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陋室銘》説課稿

《陋室銘》説課稿

《陋室銘》説課稿

《陋室銘》説課稿1

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中語文八年級上冊中的一篇文言文《陋室銘》,包括:教材分析、教學對象分析、教學方法的採用、教學程序和板書設計五部分。希望各位老師給以點評。

一、説教材:

(一)教材簡介:本文是一篇優美的抒情短文,通過讚揚簡陋的居室,表達了作者不慕榮利,保持高尚節操的願望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全文只有9句,寥寥81字,以立意鮮明,構思精巧,韻味深長而臉炙人口,流傳百世,顯示了它永久不衰的藝術魅力。

(二)課文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單元教學目標

《陋室銘》是編排在第五單元的課文,是講讀課《短文兩篇》中的一篇,另一篇是《愛蓮説》。本教材從這一冊開始,文言文采用集中編排方式(七年級是分佈在各單元中的)。

本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是:養成自覺誦讀的習慣,熟悉一定數量的常用文言詞語和文言句式,初步培養文言文的語感;讓學生自主地學習,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裏地理解文言文。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及依據

根據《國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借助工具書閲讀淺顯易懂文言文”,“具有獨立閲讀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閲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的特點,本課:

1、知識目標:瞭解作者及歷史背景,掌握文言常用實詞,翻譯並背誦全文。

2、技能目標:學習本文託物言志的寫法。

3、情感態度目標:理解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用時代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觀評價古人。

(三)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及依據:

本文篇幅簡短,語言優美,音韻鏗鏘,讀起來充滿音樂美,把多形式的朗讀及當堂背誦定為教學重點,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另一方面又可達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效果。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定為教學重點和難點,這對正在形成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八年級學生很有現實意義。

(四)課時安排:一課時

二、説學法、學法

(一)學情分析:學生經過七年級的學習,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對於文言文的閲讀與學習掌握了一定的步驟,而且經過以往的朗讀訓練,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獨特之處,容易從朗讀中獲得學習文言文的喜悦感與成就感,主動加入到背誦、解説、創作等學習活動中來。

(二)學法指導:通過教學應使學生能當堂背誦短文,能運用已有的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進行自主的學習。為此我設計的學習活動有:

1、多形式朗讀課文,培養語感;

2、一對一互譯課文;

3、設計板書表現課文,理解寓意。

4、開展辯論賽,掌握古為今用的學習方法,深入瞭解作者思想,結合時代具有積極參與現實的意義。

三、説教法學法

教學設計理念是:張揚師生個性,突出學生主體,重視學生感受,強調朗讀品味,滲透學法指導,實行合作探究,加強能力培養。我採用導讀教學法和提問朗讀教學法,並指導學生用以讀會意法和自主合作探究法來學習。

此外還利用多媒體展示輔助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誦讀法:“三分詩七分讀”,從教學過程來看,教學中將朗讀教學貫徹到課堂始終,教師示範朗讀,引導學生按要求聽讀,幫助學生深入體會課文情感意藴,到交替運用輪讀、個讀、齊讀和散讀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真正學會讀書,欣賞、領悟短文的優美語言和意味,籍此落實教學目的。

提問法:為了在課堂教學中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提高對短文整體的把握能力,我設計了若干個問題在學生反覆朗讀中適時拋出,有利於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最後又通過互動設計板書表現出來。

練習法:控制論告訴我們,“要實現有效控制”就必須“要有反饋”,而且反饋越及時越好。因此我設計一些課堂練習,運用練習教學法及時反饋課堂教學效果。

多媒體及遊戲的運用主要是起到一個激發學習興趣的作用。

四、説教學程序:

(一)課前三分鐘屏幕展示“教學目標”(3分鐘)

這一設計,從教的方面來説,它具有“導向作用”讓學生一起來掌握教學要求,有利於達到教學目的;從學的方面説,它具有“激勵作用”解決什麼問題,達到什麼要求,目標明確便於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

(二)故事導入並解題(5分鐘)

上課之前講述本文的作者——唐代詩豪、哲學家劉禹錫的故事。劉禹錫的《陋室銘》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户曉的“名文”,但其實這篇名文卻是被“氣”出來的。唐順宗時,劉禹錫熱心於政治革新,得罪了不少當朝權貴,失敗後被貶到和州當刺史。按當時的規定,他應住衙門裏三間三廂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縣是個趨炎附勢的小人,他見劉禹錫被貶而來,便多方刁難他,策知縣先叫劉禹錫在城南面江而居。劉禹錫不但不埋怨,反而高興地寫了一聯貼於房門:“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爭思辯”,他的這一舉動氣壞了策知縣,策知縣又將他的房子由城南門調至城北門,住房由三間縮小到一間半,而這一間半位於得勝河邊,附近垂柳依依,環境也還可心,劉禹錫仍不計較,觸景生情,又在門上寫了兩句話:“楊柳青青江水平,人在歷陽心在京”。策知縣氣得臉都發青了,乾脆將劉禹錫的房子調到城中一間只能容一牀一桌一椅的小屋。僅半年,連搬三次家,劉禹錫想,此狗官欺人太甚了,便遂憤然提筆寫下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銘》,並請人刻上石碑,立在門前,氣得策知縣啞口無言。

