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彙報材料 >

農村土地經營體制機制創新試點情況彙報(精選多篇)

農村土地經營體制機制創新試點情況彙報(精選多篇)

目錄

農村土地經營體制機制創新試點情況彙報(精選多篇)
第一篇:農村土地經營體制機制創新試點情況彙報第二篇:積極培育農村經營主體創新農業發展體制機制第三篇:積極有序務實推進農村土地經營機制創新第四篇:積極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機制第五篇:攸縣農村土地經營權證管理工作情況彙報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農村土地經營體制機制創新試點情況彙報

去年以來,我區在三汊鎮開展了農村土地經營體制機制創新試點,成立了xx龍崗土地股份合作社,探索形成了“xx模式”。經過一年的實踐運作,取得了良好的示範效應。現將有關情況彙報如下:

一、創新背景

近幾年來,隨着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我區和全省許多地方一樣,土地經營上出現了一些新變化:一是外出勞力多,種田種不了。青壯年勞力外出務工經商後,在家的婦女、兒童、老人等留守人員體力不夠,幹不得重活,因此不能種田;二是經濟效益低,種田划不來。由於非農產業收益遠遠高於種田收益,許多農民認為種田划不來,不如打工來錢,因此不想種田;三是風險係數大,種田沒保障。來自市場的風險和來自自然的風險,經常使農業收入得不到保障。

孝南地處武漢城市圈核心區,在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有田無人種,有人無田種”並存問題突出。如何從體制機制上破解這個難題?孝南區委、區政府審時度勢、改革創新,及時開展了農村土地經營體制機制創新試點,推進土地流轉,實行規模經營,找到了一條發展現代農業的有效途徑。

二、基本情況

(一)土地流轉情況。xx龍崗土地股份合作社是由龍崗等×個村村集體、農户和xx米業公司三方共同組建的。其中,龍崗、同昶、東橋、彭橋等四個村共有土地流轉實測面積(標準畝)×.×畝。龍崗村基本上是整村土地流轉,流轉入股土地最多,達×畝,佔全村耕地面積的×.×%;流轉農户×户,佔全村承包户數的×.×%。龍崗村土地全部流轉的農户×户,佔全村承包户數的×.×%。其他三個村的土地是部分流轉。xx米業公司以農機具入股,入股農機具×台套。暉米公司經營流轉的土地包括三個層面。一是核心層。即合作社的流轉入股土地×.×畝,主要實行股份經營;二是輻射層。即合作社周圍的漫橋、埠鎮、洪山、石墩×個村的流轉土地×多畝,主要實行租賃經營;三是擴散層。包括孝南朱湖農場、雲夢、安陸等縣市的×萬畝土地,主要實行租統經營(即租賃經營和訂單農業)。

(二)股份配置情況。合作社共有社員(股民)×人,總資產×.×萬元,摺合總股份為×.×股。其中,農民和村集體的入股土地每畝折×股,摺合股份×.×股,摺合資產約×.×萬元(畝平折資×.×元),佔總股份的×%。xx米業公司農機具摺合資產×.×萬元,摺合股份×.×股,佔總股份的×%。

三、“xx模式” 的主要內容

“xx模式”是在“龍崗模式”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龍崗模式”是“xx模式”的基礎,“xx模式”是“龍崗模式”的昇華。如果説“xx模式”是一個蘋果,那麼“龍崗模式”就是蘋果的核。“龍崗模式”的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土地入股、農企聯姻、職業管理、規模經營、多方共贏”。“xx模式”的主要內容可概括為以下“三化”:

一是農企聯姻產業化。在經營機制上,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户”的合作共贏模式。合作社負責土地、農機具等資產的重大經營決策及發包管理,xx米業公司負責具體生產經營活動。在利益分配上,採取“保底租金+盈餘分紅+打工收入”的農民增收模式。合作社不論盈虧,以保底辦法支付農户流轉土地租金,每畝每年按×斤中秈稻結算。合作社提取管理費和公積金後,剩餘利潤按股權比例進行分配。在生產銷售上,採取“工廠育秧+機械插收+公司銷售”的現代農業模式。引導xx米業公司建設全國同類温室單體最大的育秧工廠,採用温室智能管理控制系統育秧。組建全省規模最大的湖北xx農機專業合作社,為土地股份合作社提供全程機械化服務,並對外營業,年創收×萬元以上。建立xx農產品超市,主要銷售合作社自主生產的農產品。

二是經營管理職業化。引導合作社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經理負責制,聘請xx米業公司董事長為職業經理。創建湖北xx農科院專門從事科研開發,在全省開創了民營企業創辦綜合性農業研究機構的先河。引進×名農學專業大學生,對生產過程進行技術指導。從龍崗村土地流轉户中返聘部分農民為產業工人。

