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我的教學小故事多篇

我的教學小故事多篇

我的教學小故事多篇

我的教學小故事 篇1

過去,在校本成語故事課的教學過程中,有兩個問題一直困惑着我。一個是一節課學兩個成語故事,時間總是不太夠用,有時只能完成一個故事的教學任務。再一個問題是我每次講完故事,就讓學生説出喻義。學生往往亂説,因為他們對故事的理解還不到位,我就讓他們再複述故事,如果學生還説不準,我怕時間不夠用就給出現成答案。讓學生硬把答案記住。

為解決這兩個問題,我在教法上不斷探究,終於尋找到了較好的教學方法。

過去我是讓學生全文複述故事或全文表演故事,這樣耽誤了好多時間。現在,我只挑能揭示成語原意和喻義的重點部分讓學上覆述或表演,再設計關鍵性的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交流。這樣,學生就能很容易地説出來成語的原意和喻義,真是水到渠成,又節省了時間,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如成語故事《焦頭爛額》和《曲突徙薪》來自於同一個故事,這人故事較長,要是一遍遍去複述全文,時間肯定不夠用。我仔細分析,發現故事當中客人對主人提建議的那段話,就是“曲突徙薪”的原意,賓客説的話就是故事中藴藏的道理。我就把這兩段作為重點,讓學生複述,並畫圖加以演示,使學生自然而然地歸納出了“曲突徙薪”的原意和比喻義。而後我又通過設計問題:那些救火的人被燒得怎樣?他們的處境如何?引出了焦頭爛額這個成語的願意和比喻義。最後又讓學生用這兩個成語進行説話練習。由於問題設計精當,不拖泥帶水,只用了半節課時間便完成了這兩個成語的教學任務。

後半節課,我採用了猜畫謎的方法導入到“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一成語的教學之中,由於方法新穎,學生感到新鮮有趣,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我趁機讓他們分組表演,把鷸和蚌爭鬥的場面再現出來,並讓學生説出誰贏誰輸,而引出雙方爭持不下,結果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從中得利的道理,自然而然地説出了這個成語的喻義。並通過聯繫實例讓學生加深了理解,並能夠學以致用。

這次縣教研室老師來聽課,我輕鬆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在讓學生明白了道理的同時,知道了成語的來源,瞭解了喻義,學會了使用,達到了教學目標的要求。受到了聽課老師的好評。

我的教學小故事 篇2

作為一名年輕的老師,幾年間我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壯舉,也沒有什麼可以值得令人稱頌的偉業。但其中所經歷的酸甜苦辣足以令我回味終生。

剛教學時,由於不當班主任的緣故,我不善於也不喜歡與學生交流,很長時間我都是上課即來,下課即走,從不與學生進行思想交流。我認為老師與學生沒有必要交流,除非他犯了錯誤。但後來發生的一件事改變了我的想法。我班有一名男生,上課的反應很遲鈍,學習雖極刻苦,但成績很不理想。又由於他個人衞生較差,所以同學們都不願與他交往,甚至沒人願意與他同桌。按常理説這樣的學生應該很自卑,但他不,他極樂觀,總是面帶微笑,對任何人都很有禮貌,還從不怯與老師交談。那時的我表情冷漠,學生們都很害怕我,上課也都是規規矩矩的,好象與我之間隔着很厚的牆。學生們的成績不好也不差,我也對此熟視無睹,對於這樣的學生就更不必細説了,我甚至從沒叫他起來回答問題。但我經常覺得他好象是對我欲言又止,我並沒在意。

一次期會考試之後,我看了看學生的成績,都很正常,但他的成績引起了我的注意,他竟然得了高分,這對於他是絕對不可能的成績,要知道他從沒得過及格分。我很生氣,因為我在平時極其強調並要求學生一定不能作弊,要真實。沒想到他竟敢!我沒細想馬上把他叫到辦公室。令我感到驚訝的是:他竟然面帶微笑而來。我很生氣,對他進行了嚴厲地批評,最後説:我多麼希望這是你自己的真實成績。他終於哭了。

第二天一早,來到辦公室,我看到有一封皺皺巴巴的紙條放在我的桌子上,打開一看,是他寫的。他承認自己的成績是抄來的。他説他喜歡語文,儘管他的成績一直不好,但他希望我能叫他回答問題。他這樣做是想引起我的注意,沒想到我會這樣生氣,他感到很內疚。他説他一定會更加努力,不會讓我失望的。紙條的最後寫了一行小小的字,看樣子是後來加上的:老師,其實你笑起來挺好看的,真的,我們都有點怕你,但也喜歡你,我聽同學們也都這樣説呢。我心裏酸酸的,還有點甜甜的,我沒想到在被我一直漠視冷落的角落裏有着這樣一雙渴求老師關注的眼睛,雖然採取的方法有點幼稚;更沒想到孩子們對我這個不稱職的老師有着怎樣的諒解和期待!從此我慢慢地嘗試走近學生,與他們談心交流,我發現他們其實都是很可愛的,他們的內心世界也是豐富多采的。有了思想上的交流和了解,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也與日俱增。我與他們之間不再有隔閡,而是充滿了希望和陽光!他更愛笑了,也知道講衞生了,同學們也都願意與他交朋友了。我在與學生們的交往中也找到了自信和樂趣。

我的教學小故事 篇3

在暑假期間,我的女兒在老師的組織下進行了一次野外活動。為了培養她的能力,所需要的東西我都讓她一個人去準備。第二天,我送她到學校時,我發現所有的同學都揹着雙肩書包,多數同學穿的是旅遊鞋。而我的女兒只用手拎袋拿着她的物品,穿了雙涼鞋。因為天氣十分熱,她也沒帶雨傘,回來後都被曬爆皮了,看着女兒狼狽的樣子,我是又好笑又心疼。通過這次活動我讓她反思了一下,讓她知道今後如果有這樣的活動將如何去準備。為了讓她學會自理的能力,只能讓她在實踐中去學習。