後來,幾經多次調動,劉禹錫被派往蘇州擔任刺史。當時蘇州發生水災,飢鴻遍野。他上任以後開倉賑饑,免賦減役,很快使人民從災害中走出,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蘇州人民愛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蘇州擔任過刺史的韋應物、白居易和他合稱為“三傑”,建立了三賢堂。唐文宗也對他的政績予以褒獎,賜給他紫金魚袋。

(屏幕顯示兩幅對聯)

解題:

陋室,簡陋的屋子。

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這文體一般是用韻的。並引導學生找出韻腳。

ing 名 靈 馨 青 丁 經 形 亭

孔子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俄國大教育家烏申斯基也曾指出:“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慾望。”這個故事的導入,不但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而且也使學生的情感受到了感染薰陶,為下面理解作者的情懷創設了良好的情境,正所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

(三)初讀——感受語言美(2分鐘)

教學千法讀為本,學習文言文,必須重視誦讀。突出指導誦讀的方法尤為重要,突出讀書層次,由易到難,誦讀全文。一要讀準確,二要讀出節奏,三要讀出感情。

針對“銘”這種文體的語言句法特點,我除了要求學生大聲讀,讀正確,讀流利外,還特別引導學生從用韻和講究修辭方面去充分體會本文語言的節奏美和音韻美。朗讀前的這一指導,十分必要,充分體現了教書重在“授之以漁”,學習重在掌握學習方法的教學理念。

(四)再讀——瞭解內容(2分鐘)

(五)三讀——領悟內涵(5分鐘)

先要求學生邊聽教師背誦課文,邊想像陋室中的畫面,體會作者感情,然後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啟發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用抑揚頓挫的語調,讀出感情,以情帶聲,以聲傳情,聲情並茂,最後在理解寓意的基礎上熟讀成誦。

教師範讀,一方面讓學生彌補自己朗讀中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受到強烈的感染和影響,加深對的理解。讓學生想像畫面,重在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和創新能力,愛因斯坦曾説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而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朗讀,則是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也便於創設融洽的教學氛圍和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

讀是思的基礎,思是讀的途徑。在這一環節中,我還設計了下列幾道思考題讓學生討論:(屏幕顯示思考題)

1、在讀的過程中,你認為哪兩個句子最能體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你會用什麼語氣來讀?(“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孔子云:何陋之有?”)

2、“德馨”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結合你們想像的畫面,用文中的句子回答。(“苔痕……勞形”)

3、作者居於陋室卻不失雅緻地生活,並能充滿感情地描繪陋室,可見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

(高潔傲岸,安貧樂道的人)

4、處在今天這個充滿競爭的商品經濟的社會中,我們如何看待作者的這種生活態度?(學生討論後自由發表見解,教師引導學生擇善而從)。

5、作者的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沒有直接表達出來,而是通過對陋室的情景的描繪體現出來,這是什麼寫法?(託物言志)。

(六)學生根據本節課的學習內容自行設計板書,目的在於讓學生及時反饋學習效果,也有利於加深記憶。(13分鐘)

這個環節的實施,我主要採用提問朗讀法,就是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讀有關語句,學生尋找有關語句的過程,就是學生閲讀的實踐過程,也就是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過程,這是新的課程標準所提倡的。我還鼓勵學生根據學習的需要,進行討論探究,促進學生對話,讓思想在碰撞中產生,知識在交流中生成,有智者説過這樣一句話,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交換後,各自還只是一個蘋果;如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交換之後,我們則有兩個思想。這是我設計這一環節的理論基礎。

(七)拓展(10分鐘)

小小辯論賽

結合現實,20xx中國地震,劉禹錫在這個時代會如何去做,結合作者生平來談。

引導學生注意作者鍼砭時弊,有感而發,曾為黎民賑災的豪情,瞭解當代温總理淚灑災區,為民的深情。古有禹錫,今有總理,為民鞠躬盡瘁。學習高尚的品德和操守。對於今天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

(八)遷移練習設計(3分鐘)

《國中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為此我設計了以下課堂練習:

3、讓學生借鑑本文託物言志的寫法,用一段話來表達自己的心志和情趣,儘量做到語言優美。通過此練習,將知識轉化為能力。

通過以上練習,學生檢驗了自己的學習成果,教師獲得了及時的反饋,有效地達到了教學相長。

(九)小結(2分鐘)

閲讀古人的作品,要擇其善這而從制,豈不善而改之。因此,閲讀古人的作品,要用現代的眼光去看待古人,對古人的道德品質要批判的學習和接受,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這是我們學習古人作品的最高境界。

