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絲綢之路教學反思多篇

絲綢之路教學反思多篇

絲綢之路教學反思多篇

絲綢之路教學反思1

《絲綢之路》是一篇略讀課文.這篇課文以獨特的視角,生動描繪了兩千多年前中國與安息國交流的一幕,再現了西部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説明了絲綢之路不僅是古代亞歐互通有無的商貿大道,還是促進亞歐各國和中國往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友誼之路.

本篇課文是略讀課文,我們四人通過教研決定從以下幾個方面學習:1、學生彙報查閲的絲綢之路的相關資料;2、檢查字詞讀音書寫、課文朗讀的情況,總結課文的主要內容;3、交流絲綢之路的意義;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4、積累文中的四字詞語;5、拓展絲綢之路上的故事資料。最後聯繫課文做學習樂園上相關練習。但是通過課上對預習的檢查發現,很多學生的預習還不不能過關,課文讀不熟的情況大有人在,更不用説總結課文內容,體會文章含義深刻的句子。所以,本堂課無法按預先計劃進行,我只好和學生一起再次讀課文,瞭解課文後的資料,檢查生字詞的掌握情況,根據學生的學情,又和學生對預習的內容做了一些補充,一節課就這樣結束了。雖然課堂上也有幾個比較優秀的孩子舉手回答問題,但是,總把課堂交流的機會給少數孩子,無法激勵更多孩子參與進來,也就無法實現預定的學習目標。一堂課下來,倍感鬱悶。

“絲綢之路”這段歷史離學生的生活太遙遠,沒有感性材料,學生很難理解。如何幫助孩子走近歷史,更好地去了解“絲綢之路”的重要作用,是我是本堂課要解決的重點。

為了突破這一難點,課前,我收集了大量的圖片資料、影視資料。也鼓勵孩子們自己查資料,讀課後資料袋。使他們初步瞭解了“絲綢之路”的路線,知道了張騫的豐功偉績。

絲綢之路教學反思2

《絲綢之路》是一篇略讀課文。這篇課文以獨特的視角,生動描繪了兩千多年前中國與安息古國交流的一幕,再現了西部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説明了絲綢之路不僅是古代亞歐互通有無的商貿大道,還是促進亞歐各國和中國往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友誼之路。作者先描寫了矗立在陝西西安市的“絲綢之路”巨型石雕,然後由點及面、由情入理地闡明瞭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由羣雕遐想到兩千多年前的情形,重點描寫了漢代張騫的副使與安息國將軍在邊境上互贈禮品的場面,展現了兩國不同的禮節、文化及經濟發展。課文描寫細膩生動,人物的動作、語言、表情栩栩如生。作者接着概述了絲綢之路對中西方國家經濟、貿易、文化的促進與繁榮所起的重大作用。

根據課文的結構特點,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認識“矗、凹”等9個生字,讀讀記記“矗立、戎裝”等詞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瞭解西部燦爛的歷史,體會絲綢之路的重要作用,從而激發起瞭解西部歷史的興趣。為了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在導入新課時,先向學生呈現世界版圖上絲綢之路所經路線,讓學生了解當時有一條橫貫中亞、聯繫歐亞兩洲的交通大道。它對一些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起了重大作用。因為大量的中國絲和絲織品由此道西運,所以這條交通大道在19世紀被歐洲學者稱為“絲綢之路”。介紹這些資料的目的是使學生對絲綢之路有一個感性認識,並對絲綢之路產生探究的興趣。其次,由於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以自讀自悟為主。在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讀懂閲讀提示,把握閲讀要求,然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瞭解課文內容。再引導學生認真讀書,在有所感悟的基礎上交流。當學生交流讀書收穫的時候,我先從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入手,提問學生“絲綢之路給你怎樣的印象?你是從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接着要求學生交流,把自己最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讀出來。學生在交流時,都不約而同地找出古絲綢之路上與安息國互贈禮品一幕時,認為這一幕無論從字裏行間來看都能體現了這是中西方的友好往來之路:安息國大軍列隊奏樂迎候來使,互贈禮品,彼此彬彬有禮,驚喜連連;這是一條經濟、文化交流之路:中國的綾羅綢緞,西方的鴕鳥蛋、魔術表演,都代表着雙方不同的經濟文化發展,所以,絲綢之路對加強東西方經濟、貿易、文化交流和促進各國人民友誼起的重要作用,點明瞭這條路偉大的歷史意義。最後,我從寫法上對學生進行了指導,讓孩子們認真讀讀課文的開頭、結尾,説説你體會到了什麼,並説一説首尾與中間部分的聯繫。

