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經驗交流材料 >

區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經驗材料(精選多篇)

區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經驗材料(精選多篇)

目錄

區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經驗材料(精選多篇)
第一篇:區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經驗材料第二篇:施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經驗材料第三篇:關於婁底市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情況的調查報告第四篇:關於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住院費用支付制度改革第五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療區責任制度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區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經驗材料

xx區於xx年12月開始試點,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兩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在市財政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運行機制逐步規範,各項規章制度逐步健全,通過幾次調整之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相關政策逐步完善,合作醫療基金做到了收支基本平衡,同時,參合農民得到了實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優越性得到體現。

一、基本情況

xx區是以城帶郊的中心城區,其中有8個鄉鎮、139個行政村為農村人口。xx年市政府確定xx區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試點區後,區委、區政府廣泛動員,層層發動,明確目標,落實責任,確保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順利啟動和正常運行。參加合作醫療的農民逐年增加,截止xx年6月,全區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達到115871人,參合率達到88.4%。兩年多以來,基金累計收入1278萬元,含農民累計繳費596萬元(其中門診基金109萬元)、財政配套資金682萬元,共為農民報銷住院補償、門診補償及大病救助金710餘萬元。

二、主要做法

為了使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紮實穩妥地向前推進,區財政部門主要抓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加強領導,強化措施

一是成立了領導機構及辦事機構。及時成立了xx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由區長任主任。設立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並組建8個鄉鎮合管站,全面負責合作醫療試點工作。

二是積極籌措資金,保證基金及合作醫療機構的穩定運行。首先,嚴格按照農民繳費10元/人年,財政安排20元/人年的政策配比資金,設置了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財政專户、各鄉鎮合作醫療資金徵集過渡户,保證基金收支及繳費渠道的通暢;其次,全面落實與合作醫療有關的人員及辦公經費,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辦公室、鄉鎮合管站等機構及人員到位以後,財政足額撥付其人員、公用經費並根據實際需要,安排專項經費,大力支持合作醫療的各項改革工作。

三是完善各項制度辦法。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了xx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法、報銷補償辦法、藥品目錄、診療目錄、醫療服務目錄及相應的管理辦法、定點醫院管理辦法及考核標準等規範性文件,便於在執行過程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據可依,保證了合作醫療工作的公開、公正、公平。

(二)管好基金,取信於民

為保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安全運行,根據省、市有關文件精神,xx區按照“管錢不管賬,管賬不管錢”的管理原則,制定的相關基金管理辦法中體現了二大特點。

1、保證合作醫療基金的安全運行。合作醫療基金來源是個人繳納、集體扶持和政府資助相結合的籌資機制,這三部分資金全部轉入區財政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專户,集中管理,專款專用。基金支出實行財政專户集中支付制度,每半月由鄉合管站初審、區合管辦複審,按鄉鎮編制住院補償報表,經區財政局複核後,直接從財政專户撥付到鄉鎮財政所零户統管賬户上,鄉鎮醫院和個人補償金全部以領款單的形式領取,整個過程是在一種封閉狀態下運行。

2、保證基金的收支平衡。為使有限的合作醫療基金髮揮最大的效益。制定合理的補償範圍和補償標準非常重要。這個標準應該是既要讓農民得到實惠又要保證基金不透支。在實施的過程中,把合作醫療基金分成三部分,一是將基金的90%作為大病住院補償;二是將基金的5%用於大病救助;三是將5%的基金列為風險儲備金。設置了住院治療起付線和單次住院的封頂線及年度補償封頂線。為了擴展籌資渠道,調動農民參加合作醫療的積極性,鼓勵鄉和村集體經濟組織資助農民參加合作醫療。對鄉和村集體經濟組織資助的村民提高報銷比例10%—20%,通過兩年的運行,合作醫療基金基本達到了收支平衡。

(三)調整政策,惠及農民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新事物,它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鑑,也沒有成熟的模式可以效仿,搞好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的適應,適時的做出調整。兩年來,區財政局多次開展調研,聽取了鄉鎮村領導、定點醫院和合管站工作人員及參合農民等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並根據這些意見和建議,對合作醫療的相關政策先後進行了三次調整。主要措施:一是取消病種限制和擴大了藥品目錄。按照《湖北省基本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藥品目錄》,參合農民用藥享受與城鎮醫保同等待遇。二是增加定點醫院。定點醫院由啟動時的12家增加到20家,其中省市專科醫院3家,三級醫院4家、二級醫院4家、一級醫院9家,農民住院不需要逐級轉診,在20家定點醫院內自主選擇,方便了農民就診,提高了農民的醫療保障水平。三是降低定點醫院起付線,提高單次住院封頂線。起付線一級醫院由450元調整為100元,二級醫院由600元調整為200元,三級醫院由800元調整為500元,省市(專科)醫院由xx元調整為1500元;封頂線一級醫院由xx元 調整為2500元,二級醫院由2600元調整為3000元,三級醫院由2800元調整為3300元,省市(專科)醫院由3000元調整為3500元。四是增加重症門診補償。對患有糖尿病及合併症、高血壓病ш期、惡性腫瘤、尿毒症(包括腎移植術後用藥)、再生障礙性貧血、帕金森氏綜合症、系統性紅斑狼瘡、慢性重症肝炎肝硬化等八種慢性重症疾病的患者在門診治療時,全年可以得到1000—6000元不等的門診醫療費用的補償,解決了他們的經濟困難及對後續治療提供了幫助。到xx年底已有156人辦理了重症門診手續,有197人次得到了報銷補償,補償資金10.4萬元。五是制定了外出務工人員急診就診的報銷補償辦法,調動了外出務工人員參合的積極性。六是制定了“新合醫”與“鄉村合醫”並軌的管理辦法。提高農民的醫療保障水平。七是為參合的農民進行一次免費健康體檢,體檢項目涉及內、外、五官等26個項目,發現患有不同慢性病的有6000餘人次,建立了以家庭為單位的健康檔案;八是區財政為“五保户”承擔了參合費用,並按每人每月30元醫療補償標準下撥到福利院統一管理,專款專用;九是實施大病救助,對由於醫療費用過高影響家庭生產生活的農民給予醫療救助。兩年來,共有624人得到大病醫療救助,救助資金66.4萬餘元。