説板書

已經有展示,主要體現本文表現手法和主旨。

在學生齊讀課文,形成完整印象後,要求學生細讀課文,也就是學生自行對照課文註釋,查閲工具書,讀懂課文。在這過程中,學生可質疑,由學生提出問題,然後儘量讓學生討論解答,達到疏通課文字詞的目的。這一設計,在於訓練學生運用工具書的能力,也有利於養成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學生的自主閲讀,交流合作,也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原則,符合新的語文課程理念。在這個環節中,老師不是強硬灌輸,包辦代替,但也不是不管不問不講,而是發揮主導作用,提醒學生掌握一些重點詞句,如:“名”、“靈”、“上”、“入”、“鴻儒”、“白丁”、“絲竹”、“勞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屏幕顯示重點詞句及意思)。

《陋室銘》説課稿2

一、眼中有文本,突出教材核心地位

《陋室銘》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教讀課文,它是我國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千百年來熠熠生輝。文章採用託物言志的寫法,通過對陋室的描寫,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文章短小精美,對偶工整,虛實相生,言志如詩,韻味如歌。學習這篇文章不僅能培養學生的文言閲讀能力,而且有助於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二、腦中有目標,彰顯文本德馨主題

新課標對國中階段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要求是:“閲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本單元教學要求有:在反覆誦讀中領會文章豐富的內涵和精美的語言,並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又根據文本特點及學情,我把本課教學目標確定為: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積累文言詞句,熟讀成誦;瞭解“銘”的特點;學習託物言志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誦讀品味,理解文章內容及寫法;自主合作探究,體會作者的節操情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悟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確立高尚的志趣追求。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積累文言詞句,熟讀成誦。

2、教學難點:學習託物言志的寫法;體會作者的節操情趣,確立高尚的志趣追求。

三、心中有方法,培養合作探究意識

(一)教法

1、朗讀法

2、點撥法

3、多媒體輔助法

【設計理念】“朗讀是解讀文言文的金鑰匙”,本課中,我把朗讀教學貫徹到課堂始終,輔以適時點撥、多媒體手段,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提高課堂效率。

(二)學法

1、圈點批註法

2、誦讀品味法

3、合作探究法

【設計理念】葉聖陶先生説過:“教,是為了不教”,教學最主要的就是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本節課,學生運用圈點批註法研讀課文,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在琅琅書聲中,品味,理解,感悟。並運用自主、合作、探究法解決難點問題。

四、胸中有流程,達到授之以漁效果

本節課以“讀”為本,引導學生採用“探究式”學習方法,通過由表及裏、逐層深入的探究,達成教學目標。我安排了以下五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走進陋室

伴着悠美的古典樂曲,多媒體播放“梅”、“竹”、“鬆”的畫面,教師吟誦經典詩句導入新課,然後教師破題,介紹銘文特點。

【設計理念】導語重在營造氛圍,引領學生進入情境。所以,導入時詩句的點綴既營造了課堂典雅的氛圍,又激發了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慾望。

(二)朗讀感知,踏訪陋室

在此我安排了四讀蓄勢:

1、初讀(教師範讀;學生自讀;找出韻腳,男、女生接讀)

2、譯讀(學生運用“替、留、調、刪、補”的翻譯方法,藉助註釋、工具書,自主翻譯課文。)

3、疑讀(學生質疑,師生共同探討。)

4、暢讀(學生流暢的讀文後,積累重點文言詞句。包括:一詞多義、重點語句的翻譯等)

【設計理念】《課標》指出:“各個學段的閲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本環節注重朗讀方法的指導,由易到難,突出層次。學生通過四個步驟的讀,豐富了文言知識積累,感知了文本內容,提高了學習文言文的能力,也為進一步品讀文章,賞析課文亮點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美讀品味,欣賞陋室

1、理內容

學生品讀探究:

⑴ “陋室”“陋”的理由。

⑵ “陋室”“不陋”的理由。 此處插入【課堂實錄】

明確:

①環境雅 ②情趣雅 ③心志雅

2、悟主旨

(1)文章哪句話能統領全篇?

(2)教師補充介紹《陋室銘》的寫作背景,學生討論室主人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3、明寫法

作者寫陋室有何用意?(託物言志)

【設計理念】“非讀無以訓練語感 ,非讀無以激發美感。”本環節學生用多種形式朗讀和品思結合的方式,品嚐語言文字的奧妙,咀嚼精神世界的甘醇。賞文賞情明寫法,邊讀邊思悟其間。既讓學生深入領悟了文本內容,又培養了鑑賞能力。

(四)探究感悟,話別陋室 此處插入【課堂實錄】

以“劉公,我想對你説……”為開頭説一段心裏話,暢談感受,話別陋室。

【設計理念】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學生在 “對話”中,感悟到更多的語言、篇章及作者人格的魅力,從而獲得思想的滋養、情感的薰陶、人格的完善。學生無數的體驗、奇思妙想紛至沓來,從而輕鬆有效地突破教學難點。