教學本課後,我靜下心來回顧我的教學過程,引發出幾個思考:1畢竟這是一條古代絲綢之路,而這條絲綢之路老師和學生都沒有見過,究竟當時的絲綢之路是怎樣繁榮,這條路的樣子是如何,現在都無能考究。雖然,我們能從文章的字裏行間裏感受,但是,在師生的頭腦中這條絲綢之路是模糊的,根本沒有印象的,即使我們蒐集了大量的相關資料,也不能在自己的頭腦中呈現其清晰的樣貌,所以,學生只能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來加深理解,但這種理解是表面的,根本不深刻的。

2雖然我在不斷嘗試創設一定的情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了解西部的興趣,但由於這條絲綢之路發生的年代距離學生生活的年代實在是太遠了,學生理解起來感覺太陌生,所以對了解絲綢之路興趣不是太大。

3由於這是一篇閲讀課文,我只是引導學生讀懂閲讀提示,讓學生自讀自悟為主,理解課文內容,然後通過交流、討論、朗讀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對學生語言文字的訓練還是不夠,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都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絲綢之路教學反思3

這篇課文以獨特的視角,生動描繪了兩千多年前中國與安息國交流的一幕,再現了西部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説明了絲綢之路不僅是古代亞歐 互通有無的商貿大道,還是促進亞歐各國和中國往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友誼之路。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以學生的自讀自悟為主,我在教學中設計了一下幾個環節;

一、交流資料,瞭解絲綢之路。

上課前,讓學生通過各種方式,查找資料,瞭解有關絲綢之路的歷史,並熟悉相關內容,遇 到不理解的問題向家長或其他人請教,深入瞭解絲綢之路的歷史。由於課前有了充分的準備,學生在交流資料時,能夠相互討論,相互補充,在短短的幾分鐘,學生 知道了張騫曾經兩次歷經千辛萬苦出使西域,對開闢從中國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做出卓越貢獻。還有的學生帶來絲綢之路的線路圖,通過看圖,學生了解絲綢之路所 經過大致的線路,經過哪些區域,通過古今對照,瞭解絲綢之路經過現在的哪些國家和地區。這些交流使學生對絲綢之路有一個感性認識,併產生探究的興趣。

二、自讀自悟,走進絲綢之路。

學生藉助字詞典讀準課文內容,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和小組合作表演的形式,讓學生走進絲綢之路。學生彷彿來了一次穿越,置身其中,親眼目睹了兩千多年前中國與安息國交流的生動而有重大意義一幕,感受那激動人心的時刻。

三、討論交流,讚美絲綢之路。

我 抓住文章的中心句“沒想到,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繫在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呀!”讓學生分組討論“為什麼這是一條偉大的路?偉大體現在哪裏?” 學生在充分討論後交流,有的小組認為:通過絲綢之路我們引進了西域的葡萄、黃瓜、菠菜等一些植物,還帶回了獅子、犀牛、良馬這些動物,所以這是一條偉大的 路。

有的小組認為:通過絲綢之路把我國的養蠶、繅絲、冶鐵等一些在當時先進的技術傳給了這些國家,讓那裏的人們受益,所以説這是一條偉大的路。

有的小組認為,通過絲綢之路,我國的音樂、舞蹈、繪畫、雕刻、由於吸收了外來文化的長處,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美輪美奐,所以説這是一條偉大的路。

學生在交流展示中明白了絲綢之路的重要作用和西部輝煌的歷史,激起學生們自豪感。

四、拓展延伸,弘揚絲綢精神。

今 天我們看到的這一幕,只是通過絲綢之路發生的一個小小的故事,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比如:投筆從戎的班超、西天取經的玄奘等等,請同學們講述有關絲綢之路 的故事,通過講述或聆聽這一個個繪聲繪色的故事,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了絲綢之路不僅是古代亞歐互通有無的商貿大道,還是促進亞歐各國和中國的友好往來、溝 通東西方文化的友誼之路。同時學生也感受到這些開拓者的勇敢和執着。

