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絲綢之路》教學設計多篇

《絲綢之路》教學設計多篇

《絲綢之路》教學設計多篇

《絲綢之路》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內容,瞭解絲綢之路的來歷以及開闢的意義。

2.體會張騫開闢絲綢之路的艱辛,感受他的堅韌、勇氣、智慧、執着和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

3.運用“金鑰匙”中介紹的方法默讀課文,體會並批註。

教學重點體會張騫開闢絲綢之路的艱苦過程,瞭解絲綢之路的價值和意義。

教學難點體會張騫開闢絲綢之路的艱苦過程。

教學準備

學生:查找相關資料,對絲綢之路有一定的瞭解。

教師: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引入情境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還記得這條路嗎,它東起長安,向西經過漫長的7000多公里,輾轉到達羅馬各地。這7000多公里又是什麼樣子呢?看,它長路漫漫;看,它白雪皚皚;看,它黃沙滾滾。讓我們一起喊出它那響亮的名字——絲綢之路。

二、略讀回憶,整體感知

師:想不想再次踏上這千年古道,沿着先人的足跡,去了解那時的故事呢?那就請打開你的語文書,略讀全文,回憶一下課文講了誰的什麼事?

師總結:張騫為開闢絲綢之路歷盡千難萬險。

三、自學批註,潛心感悟

你從哪裏感受到張騫歷盡了千難萬險呢?請同學們自己從書中找到答案。(打出自學提示:1。生讀自學提示。2。默讀、批註。)

四、同桌交流,查漏補缺

五、班內彙報,文字訓練

(一)條件艱苦

1.“那時候,交通不便,沒有公路,沒有鐵路,沒有汽車和飛機。羅馬位於中國西邊七千多公里的地方,中間隔着茫無邊際的沙漠、冰雪覆蓋的高山和偏僻的荒野,自然條件非常惡劣。沿途還有強盜和野獸的襲擊”。

(1)生讀、談。

(2)對比:

(3)春風都吹不到的荒漠寂野,怎麼不讓人心驚膽戰?再自己讀一讀。

(4)師生配合讀。

2.“他帶着一百多人出發,渡過黃河,進入浩瀚的沙漠。”

“張騫等人馬不停蹄,專揀人跡罕至的荒原前進。他們忍受着炎熱和乾渴的煎熬,穿過沙漠戈壁,翻過帕米爾高原白雪皚皚的山嶺,終於到達了富饒的西域各國。”

(1)想象一下當時惡劣的環境,自己讀讀,體會讓你感觸深的詞語,把它們寫在你的積累本上。

(2)自由讀,談,點紅“煎熬”,觀察煎熬的字形,説説你的理解。

“人跡罕至”、“白雪皚皚”……

(3)齊讀。

(二)時間長

生:“牧草由綠變黃,又由黃變綠;雁陣向南方飛去,又從南方飛回,一轉眼,就是第一年過去了。”

師:十一年的光陰,一個人的青春不在,年華已逝。作者為什麼不直接寫時間長,而要寫牧草和雁陣呢?

生回答,自由讀。

(三)人為阻撓

“他們依靠太陽和星星辨別方向,日夜兼程,想躲開剽悍的匈奴騎兵。但還是不幸被匈奴騎兵發現了。戰鬥中,張騫一行人寡不敵眾,死的死,傷的傷,活下來的都當了俘虜。”

師:很多人再也不能魂歸故里了。(生再讀。)

“張騫被軟禁在草原上放牧牛羊,一舉一動都受人暗中監視”

師:他在匈奴人那裏受到誘惑,也受盡了屈辱。(生想象、讀。)

六、再次默讀,感受人物

(一)回到長安

師:張騫克服了千難萬險,歷盡了種種磨難。把我們心中無盡的感慨表達出來吧!”

“公元前126年,歷盡千難萬險,出使西域十三年的張騫回到了長安。”

在這裏加上什麼詞,更能表達你的心情?

