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草船借箭原文及翻譯(精品多篇)

草船借箭原文及翻譯(精品多篇)

草船借箭原文及翻譯(精品多篇)

拓展閲讀:《草船借箭》事實真相 篇一

史書原文

據《三國志》記載: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須,權與相拒月餘。曹公望權軍,歎其齊肅,乃退。

草船借箭原文及翻譯 篇二

演義原文

引自《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

卻説魯肅領了周瑜言語,徑來舟中相探孔明。孔明接入小舟對坐。肅曰:“連日措辦軍務,有失聽教。”孔明曰:“便是亮亦未與都督賀喜。”肅曰:“何喜?”孔明曰:“公瑾使先生來探亮知也不知,便是這件事可賀喜耳。”諕得魯肅失色問曰:“先生何由知之?”孔明曰:“這條計只好弄蔣幹。曹操、雖被一時瞞過,必然便省悟,只是不肯認錯耳。今蔡、張兩人既死,江東無患矣,如何不賀喜!吾聞曹操換毛玠、于禁為水軍都督,則這兩個手裏,好歹送了水軍性命。”魯肅聽了,開口不得,把些言語支吾了半晌,別孔明而回。孔明囑曰:“望子敬在公瑾面前勿言亮先知此事。恐公瑾心懷妒忌,又要尋事害亮。”魯肅應諾而去,回見周瑜,把上項事只得實説了。瑜大驚曰:“此人決不可留!吾決意斬之!”肅勸曰:“若殺孔明,卻被曹操笑也。”瑜曰:“吾自有公道斬之,教他死而無怨。”肅曰:“何以公道斬之?”瑜曰:“子敬休問,來日便見。”

次日,(周瑜)聚眾將於帳下,教請孔明議事。孔明欣然而至。坐定,瑜問孔明曰:“即日將與曹軍交戰,水路交兵,當以何兵器為先?”孔明曰:“大江之上,以弓箭為先。”瑜曰:“先生之言,甚合愚意。但今軍中正缺箭用,敢煩先生監造十萬支箭,以為應敵之具。此係公事,先生幸勿推卻。”孔明曰:“都督見委,自當效勞。敢問十萬枝箭,何時要用?”瑜曰:“十日之內,可完辦否?”孔明曰:“曹軍即日將至,若候十日,必誤大事。”瑜曰:“先生料幾日可完辦?”孔明曰:“只消三日,便可拜納十萬支箭。”瑜曰:“軍中無戲言。”孔明曰:“怎敢戲都督!願納軍令狀:三日不辦,甘當重罰。”周瑜大喜,喚軍政司當面取了文書,置酒相待曰:“待軍事畢後,自有酬勞。”孔明曰:“今日已不及,來日造起。至第三日,可差五百小軍到江邊搬箭。”飲了數杯,辭去。魯肅曰:“此人莫非詐乎?”瑜曰:“他自送死,非我逼他。今明白對眾要了文書,他便兩脅生翅,也飛不去。我只分付軍匠人等,叫他故意遲延,凡應用物件,都不與齊備。如此,必然誤了日期。那時定罪,有何理説?公今可去探他虛實,卻來回報。”

肅領命來見孔明。孔明曰:“吾曾告子敬,休對公瑾説,他必要害我。不想子敬不肯為我隱諱,今日果然又弄出事來。三日內如何造得十萬箭?子敬只得救我!”肅曰:“公自取其禍,我如何救得你?”孔明曰:“望子敬借我二十隻船,每船要軍士三十人,船上皆用青布為幔,各束草千餘個,分佈兩邊。吾別有妙用。第三日保管有十萬枝箭。只不可又教公瑾得知,若彼知之,吾計敗矣。”肅允諾,卻不解其意,回報周瑜,果然不提起借船之事,只言:“孔明並不用箭竹、翎毛、膠漆等物,自有道理。”瑜大疑曰:“且看他三日後如何回覆我!”