其實,人一出生就有自理的天性,比如剛出生就知道找母乳,學步時摔倒了知道自己要爬起來,看到大人穿鞋也想自己穿鞋,等等。可是,隨着年齡的增長,這些原本屬於自己做的事,自己竟不做,或者不會做了。究其原因,一是父母嬌慣,二是自己有了依賴性。父母對我們的態度要改變,我們自己也要調整自己的心態。自己會做的事,一定要自己做;自己不會做的事,要學着去做。如果事事依賴父母,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時間長了,不僅會讓自己更懶惰,而且會讓自己不知道如何應對生活。常聽人抱怨,現在的孩子總是長不大,比如從國小到中學,不少學生必須有家長送接,甚至到大學還有家長要陪讀。大學畢業找工作,父母還要陪孩子四處奔波。一時沒工作,二十幾歲的孩子可以安然在家“啃老”。在學校,老師對學生也不敢有絲毫放鬆,為了安全考慮,有的連課間自由活動都取消,更多的學校叫停了學生嚮往的春遊,使學生接觸校外社會生活的機會越來越少。如此環境之下,一些孩子的生活能力低下,有的甚至連基本的生活常識都不瞭解,更缺乏與他人的正常社交能力。一些學生習慣於生活在由師長安排好的軌道上,缺乏自主選擇人生的意識和能力,對學習、學業以及未來的人生選擇茫然,一旦家長安排或選擇的人生道路發生變化,即無所適從,有的甚至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有的學生缺乏基本的應變能力,以致畢業求職屢屢碰壁、受挫。這顯然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孩子健康成長的人生軌跡。教育的過程即引領孩子社會化的過程。讓孩子學會自立,學會正常的社會交往,成年後順利步入社會生活,本是教育的基本目標和功能。如果在全社會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關注的環境下,家長與學校傾其心血培養出的學生卻總是長不大,連自立自理意識和能力都不具備,這無疑是教育的一種失敗。那麼怎樣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呢?

學會自理並不是一件很複雜的事,需要的就是努力嘗試、不懈堅持。學校對大家來説,環境都是一樣的,都沒有了父母的照顧和“約束”,這是一個多麼好的自我鍛鍊的機會啊。鞋帶鬆了,自己系;鉛筆用完了,自己削;積極參加集體勞動;自己的書包自己整理;自己的學習時間自己安排。“萬事開頭難”,剛開始時我們可能會笨手笨腳,也可能會被同學笑話,但能力是慢慢培養的,做好了這些小事,自理能力自然就逐漸提高了。

沒有自理意識和能力,談何成才?時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深感社會競爭在加劇。這一信號應該給予廣大家長及學校一個提示,即小心翼翼地包辦教育很可能是費力不討好,抱着的孩子長不大。這本不是一個新鮮話題,但卻一直未見較大改觀。不難想象,一個連自己的日常生活之事都處理不好的人,能自如地處理好職場中與上下級及同事的關係嗎?能擔當起在社會中做一個合格公民的角色嗎?

孩子自主自理的能力是在日常生活中獲得的,我們從國家、社會未來發展的角度,更應該重視培養學生的自立自理意識,讓孩子在人生選擇之中能夠做出自主的判斷,學會駕馭生活而不是一味依靠他人,在成人的基礎上進而成才,因此,培養孩子的自主自理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我的教學小故事 篇4

我們教師在寫教學設想時,很容易把學生的能力定位得比較低,總是以為自己學生可能這也不會,那也不會,這也不會問,那也不會問。於是,教學設想往往就成了教師自己的舞台,學生參與極少。由於教師在寫教學設想時,低估了學生的能力水平,在課堂上,當學生提出你意料之外的問題時,你會措手不及,出一身冷汗。

記得有一次,我給同學上作文課《秋天的樹葉》,本課的重點是引領學生統計撿來的葉子,並給葉子分類。課堂上學生表現得非常精彩,順利地完成了教師的一個又一個預案。可是,在討論葉子分類時,有一個小朋友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老師我認為這些藍顏色的葉子應歸一類。”當我問他為什麼時,他説因為它們的顏色一樣。我在預案中的設想是本堂課引領學生分類時能説形狀一模一樣的分為一類的就行了,沒有考慮到顏色可不可分為一類。

這時我巧妙地把問題拋給了其它小朋友:“小朋友,你們説相同顏色的葉子能不能算同一類呢?”讓學生分組討論,自己趁這個時間加緊琢磨,是得出結論告訴學生好,還是裝糊塗讓學生課後繼續研究呢?這時,離下課時間還有3分鐘了,我示意靜了下來的口令,有的學生馬上舉手了,並説:“我們小組不同意他的説法,葉子的分類只能按形狀不同來分,不能按顏色的不同分類的,因為顏色相同的不一定是同一棵樹上掉下來的葉子,不能説是同一種的。”有説:“我們小組認為按他的方法分也行,因為在我們撿來的葉子中顏色也有相同的……”根據以上學生的發言,我馬上意識到不能輕易下結論,讓學生繼續去研究吧?

寫教學設想時,我小看了學生,差一點下不了“台”。在課堂上,是那些“小不點”幫我解了圍。從些,“不能小看學生”這句話時時提醒着我,時時鞭策着我,時時激勵着我!