“公元前126年,歷盡千難萬險,出使西域十三年的張騫()回到了長安。”

(二)看錄像《漢武大帝》中的片段。

(三)再次默讀。

師:是什麼支撐着他在遙遠的異國他鄉度過了這艱難的十三年?是什麼使他手中的漢節不離不棄?不着急回答,讓我們再靜靜地看一看張騫通西域的過程。

師:13年可以改變一個人的相貌,摧殘一個人的身心……但張騫始終如一的是什麼?(生談。)

僅僅是勇氣、毅力、責任感就可以打通這條絲綢之路嗎?

“張騫學會了匈奴話,和匈奴牧人融洽相處;同時默記地形、道路、牧場、沙漠、泉水、水井的'分佈情況。他耐心地、不露聲色地等待着,準備着。”——智慧。

師:莽莽草原,滾滾黃沙,他含辛茹苦十三載。張騫也贏得了世人對他的讚譽(課件)。

七、瞭解意義,心生自豪

萬里絕域、黃沙背後富饒的絲綢之路就此打開。打通了這條路,到底意義何在,它的價值是什麼?從原文中找到,自己讀一讀。

1.自由讀。

2.指名讀。

3.看圖説(課件)。

4.看短片。

5.齊讀。

八、總結全文,回到整體

九、課外拓展,激發興趣

歷史上還有許許多多非常著名的道路,裏面也有很多動人的故事,比如唐蕃古道就是和文成公主有關的。我們學習的是陸上絲綢之路,還有海上絲綢之路,課下同學們可以多瞭解一下。

請同學們在積累本上記下一個,課後去查找資料進行了解。

《絲綢之路》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1、認讀9個生字,讀讀記記“古樸、典雅、矗立、戎裝、守候、鴕鳥、匕首、商貿、芝麻、精神飽滿、美輪美奐”等詞語。

2、試用段意串聯的方法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學習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寫合理想象中的場景。

4、激發學生了解西部燦爛歷史文化的興趣。

教學重點

學習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寫合理想象中的場景。

教學難點

用段意串聯的方法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素材

1、蒐集關於絲綢之路的資料。

2、關於絲綢之路的圖片。

3、有關絲綢之路的歷史小故事

一、導入新課,檢查預習。

1、我們祖國的西部不僅美麗的自然風光,還有燦爛的歷史文化。著名的絲綢之路,就是其中光輝的一頁。板書課題。

2、通過課前預習,你對絲綢之路有哪些瞭解?

3、根據課文內容填空,讀懂句子,理解新詞。

(1)大家課前預習得不錯,老師再考考你們,誰能把這句話填寫完整?栩栩如生是什麼意思?誰能給這個詞找個近義詞?(活靈活現、惟妙惟肖)

(課件出示)

一座古樸典雅的“絲綢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門外。那馱着綵綢的一峯峯駱駝,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飽滿,(栩栩如生)。

矗立:高高地直立。

栩栩如生:形容藝術形象非常生動逼真,像活的一樣。文中指絲綢之路的巨型石雕,那一峯峯駱駝與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飽滿,姿態各異,非常生動逼真(可結合插圖讓學生理解)。

(2)誰能填寫這個句子,並準確地讀一讀??從不計其數、浩浩蕩蕩這兩個詞你感受到什麼?

(課件出示)

在伊朗高原北部,一位身着戎裝的將軍正在安息國邊境守候。將軍騎在高頭大馬上,身後兵馬(不計其數)。這(浩浩蕩蕩)的大軍奉安息國國王的命令,正在迎候遠道而來的友好使節。

戎裝:軍裝。戎,古代兵器的總稱。

浩浩蕩蕩:水勢廣大的樣子,形容聲勢壯闊廣大。文中指迎候中國使節的安息國兵馬不計其數,顯得極有聲勢。萬餘大軍,邊境守候,充分反映了安息國對中國來使的重視與尊重。

(3)讀句。提醒多音字讀法:薄禮講述古代絲綢的價值。想一想,古代,中國絲綢之路如此貴重,為什麼中國使者卻説這只是一點薄禮?