兩年來,共有4246(包括重症門診)人次,享受了合作醫療的報銷補償。其中得到3000元以上補償的有337人次,獲1萬元以上補償(含大病救助)的有34人,xx鄉農民張仲英得到30000元補償救助金,成為當時在全省範圍內獲補償最高的受益者。xx年度青菱鄉村民金惠英因患尿毒症獲得補償及救助金30000元,為她透析治療提供了很大幫助。

(四)加強定點醫院的管理,維護農民的切身利益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院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施的重要組織部分,定點醫院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農民的醫療保障水平,影響這項制度的順利實施。因此,xx區把加強定點醫院的管理作為鞏固合作醫療的重要內容,並採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是與定點醫院簽訂醫療服務協議書,明確了雙方的權利義務,提出要認真履行醫療服務協議,更好地為參合農民服務的具體要求。對自費藥品、自費檢查項目及醫療服務項目實行簽字制度,維護農民的知情權。二是組織專家每半年對定點醫院進行一次檢查,按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院考核評分標準,檢查定點醫院的組織管理、醫療服務管理、醫療服務質量等內容,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當場進行反饋並提出整改意見。三是定期召開定點醫院負責人會議,通報檢查情況和報銷審核中發現的問題,對問題突出的,下達整改通知書,要求限期整改。這些措施較好地維護了農民利益。

三、試點工作的幾點體會

(一)認真貫徹黨和國家的政策,是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根本保證。《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衞生部等部門關於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意見的通知》明確指出了政府對合作醫療的組織、引導和支持責任,農民自願參加原則和個人、集體、政府多方籌資的渠道,這些政策很具體,操作性強,只要認真貫徹執行了這些政策,就能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把事情辦好。

(二)領導重視,是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關鍵。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動員會主要領導參加親自動員,向鄉鎮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形成了區和鄉、鎮兩級黨委、政府(更多請關注)聯動的格局,財政、衞生等部門之間相互協作形成合力。

(三)加強宣傳引導,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穩步推進的重要途徑。宣傳引導的重要內容就是動員和組織農民自願參加合作醫療,合作醫療沒有人蔘加,這個制度就建立不起來,要農民自願參加就必須讓農民懂得參加合作醫療的意義和好處,如果宣傳不到位,組織不得力,農民不知道合作醫療是怎麼回事,這項工作就無法開展。

(四)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的動力。一是xx區固有的“二元化”經濟結構造成各鄉鎮發展水平不均衡,經濟條件差的鄉鎮,資金籌集很困難。二是農民自我保健意識和健康風險意識不強,互助共濟觀念淡薄,需要做大量的宣傳工作。三是定點醫院的管理任務艱鉅,儘管國家已經出台多項限價政策,但醫院為了生存必須追求經濟效益,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仍然難以得到有效解決,在對定點醫院的管理上需要得到有關方面的幫助和支持。四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運行機制需進一步完善。

總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一項農民的初級醫療保障制度,這項制度的實施,只有在農民受益的前提下才能夠長期運行下去,才能有生命力,才能真正成為農民健康的保護傘。

第二篇:施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經驗材料

施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經驗材料

**縣作為安徽省首批10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之一,於2014年6月啟動,9月正式實施,2014年9月進入第二輪試點。

第一輪試點中,我縣共有225434人蔘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為83.57%,第二輪參合人數213711人,參合率達79.75%。截止2014年4月