卻説魯肅私自撥輕快船二十隻,各船三十餘人,並布幔束草等物,盡皆齊備,候孔明調用。第一日卻不見孔明動靜;第二日亦只不動。至第三日四更時分,孔明密請魯肅到船中。肅問曰:“公召我來何意?”孔明曰:“特請子敬同往取箭。”肅曰:“何處去取?”孔明曰:“子敬休問,前去便見。”遂命將二十隻船,用長索相連,徑望北岸進發。是夜大霧漫天,長江之中,霧氣更甚,對面不相見。孔明促舟前進,果然是好大霧!前人有篇《大霧垂江賦》曰 :“大哉長江!西接岷、峨,南控三吳,北帶九河。匯百川而入海,歷萬古以揚波。至若龍伯、海若,江妃、水母,長鯨千丈,天蜈九首,鬼怪異類,鹹集而有。蓋夫鬼神之所憑依,英雄之所戰守也。時也陰陽既亂,昧爽不分。訝長空之一色,忽大霧之四屯。雖輿薪而莫睹,惟金鼓之可聞。初若溟濛,才隱南山之豹;漸而充塞,欲迷北海之鯤。然後上接高天,下垂厚地;渺乎蒼茫,浩乎無際。鯨鯢出水而騰波,蛟龍潛淵而吐氣。又如梅霖收溽,春陰釀寒;溟溟漠漠,浩浩漫漫。東失柴桑之岸,南無夏口之山。戰船千艘,俱沉淪於巖壑;漁舟一葉,驚出沒于波瀾。甚則穹吳無光,朝陽失色;返白晝為昏黃,變丹山為水碧。雖大禹之智,不能測其淺深;離婁之明,焉能辨乎咫尺?於是馮夷息浪,屏翳收功;魚鼈遁跡,鳥獸潛蹤。隔斷蓬萊之島,暗圍閶闔之宮。恍惚奔騰,如驟雨之將至;紛紜雜沓,若寒雲之慾同。乃能中隱毒蛇,因之而為瘴癘;內藏妖魅,憑之而為禍害。降疾厄於人間,起風塵於塞外。小民遇之夭傷,大人觀之感慨。蓋將返元氣於洪荒,混天地為大塊。”當夜五更時候,船已近曹操水寨。孔明教把船隻頭西尾東,一帶擺開,就船上擂鼓吶喊。魯肅驚曰:“倘曹兵齊出,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料曹操於重霧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顧酌酒取樂,待霧散便回。

卻説曹寨中,聽得擂鼓吶喊,毛玠、于禁二人慌忙飛報曹操。操傳令曰:“重霧迷江,彼軍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輕動。可撥水軍弓弩亂箭射之。”又差人往旱寨內喚張遼、徐晃各帶弓弩軍三千,火速到江邊助射。比及號令到來,毛玠、于禁怕南軍搶入水寨,已差弓弩在寨前放箭;少頃,旱寨內弓弩亦到,約一萬餘人,盡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發。孔明教把船吊回,頭東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吶喊。待至日高霧散,孔明令收船急回。二十隻船兩邊束草上,排滿箭支。孔明令各船上軍士齊聲叫曰:“謝丞相箭!”比及曹軍寨內報知曹操時,這裏船輕水急,已放回二十餘里,追之不及。曹操懊悔不已。

卻説孔明回船謂魯肅曰:“每船上箭約五六千矣。不費江東半分之力,已得十萬餘箭。明日即將來射曹軍,卻不甚便!”肅曰:“先生真神人也!何以知今日如此大霧?”孔明曰:“為將而不通天文,不識地理,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是庸才也。亮於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霧,因此敢任三日之限。公瑾教我十日完辦,工匠料物,都不應手,將這一件風流罪過,明白要殺我。我命繫於天,公瑾焉能害我哉!”魯肅拜服。

船到岸時,周瑜已差五百軍在江邊等候搬箭。孔明教於船上取之,可得十餘萬枝,都搬入中軍帳交納。魯肅人見周瑜,備説孔明取箭之事。瑜大驚,慨然歎曰:“孔明神機妙算,吾不如也!”後人有詩讚曰:“一天濃霧滿長江,遠近難分水渺茫。驟雨飛蝗來戰艦,孔明今日伏周郎。”