我的教學小故事 篇5

20XX年,迎着初秋的暖陽,我已經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一年了。一年的時間,説長不長,但説短也不短。在這一年裏,身為一名班主任老師,我盡我自己最大的能力,始終以一顆熱忱的心温暖着學生,用我的真誠在平凡的崗位上譜寫人生的華章。回望這一年,和學生相處的點點滴滴,讓我心生感激之情,感激這幫孩子給了我一個難忘的“第一年”。

立足本職獻青春,讓生命在工作中增值

眾所周知,教育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然而,要做好這份最光輝的職業,卻不是那麼的簡單。初次接手四年級,面對一羣處於孩童與“小大人”之間的孩子,除了興奮,更多地是一份無措、一份擔憂。44個孩子,背後就是44個家庭的期待,而我,方踏上三尺講台,有能力來管好他們嗎?能讓孩子們都喜歡我,喜歡我這門課嗎?就是在這樣的徘徊、遲疑中,我開始了我的本職工作。

教育,就是一朵花去澆灌另一朵花的過程。孩子其實是這世界上最單純的動物,他們渴望被愛,渴望被重視。孩子也是這世界上最敏感的動物,你的一個眼神、一句話語,在他們稚嫩的心中會留下無法抹去的痕跡。“用心去愛孩子”,是我在迷惘中找到的方向標,這就如同燈塔給航船指明瞭航線般,讓我看到了光明與希望。

在正式接手這個班之前,熱心的前班主任已經將班裏的情況向我透了底,我也在開學前的大掃除中得知——班裏有部分孩子很想當班委,但是以前都是老師委任的,所以總也輪不到他。面對這一情況,我內心進行了“天人交戰”:有人説過“最好的管理模式就是希特勒的獨裁製”,如果我這學期沿襲以前的`班委體制,我將會省下很多訓練班委重組的時間,在工作中會輕鬆很多。但是,這對另一部分要求自己提高的孩子卻是極不公平的。老師的一切就應該是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累點、苦點又算得了什麼呢?陶行知先生的話讓我毅然決然地採用“毛遂自薦”進行了班委改選......雖然,將新班委培養起來的過程很辛苦,可是,我樂在其中。大半個學期下來,效果也比較喜人,班委有了新鮮血液的注入,煥發出勃勃生機,學生間由於都是民主選舉的,大家對班委的工作也很配合,整個班級呈現出積極向上、團結向上的新風氣。這更讓我明白了:我的辛苦,值得!雖然在他們的成長中,我們也許要付出更多,但你得到的,遠比你付出的要快樂很多、很多。

當班主任很累,事情很多,很煩心,這都是免不了的,但是,當你走上講台,看到那一雙雙求知的眼睛,當你看到你的學生在你教育下有了很大的改變,當你被學生圍着快樂的談笑,當學生把你當成最好的朋友,當家長打電話來告訴你,孩子變了,變的懂事聽話了…… 那快樂是從心裏往外湧的,那份滿足是無以言表的,這時,你會覺得付出的再多,工作的再苦,那也是心甘情願的。因為,我的生命有了新的價值!

用真情換真心,成為孩子們的貼心人

教育需要心靈的溝通,而一個高高在上,固守“師道尊嚴”這冰冷教條的老師,只會讓學生望而生畏、敬而遠之。在接手我現在這個班級的第一個月,班裏一名男生的爸爸因車禍去世了,才十一歲的孩子就沒有了爸爸,這對孩子的影響將會多麼巨大,這孩子以後肩上揹負的擔子將會多麼沉重!孩子在請了一個星期假後回來上課了,看着孩子稚嫩的臉上多出了那麼一絲漠然,我的心也隨之疼痛。孩子講話沒以前多了,孩子活動時不愛玩了,孩子作業開始馬虎了……這一點點的改變,我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一個週末,孩子媽媽有事晚來接孩子,讓他在教室做作業,我覺得這是一個契機,一個我跟孩子交流的時機。我從孩子最近的學習情況入手,然後慢慢地轉向孩子的生活,問及孩子爸爸的時候,孩子哭了……看着眼前的孩子,我沒有過多言語,而是讓他盡情地哭,因為我知道,這樣的宣泄對孩子來講,是最真實的情感表達。孩子情緒平復後,我個孩子講了一個故事——《陰影是條紙龍》,一個淺顯但卻又讓人回味的故事。孩子聽完後,沉默地低下了頭,等他再次抬起那顆倔強的腦袋時,我分明看到了他眼神中一閃而過的堅定。以後,我每隔幾天,就會給他看一篇小故事,每個小故事都有自己的深刻含義。慢慢地,孩子恢復了往日的笑容,只是這笑容比同齡孩子更多了一份剛毅......作為一名國小教師,我懂得要用愛來武裝自己,只有愛學生,把他們當自己的孩子般來關心、呵護,才能讓孩子的成長之路充滿陽光。

一位教育家講過這樣的話:“對於國小教師的要求的第一點是由衷地熱愛兒童,最好的老師,並不是傳授知識最多的教師,而是最熱愛自己學生的老師。”在這一年的教學生涯中,我也深深體會到,教育好學生的前提就是“愛”,愛是工作成功的關鍵。作為班主任,我們更應該把每一個學生都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來愛。我們應該像孩子們的媽媽、姐姐般,去理解、尊重他們的興趣、愛好和要求,去關心他們,愛護他們,以欣賞的眼光去看待他們。只有這樣,每當我們看到孩子們的些微進步、點滴成績,才會發自真心的興奮、雀躍。而他們小小的煩惱、挫折,我們也才能細心發現,從而及時地幫助他們,為他們排憂解難。

正如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所説:“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要想在教學上獲得成功,必須重視情感投資,用師愛感染學生,時常與學生進行心靈的接觸,成為學生的貼心人。隨着年齡的增長,閲歷的增加,感悟生活的同時,相信我對“奉獻”一詞會有更深一步的認識。“一個學生一朵花,我要讓我的花園裏開滿花。” 我堅信:“青春在奉獻中閃光,生命在工作中增值,身為教育第一線的工作者,只要是對學生好的,那我們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我的教學小故事 篇6

隨着2009年普通高中新課改以來,普高的美術課的開設由無到有,作為一名新課改的一名而且是我校唯一的美術老師,我在這兩年以來的美術課教學中,與所任班級的學生們一起探討一起學習,期間發生了不少讓我回味無窮的故事。

2009年9月開始,根據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推進計劃,我們學校和河北省其它普通高中學校一樣,全面開設了所有學科,以前美術被束之高閣,不被提及,現在隨着改革的一聲號角,我們學校也加入了新課改的行列。我成為新課改幸運老師中的一名。我作為全校唯一的一名美術老師,全力接下了這個艱鉅而又神聖的任務。