三是生產種植規模化。由合作社與農户簽訂土地流轉合同。對不願流轉的插花田,用水源條件較好、交通便利的田塊置換。聘請專業人員規劃以龍崗為中心的×萬畝香稻示範種植基地。實施精品名牌戰略,打造“朱湖”、“孝豐”、“黃香”×個大米品牌,其中“朱湖”牌珍珠糯米、“黃香”牌大米被認定為“中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孝豐”牌大米先後榮獲“第九屆中國農產品交易博覽會金獎”和“新中國60年湖北十大綠色食品品牌”。

四、“xx模式”的運行情況

xx龍崗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立後,經理事會研究決定,聘請xx米業公司董事長譚倫蔚為職業經理,具體負責合作社的日常生產經營管理,並與之簽訂了承包經營合同。xx米業公司承包經營後,以企業理念謀劃農業,實行流水線生產、系列化作業,運行情況良好,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開展了土地整理。xx米業公司通過自籌資金和整合中低產田改造、土地整理、糧食直補、農機具購機補貼等項目資金,總投資達×萬元,對核心層的流轉土地,進行整理改造,按照“水泥道路、暢通渠道、成方田塊、水平土地、旱澇保收、風景優美、生態良好”等標準進行建設。目前,已連片整理土地×多畝,初步建成了“田成方、樹成行、路相連、渠相通、漬能排、旱能抗”的高效農業生態園。通過土地整理,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有效種植面積。

二是推行了集約經營。xx米業公司從種到收全過程都採用了現代化技術和機械化作業,構建了產、供、儲、銷一條龍經營、一體化發展的格局。育秧由育秧工廠負責;機耕、機插、機防、機收等由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田間管理由香稻專業合作社負責;穀物烘乾由穀物烘乾車間負責;糧食儲備由糧食儲備庫負責;產品加工由加工廠負責;產品銷售由農產品超市負責。每個環節都實行了專業化、標準化生產,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

三是穩定了糧源基地。過去,xx米業公司儲備糧食需要到市場上收購,數量和質量都沒有保障。現在,xx米業公司建立了自已的糧食生產示範基地,有了穩固的糧源。糧食從種到收直接進入倉庫儲備,既減少了收購環節,節約了收購資金,又保證了糧食質量和糧食安全,收到了一舉兩得的效果。去年,xx米業公司代國家和地方儲糧×.×億斤,農產品加工銷售額×億元,利潤×.×億元,比上年增長×.×%。

四是實現了盈利分紅。xx米業公司承包經營後,在去年旱災極其嚴重的情況下,實現水稻總產×萬斤,單產×斤,比上年提高×斤;經營收入×.×萬元。今年×月×日,湖北龍崗土地股份合作社召開了年終分紅兑現大會,分紅金額×.×萬元。按股份結構,xx米業公司分紅×.×萬元,入股農民分紅×.×萬元。入股農民畝平純收入達到×元,其中保底租金×斤中稻穀折款×元,國家“三補”資金×元,合作社分紅“紅金”×元。

五、“xx模式”的示範效應

“xx模式”既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機械化作業水平、新技術新品種的應用程度,又實現了農民、企業、集體、國家多方共贏,是推進土地流轉、發展現代農業的一種有效模式。在“xx模式”的示範帶動下,全區農村土地流轉步伐不斷加快,實現了由小面積向大面積、由零星分散向集中連片、由農户之間向規模經營業主流轉三大轉變,並拓展形成了龍頭企業主導型、合作社網絡型、迴歸老闆創業型、村委組織引導型、種田能手帶動型等五種流(本站)轉模式。截止目前,全區先後引進宜昌正大公司、廣東嶺南園林公司、孝感金田公司等龍頭企業×家,集約經營土地×.×萬畝,給現代農業發展注入了資金,增添了活力。全區土地流轉面積×.×萬畝,佔二輪承包面積的比例達到×.×%;涉及農户×萬户,佔總農户的×.×%。其中,×畝以上的規模經營大户×户, ×畝以上規模經營大户×户,規模經營面積佔全區流轉總面積的×%以上。

下一步,我們將在鞏固完善“xx模式”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大做強“xx模式”,加快我區現代農業的發展。一是壯大核心層。爭取把湖北龍崗土股份合作社的規模從×個村擴大到×個村,新增土地入股面積×至×畝。二是壯大輻射層。以我區肖港、三汊、朱湖、朋興、卧龍等五個鄉鎮為主,向xx米業公司集中流轉土地×畝。三是壯大擴散層。在經營好核心層和輻射層流轉土地的基礎上,引導xx米業公司向外擴張,爭取在漢川、雲夢、安陸等縣市租賃流轉土地×萬畝。四是進一步拓展“xx模式”。充分發揮“xx模式”的示範效應,爭取再引進廣東嶺南苗木花卉公司、武漢金田公司等五家企業到我區農村承接流轉土地,流轉面積達到×畝以上,發展現代農業,為創新土地經營體制機制、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第二篇:積極培育農村經營主體創新農業發展體制機制