少頃,孔明入寨見周瑜。瑜下帳迎之,稱羨曰:“先生神算,使人敬服。”孔明曰:“詭譎小計,何足為奇。”

譯文

周瑜提出讓諸葛亮在十日之內趕製十萬支箭的要求,諸葛亮卻出人意外地説:“曹操大軍即日將至,若候十日,必誤大事。”他表示:“只須三天的時間,就可以辦完覆命。”周瑜一聽大喜,當即與諸葛亮立下了軍令狀。在周瑜看來,諸葛亮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在三天之內造出十萬枝箭,因此,諸葛亮必死無疑。

諸葛亮告辭以後,周瑜就讓魯肅到諸葛亮處查看動靜,打探虛實。諸葛亮一見魯肅就説:“三日之內如何能造出十萬枝箭?還望子敬救我!”忠厚善良的魯肅回答説:“你自取其禍,叫我如何救你?”諸葛亮説:“只望你借給我二十隻船,每船配置三十名軍士,船隻全用青布為幔,各束草把千餘個,分別豎在船的兩舷。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會有十萬支箭。但有一條,你千萬不能讓周瑜知道。如果他知道了,必定從中作梗,我的計劃就很難實現了。”魯肅雖然答應了諸葛亮的請求,但並不明白諸葛亮的意思。他見到周瑜後,不談借船之事,只説諸葛亮並不準備造箭用的竹、翎毛、膠漆等物品。周瑜聽罷也大惑不解。

諸葛亮向魯肅借得船隻、兵卒以後,按計劃準備停當。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直到第三天夜裏四更時分,他才祕密地將魯肅請到船上,並告訴魯肅要去取箭。魯肅不解地問:“到何處去取?”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問,前去便知。”魯肅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伴着諸葛亮去看個究竟。

凌晨,浩浩江面霧氣霏霏,漆黑一片。諸葛亮遂命用長索將二十隻船連在一起,起錨向北岸曹軍大營進發。時至五更,船隊已接近曹操的水寨。這時,諸葛亮又教士卒將船隻頭西尾東一字擺開,橫於曹軍寨前。然後,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吶喊,故意製造了一種擊鼓進兵的聲勢。魯肅見狀,大驚失色,諸葛亮卻心底坦然地告訴他説:“我料定,在這濃霧低垂的夜裏,曹操決不敢毅然出戰。你我儘可放心地飲酒取樂,等到大霧散盡,我們便回。”

曹操聞報後,果然擔心重霧迷江,遭到埋伏,不肯輕易出戰。他急調旱寨的弓弩六千多人趕到江邊,會同水軍射手,共約一萬多人,一齊向江中亂射,企圖以此阻止擊鼓叫陣的“孫劉聯軍”。一時間,箭如飛蝗,紛紛射在江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過些時間,諸葛亮又命令船隊頭東尾西,靠近水寨,並囑加勁擂鼓吶喊。等到日出霧散,船上草把排滿密密麻麻的箭枝。此時,諸葛亮才下令船隊返回。還命令士卒齊聲大喊:“謝曹丞相賜箭!”當曹操得知時,諸葛亮取箭船隊因順風順水,已經離去20餘里,曹軍追之不及,曹操懊悔不已。

船隊返營後,共得箭十幾萬枝,為時不過三天。魯肅目睹其事,極稱諸葛亮為“神人”。諸葛亮對魯肅講:自己不僅通天文,識地理,而且也知奇門,曉陰陽。更擅長行軍作戰中的佈陣和兵勢,在3天之前已料定必有大霧可以利用。他最後説:“我的性命系之於天,周公瑾豈能害我!”當週瑜得知這一切以後自歎不如。

史書原文

據《三國志》記載: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須,權與相拒月餘。曹公望權軍,歎其齊肅,乃退。

