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彙報材料 >

農村土地流轉工作報告多篇

農村土地流轉工作報告多篇

農村土地流轉工作報告多篇

【第1篇】市農村土地流轉工作調研報告

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我國農村的基本經營制度,是黨的農村政策的基石。從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和實際來看,保障現有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賦予農民更加充分且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是推進當前農村改革發展的重中之重。

一、農村土地流轉現狀及特點

依法完善農村土地二輪延包的村有627個,組4452個,耕地面積1349783畝,農户228365户。流轉面積達175471畝,佔總面積的13%,流轉土地仍以種、養植業為主。涉及農户34254户,佔總農户數15%,以流轉期限劃分,長期流轉面積68434畝,佔流轉面積39%,短期流轉面積107037畝,佔流轉面積61%;以流轉方式劃分,出租面積10528畝,佔6%,轉包面積107751畝,佔61%,入股面積1755畝,佔1%,互換面積54396畝,佔31%,轉讓面積1041畝,佔1%;土地淨流出農户17046户,淨流出面積35436畝。土地規模經營方面,30畝以上規模經營農户1627户,經營面積56945畝,其中~100畝以上經營户132户,經營面積14515畝。總體來看,農村土地流轉主要呈現出三大特點:

1、流轉規模日趨擴大化。近幾年來,隨着農村“打工”經濟的不斷髮展,農村勞務輸出規模的不斷壯大,越來越多的農民,特別是青年農民離開土地,走出家門尋找致富門路,加速了農村土地的流轉,農村土地流轉規模呈逐年擴大之勢。

2、流轉形式日趨多樣化。農村土地流轉主要有五種類型。一是轉包型。指原承包方將部分或全部土地的承包經營權轉移給其他農户,承包方與發包方原承包關係不變。這種形式在為主要形式,轉包土地面積達10.78萬畝,佔流轉總面積的61%。二是互換型。為了耕種方便、發展規模經營或發展優勢產業的需要,農户之間或農户與集體經濟組織按照自願、互利的原則串換承包地。全市為5.44萬畝,佔流轉總面積的31%。三是租賃型。就是農户將土地租賃給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個人。全市為1.10萬畝,佔流轉總面積的6%。四是入股型。就是農民將土地以股份的形式參與經營。全市為0.17萬畝,佔流轉總面積的1%。五是轉讓型。就是原承包户有了比較穩固的非農經營項目或穩定的收入來源,經承包方申請和發包方同意,將土地承包經營權讓渡給本集體經濟組織內其他農户經營。全市為0。10萬畝,佔流轉總面積的l%。

3、流轉主體日趨多元化。參與農村土地流轉的除一般農户外,農村專業大户、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業企業也參與到農業規模經營中。目前,有多家農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參與了土地流轉。如沙湖鎮萬荷堂蓮業有限公司,鼓勵扶持農户發展蓮業種植,發展種植大户100多户,參與土地流轉面積1800多畝。鎮天利養雞專業合作社,發展養殖大户30多户,以畝平600元左右價格租賃農户承包耕地600畝左右,進行規模化養雞。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及存在問題

農村土地的合理流轉,提高了農村土地利用率,有效整合了農業資源,產生了比較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一是促進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全市農村土地流轉17.55萬畝中,80%用於發展水產、蔬菜、畜禽等優勢產業,做到了優勢產業板塊不斷髮展壯大。二是擴大了農業規模經營。農村土地流轉就是為了發展規模經營,以取得規模效益。如今年全市採取轉包、租賃、互換、入股、轉讓等形式集約開發,發展新的水產養殖面積10萬畝。三是促進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和農民增收。農村土地的合理流轉;不僅為外出務工的農民解決了後顧之憂,而且還使務工農民從中獲得了一定收益。四是維護了農村社會穩定。制定了符合實際,操作性強的農村土地糾紛調處責任制,安排專人負責,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妥善調處了各類土地糾紛。

從調查情況看,全市農村土地流轉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

1、土地流轉行為不規範。農户之間的土地流轉,多通過私下口頭協議,將土地流轉給鄰居或親屬,沒有簽訂合同;有的村組存在少數人種“霸王田”,導致承包費兑現難、農户間土地不均等問題而引發糾紛,難以解決,存在着這種農户間口頭約定流轉土地的現象。

2、對土地流轉各項法律制度的宣傳還不到位。有一部分老百姓舊習慣根深蒂固,承包土地流轉困難,在外出務工、經商的農民中,有的對土地眷戀還很深,寧願造成土地荒蕪也捨不得將土地流轉出去。