積極培育農村經營主體創新農業發展體制機制

作者:謝存海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隨着生產力水平的逐步提高,經濟組織也要按照其自身發展規律成長髮育。把握農村經營主體發展的內在規律,創新農村發展體制機制,需要從以下幾方面進一步理清思路。

一、家庭承包經營既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又具有自身的侷限性。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在土地集體所有、農户長久承包基礎上建立的家庭承包經營制度,既可以防止土地私有條件下困難農户出賣土地失去衣食之源,又可以有效地密切農民與土地的關係,調動廣大農户投資投勞、提高土地產出能力和效益的積極性、主動性。農户這一農村社會的基本細胞與土地這一農業發展最基本的生產資料有機結合,所產生的巨大能量已經為實踐充分證明。但是,由於農村集體經濟“空殼化”的問題嚴重存在,統一服務功能難以有效發揮,從而使單一家庭承包經營的侷限性逐步顯現出來,概括起來就是“四個矛盾”:一家一户小生產與國內外大市場的矛盾,土地面積小與提高農業規模效益的矛盾,科技水平低與發展現代農業要求高的矛盾,投入能力不足與確保農業穩定持續發展的矛盾。面對這些矛盾,大多數農户的選擇是,靠種地保證有糧食吃,靠多種經營保證有零錢花,靠外出打工積累現金收入。儘管種植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相比效益較低,但由於技術要求不高、投入較少、便於管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一直不減。可以説,雖然近幾年國家採取了一系列扶持糧食生產的政策,真正起着持久作用的因素還是家庭承包賦予了農民自主經營的權利,種好糧食就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從這個意義上講,在我們這樣人多地少、人地資源矛盾特別突出的國家,土地家庭承包經營的優越性是任何其他形式的經營方式所不可能完全取代的。

二、合作經營既可以彌補家庭經營的不足,也可以為孕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創造條件。家庭承包經營儘管可以通過親鄰互助克服一些困難,但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單門獨户面臨的矛盾。如何解決這些矛盾?實踐告訴我們,必然的選擇是通過多種形式的合作,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壯大農村市場主體。在堅持農業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通過某一個環節、幾個環節的專業合作或全方位綜合性合作,農業生產經營的組織形式得到了進一步完善,科技水平、管理水平以及競爭發展能力將會明顯提高。近年來,適應農户家庭承包經營新形勢的需要,部門、集體、專業户、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創辦領辦,多形式、多樣化的農村社會化服務組織不斷湧現。這些組織與農户之間大體是通過兩種方式相互促進的:一種是市場化服務,農户家庭經營難以克服的困難通過其他市場經濟組織的經營服務來解決;另一種是通過合作化、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靠一體化經營中的合作服務或者龍頭企業服務實現共同發展。這兩種形式的區別在於,前者屬於社會化外部服務,後者屬於一體化自我服務。兩者相比,後者比前者在服務質量、服務成本、服務效率等方面都具有明顯優勢。所以説,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是一種必然的趨勢。

三、構建貿工農科教服一體化、產業化型的經營組織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然選擇。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的基本途徑是“橫抓產業上規模,縱抓龍頭帶基地”。所謂“橫抓產業上規模”,是指多種經營的規模擴張階段,是農業的廣度開發。所謂“縱抓龍頭帶基地”,是指通過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把貿工農、產加銷、農科教等各個環節有機結合起來,實現農產品多次轉化增值,提高農業綜合經濟效益。結合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我們一定要在堅持土地家庭承包經營制度的基礎上,按照城鄉統籌與產業統籌結合的原則,以搞好農業農村經濟結構戰略調整、增加農民收入為主線,以多種形式的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民

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為重點,努力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新突破,邁開現代農業發展的新路子。

四、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現代化,既需要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也需要家庭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長期並存。鄉村之間農業生產力發展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異性和不平衡性,生產經營的組織形式也不可能完全一樣。這就決定了農村市場主體的多形式、多樣化。可以説,農户經營是基礎,合作經營是重點,企業化經營是方向。而推進農業產業化則是將農户經營、合作經營、企業化經營有機結合在一起的、貿工農科教服一體化的現代農業經營機制。這裏有必要明確四點:一是不同類型的經營主體具有各自獨立性。在農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家庭經營生產資料支配以及生產經營管理的決策權在農户;合作經營分兩種情況,鬆散型合作以家庭經營為主、互助合作為輔,緊密型合作以合作經營為主、家庭經營為輔,在這兩種不同的統分結合模式中,合作經濟組織具有程度不同的自主性和獨立性;企業經營靠的是企業自主決策、自主競爭、自我管理、自我發展。可以説,家庭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三種經營主體是不能互相取代、相互混淆的。人民公社時期忽視了這一點,教訓十分深刻。二是各類經營主體之間具有相互關聯性。在一定區域內,儘管各類經營主體都具有相對獨立的經營自主權,但它們之間存在着客觀的、必然的聯繫。在農業經營的市場化、產業化鏈條中,龍頭企業、合作組織為家庭生產經營提供不同程度的系列化服務,而家庭經營組織也在接受服務的同時為龍頭企業、合作經濟組織提供產品資源和發展動力。它們之間的聯繫大體分為三種類型:通過市場交易產生的鬆散型聯繫,靠協議合同維繫的半鬆散半緊密型聯繫,通過土地、資金、技術、產品、房產、勞動入股等建立的一體化緊密型聯繫。三是相互獨立和關聯的程度不同,決定着經營主體的成長髮育水平。一般來説,在家庭經營、合作經營、企業化經營的一體化聯繫中,生產經營的決策權、承包土地的使用權由誰掌握,誰就處於經營主體的主導地位。就是説,