裴松之註文

吳歷曰:曹公出濡須,作油船,夜渡洲上。權以水軍圍取,得三千餘人,其沒溺者亦數千人。權數挑戰,公堅守不出。權乃自來,乘輕船,從灞須口入公軍。諸將皆以為是挑戰者,欲擊之。公曰:“此必孫權欲身見吾軍部伍也。”敕軍中皆精嚴,弓弩不得妄發。權行五六裏,回還作鼓吹。公見舟船器仗軍伍整肅,喟然歎曰:“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劉景升兒子,豚犬耳!”權為箋與曹公,説:“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別紙言:“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公語諸將曰:“孫權不欺孤。”乃徹軍還。魏略曰:權乘大船來觀軍,公使弓弩亂髮,箭著其船,船偏重將覆,權因回船,復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還。[2]

還原歷史

草船借箭,歷史上確有其事,但主要人物並非諸葛亮,而是孫權,不過有兩個版本的。據《三國志·吳主傳》裴松之引注《吳歷》,孫權屢屢向曹操軍挑戰,曹操堅守不出。孫權就親自乘了一艘輕船,從濡須口進入曹操軍水寨前。曹操一看,就知道孫權來了,是孫權要親自來看看曹軍的陣勢(欲身見吾軍部伍也),下令軍隊嚴加戒備,箭弩不得妄發。孫權在曹操面前走了五六里路,才返回。走的時候還向曹軍擊鼓奏樂。所有這些都被曹操看在眼裏歎息説:”生子當如孫仲謀。”

這個跟草船借箭沒什麼關係,但是下面這個就有了。

在《魏略》中卻不是這個説法。它説孫權來的時候,不是乘輕舟,而是坐大船。曹操也沒有説箭弩不得妄發,而是下令射箭。結果萬箭齊發,都射在了孫權的船上,船就向一邊傾斜,於是孫權便下令掉頭,使“箭勻船平”,孫權也就回去了。這件事後來被羅貫中移花接木,變成了赤壁之戰諸葛亮“草船借箭”的原型。

成語故事《草船借箭》 篇三

周瑜看到諸葛亮挺有才幹,心裏十分妒忌。有一天,周瑜請諸葛亮商議軍事,説:“我們就要跟曹軍交戰。水上交戰,用什麼兵器最好?”諸葛亮説:“用弓箭最好。”周瑜説:“對,先生跟我想的一樣。現在軍中缺箭,想請先生負責趕造十萬支。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卻。”諸葛亮説:“都督委託,當然照辦。不知道這十萬支箭什麼時候用?”周瑜問:“十天造得好嗎?”諸葛亮説:“既然就要交戰,十天造好,必然誤了大事。”周瑜問:“先生預計幾天可以造好?”諸葛亮説:“只要三天。”周瑜説:“軍情緊急,可不能開玩笑。”諸葛亮説:“怎麼敢跟都督開玩笑。我願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周瑜非常高興,叫諸葛亮當面立下軍令狀,又擺了酒席招待他。諸葛亮説:“今天來不及了。從明天起,到第三天,請派五百個軍士到江邊來般箭。”諸葛亮喝了幾杯酒就走了。

魯肅對周瑜説:“十萬支箭,三天怎麼造得成呢?諸葛亮説的是假話吧?”周瑜説:“是他自己説的,我可沒逼他。我得吩咐軍匠們,叫他們故意遲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給他準備齊全。到時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説了。你去探聽探聽,看他怎麼打算,回來報告我。”

魯肅見了諸葛亮。諸葛亮説:“三天之內要造十萬支箭,得請你幫幫我的忙。”魯肅説:“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麼幫得了你的忙?”諸葛亮説:“你借給我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名軍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的兩邊。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萬支箭。不過不能夠讓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計劃就完了。”

魯肅答應了。他不知道諸葛亮借了船有什麼用,回來報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説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膠漆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來,説:“到了第三天,看他怎麼辦!”

