算機教學中應用互動式教學模式,應該從多方面探究其優化策略,才能充分發揮其應用價值。互動式教學模式主要以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為基礎,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作為教師,應緊密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與特徵來進行互動式教學,這樣才能夠真正的保證提升互動式教學的應用水平。作為現今重要的教學方法之一,情境創設能夠極大地激發和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實施互動前注重創設不同形式的情境,能夠更加有效地實現互動,保持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比如在涉及到程序設計的教學內容時,可先有針對性地提出相關的問題,比如如何對圖片瀏覽器進行程序編寫等,通過學生一定時間的互動交流及討論,為學生的學習營造出良好的氛圍,這樣老師可以通過這一情況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以及分析出教學設計中所存在的問題等。反之,類似的情境創設和問題都能夠有效地促進師生間的互動和學生間的互動。對於計算機教學的互動式模式的應用應該儘可能的多樣化,從而使學生能夠始終保持對教學方法的新鮮感,有利於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可以結合應用分組教學或者是分層教學,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促進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另外,計算機教學過程中的互動式教學模式,要將信息網絡技術科學的應用於實際的教學中,從而加深學生的直觀感受。將多媒體技術與互動式教學相結合,能夠積極的促進學生理解教學中的抽象知識,不斷加強學生的理解能力。

四、結語

總之,以互動式教學模式下的計算機教學應該從多方面進行,科學有效地保障應用策略的實施。應用和加強互動式教學模式,還要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計算機教學的目標,不斷提升和促進學生的計算機教學水平,進一步促進加強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主要就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應用方式、應用價值以及應用策略進行了簡單的分析,以期望能有利於計算機的實際教學與發展。

參考文獻

[1]王佳鋭.人力資源管理課程中的互動式教學探討[J].現代職業教育.20xx(15)

[2]曹露陽.實行互動式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xx(04)

[3]李麗娜.高職院校互動式教學改革的思考[J].當代職業教育.20xx(03)

[4]王偉,袁書傑.互動式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xx(02)

[5]郭玉偉.關於高職兩課互動式教學方式的探討[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xx(06)

篇6:教學研究論文

《中等職業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教學大綱》指出:“公共藝術課程是以學生參與藝術學習、賞析藝術作品、實踐藝術活動為主要手段和方法的。”賞析藝術作品能夠拓展視野、豐富知識、促進學生個人審美觀的形成。如果説實踐藝術活動代表“動”,那麼賞析藝術作品相對地代表“靜”。我校大部分學生不願意聽理論型美術課,或反映課堂體驗不愉快,如何解決這一現象,是教師進行賞析藝術作品教學時必須思考的問題。

一、存在的問題

1.賞析藝術作品課是否等於浪費時間。學生以否定課程或自我否定為前提,是開展賞析藝術作品教學活動遇到的首要問題。我校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和中小型鄉鎮,受家庭和周邊環境等因素影響,許多非工美專業學生為了今後順利參加工作,以成為企業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為首要目標,認為美術課可有可無。同時,一部分學生過去接受的美術教育較少,認為自己沒有美術細胞,天生和美術絕緣,賞析藝術作品就是對牛彈琴。越是沒有深刻體驗過賞析藝術作品帶來的精神震撼和愉悦,學生越是懷疑自己對藝術的感知及鑑賞能力。長此以往,將來他們走上社會和他人交流涉及藝術相關內容時很可能會有自卑情緒。

2.忙於聽講的賞析藝術作品教學。賞析藝術作品教學被不少學生稱為“不畫畫的美術課”。學生認為自己什麼都不用做,只要聽課即可。通過學校定期抽選學生進行的教學質量反饋和測評結果,可以發現教學過程中理論知識講解所佔比例過重。賞析藝術作品一般是針對課本中某張作品圖片,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分析作品名字含義、時代背景、作者簡介、作品在美術史上的地位和意義,再結合專業美術知識分析用色、構圖、設計等全方位多角度地賞析一件藝術作品,從而引申至精神層面,達到以美育人,提高修養的目的。如此全套賞析包含了大量的歷史、地理、自然、哲學等學科的知識,不過大部分學生在課堂前期就被龐大的知識體系打敗,對後續的引申教育已經麻木,無力思考,造成了學生的固有印象———賞析藝術作品就是一個聽講過程。

3.一口氣“喝”四十五分鐘“白開水”。雖然課本中選取的藝術作品都是有代表性的經典佳作,但是不少作品年代背景久遠,採用的技術脱離學生實際生活,趣味性大打折扣。同時,大部分非工美專業的中職學生之所以選擇其他專業,是因為本身對其他專業的興趣遠大於美術。諸多因素讓學生在賞析過程中無法理解作品,更不用談產生共鳴。完全理性、專業地講解賞析藝術作品,既不符合非工美專業學生的興趣方向,也不符合該年齡段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導致學生覺得教學內容食之無味,課堂體驗就像被動地灌白開水。教學過程中各個學科知識的補充、不同藝術作品間的切換,無非是稍微改變了“開水”的温度,有所調節但本質不變,這樣學生課上容易走神。

二、有效的教學對策

1.擺正心態,走出誤區。學習賞析藝術作品並不像部分學生認為的那樣毫無用處,反而益處眾多。不少美術知識當下看着似乎沒有用處,其實是存在生活的細節中而沒有被人意識到。教師應先向學生説明美的應用無處不在,包括衣食住行等遍佈現實生活和虛擬網絡的各個角落。繪製黑板報、拍攝攝影作品、設計網頁、設計公司VI形象等,這些都需要用到美術知識,而賞析藝術作品是掌握美術知識的必要途徑。教師可以以此來説服學生擺正心態,端正學習態度。部分學生表示自己沒有美術細胞,這是一個自我認識誤區。美的感受源自視覺,是人人都能感覺到的。擺事實講道理,教師可藉由學生覺得校服不美於是普遍不喜歡穿校服,來展開説明對服裝的選擇這一小事上體現着每個人對美的感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服飾進行分析,對好的部分加以肯定,給予鼓勵,增加學生對賞析行為的親近感。

2.內容有取捨,增加互動性。賞析藝術作品時,面對課本中大量範例和涉及各個學科的海量知識點,教師需要有所取捨,不用面面俱到。處處重點等於沒有重點。每個例子都按重複步驟賞析,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倦感。比如,賞析西方印象派繪畫時課本有三個範例,可以採取以下方法進行教學:範例一系統地詳細分析、範例二簡略分析同時加入涉及該範例的短視頻觀賞、範例三採用問題引導教學法,讓學生參與進來,打破全程教師説、學生聽的局面。審美是相對自由的,公共藝術美術課不是培養學生流水線式的審美,而是在學生固有的個人審美的基礎上,往積極的方向引導,使學生健康成長。使用問題引導教學法可以讓學生針對教師設置的問題,自主地思考,根據已學的系統全套分析方法,舉一反三,學會賞析的方法,思考後得出自己的結論。在問題的設置上,教師不要設置完全開放式的問題,如:關於這幅圖你有什麼看法?這樣的問題易造成課堂冷場。

3.挖掘教材魅力,提升課堂趣味。非工美專業的學生對藝術作品的關注點和工美專業學生不同,比較隨性。如:對畫面角落的奔跑的動物、架子上的一塊豬肉、牆上的一個花紋等次要瑣碎的部分給予大量關注。這樣欣賞沒有對錯之分,只是和正統主流賞析切入點不同。專業美術賞析或許會分析畫面構圖、色彩情感,然後引申展開,但學生可能更關注配角人物的一個表情。只要學生肯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切入點稍微另闢蹊徑也沒有關係。教師不能光説自己想説的,也要兼顧學生想聽的,挖掘教材中學生可能感興趣的部分,要制定多種方案,對不同專業的學生,切入點和話題做出相應調整。如果能在課堂導入環節引起學生興趣,就能激發其學習慾望讓後續教學順利進行。在兼顧講解課本知識點的情況下,教師可添加與時俱進的學生喜歡的例子,讓課堂成為“一包刺激的跳跳糖”。只有解開學生牴觸學習的心結,才能讓學生積極、自願、快樂地學習。教師也要不斷反思,改進現有教學方法,才能讓賞析藝術作品教學發揮更大作用,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逐步實現以美養德、以美啟智、以美育人,使學生未來人生更美好。

篇7:教學研究論文

摘要:從中學生物基礎知識教學、生物實驗、生物興趣小組的組織三個方面闡述了關於教學與生產、生活聯繫的思考。本文以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內容為例,在情景創建,知識應用,實驗創新等方面都做了嘗試。