在土地承包經營權不發生流轉的情況下,家庭經營處於主導地位;當承包土地的使用權通過入股等形式轉移到了合作經濟組織,合作經營則處於主導地位;而土地使用權通過入股或者租賃等形式轉到了企業,龍頭企業就處於生產經營的主導地位。隨着農業市場化、現代化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業生產經營決策的主導權將會逐步地由家庭農户為主向合作經濟組織、龍頭企業為主轉變。四是現代農業市場主體的健全和完善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關鍵。在發展現代農業上,不僅要強調農產品結構、種植結構、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更要強調市場經營主體的創新和經營方式的完善,應在堅持農村經營主體多樣化的同時,適應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通過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加快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促進農業產業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和農村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

五、要把堅持統分結合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與完善農業農村發展體制機制有機結合起來。儘管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促進農村經營主體成長壯大是一個必然趨勢,但在具體實踐中也面臨着多方面的制約因素。在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基礎上,創新農業發展體制機制,必須着力破解好“四個難題”:一是農村雙層經營體制為什麼“雙”不起來?《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符合農業生產特點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是黨的農村政策的基石,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需要指出的是:原來意義上的統分結合是集體加農户型的統分結合,這種體制下又分為村社合一、村社分開兩種情況。村社合一實際上是“政企不分”,這種體制下很容易將集體服務收入納入村級運轉經費開支,不利於統一服務能力的增強。調查表明,凡是實行村社合一的先進村莊,一個共同的特點是,都有一個強有力的領導班子、有一位優秀的村支書。不然的話,不僅村級服務搞不好,村集體經濟也發展不起來。完善雙層經營體制,應打破原來集體+農户型的傳統格局,本着村社分開和誰能服務誰服務、誰能服務扶

持誰的原則,大力發展包括集體經濟組織在內的各種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快發展,使之成為引領農民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的現代農業經營組織。二是農村土地流轉為什麼“轉”不起來?發展土地規模經營是提高農業規模效益、發展現代農業的客觀要求,而一提起發展農業規模經營不少同志就要求加快土地流轉。這裏有必要説明一點:農業規模經營的實質不是對家庭經營的否定,而是通過改善家庭經營的外部環境,實現農業生產有關環節的專業化、社會化。通過土地使用權的流轉可以發展農業規模經營,土地使用權不流轉也可以發展農業規模經營。兩者的不同點主要是經營決策主體的轉變和集約化經營層次、經營方式的不同。在已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國家和地區,無論耕地經營規模的大小,其根本立足點都是規模服務體系下支撐起來的家庭經營。在我們這樣人多地少的國家,完全期待通過土地流轉發展規模農業和現代農業的做法是根本行不通的。真正影響土地流轉的關鍵因素不是在農業內部,而是在二三產業。只有在非農產業收入達到較高水平且比較穩定以後,農民才會放心地把承包土地流轉出去。否則,就很難得到農民羣眾的擁護和支持,就很可能會事與願違。三是農村合作經濟為什麼難以順利“合”起來?發展各種類型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儘管勢在必行,但在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實踐中,農民合作化的進程並非想象得那麼順利,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難”的問題比較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不少農民羣眾擔心重走“一大二公”、“歸大堆”的老路;另一方面,由於合作經濟組織屬於自我服務性質,有實力的單位或個人參與合作經營以後唯恐惠人不利己,缺乏牽頭髮展合作經濟組織的內在動力。有些農村個體經營户如是説:“與其參與合作搞服務,不如自我發展掙點錢”。針對這種情況,要在深入搞好宣傳教育、示範引導、政策扶持的同時,積極研究探索正確處理農業合作經濟組織與牽頭依託主體間的關係,使兩者相促並進、共同發展。四是農業產業化為什麼“化”不起來?近年來,各級對推進農業產業化的重大意義已經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在實際工作上也下了不小的功夫,但一些地方的農業產業化

