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彙報材料 >

社區黨建工作經驗彙報材料

社區黨建工作經驗彙報材料

第一篇:社區黨建工作經驗彙報材料

社區黨建工作經驗彙報材料

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和城市基層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社區在城市工作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加強和改進社區黨建工作己成為新時期增強城市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加強城市社區建設和管理,促進社區三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近年來,我市社區黨建工作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xxxx”重要思想為指導,在夯實基礎、創新載體、完善機制、整合資源、服務羣眾、隊伍建設、典型示範等方面狠下功夫,在實踐中逐步摸索出了一條加強和改進社區黨建工作的有效途徑。

一、拓寬思路,創新組織設置,夯實社區黨建基礎

xx年以來,根據全國街道社區黨的建設工作座談會精神和形勢發展的需要,我市積極學習借鑑外地先進經驗,在試點的基礎上,從加強社區建設和黨的工作的需要出發,積極構建街道黨工委領導下的、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的社區組織體系,構築黨在城市執政的組織基礎。

一是創新組織設置。將原有的25個街道黨委改建為22個黨工委,明確了其發揮領導核心作用的職責和任務。將四區310個居(家)委會調整為128個社區,在三縣建制鎮新組建了37個社區。截止目前,全市165個社區全部組建了黨組織。其中黨委2個,黨總支23個,黨支部140個。社區黨組織設置的調整優化,擴大了黨的工作的覆蓋面,增強了黨的工作的有效性。

二是建立協調機制。為強化街道(鎮)、社區黨組織在地區性、社會性、羣眾性工作中的組織協調能力,普遍成立了由區(縣)委、街道(鎮)和社區黨組織牽頭的三級社區黨建聯席會、研究會、協調會等,分別制定了相應的《章程》、《規則》,明確了聯席會、研究會、協調會的職責、任務等,以共同需求、共同目標、共同利益為紐帶,協調駐區單位,整合社區資源,以黨建帶共建,以共建促發展。

三是加大經費投入。在省委組織部等單位的大力支持和藉助“星光計劃”項目建設,改善了社區黨組織的軟硬件環境。目前,全市165個社區已配備電腦292台,電教設備147套;已有149個社區有了黨員活動室。

二、創新載體,不斷完善標準,大力開展創建活動

xx年,制定下發了《關於開展創建“六個好”街道黨工委、“五個好”社區黨組織活動的意見》,全面開展了街道、社區黨建創建活動。此項工作的開展,不僅充分發揮了黨的建設在鞏固基層政權、保持社會穩定、開展羣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而且也大大拓寬了城市黨建工作的領域,為創造富有生機的城市黨建工作新體系積累了經驗,形成了“在實踐中前進,在推進中加強”的工作格局。截止去年底,全市已有16個街道黨工委達到了“六個好”,53個社區黨組織達到“五個好”的創建標準。為不斷總結推廣創建活動經驗,去年下半年組織召開了全市社區黨建工作現場觀摩暨經驗交流會,通過展示觀摩社區黨建工作先進典型,總結交流加強社區黨建工作的成功經驗,分析查找問題,研究部署改進措施,推動了全市社區黨建工作的深入開展。

在總結前幾年創建工作的基礎上,為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根據黨的xx屆四中全會和前不久召開的全國街道社區黨的建設工作座談會精神,我們對街道社區黨組織創建標準和考核辦法又進行了修訂完善,統一為“五個好”,即:“領導班子好、黨員幹部隊伍好、工作機制好、工作業績好和羣眾反映好”。並已着手組織實施新一輪創建活動。

三、拓展外延,整合社區資源,構築共建工作格局

為有效地依託社區資源優勢,形成黨建合力,共同探索一條“資源共享、相互聯動、共同發展”的社區黨建工作新路子,xx年我市制定下發了《關於社區黨組織與轄區單位黨組織資源共享、共駐共建的意見(試行)》,通過完善協調機制,有效整合社區資源,不斷增強社區的整體服務功能。

一是通過組織載體整合社區資源。在各街道進一步健全完善轄區單位黨組織參加的社區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或聯席會議,發揮街道黨工委統攬全局、協調(請幫助宣傳好範文 網:)各方的核心作用,形成黨在社區工作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確保黨的各項任務順利完成。

六、創新思路,開展“雙聯雙管”,發揮在職黨員作用

為充分發揮在職黨員在社區建設和社會生活中的先鋒模範作用,有效地加強和改進對在職黨員的教育管理,全面開展了在職黨員參與居住地社區建設與服務的活動。

一是建立報到登記制度。制定下發了《關於在職黨員參與居住地社區建設與服務活動的實施意見(試行)》,向市屬各機關、羣眾團體、企事業單位在職黨員發放2萬餘份“致在職共產黨員的一封信”,並在新聞媒體廣泛宣傳提高各單位和在職黨員的參與意識;召開了全市在職黨員參與居住地社區建設和服務活動動員大會,明確參與渠道和具體辦法。截止目前,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率達80以上。同時,部分省屬單位也積極響應,主動配合,形成了的較好的參與氛圍。

二是建立監督管理制度。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後,各社區黨組織根據在職黨員的職業、行業特點和愛好、服務意願,根據各自實際,成立形式多樣的在職黨員志願者服務隊、黨員聯動站等,加強對在職黨員參加社區服務工作的有效管理。

三是建立社區活動制度。按照“適宜、適時、適度”的原則,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活動時間,創新活動形式,開展經常性的服務活動。今年“七一”前夕,在全市範圍內組織開展了“萬名在職黨員奉獻社區日”活動。全市13000餘名在職黨員統一佩帶“共產黨員”胸章,走上街道,走進居民小區和居民家中,廣泛開展醫療保健、義診、修理、治安防範、法律熱點問題諮詢,幫助困難户、孤寡老人排憂解難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受到了社區居民的普遍好評。

四是建立表現評價制度。健全雙向聯繫、雙向服務、雙向反饋機制,通過建立在職黨員三卡(基本情況登記卡、參與社區建設與服務活動記錄卡、活動情況反饋卡)等,提高在職黨員參與社區建設和服務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並從今年開始在年度民主評議黨員工作中,增加了徵求社區黨組織意見的內容,形成對在職黨員教育管理的合力。