從新高一開始開設"美術鑑賞"必修課,這是我國美術教育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填補了長期以來我國高中不開藝術課的空白。在高中開設美術課,是為有機地銜接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主要的任務是為激活廣大學生形象思維的能力,培養他們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和鮮明獨立的創造個性,以促進學生形成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格和品質。

自09年接手高中美術鑑賞課以來已有將近3個春秋,不管是自己上課,還是聽兄弟學校其他老師上美術欣賞課,感受頗多。

我是一名鄉鎮普通高中的美術教師。對於當今的現狀可以説了如指掌,學生們既喜歡上美術課,又不喜歡。估計這矛盾的説法只有我們農村美術教師才領會其中的含義。學生們喜歡上美術課是因為他們厭煩了每天沒完沒了的其它文化課的輪番轟炸,有的學生甚至一上課就打蔫,即使是在早上也同樣。開設美術課讓他們眼前一亮。很多學生在國小就渴望好好的上美術課。因為美術課可以讓他們能充分的發揮自己的想象,隨心所欲的一起和朋友們畫畫,毫無拘束的做自己喜歡的事。這可是他們在一直盼望着的美事啊。這種奢望好像有點可遇而不可求。如今要開設美術課了。他們興奮的躍躍欲試,歡欣鼓舞。

第一節美術課學生們十分興奮的上了高中階段的第一節美術欣賞課,因為以前他們從來沒這樣近距離的直觀的看到這麼多美麗的震撼心靈的圖片,並且通過我細緻的講解了解了藝術大師們創作作品的藝術背景和他們在其它書上很難知道的藝術家的思想和人格魅力。學生在欣賞美的同時同樣接受了思想教育。要知道一件偉大的藝術品能屹立不倒,不僅僅只有外表的形式美,而更重要的是對社會產生的影響。

前幾節課可以説學生們的聽的興趣濃厚。然而接下來的一節課學生們卻是沒那麼投入的進入美術課的狀態。因為他們不喜歡那種“講賞”性質的美術課了!!!那些“講賞”不足以吸引他們了,換言之他們需要了解和參與的更多。

針對這一情況,我立刻改變了這種傳統的説教式的欣賞課的方式。首先給出他們充足的時間預習課本內容,可以超前閲讀,讓每一課新鮮的課程內容打開他們求知的大門。讓他們帶着好奇心去聽。其次指導他們自己準備上課用的相關資料,鼓勵他們並幫助他們聯繫電子閲覽室,以讓他們能在網上查閲自己能派上用場的圖片和文字資料。讓學生有備而賞,縮短學生與欣賞內容的距離,產生欣賞的直接興趣。必要時,對於欣賞中提出的一些問題,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欣賞、評價,以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這樣既發揚了每個學生的優勢,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又鍛鍊了他們之間的合作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要積極創設生動和諧的氛圍,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發揮創新的潛能,做到敢想、敢説、敢做、敢畫。比如我在知道學生們欣賞抽象主義繪畫時,鼓勵他們大膽按照自己的理解“修改”大師們的名畫,然後分小組點評。學生在興趣盎然的狀態下開動腦筋,鍛鍊了他們的觀察力、增強了他們的記憶力、更加豐富了他們的想象力,這樣他們才會興致勃勃、心情愉快地去學習,表現出個性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我的教學小故事 篇7

經常聽其他學科的教師羨慕地對説:“你們的課好上,不用從頭講到尾,學生又感興趣。”我笑笑,心想要是真能讓每一節美術課輕鬆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這個美術老師肯定不一般。美術課要上好,還真不是那麼容易,課前的精心準備,課堂的情景創設、環節安排、個性輔導、多樣評價以及課後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可少,都需要我們下工夫來思考、推敲。什麼樣的美術課稱得上好?怎樣上好美術課呢?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處處是創新之地,時時是創新之時,人人為創新之人。”作為一位教育者,在教學中首先就要具備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善於及時捕捉學生思維的閃光點,並小心翼翼地呵護和扶持;那麼課堂教學才會真正散發出獨特的靈性和魅力!

著名兒童美術教育家楊景芝教授説過:“孩子們具有豐富的創造力,每個孩子都具有豐富的創造力,每個孩子都各具特點,只要我們正確地加以引導,孩子們的潛能意識都能得到很好的發揮。”而美術教學是最具有創造性的活動,最能夠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

記得那是上寫意國畫的時候,户外陽光照射在教室的玻璃窗上,給教室增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此時教室裏學生的心情與天氣一般燦爛。在繪畫之前,我首先講解、演示了幾種墨與色的變化,及墨色混合的作品。接下來讓學生嘗試繪畫,一會兒,學生們每人已完成了好幾張習作,他們把自己的得意之作放在靠窗的桌子上等着晾乾,意猶未盡地又拿出新紙開始繼續作畫……幾分鐘過去了,再回過頭看看自己的作品,卻驚奇地發現,經陽光一曬,作品的顏色變淺了,但筆觸明顯,沒有了剛才濕潤的光彩與韻味了,一切變得平淡無奇,感覺甚是遺憾。

這時,我隨手拿了一幅畫,舉得高高的,對大家説:“這幅畫剛才的顏色很鮮豔,現在為什麼變淡了呢?”學生都不知是什麼緣故。我又拿起一幅未完全乾透的作品,對着窗户一照,光線透過紙背,畫面的顏色比剛才淺多了。學生們露出了疑惑的眼神,這時,我把平時的國畫創作心得抖出來:“同學們,在畫國畫的時候,不緊要畫出形體也就是物象,還要注重意境、筆觸,更要注意色墨的深淺,在繪畫時墨色比你想要的效果要深一些,幹後就會變得和你預想的差不多了,否則就會達不到你的預期效果。學生們聽後又開始認真的調墨色繪畫了,我讓畫完的學生把畫自己貼到黑板上展示,很快黑板上貼滿了,多數同學畫完了見沒地方展示自己的作品,都非常着急,這時,有個學生説:“老師,我們把畫貼到玻璃上吧”,我説可以呀,對着太陽的玻璃窗上很快貼滿了作品,在陽光的映耀下,顯得朦朧迷離意境深遠,有個學生説老師我們舉辦個畫展吧,就叫‘朦朧畫派”,我對學生的提議大聲叫好,讓班裏所有的學生都來當觀眾、當評委,學生們一下子沸騰起來,紛紛當起了小評委小觀眾:你的畫墨重了些,他畫得不太像,這幅墨色剛好有意境,那幅畫表現手法太好了墨色靚麗筆觸鮮明……他們個個都像是一個美術鑑賞家,津津有味的、眉飛色舞的欣賞評述着自己的傑作。

快下課了,我按耐住自己萬分感慨的心情,請同學們靜下來,在同學們期待的眼神中説:“同學們,對於今天的活動課,你能發表一下自己的感受嗎?”