水平並沒有提高很快,帶動農户的作用並不十分明顯。農業產業化徘徊緩進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農業產業化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起來的,而市場化經營最需要的是科學化決策和信息化服務,恰恰在這方面還是一個很大的薄弱環節。另一個是在產業化經營體制機制中,龍頭企業、合作組織以及農户間的利益關係處理不當。不少龍頭企業只顧自身發展,只求自身利益,經營形勢好的時候忽視中介組織和農户的作用,經營形勢不好的時候卻要中介組織與農户承擔風險。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需要有針對性地強化兩方面的措施:一要儘快建立健全以各級農業部門為依託的行業協會組織,加強農業信息網絡體系建設,使農村市場主體能及時準確地瞭解國內外市場變化,並據此做出科學預測和正確決策,最大限度地規避市場風險,獲取理想效益;二要切實按照龍頭帶基地連農户、貿工農科教服一體化和“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正確處理龍頭企業、合作組織、種養農户間的利益分配關係,讓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農户得到更多的實惠。在切實解決好以上這些問題的基礎上,要有計劃地抓好試點工作,通過以點帶面,推動農村改革的逐步深入和農村經營主體的健康發展。

第三篇:積極有序務實推進農村土地經營機制創新

積極有序務實推進農村土地經營機制創新

——訪湖北省委副書記張昌爾

湖北是農業大省,農業和農村發展目前已進入最好最快的時期。但是,伴隨着工業化城鎮化的迅速發展,傳統農業的矛盾也日益凸顯,“誰來種田”的問題日益尖鋭。創新土地經營機制,已成為邁向“農業強省”,實現“三化同步”的必然選擇和迫切要求。日前,就這一問題,記者專訪了湖北省委副書記張昌爾。

張昌爾告訴記者,近年來,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已成為湖北農業發展的一個趨勢。各地積極探索農村土地經營機制創新,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進一步提速,流轉形式更加多樣,適度規模經營的比重顯著提升。這使農業經營格局發生了全新的變化:生產要素加快向農村流動,一批新型規模經營主體迅速成長,現代農業建設明顯提速,農民收入和新農村建設水平明顯提高。

同時,張昌爾坦承,由於土地經營機制創新仍具有探索性,現實中也難以避免地出現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主要是:流轉中對農民的自主性尊重不夠;低價格長期租賃土地;“歸大堆”式粗放經營甚至變相“圈地”等情況時有發生;隨着土地經營規模的擴展,經營風險也相應放大等等。

面對農村土地經營機制創新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各級黨委政府如何既加強引導,又善於引導?如何在推進探索創新的過程中,審慎穩妥地處理好各方面的基本關係?

“必須從克服二元結構、促進城鄉統籌、協調發展這個頂層目標出發,來確定農村土地經營機制創新的政策導向和着力點。”張昌爾説,“要堅持‘是否有利於提升現代

農業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形成農民長效增收機制,是否讓農民滿意’三個標準統一論,不能簡單地就流轉抓流轉、就生產抓生產。”

為此,湖北提出,推進農村土地經營機制的創新,要“積極、有序、務實”。“積極”,就是在總體導向上要鼓勵探索,積極推進,通過改革創新破解一系列難題,努力構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同步發展的全新機制;“有序”,就是要因地制宜,尊重農民意願,從農民最需要解決的難題入手,主要通過示範引導,吸引羣眾自主參與,由點到面、由淺入深、逐步推進;“務實”,就是要從實際出發,務求實效,嚴禁“颳風”、“一刀切”、盲目追求指標。

具體來説,湖北在推進農村土地經營機制的創新中,着力於構建“五個機制”。

首先是構建協調的利益分配機制。張昌爾表示,利益關係是經營機制的根本問題。社會投資者從規模經營中獲得利益是完全正當的,關鍵在於如何處理好與農民的利益關係,形成協調的利益分配格局。以土地為核心的財產權利,是農民走向富裕的根基,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予以充分地尊重和保護。創新農村土地經營機制,必須着力於構建以農民為主體、兼顧各方的利益分配格局,使農民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最大受益者。積極探索按照土地正常糧食單產確定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基準價格,允許按供需關係合理浮動的價格形成機制,以保證農民的流轉收益能在合理的水平之上;提倡在規模經營中大力發展以農民為主體以及農民與投資者共同成為規模經營主體的模式,使農民能充分分享規模經營的利益;堅持完善“村民自治”的民主管理機制,充分保障農民在農村社會治理結構中的主體地位。

第二是構建充分的市場運作機制。張昌爾介紹,武漢市農村綜合產權交易所在建立農村生產要素市場化流動配置機制上作了很好的探索,初步形成了市場平台和運作規

範。湖北將進一步支持武漢農村綜合產權交易所積極先行先試的基礎上,着力於在全省形成以武漢農村綜合產權交易所為龍頭、以縣(市、區)土地流轉服務中心為依託,建立統一的市場網絡,完善市場的准入、篩選、競價、鑑證、監督等環節,通過高效服務吸引各類主體進場交易,探索新增土地通過市場實現增值、提高農民財產性收入的途徑,使農村土地等各類要素的流動和配置走上規範的市場化軌道。“實踐證明,只有通過充分的市場機制,才能保障農民充分的自主性和流轉的公正性,才能通過市場價值發現功能更好地實現農民的財產權益,也才能使土地的稀缺性轉化為應有的價值,提高土地資源配置的效率。