絲綢之路教學反思4

本篇課文篇幅較長,主要通過張騫這一人物的事蹟向讀者介紹了絲綢之路的開闢過程和意義。

教學本課時我依據課後的問題“課文主要寫張騫和絲綢之路的故事,為什麼還寫愷撒大帝看戲?”和金鑰匙:“很多課文的題目很精彩,不但簡潔、鮮明,而且能啟發讀者聯想到很多事情。”這兩點入手,讓學生感悟寫作中的一些技巧。寫愷撒大帝目的是對後面的故事起鋪墊、襯托的作用,我們回憶一下所學課文還有哪些有類似的特點,接着讓學生也打開自己的習作本,有沒有用到這樣的方法?針對某一篇作文你是否可以修改一下?針對題目的確定同樣採用這樣的方法,同學們興趣盎然,部分學生的作文題目修改明顯有新意,但文中曲幽通徑的境界一時還無法達到,但我想至少給他們一個暗示,作文原來可以這樣處理,相信以後的學習中也會關注作者的寫作手法。

絲綢之路教學反思5

反思一:絲綢之路導遊>教學反思

通過教學效果我覺得本堂課的設計有以下幾個特點:

1、從問題入手,激活了學生的思維:

問題是學習的先導,在起始環節我設計了讓學生看課題質疑。由於同一課題具有多義和多方面理解的性質,既可以這樣考慮,也可以那樣考慮,學生經過思考後,就圍繞課題提出瞭如下問題:什麼是絲綢之路?那是一條怎樣的路?圍繞絲綢之路發生過哪些故事?

2、從興趣出發,引導學生感悟:

興趣是學習的內驅力,只有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他們才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語文教學應以使學生愛學語文、樂學語文為基本追求,所以,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前提。因此,我設計了課前蒐集資料、以一位導遊的身份給大家介紹絲綢之路等等學生感興趣的活動,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學習感悟課文內容,這也是本節課的一個亮點,學生在反覆複述課文的過程中,深切體會到了張騫的愛國情懷,與此同時也激發起了學生的愛國熱情。

反思二:絲綢之路導遊教學反思

1、這一篇略讀課文,生動再現了兩千多年前中國與安息古國交流的一幕,再現了西部輝煌燦爛的歷史文化。讓學生對絲綢之路有個較深刻的印象,對其中敍述的故事產生興趣從而加深對絲綢之路的瞭解。

教學這一課,我從"為什麼這是一條偉大的路?偉大體現在哪裏入手,讓學生先整體感知,再具體讀文,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討論學習。從文章的敍述看來,課文不僅歷史和現實交錯,而且其時的歷史相對遙遠。

反思三:絲綢之路導遊教學反思

1.導入新課時,可以在世界版圖上畫出絲綢之路所經路線路線,讓學生了解當時有一條橫貫中亞、聯繫歐亞兩洲的交通大道。他對一些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起了重大作用。介紹這些資料的目的是使絲綢之路學生對絲綢之路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2.本文為略讀文章,應以學生自讀自悟為主,讓學生結合自學提示,瞭解課文內容,在感悟的基礎上進行交流。教學時可以從文題入手,也可以從文章的主要內容入手,學生可以自行提出一些問題,然後教師藉機引導並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在交流中深入體會文章內容。

3.本文語言生動,史實與想象互相印證,敍述與明理相得益彰,要結合課文適時指導朗讀。通過感情朗讀感受文章語言的特點,感受絲綢之路的歷史作用,感受場景描寫的具體可感,感受文章四字詞語的清新自然。

絲綢之路教學反思6

這一篇略讀課文,生動再現了兩千多年前中國與安息古國交流的一幕,再現了西部輝煌燦爛的歷史文化。讓學生對絲綢之路有個較深刻的印象,對其中敍述的故事產生興趣從而加深對絲綢之路的`瞭解。