3、耕地規模經營面積小,農業資源配置效率不高。由於部分地方承包土地是按照高、中、低產田分類平均發包給農户的,導致面積不大塊地多,難以成片,不利整治耕作,制約了種植業結構調整,也影響了規模經營農户的收入。

4、部分基層幹部對農村土地流轉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重視不夠,認為土地流轉是農户自己的事,應由農户和業主自由協商,對之採取聽之任之的態度,疏於管理。

5、少數村組借土地流轉與民爭利。部分地方一些村組,税費改革前因農業比較效益低,將農户撂荒等的土地集中發包,承包期5—20年不等,寅吃卯糧,一次性收取承包費,用於償還債務及開支,有的村組“賣地”比例高達50%。還有少數村借產業結構調整,集約土地統一經營開發,截留本應調利返還農户的流轉收益,侵佔農民土地權益。

三、相關政策建議

1、借籤模式。

(1)土地流轉模式之一:農民專業合作社型。

組建形式:以發包方(村)為主體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負責本村小規模土地流轉業務。在鎮辦一級,依託鎮辦財政所,建立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從事土地承包經營權交易。在市一級,依託經管局,建立健全土地流轉交易監管、糾紛仲裁機構和農村土地流轉網上交易平台。

優點:供求信息集中、全面,有利於增強流轉土地的市場競爭能力。可通過協商辦法使流轉土地連片集中,逐步推進適度規模經營。適應面上推廣。

缺點:發展規模和速度較緩,只能逐步通過流轉收益吸引周邊農户參加。

(2)土地流轉模式之二:確權確利不確地型。

組建形式:以發包方(村)為主體,在村內以“確權不確地”的方式進行調整,形成連片土地,以流轉收益補償流轉出土地的農户。

優點:發展規模和速度較快,效果明顯。適應漁池開挖面積較大等不易分田到户的地方。

缺點:與二輪延包確權確地到户的要求有所衝突,易引發無田農户要田的糾紛。

2、具體思路。結合市實際,應採取的模式為:以村為單位成立農村土地流轉專業合作社,內部以“確權不確地”的方式調整土地。市鎮兩級分別建立相應的糾紛仲裁、信息收集發佈機制。同時,建立健全嚴格規範的農民土地管理制度。

3、措施建議

建立新型的土地流轉機制,推動農村土地規模經營可稱謂我國第三次土地革命,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工作,既不能無所作為、求穩怕亂;更不能強行亂為,急於求成。為了積極穩妥地推進這項工作,要積極探索“政府培育市場,市場引導流轉,流轉促進發展,發展維護民權”的土地流轉新機制,促進土地規範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

一是政府培育市場。加快培育“村鄉交易、縣市監管,,的土地流轉市場。分級建立土地流轉合作社、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和市級網上交易平台。

二是市場引導流轉。按照誠信、便民、規範、公平的原則,利用市場機制引導流轉。一是信息服務。建立鄉、村、組三級信息收集、審核、儲備、發佈、反饋網絡,為申請流轉的供、求雙方提供真實準確的信息。二是組織洽談。交易中心要定期開展掛牌交易業務,組織有交易意向的供、求雙方面談,提供洽談場所、指導基價、示範合同文本等服務。三是簽約鑑證。面談成交後,交易所要組織供、求雙方簽定規範的流轉合同,鑑證後頒發流轉確認書。四是資料歸檔。交易中心要將流轉合同等交易資料整理歸檔,妥善保存,並定期將成交表冊上報市經管局備案。五是跟蹤服務。經管部門要負責合同履約的信息反饋和糾紛調解、仲裁。

三是流轉促進發展。任何形式的流轉都要緊扣發展這個主題,瞄準提高土地產出率這個首選目標,在確保承包農户流轉權益的前提下,使土地逐步向專業大户、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龍頭企業集中,最終形成一村一品、一鄉一業。要採取切實措施,幫助流轉雙方解決實際困難,修訂發展規劃,完善流轉合同,不斷增產增效,真正實現雙贏。

四是發展維護民權。要切實保證流轉農民的權益,讓他們安心放心,村、鄉兩級土地流轉服務體系應該做到:第一,對受讓方嚴格進行資質審查,實行市場準入制度;第二,對較大規模的新興項目進行論證,努力避免市場風險;第三,合理確定合同標的,提倡實物標的、以國家牌價計價;第四,對較大規模的流轉,按照標的額的一定比例,由承租方向交易中心交納風險抵寸甲金。