,全縣已有6840名農民領取住院補償金635.64萬元。慢性病補償124人7.13萬元;符合計劃生育政策的住院分娩產婦定額補償2729人16.37萬元。個人帳户累計報銷96.23萬元。第一輪共節餘資金60萬元,約佔統籌資金540.7萬元的11%,受益面達2.75%(全省為2.34%),住院醫療費用的26%(全省為25%)得到了報銷。獲得萬元以上補償33人,補償經費45.99萬元,最高獲得補助18120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病人家庭經濟壓力,有效遏制了部分家庭因病返貧、因病致貧、因病失學的現象。農民羣眾的健康意識也得到增強,就醫行為發生積極變化,有病抓緊治療,希望早日康復。合作醫療鞏固了農村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絡,提高了農村醫療衞生資源利用效率。縣醫院業務總收入2014年比2014年增長35.3%,鄉鎮衞生院平均增長24.9。個人帳户96.23萬元基本在165家村衞生室報銷。更重要的是合作醫療解決了農民羣眾的實際困難,讓農民看到政府在下大力氣增加農民收入的同時,還把他們身體健康時刻放在心上,大大提高了農民對政府的信任度。好範文版權所有

在工作中我們體會,要鞏固提高試點成果,探索建立良性循環機制,必須有效地解決“三難”問題。

一是籌資難。籌資工作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首要環節,其中農民每人10元籌資到位是保證合作醫療資金到位的關鍵,這也是啟動工作中最困難的一件事。導致農民籌資難的原因主要有:一是農民對政府信任度不高。以往合作醫療制度失敗的消極影響尚未消除,我縣90年代末以鄉鎮為單位統籌的合作醫療試點的部分參加鄉鎮在此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中明顯落後於其他鄉鎮。加之以前農村的各種基金很多,但大都不了了之,使政府公信度降低,部分農民選擇等待觀望。二是農民的自我保健意識和互助共濟意識較弱。農民歡迎合作醫療制度,但對醫療消費存在僥倖心理,對潛在的醫療風險缺乏足夠的認識,涉及到交納費用時,往往是年老多病的願意參加,家庭成員身體狀況好的,有“憑什麼拿錢給別人治病”的思想。三是農民的期望值和實際保障水平有很大差距。農民總是希望錢交得越少越好、最好不交,門檻費越低越好、最好不設,報銷比例越高越好、最好全報,而合作醫療基金是以大病統籌為主,低水平、廣覆蓋、對住院病人實行分段累計報銷及最高封頂線限制,使部分農民始終不能滿意。四是農民對合作醫療的知情度不高。一些農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仍心存疑慮:擔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不能圓滿地解決公平、公正、持久、高效和方便的問題,擔心自己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五是農民的就業狀況複雜。我縣25.3萬農業人口中每年就有5.3萬人外出務工和經商,留下老人和孩子在家,一方面造成部分農民想參保又無法及時繳費,錯過參保時機;另一方面,由於以户為單位參保,有些鄉、村幫助其墊資,由於未發生報銷,加之最初的試點方案報銷人員中未含打工人員,因此他們對墊資拒不認帳。六是合理、簡便、有效的繳費機制尚未建立。目前我們基本採用鄉村幹部入户宣傳並收繳資金的辦法,每輪試點工作籌資都要花費兩個多月時間,資金的籌集成本高、代價大。

二是配套難。試點工作中我們感覺到,與合作醫療制度相適應的配套政策和措施落實難的問題也比較突出。一是配套資金籌措難。由於我縣財政比較緊張,按省指導意見縣級每人5元配套資金分別由市級和鄉鎮各分擔了1元,所以我縣合作醫療配套資金按省、市、縣、鄉3∶3∶3∶1的比例籌措。鄉鎮區劃調整後,導致人口基數增大,加之鄉鎮財力本身有限,配套資金落實的難度進一步加大,特別是部分困難鄉鎮難以承受。我縣是一個不足30萬人的人口小縣,對於百萬以上人口大縣,想必縣級配套更加困難。二是經辦機構人員少、管理能力弱。我縣參保對象有20多萬人,合管辦4人編制、經費均已落實,工作經費已納入財政預算,但與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相比,其工作對象和編制人數形成強烈反差,尤其是鄉鎮合管辦人員大多為兼職,日常經費難以落實,合作醫療機構、人員與其承擔的任務不相適應。三是配套措施落實難。農村衞生改革配套措施難以及時跟上,我縣鄉鎮衞生院管理體制上劃後,人事制度、分配製度和藥品採購制度改革等配套措施尚未完善。農村大病醫療救助制度尚未建立,大病家庭僅靠合作醫療補助難以根本緩解家庭經濟困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無法徹底解決。四是鄉、村兩級醫療機構的服務難以滿足農民就醫需求。我縣農村公共衞生基礎設施落後,設備簡陋、人

第三篇:關於婁底市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情況的調查報告

關於婁底市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情況的調查報告

根據市“三湘農民健康行”組委會的同一安排,為全面瞭解我市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情況,把握存在的困難和題目,探索建立科學、規範、有效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9月下旬,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曾貫一帶隊,我委組織市衞生局、市財政局深進到漣源、雙峯兩縣市的衞生局、合管辦、醫療單位、鄉鎮、村組進行了為期三天的實地考察調研,並召集市衞生局、財政局、民政局、人口計生委的有關領導及漣源市、新化縣、雙峯縣的少數人大代表、鄉鎮政府負責人和衞生院院上進行了專題座談研討,關於婁底市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情況的調查報告。通過廣泛的調查、考察和座談,我們對全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的開展情況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和把握。現綜合各方面情況,提出如下調查報告:

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推行以來取得的成績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自2014年在我市試點以來,經過近三年的實踐、探索和規範,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產生了較好的社會反響,收到了較好的社會效益。

1、基本得到了農民羣眾的認同和參與。我市現有漣源、新化、雙峯三個縣市開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其中漣源市已進進第三個運行年度。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行以來,我市各級黨委、政府從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以人為本”執政理念、維護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出發,認真落實領導責任,層層建立合管機構,進村進户宣傳發動,千方百計拓寬籌資渠道,科學制定實施方案,不斷完善治理體制,確保了全市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穩步推進。2014年,在財政狀況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市政府決定增加新化、雙峯兩個人口大縣(共220萬人)為試點縣,並在省裏規定的時間內一次性將配套經費868萬元撥付到了三縣市的基金帳户。全市共計籌集新農合資金萬元,其中農民個人繳納2172萬元,突破了合作醫療的資金“瓶頸”。同時,相當多的農民羣眾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給予了擁護、支持和信任,積極響應和參與,全市三個縣市參合農民達到人,參合率達76.57%。

2、部分緩解了農民“有病不敢治、治不起”的題目。據初步統計,1-9月三縣市共給39.49萬人次支付了醫療補助資金4740.4萬元,其中漣源2400.3萬元、新化1311.26萬元、雙峯1028.84萬元。補助住院人次、4406.01萬元,定額補助住院分娩、大病特殊門診、計劃免疫接種及新生兒疾病篩查等項目人次、334.408萬元。省級、市級、縣級醫院和鄉鎮衞生院的人平住院補助金額分別為2175元、1211元、915元、625元,補助金額佔累計住院用度的比例達到30.07%,至少18.18%的參合農民從合作醫療中受益。從這些數據中可以看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部分患病農民的經濟負擔,緩解了農民“有病不敢治、治不起”的題目。同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還逐步改變了農民“小病拖,大病挨”的無奈選擇,增強了“生命可貴、健康第一”的意識。從漣源市問卷調查的情況看來,該市推行新農合後,65%的參合農民生病比過往更為積極地治療,78%的農民表示更願意到醫院就診。漣源市楊家灘鎮梘埠村的毛根求老人一説到合作醫療,連聲對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表示感謝。他2014年為治氣胸花往2700餘元醫藥費,得到了800餘元補助;2014年又因腸阻塞住院3次,共花往醫藥費2.5萬餘元,又得到了7000餘元補助。他説,假如沒參加合作醫療,這些醫藥費全部要自己承擔,而且他是盡對不敢往湘雅醫院等大醫院看病的,是很難承受的。

3、逐步摸索出了一套比較切合實際的治理辦法。三縣市在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中,通過試點和摸索,根據上級要求、外地經驗和結合本地實際,相繼制訂出台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施治理辦法》、《基本藥品目錄》、《實施細則》、《治理制度》等一系列辦法措施,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操縱規章。同時,他們還根據實際情況不斷修改調整實施方案,儘可能地維護農民利益,堵塞治理漏洞,做到治理規範、操縱簡便、便民利民。如三縣市普遍實行墊付制、一次性告知制、24小時值班制,並對山區農民實行送付制,為農民報付提供了較大方便;各縣市合管局及審計、財政等部分按照“專款專用、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和 “收支分離、管辦分開、封閉運行”的原則加強監管,確保基金安全。漣源市、新化縣為農民開設個人帳户,以此方便農民自行購藥。漣源市逐年降低起付線,進步報付比例,增加報付內容,逐步擴大農民受益面,進步受益度;並從2014年1月1日開始實行轉動籌資制,即凡享受到合作醫療補助的農民,在辦理補助手續時繳納下年度的本户參合資金,此制度減少了籌資本錢,降低了籌資難度。雙峯縣為降低參合羣眾住院用度實行了病人認可制,即凡不符適用藥目錄的藥品,必須告之患者簽字認可,否則由醫院承擔用度;並將參合農民醫療補助情況公示到村,輔以回訪制,實現低本錢監視。

4、有效促進了農村公共衞生事業的發展。長期以來,無論硬件、軟件建設,鄉鎮衞生院都欠賬太多,農村公共衞生體系十分薄弱。從此次調查的結果看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推行,促使農村公共衞生事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一是各級政府加大了對農村公共衞生事業的投進。2014以來,全市共投進資金1814萬元建設了36所鄉鎮衞生院,2014年全市計劃投進1448.4萬元新建、改造、維修39所鄉鎮衞生院。二是鄉鎮衞生院經營效益明顯好轉。以漣源市為例,該市第二人民醫院(楊家灘中心衞生院)、第三人民醫院(橋頭河中心衞生院)近三年的業務收進分別為370萬元、500萬元、620萬元和142萬元、337萬元、417萬元,其他的很多規模小、效益差甚至瀕臨盡境的衞生院也實現了“起死回生”或是扭虧為盈。三是醫療機構的治理和服務水平得到進步。各級定點醫院為在激烈的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一方面不斷加強內部治理,降低醫療用度和本錢,另一方面着力改善醫療設施,進步醫務職員的業務素質,促使整個農村醫療系統的治理和服務水平得到了提升。