關鍵詞:國中生物教學;聯繫生活;應用

生物科學是自然科學中的基礎學科,而義務教育階段生物科學的學習,目的是讓學生掌握生物學基本原理,通過對生物學事實的觀察和研究,認同生物學中的一般規律,理解並關注這些知識在日常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因此,生物學也是建立在實踐基礎上的一門科學。本市使用的北師大版生物教科書在課程編排上更注重生物學基礎知識與生產、生活的聯繫。其中,七年級生物僅編排一個單元,即生物圈中的人,與生活聯繫最為密切,因此,本篇選擇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內容為研究對象,在生物教學與生活之間聯繫方面進行思考。

1注重基礎知識與生活的聯繫

在中學的教學過程中,通過情境導入,教師將所學知識與生活聯繫的同時,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學生能夠觀察生活現象、提出探究問題,成為教師進行教學的關鍵。例如,在《人類的食物》一節中,通過學生喜歡吃的草莓、麪包、雞翅等食物的照片,提出問題:人類的食物都含有哪些營養成分呢?為什麼我們需要這些食物呢?在“皮膚和汗液分泌”部分,使用三組中老年人、年輕人和老年人的照片來提問:如何區分中老年人、年輕人和老年人?自然而然的引入皮膚的學習,再通過三種人皮膚的不同,講解皮膚的結構和特點,使學生在聯繫生活實際的同時,理解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的關係。將書本知識和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將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這門課的興趣,讓學生真正學會使用它,指導生活。在《人體免疫》一節中,提出問題:流感爆發期間,有的同學很容易被感染,而有的同學卻不會被感染,這是為什麼?一個腎功能衰竭的病人,能否直接移植捐獻者的腎臟?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對生活中遇到的現象很感興趣,但就提出問題方面有所欠缺。因此,如何根據現實生活,引導學生主動提出問題,並參與到“為什麼”和“如何應用”是如今每位教師都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也是新課程教育改革後應當積極推行的教育方式。

2生物實驗與生活聯繫的創新

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通常是:根據教材,教師向學生傳授新知識→演示實驗→學生觀察實驗→用實驗結果驗證新知識→教師作概括總結。這種教學模式注重知識的教學,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實驗過程僅僅是對已發現原理的驗證,學生對實驗結果早已清清楚楚,因此,學生對實驗結果沒有過多期待,整個實驗環節變得枯燥乏味。而事實上,中學課本的生物學實驗多數是教師可以在實驗室或者室外帶領學生實際體驗,巧妙地設計和佈置實驗才能使學生對試驗充滿熱情。例如,在“探究食物中的營養成分”的活動中,除了讓學生體驗雙縮脲試劑與蛋白質呈現紫色反應的實驗現象,還可以選取一定濃度的豆漿、牛奶和蛋白質粉溶液,通過觀察顏色的深淺,感受不同物質中蛋白質含量的差異。在觀察加碘的澱粉溶液與維生素C呈現褪色反應實驗中,可以改進實驗方案,配置相同濃度的黃瓜汁,蘋果汁,檸檬汁分別滴加等量相同濃度的加碘的澱粉溶液,觀察溶液褪色時不同果汁的使用量,並探討果實中維生素C的含量。在《食物中能量的釋放》一節中,我們探究食物中儲存的能量。可以取不同的食物烘乾,用燃燒前的質量減去燃燒後的質量,計算每克食物可以使單位體積的水升高的温度,從而比較食物的熱價。根據生活實際,設計實驗,將驗證性實驗轉化為探究性實驗,由此,實驗結果也由已知變為未知,可以大大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同時,讓學生體會到生物實驗也可以應用於生活,鼓勵學生髮散思維,嘗試自主提出探究問題,設計實驗方案等。

3興趣小組活動中體驗生物學的實用性

興趣小組活動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將實踐類活動與社會聯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試驗田的耕種,引導他們寫生物日記,記錄一些物候現象等。例如,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生物學》可組織的活動有:探究唾液對澱粉的消化作用,顯微鏡下觀察小魚尾鰭內毛細血管的流動,利用儀器進行血壓和脈搏的測量,血型鑑定,練習止血包紮等。課後多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如果教師能提出一些學生急需瞭解或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生物學問題,就會極大地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引起學生對生活中生物現象的關注。因此,在每次課堂結束時,都拋給學生一個生活小問題,讓學生將生活與生物課程緊密地聯繫起來。例如,在《感受器和感覺器官》一節中,可以提出問題:為什麼有視覺盲點?為什麼有人看到的洋裝是白金色,有些人看到的是藍黑色?為什麼演唱會的聲音一定要大聲?為什麼音樂具有治癒的能力?生物學是一門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如何利用有限的課程時間,培養學生無限的探究興趣,是每位生物教師都應該不斷探索的方向。

參考文獻:

[1]鄒娜.中學實驗教學中發散思維培養的探索[D].湖南師範大學.碩士畢業論文,20xx.

[2]劉豔紅.國中生物實驗有效教學研究[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xx.

[3]張玉蘭.新課改背景下中學生物實驗教學探討[J].教育探索,20xx.

篇8:教學研究論文

在高校中非藝術專業的學生開設美術欣賞課,一直被美術教師們認為是較難掌握的一門課程,因為當前中國的很多中學美術課除了國中開設了一點素描、色彩的臨摹課程以外,類似書法、中外美術史論、美術欣賞等課程大部分學生都沒有接觸。很多學生對美術常識和美術史論知之甚少或者一無所知。所以進入高校後開設美術欣賞課是非常有意義的。

美術欣賞是一個觀察、體驗、品味藝術作品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們進行感受、體驗、分析、判斷,從而獲得審美享受以及一定的美學知識。通過不斷的欣賞學習可以提高人們的審美趣味,陶冶人們的高尚情操,直接或間接地接受教育,從而發揮其社會功能。普通高校加強和實施美術欣賞教育,是抓好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一般來講,素質不單單是專業知識的技能,還包括很多直麪人生的能力和各方面的修養,如道德素質、生存能力、應變能力、潛在能力、動手能力、審美能力、藝術修養等等。特別是在心理素質方面的能力的培養,在感覺、知覺、記憶、思想、想象等心理活動中所體現出來的各種能力的傾向,如逆反、好奇、注意力、興趣、情感、動機、意志等這些將構成心理素質的總體,而這些又直接影響着創造力的發揮。

人的視覺認識是從自然主義開始的,儘管一個立體的自然場景不像是一幅圖畫,而一幅平面的圖畫都被看作是一個真實的世界,公眾要求藝術家在一塊想象的舞台上把生活的故事表現得栩栩如生。教師經常聽到學生説:“我看懂了這幅畫”,或是“我看不懂這幅畫”,他們也許是僅限於理解了畫的表面畫了些什麼內容,而不會欣賞畫面內在的表現手法和含義。在這種認識方法中,絲毫沒有審美氣息。藝術是以感知為基礎的,人們認識美、發現美、鑑別美、創造美都離不開感覺,這種感覺決不是依靠某些邏輯推理或者數字計算,比如對畫面物體和人物的比例關係的把握就是如此,比例本來是數字形態的東西,我們可以依據數理邏輯變換出多種方案,但是,只有使數字形態視覺化以後,才能靠感覺來比較、推敲、判斷出美與不美。而對藝術的感受力的加強,就會迅速找到它的美的所在,再從色彩上來分析,色彩的構成要素十分複雜,色彩的生理效應更為微妙,色彩美感的個性特徵更強,儘管有着十分詳盡的色彩理論,有着各種色表,色立體和各種配色寶典的工具手冊,也只能對色彩的學習與使用起一定的指導作用,最後如不能落實到視覺感覺上來,總是不行的。正如音樂家對樂感的感受、舞蹈家對肢體語言的感受、書法家對筆墨揮毫的感受一樣,他們無一不是憑藉着一種強烈的藝術感覺來實現着藝術的昇華。