七、提升素質,選好配強班子,加強幹部隊伍建設

在加強社區黨建工作中,我們始終遵循抓好社區建設要以黨的建設為統領,抓好社區黨的建設,關鍵是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社區黨組織書記隊伍的原則,從xx年開始,不斷對全市社區黨組織書記隊伍進行優化調整,使全市社區黨組織書記隊伍整體素質明顯提高。

一是調整結構,優化社區黨組織書記和社區幹部隊伍。通過確定崗位目標任務,解決不適應的社區幹部不想退的問題。通過選派、公開招聘等方式,選配較高素質的社區幹部隊伍。截止目前,全市共選拔、招聘社區幹部661名。全市社區黨組織書記平均年齡43.1歲,中專(高中)以上學歷的已佔總數的91.4。

二是加強培訓,提高社區黨組織書記隊伍的適應能力。採取赴外地考察學習,示範引導和集中培訓等辦法提升社區黨組織書記素質。xx年以來,市、區(縣)兩級共舉辦各種社區幹部培訓班近20次,培訓1900多人次。僅市委組織部就舉辦了兩期社區黨支部書記赴外考察學習班,並對四區社區黨組織書記全部輪訓了一遍。通過狠抓社區黨組織書記隊伍建設,為社區工作注入了生機活力,有力地促進了社區黨的建設和各項事業的發展。

八、以點帶面,加強分類指導,發揮示範帶動作用

為進一步拓展和豐富社區黨建工作內涵,充分發揮社區黨建在社區建設和管理中的龍頭作用,圍繞提升社區黨建檔次,增強社區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從今年開始,我們緊緊抓住創建社區黨建示範點工程這個重點,着力培養社區黨建新亮點。

一是認真篩選示範對象。為了選好示範點,在層層推薦的基礎上,組織有關人員深入四區三縣,認真摸排考核,通過好中選好,優中選優的辦法,確定了5個各具特色的社區作為市級黨建工作示範點,重點培植。

二是明確示範工作目標。對示範點社區,明確要求發揮好四個方面的示範作用。即:拓寬工作渠道,在開闢社區工作陣地上做示範;完善規章制度,在社區黨員規範化管理上做示範;強化社區服務,在推進社區三個文明建設上做示範;重視教育培訓,在建設高素質社區幹部隊伍上做示範。

三是“一區一品”創特色。在堅持統一標準的前提下,充分考慮各示範點社區在地理位置、歷史傳統、人口素質和工作基礎等方面的實際情況,突出各社區的特點,圍繞學習型、科普型、文化型、體育型、健康型、便民型的新型社區建設,逐步形成“一區一品”的特色。

四是市、區(縣)聯手共建。在抓好市級示範點的同時,按照抓典型、樹立導向,抓培育、促進輻射,抓推廣、帶動發展的工作思路,要求各區(縣)參照市級示範點的要求和標準,抓好本級黨建示範點的建設。通過市、區(縣)兩級聯手,不斷推進社區黨建工作的規範化發展,不斷推進社區黨的建設。

近幾年來,我市在實施城市化戰略過程中,積極探索和推進社區黨建工作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中央和省委的要求相比,還存在着較大的差距。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認真學習貫徹黨的xx屆四中全會和省委十屆五次全委會精神,牢牢把握新形勢下社區黨建工作的新特點新要求,把社區黨建工作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以服務羣眾為重點,進一步拓寬和豐富社區黨建工作的內涵,探索和健全社區黨的活動載體,建立社區各類組織參與社區建設的新機制,增強黨的羣眾工作的有效性,提高黨領導社區工作的能力,真正形成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和諧的新型社區,打牢黨在城市社區的執政基礎.

第二篇:社區黨建工作經驗彙報材料

文章標題:社區黨建工作經驗彙報材料

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和城市基層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社區在城市工作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加強和改進社區黨建工作己成為新時期增強城市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加強城市社區建設和管理,促進社區三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近年來,我市社區黨建工

作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在夯實基礎、創新載體、完善機制、整合資源、服務羣眾、隊伍建設、典型示範等方面狠下功夫,在實踐中逐步摸索出了一條加強和改進社區黨建工作的有效途徑。

一、拓寬思路,創新組織設置,夯實社區黨建基礎

2014年以來,根據全國街道社區黨的建設工作座談會精神和形勢發展的需要,我市積極學習借鑑外地先進經驗,在試點的基礎上,從加強社區建設和黨的工作的需要出發,積極構建街道黨工委領導下的、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的社區組織體系,構築黨在城市執政的組織基礎。

一是創新組織設置。將原有的25個街道黨委改建為22個黨工委,明確了其發揮領導核心作用的職責和任務。將四區310個居(家)委會調整為128個社區,在三縣建制鎮新組建了37個社區。截止目前,全市165個社區全部組建了黨組織。其中黨委2個,黨總支23個,黨支部140個。社區黨組織設置的調整優化,擴大了黨的工作的覆蓋面,增強了黨的工作的有效性。

二是建立協調機制。為強化街道(鎮)、社區黨組織在地區性、社會性、羣眾性工作中的組織協調能力,普遍成立了由區(縣)委、街道(鎮)和社區黨組織牽頭的三級社區黨建聯席會、研究會、協調會等,分別制定了相應的《章程》、《規則》,明確了聯席會、研究會、協調會的職責、任務等,以共同需求、共同目標、共同利益為紐帶,協調駐區單位,整合社區資源,以黨建帶共建,以共建促發展。

三是加大經費投入。在省委組織部等單位的大力支持和藉助“星光計劃”項目建設,改善了社區黨組織的軟硬件環境。目前,全市165個社區已配備電腦292台,電教設備147套;已有149個社區有了黨員活動室。