教學這一課,我從“為什麼這是一條偉大的路?偉大體現在哪裏入手,讓學生先整體感知,再具體讀文,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討論學習。從文章的敍述看來,課文不僅歷史和現實交錯,而且其時的歷史相對遙遠。鑑於此,我把對課文主要內容的概括放在對課文的理解後進行,結合板書讓學生進行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就出來了。整個教學思路較清晰重點突出。而在領悟絲綢之路的重要作用時,由於學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教師講解過細,沒有放開手讓學生通過朗讀自悟。這點是教學本課中的一處敗筆。另外學生在課前查找的資料有限,所以對這節課內容的理解有難度。今後,在教學中要注重課前預習。

1.本篇課文的教學,總的來講還是不錯的。我從“巨型石雕”入手,以點帶面地實施教學,將形象生活地故事展現在學生的閲讀中,然後又引領他們結合故事去體會這條“絲綢之路”的作用,學生基本上都能從故事中説出自己的理解與感悟。整堂課上,學生的思維還是比較活躍的。

2.在教學中,我沒有注意一個生字的讀音,將匕首中的匕——“bǐ”錯讀成了“bì”,造成部分學生的誤讀。由此可見,教師正確地教學是多麼的重要。而且也反映出,學生在學習生字中存在的慣性盲讀現象。老師讀什麼,他們往往不會太過在意其正確性。這一點,需要提醒學生注意及改正,要學會時時抱着一種質疑研究的精神去學習,而非盲從般地去讀書。

這篇課文是“走進西部”這一主題中的第二篇課文,而且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所述的內容很好理解,但對於“西部”這一概念不是很瞭解,學習這篇課文時,我課前讓學生蒐集有關西部的資料,上課時,在講解課文的同時,穿插所蒐集的資料,如講有關西域的使者的故事,我國傳入外國的文化,外國傳入我國的文化等,學生興趣很濃,激發了學生對絲綢之路和西部歷史的瞭解的興趣,及對西部的熱愛,而且有些學生課後還興致勃勃地找到老師問這問那。

我感覺,這種充分利用教育資源發揮其作用的方法很好。

本課按計劃一課時基本完成任務,但時間顯得有些緊了。文章的中心句的尋找成了大部分學生的困難,可能這種中心句形式在文中間的緣故。孩子們尋找有些困難,以前我們見得最多的是中心句在文章前或文章結尾,孩子們受到了心理定勢的影響。在我的引導下終於有幾個學生找到了。全文基本按這種中心句展開,教學效果較好!

課文的主要內容的提煉要進一步加強培養、概括、訓練、提高。

絲綢之路教學反思7

教學背景

有一條路,東起我國的漢唐古都長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羅馬。這條路,承載了無數的駱駝與商旅;這條路,傳播了東方的古老文化;這條路,傳承了東西方的友誼與文明。它是東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古代的絲綢貿易,駱駝與商旅的情形,我們沒有機會再看到。而現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門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給我們講述着絲綢之路上那古老而美麗的故事。

教材分析

《絲綢之路》這篇課文以歷史記載過的一個小故事引入,讓學生了解到中國絲綢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隨後通過詳細敍述張騫通西域的故事,向讀者介紹了絲綢之路開闢的過程。最後點明瞭絲綢之路發揮的巨大作用――“它成為促進亞歐交流和人類文明發展的紐帶”。課文第四自然段是一個過渡段,它巧妙地把開闢絲綢之路的意義和張騫開闢絲綢之路的過程這兩部分內容銜接起來。

教學目標

1.認識“矗凹”等七個字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説出這條路被稱為“絲綢之路”的原因,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讓學生採用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學會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從網上查閲關於絲綢之路的其他知識,能用簡潔的話介紹,從而培養他們的信息素養及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絲綢之路的重要意義

教學難點

絲綢之路的價值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蒐集絲綢之路地圖 資料等

學生準備:蒐集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引入新課

1.課前同學們都收集了有關張騫出使西域的資料。你們知道了有關絲綢之路的哪些知識?請拿出來我們做以交流。

(1)小組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2)全班交流,各組互相補充,教師隨機給予評價,並對認真蒐集資料的學生給予鼓勵。

教師出示課前準備的張騫與絲綢之路的資料,使學生了解這是聯繫歐亞兩洲的一條交通大道。

2.這篇文章的題目《絲綢之路》,那麼看了這個文題,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此時同學們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絲綢之路上看看,好,現在我們就一同進入課文之中。

1.自讀課文。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自己用學過的方法解決。

2.讀後交流:讀了課文,你都知道了些什麼?