具體到普通高校的美術欣賞課,教師要通過審美教育來豐富與開闊學生的審美天地,讓學生感受到全面與完善的藝術教育,對於非藝術專業的學生來説,並不要求他們瞭解太多的繪畫技能,通過美術欣賞課的教學使其學會一些美術常識及學會如何欣賞。如通過中國美術史論的欣賞,懂得各門類畫種的美感特徵與技法特點,懂得其透視上的高遠、平遠、深遠和散點的運用,用墨上的濃、淡、幹、濕、焦所產生的藝術魅力和創境達意的藝術手法。美術作品及美術現象的種類繁多,比如從種類上分:油畫、中國畫、水彩水粉畫、版畫、雕塑、建築、民間美術、現代美術等;從時間上分,外國美術有:原始與古希臘、古羅馬美術……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18、19世紀歐洲美術直至現代抽象藝術等,中國美術有:新舊石器時代的美術、商代青銅器、秦漢石雕、魏晉壁畫以及唐以後的繪畫;從作品的內容上分:人物、風景、靜物、風俗畫、宗教畫、裝飾畫等;從藝術流派上分:西方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以及後面的印象派、野獸派和立體主義、超越現實主義等;中國畫中顧愷之的《傳神阿睹》,吳道子的《吳帶當風》,范寬、郭熙的《高山仰止》……這些美術欣賞的內容,可自成體系,但也有侷限,教師要將這些內容有機地聯繫起來,尋找切入口,達到最佳效果。

首先,教師應引導學生從各種角度建立“真實”的概念。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們對真實有不同的理解。米開朗基羅的“大衞”,安格爾的“古典主義”,畢加索的“立體主義”,以及非洲的木雕,中國的農民畫等等,於創作者來説,都是真實的。因為每位藝術家都以自己內心中的“真實”的尺度來描繪對象。但是它們之間在觀念上、風格上的差異卻是相當大的。同樣,作為欣賞者來講,每個人也會因修養、知識、性格的不同而對“真實”的體系標準做出不同的判斷。那麼我們教師應該教給學生什麼呢?

英國的藝術家和批評家艾瑞克·牛頓曾十分形象地將藝術品比作一層層剝開的洋葱,表皮是“再現層”,表皮之下一層為“詮釋層”,再往裏一層稱為“審美層”,也就是講,看一幅畫,首先我們看到的是畫面表現的內容:人物、場景或是一些抽象的符號。其次,再看一看畫家是用何種方法來表現,如構圖、線條、色彩、筆觸以及總體的表現符號等等。最後,綜合以上兩點,想一想作品給你一種何樣的意境,強烈程度如何,是否領悟到了一種以語言、文字所不能表達的體驗,如果有了,那應該是基本上看懂了。

現在我們拿達·芬奇的《蒙娜麗莎》來作為欣賞對象,第一眼的印象是一個安詳、温和、完美的女性形象,然後知道藝術家在應用了科學的方法在繪畫觀念、技能上採用的獨特方法。然後,將其和以“神”為主導的中世紀作品相比較,《蒙娜麗莎》那傳神的眼睛和會心的微笑,是對人生的充分肯定,是對人性的讚揚,從而表達了作者的人文主義思想。類似的表現技法,在今天屢見不鮮,但在那個年代,那個歷史環境下有如此成果,確實是相當有藝術價值的。

我們再以畢加索的現代作品《格爾尼卡》來欣賞,畫面中的各種奇怪造型令初見者費解,然而那種具有張力的感覺是每個人都感受得到的。接下來,如果我們瞭解了牛頭是殘暴與黑暗的象徵,馬是民眾的象徵,孩子的哭號掙扎的形象以及立體主義的基本造型方法與法則,那我們就會知道畢加索在畫中表現了人民受到各種苦難而造成的暴烈恐怖的氣氛,畫家用犀利的筆觸表達了他對法西斯的仇恨與宣泄,而立體主義就是他觀察、表達事物的一種表現方法。

在美術欣賞課中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懂得,美是具有多樣性的,但又有一定的內在聯繫。藝術的價值並非在於精確地摹寫事物的表象,而在於表現出事物的本質以及傳達作者對事物的理解和情感。藝術史告訴我們,藝術的發展有一個從低級到高級、從外部世界向內心精神狀態發展的過程。從每個時代所留下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們對前人的成就都有所發展,有所創新並和時代緊密結合在一起。僅看懂一幅作品或是幾幅作品並無太大的意義,只有通過大量的、不同風格的作品欣賞,並且使這些作品在腦子裏串起來,形成一定的概念和框架,逐步建立起學生自己的審美價值系統,這才算真正地學會了欣賞。

美術是一門與千家萬户息息相關的藝術,非藝術專業的美術欣賞教學又是人生感知美術審美教育和美術技能教育的重要階段。讓美術從美術家的小天地中解放出來,“飛入尋常百姓家”,讓大學的美育教學工作立足於審美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廣泛地參與審美活動,從被動地接受美育變為主動地需要美育。逐步形成健康的審美觀念,使學生在審美活動中實現自身精神意識的昇華,對造就一代人的高尚情操和社會風氣也是大有益處的。

篇9:教學研究論文

一、優化教學設計,實現多媒體與作文教學的融合

多媒體技術在國小語文作文教學活動中的運用可以是多方面的,也可以是多角度的,為了更好地在國小語文作文教學活動中應用多媒體技術,就需要教師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應用和思考,在更多的教學內容中引入多媒體技術的影子。教學設計是教師進行國小語文作文教學活動的前提和基礎,教師通過自己的教學設計,可以很清楚地瞭解自己的教學計劃,可以讓自己的教學計劃有序、高效地進行,讓教師清楚地知道自己這節課要講什麼、下節課該做什麼。但就目前國小作文教學計劃的設計狀況來看,教師在設計教學計劃的時候更多的是低效的,這也會對高效開展國小語文作文教學活動帶來一定的阻礙。教師在設計教學計劃的時候可以引入多媒體技術,這樣不僅可以節省大量的教學時間,還可以讓自己的教學計劃更加清晰自然,讓教師和學生都可以一目瞭然。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自己的教學計劃製作成一個教學課件,在這個教學課件當中主要描述一下自己的教學計劃,如教師要怎樣開展這個作文教學活動,每一次作文課不是説非要讓學生寫一篇完整的作文,可以把作文的每一部分分解開來。比如第一節課的時候講述一下開頭的寫法,讓學生在課堂當中練習一下開頭應該怎麼寫,此外還有中間部分和結尾,教師都要在教學計劃當中有所描述。然後教師可以在每堂課開始之前,利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展示自己的教學計劃,讓學生自己也明白每堂課都會講到什麼,讓學生清楚每節課的重點內容。通過這種方法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制定自己的教學計劃,可以節省大量的課堂時間,對提升國小語文作文教學效率有很大的幫助。

二、注重作文寫作技巧講述,做到授人以漁

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正反映了學生自身寫作能力的不足。國小生由於剛剛接觸寫作這個語文教學部分,對這個陌生的語文教學部分學習起來有些吃力也是正常的。教師一定不能盲目求快,一味地追求教學效率是不可取的。教師一定要讓學生自己去掌握一些寫作技巧,做到授人以漁。作文寫作過程也是循序漸進的,只有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寫作技巧,才能更好地在平時進行發揮。語文寫作技巧的講述成為國小語文作文教學活動中的主體部分,教師可以將多媒體技術和語文寫作技巧講述結合起來,通過多媒體技術可以更好地進行寫作技巧的講授,有助於提升教學效率。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中給學生陳列一些教學範文,教師在找範文的時候,一定要以學生的視野進行尋找,不能脱離學生這個主體。然後針對這個範文進行作文講述,如範文當中有一些擬人句和比喻句,這些修辭手法的使用都會使文章錦上添花。範文當中還會有一些寫作方法,如一些描寫景物的方法,還有一些寫人的方法,教師都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仔細講述每一種方法的使用方法。通過這種方法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到國小寫作技巧講授課堂當中,學生對這種教學模式也更感興趣,在課堂中也更為投入,對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有很大的幫助。

三、構建輕鬆融洽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進行國小語文作文教學活動時,給學生構建一個輕鬆融洽的學習氛圍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輕鬆融洽的教學氛圍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為投入,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國小語文寫作知識,對提升學生自身的寫作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多媒體技術在國小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營造輕鬆融洽的氛圍。學習興趣的培養一直以來都是國小語文作文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利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開始之前利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播放一些有意思的視頻,如可以給學生播放一些搞笑的視頻,相信大部分學生都會被這種教學視頻所吸引,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展示一些動態圖片,讓學生依據這些動態圖片寫一段話或者是一個句子,學生對這種教學模式更感興趣,學習起來也就更為主動。通過這種方法,可以很好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有很大的幫助。

總而言之,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現代化教學手段,擁有着很大的教學優勢,可以讓國小作文教學活動更加多樣化。為了讓多媒體技術更好地在國小作文教學當中應用,教師要逐漸增強自己的專業能力,針對多媒體技術深入研究,從而不斷提升國小作文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嵐軍.淺析多媒體技術在國小語文閲讀教學中的意義與作用[J].學週刊,20xx(23).