二、創新載體,不斷完善標準,大力開展創建活動

2014年,制定下發了《關於開展創建“六個好”街道黨工委、“五個好”社區黨組織活動的意見》,全面開展了街道、社區黨建創建活動。此項工作的開展,不僅充分發揮了黨的建設在鞏固基層政權、保持社會穩定、開展羣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而且也大大拓寬了城市黨建工作的領域,為創造富有生機的城市黨建工作新體系積累了經驗,形成了“在實踐中前進,在推進中加強”的工作格局。截止去年底,全市已有16個街道黨工委達到了“六個好”,53個社區黨組織達到“五個好”的創建標準。為不斷總結推廣創建活動經驗,去年下半年組織召開了全市社區黨建工作現場觀摩暨經驗交流會,通過展示觀摩社區黨建工作先進典型,總結交流加強社區黨建工作的成功經驗,分析查找問題,研究部署改進措施,推動了全市社區黨建工作的深入開展。

在總結前幾年創建工作的基礎上,為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根據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和前不久召開的全國街道社區黨的建設工作座談會精神,我們對街道社區黨組織創建標準和考核辦法又進行了修訂完善,統一為“五個好”,即:“領導班子好、黨員幹部隊伍好、工作機制好、工作業績好和羣眾反映好”。並已着手組織實施新一輪創建活動。

三、拓展外延,整合社區資源,構築共建工作格局

為有效地依託社區資源優勢,形成黨建合力,共同探索一條“資源共享、相互聯動、共同發展”的社區黨建工作新路子,2014年我市制定下發了《關於社區黨組織與轄區單位黨組織資源共享、共駐共建的意見(試行)》,通過完善協調機制,有效整合社區資源,不斷增強社區的整體服務功能。

一是通過組織載體整合社區資源。在各街道進一步健全完善轄區單位黨組織參加的社區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或聯席會議,發揮街道黨工委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核心作用,形成黨在社區工作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確保黨的各項任務順利完成。

二是通過活動載體整合社區資源。協調組織駐區單位黨組織與社區黨組織開展結對幫扶活動,增強駐區單位的共建意識。目前已有150餘個省、市、區(縣)單位黨組織與社區黨組織結成了共建對子,並已初見成效。以社區羣眾為主體,組織各方面的力量,廣泛開展了“社區為人人、人人為社區”、“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等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活動,擴大黨的羣眾工作影響力,密切黨羣、幹羣關係。不僅加強了社區與駐區單位、駐區各單位間的溝通與聯繫,而且豐富了社區黨建工作的內容。

三是通過物質載體整合社區資源。通過黨建協調委員會動員和組織轄區學校、醫院、服務中心等單位的硬件設施向社區羣眾開放,真正做到社區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惠互利、

第三篇:社區黨建工作經驗彙報材料

文章標題:社區黨建經驗彙報材料

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和城市基層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社區在城市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加強和改進社區黨建己成為新時期增強城市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加強城市社區建設和管理,促進社區三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近年來,我市社區黨建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在夯實基礎、創新載體、完善機制、整合資源、服務羣眾、隊伍建設、典型示範等方面狠下功夫,在實踐中逐步摸索出了一條加強和改進社區黨建的有效途徑。

一、拓寬思路,創新組織設置,夯實社區黨建基礎

2014年以來,根據全國街道社區黨的建設座談會精神和形勢發展的需要,我市積極學習借鑑外地先進經驗,在試點的基礎上,從加強社區建設和黨的的需要出發,積極構建街道黨工委領導下的、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的社區組織體系,構築黨在城市執政的組織基礎。

一是創新組織設置。將原有的25個街道黨委改建為22個黨工委,明確了其發揮領導核心作用的職責和任務。將四區310個居(家)委會調整為128個社區,在三縣建制鎮新組建了37個社區。截止目前,全市165個社區全部組建了黨組織。其中黨委2個,黨總支23個,黨支部140個。社區黨組織設置的調整優化,擴大了黨的的覆蓋面,增強了黨的的有效性。

二是建立協調機制。為強化街道(鎮)、社區黨組織在地區性、社會性、羣眾性中的組織協調能力,普遍成立了由區(縣)委、街道(鎮)和社區黨組織牽頭的三級社區黨建聯席會、研究會、協調會等,分別制定了相應的《章程》、《規則》,明確了聯席會、研究會、協調會的職責、任務等,以共同需求、共同目標、共同利益為紐帶,協調駐區單位,整合社區資源,以黨建帶共建,以共建促發展。

三是加大經費投入。在省委組織部等單位的大力支持和藉助“星光計劃”項目建設,改善了社區黨組織的軟硬件環境。目前,全市165個社區已配備電腦292台,電教設備147套;已有149個社區有了黨員活動室。

二、創新載體,不斷完善標準,大力開展創建活動

2014年,制定下發了《關於開展創建“六個好”街道黨工委、“五個好”社區黨組織活動的意見》,全面開展了街道、社區黨建創建活動。此項的開展,不僅充分發揮了黨的建設在鞏固基層政權、保持社會穩定、開展羣眾中的重要作用,而且也大大拓寬了城市黨建的領域,為創造富有生機的城市黨建新體系積累了經驗,形成了“在實踐中前進,在推進中加強”的格局。截止去年底,全市已有16個街道黨工委達到了“六個好”,53個社區黨組織達到“五個好”的創建標準。為不斷推廣創建活動經驗,去年下半年組織召開了全市社區黨建現場觀摩暨經驗交流會,通過展示觀摩社區黨建先進典型,交流加強社區黨建的成功經驗,分析查找問題,研究部署改進措施,推動了全市社區黨建的深入開展。

在前幾年創建的基礎上,為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根據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和前不久召開的全國街道社區黨的建設座談會精神,我們對街道社區黨組織創建標準和考核辦法又進行了修訂完善,統一為“五個好”,即:“領導班子好、黨員幹部隊伍好、機制好、業績好和羣眾反映好”。並已着手組織實施新一輪創建活動。

三、拓展外延,整合社區資源,構築共建格局

為有效地依託社區資源優勢,形成黨建合力,共同探索一條“資源共享、相互聯動、共同發展”的社區黨建新路子,2014年我市制定下發了《關於社區黨組織與轄區單位黨組織資源共享、共駐共建的意見(試行)》,通過完善協調機制,有效整合社區資源,不斷增強社區的整體服務功能。

一是通過組織載體整合社區資源。在各街道進一步健全完善轄區單位黨組織參加的社區黨建協調委員會或聯席會議,發揮街道黨工委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核心作用,形成黨在社區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確保黨的各項任務順利完成。