三、感悟課文,積累語言

學習第1自然段:

1.學生默讀課文第1自然段,思考:你從這個自然段中知道了什麼?體會到什麼?

2.全班交流。

(1)絲綢之路的巨型雕像,矗立在西安市的玉祥門外。

(2)由這幅巨雕,聯想到當年絲綢之路的商旅不絕的場面。

(3)抓住精神飽滿、栩栩如生、滿載貨物、商旅不絕等詞語想象當年絲綢之路的絡繹繁華的場面。

(4)指名讀這一自然段。

學習2―13自然段:

1.默讀課文2―13自然段,思考以下問題:作者在遐想古絲綢之路上與安息國互贈禮品的那一幕,你受到了什麼?絲綢之路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從哪裏感受到的,劃一劃,讀一讀。

2.學生小組內交流,教師巡視。

3.全班交流。根據學生交流情況隨機指導朗讀,並且讓學生明確以下內容:

(1)從“不計其數”“浩浩蕩蕩”“夾道歡迎”“一片歡騰”等詞中,體會安息國歡迎場面的隆重。

(2)從兩國使者的互贈禮品的場面描寫,體現了這條路是中西方友好的往來之路。也體現了這是中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之路。

(3)張騫的兩次出使西域,奠定了與西域各國的友好往來,使他們能夠互通有無,讚揚了絲綢之路,真是一條偉大的路。

4.指導學生朗讀這一部分內容,邊讀邊想象當時那種熱鬧繁華的場景。體會絲綢之路的偉大意義。

5.同學們在課前收集資料的時候,已經瞭解到張騫在開發絲綢之路是歷盡了千辛萬苦,但可以説他創造的是一條偉大的路,那麼,此時的,面對這偉大的創舉,最想説些什麼呢?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學交流一下,並説出來。

學習最後一個自然段

讀最後一個自然段,體會省略的內容會是什麼?

這不盡的遐想可能是什麼?你也來想象一下,説一説,並寫下來。

四、體會寫法感讀課文

1.讀讀文章的開頭和結尾,你體會到了什麼?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2.在體會一下文章的首尾與中間一部分的聯繫。

3.再一次品讀全篇,感受絲綢之路的偉大歷史意義。

五、師生總結,明確文章主旨

同學們,通過學習課文我們知道了,是張騫這位漢代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用他畢生的精力,經歷了千辛萬苦,打通了絲綢之路。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商路,使中國和中、西亞各國在經濟貿易方面有所往來;它更是一座友誼的樑,使中、西亞各國人民對我國的風俗、物產等方面有了更深的瞭解。它是中國的驕傲。

練習設計

1.請你仿寫文中這樣的詞語。

如栩栩如生、()( ) ( )( ) ( ) ( )( ) ( )( )。

2.望着這座雕像,我彷彿看到了當年絲綢之路上,商旅不絕的景象,彷彿聽到了大漠中的悠悠駝鈴聲。

(1)畫出句子中的有關聯想的內容。用────標出。

摹寫句子:

(2)望着高高的五星紅旗,我彷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你是導遊,你能介紹一下你所瞭解的絲綢之路嗎?現在你就帶着小朋友走向世界各地,向它們介紹一下。把你的導遊詞寫下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學反思

根據課文的結構特點,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認識“矗、凹”等9個生字,讀讀記記“矗立、戎裝”等詞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含義深刻的解