二、影響和制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推行的主要題目

儘管我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試點工作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積極推行下,取得了較大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困難和題目,制約着合作醫療制度的全面推行和深進發展。

1、部分農民熟悉不到位,“參與度”不高。調查中發現,我市開展合作醫療試點工作的三縣市固然通過行政手段獲得了較高的“參與率”,但由於宣傳發動不深進,農民對政府政策不理解等多方面的原因,導致一部分農民對合作醫療的信任和信心度不夠、信心不足、參與熱情不高。有的農民以為自己參合不過是幫鄉、村幹部完成個任務而已,鄉、村幹部不上門就不會主動交費;有的農民以為,定點醫院的藥價偏高、報付比例偏低、報付限終輥件多、報付手續麻煩,少數工作職員還變着法子索拿卡要,農民從中得到的好處未幾,參不參加意義不大;還有的農民自我保健意識和互助共濟意識薄弱,第一年參合未受益第二年便不願參加,或是家裏沒有人生病就不願參合;更有些農民形象地總結,合作醫療是“搞活了醫院,挖空了財政,矇騙了農民”,意見固然偏激,但集中反映了一些農民的牴觸和懷疑心理。這説明,假如僅靠行政手段推行,缺乏廣大農民的自覺參與,將從根本上影響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深進發展。

2、制度定位有限,實際覆蓋面偏小。車城熱線按照目前農村合作醫療的制度設計,參合農民每人每年只有50元資金,由於資金總量有限,因而在制度定位時就受到限制,對參合農民的保障範圍偏小。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定位於“大病統籌”,受益面過窄。假定一次“大病”住院治療的用度為3000元,就需花往60個人全年的所有醫藥費,也就是説覆蓋率僅為1/60左右。各種慢性病不住院就不能納進補助範圍。這種以保險業的原理和運作方式展開的合作醫療,對於仍處在貧困之中的農民來説吸引力十分有限。同時,由於合作醫療尚處於探索期,沒有現成的做法和經驗可供鑑戒,各試點縣市為確保資金安全,在起付線、報付比例、補助病種的控制上往往偏緊,也降低了受益面,影響了農民的參合積極性。如新化縣、雙峯縣至9月止,累計補償金額佔年度統籌基金的比例僅分別為43.3%、37.85%,結餘資金分別達1715萬元、1688萬元。二是扶不扶貧,貧富受益不公,調查報告《關於婁底市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情況的調查報告》。 從實踐來看,農民即使已經參合,具體住院就醫時還得先墊資然後部分報銷,而報銷有“起付線”、“封頂線”,還有“好藥不能報”、“分段按比例報銷”、“單病種定額補助”等限制,七算八算,患者自己需要承擔的數額仍然不小,窮人依然看不起病,能夠享受到合作醫療優越性即得到政府補貼的還是農村中相對較富裕的羣體。特別是農村中的五保户、低保户,參加合作醫療後依然看不起病。這就形成了實際上的“扶富不扶窮”,不僅顯失公平,還有悖於合作醫療的初衷。三是“大病”、“小病”難以兼顧。在資金十分有限的情況下,是優先用於“大病統籌”還是保證“基本醫療”?這是一個兩難選擇。政府推行的合作醫療選擇了前者,是着眼於抓關鍵,希看藉此打破“貧——病”惡性循環,收到吹糠見米的效果。但由於覆蓋面過窄,保障水平過低,實際結果很可能“大病”保不住,“小病”顧不上,發展成更多的“大病”。而“大病”都是由於常見病、多發病等“小病”未能得到及時治療拖出來的。同時,像紅斑狼瘡、尿毒症、肝炎、糖尿病等嚴重的慢性病和癱瘓病人假如不住院都不能得到補助。