二是通過活動載體整合社區資源。協調組織駐區單位黨組織與社區黨組織開展結對幫扶活動,增強駐區單位的共建意識。目前已有150餘個省、市、區(縣)單位黨組織與社區黨組織結成了共建對子,並已初見成效。以社區羣眾為主體,組織各方面的力量,廣泛開展了“社區為人人、人人為社區”、“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等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活動,擴大黨的羣眾影響力,密切黨羣、幹羣關係。不僅加強了社區與駐區單位、駐區各單位間的溝通與聯繫,而且豐富了社區黨建的內容。

三是通過物質載體整合社區資源。通過黨建協調委員會動員和組織轄區學校、醫院、服務中心等單位的硬件設施向社區羣眾開放,真正做到社區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惠互利

、共同發展的區域性黨建合力。

四、健全體系,搭建服務平台,強化社區服務功能

幾年來,我市堅持把以人為本,以民為先,服務羣眾做為社區黨建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突出重點,延伸領域,創新載體,不斷推動社區服務上水平。

一是注重構建社區服務體系。去年以來,市、區(縣)兩級共投入資金1350萬元,在75個社區已建成社區就業服務中心,分別建立了便民小超市、飯館、乾洗店、糧油店、花卉市場、幼兒園等服務設施。建立了社區勞動和社會保障管理站,對失業人員、下崗職工開展職業培訓、職業介紹、安置就業等社會化服務。

二是不斷拓展服務領域。廣泛開展了便民利民、救助保障、醫療保健、計生服務、普法維權、文化娛樂、體育健身等10個系列,30多項社區服務活動。以“警務進社區”為主要內容,在全市建成社區警務點93個,警務室45個,社區治安綜合治理網絡初步形成。工商、就業、文化、工、青、婦等部門分別結合各自職能,積極參與社區服務,社區服務功能逐步增強,服務水平不斷提高。

五、提高認識,適應形勢需要,加強流動黨員管理

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黨員管理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況,新問題。近年來,省市關停並破國有、集體企業先後已有10000餘名離退休和下崗失業職工黨員轉入社區,使我市起步不久的社區黨建,特別是黨員教育管理面臨巨大挑戰。鑑於這一情況,我們統一建立了全市納入社區管理黨員台帳。制定下發了《關於加強和改進黨員管理的暫行辦法》,按照屬地管理、歸口管理和動態管理的原則,對離退休和下崗失業職工黨員等納入社區管理作出了具體規定。

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流動黨員管理,結合貫徹落實全省發展黨員和加強流動黨員管理會議精神,一是制定出了《關於加強和改進流動黨員教育管理的實施意見》、《下崗失業職工黨員管理暫行辦法》和《退(離)休幹部職工黨員管理辦法(試行)》,從制度上進一步規範黨員管理。二是決定從近期開始,利用半年時間,在全市範圍內集中開展流動黨員梳理,進一步健全組織體系,理順黨員關係,強化科學管理,努力探索與新的經濟社會特點相適應的有序、有效、有力的黨員管理新方式。三是擬在市、區(縣)以及市人才交流中心、勞動力市場設立“流動黨員服務中心(站)”,構建全市流動黨員教育管理有效網絡,逐步形成對流動黨員管理的合力。

六、創新思路,開展“雙聯雙管”,發揮在職黨員作用

為充分發揮在職黨員在社區建設和社會生活中的先鋒模範作用,有效地加強和改進對在職黨員的教育管理,全面開展了在職黨員參與居住地社區建設與服務的活動。

一是建立報到登記制度。制定下發了《關於在職黨員參與居住地社區建設與服務活動的實施意見(試行)》,向市屬各機關、羣眾團體、企事業單位在職黨員發放2萬餘份“致在職共產黨員的一封信”,並在新聞媒體廣泛宣傳提高各單位和在職黨員的參與意識;召開了全市在職黨員參與居住地社區建設和服務活動動員大會,明確參與渠道和具體辦法。截止目前,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率達80以上。同時,部分省屬單位也積極響應,主動配合,形成了的較好的參與氛圍。

二是建立監督管理制度。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後,各社區黨組織根據在職黨員的職業、行業特點和愛好、服務意願,根據各自實際,成立形式多樣的在職黨員志願者服務隊、黨員聯動站等,加強對在職黨員參加社區服務的有效管理。

三是建立社區活動制度。按照“適宜、適時、適度”的原則,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活動時間,創新活動形式,開展經常性的服務活動。今年“七一”前夕,在全市範圍內組織開展了“萬名在職黨員奉獻社區日”活動。全市13000餘名在職黨員統一佩帶“共產黨員”胸章,走上街道,走進居民小區和居民家中,廣泛開展醫療保健、義診、修理、治安防範、法律熱點問題諮詢,幫助困難户、孤寡老人排憂解難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受到了社區居民的普遍好評。

四是建立表現評價制度。健全雙向聯繫、雙向服務、雙向反饋機制,通過建立在職黨員三卡(基本情況登記卡、參與社區建設與服務活動記錄卡、活動情況反饋卡)等,提高在職黨員參與社區建設和服務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並從今年開始在年度民主評議黨員中,增加了徵求社區黨組織意見的內容,形成對在職黨員教育管理的合力。

七、提升素質,選好配強班子,加強幹部隊伍建設

在加強社區黨建中,我們始終遵循抓好社區建設要以黨的建設為統領,抓好社區黨的建設,關鍵是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社區黨組織書記隊伍的原則,從2014年開始,不斷對全市社區黨組織書記隊伍進行優化調整,使全市社區黨組織書記隊伍整體素質明顯提高。

一是調整結構,優化社區黨組織書記和社區幹部隊伍。通過確定崗位目標任務,解決不適應的社區幹部不想退的問題。通過選派、公開招聘等方式,選配較高素質的社區幹部隊伍。截止目前,全市共選拔、招聘社區幹部661名。全市社區黨組織書記平均年齡43.1歲,中專(高中)以上學歷的已佔總數的91.4。