因此,必須強調要把建立和完善市場體系和機制作為政府引導的首要任務,杜絕以行政手段干預流轉的行為。”張昌爾説。

第三是着力構建高效的規模經營機制。張昌爾認為,現實中一些規模經營項目失敗的案例,大多與經營效益偏低有關。因此,堅持“高效”的導向,是適度規模經營健康持續發展最重要的保證。具體來説,一是要大力引導發展高效綠色的生產模式。要使土地真正流向那些高效綠色的農業生產模式,使土地資源配置效率儘可能達到最大化。為此,湖北要求各地對流轉土地的項目設立“進入門檻”,即在土地流轉基準價格的基礎上,因時因地制訂流轉土地綜合產出率和收益率的標準,達不到標準的一律不得進入,形成“優進弱汰”的機制。二是要積極完善規模經營的管理機制。在那些較大規模租賃農民承包地進行農業開發的項目中,如果農民僅僅作為僱工參與生產,與經營效益沒有緊密的利益紐帶,往往會導致農民出工不出力、效率偏低、難以管理等矛盾。針對這些問題,一些經營者開始進行改革,將租賃過來的土地經過整治後,再由具備條件的農户承包或返租,按照統一要求進行生產,產品按統一收購。這樣,農户的利益與生產效益直接掛鈎,積極性主動性大大調動起來,生產效益大幅提升,農民收入也隨之大大增加。這種“大園區+小業主”的模式,以及實踐中出現的家庭農場、土地股份合作社、農民

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户”等模式,都體現了使農民成為規模經營主體的優勢,應受到更多的重視和支持。

第四是着力構建健全的風險防範機制。張昌爾表示,農業始終是一個風險性行業,土地經營的規模化也使風險隨之放大,一旦經營失敗,將影響一批農户的收入和生計,也給農業生產帶來嚴重影響。同時,一些變相“圈地”等違規經營帶來的政策性風險也時有發生。構建健全的風險防範機制已成為適度規模經營健康發展的迫切需要。對此,湖北一方面引導經營主體加強風險防範意識和措施,另一方面積極探索主要運用市場手段有效規避和補償經營風險的途徑,如擴大農業政策性保險的範圍、提高保險水平;設立能有效覆蓋風險的規模經營保險產品,政府通過適當補貼加以支持引導;鼓勵有條件的地方設立風險補償基金等。

第五是着力構建完善的政策激勵機制。認真落實各項惠農強農政策,整合各項資金,向經營模式“高效、綠色”、能有效帶動農民持續增收的規模經營主體傾斜,完善對新型規模經營主體的獎勵補貼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農民合作組織、規模經營大户和帶動農民致富企業的支持,加快構建多元化、多層次現代高效農業服務體系,為各類規模經營業主提供配套服務。進一步完善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加強對農民的培訓,提升現代農業生產的素質和就業技能,強化對新型規模經營主體的智力支持。創新工作推進機制,選擇若干條件較好的市縣,設立“農村土地經營體制機制改革創新試驗區”,開展先行先試,總結經驗,帶動全面。把是否積極有序務實地推進農村土地經營機制創新,納入縣(市、區)“三農”發展綜合考評範圍,切實形成與城鄉統籌目標高度一致的評價體系。

第四篇:積極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機制

積極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機制

推進農業體制機制完善創新,是激發生產經營活力、保障現代農業又好又快發展的動力之源。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對“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作出全面部署,要求圍繞現代農業建設,充分發揮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優越性,着力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在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構建農業社會化服務新機制和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體政策措施。

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部署和要求,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機制,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各級農業部門的重大任務。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管理。抓緊研究現有土地承包關係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的具體實現形式,推動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健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制度,擴大登記試點範圍,用5年的時間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妥善解決農户承包地塊面積不準、四至不清等問題。堅持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引導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户、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和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設,逐步健全縣鄉村三級服務網絡,為流轉雙方提供信息溝通、政策諮詢、合同簽訂、價格評估等服務。深入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規範化管理和服務試點,探索建立嚴格的工商企業租賃農户承包耕地准入和監管制度,確保農户家庭經營的主體地位,遏制土地經營的“非糧化”、“非農化”傾向。健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體系,加強調解仲裁能力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結合農田基本建設,引導農民採取互利互換方式,解決承包地塊細碎化問題。