[2]馬立海.淺析多媒體技術在國小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學苑教育,20xx(02).

作者:孫浩 單位:江蘇省泰興市姚王國小

篇10:教學研究論文

【摘要】高中英語教學中導入英語文化內容不僅是課程標準的要求,也是教與學的成功重要要素。文章提出了依靠教材拓展渠道,把文化導入滲透到語言教學全過程的原則和策略。

【關鍵詞】高中英語;文化導入;策略

在傳統的教學中,高中是學生升學的重要階段,被社會看成是學業上甚至是人生的重要轉折點,很多知識的學習都是對原有知識點的昇華和進一步教育。在傳統的高中教育中,英語教學還只停留在書面語言教學上,對於口語的練習和培養花費的時間少之又少,並且有關口語的練習可能也是涉及到英語的日常生活聯繫,與西方的文化背景相差甚遠。由於學生入學時候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學習興趣也有高有低,所以,高中的英語成績會有非常大的差別,再加上高中英語教師在教學觀點上相對落後,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不到提高,不利於學生英語水平的提升。所以,傳統的英語教學沒有辦法滿足社會的需求,需要進行改變。

一、轉變教師思維方式

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處於引導地位,對學生英語能力的培養以及學習都起到非常好的促進作用,所以,教師不僅要有紮實的英語理論基礎和知識技能,還要對西方文化有非常全面的瞭解,這樣有利於在對學生的教育時消除學生所處的環境與英語背景的差異性,激發學生的語言環境,加強對西方文化的理解,在英語應用上可以更加順利,對於以後在英語應用上不會出現因為文化差異上的不同而造成的尷尬事件。同時,教師還應該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把西方文化背景自然的融入到對學生的教育中來,減少文化之間的差異程度,讓知識點在學習內容的文化背景下更好的溶為一體,幫助學生語言環境的形成,也能加深對文化的認識程度,避免與外國人在英語交流上存在的文化差異,加強學生對文化的認知程度。

二、選修課和課外英語活動中導入英語文化

不僅僅在傳統的英語課堂上學習英語,同時,學校還可以增開英語選修課和興趣課,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英語興趣,讓學生實際瞭解到外國的語言文化。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進行英文作品的鑑賞,讓學生多聽聽英文歌曲,既能鍛鍊學生的聽力,還能糾正自己的發音。同時,學校還可以為學生開展英語朗誦比賽、歌唱比賽等英語興趣方面的比賽項目,通過對活動的準備,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還能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三、在語法和詞彙教學中導入英語文化

語法是學生接觸英語最基本的一種方式,如果是單純的語法學習,學生學習起來會比較單調,死記硬背的效果也不是特別明顯。所以,教師可以把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和語言表達上的不同貫穿在語法的教育上,讓學生可以通過學習對語法和文化都有非常好的理解和記憶。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在表達形式上非常注重文化內涵的表述,並且由於國家不同,在語言的使用習慣上也與漢語有非常大的差別,所以,教師不應該用漢語的思維方式來教導學生英語,一定要為學生創造出良好的英語語言學習環境。例如,漢語中的“農民”是同一個意思,沒有其他的表達形式,在任何一種環境中都可用,但是,在英語中就不同,農民可以用“farmer”和“peasant”兩種不同的形式表達,這裏的不同在於經濟狀況和文化教育程度不同,所以,有不同的表達模式,而在使用中如果沒有對其深層的含義表達清楚的話,會引起非常大的誤會,實際上的差距非常大。學生需要把每一個詞彙在背景和運用上完全掌握,這樣才會在使用中不會犯錯,對於文章的理解上也會更加深刻。

四、多媒體技術的應用

隨着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很多信息技術開始在課堂上有非常廣泛的應用。教師再課堂上使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把課本上的知識點結合一些課外的內容,通過圖片、視頻等方式播放出來,讓學生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學習內容,比傳統的教師講授更加直觀、深刻,尤其是遇到一些比較難懂的知識點,效果更加。運用多媒體技術還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更好的提升英語學習興趣。

五、讓英語走出課堂

高中學生已經有了自己的判斷力,並且教師可以讓學生走出課堂,利用自己的課餘時間來驗證自己的學習效果,並且,通過實踐,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熱愛英語這門學科。對於一些有條件的學校,可以聘請一些外國教師,學生在課餘時間,找到外國教師與其進行交流,不僅僅是學術方面的知識,還可以是生活的甚至是其他各個方面,既能考驗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還能加強學生與外國人的交流能力,為了能夠交流更加順暢,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對西方文化的進一步瞭解。同時,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創造更多的英語方面的交流機會,可以與其他學校的學生進行英語交流,瞭解其他學生學習英語的方法,看自己在英語學習上是否需要有改進的地方,還可以找到一些可以相互交流的英語書籍,幫助他們在成績上的提升。並且,學校還可以為學生組織一些西方的節日,讓學生親身感受到西方節日的氛圍和與中國節日的差異,體驗更加深刻。總之,高中英語是提升學生英語水平的關鍵時期,為了能夠加強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需要教師可以在教學方式上進行轉變,把中西方文化進行融合,不斷滿足日益發展的社會要求。

參考文獻:

[1]胡文仲,高一虹.外語教學與文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xx.

[2]許力生.跨文化交流入門[M].浙江大學出版社,20xx.

篇11:教學研究論文

一、語文教學在中職教育中的重要性

語文教學在普通基礎教學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無需贅述。那麼語文教學在中職教育中的重要性又如何呢?我們都知道,語文學科是各學科之母,在中職教育中亦如此。語文學科也是中職教育中各學科教學的基礎性學科。中職教育雖然以專業課教學為主,但語文學科作為中職教育的基礎性學科,其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首先,語文教學是中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職教育同樣需要夯實學生的文化基礎、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培養學生的情趣情感。語文是文化和文學的總稱。語文學科承載着文化和情感的內涵。教書和育人、知書與達禮、做人同做學問,做到二者最兼顧的學科,非語文學科莫屬。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語文學科傳授的不僅有語言的學問,文化的精髓,還有為人的情感、人文的情懷、做人的道理。這些都是包括中職學生在內的所有學生必須學習和掌握的。中職學生步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後,僅有一技之長是不夠的,還必須要有一定的文化素養,要有做人做事的基本涵養。要有技能,更要有德性。這些都需要並能夠從語文學科的學習中獲取。其次,中職學生進入中職學校、發揮專業特長、學習專業技能,專業課本身的學習也離不開語文學科作基礎。語文包括聽、説、讀、寫、編、譯等學習。中職專業科目中的任何一科都離不開聽、説、讀、寫、編、譯的技能。中職英語專業的學生,語文沒學好,就不能做到把英文資料精確翻譯成中文資料,就很難做到把英語口語準確地翻譯成漢語口語。中職服務和管理專業的學生,需要具備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如果語文基礎不牢,表達能力弱的話,就很難做到與人有效流暢的溝通,也就難以勝任管理、服務的崗位,生存發展的空間就會因此嚴重受限。即使是純業務技術類的專業學生,如機械加工、製造修理等專業的學生,也不能不食人間煙火,在工作和生活中,也有人際關係的交流和處理,也需要有語文學科的作基礎和保障。中職學生步入工作崗位,離不開合同、計劃等各類文書的起草和閲讀等,沒有語文學科作基礎和保障,是難以完成的。所以,語文學科的作用無處不在,它滲透在學生學習、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語文教學在中職教育中不可或缺,極其重要。