學生1:“我的幾個好朋友都説我的作品太美了,希望我能畫幾張送給他們呢!”説完自信地笑了。

學生2:“今天,老師我們都當起了小評委小觀眾,舉辦了班級畫展,還表揚我們有創意,讓我們很有成就感,老師謝謝您!”

學生3:“今天,雖然我沒能夠畫出很好的作品,但是我有信心,

下次一定畫出讓大家滿意的作品,展覽給大家看,老師,我有機會的,是嗎?”我點點頭。

……

下課了,本以為學生的興趣活動會到此為止,走出教室到外面去玩其他的了,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他們對自己的作品是如此地自豪,對自己的創意是如此地在意與珍惜。只見兩個平時畫畫不太認真的“小調皮”這時正在教室外大聲地喊:“快來!快來!免費參觀!免費參觀!……”這時別班的學生被他們的喊聲和窗户上與眾不同的現象深深地吸引住了,都覺得非常好奇,不約而同地走近教室的窗户旁參觀起來了。我站在一旁偷偷地看着,發現學生都在把自己的好朋友叫到自己的作品旁,神氣十足的評價自己的作品:“這邊稍淡了點,那邊濃了點……”小畫家的臉上寫滿了驕傲與自豪。要知道很多學生從來沒有這種待遇呢!今天,他們是這個舞台的主角,他們在興奮與成功的娛樂中學習了知識。

總之,要上好一節美術課,就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人翁精神,使嚴肅的課堂變得生動活潑,給學生的學習帶來無窮的樂趣,讓他們在遊戲中玩、在遊戲中樂、在遊戲中學、在遊戲中成長、在遊戲中益智。我想這即尊重了學生的願望、樂趣、情感,又激發起學習的熱情,會給今後的課堂教學帶來新的契機。

我的教學小故事 篇8

講授合理進行比較要確定測量單位時,如果用阿凡提量渠水的故事進行教學要比枯燥、單調地講授理論效果好得多:有一次,國王問阿凡提:“人人都説你智慧過人,那麼你知道眼前的這條渠裏的水有多少桶嗎?”阿凡提説:“如果這桶有這條渠一樣大的話,那就只有一桶水,如果這桶有這條渠一半大的話,那就有兩桶水,如果這桶有這條渠的十分之一大的話,那這條渠就有十桶水為什麼同一條渠卻不能確定他到底有多少桶誰呢?(桶的大小沒有確定)阿凡提正是抓住了桶的大小可以人為地任意確定作為測量的標準,從而戰勝了國王的刁難。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一個道理:進行測量時要選定一個統一的、人們公認的標準作為比較的依據,否則,同一物體的長度,測量的值是不確定的,這個選定的標準就是測量單位。

故事為學生創設出構建知識的良好氛圍,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故事中不僅掌握了知識,還掌握了過程與方法。這樣的效果要比教師緊握着嚴謹的學科知識,將其硬塞給學生好得多。教師如果只是一味地講授枯燥的理論,只會把學生的個性思維抹殺掉,甚至會導致厭學情緒的產生。

我的教學小故事 篇9

在講《電磁感應現象》是講解有關法拉第的小故事:法拉第1791年9月22日生於薩里郡紐因頓的一個鐵匠家庭。

13歲就在一家書店當送報和裝訂書籍的學徒。他有強烈的求知慾,擠出一切休息時間貪婪地力圖把他裝訂的一切書籍內容都從頭讀一遍。讀後還臨摹插圖,工工整整地作讀書筆記;用一些簡單器皿照着書進行實驗,仔細觀察和分析實驗結果,把自己的閣樓變成了小實驗室。在這家書店呆了八年,他廢寢忘食、如飢似渴地學習。他後來回憶這段生活時説:“我就是在工作之餘,從這些書裏開始找到我的哲學。這些書中有兩種對我特別有幫助,一是炊英百科全書》,我從它第一次得到電的概念;另一是馬塞夫人的《化學對話》,它給了我這門課的科學基礎。”法拉第主要從事電學、磁學、磁光學、電化學方面的研究,並在這些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發現。1820年奧斯特發現電流的磁效應之後,法拉第於1821年提出“由磁產生電”的大膽設想,並開始了艱苦的探索。

1821年9月他發現通電的導線能繞磁鐵旋轉以及磁體繞載流導體的運動,第一次實現了電磁運動向機械運動的轉換,從而建立了電動機的實驗室模型。接着經過無數次實驗的失敗,終於在1831年發現了電磁感應定律。這一劃時代的偉大發現,使人類掌握了電磁運動相互轉變以及機械能和電能相互轉變的方法,成為現代發電機、電動機、變壓器技術的基礎。法拉第的座右銘是:“像蠟燭那樣為人照明,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忠誠而踏實地為人類偉大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法拉第一生熱愛真理,熱愛人民,真誠質樸,作風嚴謹,他的思想品質深深地紮根在了學生的心裏。

我的教學小故事 篇10

時光如梭,歲月如歌。轉眼間參加工作已經是兩年了,回憶這兩年的工作,有很多的故事,也有很多的快樂。我們所要面對的事情太多、太複雜了,但在工作過程中我也學到了許多專業知識、掌握了一定的工作經驗,藉此機會我就把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大家一起分享。