(五) 積累名篇,銘記陋室

學生賽背課文,積累名篇

【設計理念】語文教學要讓學生重視積累,養成博聞強記的習慣。有時讀懂一篇文,讀破一片心,或許要用一生的光景,就讓學生牢記銘文,慢慢地去品。

附:板書設計

陋 室 銘

劉禹錫

環境雅

陋室不陋 情趣雅

心志雅

託 物 言 志

【設計理念】本節課在學生探討的過程中逐步形成這樣的板書設計。它是課堂教學的“眼睛”和“靈魂”,是整個教學內容的高度濃縮,也是學生學習思路的精煉再現。

五、課後談收穫,總結教學得與失

教學過程,就是引導學生沿着文本語言的階梯去攀登作者精神境界的過程,攀登的過程就是作品的思想感情內化為學生的情感的過程,同時也就是文本語言積澱為學生素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才是真正的主人。通過本節課的探究式學習,讀中培養語感,品中揣摩美詞,悟中昇華心靈,學生的素養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了全面的提高,我感覺本節課是成功的。

1、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愛好,繼續培養學生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感、健全的人格。

2、學生在進行自主合作探究時,有些討論會偏離中心,教師應適當的調整討論的進程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效率。

3、今後教學中繼續凸顯“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特別是文言文教學,只有真正落實到“讀”,學生才能夠理解文章。

我的説課到此結束,懇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

《陋室銘》説課稿3

一、説教材:

(一)教材簡介:《陋室銘》是蘇教版國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的一篇文言文,這是一篇優美的抒情短文,本文通過讚揚簡陋的居室,表達了作者不慕榮利,保持高尚節操的願望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全文只有9句,81字,但以其立意鮮明,構思精巧,韻味深長而臉炙人口,流傳百世,顯示了它永久不衰的藝術魅力。(二)教學目標的確定及依據:根據《國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借助工具書閲讀淺顯易懂文言文”,“具有獨立閲讀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閲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的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為:1、知識目標:掌握文言常用實詞,翻譯並背誦全文。2、技能目標:學習本文託物言志的寫法。3、情感態度目標:理解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用時代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觀評價古人。

(三)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及依據:本文篇幅簡短,語言優美,音韻鏗鏘,讀起來充滿音樂美,學生也會很愛讀,因而我把多形式的朗讀及當堂背誦定為教學重點,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另一方面又可達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效果。我還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定為教學重點和難點,因為這對正在形成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八年級學生而言很有現實意義。

二、説學情

我班是個學習成績較好的班級,經過七年級一年的學習,對文言文的知識有一定的積累,也形成了較好的閲讀習慣。對古詩文的誦讀訓練以往也進行過,但學生掌握得不太好,因而加強朗讀訓練,形成良好的語感也就成為必要。前一個單元剛學習完,學生對託物言志的寫法的掌握估計不會太難,但需要鞏固學習。

三、説教法學法

我的教學設計理念是:張揚師生個性,突出學生主體,重視學生感受,強調朗讀品味,滲透學法指導,實行合作探究,加強能力培養。在這理念的指導下,我採用導讀教學法和提問朗讀教學法,並指導學生用以讀會意法和自主合作探究法來學習本課。

四、説教學程序:

(一)課前三分鐘屏幕展示“教學目標”這一設計,從教的方面來説,它具有“導向作用”(《當代目標教學》張 雄)讓學生一起來掌握教學要求,有利於達到教學目的;從學的方面説,它具有“激勵作用” (《當代目標教學》張 雄)解決什麼問題,達到什麼要求,目標明確便於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

(二)故事導入並解題:上課之前我為學生講述本文的作者——唐代詩人、哲學家劉禹錫的故事。唐順宗時,劉禹錫熱心於政治革新,得罪了不少當朝權貴,失敗後被貶到和州當刺史。按當時的規定,他應住衙門裏三間三夏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縣是個趨炎附勢的小人,他見劉禹錫被貶而來,便多方刁難他,策知縣先叫劉禹錫在城南面江而居。劉禹錫不但不埋怨,反而高興地撰寫了一聯貼於房門:“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爭思辯”,他的這一舉動氣壞了策知縣,策知縣又將他的房子由城南門調至城北門,住房由三間縮小到一間半,而這一間半位於得勝河邊,附近有一排排的楊柳。劉禹錫見到此景,又作一聯:“楊柳青青江水平,人在歷陽心在京”。策知縣氣得臉都發青了,乾脆將劉禹錫的房子調到城中一間只能容一牀一桌一椅的小屋。僅半年,連搬三次家,劉禹錫想,此人欺人太甚了,便憤然提筆寫下一篇文章,並請人刻於石上,立在門前,氣得策知縣啞口無言,這篇文章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陋室銘》。(屏幕顯示兩幅對聯)解題:陋室,簡陋的屋子。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這文體一般是用韻的。