二、中職語文教學內容要突出應用性和實效性

中職語文教學內容在注重提高學生文化基礎,培育學生情趣情感的基礎上,應重點突出語文學科的應用性和實效性。首先,應重點培養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對中職學生尤為重要。在應聘時,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強,可以幫助學生應聘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崗位,在工作後,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強,能夠幫助學生拓展更廣闊的晉升、發展空間。教師要通過組織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等口語表達訓練形式,讓每個學生常説、多説、會説,反覆強化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其次,要重點培養學生在應用文方面的寫作訓練。中職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前後,應用文的使用量會很大,比如啟事,廣告,通知,總結,合同,計劃,請假條,自我介紹,求職信,應聘書等等。單走上工作崗位前的求職信和應聘書,很多學生就會寫十幾份或幾十份。教師應在書寫內容和書寫格式等方面指導學生反覆加強練習。教師要通過舉例子,擺事實對不同應用文進行分門別類,對同類應用文應進行具化和細化,指導學生熟練地寫好應用文。再次,中職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讀實用的書。讀好書、讀書好、好讀書。閲讀使人明智、閲讀令人怡情、閲讀讓人博學。中職語文教學的一項重點工作就是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中職語文教師要組織學生在班級佈置讀書角,集中購買優秀、實用書籍。要求每名學生每月至少輪換讀一本書,並寫出讀書筆記和讀書心得。教師組織學生定期舉辦讀書彙報會,分組彙報全體組員讀書情況和讀書心得。

三、改革創新中職語文教學的方式方法

中職語文教學能否取得成效、能否激發學生的興趣、能否獲取學生的認可,關鍵要看中職語文教師能否科學有效地改革,創新教學的方式、方法。首先,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不破不立。傳統的灌輸式,填鴨式教學對強化學生的記憶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其負作用和後遺症的代價也非常大。最大的問題就是壓抑了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阻斷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傳統教學法以教師為教學的主體,教師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既是導演,又是演員。學生在學習中是被動聽授的機器,教師在教學中一言九鼎,説一不二,不容置疑。學生在學習中扮演的角色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了聽、寫、記的學習工具。其次,中職教師要創新教學方式,用行動導向教學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激情。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指導思想是:在做中學,在錯誤中成長。行動導向教學法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課堂的主角。教師除了對學生給以必要的指導外,學習內容都由學生獨立思考或團結合作完成。行動導向教學法採用角色扮演、頭腦風暴、交流討論、思維導圖等方式進行。以中職語文教學為例,在語文課堂上,教師組織學生策劃演繹一場賓館管理及服務人員招聘面試會。先分成若干小組策劃招聘會的流程,分成招聘方和應聘方,各小組學生選出組長,進行組員分工。然後開展分組討論、頭腦風暴。實行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各小組研討職位的設置、職位的條件,招聘面試的問題,應聘答題的策略。然後選出參加招聘的人員以及參加應聘的人員,開展一場應聘、招聘面試會。會後,教師請各組同學選出代表總結各組策劃過程,談招聘,應聘的感受和體會。最後,教師對各組進行總結,總結首先要以鼓勵為主,嘉許各組的亮點和長處,最後點出各組的瑕疵。強調錯誤和瑕疵是學習成長路上的墊腳石,鼓勵學生感恩錯誤,努力改正錯誤。以上行動導向教學法在中職語文教學實踐中的應用,大大解放了教師和學生教與學的思維,使教師從滔滔不絕的説教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從文山題海、疲憊不堪的應試中解放出來。行動導向教學法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較大程度地激活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對以應用和實踐為主的中職教學尤其重要。

篇12:教學研究論文

本文是一篇專業的教育論文,主要是關於二本院校市場營銷專業實踐教學研究,詳情請看下面的介紹。

一、二本院校市場營銷專業實踐教學方面問題

高校市場營銷專業教師在課堂上講的多,學生認真聽課的少,思考的少。很多學生認為營銷員的素質、技能需要在工作中磨鍊,不相信課堂理論學習。不管學生的觀點是否正確,卻反映了實踐教學在營銷人才的培養中作用很大。然而,在調查了一些高年級營銷專業的在校學生和已經畢業工作的營銷專業的學生後,發現當前地方二本院校市場營銷專業實踐教學明顯存在以下三個問題。

(一)實踐性教學時間安排偏少,效果不佳市場營銷專業(本科)各主幹專業課程都應該有相應的實踐教學,以促進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然而,從實踐教學的安排時間看,佔有25%的被調查學生反映只有少數課程做到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餘下75%的學生則認為都是教師課堂理論教學。從實踐教學的效果看,學生對各類實踐性教學的平均評分都很低,均不超過30分(百分制),見表1。另外,從課程角度看,市場營銷專業20門主幹專業課程,調查顯示每個班級平均僅有4至5門課程的實踐教學被學生認可,其他課程實踐性教學的效果被認為較差。上述情況表明了地方二本院校營銷專業實踐性教學時間安排明顯偏少和效果不佳的事實。實踐教學部分偏少直接導致了學生不清楚企業實際營銷工作的要求,對營銷工作環境缺乏瞭解,對自身素質信心不足等問題。例如,在被調查的學生中,56%的人對企業營銷人員應具備的能力素質認識較模糊。在關於營銷員最重要的能力調查中,已工作的畢業生與在校學生存在多項認識不一致的情況。此外,大約有2/3的受訪學生對自身的專業素質缺乏足夠的信心等。

(二)教學方式單一,案例教學質量無法保證實踐教學方式多種多樣。市場營銷專業教師採用最多的教學方式是課堂案例教學,假如不考慮職業資格培訓和畢業設計,超過50% 的學生認同的實踐教學方式有調查、策劃等實踐項目,上機演練,情景模擬(如禮儀實訓)等,達不到各類教學方式總數的1/4,實踐教學方式單一。在案例教學中,沒有啟發學生獨立、開放性的思維,學生之間交流討論少,老師也有事先準備不充分等情況,結果多數課程達不到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説明濫用案例教學方式,質量無法保證。例如,課堂案例教學中,學生經常倉促地閲讀案例材料,並從原文中找出有限的字句去回答老師的提問,很難給出完整的、令人信服的答案。營銷課程中的案例是講述企業及當事人實際遇到的事件,解決案例中問題需要縱觀整個事件,還可能涉及其他章節、課程、學科的知識,以及個人切身的社會經驗。因此,案例教學需要學生之間相互交流討論,以達到知識共享的效果。

(三)實踐教學重點不突出,培養目標不明確首先,表現在每門專業課程內部缺乏實踐教學的重點,培養目標不明確。市場營銷專業20門主幹專業課程,每門課程都應該有核心能力培養目標,以及相應的重點實踐教學活動。例如,《營銷策劃》課程至少要讓每位學生經歷企業具體產品的4P設計,條件允許還可以讓學生操作某項產品的實際營銷活動。調查發現市場營銷專業3/4的主幹專業課程,沒有針對課程的核心能力目標去開展一些重要的實踐教學。其次,表現在沒有突出重點課程的實踐教學,一些重要的實踐教學方式得不到實施等。調查發現在校學生得到最多的課程專題實踐項目是:職業考證、畢業設計、市場調查分析、營銷策劃、禮儀實訓等。然而,已畢業的學生則認為學校最有價值的實踐教學方式是校外頂崗實習,最有價值的課程專題實踐教學項目是市場調查分析、溝通談判訓練、客户關係管理、營銷認知實訓等。可見,存在一些重要的實踐教學方式和課程專題實踐活動沒有被地方二本院校所重視。最後,一些已經開展的實踐活動又無法保證質量。例如,在畢業論文設計中,學生抄襲網絡論文的現象較普遍,老師管控不嚴格。

二、二本院校市場營銷專業實踐教學問題的原因

(一)主觀上實踐性教學沒有被教師重視最近幾年,高校逐漸意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並提出實踐教學的要求。任課教師開始制定課程的實踐教學大綱,增加實踐教學部分。然而實踐教學並沒有紮實開展,教學效果不好。主要原因在於任課教師主觀上還不夠重視實踐教學,沒有深入研究各種實踐教學方式,對於各門專業課程可以開設哪些實踐教學,以及在有限的課時內如何安排課堂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時間,任課教師認識有限。其結果是很多課程的實踐教學部分採取了案例教學和學生自己組織的形式,老師參與少,指導不力。由本次調查可知,市場營銷專業20門主幹課程,僅有少數課程的實踐教學被認為是有效的;當問及各門專業課為何不能“一邊理論,一邊實踐”式教學,51% 的學生認為教師對實踐教學研究不夠,不能開展行之有效的實踐教學。任課教師是實踐教學的策劃者和執行者,實踐教學的效果如何,任課教師始終是問題的核心,教師事先一定要重視實踐教學,花時間和精力去琢磨它。

(二)客觀上實踐性教學存在教師執行困難任課教師執行實踐教學的困難表現在:(1)實踐教學時間跨度長,計劃準備工作多。例如,進行一次市場調查,就涉及從確定調查對象、制定調查問卷、組織調查活動、到最後得出調查結論,整個過程要用很長時間,中間還可能涉及調課,佔用學生的課餘休息時間,實施起來較麻煩,並且可能得不到學生的支持。還有一些專題實踐教學活動甚至要用一個學期才能完成,成效更難控制。