作為一名青年體育教師,自己學習體育六年,步入大學學習體育教育三年,從中得到了很多的快樂和拼搏。國小階段是性格形成期,我們應當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使他們樂於交往,興趣廣泛,與人和諧相處和積極進取。如在體育分組活動中,常會發現個別學生不願參加小組活動,指導小組活動方法,並在巡視中不時地過問該小組每個成員的活動情況,及時表揚小組成員取得的成績,使不合羣的學生增添信心,融入羣體。此外,還可創設兩人合作的遊戲比賽,讓這類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與同伴打成一片。這樣日積月累,持之以恆,就能幫助學生培養起良好的性格。

其實,每一個體育老師都希望在自己的課堂上學生都能夠是守規矩,練習是按秩序的有序進行,其時不然,真正的體育課的課堂紀律與練習的實際情況不是體育老師所想像的那樣理想化的。記得有一次三年級《短繩》教學課,全班練習完後還有多餘的幾分鐘,我就按排了分兩大組男、女生各一組跳長繩,首先是我讓一部分會跳長繩同學示範了一下,然後再簡單講解了跳長繩的動作要領,接着就讓學生分組練習了,可是當我剛轉身去整理短繩時,就有幾個學生跑過來告訴我説,有幾個學生不願意跳,在邊上自己玩別的,還有一部分同學不排隊,插隊跳。還有的説同學間在互相譏笑別人不會跳,總之隊伍很凌亂。聽了學生的彙報後剛開始我很生氣,他們也太沒組織性、紀律性了,如果其他學生都像他們一樣,那課堂紀律可不就亂套了。於是我集合了隊伍,想批評他們,找出違反紀律的學生。可一想還是調查一下原因吧!當我瞭解一下情況後,使我改變了初衷。原來由於70%學生都不會跳長繩,會跳的學生都爭先想在全班學生面前表現一下自己的能力,還有部分想跳的想跳又不會跳,跳不好還要被同學譏笑,於是同學間就出現了互相漫罵,有的學生就乾脆不跳到邊上玩自己的到最後大家都覺得沒勁了,所以也就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隊伍出現了混亂的現象最終導致學習的失敗,這節課後給了我很大的震撼。課後也寫了一些教學小結,認為導致這節課出現上述原因的就是教學方法單調,形式單一,體育課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如何體現學生為主體,確是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而在體育教學中,教師給學生創設一個寬鬆的學習環境,可以使學生髮揮主觀能動性,變學生被動學習為積極主動學習,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融為一體,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於是我利用上室內課時間適時地引導學生鼓勵和激勵他們,學生有了躍躍欲試的想法了,接下來的體育課中在有意識的把會跳的和不會跳的學生區別開來,再讓他們分別自發組合,自己找練習的同伴,就這樣在後面的幾次練習中,學生練習的興致始終很高,課堂氣氛出奇的活躍。

通過這個案例,教師在教學中應想方設法為學生能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但也不能忽視學生的需要和情感的體驗,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潛移默化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們的身心得到全面、協調的發展。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教法,要有選擇性和針對性,常變常新,始終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把教學過程變成學生想學、樂學的自覺行動。在教學中要採用多種教法和手段,營造寬鬆的教學氛圍,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多的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學會探究與分析,從小傳授他們“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學習方法。並且多讓學生談感受,大膽的説出自己的想法,讓我們每一位學生都能成為新課堂中的小主人

教學中不僅要鍛鍊同學們自我組織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而且還要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地教學,滿足所有同學的興趣和需要,有時我把教學內容科學地、嚴謹地設計成多種運動方法讓同學們選擇自己所喜歡的運動方法,然後根據選擇情況自由結合成小組,每個小組選出一位小組長,小組長帶領同學們完成教學內容。各小組在完成運動處方的內容時,根據自己情況選擇自己的組織方法和學習方法。這樣充分發揮了同學們的聰明才智,發揮了同學們的想象力、創造力,學生的主動性充分調動了,課堂教學一片生機盎然。這樣,既豐富了課堂教學也把間操課搞活了,同學們也多掌握了一項技能。

同時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衡量學生心理健康的一項重要指標。因為一項重要指標。因為一項創新活動的完成,必須具有充沛的體力、飽滿的精神和樂觀的情緒。因此,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應通過多種手段培養學生活躍的思維、豐富的想象力及運用知識的實踐能力等。比如教材的安排要體現健身性、趣味性和實用性,以促進學生生理、心理和精神等方面的提升,獲得成功和愉快的體驗,使他們能熱愛體育,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此外,還可通過教學方法的創新,以開發學生的潛能和完善人格,培養學生自學、自練的能力,並給學生營造合作學習的氛圍,同時為學生提供機會,培養他們的創造力,競爭力。

當然,體育課更是德育、智育。要發展快樂體育、陽光體育,那麼我們應該在育人路上多一些寬容,少一些心靈的隔閡。多一份寬容,就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任,就多一份有愛;多一份寬容,才會有關愛和陽光。我們要在育人路上要給孩子們創造一個寬容、理解、信任的環境,孩子們定會還給我們一個個耐人尋味的故事。

我的教學小故事 篇11

我悄聲走進教室,此時離上課時間還有四、五分鐘。教室裏真吵!講台下分明是一羣炸了營的小螞蚱。我足足盯了他們有一分鐘,可我的學生們仍然各“忙”各的,對我熟視無睹。我不禁有些氣惱,“師道尊嚴”何在?

我板起臉,漸漸地,學生中開始互相傳遞着一種表情,他們的眼神中紛紛遊離出一種隱隱的擔憂,那就是課前吵鬧讓老師生氣了,小心老師要丟“炸彈”了,老實點……看到這幕場景,我忽然想起十幾年前,自己也曾因為課前的吵鬧,觸犯了“先生”的尊嚴而“遭遇”嚴厲批評的往事,我一下子釋懷了。這明明是孩童的天性使然,想想學生時代的我不是也曾祈盼着老師能走進我們的嬉戲中來嗎?此時此地,我又何必繃起一副冷麪孔在小孩子面前“扮酷”呢?