孔子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俄國大教育家烏申斯基也曾指出:“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慾望。”這個故事的導入,不但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而且也使學生的情感受到了感染薰陶,為下面理解作者的情懷創設了良好的情境,正所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

(三)初讀——感受語言美:針對“銘”這種文體的語言句法特點,我除了要求學生大聲讀,讀正確,讀流利外,還特別引導學生從用韻和講究修辭方面去充分體會本文語言的節奏美和音韻美。朗讀前的這一指導,十分必要,充分體現了教書重在“授之以漁”,學習重在掌握學習方法的教學理念。

(四)再讀——瞭解內容:在學生齊讀課文,形成完整印象後,要求學生細讀課文,也就是學生自行對照課文註釋,查閲工具書,讀懂課文。在這過程中,學生可質疑,由學生提出問題,然後儘量讓學生討論解答,達到疏通課文字詞的目的。這一設計,在於訓練學生運用工具書的能力,也有利於養成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學生的自主閲讀,交流合作,也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原則,符合新的語文課程理念。在這個環節中,老師不是強硬灌輸,包辦代替,但也不是不管不問不講,而是發揮主導作用,提醒學生掌握一些重點詞句,如:“名”、“靈”、“上”、“入”、“鴻儒”、“白丁”、“絲竹”、“勞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屏幕顯示重點詞句及意思)。

(五)三讀——領悟內涵:先要求學生邊聽教師背誦課文,邊想像陋室中的畫面,體會作者感情,然後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啟發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用抑揚頓挫的語調,讀出感情,以情帶聲,以聲傳情,聲情並茂,最後在理解文章寓意的基礎上熟讀成誦。教師範讀,一方面讓學生彌補自己朗讀中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受到強烈的感染和影響,加深對文章的理解。讓學生想像畫面,重在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和創新能力,愛因斯坦曾説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而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朗讀,則是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也便於創設融洽的教學氛圍和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讀是思的基礎,思是讀的途徑。在這一環節中,我還設計了下列幾道思考題讓學生討論:(屏幕顯示思考題)1、在讀的過程中,你認為哪兩個句子最能體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你會用什麼語氣來讀?(“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孔子云:何陋之有?”)2、“德馨”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結合你們想像的畫面,用文中的句子回答。(“苔痕……勞形”)3、作者居於陋室卻不失雅緻地生活,並能充滿感情地描繪陋室,可見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高潔傲岸,安貧樂道的人)4、處在今天這個充滿競爭的商品經濟的社會中,我們如何看待作者的這種生活態度?(學生討論後自由發表見解,教師引導學生擇善而從)。5、作者的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沒有直接表達出來,而是通過對陋室的情景的描繪體現出來,這是什麼寫法?(託物言志)。這個環節的實施,我主要採用提問朗讀法,就是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讀有關語句,學生尋找有關語句的過程,就是學生閲讀的實踐過程,也就是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過程,這是新的課程標準所提倡的。我還鼓勵學生根據學習的需要,進行討論探究,促進學生對話,讓思想在碰撞中產生,知識在交流中生成,有智者説過這樣一句話,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交換後,各自還只是一個蘋果;如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交換之後,我們則有兩個思想。這是我設計這一環節的理論基礎。

(六)學生根據本節課的學習內容自行設計板書,目的在於讓學生及時反饋學習效果,也有利於加深記憶。

(七)遷移練習(課後作業)讓學生借鑑本文託物言志的寫法,用一段話來表達自己的心志和情趣,儘量做到語言優美。通過此練習,將知識轉化為能力。

通過對居室的描繪,極力形容 陋室不陋,表達了一種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陋室銘》説課稿4

説教材:

本文是八上第五單元的的第二篇文章。本單元所選文言文,體裁不盡相同,有敍事的,有説明事物特徵的,有些文章還寄託了作者的情懷。學習本單元,要先借助註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然後再反覆誦讀中領會它們豐富的內涵和精美的語言,並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本文通過對陋室的描寫,從而來寄託自己的情操,文字優美,意味深遠,是一篇典型的託物言志的文章,可以引導學生學寫託物言志的文章。

説學情:

本文篇幅短小,文字押韻,適合誦讀。藉助於下文註釋疏通文意,沒有多大難度,但是關於作者的情感、本文的寫法,學生還是有點難度的。

新課標要求:閲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1、會讀會譯會背課文,掌握相關文言實詞和虛詞。

2、瞭解銘這種文體。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學習託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學寫託物言志的文章。

教學方法:

藉助下文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內容,採用誦讀法、合作探究法、教師引導法體會作者感情,在理解的基礎上,採用歸納法和示例法讓學生學寫託物言志的文章。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以舊帶新)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自然界很多事物都給予我們生命的啟迪。我們來看兩段文字(齊讀),大家還記得它們的出處嗎?