(課件出示)

中國使者指着身後的駱駝隊,説道:“這是大漢皇帝敬贈安息國國王陛下的一點薄禮。”只見每峯駱駝的背上都馱着兩個大包袱。打開包袱,各色(綾羅綢緞),(五彩繽紛)。

綾羅綢緞:泛指絲織品。

五彩繽紛:顏色繁多,非常好看。文中指中國贈送的綾羅綢緞五顏六色,令人眼花繚亂。綾羅綢緞均為絲織品。絲綢之路的商品,以中國絲綢為主,在古代的中亞、西亞以至非洲、歐洲都被視為珍品。古希臘人克特西阿斯就稱中國為“塞勒斯”,意即絲國。一位古羅馬作家説:絲國人制造寶貴的花綢,它的色彩像野花一樣美,它的質料像蛛絲一樣纖細。

(4)文中有一段話很難讀,誰來試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一想,這段話主要寫什麼?(這段話概述了絲綢之路對中西方國家的貿易往來、文化繁榮的促進作用,體現了漢朝繁榮的過去和西部鼎盛的歷史。從中也可以感受到當時中國輸出的是先進技術,在世界處於領先水平。中國不愧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課件出示)

從那以後,一隊隊駱駝商隊在這漫長的商貿大道上行進,他們越過崇山峻嶺,將中國的養蠶、繅sāo絲、冶yě鐵、造紙、鑿záo井、灌溉gài等技術帶向中亞、西亞和歐洲,將那裏的葡萄、核桃、石榴、蠶豆、黃瓜、芝麻、無花果等食品帶到我國,還有獅子、犀xī牛、良馬等動物,也傳進了我國。我國的音樂、舞蹈、繪畫、雕刻,由於吸收了外來文化的長處,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美輪美奐。

崇山峻嶺:高大陡峭的山嶺。絲綢之路橫貫歐亞,所經之地,有白雪皚皚的崇山峻嶺,有一望無垠的大漠荒野和鹽鹼沼澤。文中用此詞意在説明路途遙遠。

美輪美奐:輪,高大;奐,眾多。形容房屋高大華麗。文中用來形容我國的音樂、舞蹈、繪畫、雕刻等藝術,由於汲取了西方文化的長處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精美絕倫。

二、品讀語段,感悟表達。

1、師:據史載,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至公元前115年),率300人使團到烏孫,又從烏孫分派副使赴大宛、康居、大月氏和大夏等國訪問。漢使到安息,安息國王派大將率2萬騎兵到東部邊境迎接。漢使回國時,安息還贈送大鳥卵(鴕鳥卵)、黎軒眩人(羅馬雜技藝人)給漢武帝。(課件出示)

2、課文第2—12段再現了這一情景。文中描寫的是作者親眼見到過嗎?(預設:是作者的合理想象的場景)

3、同桌分角色互讀,想想作者為什麼會把從沒見過的情景寫得如此栩栩如生?

交流: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動作、語言、表情,合理想象當時情景,描寫細膩生動。

三、體會“偉大”,拓展練筆

1、過渡:這僅僅是張騫出使西域後,東西方交流的生動一幕。這一幕就出現在兩千多年前的絲綢之路上。出示絲綢之路地圖。(課件出示)

2、為什麼説“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繫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呀!”從哪裏看出它是一條偉大的路?齊讀第13自然段。

師介紹:絲綢之路長安(今西安)出發,經過河西走廊和新疆地區,到達現在的伊朗等地,全長7000多千米,成為連接中西文化的重要通道,為促進中西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歐洲歷史學家説:張騫通西域,“其在中國史的重要性,絕不亞於美洲之發現在歐洲史上的重要。”——狄雅可夫《古代世界史》

四、當堂作業,反饋檢查。

學生看圖寫話,想象往日商貿、文化繁榮的情景。課內交流點評。(課件出示)

《絲綢之路》教學設計 篇三

[設計理念]

1、從興趣出發,引導學生感悟。興趣是學習的內驅力,只有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他們才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所以,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前提。因此,我設計了由欣賞絲綢的風采導入,並引起學生思考“絲綢是怎樣被世界認識的”。

2、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教師因勢利導。採用探究性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篩選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自己去進行閲讀實踐,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教師只給以適當點撥、引導。

3、發散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的眼界。讓學生蒐集、整理、運用資料,讓學生宏觀地看絲綢之路。激發學生學習探索的慾望。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反覆讀課文體會過渡段的作用。