(2)一些實踐性教學的空間活動範圍大。如參觀企業與頂崗實習,都是在企業單位進行的,空間跨度較大,而且會發生一些費用。通常,學校對任課教師組織的實踐教學活動沒有經費支持,學生集體外出十分困難。(3)地方院校專業課教師工作量大,課時有限。通常每門專業課有十多章內容,而每學期只有40至50多個課時,扣除節假日後甚至更少。任課教師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將課程講完,課時已經很緊,沒有多餘時間安排實踐教學和演練。(4)普通教師能夠聯絡的企事業單位少。

普通教師人際交往範圍有限,在沒有校方幫助的條件下,他們通常沒有能力將學生送到校外企事業單位去實訓。

(三)實踐教學缺少學校制度、設施與企業支持學校需要為實踐教學制定相關制度,並提供設施和財力,最後還要對實踐教學成果進行考核。但一些地方二本院校在實踐教學上缺乏制度保障:(1)校內實踐教學設施的投資普遍不足。一些學校的多媒體教室和機房數量不能滿足實際需要,專業課程沒有配置模擬實訓軟件等,使課程無法精講演示和學生上機演練。(2)校方沒有積極地建立穩定的校企實習基地。為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尋找實訓企業和合作單位是學校提高學生專業技能和幫助學生就業的重要途徑。(3)學校沒有實踐教學的檢查和約束制度。學校要求教師編制實踐教學大綱,但教師是否按照大綱安排實踐教學活動,學校沒有檢查和約束機制,這樣使課程實踐教學部分無法保證執行。目前,就市場營銷專業來説,由於銷售崗位的離職率較高,人員不穩定,願意與學校長期合作實訓的企業較少,這需要企業和學校積極尋找互利共贏的合作方式。此外,學校沒有為方便實踐教學而提供靈活的調課制度,且缺少實踐教學的經費支持。

總之,學校在實踐教學領域,主要問題是投資不足,主動性不夠,導致無法實施一些實踐教學,最終又不能對任課教師提出相應的要求。例如,在本次調查中,61.2% 的學生認為學校的主動性不足,沒有重視實踐教學;63.2%的學生感歎學校沒有提供必要的財力支持實踐教學。

(四)學生管理工作寬鬆高校實踐性教學成果的好壞不僅與學校、教師有關,還與學生有關。通常,任課教師安排的實踐、實訓的任務,學生總是很難按時保質保量地完成,學習風氣不端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會就業壓力較大,一些學生缺乏自信和認識上的偏差,認為成績好不一定就業順利,於是在學習上也顯得有些浮躁和不安,一點一滴的知識積累和能力鍛鍊缺乏耐心;因個人興趣的差異,一些營銷專業的學生認為自己不適合做銷售,打算未來從事其他工作,在專業課學習及實訓中降低了對自己的要求,這種情況女生較多;高校普遍採取的學生對老師考評制度,老師的教學質量主要由學生的評分決定,少數學生對老師不滿會降低教師的在該學期的教學評分。老師擔心被學生評“低分”,這樣使老師在嚴格要求時有所顧忌。學生除了觸犯法律和離校不歸等嚴重原因之外,曠課、掛科、態度散漫等違紀行為通常不足以影響學生畢業。而教師若批評、懲罰學習態度不端正的學生,結果對自己不利。所以,當前教師對於維護校紀問題顯得較為謹慎,學生自由散漫的態度難以扭轉。

篇13:教學研究論文

一、心理健康教育課中啟發式教學的具體實施

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如果要採用啟發式教學,可以從下幾個方面入手:

1.設置良好教學氛圍,鼓勵學生多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良好的教學氛圍是任何教學手段順利開展的前提,對於啟發式教學而言,尤其重要。啟發式教學的精髓在於:教學活動實踐中,教師發揮主導作用,讓學生始終處於主動地位,通過教師的啟發、引導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實現三動:動腦、動口、動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課程,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掌握相應心理健康技能,用以指導實際生活。課堂教學始終要以良好的師生關係為基礎,營造出尊重、自由的課堂氛圍,讓學生願意參與課堂互動。

2.重視新課導入

能否將新課高效導入,是啟發式教學得以成功的保證。以“情緒調節”一章為例,如果課堂開始就將單純的知識點羅列,即使加以解釋,學生仍然會缺乏學習興趣,且不能使學生將知識有效遷移到生活情境中去,也達不到良好的教學目的。啟發式教學導入課程時,可以插入與情緒有關視頻、圖片,或引入情緒問題等討論話題,以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輔助學生理解知識點,使教學活動順利開展,促進學生知識的正向遷移。

3.掌握提問技巧

啟發式教學能否有效,關鍵在問題設置,問題設置應遵循以下原則。

(1)在情景之上設置問題。在課堂導入之後,有具體的教學情景或學生腦海中已形成相應情景,才能開始設問啟發,否則就是空中建樓閣,沒有生長點,學生無法跟上教師的思路,達不到啟發的效果。

(2)以學生現在知識、智力、能力水平為基礎;學生原有水平是一個重要的生長點,任何教學都要依據學生現有水平而教,啟發式教學更應重視學生現有水平,設置問題任務應該是讓學生能接受、不反感、能理解的問題,通過思考努力,能解決的問題。如果脱離學生現有知識、智力、能力水平,就如啟發國小生了解大學課堂知識一般,無法成功。

(3)問題要具有探索性,有挑戰性同時又不失趣味性;問題應該是真正能促進學生思考,不能為問而問。仍以“情緒調節”為例,在學生已觀看情緒相關視頻的基礎上,可以提出“同一個事件,為什麼會有不同情緒呢?”引導學生得出“是觀念而不是事件本身不同產生不同的情緒”從而引出情緒調節方法——改變不合理觀念。而通過思索得出的答案,更易於記憶。如果問題不具探索性,學生不需要思考便能從書本上或過去經驗裏找出答案,那麼學生無法主生興趣,也談不上記住,無法記住,在實踐中將不能有效運用。

4.運用啟發式教學要注意的事項

教師對學生進行啟發誘導時,始終要多表揚、多鼓勵、不批評、不責備,使學生有成就感,增強自信心,樂於參與課堂互動。對於學生的錯誤回答,不能直接指出,而是通過對比、反問等技巧,引導其逐步得出正確答案。對於本身就沒有正確好壞之分的,例如“人格”“氣質”等知識點,應多設置開放性問題,不設標準答案,激發學生創造思維,讓學生學會求異,明白包容,從而用包容的態度運用到生活當中去。

二、結語

綜上所述,啟發式教學關鍵在於“啟”,而難點也在於“啟”。要想做到行之有效的“啟”,要讓學生能夠立足於理論知識,將之遷移至實踐中,需要教師能夠掌握啟發式教學的關鍵。教師應該要熟悉所授課程內涵外延,熟悉啟發式教學的模式與流程;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能夠積極嘗試啟發式教學手段,注重教學反饋,不斷研究創新,積累教學經驗。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掌握啟發式教學手段,從而更好地上好本門課程.