3、籌資機制不完善,工作經費普遍不足。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行個人繳費、集體扶持和政府資助相結合的籌資機制。這種籌資機制在運行中目前還面臨着重重困境:困境之一,參合基金難收取。對參合農民每人每年10元的基金的收繳,至今還沒有找到一種簡便可行、本錢低廉的收繳辦法。目前的收繳方式主要是靠鄉村幹部一户一户上門動員、收取,實際上是以行政手段主導的一種模式,戰線長、時間久、效率低、本錢高、難度大,假如長期這樣下往,鄉、村幹部肯定頂不住,合作醫療覆蓋面就會受到影響。以漣源市為例,該市為調動農民的參合積極性、化解“籌資難”題目,想盡了辦法,如為每個家庭開設個人帳户、從2014年1月1日開始實行轉動籌資制,但籌資難題目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該市2014年付出的籌資本錢仍然超過200萬元。此後的2014年、2014年,鄉村幹部為籌資工作仍然要三請四催、踏破“鐵鞋”,非常頭痛和尷尬。困境之二,對鄉、村幹部缺乏激勵機制。調查中瞭解到,由於缺乏經費,三縣市的鄉、村幹部完成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宣傳發動、收繳基金任務,不僅沒有一分錢工作經費和補助,往往還要自掏腰包為農民墊繳參合基金,少則幾百元,多則幾千元。由於上級規定的參合率較高,這種情況在三縣市普遍存在。如雙峯縣洪山殿鎮龜靈村的遊慶華支書2014年為了保證本村達到80%的參合率,墊付了1700餘元,有400餘元未收回。可以預見,假如長此下往,鄉、村幹部的工作積極性難以持續保持,不再墊資,農民參合率則會下降。參合率一下降,整個資金“盤子”就會“縮水”,基金就存在風險甚至無法運轉。困境之三,工作經費普遍不足,基金安全存在風險。三個試點縣市中,一個為國家級貧困縣,一個為省級貧困市,一個為財政困難的農業縣,財政狀況均十分吃緊,難以保證合作醫療所需的工作經費。以2014年為例,除雙峯縣安排了120萬元工作經費比較充足外,新化縣年度預算只安排了20萬元工作經費,實際需要估計在80萬元以上(不含第一年啟動經費)。漣源市2014年只安排了22萬元工作經費(含人頭經費),到5月底實際上已經開支了25萬元,根本無法滿足工作用車、宣傳發動、資料印刷、證件製作、網絡維護等正常開支。長此以往,有關職員難免在基金上打主意,合作醫療基金安全存在較大的隱患。此外,漣源市還要求每個鄉鎮承擔1元/人的配套經費,橋頭河等大鄉鎮承擔的經費多達10餘萬元,由於鄉鎮財力無法承受,這筆經費早晚會轉嫁到農民身上。

4、治理體制不順,監管手段軟弱。一是機構設置不規範。現在全市的機構設置情況是:漣源市設合管局,副科級;雙峯縣設合管辦,副科級;新化縣設合管所,股級。合管局(辦、所)既是基金監管的治理部分,又是用度報付的辦事機構,同時又是衞生局的二級機構,這種機構設置客觀上弱化了合管局的監管職能,不利於合作醫療的健康發展。同時,受經費和編制的限制,目前除漣源市的合管站設在鄉鎮政府外,雙峯、新化的合管站都設在鄉鎮衞生院,工作職員大都從衞生院抽調。鄉鎮合管站僅在業務上受縣市合管局(辦、所)指導,職員工資、工作經費、福利待遇都從原單位解決,合管站負責人由鄉鎮黨委任命(有一鄉鎮的合管站負責人竟然是由醫院院長兼任)。由於工作職員與原單位(衞生院)存在千絲萬縷的利益聯繫,合作醫療運行的公正規範就會打折扣。二是信息化建設滯後。據調查,目前除雙峯有所考慮外,新化縣的信息網絡建設還沒有提上議事日程。漣源市儘管初步建立了新農合網絡,但由於軟件、硬件不配套、運行本錢高,信息網絡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新農合面對的是至少60萬人以上的服務對象、上千平方公里的治理區域和極其繁瑣、繁重的審核報付任務,組織治理難度相當大,沒有一個良好的信息網絡系統,僅僅依靠手工操縱,加上工作職員人手少,要長期高效地做好治理和服務工作面臨着巨大的困難。三是法律法規不配套。調查中得知,三縣市目前都不同程度上存在參合農民、定點醫院甚至極個別合管站工作職員弄虛作假套取醫療基金的題目。如有一個鄉鎮衞生院只有7名醫務職員、10張牀位,但一天竟申報了20個住院病人;一些規模較小、醫琳輥件較差的定點醫院為了進步住院率,竟然採取給200元/人回扣的辦法“收買”病人。各縣市合管局(辦、所)採取了審核、稽查分離、突擊查房、公示制等多種辦法進行查處,但因沒有適用的法律法規,即使違規行為已經查實,一般也只能作批評教育或沒收非法所得的處理,致使這些弄虛作假、套取基金的現象時有發生、屢禁不止。

5、藥價虛高,定點醫院服務不規範。調查中,老百姓對醫院反映最強烈、意見最多。定點醫院服務不規範、藥價虛高,嚴重地挫傷了農民的參合熱情。一些定點醫院為了追求經濟利益,存在“無病小治、小病大治”和自費藥比例過高等違規行為,讓農民難以承受。漣源市有一位農民患者反映:他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等慢性病,以前都是看門診,參加合作醫療後到縣醫院住了半個月院,花費3000餘元,誰知後來報付了不足1000元,自己承擔了三分之二,一計算,比他未參加合作醫療時還多花了千餘元醫藥費。他以為上了政府的“當”,自認倒黴。還有一位村民非常激憤地反映,以前做闌尾手術只要1700餘元,現在漲到了2200餘元,國家補貼的錢都讓醫院和醫生賺往了。上述事例凸現了合作醫療的一個致命的制度缺陷,就是:合作醫療規定參合農民必須住院才能報銷,但由於醫院、藥廠、藥商面向市場存在越來越突出的逐利趨向,衞生部分、藥監部分又對此缺乏有效的監控措施,導致藥費、診療費一路走高,農民住院費迅速攀升,參合農民並不能從合作醫療中得到預期的實惠。更為嚴重的是,農民與醫院存在嚴重的信息和資源不對稱,診療、收費只能由醫院和醫生説了算,農民即使知道吃了虧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説不出”。同時,一部分定點醫院的設備和人才缺乏,服務能力低,醫術水平差,以前農民“可以不往看”,現在卻變成了“不得不往看”,委曲看了又得不到滿足的醫療服務,實際又損害了農民的利益。