【第2篇】市農村土地流轉工作的調研報告

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我國農村的基本經營制度,是黨的農村政策的基石。從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和實際來看,保障現有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賦予農民更加充分且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是推進當前農村改革發展的重中之重。

一、農村土地流轉現狀及特點

依法完善農村土地二輪延包的村有627個,組4452個,耕地面積1349783畝,農户228365户。流轉面積達175471畝,佔總面積的13%,流轉土地仍以種、養植業為主。涉及農户34254户,佔總農户數15%,以流轉期限劃分,長期流轉面積68434畝,佔流轉面積39%,短期流轉面積107037畝,佔流轉面積61%;以流轉方式劃分,出租面積10528畝,佔6%,轉包面積107751畝,佔61%,入股面積1755畝,佔1%,互換面積54396畝,佔31%,轉讓面積1041畝,佔1%;土地淨流出農户17046户,淨流出面積35436畝。土地規模經營方面,30畝以上規模經營農户1627户,經營面積56945畝,其中~100畝以上經營户132户,經營面積14515畝。總體來看,農村土地流轉主要呈現出三大特點:

1、流轉規模日趨擴大化。近幾年來,隨着農村“打工”經濟的不斷髮展,農村勞務輸出規模的不斷壯大,越來越多的農民,特別是青年農民離開土地,走出家門尋找致富門路,加速了農村土地的流轉,農村土地流轉規模呈逐年擴大之勢。

2、流轉形式日趨多樣化。農村土地流轉主要有五種類型。一是轉包型。指原承包方將部分或全部土地的承包經營權轉移給其他農户,承包方與發包方原承包關係不變。這種形式在為主要形式,轉包土地面積達10.78萬畝,佔流轉總面積的61%。二是互換型。為了耕種方便、發展規模經營或發展優勢產業的需要,農户之間或農户與集體經濟組織按照自願、互利的原則串換承包地。全市為5.44萬畝,佔流轉總面積的31%。三是租賃型。就是農户將土地租賃給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個人。全市為1.10萬畝,佔流轉總面積的6%。四是入股型。就是農民將土地以股份的形式參與經營。全市為0.17萬畝,佔流轉總面積的1%。五是轉讓型。就是原承包户有了比較穩固的非農經營項目或穩定的收入來源,經承包方申請和發包方同意,將土地承包經營權讓渡給本集體經濟組織內其他農户經營。全市為0。10萬畝,佔流轉總面積的l%。

3、流轉主體日趨多元化。參與農村土地流轉的除一般農户外,農村專業大户、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業企業也參與到農業規模經營中。目前,有多家農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參與了土地流轉。如沙湖鎮萬荷堂蓮業有限公司,鼓勵扶持農户發展蓮業種植,發展種植大户100多户,參與土地流轉面積1800多畝。鎮天利養雞專業合作社,發展養殖大户30多户,以畝平600元左右價格租賃農户承包耕地600畝左右,進行規模化養雞。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及存在問題

農村土地的合理流轉,提高了農村土地利用率,有效整合了農業資源,產生了比較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一是促進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全市農村土地流轉17.55萬畝中,80%用於發展水產、蔬菜、畜禽等優勢產業,做到了優勢產業板塊不斷髮展壯大。二是擴大了農業規模經營。農村土地流轉就是為了發展規模經營,以取得規模效益。如今年全市採取轉包、租賃、互換、入股、轉讓等形式集約開發,發展新的水產養殖面積10萬畝。三是促進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和農民增收。農村土地的合理流轉;不僅為外出務工的農民解決了後顧之憂,而且還使務工農民從中獲得了一定收益。四是維護了農村社會穩定。制定了符合實際,操作性強的農村土地糾紛調處責任制,安排專人負責,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妥善調處了各類土地糾紛。

從調查情況看,全市農村土地流轉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

1、土地流轉行為不規範。農户之間的土地流轉,多通過私下口頭協議,將土地流轉給鄰居或親屬,沒有簽訂合同;有的村組存在少數人種“霸王田”,導致承包費兑現難、農户間土地不均等問題而引發糾紛,難以解決,存在着這種農户間口頭約定流轉土地的現象。

2、對土地流轉各項法律制度的宣傳還不到位。有一部分老百姓舊習慣根深蒂固,承包土地流轉困難,在外出務工、經商的農民中,有的對土地眷戀還很深,寧願造成土地荒蕪也捨不得將土地流轉出去。