西部歷史的興趣。為了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在導入新課時,先向學生呈現世界版圖上絲綢之路所經路線,讓學生了解當時有一條橫貫中亞、聯繫歐亞兩洲的交通大道。它對一些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起了重大作用。因為大量的中國絲和絲織品由此道西運,所以這條交通大道在19世紀被歐洲學者稱為“絲綢之路”。介紹這些資料的目的是使學生對絲綢之路有一個感性認識,並對絲綢之路產生探究的興趣。其次,由於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以自讀自悟為主。在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讀懂閲讀提示,把握閲讀要求,然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瞭解課文內容。再引導學生認真讀書,在有所感悟的基礎上交流。當學生交流讀書收穫的時候,我先從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入手,提問學生“絲綢之路給你怎樣的印象?你是從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接着要求學生交流,把自己最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讀出來。絲綢之路對加強東西方經濟、貿易、文化交流和促進各國人民友誼起的重要作用,點明瞭這條路偉大的歷史意義。最後,我從寫法上對學生進行了指導,讓孩子們認真讀讀課文的開頭、結尾,説説你體會到了什麼,並説一説首尾與中間部分的聯繫。雖然我在不斷嘗試創設一定的情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了解西部的興趣,但由於這條絲綢之路發生的年代距離學生生活的年代實在是太遠了,學生理解起來感覺太陌生,所以對了解絲綢之路興趣不是太大。

絲綢之路教學反思8

“大語文”教學觀提倡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與課外閲讀相結合,反思之22——《絲綢之路》教學反思。教學《絲綢之路》,可以把了解祖國西部美麗的自然風光、燦爛的歷史文化和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結合起來,開闊學生視野,豐富歷史文化知識,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教學反思《反思之22——《絲綢之路》教學反思》。

一、這篇略讀課文故事性強,教學時我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圍繞課文重點、難點,引導學生讀書、思考、交流。

二、為了增進學生對絲綢之路的瞭解,課前,我要求學生多收集有關資料進行交流,教學時,我又恰當地補充了有關知識,課後,我又讓學生積累有關知識。從而瞭解祖國絲綢之路燦爛的歷史文化。

絲綢之路教學反思9

教後記鑑於七年級學生對於歷史接觸不多,且又興趣不高的情況,我在設計引入時設計了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即從對自己家鄉的描述引入,這樣就使得歷史貼近了生活。

本課有兩大重點內容:張騫通西域和絲綢之路。我認為歷史的學習與其他科目一樣,不僅要讓學生學,而且要讓學生懂,讓學生喜歡是最重要的目的了,因為這樣就會變被動的“要我學”為“我要學”因此在課前設計的時候我也仔細思考了這一問題,如: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時間、目的等簡單的問題就由學生自己看書瞭解就好了,不用事無鉅細的一律在課堂中呈現,而是通過讓學生看張騫出使西域路線圖,來體會張騫出使過程中的路途遙遠、艱險並想象可能會遇到的危險,為了讓學生感受深刻,我特意插播一段視頻,意在加強學生識圖能力同時昇華張騫的愛國精神,以及學生應當如何學習他,以他為榜樣。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並沒有達成預期的目的,但是並不能就此否定,這是為什麼呢?問題提出了自然引發學生思考,事實上也由此過渡到了下一環節內容:張騫出使西域的意義以及為什麼會第二次出使西域。自古已是如此:往來頻繁自交好。所以才會設立西域都護府,這點證明了中央政權的強大凝聚力,在這裏我抓住時機適時滲透了反分裂、維穩定、倡繁榮的愛國主義教育。這是本課設計的一個重點:讓學生認識到正是因為緊緊跟隨中央政權才有了新疆的發展,祖國的統一才有了各民族的安樂生活。

在講到另一個重點絲綢之路時:以絲綢之路路線圖來説明了絲綢之路不僅是古代亞歐互通有無的商貿大道,還是促進亞歐各國和中國往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友誼之路。

教學前,我從網上搜集了大量有關絲綢之路的圖片,製作了很多精美的課件,還佈置學生提前蒐集相關資料,課堂上,我首先設計了讓學生看課題質疑這一環節,引導學生從問題入手,圍繞課題提出瞭如下問題:為什麼叫做絲綢之路而不是葡萄之路或是是哈密瓜之路呢?從問題入手,激活學生的思維。展開討論,課堂上學生人人有事可做,大家動腦思考。

在讓學生深入體會課文內容時,我藉助課件再現情景,然後讓學生通過有感情的、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語言的特點,感悟絲綢之路的重要作用和西部輝煌的歷史,激起自豪感。

但是,教學時,我也還存在不少問題,雖然我在不斷嘗試創設一定的情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了解西部的興趣,但由於這段歷史發生的年代距離學生生活的年代實在是太遠了,學生理解起來感覺太陌生,所以對了解比預期的效果差了一點點。看來要加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對學生語言文字的訓練還是不夠,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都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絲綢之路教學反思10

