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李白《送友人》古詩賞析【精品多篇】

李白《送友人》古詩賞析【精品多篇】

李白《送友人》古詩賞析【精品多篇】

註釋 篇一

郭:古代在城外修築的一種外牆。

白水:清澈的水。

一:助詞,加強語氣。名做狀。

別:告別。

蓬:古書上説的一種植物,乾枯後根株斷開,遇風飛旋,也稱“飛蓬”。詩人用“孤蓬”喻指遠行的朋友。

徵:遠行。

浮雲遊子意:曹丕《雜詩》:“西北有浮雲,亭亭如車蓋。惜哉時不遇,適與飄風會。吹我東南行,行行至吳會。”後世用為典實,以浮雲飄飛無定喻遊子四方漂游。浮雲,飄動的雲。遊子,離家遠遊的人。

茲:聲音詞。此。

蕭蕭:馬的呻吟嘶叫聲。

班馬:離羣的馬,這裏指載人遠離的馬。班,分別;離別,一作“斑”。

《送友人》閲讀答案 篇二

水國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蒼蒼。

誰言千里自今夕,離夢杳①如關塞長。

【註釋】①杳:遠得看不見蹤影。

(1)詩歌前兩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本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答:

(1)詩人通過對蒹葭、月光、寒霜山色等景物的描寫,描繪了一幅蒼涼(悲涼、淒涼、悽清)的秋夜圖,為友人的離別渲染了悲傷的氣氛。(言之有理即可)

(2)表達了詩人與友人離別的憂傷之情或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懷念之情。(言之有理即可)

【分析】這是一首送別詩,詩人在寒夜送別自己的友人,此時寒霜滿天,山色蒼茫,想到友人此去,不知相見何年,不由得悲從中來,心中惆悵。

【解答】

(1)本題考查詩歌畫面的描繪。這兩句的意思是:水國之夜是籠罩在淒寒的月色之中的,寒冷的月色與夜幕籠罩中的山色渾為一色,蒼蒼茫茫。本句借景抒情。通過“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蒼蒼”等詞語,寫出了了一種秋天月夜之景的蒼涼。為全詩奠定了離別感傷的感情基調。

(2)本題考查詩歌思想感情的把握,可以抓住能表現感情的句子去理解。“離夢杳如關塞長”離別之夢遙遠的如同邊塞那麼長。把“離夢杳”比作“關塞長”,形象生動地表達了詩人與友人離別的憂傷之情。

譯文

水國之夜是籠罩在淒寒的月色之中的,寒冷的月色與夜幕籠罩中的山色渾為一色,蒼蒼茫茫。

友人與自己的千里之別,自是從今日開始了,我的夢杳而去,它能夠跨過迢迢關障,追隨你到遙遠的關塞。

《送友人》閲讀答案 篇三

送友人出塞①

吳偉業

魚海②蕭條萬里霜,西風一哭斷人腸。勸君休望零支塞,木葉山頭是故鄉。

此去流人路幾千,長虹亭外草連天。不知黑水西風雪,可有江南問渡船?

註釋

①友人因罪流放寧古塔城(在今黑龍江寧安縣),辭官歸鄉不久的詩人,在吳江垂虹亭置酒相送。

②魚海:即"捕魚兒海",遠在塞北內蒙古之境。

③零支塞:友人出關必經邊塞,在今河北遷安縣西。

譯文

捕魚海寂寞冷落萬里都是白霜,西方開始吹響的時候能使人愁斷了腸。勸告你走出去後不要回望零支塞,木葉山頭就是你的故鄉。

發配的人這一走道路有幾千裏地,長虹古亭的外面荒草連接遠處的天際。不知道黑龍江邊西風吹拂的雪花中,會不會有江南那樣的喊渡船的景象。

試題及閲讀答案

(1)零支塞是友人出關必經的邊塞,在今河北遷安縣西。當友人離去途經此地時,詩人本該勸他“回望”故鄉,卻不合情理地勸他“休望”,為什麼?

答:①背井離鄉的人途中的回望,只會徒增幾分鄉關日遠、一去難返的哀慨和絕望。詩人的勸慰,正是深切地把握了友人出塞時的悽絕心態。②反常的勸慰,使思鄉之情流徙之苦倍增,這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意思對即可)

(2)詩中友人尚未離去,但離後景象已在眼前。這是一種什麼景象?運用什麼手法表現的?