3、耕地規模經營面積小,農業資源配置效率不高。由於部分地方承包土地是按照高、中、低產田分類平均發包給農户的,導致面積不大塊地多,難以成片,不利整治耕作,制約了種植業結構調整,也影響了規模經營農户的收入。

4、部分基層幹部對農村土地流轉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重視不夠,認為土地流轉是農户自己的事,應由農户和業主自由協商,對之採取聽之任之的態度,疏於管理。

5、少數村組借土地流轉與民爭利。部分地方一些村組,税費改革前因農業比較效益低,將農户撂荒等的土地集中發包,承包期5—20年不等,寅吃卯糧,一次性收取承包費,用於償還債務及開支,有的村組“賣地”比例高達50%。還有少數村借產業結構調整,集約土地統一經營開發,截留本應調利返還農户的流轉收益,侵佔農民土地權益。

三、相關政策建議

1、借籤模式。

(1)土地流轉模式之一:農民專業合作社型。

組建形式:以發包方(村)為主體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負責本村小規模土地流轉業務。在鎮辦一級,依託鎮辦財政所,建立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從事土地承包經營權交易。在市一級,依託經管局,建立健全土地流轉交易監管、糾紛仲裁機構和農村土地流轉網上交易平台。

優點:供求信息集中、全面,有利於增強流轉土地的市場競爭能力。可通過協商辦法使流轉土地連片集中,逐步推進適度規模經營。適應面上推廣。

缺點:發展規模和速度較緩,只能逐步通過流轉收益吸引周邊農户參加。

(2)土地流轉模式之二:確權確利不確地型。

組建形式:以發包方(村)為主體,在村內以“確權不確地”的方式進行調整,形成連片土地,以流轉收益補償流轉出土地的農户。

優點:發展規模和速度較快,效果明顯。適應漁池開挖面積較大等不易分田到户的地方。

缺點:與二輪延包確權確地到户的要求有所衝突,易引發無田農户要田的糾紛。

2、具體思路。結合市實際,應採取的模式為:以村為單位成立農村土地流轉專業合作社,內部以“確權不確地”的方式調整土地。市鎮兩級分別建立相應的糾紛仲裁、信息收集發佈機制。同時,建立健全嚴格規範的農民土地管理制度。

3、措施建議

建立新型的土地流轉機制,推動農村土地規模經營可稱謂我國第三次土地革命,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工作,既不能無所作為、求穩怕亂;更不能強行亂為,急於求成。為了積極穩妥地推進這項工作,要積極探索“政府培育市場,市場引導流轉,流轉促進發展,發展維護民權”的土地流轉新機制,促進土地規範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

一是政府培育市場。加快培育“村鄉交易、縣市監管,,的土地流轉市場。分級建立土地流轉合作社、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和市級網上交易平台。

二是市場引導流轉。按照誠信、便民、規範、公平的原則,利用市場機制引導流轉。一是信息服務。建立鄉、村、組三級信息收集、審核、儲備、發佈、反饋網絡,為申請流轉的供、求雙方提供真實準確的信息。二是組織洽談。交易中心要定期開展掛牌交易業務,組織有交易意向的供、求雙方面談,提供洽談場所、指導基價、示範合同文本等服務。三是簽約鑑證。面談成交後,交易所要組織供、求雙方簽定規範的流轉合同,鑑證後頒發流轉確認書。四是資料歸檔。交易中心要將流轉合同等交易資料整理歸檔,妥善保存,並定期將成交表冊上報市經管局備案。五是跟蹤服務。經管部門要負責合同履約的信息反饋和糾紛調解、仲裁。

三是流轉促進發展。任何形式的流轉都要緊扣發展這個主題,瞄準提高土地產出率這個首選目標,在確保承包農户流轉權益的前提下,使土地逐步向專業大户、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龍頭企業集中,最終形成一村一品、一鄉一業。要採取切實措施,幫助流轉雙方解決實際困難,修訂發展規劃,完善流轉合同,不斷增產增效,真正實現雙贏。

四是發展維護民權。要切實保證流轉農民的權益,讓他們安心放心,村、鄉兩級土地流轉服務體系應該做到:第一,對受讓方嚴格進行資質審查,實行市場準入制度;第二,對較大規模的新興項目進行論證,努力避免市場風險;第三,合理確定合同標的,提倡實物標的、以國家牌價計價;第四,對較大規模的流轉,按照標的額的一定比例,由承租方向交易中心交納風險抵寸甲金。