學生顯然被我這副面孔給唬住了,我的心中流出一絲愧意。該怎麼辦呢?想起偶然一次在電視上看李詠主持的《幸運52》,一個“一槍打四隻鳥”的手指活動讓全場歡呼雀躍,我也教給這幫愛動的“小螞蚱”們吧!於是多次示範動作後學生饒有興趣地模仿,儘管有些學生因為手指不夠靈活弄錯了而引來旁邊同學的一陣逗笑,但教室裏始終洋溢着歡樂。此刻,我明顯感受到了師生之間的親近,教室裏仍很吵鬧,我卻已不再為此苦惱。

一陣清脆的鈴聲過後,教室裏安靜下來,我鼓起掌來,並告訴我的學生們,“你們雖然第一次做這樣的手指活動,但你們認真地做了,而且通過鍛鍊,你們的手指將會變得越來越靈活。”小遊戲宣告結束,同學們雖意猶未盡,卻也極爽快地把心思轉移到了課堂上來。

語文課本《掌聲》故事中,殘疾女孩英子在同學們的掌聲中由自卑孤獨變得自信合羣,並開始微笑着面對生活。學生在朗讀課文後很受感動,接近尾聲時,我問學生,“人人都需要掌聲,有誰曾經把掌聲送給你,你又想把你的掌聲送給誰呢?”學生沉思片刻後紛紛説出了自己的心聲。沒多久,一個男孩子頓悟似的談起了這堂課前的那段“小插曲”,説他感動於老師在課前送給他的掌聲,因為他的手指太笨了,既看不到“槍”,又打不到“鳥”,惟有老師鼓勵了他。

這個男孩子的話剛一出口,教室裏驟然間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我知道這掌聲既是送給這個小男孩的,也是送給我的。

學生們純真的心靈深深地觸動了我,作為一名年輕的教師,我對“師道尊嚴”有了全新的闡釋──教師只有先去尊重每一個學生,行好為師之“道”,才會得到學生們由衷地尊敬,才會有教師的尊嚴。

我的教學小故事 篇12

學校是什麼?學校是喚醒人性,親近善良,遠離無知,拒絕邪惡的場所,作為三年級二班的班主任,我和孩子們一起成長,一起學習。我們班的孩子是我從一年級帶上來的,我們有着三年的感情。老師什麼脾氣,學生什麼脾氣,大家都一清二楚。有時候看到老師生氣了,孩子們就自覺地學習,下課還跑到我辦公室,送好吃的,送自制的小禮物。這些都讓我感動不已。

人人都説教學苦,在古代有“家有五斗糧,不做孩子王”的説法。確實,做一個老師挺苦挺累的,做一個好教師就更苦更累了,但這是我們選擇的職業,所以我們要做的只有默默工作。

慢慢的,我意識到了一個快樂的充滿温馨的課堂,對孩子們的成長是多麼的重要。意識到每一個孩子都是可愛的,雖然他們有的可能學習成績有些不隨人意,但誰都希望自己學好呀!只是智力和後天的努力程度不同,受到的教育不同,學習的方法不同,造成了他們之間的差距,芸芸眾生,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可能他們經常無法剋制自己的言行,無法很好地完成學習任務,不一定有輝煌的未來,可是誰説一個平凡的人就比誰低人一等呢?於是我剋制着自己,寬容地對待每一個學生,這無聲的教育換來了孩子們的上進心,他們逐漸對學習產生興趣,學習成績逐漸提高,更重要的是他們很健康很快樂地成長着。我感受到書本知識的學習是很重要的,但是給學生營造一個寬容的學習環境,在鼓勵學生的人格力量的成長上,個性張揚的發展上,是有利得多的

有人説過這樣的一句話:“老師不經意的一句話,可能會創造一個奇蹟;老師不經意的一個眼神,也許會扼殺一個人才。”我時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我今天的教學中有遺憾嗎?孩子們的好習慣養成了嗎?我遺忘了那個學生了嗎?曾經觀看張藝謀導演的《一個都不能少》,一個小小的代課老師魏敏芝,只因老師離去前交代過“這些孩子一個也不能少”這樣一句話就能如此堅定執着地尋回每一位輟學的孩子,這部影片讓我非常感動,這種精神值得我學習,於是我常常找差生談話,抽時間補課,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孩子們進步了,對學習充滿了信心,也更快樂了。我真切的感受到教師責任的重大。

做教師沒有能力點燃火種,但絕不能熄滅火種!我們不需要專家,更需要大家!

我的教學小故事 篇13

從事數學教學工作14年了,我認為數學教學工作主要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因此在教學中重視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導。

一、在實際教學中,在對學生訓練過程中,總會發現有些知識學生還沒掌握好,解題思路不正,因此首先要指導學生把這些問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弄明白,然後再找類似的題給學生訓練,直到學生真正弄懂會做為止。讓學生學會思考,是從根本上提高成績和解決問題的良方,使學生 “聽得懂,做得來”,這對基礎很差的學生也很有信心,培養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二、教師還要充分留給學生進行自主探索、思考問題的時間和空間,這樣的教學,學生才能夠放飛思維,張楊個性。在教學中只有給學生自由的時間,學生才能擁有更大的創造性。蘇霍姆林斯基説:教室裏寂靜,學生集中思索,要珍惜這樣的時刻。教學中多留給學生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思維去學習,哪怕有時有些嘗試可能是錯誤的,但也能通過學生之間按照他們自己的思維方式相互質疑,相互補充使之完善。