3、體會張騫的愛國情懷,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4、瞭解絲綢之路的來歷及其意義,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教學重點]瞭解絲綢之路的來歷及其意義,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教學難點]體會張騫的愛國情懷,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教學準備]課前學生蒐集有關張騫出使西域和開闢絲綢之路的資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直入課文

1、導入。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禮物,你們看——

學生(齊説):絲綢(板書“絲綢”)

(播放課件,展示各種華美的絲綢面料,過渡到絲綢面料的衣服)

2、積累運用詞語。

看了這些禮物,你是什麼感受?用一個成語來形容一下。

預設學生會説出:讚歎不已、讚不絕口、瞠目結舌、目瞪口呆……

[設計目的:讓學生用成語形容自己的感受,一來培養學生積累、運用成語的能力;二來幫助學生理解文中新詞“讚不絕口”、“目瞪口呆”;三來可以由此引入課文。可謂一舉三得]

3、引入課文。

中國的絲綢不但在今天受到全世界的青睞,早在古代就贏得了眾多的喝彩!歷史上就曾經記載過這樣一件事:……請同學們讀文。

4、學生讀課文第1、2自然段,瞭解絲綢在國外知名度很高。

二、發現矛盾,產生疑問

1、課件出示地圖,顯示羅馬和中國之間的距離有七千多公里。

2、學生介紹當時的交通條件:沒有公路鐵路,沒有汽車飛機。羅馬位於中國西邊七千多公里的地方,中間還隔着沙漠、高山和荒原,沿途還有強盜和野獸。

[設計目的:讓學生結合地圖和課文感受羅馬和中國之間的距離遠,交通不便、自然條件惡劣,為學生產生疑問作鋪墊,同時也為後面體會張騫出使西域的艱難作鋪墊]

3、學生自發產生疑問。

羅馬和中國之間的距離遠,交通不便、自然條件惡劣,那麼中國的絲綢究竟是怎麼運到歐洲去的呢?

[設計目的:雖然文中也有這個問題,但讓學生直接看到問題,遠不如讓他們親自發現問題感受深刻,這樣解決問題的慾望也更加強烈,讓學生真正做學習的主人]

4、引出“路”,體會過渡段的作用。

(1)學生很快自己找到了答案:原來有一條橫貫亞洲、以絲綢貿易為主的古代商路。(板書“路”)

(2)為了開闢這條路,漢代探險家、外交家張騫獻出了畢生精力。

(3)教師和學生一起總結:第4自然段巧妙地把開闢絲綢之路的意義和開闢絲綢之路的過程銜接起來,即前半部分回答上一段提出的問題,後半部分則和下面的自然段有關。我們把這樣的自然段稱之為“過渡段”,它就像一座小橋,把前後的自然段連接了起來,所以我們説過渡段的作用是承上啟下。《絲綢之路》教學設計相關內容:《將相和》教學反思《把鐵路修到拉薩去》課文理解《珍珠鳥》課堂實錄20珍珠鳥簡案猴王出世《半截蠟燭》教案國小語文第十冊《鳳辣子初見林黛玉》教學案例《草原》第一課時教學設計3查看更多>>國小五年級語文教案

三、精讀課文,理解感悟

1、課中質疑,直指重點。

課文學到這裏,你還想提出哪些問題?

預設:開闢絲綢之路為什麼會獻出了畢生精力?

張騫是怎樣開闢絲綢之路的?他都遇到了哪些困難?

[設計目的:課中質疑,問題質量較高。問題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體現以學生為主體]

2、默讀課文,結合課前所查資料思考問題,邊讀邊作批註。

[設計目的:鍛鍊學生獨立閲讀、思考的能力;作批註讓孩子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閲讀習慣;安排學生結合資料回答問題,鍛鍊他們處理運用資料的能力,同時還能豐富課文的內容]

3、小組交流。

張騫是怎樣開闢絲綢之路的?他都遇到了哪些困難?