【第3篇】市農村土地流轉工作的調研報告範文

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我國農村的基本經營制度,是黨的農村政策的基石。從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和實際來看,保障現有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賦予農民更加充分且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是推進當前農村改革發展的重中之重。

一、農村土地流轉現狀及特點

依法完善農村土地二輪延包的村有627個,組4452個,耕地面積1349783畝,農户228365户。流轉面積達175471畝,佔總面積的13%,流轉土地仍以種、養植業為主。涉及農户34254户,佔總農户數15%,以流轉期限劃分,長期流轉面積68434畝,佔流轉面積39%,短期流轉面積107037畝,佔流轉面積61%;以流轉方式劃分,出租面積10528畝,佔6%,轉包面積107751畝,佔61%,入股面積1755畝,佔1%,互換面積54396畝,佔31%,轉讓面積1041畝,佔1%;土地淨流出農户17046户,淨流出面積35436畝。土地規模經營方面,30畝以上規模經營農户1627户,經營面積56945畝,其中~100畝以上經營户132户,經營面積14515畝。總體來看,農村土地流轉主要呈現出三大特點:

1、流轉規模日趨擴大化。近幾年來,隨着農村“打工”經濟的不斷髮展,農村勞務輸出規模的不斷壯大,越來越多的農民,特別是青年農民離開土地,走出家門尋找致富門路,加速了農村土地的流轉,農村土地流轉規模呈逐年擴大之勢。

2、流轉形式日趨多樣化。農村土地流轉主要有五種類型。一是轉包型。指原承包方將部分或全部土地的承包經營權轉移給其他農户,承包方與發包方原承包關係不變。這種形式在為主要形式,轉包土地面積達10.78萬畝,佔流轉總面積的61%。二是互換型。為了耕種方便、發展規模經營或發展優勢產業的需要,農户之間或農户與集體經濟組織按照自願、互利的原則串換承包地。全市為5.44萬畝,佔流轉總面積的31%。三是租賃型。就是農户將土地租賃給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個人。全市為1.10萬畝,佔流轉總面積的6%。四是入股型。就是農民將土地以股份的形式參與經營。全市為0.17萬畝,佔流轉總面積的1%。五是轉讓型。就是原承包户有了比較穩固的非農經營項目或穩定的收入來源,經承包方申請和發包方同意,將土地承包經營權讓渡給本集體經濟組織內其他農户經營。全市為0。10萬畝,佔流轉總面積的l%。

3、流轉主體日趨多元化。參與農村土地流轉的除一般農户外,農村專業大户、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業企業也參與到農業規模經營中。目前,有多家農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參與了土地流轉。如沙湖鎮萬荷堂蓮業有限公司,鼓勵扶持農户發展蓮業種植,發展種植大户100多户,參與土地流轉面積1800多畝。鎮天利養雞專業合作社,發展養殖大户30多户,以畝平600元左右價格租賃農户承包耕地600畝左右,進行規模化養雞。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及存在問題

農村土地的合理流轉,提高了農村土地利用率,有效整合了農業資源,產生了比較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一是促進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全市農村土地流轉17.55萬畝中,80%用於發展水產、蔬菜、畜禽等優勢產業,做到了優勢產業板塊不斷髮展壯大。二是擴大了農業規模經營。農村土地流轉就是為了發展規模經營,以取得規模效益。如今年全市採取轉包、租賃、互換、入股、轉讓等形式集約開發,發展新的水產養殖面積10萬畝。三是促進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和農民增收。農村土地的合理流轉;不僅為外出務工的農民解決了後顧之憂,而且還使務工農民從中獲得了一定收益。四是維護了農村社會穩定。制定了符合實際,操作性強的農村土地糾紛調處責任制,安排專人負責,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妥善調處了各類土地糾紛。

從調查情況看,全市農村土地流轉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

1、土地流轉行為不規範。農户之間的土地流轉,多通過私下口頭協議,將土地流轉給鄰居或親屬,沒有簽訂合同;有的村組存在少數人種“霸王田”,導致承包費兑現難、農户間土地不均等問題而引發糾紛,難以解決,存在着這種農户間口頭約定流轉土地的現象。

2、對土地流轉各項法律制度的宣傳還不到位。有一部分老百姓舊習慣根深蒂固,承包土地流轉困難,在外出務工、經商的農民中,有的對土地眷戀還很深,寧願造成土地荒蕪也捨不得將土地流轉出去。

