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楊氏之子教學反思

楊氏之子教學反思

楊氏之子教學反思

楊氏之子教學反思篇1

這堂《楊氏之子》是人教版第10冊教材中第三單元的課文,這個單元是“語言的藝術”專題。這組課文最大的特點是在人物語言上見功力。備課時老師仔細閲讀了五年級下冊的教材説明,瞭解了教材的結構、特點、目標以及各單元的編排情況,對“語言的藝術”這個單元更是進行了深鑽,查閲了大量的資料,作好了充分準備才開始寫教案,修改了許多次後終於定下了今天這個教案。我認為這堂課上下來有這幾個方面做得好:

1.讓孩子就文中的兩句對話就體會語言的藝術的確很難。為了把這個主題深入下去,我在開課的時候就出示了羅斯福的故事,讓孩子感知語言的藝術。在拓展環節,我設計了孩子收集體現語言藝術的生活中的語言,離孩子的生活很近。有了這開課的鋪墊,課後的拓展,孩子對於語言的藝術就領悟得比較深切了。而課文中楊氏之子的回答則抓住了楊家小兒的反映敏捷,迅速聽懂了孔君平的言外之義,並馬上聯想到孔君平的姓與孔雀一樣,於是用孔雀來回答,但有沒有正面否定孔君平的回答,也是話中有話,言盡而意無窮,這就是妙之所在。孩子在體會的時候先是有些不大明白,但隨着深入學習,細細品味,最終恍然大悟,這也是學習這篇課文的有趣之處。

2.在我設計過渡語言的時候,也考慮到這是一篇文言文,我想老師的語言是不是也應該引用一些古文,這樣既和課文相得益彰,又能用這樣的語言來刺激孩子學習文言文的興趣。進入第二個環節“讀”的時候,我引用了名句“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讓學生重視語文的讀;在進入體會的環節,我引用了朱熹的讀書八法之一“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讓孩子學會靜靜思考,品詞品句;在結束語中,我引用了成語“口吐金蘭”“脣槍舌劍”“妙筆生花”“舌戰羣雄”,這些成語的意思都於語言的藝術有關。希望這些語言能夠感染學生,浸潤學生。

楊氏之子教學反思篇2

我以“教學生學會並且會學”為本,引導學生藉助語文教材和《詞語手冊》上的註釋進行學習,再讓學生進行合作、交流、探究。半堂課後,我發現學生確實老練了許多,他們饒有興趣地和同學探討古文的深層意思,而且搖頭晃腦地朗讀,或是文縐縐地細讀,給你一種返古的感覺。隨着入情入境地流朗讀、品味,學生對這篇文章的理解也就加深了。

當學生理解了文意,深入體會本文語言精妙時,我拋出了本文的中心問題:楊氏之子的應答妙在何處?有學生馬上輕鬆地作了解答:楊氏之子也順着孔君平的思路,巧妙地用姓氏作答。這就是“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吧!當然,還有一個巧妙的地方,學生一下子歸納不出來,於是我把“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與“孔雀是夫子家禽”進行了對比,學生也較快地體會出了楊氏之子語言的婉轉,表現出了應有的禮貌。

教學完這篇文章後,我找到了一些教學文言文的方法。雖然粗淺,但對於今後的教學,很有幫助。

楊氏之子教學反思篇3

《楊氏之子》是國小階段的第一篇文言文,初次學習古文,學生普遍感到很新鮮。但如何使學生對文言文產生一種好的“第一印象”?該讓他們學到些什麼呢?我首先在備課上下了一番功夫。我查閲了許多資料,如,原版的《世説新語》,《古代漢語》書,並和同年級的老師進行了一番認真的探討,編寫了一份具體詳細的教學預案。

為了降低文言文學習的難度,我在指導學生預習時,幫助他們先弄清古文與現代文最大的一個不同點——文言文是單音節詞為主,現代文是以雙音節詞。為此,我給同學們作了一個比較:我們現在説“祖父”是一個人,就是爺爺;但是古代説“祖父”就是爺爺和父親兩個人。我們現在説“妻子”是指一個人,在古代“妻子”就是指夫人和孩子。如在這篇古文中,有許多典型的單音節詞,如“孔君平詣其父”中的“詣”指拜見,還有“未”、“聞”、“示”等。我讓同學們回家去認真預習,藉助語文教材和《詞語手冊》上的註釋,對這些進行單音節詞進行理解。

在課堂教學中,我首先帶着同學們讀古文。我便示範,便告訴同學們:讀古文時,要注意適當停頓,語速要慢。可讓學生嘗試了讀第一遍後,發現學生是一字一停地讀,沒有古文的韻味。於是我又範讀了一遍,再採取領讀、學生練讀的方法,反反覆覆讀了好幾遍。雖然所花時間很長,但是,我不覺得浪費。我明顯地感受到了學生是越讀越好,越讀越有興趣。讀着讀着,學生終於找到了讀古文的感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qp5kr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