第一處是作者由蟬所獲得的感悟,要珍愛生命,好好地活。第二處是作者由貝殼所獲得的感悟,要讓生命有意義又價值。這種藉助於某種事物來抒發感情的寫法叫什麼?託物言志。

古人在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時,也往往採用託物言志的寫法。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篇託物言志的名篇《陋室銘》。

課本打開,將導讀的第一句話劃下來,要懂得什麼是託物言志。

採用這種依舊帶新的方法導入新課,可以讓學生有熟悉感。

二、瞭解“銘”這種文體。

書下有,比誰先找到。學生讀。

銘 警戒自己

稱述功德

用韻

一種文體

陸機《文賦》中認為銘 “博約而温潤”

三、瞭解作者

劉禹錫,唐代文學家。字夢得,洛陽人,有《劉夢得文集》。貞元進士,曾官監察御史。

劉禹錫生活在安史之亂以後的'中唐時期,他關心社會現實,憂慮國計民生。因參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運動得罪了當朝的權貴,被貶為安徽和州通判。按當時規定,他應住衙門裏的三間屋子。可是和州知縣見他被貶而來,便多方刁難。半年時間他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後成了一間陋室。在此背景下,劉禹錫憤然提筆寫了《陋室銘》一文。

四、朗讀課文。

銘,是用韻的。下面請同學們認真地朗讀課文,找出文中用韻的字。變換形式讀:韻腳要讀得清晰、響亮,要讀出韻味。

五、疏通文意。

學生疏通文意,質疑,釋疑。

列出重點字詞:

名 靈 斯 惟 馨 上 入 鴻儒 白丁 素琴 金經 絲竹 案牘

使動用法:

亂 勞

之的用法: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孔子云:何陋之有?

講解“何陋之有”的出處。在書上補出“君子居之”。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論語. 子罕》

六、理解內容。

1、老師講解前三句,學生仿着為下面幾部分寫批註。

找出全文的中心句。找出具體描寫陋室的句子。這樣,我們可以將全文分為三部分。我們先看第一部分。學生讀。

開始兩句為什麼寫山水,這是什麼寫法?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比興,引出論點)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中心句)

何其芳《秋天》“草野在蟋蟀聲中更寥闊了,溪水因枯涸見底更清洌了。”比興,引出牧童和牧羊女。

2、學生仿着為下面兩部分文字寫批註。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環境清幽寧靜)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交往的人高雅)

可以調素琴,閲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生活情趣高雅)

——陋室不陋。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因為有君子居之,所以不簡陋。例證)

孔子云:何陋之有?(引證)

——再次證明陋室不陋,以名人自況。

學生讀批註。老師完成板書。

七、探究主旨

我們要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就要學會抓文中的關鍵句來理解。大家覺得哪些句子對我們理解文章主旨有幫助呢?

品味下列句子: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孔子云: 何陋之有?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最後一句話的作用:為什麼隱去“君子居之”這半句?

因為前文已包含了君子之意,隱去,更有意藴。從結構上看,照應了前文的哪一句?從內容上看,有何作用?

作者不喜歡音樂嗎?作者不喜歡做官嗎?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是什麼?隱含着對官僚們尋歡作樂生活的批判。

作者借陋室表達了什麼樣的情懷呢?

本文通過寫陋室,表明自己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精神,對官僚士大夫階層燈紅酒綠生活的鄙棄。

七、背誦全文。

八、課堂作業

用“託物言志”的寫法,寫一個片段。

歸納本文的寫法: 開頭引出事物

中間具體描寫事物

結尾言志

再看一個示例:

飛魚

在甲板上,我看見一條死去的飛魚。

(這是“引出事物”)

它曾經像海燕一樣驕傲地在海面上飛翔。

它曾經讓海里所有的魚兒投來羨慕的目光。

然而它死了,它在甲板上被曬成了魚乾。

(這是具體“描寫事物”)

哦,千萬不要離開你生活的土壤。

(這是“託物言志”)

學生寫,找個別學生讀,作點點評。

九、板書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中心句)

比興,引出論點——具體描寫陋室——以名人自況(例證、引證)

《陋室銘》説課稿5

一、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

《陋室銘》是語文出版社七年級下學期第六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它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屬講讀課文長期以來,都是國中語文的教學內容,因為此文立意鮮明,構思巧妙,韻味深長而膾炙人口。作者通過對居室環境的描寫、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一種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2、教材的教學目標:

a、知識目標:誦讀並背誦課文,掌握文意,重點掌握相關文言實詞。

b、技能目標:認識“銘文”特點,理解短文的寓意,體會託物言志的手法。

c、情感目標:通過理解作者那種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引導學生樹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重點難點:

a、朗讀、背誦文言文

b、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c、學習託物言志的寫法

二、説學情

七年級的學生剛剛接觸到文言文的學習,雖然有了一個學期的學習文言文的體驗,但他們還是覺得文言文比現代文難學,因此本節課的教學就從朗讀入手,讓學生從朗誦中感受到此文的獨特之處。從而獲得學習古言文的喜悦感和成就感,進而進入到背誦、理解等學習活動中來。