三、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幾點建議

合作醫療試點的初期目標被概括成“政府得民心,農民得實惠,衞生事業得發展。”要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就需要在政府職能、市場機制與公民權利之間尋求最佳平衡點。

1、以理順治理體制為先導,推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規範化進程。我市要認真落實省編委、省財政廳、省人事廳、省衞生廳聯合下發的湘編辦

第四篇:關於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住院費用支付制度改革

關於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住院費用支付制度改革

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中發?2014?6號)和衞生部、財政部《關於進一步加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管理的意見》(衞農衞發?2014?52號)精神,推進我院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以下簡稱新農合)支付制度改革,規範醫療機構服務行為,發揮新農合基金效益,現就新農合住院費用支付制度改革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緊緊圍繞中原經濟區建設大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從我省實際出發,充分發揮衞生部門統籌管理新農合和醫療衞生服務的優勢,積極探索以總額預付為主要內容的新農合支付制度改革,建立醫療機構費用的自我約束機制和風險分擔機制,轉變醫療機構內部管理機制、運行機制、激勵機制,助推我院改革,不斷提高新農合保障水平,減輕參合人員就醫負擔,切實維護羣眾健康權益。

二、目標原則

總額預付是新農合支付制度改革的有效方式。通過實施新農合住院費用總額預付,從制度上引導醫療機構加強自我管理,規範醫療行為,提高服務質量,促進適宜技術、適宜設備和基本藥物的運用,有效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提高新農合基金使用效益,提升參合人員受益水平,保障新農合基金安全,促進我院新農合制度持續健康發展。實施新農合住院費用總額預付堅持以下基本原則:

(一)總額控制、收支平衡。根據當年新農合統籌基金總量,科學測算年度統籌基金預付總額,以收定支,合理控制,確保基金安全。

(二)多方參與、公開透明。建立門診、住院、輔佐檢查、新農合經辦機構、醫療機構等部門共同參與的約束機制,公平公正,公開透明,協商確定預付總額。

(三)合理支付、風險分擔。建立激勵約束與風險分擔機制,鼓勵醫務人員有效控制醫療費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切實維護參合人員利益。

(四)綜合考核、動態調整。加強監管,定期考核,及時通報,嚴格獎懲,適時調整預付總額,確保我院服務內容不減少,服務質量不降低。

三、主要內容

(一)總額預算

根據縣農合辦要求,按規定預留統籌基金總額10-20%後,根據縣農合辦分配我院數額,可適當調節基金分配比例。原則上,2014年統籌基金預付總額增長幅度控制在10-20%。人均大病統籌基金不得低於210元,低於210元的統籌地區,從門診統籌基金中按人均不低於10元的標準納入大病統籌基金。

根據可使用統籌基金總額,結合前1-3年醫療費用和當年統籌基金增長幅度,合理確定當年各醫療機構統籌基金預付總額。我院控制在10-15%。

(二)合理支付

在綜合考核的基礎上,根據我院情況,年度統籌基金髮生費用超出或低於預算總額的,實行風險分擔,合理撥付。

經綜合考核,主要控制指標正常的科室,年度實際補償資金低於預付總額的,

經綜合考核,主要控制指標達不到規定要求的科室,

(三)控制指標

根據統籌基金預算總額、醫療服務需求等情況,嚴格控制我院參合患者次均住院費用、平均牀日費用、目錄外藥品和診療項目費用所佔比例等指標。

1、嚴格控制次均住院費用增長幅度。鄉級醫療機構不得超過10%。

2、嚴格控制平均牀日費用增長幅度。市級醫療機構不得超過5%,使我院費用不得超過10%

3、嚴格控制目錄外藥品和診療項目費用所佔比例。我院不得使用目錄外藥品和目錄外診療項目。

四、工作要求

開展新農合住院費用支付制度改革,是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是推動公立醫院改革的有效措施,政策性強,涉及面廣,我院一定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強力推進,確保取得實效。

(一)明確實施範圍

我院各科室全面實施新農合住院費用支付制度改革,實行總額預付。

(二)把握時間節點

4月15日前,要完成醫療機構新農合服務情況基線調查,準確掌握縣農合辦分配基金、各科室補償費用等基礎數據;4月底前,制定各科新農合住院費用支付制度改革實施方案,開展政策學習和技術培訓,搞好宣傳發動,確定各科住院費用預付總額、6月1日全院啟動。