二是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堅持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以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和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為重點,不斷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加大對聯户經營、專業大户、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扶持力度。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建立家庭農場登記制度,明確認定標準、登記辦法、扶持政策。推動相關部門採取獎勵補助等多種辦法,扶持家庭農場健康發展。扶持農民合作社加快發展,鼓勵農民興辦專業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類型合作社,增加合作社發展資金,支持合作社改善生產經營條件、增強發展能力,逐步擴大農村土地整理、農業綜合開發、農田水利建設、農技推廣等涉農項目由合作社承擔的規模。深入推進示範社建設行動,加快建立部門聯合評定發佈示範社機制,把示範社作為政策扶持重點。落實龍頭企業扶持政策,完善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鼓勵和引導城市工商資本到農村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種養業,增加扶持農業產業化資金,創建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促進龍頭企業集羣發展,支持建設原料基地、節能減排、培育品牌。

三是構建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中國特色現代農業,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方向是主體多元化、服務專業化、運行市場化;總體要求是充分發揮公共服務機構作用,加快構建公益性服務與經營性服務相結

合、專項服務與綜合服務相協調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重點是強化農業公益性服務體系,在完善服務內容、提高服務能力上下功夫,使公益性服務機構真正做到全覆蓋、有保障,切實發揮其主導性作用;關鍵是培育農業經營性服務組織,採取政府訂購、定向委託、獎勵補助、招投標等方式,引導經營性服務組織參與公益性服務,為農業生產經營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服務,發揮經營性服務組織的生力軍作用。着力點是創新服務方式和手段,積極搭建區域性農業社會化服務綜合平台,發展多種形式、便捷有效的服務模式。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示範縣創建,通過探索服務模式、總結典型經驗、樹立推介典型、研究扶持政策,從基層入手務實推動農業社會化服務工作。

四是有效保障農民財產權利。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是法律賦予農民的神聖權利,是農村集體所有制的根本體現,也是農民進退有據的重要保障。要因地制宜探索集體經濟多種有效實現形式,不斷壯大集體經濟實力。積極探索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界定的具體辦法,鼓勵具備條件的地方推進以股份合作為主要形式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建立歸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保障農民對集體資源和經營性資產的收益分配權。強化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全面完成農村集體“三資”清理工作,建設農村集體“三資”信息化監管平台,加快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制度化、規範化、信息化進程。深入推進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示範縣創建活動,大力宣傳示範縣先進經驗。加強農村財務管理,加大農村審計監督力度。建立減輕農民負擔長效機制。

(來源:農民日報評論員)

第五篇:攸縣農村土地經營權證管理工作情況彙報

攸縣農村土地經營權證管理工作情況彙報

2014-5-14來源:攸州網作者:攸州天馬發表評論(0)推薦給好友 / 我要收藏摘要:攸縣農村土地經營權證管理工作情況彙報

攸縣農村土地經營權證管理工作情況彙報

中國攸州2014-5-14 20:37:11

--------------------------------------------------------------------------------

攸縣農村土地經營權證管理工作情況彙報

中共攸縣縣委 攸縣人民政府

2014年5月12日

攸縣轄20個鄉鎮,524個村(居委會),7048個村民小組,農業人口65.97萬人,16.88萬農户。全縣集體所有農用地面積300萬畝,其中耕地63.67萬畝,林地178萬畝,水面10萬畝,園地4萬畝,草地4萬畝,其他農用地44萬畝。2014年二輪土地承包中,全縣16.88萬個農户與村組簽訂了土地承包合同,合同簽訂率和權證發放率均達到100%。

一、關於我縣農村土地經營權證發放工作基本情況

為了進一步穩定和完善農村土地承包關係,積極穩妥地做好農村土地承包期延長30年不變工作,根據上級文件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結合我縣實際,從2014年開始,在全縣開展了第二輪農村土地延包工作。經過自下而上摸底,自上而下審核,用了兩年時間,

全縣16.88萬農户與村組簽定了一式三份的承包合同,各鄉鎮人民政府給農户發放了縣人民政府頒發的《土地經營權證》16.88萬本。全縣土地延包面積63.67萬畝,其中水田58.5萬畝,旱土5.17萬畝。在具體工作中,我們主要抓瞭如下四個方面:

1、召開了會議。為了認真做好全縣農村土地延包工作,我們召開了各鄉鎮的鄉鎮長、主管副職、村支書及縣直相關部門參加的全縣土地延包工作會議。會議明確全面依法穩定和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制度是農村的一項重要工作,並要求各鄉鎮黨委、政府將這項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黨政主要領導要親自辦點,深入農村基層,搞好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各鄉鎮要成立專門工作班子,安排必要的工作經費,集中時間,集中精力,分片包乾,把工作責任落實到崗位,落實到人。

2、下發了文件。為更好地指導農村土地延包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結合我縣實際情況,我們專門下發了《關於迅速完成農村土地延長承包期工作的通知》,並轉發了縣農辦、縣經管局起草的《關於進一步穩定和完善農村土地承包關係的實施意見》。通過下發文件,加強了我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的發放管理工作,確保了我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全部落實到户。