三、説教法

據課改理念,本課我主要採用情景導入法,朗讀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他們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

四、説學法

因為此文比較淺顯,可讓學生藉助工具書和註釋,自主閲讀,然後進行合作探究,以小組合作學習為主,在理解學習時,採用合作探究的方法,這樣有利於逐步提高學生閲讀文言文的能力。

五、説教具

在教學時運用多媒體教學,還可適當運用簡筆畫,幾筆句勒出陋室的外形。

六、説教學過程

1、用故事創設情境導入新課,介紹作者及背景

孟母三遷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唐代的文學家,哲學家、政治家劉禹錫也曾三遷過居室,大家想知道嗎?

劉禹錫因支持王叔文的革新,得罪了當朝權貴寵臣,貶到安徽和州任刺史,按當時的規定,他應住衙門裏三間三廈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縣是一個趨炎附勢的小人,他見劉禹錫被貶而來,便多方刁難他,給他穿小鞋,策知縣先叫劉禹錫在城南面江而居,劉不但不埋怨,反而高興地寫了一聯貼於門上,“面對大江觀白帆,力在和州爭思辯”,他這一舉動氣壞了策知縣,又令衙門的書丞將劉的房子由城南門調至城北門,住房由三間縮小到一間半,而這一間半又位於得勝河邊,附近有一排排的楊柳,劉見了又作一聯“楊柳青青江水平,人在歷陽心在京”,策知縣知道後肺都氣炸了,又和書丞商量,為劉在城中找一間只容一牀一桌一椅的小屋,僅半年,劉連搬三次家想到策知縣欺人太甚,就提筆寫下《陋室銘》,並請人刻於石上,立在門前,氣得策知縣啞口無言。可見劉寫此文,正是他同惡勢力進行不屈抗爭的表現。要想知道劉的陋室怎樣,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劉筆下的《陋室銘》。

2、朗讀課文

a、學生自由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

b、教師範讀課文,注音字音、節奏、語氣。

c、學生齊讀課文

3、引導學生與學過的古詩作比較,找出本文的韻腳(名、靈、馨、青、丁、經、形、亭),從而,認識本文是一篇駢散結合的散文,進而認識銘文的定義和特點。

4、翻譯課文,疏通文意

(2人一個小組,一人讀課文,一人譯課文,互相幫助指正,教師巡迴指導,然後小組代表疏通文意。)

5、研讀課文,分析口味

(採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回答下列問題 )

a、開頭兩句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b、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對陋室進行刻畫?

c、作者的陋室“陋”在哪些地方?

d、為什麼作者又説“陋室不陋”?

e、由此可以看出陋室的主人――作者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f、結尾引入三個古人有什麼作用?

g、你對作者的人生態度和生活情趣有什麼看法?

6、教師點撥:

a、作者是怎樣託物言志的?

b、講清:比興、襯托、類比。

7、作業

當堂練習(見課後)

課後練筆: 仿寫(要求押韻,主題明確,積極健康)

《陋室銘》説課稿6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上午好!

我是…號考生,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五單元的第二篇文言文《陋室銘》。根據新課標理念,對於本節課我將以教什麼、怎麼教、為什麼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重難點、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來進行我的説課。

一、説教材

《陋室銘》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教讀課文,它是我國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千百年來熠熠生輝。文章採用託物言志的寫法,通過對陋室的描寫,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文章短小精美,對偶工整,虛實相生,言志如詩,韻味如歌。學習這篇文章不僅能培養學生的文言閲讀能力,而且有助於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二、説學情

八年級的學生經過七年級文言文的學習,對文言文的閲讀和學習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並且經過以往的朗讀訓練,容易獲得學習文言文的喜悦與成就。但由於本單元文言文首次採用集中編排方式,且所有的課文都有背誦要求,為避免學生學習起來枯燥乏味,因此不斷激發學習興趣及成就成為必要。

三、説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藉助註解瞭解課文大意,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學生能大致理解文章內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作者安貧樂道的精神,提高審美情趣和鑑賞能力。

四、説教學重難點

該文為膾炙人口的駢體文,句式整齊而變化有致,音韻和諧,節奏明快,讀來琅琅上口,是體現朗讀音樂美的絕佳材料。

因此,我把該文教學重點確定為: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疏通文意。

但是古詩文及其講究鑄字、煉句。

因此,我把該文教學難點確定為: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找出自己最喜歡或認為用得最精妙、傳神的詞、句細加品析並作簡要批註。

五、説教學方法

同時,為了達到既定教學目標,突出重點,解決難點。為了更好的上好這堂文言課,不至於枯燥,我選擇通過以“讀”為核心而創設了情境教學法、圈點批註法、自主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整堂課利用多種教學方法能夠使課堂更加生動不至於煩悶,才能讓學生更加體會到古文的美至而愛上古文。

六、説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

上課之前,請大家先來做個選擇題:A、假設有一棟富麗堂皇的大廈,要得到它,必須説一輩子違背良心話,做盡傷天害理的事;B、有一間簡陋的屋子,那裏風景迷人,有知音相伴。如果是你選擇哪個呢?