魯肅私自撥了二十條快船,每條船上配三十名軍士,照諸葛亮説的,佈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諸葛亮調度。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祕密地把魯肅請到船裏。魯肅問他:“你叫我來做什麼?”諸葛亮説:“請你一起去取箭。”魯肅問:“哪裏去取?”諸葛亮説:“不用問,去了就知道。”諸葛亮吩咐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接起來,朝北岸開去。

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天還沒亮,船已經靠近曹軍的水寨。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魯肅吃驚地説:“如果曹兵出來,怎麼辦?”諸葛亮笑着説:“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説:“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箭手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調來六千名弓箭手,到江邊支援水軍。一萬多名弓箭手一齊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樣。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去受箭。

天漸漸亮了,霧還沒有散。這時候,船兩邊的草把子上都插滿了箭。諸葛亮吩咐軍士們齊聲高喊:“謝謝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條船駛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當,可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已經飛一樣地駛出二十多裏,要追也來不及了。

二十條船靠岸的時候,周瑜派來的`五百個軍士正好來到江邊搬箭。每條船大約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條船總共有十萬多支。魯肅見了周瑜,告訴他借箭的經過。周瑜長歎一聲,説:“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這個成語來源於《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用奇謀孔明借箭 獻密計黃蓋受刑”。故事是作者虛構的,為了美化諸葛亮而故意貶低周瑜,正史上並無此事,並且周瑜氣量也非常寬宏,與《三國演義》描寫的完全不同。

“草船借箭”這則成語的意思是運用智謀,憑藉他人的人力或財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草船借箭》 篇四

周瑜看到諸葛亮挺有才幹,心裏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請諸葛亮商議軍事,説∶“我們就要跟曹軍交戰。水上交戰,用什麼兵器最好?”諸葛亮説∶“用弓箭最好。”周瑜説∶“對,先生跟我想的一樣。現在軍中缺箭,想請先生負責趕造十萬支。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卻。”諸葛亮説∶“都督委託,當然照辦。不知道這十萬支箭什麼時候用?”周瑜問∶“十天造得好嗎?”諸葛亮説∶“既然就要交戰,十天造好,必然誤了大事。”周瑜問∶“先生預計幾天可以造好?”諸葛亮説∶“只要三天。”周瑜説∶“軍情緊急,可不能開玩笑。”諸葛亮説∶“怎麼敢跟都督開玩笑?我願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周瑜很高興,叫諸葛亮當面立下軍令狀,又擺了酒席招待他。諸葛亮説∶“今天來不及了。從明天起,到第三天,請派五百個軍士到江邊來搬箭。”諸葛亮喝了幾杯酒就走了。

魯肅對周瑜説∶“十萬支箭,三天怎麼造得成呢?諸葛亮説的是假話吧?”周瑜説∶“是他自己説的,我可沒逼他。我得吩咐軍匠們,叫他們故意遲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給他準備齊全。到時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説了。你去探聽探聽,看他怎麼打算,回來報告我。”

魯肅見了諸葛亮。諸葛亮説∶“三天之內要造十萬支箭,得請你幫幫我的忙。”魯肅説∶“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麼幫得了你的忙?”諸葛亮説∶“你借給我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名軍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的兩邊。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萬支箭。不過不能讓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計劃就完了。”

魯肅答應了。他不知道諸葛亮借船有什麼用,回來報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説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膠漆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來,説∶“到了第三天,看他怎麼辦!”

魯肅私自撥了二十條快船,每條船上配三十名軍士,照諸葛亮説的,佈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諸葛亮調度。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祕密地把魯肅請到船裏。魯肅問他∶“你叫我來做什麼?”諸葛亮説∶“請你一起去取箭。”魯肅問∶“哪裏去取?”諸葛亮説∶“不用問,去了就知道。”諸葛亮吩咐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接起來,朝北岸開去。

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天還沒亮,船已經靠近曹軍的水寨。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魯肅吃驚地説∶“如果曹兵出來,怎麼辦?”諸葛亮笑着説∶“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説∶“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調來六千名弓弩手,到江邊支援水軍。一萬多名弓弩手一齊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樣。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去受箭。

天漸漸亮了,霧還沒有散。這時候,船兩邊的草把子上都插滿了箭。諸葛亮吩咐軍士齊聲高喊“謝謝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條船駛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當,可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已經駛出二十多裏,要追也來不及了。