3、嚴格了程序。為確保操作層面嚴格依法依規依程序,我們堅持了“四統一”(記載的地塊、地類、面積、四至邊界相統一)。“四相符”(承包面積、承包合同、承包經營權證、承包經營權登記薄相符)。“五到户”(承包面積、承包地塊、承包合同、承包經營權證、基本農田標註到户)。並明確了六條規定:(1)廢除“兩田制”、“多田制”,實行了“一田制”。所有承包土地統一延長30年,由縣政府統一發放《土地承包經營權證》。(2)嚴禁強行改變土地的權屬關係,不得打亂村民小組界限,把土地收歸村有,在全村範圍內平分。(3)取消機動田,實行“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的政策。(4)不準借土地延包之機亂收費。(5)嚴禁強行承包,弄虛作假,實行民主公開,接受羣眾監督。(6)嚴格執行承包人口政策。參加延包的人口,全縣統一界定為截至2014年12月31日為止在冊人口為合法有效承包人口。

4、強化了措施。為確保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發放工作有序進行,在具體工作中,一是搞好業務培訓。全縣組織鄉鎮農經幹部進行了集中培訓,明確了具體工作要求、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二是逐户清理核實。對各户承包土地的人口、面積、地塊數量、名稱、等級、地類、四至界限等情況逐一進行調查摸底、登記造冊並張榜公佈,核實無誤後讓農户簽字認可。三是發揚基層民主。以村民小組為單位召開了村民大會,在清理調查的基礎上,將農户現有承包人口、土地面積、地塊等情況,向全體村民進行通報,接受羣眾監督。四是嚴格政策界限。嚴格按照國家土地延包政策的規定,把土地承包經營權全部落實到户,對涉及合同簽訂、經營權證書填寫等業務性工作進行嚴格的檢查和審核,保證了資料的完整和真實。五是及時化解糾紛。對登記、發放權證過程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及時組織鄉村幹部上門進行調解,積極宣傳法律法規和土地承包政策,增強農民法制意識,使農民自覺守法、護法、自覺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從而有效防止和化解各類矛盾糾紛。

二、關於我縣農村土地經營權證後續管理工作情況

為了鞏固我縣農村土地經營權證發放工作成果,近年來,我們嚴格按照上級文件要求,做了大量紮實的工作,確保了全縣農村土地經營權證後續管理工作有序進行。一是完善了土地承包合同管理。2014年,根據《土地承包法》頒佈後的新要求,我們組織全縣各鄉鎮對二輪承包合同管理進行了檢查審核,對照《土地承包法》、《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辦法》的要求,對已簽訂農村土地承包合同但不符合法律要求的進行了重籤,對個別遺失、損壞合同的進行了補籤。對因退耕還林、國家建設徵地等原因導致農村土地承包情況發生變動的,及時辦理了變更或終止手續。二是強化了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管理。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下發《關於進一步穩定和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制度的意見》後,我縣於2014年3月組織了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管理工作檢查,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填寫不規範的進行了換髮,對個別沒有發放到位的和土地承包經營權證遺失、損毀的進行了補發。並且明確,換髮、補發的農村土地經營權證一律免費,其費用由縣級財政負擔。三是開展了土地流轉服務。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積極引導全縣農户開展土地流轉,促進農業生產實現規模化、產業化、現代化。2014年,全縣簽訂農村土地流轉合同3.2萬份,流轉面積8.68萬畝,佔全縣農地面積的2.9%,涉及農户2.34萬户,佔總户數的13.76%。四是調處了土地矛盾糾紛。為了化解土地承包經營過程中的矛盾,我們建立健全了土地糾紛調處制度, 2014年全縣調處農村土地承包糾紛75件。與此同時,加強了土地承包檔案管理。二輪土地承包工作結束後,各鄉鎮均建立了土地承包檔案管理制度,做到了文書歸檔、立卷整理、專櫃管理、保管完備、查找方便。

三、工作建議

我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管理辦法》頒佈之前已頒發到位。這次頒證工作是合法合規的。一是縣委、縣政府對這次換證工作高度重視。投入205萬元印刷了102萬份土地承包合同,34萬份土地承包經營權證,還動員了全縣機關幹部1500多人,花費時間3個多月來做好該項工作。二是當時的證書是嚴格按照農業部《農村土地承包合同書》、《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標準文本格式統一印刷的,同時加蓋了縣人民政府印章,應該説完全符合《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管理辦法》要求。三是到目前為止,我縣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管理工作已走上正軌。縣鄉兩級對權證管理建立了各項管理制度,承包合同的變更、補發等工作也逐漸完善。如果對我縣已發放到位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再次進行換髮,勢必導致基層幹部和廣大農民難以理解和接受,甚至會引發我縣農村一些不穩定因素。鑑於此,建議省、市領導根據我縣實際情況,確定我縣不再啟動換髮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這項工作。

本文摘自:攸州網() 原文鏈接:http:///

讀了本文的人還看了以下的文章:

縣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情況彙報

申論寫作:在探索中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

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影響經濟全局

關於加快推進農業經營機制體制創新工作的方案

機制體制建設工作情況彙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huibao/8jr6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