二是加強培訓,提高社區黨組織書記隊伍的適應能力。採取赴外地考察學習,示範引導和集中培訓等辦法提升社區黨組織書記素質。2014年以來,市、區(縣)兩級共舉辦各種社區幹部培訓班近20次,培訓1900多人次。僅市委組織部就舉辦了兩期社區黨支部書記赴外考察學習班,並對四區社區黨組織書記全部輪訓了一遍。通過狠抓社區黨組織書記隊伍建設,為社區注入了生機活力,有力地促進了社區黨的建設和各項事業的發展。

八、以點帶面,加強分類指導,發揮示範帶動作用

為進一步拓展和豐富社區黨建內涵,充分發揮社區黨建在社區建設和管理中的龍頭作用,圍繞提升社區黨建檔次,增強社區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從今年開始,我們緊緊抓住創建社區黨建示範點工程這個重點,着力培養社區黨建新亮點。

一是認真篩選示範對象。為了選好示範點,在層層推薦的基礎上,組織有關人員深入四區三縣,認真摸排考核,通過好中選好,優中選優的辦法,確定了5個各具特色的社區作為市級黨建示範點,重點培植。

二是明確示範目標。對示範點社區,明確要求發揮好四個方面的示範作用。即:拓寬渠道,在開闢社區陣地上做示範;完善規章制度,在社區黨員規範化管理上做示範;強化社區服務,在推進社區三個文明建設上做示範;重視教育培訓,在建設高素質社區幹部隊伍上做示範。

三是“一區一品”創特色。在堅持統一標準的前提下,充分考慮各示範點社區在地理位置、歷史傳統、人口素質和基礎等方面的實際情況,突出各社區的特點,圍繞學習型、科普型、文化型、體育型、健康型、便民型的新型社區建設,逐步形成“一區一品”的特色。

四是市、區(縣)聯手共建。在抓好市級示範點的同時,按照抓典型、樹立導向,抓培育、促進輻射,抓推廣、帶動發展的思路,要求各區(縣)參照市級示範點的要求和標準,抓好本級黨建示範點的建設。通過市、區(縣)兩級聯手,不斷推進社區黨建的規範化發展,不斷推進社區黨的建設。

近幾年來,我市在實施城市化戰略過程中,積極探索和推進社區黨建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中央和省委的要求相比,還存在着較大的差距。在今後的中我們將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和省委十屆五次全委會精神,牢牢把握新形勢下社區黨建的新特點新要求,把社區黨建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以服務羣眾為重點,進一步拓寬和豐富社區黨建的內涵,探索和健全社區黨的活動載體,建立社區各類組織參與社區建設的新機制,增強黨的羣眾的有效性,提高黨領導社區的能力,真正形成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和諧的新型社區,打牢黨在城市社區的執政基礎.

《社區黨建經驗彙報材料》來源於網,歡迎閲讀社區黨建經驗彙報材料。ycz

、共同發展的區域性黨建合力。

四、健全體系,搭建服務平台,強化社區服務功能

幾年來,我市堅持把以人為本,以民為先,服務羣眾做為社區黨建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突出重點,延伸領域,創新載體,不斷推動社區服務上水平。

一是注重構建社區服務體系。去年以來,市、區(縣)兩級共投入資金1350萬元,在75個社區已建成社區就業服務中心,分別建立了便民小超市、飯館、乾洗店、糧油店、花卉市場、幼兒園等服務設施。建立了社區勞動和社會保障管理站,對失業人員、下崗職工開展職業培訓、職業介紹、安置就業等社會化服務。

二是不斷拓展服務領域。廣泛開展了便民利民、救助保障、醫療保健、計生服務、普法維權、文化娛樂、體育健身等10個系列,30多項社區服務活動。以“警務進社區”為主要內容,在全市建成