二十條船靠岸的時候,周瑜派來的五百個軍士正好來到江邊搬箭。每條船大約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條船總共有十萬多支。魯肅見了周瑜,告訴他借箭的經過。周瑜長歎一聲,説∶“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裴松之註文 篇五

吳歷曰:曹公出濡須,作油船,夜渡洲上。權以水軍圍取,得三千餘人,其沒溺者亦數千人。權數挑戰,公堅守不出。權乃自來,乘輕船,從灞須口入公軍。諸將皆以為是挑戰者,欲擊之。公曰:“此必孫權欲身見吾軍部伍也。”敕軍中皆精嚴,弓弩不得妄發。權行五六裏,回還作鼓吹。公見舟船器仗軍伍整肅,喟然歎曰:“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劉景升兒子,豚犬耳!”權為箋與曹公,説:“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別紙言:“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公語諸將曰:“孫權不欺孤。”乃徹軍還。魏略曰:權乘大船來觀軍,公使弓弩亂髮,箭著其船,船偏重將覆,權因回船,復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還。

草船借箭的主要 篇六

三國時,蜀吳聯軍與曹軍對。吳軍都尉周瑜見到蜀軍軍事諸葛亮挺有才幹,心裏很妒忌。

有一次,周瑜提出讓諸葛亮十天造好十萬支箭,但諸葛亮説只用三天,周瑜很高興,便讓諸葛亮立下軍令狀,還派魯肅打聽。

諸葛亮請魯肅幫他借二十條船,每條船上三十名將士,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

到了第三天四更,諸葛亮邀請魯肅去取劍,這時大霧漫天,將士一邊擂鼓,一邊吶喊,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説:“敵人突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出動,只叫弓弩手射箭。”一萬多名弓弩手齊放,箭好像下雨一樣,等草人一面插滿箭後,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受箭。

天漸漸亮了,但霧還沒有散開,船兩邊的草把子都插滿了箭,諸葛亮吩咐軍士們高喊:“謝謝曹丞相的箭。”曹操知道上當了,可船已經駛出了二十多裏,要追也來不及了。

周瑜派五百名士兵來搬箭,每條船上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條船共十萬支,周瑜見了長歎一聲:“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

《草船借箭》課文分析 篇七

根據我國古典歷史小説《三國演義》改編的《草船借箭》一文,生動的記敍了孫、劉聯合抗曹期間,周瑜心胸狹窄,妒忌諸葛亮的才幹,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為藉口來陷害諸葛亮,諸葛亮同周瑜鬥智鬥勇,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成功,挫敗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的足智多謀,神機妙算。

一、結構嚴謹,首尾照應

課文以“借箭”為明線,以“鬥智”為暗線,按事情發展順序展開敍述,為什麼借箭,怎樣借箭,借箭的結果敍述得非常清楚。暗線的發展也隨之展開,開篇即講,“周瑜看到諸葛亮挺有才幹,心裏很妒忌”,便以作戰需要弓箭,請諸葛亮幫忙造箭為由,又以“軍情緊急”逼迫諸葛亮“立下軍令狀”,達到陷害諸葛亮的目的,這是“鬥智”的起因。然後吩咐軍匠們“故意遲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給他準備齊全”從中作梗,派魯肅前去打探軍情,諸葛亮表面上按兵不動,祕密請魯肅幫忙卻不讓周瑜知道,雙方“鬥智”向前發展。故事轉而敍述諸葛亮與曹操之間的鬥智鬥勇,諸葛亮深知曹操生性多疑,選擇“大霧漫天”的“四更”時直逼曹營,讓“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來虛張聲勢,巧取十萬支箭,“吩咐軍士們齊聲高喊‘謝謝曹丞相的箭’”宣告借箭成功,推進故事的進一步發展。故事結果是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得知借箭經過,長歎一聲,“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周瑜和諸葛亮的“鬥智”也有了最終的結果。