答:這是一種出塞途中的淒涼景象:在草木蕭條的魚海畔,在寒冽的塞外霜天下,正蹣跚着一個孤獨的身影。更從西風如泣中,渲染那流徙天涯的“斷腸”之悲。主要運用虛擬筆法。

(3)兩首詩在寫法上有什麼主要不同?請簡析之。(4分)

答:①第一首詩運用想象手法,懸擬友人出塞途中的淒涼景象,表現友人腸斷天涯之傷。(2分)②第二首詩運用對比手法,在風雪肆虐的黑水與亭草渡船的江南的對比中,表達了詩人對友人流徙生涯的牽掛與擔憂。(2分)(其他答案可酌情給分)

(1)第二首詩中“不知黑水西風雪,可有江南問渡船”兩句發語驚人,請賞析其妙處。(3分)

(2)兩首送別詩在構思上有什麼不同?請作簡要説明。(3分)

參考答案

(1)含淚作別,既不囑咐,也不安慰,而問西風吹拂雪花的黑龍江邊,會不會有江南那樣的喊渡船的景象,在“黑水”“江南”的驚心對照中,透露出詩人對遠出塞外的友人的險惡莫測的流徙生涯,懷有十分深切的牽念和擔憂。

(2)兩首送別詩,其一從塞外“魚海”蒼涼虛境的懸擬,借反常的勸慰,寫流人腸斷天涯之傷;其二從江南長亭的相送實景點染,借“黑水”“江南”的對比和問語,寫詩人送友遠徙之悲。

《送友人》閲讀答案 篇四

湖口①送友人

李頻

中流欲暮見湘煙,岸葦無窮接楚田。

去雁遠衝雲夢②雪,離人獨上洞庭船。

**盡日依山轉,星漢通霄向水懸。

零落梅花過殘臘,故園歸去又新年。

【注】①湖:指洞庭湖。詩人在湘江入洞庭湖的渡口送別友人。②雲夢:是有名的大澤,在洞庭湖以北的湖南、湖北境內。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首聯寫“湖口”所見,先放眼湘江水岸,接着遠眺雲夢,最後注目孤舟離人,描繪出一幅莽蒼闊大的湘江暮色圖。

B.頸聯實寫洞庭湖的景象,詩人對洞庭湖水的描繪,流露出對友人一路艱辛的關切;有關星河高懸的描寫,則是對孤舟夜渡的遙念。

C.尾聯由臘月而想到梅花,由“殘”而冠以“零落”,取景設喻妙在自然含蓄,表現了詩人自傷之意,念友之情。

D.從全詩看,作者採用了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手法,將幾種景物納入同一畫面之中,使它們發生內在的聯繫。

(2)這首詩的“去雁遠衝雲夢雪,離人獨上洞庭船”這兩句歷來為人稱道,試對這兩句詩作賞析。

(1)B.“頸聯實寫洞庭湖的景象”錯誤,此寫洞庭湖的景象,並非實寫,而是由“洞庭船”引發的想象,故而在時間上並不承上,“暮”“雪”不見了。

(2)①飛雪暮靄,迷漫着一種淒冷壓抑的氛圍;四野茫茫,更顯出離人的伶仃:大雁孤飛,象徵着友人旅途的寂寞艱辛。②作者或用正面烘托,或用反面映襯,或用比興之法,寄寓自己的傷別之情和對友人的不捨、擔憂。③詩人通過畫面顯示特定的意境,既有壯闊生動的自然景象,又有深邃內在的個人情致,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譯文:

傍晚時分,湘江水流在暮靄的籠罩之下更加浩渺,兩岸漫無邊際的蘆葦連接着廣袤的田野。嚴冬快要過去了,大雁衝起雲夢澤的積雪,準備往北飛去了。在這樣的日子裏,友人來到洞庭湖邊登上了北去的航船。友人歸去,一路上將日夜兼程。白天劈波斬浪,順着水勢依山而轉;夜裏仰望星河,望着星空籠罩着浩瀚的洞庭湖面。梅花凋零臘月將盡,友人回到家剛好趕上新年,與家人團聚將是多麼幸福啊。

《送友人》 篇五

作者: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送友人》原文賞析 篇六

送友人南歸

王維〔唐代〕

萬里春應盡,三江雁亦稀。

連天漢水廣,孤客郢城歸。

鄖國稻苗秀,楚人菰米肥。

懸知倚門望,遙識老萊衣。

譯文

江南萬里,春光已過三江原野,大雁紛紛向北飛去。漢水浩淼,無邊無際,與天相連,老友歸去,回到故鄉郢地。鄖國的稻田茁壯秀頎,楚地的菰米收穫在即。我在北方將你牽掛,常常倚門南望,好像遠遠地看到你穿着孝敬父母的老萊衣。