第四篇:社區黨建工作經驗材料

近年來,縣委緊緊抓住實施城鎮化戰略這一有利契機,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目標,以服務羣眾為重點,結合工作實踐,拓寬思路,大膽創新,努力提高社區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促進了全縣社區黨的建設和各項事業的深入發展。一、加強領導,健全機制,着力夯實社區黨建工作基礎多年來,縣委始終把社區黨建工作納入全縣經濟發展和黨建工作的整體佈局,擺上縣委中心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統籌規劃,強化領導,突出“三個到位”,夯實了社區黨建工作基礎。1、澄清模糊認識,思想統一到位。城鎮行政區劃調整之前,嫩江鎮黨委和街道社區黨總支部的大部分幹部都普遍存在着社區黨建不是工作重點,抓不抓無關緊要的思想,甚至個別領導也存在着社區工作就是居民工作,有主管黨委,沒有必要上升到縣委行為的模糊認識。如何轉變這種對社區黨建工作的模糊認識,提高社區黨建工作水平就成為了擺在縣委面前的重要課題。為此,縣委通過“四條腿齊步走”的辦法,從上至下逐步統一了社區黨建與機關黨建、農村黨建同等重要的思想。一是縣委多次召開常委會議,專題研究和分析新形勢下社區黨建工作所面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確定具體的工作任務和目標,並以正式文件的形式下發。二是由分管社區黨建工作的縣委領導帶隊到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參觀學習先進經驗。三是請省、市有關專家到嫩江舉行有關黨建理論演講和幹部培訓,提高廣大幹部理論認識水平。四是由縣委和嫩江鎮分別主持召開不同單位代表和不同社會層面代表參加的討論會。通過這樣一系列舉措,大家澄清了模糊認識,思想也得到了高度統一。2、完善組織體系,領導功能到位。形成共識後,2014年11月縣委決定,將原有的51個居民委重新調整劃分為17個社區委員會,撤消了街道黨總支部和街道辦事處,成立了街道黨工委,由嫩江鎮黨委直接對社區居委會、街道黨工委直接對社區黨支部從宏觀上進行管理,賦予社區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等多方面職能,同時根據黨員的分佈狀況,調整原來的居民委黨組織設置,同步組建了社區黨支部,實現了“一社區一支部”的目標。縣委又先後制發了《嫩江縣社區建設三年規劃(2014—2014)》和《嫩江縣關於進一步加強社區建設的意見》。成立了以縣委書記為組長、主管副書記為副組長,組織部、宣傳部、統戰部、總工會、民政局等部門為成員的社區黨建工作領導小組,還專門制定了《黨員處級領導幹部抓社區黨建聯繫點工作責任制》等工作督查和責任追究制度,確保了每個社區都有一名黨員縣處級領導幹部包扶。同時為每名黨員處級領導幹部都確立了一名局級社區黨建聯繫點聯絡人,確保工作上下對接,渠道順暢,促進了社區黨建工作的開展。3、健全工作機制,制度保障到位。縣委統一制定和完善了《社區黨支部集體決策制度》、《社區黨支部書記職責》、《社區成員代表大會制度》《社區工作考評機制》等13項黨建工作制度,社區黨組織還建立健全了監督制約機制,實行了黨政“一把手”聯席會制度。工作中,做到了黨建工作同各項業務工作重視程度一樣,投放力量一樣,考核激勵一樣。同時對社區居民自治、社區決策議事、社區黨建工作協調、社區黨建工作考核評價等方面都進行了詳細的制度建設。加大了社區工作民主決策力度,社區黨工委成立了由社區黨組織牽頭,駐區有關單位基層黨組織參加的社區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各個社區也相應建立了社區黨建工作聯席會等組織協調機構,定期召開協調委員會會議和聯席會會議,通報共建情況,協調共建事宜,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共同推進城市社區建設。特別是通過實行年度工作報告制度,定期向轄區單位黨組織、社區黨員以及居民代表報告工作,接受評議和監督,從而增強了轄區單位黨組織主動參與社區共建的積極性和責任感,也使各社區黨組織樹立了爭先創優的良好意識。二、立足實際,突破難點,全力解決社區黨建工作薄弱環節縣委根據社區黨建工作的實際工作特點,針對社區辦公無場所、無經費、社區幹部素質偏低、工資待遇難以兑現等制約社區黨建工作開展的重點問題,採取有效措施,不斷整合社區資源,着力解決社區黨建工作的薄弱環節,促進了社區黨建工作紮實深入的開展。1、配齊配強社區黨務幹部,提高綜合素質。藉助城鎮行政區劃調整的有利契機,縣委在撤併街道黨總支部和辦事處的同時,採取原有街道黨總支部書記和辦事處主任中高素質、能力強的留任一部分、在嫩江鎮黨委選派一部分優秀的年青幹部的辦法,配齊配強了社區黨組織書記和社區主任,使社區黨組織書記和社區主任全部由具有國家公務員身份的幹部擔任,保證了社區黨政一把手優中選優。原有街道其他幹部也在全部解聘後,推向社會進行公開招聘,並通過層層篩選,嚴格選拔,將其中優秀人才都充實到了社區其它工作崗位,一改過去那種“老大媽”式的街道、居委會幹部構成方式。調整後,社區書記和主任中有4人是副局級幹部,其他都是股級幹部。社區幹部的平均年齡已降到34歲,社區黨組織書記的平均年齡也只有32歲,社區黨組織班子成員和社區委員會成員年齡形成梯次結構。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統計,社區黨組織書記和社區主任文化程度達到了47%,若按中專、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統計,則達到了76%以上,其他社區幹部中專、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則達到了81%以上,極大地提高了社區幹部隊伍的年輕化、知識化程度,有效地改善了隊伍結構,提高了幹部素質。同時,縣委加強了對社區幹部的管理教育,按照1:1的比例建立了一支素質較高的社區後備幹部隊伍,並通過舉辦社區黨務幹部專題培訓班、選派社區黨組織書記赴大慶、哈爾濱等地參觀學習等多種形式,分層次、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教育工作,提高了社區幹部對新崗位的認知感和業務能力,增強了工作責任感和緊迫感。2、整合現有社區資源,改善辦公條件。縣委把解決社區黨支部“三無”問題作為工作難點實施重點突破,多次召開會議研究解決辦法,制定了一系列相關政策,使“三無”問題最終得到全面解決。一是多渠道解決社區黨組織辦公室、活動場所問題。縣委經常委會研究制定了“新建樓房按建築面積的3‰建設社區用房或按建築面積2.50元/平方米的標準繳納社區基礎設施費”的政策規定,在縣領導的包扶和轄區單位的大力支持下,通過長期借用、無償提供、改造更新等方式,17個社區黨組織100%解決了辦公和活動場所,平均面積近80多平方米,實現了“有址辦公”的目標。藉助建立社區社會勞動保障工作站的契機,縣委又投資32萬元,為社區購置了電腦、電視機、辦公桌椅等設備,有效改善了工作環境。二是積極解決社區黨組織活動經費和人員工資問題。在縣財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社區書記、主任月工資按公務員工資按時發放,其他社區黨務幹部工資全部納入財政預算,月補貼每人不少於300元,縣委還議定了將社區黨組織活動經費按照每年1萬元的標準,納入了財政預算,按時撥款,達到“有錢辦事”的目標。每年由縣委組織部從縣管黨費中專門撥款為社區黨組織訂閲《黑河日報》、《社區黨建》、《黨的生活》等黨報黨刊,並補充部分黨建經費,為社區黨組織開展工作提供了可靠保障。3、強化社區黨組織地位,賦予合理權利。為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在社區工作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在充分履行好已有職責的基礎上,為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縣委又賦予了社區黨組織對轄區內單位和幹部職工的監督權和雙重管理權。即轄區單位評選先進單位,幹部職工入黨、入伍、提職、評選先優等必須先徵求推薦對象所在社區黨組織意見,對社區黨組織不認可的推薦對象堅決不予表彰。在2014年推薦省、市、縣“先優”表彰對象時,就有一個家住郵政社區的“優秀共產黨員”候選人,在社區黨組織協審時因為其未能按時交納衞生費、對社區工作不支持等原因而被取消了評選資格。三、創新載體,豐富內容,努力構建社區黨建工作服務平台縣委始終把服務羣眾作為社區黨建工作的中心任務,不斷創新服務載體,拓展服務領域,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居民羣眾不同層次的需求。1、以做到“五為”為標準,積極創新服務載體。縣委以“五為”(即為社區發展所需要、為社區單位所理解、為社區組織所支持、為社區居民所擁護、為社區黨員所歡迎)為工作目標,以“三到位”(思想工作做到位、羣眾需求想到位、為民服務幹到位)“三滿意”(社區單位滿意、社區黨員滿意、社區居民滿意)為活動載體,不斷探索有效開展社區服務工作的新載體、新途徑。特別是在市委沒有提出開展黨員“三個代表”責任區活動以前,縣委就借鑑農村黨建工作的成功經驗,在社區街居黨員中廣泛開展了“黨員責任服務區”活動。活動中共劃分了81個黨員責任服務區,發放黨員服務卡片1萬多張,建立黨員羣眾聯繫信箱81個,組建黨員便民服務隊23支。為居民解決各種實際困難300多件,幫助56户貧困户走上了脱貧的道路,實現下崗職工再就業240人次。墨爾根社區在活動中的 “三必談,三必訪”(社區成員有思想問題必談,情緒波動必談,出現矛盾必談;居民住院必訪,外來人員必訪,家有困難必訪)及針對城市弱勢羣體的“五定”(定人員、定時間、定對象、定項目和定效果)服務都曾作為成功經驗在全縣推廣。按照市委的統一要求,黨員“三個代表”責任區活動在全縣社區中全面推開後,縣委不僅補充了活動的內容,又及時提出了“雙爭”(爭當學習標兵,爭做服務模範)標準和“亮身份、樹形象”的活動要求,並結合社區“街居懇談”、“黨員服務隊”活動內容,把黨員在責任區內的服務內容擴大到“十到户”,豐富了載體內容,取得了實際的效果,受到了市委組織部主要領導的稱讚和好評。2、以“三個面向”為中心,豐富服務內容。根據社區職能的變化,縣委及時提出了開展“面向殘疾人、貧困户、下崗職工等弱勢羣體的社區人情化服務、面向社區居民羣眾的便民利民服務、面向轄區單位的社會化服務”的“三個面向”服務活動,努力抓好社區服務中心(站)的建設和管理,不斷提高社區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使社區服務在改善居民羣眾生活、擴大就業機會等方面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17個社區全部成立了下崗職工再就業服務中心,廣泛宣傳再就業優惠政策,僅近兩年就免費發放《再就業優惠證》7000多個,累計登記求職人員近2014人,培訓下崗失業人員1023人次,實現(再)就業近1500人次(輸出勞務人員465人,本縣內948人)。此外,社區黨支部建立了以黨員、團員、入黨積極分子為骨幹的社區服務志願者隊伍,無償為居民羣眾提供服務;與貧困户結成了幫扶對子,從思想和生活上使他們感受到了黨組織的關懷與温暖;以社區警務室為依託,以社會力量為補充,建立了社區社會治安羣防羣治網絡,為轄區單位和居民營造了一個安全、穩定的生產生活環境,解決了幹部職工的後顧之憂。3、以豐富社區文化生活為重點,拓寬服務領域。各社區黨組織充分利用社區內的文化體育活動中心、社區廣場等設施,廣泛開展了羣眾性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初步滿足了居民羣眾業餘文化生活的需求。在社區共建消夏文藝晚會上,上至年逾古稀的老人,下至稚氣未脱的學齡兒童,紛紛登台一展風采;在青少年書法、繪畫展中,年輕一代找到了一個充分展示才華的廣闊空間;在社區廣場架起的大屏幕,使久違了的露天電影又重新回到了普通百姓生活之中;由繁榮社區黨支部組織的夕陽紅老年秧歌隊,每晚堅持演出,寓政策宣傳於秧歌表演中,亦教亦樂。通過舉辦豐富多彩、形式各樣的文化活動,促進了健康向上,文明和諧,共享、共創美好家園社區新風尚的形成。