明線暗線步步展開,事情的前因後果一目瞭然,開頭結尾互相呼應,結構謹嚴。

二、人物形象,個性鮮明

課文中的人物性格鮮明,栩栩如生。

周瑜:心胸狹窄,陰險毒辣。“周瑜看到諸葛亮挺有才幹,心裏很妒忌”,活脱脱一個小肚雞腸的人,“讓軍匠們故意遲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給他準備齊全”更昭示了他的心胸狹窄。一心想陷害諸葛亮,卻給自己不仁不義找個冠冕堂皇的藉口。“我們就要跟曹軍交戰。水上交戰,用什麼兵器最好?”明裏共商軍事,暗裏下套害人,明知故問。“現在軍中缺箭,想請先生負責趕造十萬支。這是公事,希望學生不要推卻。”假借“公事”逼迫諸葛亮承擔造箭任務,還以“軍情緊急”逼迫諸葛亮“立下軍令狀”,陰險毒辣之心昭然若揭。

諸葛亮:有膽有識,神機妙算。當週瑜詢問幾天可以造好,諸葛亮回答説“只要三天”,“我願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表明諸葛亮早已識破周瑜的伎倆,胸有成竹,將計就計。諸葛亮的膽識更表現在他的神機妙算,而他的“神機妙算”表現在“知人”,他深知周瑜的氣量狹窄,陰險狡詐,所以借箭的。計劃對周瑜是守口如瓶;他深知魯肅的忠厚誠實,大膽請魯肅幫忙準備“借箭”用的船隻和物品,並請魯肅隨行“借箭”,好回來後如實向周瑜彙報借箭經過;他深知曹操生性多疑,謹小慎微,借箭時才故意虛張聲勢,引曹軍放箭,自己放心笑飲美酒。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還表現在“通曉天文地理”,“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祕密地把魯肅請到船裏。”表明諸葛亮早料到此時會“大霧漫天”,適合借箭。借箭成功後敢高喊“謝謝曹丞相的箭”是因為他深知“這邊的船順風順水”,曹軍“要追也來不及了”。

三、語言運用,精煉傳神

課文中血肉豐滿的人物性格是通過精煉傳神的對話描寫反映出來的。課文第二自然段中,周瑜和諸葛亮的對話特別能反映兩人的性格特點。兩人説話時的表情、心理活動不着一字,但周瑜一本正經卻心懷鬼胎,官腔十足卻步步緊逼;諸葛亮投其所好順水推舟,表面迎合暗渡陳倉等內心活動,都通過他們的精彩對話表現得淋漓盡致。

尤其值得稱道的是課文中只有一次寫道諸葛亮的“笑”,意藴深刻,耐人尋味。當魯肅吃驚地説:“如果曹兵出來,怎麼辦?”諸葛亮笑着説:“五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課文其他地方都是寫“諸葛亮説”,只有這兒寫“諸葛亮笑着説”,諸葛亮笑誰?笑他什麼呢?頗耐人尋味。聯繫前後文琢磨,他可能是笑魯肅的忠厚老實、不知底細,這是一種幽默的笑、一種寬厚友善的笑;笑曹操生性多疑,不敢輕舉妄動,這是諷刺的笑、輕蔑的笑;笑周瑜心胸狹窄,陰謀落空,這是一種得意的笑;笑自己料事如神,借鑑成功;更笑自己神機妙算,挫敗周瑜,這是一種勝利的笑。這可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啊!

擴展資料: 篇八

草船借箭是我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的一個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是一條害人之計,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後來,有大霧天幫忙,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調了幾條草船誘敵,終於借足十萬支箭,立下奇功。

由此,諸葛亮的膽識才智受到後人的讚美,因而衍生了許多成語趣聞、戲劇表演。但在《魏略》中,所謂“草船借箭”卻是孫權所為。歷史上真正草船借箭的人是孫權。

出處一是《魏略》、出處二是《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三國演義系小説,虛構成分極多,正史上草船借箭是發生在孫權與曹操的濡須之戰,孫權坐船親自去刺探曹操的`軍情,被曹操發現命令士兵射箭攻擊,孫權的船被射歪差點沉了,他便讓船掉個頭讓箭繼續射,這樣一來船就平衡了,孫權就把船開走了。