註釋

三江:指流經岳陽城外的沅江、澧(lǐ)江、湘江。郢(yǐng)城:春秋時楚國都城,即今湖北江陵一帶。鄖(yún)國:春秋時位於楚國附近的小國。秀:莊稼開花。菰(gū)米:一種水生植物的果實,一稱“雕胡米”。懸知:遙知。倚門望:戰國時王孫賈外出求仕,其母説:你早出晚歸,我將每天倚門而望,盼你歸來。這裏用此典提醒友人應知家人盼其迴歸。老萊(lái)衣:春秋時楚國隱士老萊子非常孝順,年已七十,還常常穿上五彩斑斕的衣服,裝作嬰兒來逗父母開心。這裏用此典告知遊子應早日歸家孝敬雙親。

賞析

這首詩從眼前之春意闌珊聯想到萬有春盡、等雁北歸、友人旅程渺遠、故鄉富饒、慈母望歸等一系列內容,以送歸為構思線索、以惜別為核心,內容是很清楚的,做到了含蓄而不隱晦,盡謝點染而又情思蕭然。

首聯描諸了萬有大地春已去,雁也北歸,而友人卻要南去的景象。似乎與春暖北上的大雁不相和諧,但它諸出了遼闊的高空景觀,場面雄偉,是諸空中。

頷聯是地上,水波遼闊的漢江連着天,這種景象給人帶來物大人小的感覺,人處水上,有漂泊不定之意,故説“孤”客。全詩諸得流暢,毫無生硬感。想象豐富,行筆自然,語氣舒緩,用字考究。除了諸景之外,一些字的力度頗大,感情也極其鮮明,如“盡”是春去夏來,“稀”是雁陣北飛,“廣”是遼遠闊大。

頸聯諸了稻田的筆直,菰米收穫,通過運用景物描諸,渲染了對友人的依依不捨之情。

尾聯運用了老萊衣的典故,表達詩人希望友人孝敬父母。

綜觀全詩,既未明言送別之事,又無送別場景的刻意描繪,更無送別詩中所常見的諸如思念、憂傷、淒涼等感情色彩強烈的詞語出現。然而,詩人在送別時的複雜心緒——理解、擔憂、傷感、勸勉等還是隱伏予作品之中,只要細心尋繹,便不難發現它。最後兩句,“懸知倚門望,遙識老萊衣”,一諸詩人,一諸友人,活脱脱地反映出二人形象。

《送友人》原文賞析 篇七

原文: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賞析】

首聯交代出了告別的地點。詩人已經送友人來到了城外,然而兩人仍然並肩緩轡,不願分離。只見遠處,青翠的山巒橫亙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繞城東潺潺流過。這兩句中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首聯即寫成工麗的對偶句,別開生面;而且青、白相間,色彩明麗。橫字勾勒青山的靜姿,繞字描畫白水的動態,用詞準確而傳神。詩筆揮灑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麗的圖景。未見送別二字,但細細品味,那筆端卻分明飽含着依依惜別之情。

頷聯表達了對朋友深切的不捨之情。落筆如行雲流水,舒暢自然,不拘泥於對仗,別具一格。頸聯寫得十分工整,浮雲對落日,遊子意對故人情。同時,詩人又巧妙地用浮雲、落日作比,來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雲,隨風飄浮,象徵着友人行蹤不定,任意東西;遠處一輪紅彤彤的夕陽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離開大地,隱喻詩人對朋友依依惜別的心情。在這山明水秀、紅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別,特別令詩人留戀而感到難捨難分。這裏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絃。

尾聯兩句,情意更切。 揮手,是寫了分離時的動作,詩人內心的感受沒有直説,只寫了蕭蕭班馬鳴的動人場景。這一句出自《詩經·小雅·車攻》:蕭蕭馬鳴。班馬,離羣的馬。詩人和友人在馬上揮手告別,頻頻致意。那兩匹馬彷彿懂得主人心情,也不願脱離同伴,臨別時禁不住蕭蕭長鳴,似有無限深情。李白化用古典詩句,用一個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繾綣情誼,是鬼斧神工的手筆。

這首送別詩寫得新穎別緻,不落俗套。詩中青翠的山嶺,清澈的流水,火紅的落日,潔白的浮雲,相互映襯,色彩璀璨。班馬長鳴,形象新鮮活潑。自然美與人情美交織在一起,寫得有聲有色,氣韻生動。詩的節奏明快,感情真摯熱誠而又豁達樂觀,毫無纏綿悱惻的哀傷情調。這正是評家深為讚賞的李白送別詩的特色。

【出題預測】

1、請將首聯所展現的畫面用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出來。

答:遠遠望去,青翠的山巒靜靜地橫亙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繞城東潺潺而過,好一幅動靜相生、寥廓秀麗的圖景!説明:意近即可。

2、請簡要分析尾聯中細節描寫的作用。

答:離別時揮手告別的動作表現了依依惜別的心情;馬鳴猶作別離之聲,襯托了離情別緒。説明:意近即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4ojr1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