4、全班交流。

根據學生交流情況隨時指導朗讀,並讓學生明確以下內容:

(1)從“交通不便,沒有公路,沒有汽車和飛機……”能看出絲綢之路上困難重重。

(2)從“依靠太陽和星星辨別方向”、“日夜兼程”體會出張騫為開闢絲綢之路不辭辛勞。

(3)“牧草由綠變黃,又由黃變綠;燕陣向南飛去,又從南方飛回,一轉眼就是十一年過去了。”“他耐心地、不露聲色地等待着,準備着。”引導大家想象:在這十一年中,張騫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難和誘惑,他是怎麼想的。

[設計目的:通過想象,體會張騫的內心世界,理解他深深的愛國情懷。突破教學難點]

(4)從“忍受着炎熱和乾渴的煎熬……”“歷盡千難萬險,出使西域十三年”等語句中,體會張騫開闢絲綢之路的堅定信念以及他的愛國情懷。

(5)從“張騫向漢武帝介紹了西域各國的方位、人口、兵力、風俗、物產、相互關係以及對漢朝的態度”中我們能感受到張騫此行雖歷盡艱辛,卻不辱使命、收穫頗豐。

四、情感昇華

1、絲綢之路的開闢對於中國乃至全世界來説有着重大的作用。

學生結合資料和課文最後一段談絲綢之路的作用。

2、談自張騫出使西域後絲綢之路的發展。

(課件出示:①張騫出使西域地圖。②絲綢之路的發展圖)

[設計目的:激發學生了解絲綢之路、探索絲綢之路的慾望。一節語文課的結束,正是新的學習的開始]

3、總結:絲綢之路是連接古代東方與西方文明的紐帶和文化走廊,將四大文明古國串聯起來,組成一個橫亙亞非歐三大洲的歷史文化大舞台;絲綢之路有恢弘壯麗的自然景觀,豐富多彩的文化交流,以及波瀾壯闊的宗教民族融合,給後人留下了無數激動人心的歷史畫卷和不盡的歷史之謎。

絲綢之路在等待着我們去了解,去探索……

《絲綢之路》教學設計 篇四

【教學目標】

1、認識“矗、凹”等九個字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説出這條路被稱為“絲綢之路”的原因,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讓學生採用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學會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從網上查閲關於絲綢之路的其他知識,能用簡潔的話介紹,從而培養他們的信息素養及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絲綢之路的重要意義。

【教學難點】

絲綢之路的價值。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

掛圖。

2、學生準備:

蒐集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導語:

有一條路,東起我國的漢唐古都長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羅馬。這條路,承載了無數的駱駝與商旅;這條路,傳播了東方的古老文化;這條路,傳承了東西方的友誼與文明。它是東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讓我們一起隨着一座古樸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時空的阻隔,一起走近──絲綢之路。

2、齊讀課題。

3、讀了課題,你有什麼疑問?

(學生自由提問,板書比較主要的問題。如:為什麼稱作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有什麼價值或意義?對於比較簡單的問題可由學生互相解答。)

4、帶着同學們的問題,讀一讀課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檢查預習情況

1、選擇一種你最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你特別喜歡的地方,或者讀得不太通順的地方多讀一讀。

2、和同學交流一下你最喜歡的部分,讀給他聽一聽,如果能説説理由,就更好了。

三、閲讀課文,交流體會

1、體會絲綢之路東西方物質文化交流的價值:

(1)出示句子:

沒想到,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繫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

(2)讀讀這個句子,你體會到了什麼?

(3)你是怎樣理解“聯繫”這一詞語的。文中描寫“我們”是怎樣“聯繫”的?

(4)再讀文章,用筆勾一勾你認為有價值的地方。

(5)集體交流:

預設:學生會找出中國使者和安息國互相交流的地方。找到中國使者為安息國帶去了“綾羅綢緞”,而安息國則將自已國家的”駝鳥蛋”,以及特色文化“魔術”、“雜技”等獻給了中國。如果個人學生沒有找到,可以再討論。

2、體會絲綢之路在東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1)安息國與中國在進行交流的時候,兩國人民都是怎樣的心情呢?小組內進行分角色朗讀,注意模仿一些動作與表情,體會一下兩國人民的心情。

(2)小組彙報表演,再讀文章。

(3)通過分角色朗讀,你體會到了兩國人民怎樣的心情?學生充分交流:

預設:學生通過文章對兩國人民一些動作表情的描寫,例如:安息國臣民等待時的“浩浩蕩蕩的大軍在邊境迎候”,剛出現駱駝隊時人們的“歡呼”“奏樂”“歡騰”。中國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滿面笑容”;安息國將軍的“翻身下馬”“高興得連連點頭”等地方可以看出兩國的友好與融洽。

(4)引讀:

這一場景的實現,多虧了一條道路呀!──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繫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

3、結合資料,深入理解:

(1)其實,今天我們看到的這一幕,只是通過絲綢之路發生的一個小小的故事。這樣的故事還有好多好多。你還知道些什麼呢?把你搜集的資料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吧。

(2)交流小組內蒐集到的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

(3)老師也有一個小小的資料和大家交流。由於公元前1世紀,古羅馬執政官愷撒,穿着中國絲袍進入劇場,轟動一時,從而,出現了中國的絲綢熱效應。從此以後羅馬城內的豪華市區,就設有專售中國絲綢的店鋪。而當時中國的絲綢,全部都是經過這一條道路進入羅馬城內的,而這絲綢之路的開闢者就是著名的──張騫。

(4)齊讀課文13自然段。

(5)你有什麼體會?

(6)再讀13自然段。

(7)回答課前兩個問題

①為什麼稱作絲綢之路?

因為在這條道路上,主要的貿易物品是絲綢。

②絲綢之路有什麼價值或意義?

絲綢之路是東西方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交流的通道。同時板書。

四、小結

古代的絲綢貿易,駱駝與商旅的情形,我們沒有機會再看到。而現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門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給我們講述着絲綢之路上那古老而美麗的故事。(出示掛圖)讓我們再來看看這一幕古老的風景,重温那動人的一幕幕。齊讀第一自然段與最後一自然段。

【板書設計】

絲綢之路

東西方友誼交流之路

東西方經濟交流之路

東西方文化交流之路

《絲綢之路》教學設計 篇五

[教學目標]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認識本課的12個生字,學寫8個字;參照“我的詞語庫”自主積累好詞好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我國古代燦爛的文化。

3、通過讀文,知道張騫是怎樣開闢絲綢之路的。

[教學重點與難點]

1、自主識字寫字。

2、瞭解“絲綢之路”的歷史。

[教學準備]

師:查找與絲綢之路有關的資料;中國地圖。生:蒐集閲讀有關絲綢之路的資料。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初讀課文: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板書課題。

2、教師範讀課文。

1、學生自由輕讀課文,畫出生字詞拼讀。

2、生字詞正音。

二、自主識字: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選擇喜歡的識字方法自主識記生字。

2、彙報交流:

①檢查字音。

②疏通難字。

③擴詞比賽。

3、鞏固識字。

1、讀準音,記清形,組組詞。開火車遊戲。

2、交流記憶方法,集體解決難字。

3、字、詞遊戲;生字迴文。

三、指導書寫: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認一認。

2、記一記。

3、説一説。

4、看一看。

5、寫一寫。

1、認讀會寫字8個。

2、自主觀察漢字,記憶字形。

3、你有什麼要提醒大家的?

4、觀察教師範寫難字。評議。

5、獨立練習書寫。共同評議。

四、分層作業:

1、認讀生字和詞語;把生字漂漂亮亮地寫一寫。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充實“我的詞語庫”。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生字詞語。

二、導入: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交流與絲綢之路有關的話題。

2、板書課題。

1、暢所欲言。

2、讀題。質疑。

三、感悟課文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2、細讀感悟課文。

①出示自讀提綱,自讀交流。

②結合找出的句段進行朗讀訓練。

③想象説話——朗讀指導。

3、出示與西域地理環境有關的圖片或推薦影片。

1、選擇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默讀課文,畫出描寫自然條件艱苦的句子讀一讀。

3、想一想:張騫是怎樣克服困難開闢絲綢之路的?

4、練讀;範讀;互讀;評讀。張騫受到哪些屈辱?逃出來遇到哪些困難?

5、欣賞感受。

四、延伸:鼓勵學生結合課外的知識講一講張騫開闢絲綢之路的故事,以鞏固理解課文。

板書設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vyljl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