篇14:教學研究論文

一、創設教學情境,合理設計問題

在課堂教學中,師生對話是一切教學活動的起點。問題能夠啟發學生的思維,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善於利用問題,有效啟發學生思維,從而達到教學目的。比如,在教學“商的近似值”這一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設計以下問題情境:同學們,你們喜歡運動嗎?之後拿出事先準備的羽毛球,告訴學生這是花了22元買來的,之後通過外包裝,可以看出,一共有12個羽毛球,然後讓學生計算,一個羽毛球多少元?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可以營造一個有助於學生學習的氛圍,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對提高教學效果有着積極意義。

二、自主探究學習,有效解決問題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師生共同參與,主要是一個交往互動的過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就要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親歷知識產生的過程,通過與舊知識的對話,尋找解決新問題的辦法,從而為後續新知識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比如,在學習“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與體積”這一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將教學活動地點設在學校跳遠沙坑旁邊,把學生分成4~6人的小組,之後提出相關的數學問題,如,這個沙坑的佔地面積是多少?這個沙坑的體積是多少?……通過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共同討論、合作分析等,進行一一解決。在此教學過程中,不僅可以完成預期的教學內容,還可以鍛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從而予以牢固掌握,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三、強化合作交流,進行小組展示

進行必要的鞏固訓練和拓展訓練,以達到學以致用。練習題要體現層次性,思維的開放性、操作性,形式的多樣性。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對話、生生對話是學習新知識與提高技能的重要所在。在小組內互動與對話之後,進行小組之間的互動與對話,可以全面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掌握更多的知識。在活動過程中,每個學生均可以在課堂中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學習他人的長處,彌補自身的不足,實現取長補短,從而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綜上所述,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分組學習的思維對話式教學模式的運用,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轉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現狀,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對提高學習效率有着積極作用。同時,在此教學模式中,提倡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理念,通過思維對話式模式的全面運用,增添了課堂光彩,實現了預期的教學成果。

篇15:教學研究論文

摘要:校企協同育人模式可以充分發揮學校和企業的優勢,共同培養一批具有創新、實踐能力的人才。校企協同育人模式是打破當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落後於社會發展需求的重要途徑,幫助學校提高教學質量和實踐教學效果。然而長期以來,校企協同育人模式往往流於形式,沒有發揮真正作用。本文以信息工程專業為例,通過校企協同育人模式,構建符合專業特點的實踐教學體系,為社會培養更多符合企業要求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校企協同育人;信息工程專業;實踐教學

信息工程專業主要學習信息科學與技術的理論知識與技術,讓學生具備設計、開發、集成以及應用通信系統和通信網絡的能力。信息工程專業與數學專業、物理專業、電子技術、計算機科學以及當前發展最快的信息與通信工程息息相關,教學內容與社會發展緊密聯繫在一起,形成了獨特的教學課程體系。信息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需要學校結合社會發展需求,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複合型、應用型高級信息技術人才。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當下社會發展需求,校企協同育人模式有利於充分發揮學校和企業的優勢,提高實踐教學的實效性。

一、校企協同育人的意義

校企協同育人是指企業和學校建立合作,共同制定教學計劃、教學內容等。通過校企合作,學校和企業將現有的教育資源和企業生產、科研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應用型人才的育人模式。通過校企合作,可以實現學校的教育資源和企業的需求進行對接,制定以市場為導向的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方式,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長期以來,我國高等院校重視理論教學,忽視實踐教學,學生的實踐教學往往與社會脱節,導致學生畢業以後無法適應市場需求,人才培養同質化現象嚴重,大量的高校畢業生畢業即失業。另外一方面,企業找不到合適的人才,出現了用工荒。根據國家教育部統計的數據顯示,20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了795萬人,每年畢業生人數按照2-5%的增長率在增長。面對這樣的困境,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與產業的融合,是當前面對新的就業形勢,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擴大就業推動經濟轉型,培育新動能的作用舉措。20xx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要求促進產融人才培養方式,推進產教協同育人,堅持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辦學制度,推進職業學校和企業聯盟、行業聯合以及園區的結合,全面推行現代學徒制和企業新型學徒制,實踐性課程不能少於總課時的50%。

二、構建校企協同育人信息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機制

(一)確定校企協同育人目標

構建校企協同育人教學制度,學校和企業必須明確育人目標,堅持以區域經濟以及行業發展為導向,培養具有創新精神技術人才,更好地適應信息行業發展要求。堅持以學生為本,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為目標。學校應該積極向信息技術企業、網絡通信行業等進行調查,並聘請行業專業與企業技術骨幹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達成信息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一致性——培養具有計算機技術、電子技術以及網絡通信技術等基礎,可以從事設計、開發、測試以及應用工作的人才。

(二)構建校企協同育人實踐教學體系

信息工程是一門應用型很強的專業,實踐教學環節是校企協同育人的關鍵。學校應該僅僅圍繞應用實踐型人才培育目標,加強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根據信息工程類企業的崗位工作技能要求,學校和企業構建校內外實訓基地。信息工程專業的主要課程有電路與電路系統、通信電子線路、數字信號處理、C語言程序設計、通信系統原理等主要課程。學校構建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理論課程結束以後,立即在實訓室進行實踐操作,從而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技能。學生畢業前,學校安排學生進入企業頂崗實習,提前瞭解工作崗位所需技能,讓學生提前適應工作環境。由於信息工程專業發展變化快,為了更好地符合行業發展要求。學校和企業必須更加實際情況,定期更新學校實踐課程內容。校企協同育人模式下,由企業和學校共同研發教材,將企業發展過程所需內容嵌入到教材中,提高教材的應用性。通過實踐教學學校可以瞭解學生學習情況,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根據問題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校企協同模式下,學校應該開設一些綜合性、創新性的實踐課程,將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緊密的聯繫在一起。

(三)校企合作協同機制

學校主要以教學、科研為主,而企業注重經營利潤,兩者發展目標不一樣。為了構建校企協同育人模式,學校和企業必須制定協同機制,在教學、育人、研發方面雙方有異議的時候,要共同協商解決。首先,建立校企協同工作委員會,成員由學校、企業以及行業三方構成,三方就人才培育目標、培養模式、學生招生等方面進行協商,制定符合信息工程行業發展要求的目標和教學體系。然後學校和企業技術研發和培訓部門,將學校的學術成果轉化為具體的成果,並由企業進行負責生產,提高企業研發能力。

(四)校企協同育人模式構建雙師型教師

教師是校企協同育人模式的具體實施者,教師的綜合素質決定了實踐教學效果。為了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必須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校企協同育人模式下,雙方必須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提高雙師型教師的人數。所謂雙師型教師指教師必須具備相關理論知識,而且還具備實踐教學的能力。由於大多數高職院校的教師都是學術型人才,他們的理論知識非常豐富,但是缺乏實際的工作經驗,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實踐教學效果。通過校企合作,學校每年派一批骨幹教師到企業進行培訓或者頂崗實習。學校聘請企業技術人才或者行業人才做兼職教授,定期為學校教師講授專業知識和行業發展變化,提高學校教師的實踐能力。

三、結束語

校企協同育人模式,充分發揮學校和企業的優勢,讓學校教學內容緊跟市場發展變化,提高實踐教學的實踐性,為社會培育更多高質量的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田旺蘭,蔣練軍,肖衞初.地方本科院校複合型工程技術人才培養機制的研究——以湖南城市學院電子信息工程綜合改革試點專業為例[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xx(5):244-246.

[2]陳王明.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創新實踐教學[J].數碼世界,20xx(3):261-262.

[3]張忠發.電子與信息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與創新[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xx(2):191.

篇16:教學研究論文

摘要:根據高職籃球比賽的特點以及我校籃球隊隊員在拼搶籃板球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論述了拼搶籃板球的基本技術特點以及提高拼搶籃板球能力的策略。從內線隊員拼搶進攻籃板球訓練、外線隊員拼搶進攻籃板球訓練、搶位擋人、身體接觸的技術、搶球的技術和罰球時籃板球的拼搶,全面論述了學生籃球運動員的拼搶籃板球能力的培養與訓練。

關鍵詞:高職;籃球運動員;拼搶攻防籃板球

一、籃板球的地位與作用

目前的籃球比賽,籃板球是衡量一個球隊實力的重要標誌,也是獲得比賽勝利的關鍵技術之一,籃板球的爭搶是獲得控制球權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攻守矛盾轉化的關鍵。如何在激烈的比賽中搶到更多的籃板球,是運動員和教練員非常重視和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二、湖北高職籃球運動員搶籃板球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搶籃板球技術水平不高

籃板球技術在爭搶籃板球方面起關鍵作用,掌握好的籃板技術可在同等機會下搶得更多的籃板球。經過分析得出,籃板球技術存在問題主要包括三個方面:搶位擋人的身體對抗不夠、起跳時機不對及獲球后的處理不好。

(二)缺乏拼搶籃板球意識,不能有效地判斷籃板球的落點

搶籃板球的意識來源於對籃球反彈方向和區域的正確判斷,來源於對籃板球反彈規律的把握。但在籃球比賽中,很多情況下運動員不能對籃板球落點做出正確的判斷並利用自己的技術和位置上的優勢搶到籃板球。

(三)身高、體重和力量不協調

我省高職籃球比賽中雖然不乏身高超過1.90m的隊員,但是由於身高、體重和力量不協調,影響身高優勢場上搶籃板球技術並不突出。

三、拼搶籃板球的基本技術特點

(一)觀察與判斷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在拼搶進攻籃板球時要充分觀察防守動向,對同伴的觀察瞭解和對本隊整體打法的理解。投籃不中,球的反彈的方向和落點與投籃距離、角度、用力的大小、弧度等是有一定規律的,只有掌握它的基本規律才能正確的判斷,及時地移動去搶,佔據場上有利位置。