第五篇:社區黨建工作經驗材料

近年來,縣委緊緊抓住實施城鎮化戰略這一有利契機,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目標,以服務羣眾為重點,結合工作實踐,拓寬思路,大膽創新,努力提高社區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促進了全縣社區黨的建設和各項事業的深入發展。

一、加強領導,健全機制,着力夯實社區黨建工作基礎

多年來,縣委始終把社區黨建工作納入全縣經濟發展和黨建工作的整體佈局,擺上縣委中心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統籌規劃,強化領導,突出“三個到位”,夯實了社區黨建工作基矗

1、澄清模糊認識,思想統一到位。城鎮行政區劃調整之前,嫩江鎮黨委和街道社區黨總支部的大部分幹部都普遍存在着社區黨建不是工作重點,抓不抓無關緊要的思想,甚至個別領導也存在着社區工作就是居民工作,有主管黨委,沒有必要上升到縣委行為的模糊認識。如何轉變這種對社區黨建工作的模糊認識,提高社區黨建工作水平就成為了擺在縣委面前的重要課題。為此,縣委通過“四條腿齊步走”的辦法,從上至下逐步統一了社區黨建與機關黨建、農村黨建同等重要的思想。一是縣委多次召開常委會議,專題研究和分析新形勢下社區黨建工作所面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確定具體的工作任務和目標,並以正式文件的形式下發。二是由分管社區黨建工作的縣委領導帶隊到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參觀學習先進經驗。三是請盛市有關專家到嫩江舉行有關黨建理論演講和幹部培訓,提高廣大幹部理論認識水平。四是由縣委和嫩江鎮分別主持召開不同單位代表和不同社會層面代表參加的討論會。通過這樣一系列舉措,大家澄清了模糊認識,思想也得到了高度統一。

2、完善組織體系,領導功能到位。形成共識後,~年11月縣委決定,將原有的51個居民委重新調整劃分為17個社區委員會,撤消了街道黨總支部和街道辦事處,成立了街道黨工委,由嫩江鎮黨委直接對社區居委會、街道黨工委直接對社區黨支部從宏觀上進行管理,賦予社區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等多方面職能,同時根據黨員的分佈狀況,調整原來的居民委黨組織設置,同步組建了社區黨支部,實現了“一社區一支部”的目標。縣委又先後制發了《嫩江縣社區建設三年規劃(~—~)》和《嫩江縣關於進一步加強社區建設的意見》。成立了以縣委書記為組長、主管副書記為副組長,組織部、宣傳部、~部、總工會、民政局等部門為成員的社區黨建工作領導小組,還專門制定了《黨員處級領導幹部抓社區黨建聯繫點工作責任制》等工作督查和責任追究制度,確保了每個社區都有一名黨員縣處級領導幹部包扶。同時為每名黨員處級領導幹部都確立了一名局級社區黨建聯繫點聯絡人,確保工作上下對接,渠道順暢,促進了社區黨建工作的開展。