一、教材分析及設計理念

《絲綢之路》這篇課文先以一個小故事點出了中國絲綢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接着講了漢代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張騫歷盡千辛萬苦,獻出了畢生的精力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開闢絲綢之路的歷史過程;最後點明瞭絲綢之路發揮的巨大作用──“它成為促進亞歐交流和人類文明發展的紐帶”。我在教學中讓學生以一位導遊的身份介紹絲綢之路、交流資料等,以此來創設生動的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全程參與、人人蔘與,讓學生在有效地參與,自主閲讀,不斷探究;在感興趣的具體語言實踐活動中,感受課文意境、積累課文語言。

二、課後反思

通過教學效果我覺得本堂課的設計有以下幾個特點:

1、從問題入手,激活了學生的思維:

問題是學習的先導,在起始環節我設計了讓學生看課題質疑。由於同一課題具有多義和多方面理解的性質,既可以這樣考慮,也可以那樣考慮,學生經過思考後,就圍繞課題提出瞭如下問題:什麼是絲綢之路?那是一條怎樣的路?圍繞絲綢之路發生過哪些故事?

2、從興趣出發,引導學生感悟:

興趣是學習的內驅力,只有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他們才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語文教學應以使學生愛學語文、樂學語文為基本追求,所以,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前提。因此,我設計了課前蒐集資料、以一位導遊的身份給大家介紹絲綢之路等等學生感興趣的活動,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學習感悟課文內容,這也是本節課的一個亮點,學生在反覆複述課文的過程中,深切體會到了張騫的愛國情懷,與此同時也激發起了學生的愛國熱情。

絲綢之路教學反思11

《絲綢之路》是一篇略讀課文。這篇課文以獨特的視角,生動描繪了兩千多年前中國與安息國交流的一幕,再現了西部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説明了絲綢之路不僅是古代亞歐互通有無的商貿大道,還是促進亞歐各國和中國往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友誼之路。本文我以學生自讀自悟為主,分為:

(1)話説絲綢之路。讓同學們説説課前預習資料,介紹這些資料的目的是使學生對絲綢之路有一個感性認識,併產生探究的興趣。

(2)走近絲綢之路。自由朗讀時,我安排同學們思考:絲綢之路是一條怎樣的路?在文中尋找一句合適的話來説明。這樣引導學生認真讀書,在有所感悟的基礎上交流。

(3)走進絲綢之路。深入體會課文內容,同學們通過有感情的、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語言的特點,感悟絲綢之路的重要作用和西部輝煌的歷史,激起自豪感。尤其是文中中國與安息國交流一幕的描寫,語言生動形象,人物具體可感,當時情景如在眼前,我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不但活躍課堂,而且加深印象。

(4)歷史意義。收穫;本節課氣氛活躍,同學們踴躍發言。並且有很多同學收集了許多課外小故事,一大收穫。

絲綢之路教學反思12

教學的生命在於創新。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方法多種多樣,只要運用得恰當,都會取得很好的效果的。例如:上《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時,導入時候,可以先做個這樣的小調查:“同學們,你們最愛吃的水果是?”對這樣的問題比較容易,學生會爭先恐後的回答,然後問:你們知道它們從哪裏傳入的嗎?從而引起學習新課的興趣,由於開始上課提起了胃口,整堂課的氣氛會比較好。

點評:

教師注重思考,強調學習興趣、方法,注重採取靈活的教學手段。

教學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於不斷創新。教學是藝術,藝術不能複製,世界上既然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也就沒有兩節完全相同的課堂。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貴在方法多樣靈活。有了興趣,自然讓人興奮,就會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我們要探索課改新路子,寓課堂以生機。課堂的生命在於創新,讓課堂煥發活力。

想盡千方百計,説盡千言萬語,為了千百學生,實現千變萬化。

絲綢之路教學反思13

復興國小:劉國錄

本課按計劃一課時基本完成任務,但時間顯得有些緊了。文章的中心句的尋找成了大部分學生的困難,可能這種中心句形式在文中間的緣故。孩子們尋找有些困難,以前我們見得最多的是中心句在文章前或文章結尾,孩子們受到了心理定勢的影響。在我的引導下終於有幾個學生找到了。全文基本按這種中心句展開,教學效果較好!