(二)搶佔有利位置

搶佔有利位置是拼搶籃板球的關鍵環節。第一是迂迴起動,根據對球的反彈判斷和對手防守態勢,進攻隊員要及時採取迂迴的快速起動,爭取在位置上取得相對的或更好的優勢。第二是誘騙搶位,在搶進攻籃板球時利用各種假動作誘使防守人偏離正確的擋人位置,迅速取得有利位置去爭奪籃板球。第三是搶位衝搶,強行搶位和直接衝搶是進攻籃板球的重要環節。

(三)起跳動作

及時起跳使身體充分伸展在最高點搶到球,是搶籃板球極其重要的動作。進攻隊員衝搶籃板球起跳時一般採用單腳起跳,眼睛注視來球,兩臂同時上擺,手臂向上充分伸展,腰腹協調用力,並控制身體平衡。單腳起跳時重心稍後傾,蹬地腳滾動式着地由腳跟過渡到前腳掌起跳,擺動腿積極上提。力爭跳至最高點去拼搶籃板球。

(四)搶球和點撥

在搶籃板球的一剎那,必須對是抓住球還是點撥球作出迅速的決定。大多數運動員喜歡點撥,然而它卻不像握住球那麼富有實效。

四、提高拼搶進攻籃板球能力的策略

(一)內線隊員拼搶進攻籃板球訓練

1.後撤步轉身———搶位起跳———單或雙手搶球。當外線隊員背向籃筐時,靠近籃筐的腳緊貼防守隊員,以跨出的腳為圓心作後轉身異側腳向球的落點跨出或擋住防守隊員搶籃板球,然後補籃或傳出組織第二次進攻。2.擠靠轉身———搶位起跳———單或雙手搶球,進攻隊員利用交叉步上提或下壓時並把左腳放在防守者的右腳外側,然後依防守者的行動而定。3.側身跨步———躍出高跳—單手搶球。當搶進攻籃板球的隊員被防守者擋在其右側後方,而投籃的球也從該方向下落時,進攻隊員可以右腳為中樞腳,突然右側前方側身跨出一步,並迅速起跳,身體騰空後,上體和手臂儘量向球的方向伸展,從防守頭部上空單手把球搶到或補籃,動作要連貫協調,躍出高跳時要側身,背向對方,否則容易造成撞人犯規。4.衝搶進攻籃板球後空中補籃、落地後補籃、組織二次進攻。

(二)外線隊員衝搶進攻籃板球訓練

1.虛晃———變向跑———單腳起跳———單或雙手搶球。當投籃的球離手時,位於外線的進攻隊員運用上體虛晃———突然起動的方法,擺脱對方衝進籃下搶籃板球。2.反跑切入———搶位起跳———搶球。外圍的進攻隊員在自己的同伴投籃出手時,突然起動向下線方向跑去,,單腳或雙腳起跳,補籃或搶球。

五、提高拼搶防守籃板球能力的策略

(一)搶位擋人

搶位擋人的關鍵。觀察防守者始終保持人球兼顧的位置,在對方投籃出手的一剎那,首先看住自己的對手,以便根據對手的動向和自己當時所處的位置及時採取對應措施。當對方投籃後,防守者立即靠近對手。

(二)身體接觸

1.身體接觸的關鍵(l)靠緊對方。靠緊對方的身體,通過身體的感覺來察知對方的移動路線。(2)反應迅速。在察知進攻隊員的行動意圖後,要迅速做出反應,以讓自己的身體始終擋在進攻隊員的前面,是體現在靈活的腳下動作。例如,滑步和後退步。2.身體接觸的技術分析(l)基本姿勢。背對進攻隊員,兩腳前後或左右開立,身體重心後移。以背部和臀部接觸對方,兩膝微屈,兩臂下垂於身體兩側並稍後,以此可接觸對方而且有利於起跳。(2)身體接觸的動作。在與對方發生身體接觸後,由於防守者與進攻者的身體之間無活動距離,故進攻隊員往往是左右移動回後撤後在移動,以擺脱防守者的阻擋。

(三)搶球

1.搶球的關鍵充分的彈跳,搶球是在空中進行的動作,只有彈跳充分才能跳的高,才有利幹搶到球。而要彈跳充分,搶佔有利位置是關鍵。搶球的手臂都要向球反彈的方向充分伸直,聳肩提腰;要儘量把球搶到自己手裏,要分清敵我,避免發生與同伴相爭的局面;搶到球的同時保護好球。2.搶球的技術分析防守隊員搶佔在對手與籃板球之間靠內線的位置,將進攻隊員擋住。起跳到空中時,兩臂用力伸向反彈球的方向,用雙手將球握緊,腰腹用力,迅速屈臂將球位置於身前。

六、罰球時籃板球的拼搶能力的策略

進攻一方要將最善於搶籃板球的隊員安置在這兩個位置上,在罰球隊員將球投出後,能夠迅速進入3秒區搶佔有利位置,並且使身體試圖將防守方隊員擠向底線,從而破壞他們的起跳時間,在三分線外的進攻隊員也可以充分運用擺脱技術變向的方法快速插入3秒區進行爭搶籃板球。

七、結論

意識培養的增強是搶籃板球的重要條件,應把意識培養、意志訓練與籃板球的技術動作訓練視為統一的訓練過程,強化“搶籃板球意識”的培養。搶籃板球是一項比較複雜的技術,在訓練當中,首先培養運動員良好的意識和習慣,教練員應當主動的將意識培養時刻貫穿在平時的訓練過程當中,使運動員得到潛移默化的薰陶,形成強烈的意識。

參考文獻:

[1]趙錫華.談籃球中鋒隊員拼搶防守籃板球[J].湖南民族職業學院學報,20xx,(01).

[2]錢麗秋.建議在籃球比賽中如何拼搶防守籃板球[J].科技創新導報,20xx,(03).

[3]鄭中元,唐崢嶸.搶最初反彈段籃板球初探[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1990,(S1).08

篇17:教學研究論文

一、注重基礎能力培養,豐富教學內容

從教學內容上來説,適應廣泛的教學需求,面向學生進行教學活動的開展,不侷限在現有的教學內容中,實現有效的教學活動拓展,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拓展學生的學習能力。英語教學活動在學生的聽説讀寫能力方面都有重要的教學作用,學生通過課堂教學活動的參與,掌握基本的教學內容,通過教學實踐的參與鍛鍊英語學習的能力,在高中階段更注重對能力的培養和對於基礎知識的鞏固和提升。教師應該善於把握教材的基本知識點,充分的做好教學準備,廣泛的收集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突破教材的侷限性,注重對課堂教學內容實用性的提升。

二、注重教學方法的創新,重視教學效率

在教學手段上,掌握農村教學環境,對教學資源進行有效的利用,儘管教學資源和教學環境有限,但是教師仍舊需要不斷的進行教學探索創新,提升教學能力。在教學方法上善於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將學生的參與性調動起來,通過分組學習,在課堂教學中形成學習小組,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培養學生的綜合性能力。鼓勵學生大膽的提出問題,拓展學生的思維,將農村教學的英語學習中表達能力和應用能力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

三、注重教學反饋的實現,深化教學效果

善於做好教學總結和教學反饋,注重教學效果的鞏固和吸收,提升教學實踐水平,促進教學活動的深入有效的開展。通過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把握,通過課後複習任務的佈置幫助學生更好的鞏固課堂內容的學習效果,在考核的方式上體現靈活性的特點,注重在各個方面上對學生的引導,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有側重點的進行教學設計,實現對教學成果的長效性的保持。教學總結和教學反饋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調整的重要依據,通過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充分了解,進行教學方法的調整,對課程設計進行豐富,具有針對性計劃性的推動英語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保障教學效果的深化推進。

四、結論

農村教學英語教學體現的整體性和規劃性的特點,在課程內容上面向現代教學發展需求,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進行積極的創新,實現對教學成果的鞏固,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把握教學節奏,實現對教學活動的有效引導,實現良好的教學銜接。在教學銜接中實現對學生能力的全面培養,注重對思維方式和學習習慣的培養,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實現英語教學銜接工作的日漸完善,促進英語教學的不斷深入和發展,提升學生的英語素質和綜合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n1zzp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