3、耕地規模經營面積小,農業資源配置效率不高。由於部分地方承包土地是按照高、中、低產田分類平均發包給農户的,導致面積不大塊地多,難以成片,不利整治耕作,制約了種植業結構調整,也影響了規模經營農户的收入。

4、部分基層幹部對農村土地流轉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重視不夠,認為土地流轉是農户自己的事,應由農户和業主自由協商,對之採取聽之任之的態度,疏於管理。

5、少數村組借土地流轉與民爭利。部分地方一些村組,税費改革前因農業比較效益低,將農户撂荒等的土地集中發包,承包期5—20年不等,寅吃卯糧,一次性收取承包費,用於償還債務及開支,有的村組“賣地”比例高達50%。還有少數村借產業結構調整,集約土地統一經營開發,截留本應調利返還農户的流轉收益,侵佔農民土地權益。

三、相關政策建議

1、借籤模式。

(1)土地流轉模式之一:農民專業合作社型。

組建形式:以發包方(村)為主體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負責本村小規模土地流轉業務。在鎮辦一級,依託鎮辦財政所,建立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從事土地承包經營權交易。在市一級,依託經管局,建立健全土地流轉交易監管、糾紛仲裁機構和農村土地流轉網上交易平台。

優點:供求信息集中、全面,有利於增強流轉土地的市場競爭能力。可通過協商辦法使流轉土地連片集中,逐步推進適度規模經營。適應面上推廣。

缺點:發展規模和速度較緩,只能逐步通過流轉收益吸引周邊農户參加。

(2)土地流轉模式之二:確權確利不確地型。

組建形式:以發包方(村)為主體,在村內以“確權不確地”的方式進行調整,形成連片土地,以流轉收益補償流轉出土地的農户。

優點:發展規模和速度較快,效果明顯。適應漁池開挖面積較大等不易分田到户的地方。

缺點:與二輪延包確權確地到户的要求有所衝突,易引發無田農户要田的糾紛。

2、具體思路。結合市實際,應採取的模式為:以村為單位成立農村土地流轉專業合作社,內部以“確權不確地”的方式調整土地。市鎮兩級分別建立相應的糾紛仲裁、信息收集發佈機制。同時,建立健全嚴格規範的農民土地管理制度。

3、措施建議

建立新型的土地流轉機制,推動農村土地規模經營可稱謂我國第三次土地革命,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工作,既不能無所作為、求穩怕亂;更不能強行亂為,急於求成。為了積極穩妥地推進這項工作,要積極探索“政府培育市場,市場引導流轉,流轉促進發展,發展維護民權”的土地流轉新機制,促進土地規範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

一是政府培育市場。加快培育“村鄉交易、縣市監管,,的土地流轉市場。分級建立土地流轉合作社、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和市級網上交易平台。

二是市場引導流轉。按照誠信、便民、規範、公平的原則,利用市場機制引導流轉。一是信息服務。建立鄉、村、組三級信息收集、審核、儲備、發佈、反饋網絡,為申請流轉的供、求雙方提供真實準確的信息。二是組織洽談。交易中心要定期開展掛牌交易業務,組織有交易意向的供、求雙方面談,提供洽談場所、指導基價、示範合同文本等服務。三是簽約鑑證。面談成交後,交易所要組織供、求雙方簽定規範的流轉合同,鑑證後頒發流轉確認書。四是資料歸檔。交易中心要將流轉合同等交易資料整理歸檔,妥善保存,並定期將成交表冊上報市經管局備案。五是跟蹤服務。經管部門要負責合同履約的信息反饋和糾紛調解、仲裁。

三是流轉促進發展。任何形式的流轉都要緊扣發展這個主題,瞄準提高土地產出率這個首選目標,在確保承包農户流轉權益的前提下,使土地逐步向專業大户、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龍頭企業集中,最終形成一村一品、一鄉一業。要採取切實措施,幫助流轉雙方解決實際困難,修訂發展規劃,完善流轉合同,不斷增產增效,真正實現雙贏。

四是發展維護民權。要切實保證流轉農民的權益,讓他們安心放心,村、鄉兩級土地流轉服務體系應該做到:第一,對受讓方嚴格進行資質審查,實行市場準入制度;第二,對較大規模的新興項目進行論證,努力避免市場風險;第三,合理確定合同標的,提倡實物標的、以國家牌價計價;第四,對較大規模的流轉,按照標的額的一定比例,由承租方向交易中心交納風險抵寸甲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huibao/1pggo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