3、健全工作機制,制度保障到位。縣委統一制定和完善了《社區黨支部集體決策制度》、《社區黨支部書記職責》、《社區成員代表大會制度》《社區工作考評機制》等13項黨建工作制度,社區黨組織還建立健全了監督制約機制,實行了黨政“一把手”聯席會制度。工作中,做到了黨建工作同各項業務工作重視程度一樣,投放力量一樣,考核激勵一樣。同時對社區居民自治、社區決策議事、社區黨建工作協調、社區黨建工作考核評價等方面都進行了詳細的制度建設。加大了社區工作民主決策力度,社區黨工委成立了由社區黨組織牽頭,駐區有關單位基層黨組織參加的社區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各個社區也相應建立了社區黨建工作聯席會等組織協調機構,定期召開協調委員會會議和聯席會會議,通報共建情況,協調共建事宜,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共同推進城市社區建設。特別是通過實行年度工作報告制度,定期向轄區單位黨組織、社區黨員以及居民代表報告工作,接受評議和監督,從而增強了轄區單位黨組織主動參與社區共建的積極性和責任感,也使各社區黨組織樹立了爭先創優的良好意識。

3、強化社區黨組織地位,賦予合理權利。為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在社區工作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在充分履行好已有職責的基礎上,為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縣委又賦予了社區黨組織對轄區內單位和幹部職工的監督權和雙重管理權。即轄區單位評選先進單位,幹部職工入黨、入伍、提職、評選先優等必須先徵求推薦對象所在社區黨組織意見,對社區黨組織不認可的推薦對象堅決不予表彰。在~年推薦盛市、縣“先優”表彰對象時,就有一個家住郵政社區的“優秀共產黨員”候選人,在社區黨組織協審時因為其未能按時交納衞生費、對社區工作不支持等原因而被取消了評選資格。

三、創新載體,豐富內容,努力構建社區黨建工作服務平台

縣委始終把服務羣眾作為社區黨建工作的中心任務,不斷創新服務載體,拓展服務領域,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居民羣眾不同層次的需求。

1、以做到“五為”為標準,積極創新服務載體。縣委以“五為”(即為社區發展所需要、為社區單位所理解、為社區組織所支持、為社區居民所擁護、為社區黨員所歡迎)為工作目標,以“三到位”(思想工作做到位、羣眾需求想到位、為民服務幹到位)“三滿意”(社區單位滿意、社區黨員滿意、社區居民滿意)為活動載體,不斷探索有效開展社區服務工作的新載體、新途徑。特別是在市委沒有提出開展黨員“xxxx”責任區活動以前,縣委就借鑑農村黨建工作的成功經驗,在社區街居黨員中廣泛開展了“黨員責任服務區”活動。活動中共劃分了81個黨員責任服務區,發放黨員服務卡片1萬多張,建立黨員羣眾聯繫信箱81個,組建黨員便民服務隊23支。為居民解決各種實際困難300多件,幫助56户貧困户走上了脱貧的道路,實現下崗職工再就業240人次。墨爾根社區在活動中的“三必談,三必訪”(社區成員有思想問題必談,情緒波動必談,出現矛盾必談;居民住院必訪,外來人員必訪,家有困難必訪)及針對城市弱勢羣體的“五定”(定人員、定時間、定對象、定項目和定效果)服務都曾作為成功經驗在全縣推廣。按照市委的統一要求,黨員“xxxx”責任區活動在全縣社區中全面推開後,縣委不僅補充了活動的內容,又及時提出了“雙爭”(爭當學習標兵,爭做服務模範)標準和“亮身份、樹形象”的活動要求,並結合社區“街居懇談”、“黨員服務隊”活動內容,把黨員在責任區內的服務內容擴大到“十到户”,豐富了載體內容,取得了實際的效果,受到了市委組織部主要領導的稱讚和好評。

2、以“三個面向”為中心,豐富服務內容。根據社區職能的變化,縣委及時提出了開展“面向殘疾人、貧困户、下崗職工等弱勢羣體的社區人情化服務、面向社區居民羣眾的便民利民服務、面向轄區單位的社會化服務”的“三個面向”服務活動,努力抓好社區服務中心(站)的建設和管理,不斷提高社區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使社區服務在改善居民羣眾生活、擴大就業機會等方面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17個社區全部成立了下崗職工再就業服務中心,廣泛宣傳再就業優惠政策,僅近兩年就免費發放《再就業優惠證》7000多個,累計登記求職人員近xx人,培訓下崗失業人員1023人次,實現(再)就業近1500人次(輸出勞務人員465人,本縣內948人)。此外,社區黨支部建立了以黨員、團員、入黨積極分子為骨幹的社區服務志願者隊伍,無償為居民羣眾提供服務;與貧困户結成了幫扶對子,從思想和生活上使他們感受到了黨組織的關懷與温暖;以社區警務室為依託,以社會力量為補充,建立了社區社會治安羣防羣治網絡,為轄區單位和居民營造了一個安全、穩定的生產生活環境,解決了幹部職工的後顧之憂。

3、以豐富社區文化生活為重點,拓寬服務領域。各社區黨組織充分利用社區內的文化體育活動中心、社區廣場等設施,廣泛開展了羣眾性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初步滿足了居民羣眾業餘文化生活的需求。在社區共建消夏文藝晚會上,上至年逾古稀的老人,下至稚氣未脱的學齡兒童,紛紛登台一展風采;在青少年書法、繪畫展中,年輕一代找到了一個充分展示才華的廣闊空間;在社區廣場架起的大屏幕,使久違了的露天電影又重新回到了普通百姓生活之中;由繁榮社區黨支部組織的夕陽紅老年秧歌隊,每晚堅持演出,寓政策宣傳於秧歌表演中,亦教亦樂。通過舉辦豐富多彩、形式各樣的文化活動,促進了健康向上,文明和諧,共享、共創美好家園社區新風尚的形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huibao/rdr4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