很好,你的選擇與一位詩人一樣,他是唐代劉禹錫。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銘》很出名。下面我們來看一看他的《陋室銘》吧!(板書題目)

2、整體感知

通讀課文,此程序的設計是要學生養成反覆誦讀文言文的良好習慣。

學生四人一組討論,互譯課文。男生一句,女生一句,主動發言講解課文,其他同學的問題可由發言同學解決,老師適時適當點評。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疏通文意,感知課文

3、深入研讀

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思考。

“陋室”的主人是個粗俗低下的人嗎?

從文中看,劉禹錫筆下的“陋室“究竟是不是陋室,為什麼?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的?

想像陋室周圍的環境。

結合文章想像作者在陋室裏經常幹些什麼?表明作者有怎樣的志向?

要點提示:

文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説明“我”的道德高尚。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是寫陋室優美的自然環境。

“可以調素琴,閲金經。”是寫陋室主人優雅的情趣。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是寫陋室往來客人的

4、拓展延伸

作者要寫的是陋室,為什麼開頭卻先説“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句話的作用是什麼?

以有仙之山、有龍之水比喻“陋室”,以引起對陋室的吟詠。

這種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物的方法叫“起興”。

作者寫陋室有何用意?

(託物言志)是指通過描寫客觀事物,寄託、傳達作者的某種感情、抱負和志趣。如“鬆、竹、梅”歲寒三友,常用於表示高潔的志向;“泥土”常用於抒發謙遜的情懷;“蠟燭”常用於頌揚無私奉獻的精神。

5、小結

作者先運用起興手法,由“山”、“水”引出“陋室”;由“仙”、“龍”引出“德馨”,點出文章中心;再運用類比,將自己的陋室和諸葛廬、子云亭相比,其目的就是把自己和諸葛亮、楊雄相提並論,陋室才見其不陋。

6、作業

背誦全文

《陋室銘》説課稿7

一、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陋室銘》是蘇教版八年級上學期第二單元的第二篇文言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鮮明,構思巧妙,韻味深長而膾炙人口,作者自述其志,通過對居室情景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一種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是一篇精讀課文。因短小,一課時學習完畢。

2、教學目標

本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是:養成自覺誦讀的習慣,培養文言語感,能對照註釋和工具書粗知文意,讓學生自主學習,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裏地理解文章。《國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運用多種閲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言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目標定為:(見教案)

二、學情分析:

學生經過七年級的學習,已初步掌握文言文的學習方法。經過以往的閲讀訓練,學生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獨特之處,容易從朗讀中獲得學習的喜悦感與成就感,進而主動加入到學習活動中來。

三、説教法。

依據新課程標準理念,本課我主要採用誦讀法、情境導入法、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四、説學法

新課標提出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閲讀淺近的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因此,學習本文的方法主要是自主閲讀法、合作探究法,學生的活動形式主要是小組合作學習,在賞析課文內容時,採用合作探究閲讀法,這樣有利於逐步提高學生閲讀文言文的能力。

五、説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2、走近作者,瞭解背景。

3、誦讀

從三個層面朗讀感知文本:從三個層面朗讀感知文本:生自由讀,掃除文字障礙,師範讀,從字音、節奏、語氣方面做示範。生齊讀。

4、學生翻譯。為了讓學生積極參與,採用兩人小組討論翻譯的形式,一人讀一人譯,互相幫忙指正,師適時指導,歸納總結。小組代表疏解文意。

5、研讀課文,分析品味。

採用四人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深入文本。

找出文章的主旨句,作者是從哪些方面表現這一中心的?請思考下面的問題:

(1)、開篇一、二兩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2)、文章題目為“陋室銘”,文中又説“何陋之有”,矛盾嗎?從哪些方面寫出了“陋室不陋”?

(3)、結尾引入三位古人有什麼作用?

(4)、作者是怎樣託物言志的?

6、探究作品,聯繫實際。

教師創設情景,延伸遷移:我們現在如何看待“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設計意圖:為了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讓他們能更完整,更深入地理解作者感情。培養他們注重自身修養的好品質。

六、説板書設計

板書既要簡潔明瞭,便於學生識記,又應該是課文的線索圖示,能概括本課學習重點。為此,我設計了簡潔明瞭的板書,此板書融入了本文所提的幾個問題,並體現了本文的寫作手法——託物言志。使學生通過板書對文章一目瞭然,且加深理解。

《陋室銘》説課稿8

點擊瀏覽該文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4kw73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