記得在教學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後,我和學生們正在學習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這一知識,通過用配方法對一般形式的推導,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看學生們像都明白了,心想下面就來做個練習吧:用公式法解方程2x2+x+1=0學生列式做出:b2-4ac=1-4×2×1=1-8=-7時不知該如何去解,我想他們是否真的理解了求根公式成立的條件呢?我靈機一動,給學生們設下了一個“圈套”:“同學們,你們看我們計算出了b2-4ac<0的情況,是不是求根公式不對呢?”原以為這個問題很簡單,同學們肯定會踴躍發言,達成共識,不料,真是讓我始料未及, 我的問話剛落,孩子們便開始七嘴八舌地説開了,很多同學都不假思索的説:“是不對。”也有的説:“這是一種特殊情況。”還有少數説:“要讓求根公式成立,必須加條件b2-4ac≥0”。此時學生的表現學生的心情以及他們的心理我都盡收眼底。我咕噥着説:“哎呀,只爭不行,請講出你的理由來。”學生互不相讓,你一言我一語,針鋒相對,相持不下。我暗暗搖頭:“唉!這幫孩子,推理公式時那麼強調,難道我還要再泛泛地跟他們重複強調嗎?我耐心的等待着,期待着。

正在這時,我看到劉暢同學皺着眉頭,按耐不住,突然從座位上站起來激動地説:“老師,要使求根公式成立必須加條件b2-4ac≥0,但b2-4ac可以判斷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況。當b2-4ac≥0時方程有兩個不等的根,當b2-4ac=0時 有一個根,當b2-4ac<0時求根公式不成立方程就沒有根。”我聽後説“劉暢同學講的很好,他不僅明白了求根公式有一個重要的條件,還給大家提供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別式。所以我們這個方程應該在實數範圍內無根。”同學們聽了恍然大悟,後悔自己怎麼沒有早一點想到。我説:“劉暢同學不但能夠認真思考問題,而且不人云亦云,敢於説出自己的想法,這就正是他與眾不同的一面!”我真誠地説:“劉暢同學,你太了不起了,你真是我的好朋友。”學生們流露出羨慕的神情,大聲喊:“老師,我們也是你的好朋友啊!”霎時,一陣歡快的笑聲迴盪在教室裏... ...

事後,我深刻地反思着……

我的教學小故事 篇14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既是一種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更是一種教師教學方式的變革。過去我們傳統教學模式基本上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記”,並且多數人認為:教師講授越充分、越精細就越好;學生越“聽話”、越安靜、越能跟着教師思路走就越好;記憶得越多就越好。並且這種教學模式只重視了教師怎樣教,而忽視了對學生學習方式的研究,忽視了學生是通過怎樣的方法和過程獲得知識的。如今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我們教師不應該再以“知識的權威”而自居了,而應該與學生建立一種平等的師生關係,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是一種平等的交流,是一種享受、是一種快樂。

對於為人師者而言,我一直在勉勵自己:“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值得我們思考的是,一桶水到底有多少碗?即使再大的桶也是有限量的,決不會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我們教師只有轉變觀念,轉變角色,從一個教人者轉化為學習者,轉化為和學生並肩的共同探究者,在共同探究中共同發展。即以尋覓知識的甘泉。

記得我在講一節因數和質數的新課時,在課快要下課前我提問了一個問題,問100以內的數哪個數的因數最多,我想讓他們自己去探究,看看結果能怎樣。這時教室裏的同學都拿着筆在紙寫寫算算,看看誰能解決這個問提,我自己沉思着,讓學生回家用自己收集的大量的資料來説明。第二天課上大多數學生都認為60的因數最多,為什麼60的因數最多時,當我講得最起勁時,突然平時最調皮的男生舉起了手,我還有一個答案和60一樣多,我連忙説,別瞎説,老師,72,那名小男生搶着説出來了,我當時猶豫着,仔細一想,真的還有72,我問他,你怎麼知道的,他輕輕地説,我是在《十萬個為什麼》這本書上找的答案。還有在網上找的答案。毫無疑問,學生們佔有的資料遠比我們教師佔有的多得多。有很多知識都是老師不知道的。” 這節課通過我與學生的共同探究,學生掌握了科學知識,我也學到了很多新知識,我們一同分享着獲取知識的快樂。

我的教學小故事 篇15

人人都説教學苦,確實,做一個老師挺苦挺累的,做一個好教師就更苦更累了,但這是我們選擇的職業,所以我們要做的只有默默工作。

在我教書生涯中,發怒成了我生活中出現得最多的動作。有一次,語文課上學生不專心,表現出疲憊狀態,精力不夠集中,引起我的發怒,於是我在課堂上大聲呵斥犯錯的學生,只因為覺得這樣做會在全班起到震懾作用,卻沒有去想這個學生會有怎樣的感受,也忽略了同樣坐在教室中其他的那些滿懷期待等老師講授下一課的同學。結果,學生好了一時,不久又思想不集中了。後來,我嘗試在語文教學中,採取了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每學一篇新課文,都讓學生採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自己喜歡的課文內容。這樣做,操作起來比較困難,但可以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讓他們去動腦,去説,讓他們認識自己是學習的主人。當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對講解的乏味,我就索性穿插點小故事或小趣聞等插曲,關鍵在於教師要掌握調度學生的藝術。語文的教學有生動的課堂講解,但也有枯燥的字詞訓練;有情節曲折生動的故事,也有乏味的理解與説理。不論何種語文課堂,如果我們教師能讓學生始終保持高昂的學習熱情,積極地投入到語文課堂的情感體驗中,學生會學得有滋有味,老師也樂於教學。

孩子的心靈是純潔而美麗的,如水晶;孩子的心靈是脆弱而易碎,如玻璃。我們做老師欣賞着他們水晶般的心靈,每當要發火的時候,腦子裏就不由自主地出現自己初為人師時的事情。有時我覺得愧疚,後悔當時嚇着了那些孩子;有時又覺得可笑,奇怪自己當時怎麼會發那麼大的火?現在回想起來,實在覺得自己做得不妥,當時可能為了維護那麼一點尊嚴,可能是為了挽回那麼一點面子,總而言之,只是為了證明我是一個老師,我是不可侵犯的。在與孩子一次次磨合的過程中,我慢慢學習着寬容,慢慢改變着教育的做法。學生對我們教師的要求並不高,只要我們真心一點,賞識一點,他們就會心滿意足,“言聽計從”。在以後的日子裏我會努力地蹲下身子與學生對話,也努力着去用自身的行動,去影響他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5o9ek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