(三)嚴格考核獎懲

按照“月分析、季考核、半年調控、年終結算”的辦法,各統籌地區制定綜合考核和獎懲方案,嚴格控制鄉外轉診,嚴禁分解住院、向門診轉嫁費用、推諉

病人等行為,重點對醫療機構服務指標進行考核,考核結果作為年終總額結算和確定下年度醫務人員預付總額的依據。

五、保障措施

新農合住院費用支付制度改革是大勢所趨,任務重、難度大、要求高,各科室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強化領導,明確責任,確保各項工作有序推進。

(一)明確職責

新農合住院費用支付制度改革指導意見,開展技術培訓,督導檢查各科實施情況。新農合住院費用支付制度改革實施方案並組織實施,加強對轄區內醫療機構協議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各科室制定我院新農合住院費用支付制度改革實施方案並組織實施,加強對醫務科室服務行為、服務質量以及協議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考核評估和審計。

(二)強化監管

各科室規範醫療行為,提升服務質量,建立完善新農合支付制度改革監測評價制度,加強運行分析,準確掌握住院病人流向、醫療機構補償資金流向、基金支出等變化情況,認真總結經驗,及時發現問題,研究解決對策,不斷完善住院費用總額預付的方式方法,確保新農合支付制度改革順利推進。要認真落實總額預付的各項政策規定,積極實施按病種付費、臨牀路徑管理,嚴格執行入出院標準,自覺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上漲,確保參合人員受益。

(三)加強宣傳

要加強對新農合住院費用支付制度改革的宣傳發動工作,宣傳欄、諮詢熱線,採取走村入户等各種方式,使參合人員和醫療機構充分了解新農合支付制度改革

的重大意義、主要內容,充分調動廣大醫務人員參與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為新農合支付制度改革的順利實施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

第五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療區責任制度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療區責任制度

為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提高農村居民醫療保障水平,保證我院農村合作診療工作的有序開展,根據省、市、區農村合作醫療的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我院實際情況,制定本責任制度:

1. 增強服務功能,提高醫療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堅持因病施治、合理檢查、合理治療、合理轉診,為參合農民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

2.堅持首診負責制,嚴禁推諉病人,隨意轉診,隨意放寬入院標準,故意延長病人住院時間,濫用大型檢查設備、重複檢查。

3.對臨牀用藥情況建立經常化的監測評價機制,評價的內容:抗生素使用比例;次均處方費用;藥品佔整個醫療費用的比例;病因、對症、預防併發症等用藥符合治療指導原則的病歷數;並用≥2種抗菌素的病例數;用藥、醫囑、收費相符率等反指標進行監測。

4.嚴格執行新農合基本診療目錄、藥品目錄和服務設施標準,禁止分解收費、亂收費,嚴格執行國家物價政策。

5.嚴格執行新農合用藥規定,禁止開人情方、大處方,利用工作之便搭車開藥,或與患者聯手造假,將基本用藥串換成自費藥品、保健用品。自費藥品、特殊檢查和特殊治療、超基本範圍的診療

服務項目需徵得患者本人或家屬同意並簽名。

6. 應嚴格掌握出入院標準,實行宿牀制。在病區一覽表上的診斷卡,註明病員費用性質,凡符合入院標準患者,住院期間每日24小時必須在院。

7、嚴格按照病歷管理的有關規定,準確、完整地記錄診療過程。定期對在院患者進行查房,並有記錄。注意加強農合在院病員病員管理,病員外出請假不能超過兩次。若有關部門連續兩次檢查該病員未在院,即視為掛牀住院。

8、病人費用必須每日記賬,按明細輸入,不得按收費大項輸入(如檢查費、治療費、材料費等)。收費項目必須與醫囑相符合,有費用發生的檢查項目,要把檢查結果附在住院病歷中,保持病案的完整,以備農合辦的檢查。

9、材料嚴格按照要求加價,輸入高值易耗醫用材料價格時,應核對數據庫的材料單價,如有疑義,及時和農合辦聯繫。避免產生物價爭議,影響醫院形象,導致不必要的負面影響。

10、出院後需做的各項檢查、治療,包括換藥,都不得記入病人住院費用中。嚴禁串換藥品、串換診療項目、串換病種、亂收費、分解收費等行為。

11、出院前,檢查患者費用是否輸入完整,核對醫療費用、審批單,查看患者有無漏費情況或多收、重複收費情況,如麻醉、手術、醫技等科室費用;

12、病人預結帳時,應核對病人的費用情況,如牀位費、護理費

等;出院病人對住院費用有疑問時,請認真檢查核對,須做更改的,由科室説明情況,經農合辦審核同意後,到入出院處做更改。

13、住院期間病人對任何費用提出疑問時,病房醫務人員要耐心、仔細解釋。如有不詳之處與農合辦聯繫。加強農合知識的學習,更好地掌握農合政策,提高服務質量。

以上管理辦法請各科室嚴格執行,並管好科室的實習醫生和進修醫生,如違反此管理辦法給病人帶來麻煩,由科室負責解釋處理,使醫院造成經濟損失,將由科室承擔責任。

以下其他相關範文也很不錯: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淺析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區人民政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彙報材料

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宣傳工作經驗材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jiaoliu/11p3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