課文的主要內容的提煉要進一步加強培養、概括、訓練、提高。

以上就是小編分享的絲綢之路教後反思的全部內容,希望可以幫助教師們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絲綢之路教學反思14

這一篇略讀課文,生動再現了兩千多年前中國與安息古國交流的一幕,再現了西部輝煌燦爛的歷史文化。讓學生對絲綢之路有個較深刻的印象,對其中敍述的故事產生興趣從而加深對絲綢之路的瞭解。

教學這一課,我主要是訓練學生的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理解一些重點語句的能力。此外,文中還出現了較多的四字詞語,其中“栩栩如生、美輪美奐”是學生必須理解但又較難掌握的,教學過程中應注意提點。

從文章的敍述看來,如果單純讓學生在讀過文章之後就概括,有一定的難度。因為課文不僅歷史和現實交錯,而且其時的歷史相對遙遠。鑑於此,聽過羅老師的課後受到一定的啟發,採用板書填空的方法,讓學生在認真讀過文章之後把空缺的重要部分補上去,文章的主要內容就出來了。而在領悟絲綢之路的重要作用時,讓學生依據課文中間部分的內容進行分角色表演,調動了他們的興趣和積極性,整個課堂氣氛立刻活躍起來,小組表演獲得極大成功。只是課堂太活了,一時難以收回來,影響了上課的整體效果。這點,是教學本課較成功中的一處敗筆。看來,如何做到收放自如,要下的功夫還很多。繼續努力!

絲綢之路教學反思15

本節課我從一碗牛肉麪説起,用“壯志西行勇“鑿空”、絲路漫漫貫中西、古道新顏煥生機”三個篇章引導學生理解絲綢之路的歷程。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的優點在於語言優美連貫,多媒體技術應用熟練,教學過程設計精細,活動較多,能較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並盡最大努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隨後的評課過程中,大家的熱烈發言給了我很多的啟發。

一、首尾呼應。這節課我用牛肉麪導入新課,很快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文章的結尾我用一段結束語來結束新課,並沒有很好地迴應導入新課時提出的問題“人們最早吃到這樣一碗美味的牛肉麪是什麼時候呢?”如果能在展示絲綢之路東西方物種交流的動畫中提到牛肉麪的元素,並對導入作以迴應,效果會更好。可見,課的設計要有始有終,更要善始善終。

二、有的放矢。本節課的重點是體會絲綢之路溝通東西方文明的“橋樑”作用,為了突破重點,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活動:動畫展示東西方物品的交流,然後讓學生根據物品交流的種類完成句子“絲綢之路是一條()之路,它促進了()”。通過課堂實踐,學生基本能説出貿易、科技、藝術、文明等關鍵詞。如果僅僅引導到這裏就結束的話,未免有些淺嘗輒止了。可以讓學生再多説一些,讓學生對這一問題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最後要給學生強調,絲綢之路的本質是一條貿易通道,但在東西方長期的貿易過程中,也促進了科技、軍事、文化、民族的交流,所以,它也是一條軍事之路、友誼之路、民族融合之路。

三、及時生成。在引導學生對東西方交流物種進行分類時,我們發現從西方傳入中國的物品以農作物品種、藝術、宗教為主,而中國向西方輸出的物品以手工業品和先進科技為主,這是我們通過觀察得出的結論。那麼,能不能引導學生進行再進一步的思考呢。正是因為西漢的科技發達,所以經濟發達,進而導致國力強大,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之一,因此我們可以説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四、重視常態。每一節優質的公開課都凝聚了教師的努力和心血,也是教師個人教學風格的展示。每個人都應該結合自己的風格和特點設計自己的課堂,揚長避短,將個人特點發揮到極致。公開課和平時的常態課並不是割裂的,歸根結底,教育要落實到每一節普通的常態課中去,因此,我們要把每一節課都當成公開課去對待,並將這種精心設計的意識,精益求精的精神落實到每一節常態課中去。

交流促進提升,在工作室各位老師的真誠指導下,我對這節課以及以後的教育和教學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集思廣益找差距,博採眾長再出發。堅守初心,繼續努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35yo3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