孫權的聰明讓曹操十分感歎,留下一句名言“生子當如孫仲謀”。此外周瑜的心胸也十分寬廣,“嫉妒諸葛亮”純粹是三國演義為抬高諸葛亮貶低周瑜而虛構。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説了東漢末年的羣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鬥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鉅變,塑造了一羣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草船借箭的主要 篇九

《三國演義》是我國曆史上最優秀的古典名著之一,深受人民羣眾的喜愛。它的故事也不斷地被拍成各種電影、電視劇。趁着暑假,我就從書架上抽出了《三國演義》,趴在牀上靜靜地看着,去了解那一段刀光劍影的動盪歲月,去體會書中所描述的愛恨情仇。

其中草船借箭的那一部分讓我覺得特別精彩。當時的吳、蜀兩家剛剛結盟,曹操卻率領大軍殺來。東吳的周瑜雖然智勇雙全,但是氣量太小,一心想借機會除了諸葛亮。他們知道曹操都是北方人,不懂水性。就準備與曹操在水上作戰。周瑜找來諸葛亮,命他十日之內造十萬支箭備戰。但諸葛亮卻笑笑説只需三天就夠了,還立下軍令狀。魯肅等人都覺得這根本就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可諸葛亮只向魯肅借了20條船30人,然後一、二天卻一點行動也沒有。到了第三天凌晨,江上佈滿大霧,諸葛亮帶着裝滿稻草的船開往曹營,船上的士兵擂鼓吶喊,但當時霧茫茫的,看不清楚,曹操怕有埋伏就不敢出兵,他命令弓箭手不停地射箭。就這樣,諸葛亮的草船上插滿了箭,趁着順風逃走了。回去一數,船上密密麻麻的有整整十萬多支箭呢!真是太精彩了。

通過這個故事,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的聰明才智,當時又沒有天氣預報,可諸葛亮偏偏料事如神。我想這完全依靠的是他平時積累的科學知識,還有遇事冷靜思考的好習慣。再説説周瑜,真讓人看不起,一個大將軍卻這麼小氣。假如他與諸葛亮能夠團結一致的話,一定會成就一番大事業的。還有那曹操也太笨了,假如當時用上一些火箭的話,結果就完全不一樣了,諸葛亮恐怕是逃都來不及嘍。真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啊!

草船借箭的主要 篇十

《草船借箭》是我國著名長篇歷史小説《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文中的周瑜心胸狹窄,他因妒忌諸葛亮的聰明才幹,要諸葛亮在10天內造10萬支箭。諸葛亮一下子就識破了周瑜的陰謀,但他從大局出發,不與周瑜斤斤不計較,憑着自己淵博的學識,用妙計向曹軍借了10萬支箭,使周瑜不得不甘拜下風。

學了《草船借箭》這個故事,我認識到妒忌的公理是有害的,它既損害了別人,也損害了自己,這樣的事在我的生活中也是常見的。這個學期的幾次數字測試中,我的好朋肆,成績都比我好,我產生了一種妒忌心理,悶悶不樂,總想找機會與她吵架,可她畢竟是我的好朋友,我又不太好意思,讀了《草船借箭》這個故事我認識到了妒忌心理的危害,同學考試成績好,我應該為她高興,同時自己努力學習,爭取下次測驗中取得好成績,怎麼能不高興呢?這樣一想,心情就通暢了。

在生活中,像周瑜這樣妒忌心強的人,雖然非常多,但像諸葛亮那樣心胸寬闊,不為小事斤斤計較的人也不少。

有一次,在操場上玩耍的時候,有一個同學把我碰倒了,馬上向我道歉,我一咕嚕爬起來,怒氣衝衝的向他吼道:“對不起就完了嗎?"於是我們倆個人鬧翻了。下課後,他對我説:“對不起,你也把我推倒吧!”現在回想起來,他為了我們的友誼,可以不記前嫌,而我卻認為他是應該的,我真糊塗!

如今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人只要克服了妒忌心理,心胸寬闊,才能站得高,看得遠,否則就會像周瑜那樣,害人害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59okq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