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致橡樹課文原文(多篇)

致橡樹課文原文(多篇)

致橡樹課文原文(多篇)

《致橡樹》練習題目: 篇一

1、詩人不像“凌霄花”,不學“痴情的鳥兒”,不似“泉流”“險峯”甚至“日光”“春雨”,這些意象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2、從全詩來看,本詩可以分為兩部分,可以作為切分點的詩句是:

3、試分析詩中所寫的橡樹、木棉的象徵意義。

4、下列詞語書寫有誤的一組是()

A.跫音春帷窗扉

B.炫耀慰籍泉源

C.痴情威儀相融

D.紅碩霹靂虹霓

5、下列加點字的解釋或注音,有錯誤的一項是()

A.跫(qióng)音春帷(頭髮)窗扉(門)

B.炫(xuàn)耀慰藉(jiè)歸(回家)人

C.威儀(外貌儀表)相融(róng)向(對着)晚

D.紅碩(大)霹靂(lì)虹霓(ní)

6、全是朦朧詩作者的一組是()

A.舒婷顧誠北島樑小斌

B.舒婷顧誠白島鄭愁予

C.海子穆旦顧誠鄭愁予

D.海子北島徐志摩余光中

7、下列論述,不符合鄭愁予詩歌創作特點的一項是()

A.“用良好的中國文字寫作,形象準確,聲籟華美,而且是絕對地現代的。”

B.貫穿着兩種互補的氣質神韻,一是豪放、爽快、豁達的“仁俠”精神,一則是曲折動人、情意綿綿、欲語還羞的婉約情韻。

C.把中國的傳統意識和西方現代派的表現技巧結合得渾然一體,使他成為地地道道的“中國的中國詩人”。

D.表達了作者對人生道路的思考,對國家命運的反思,對社會生活某些方面的審慎思索和批判。

8、下列説法不正確一項是()

A.鄭愁予的《錯誤》在台灣被譽為“現代抒情詩的絕唱”,“愁予風”之所以能長盛不衰,與這首詩有着很大的關係。

B.“美麗的錯誤”是《錯誤》的詩眼;心上人越來越近確實美麗,但不能相見則是一個錯誤;詩人把兩個相互矛盾的詞組合在一起,可謂妙筆生花。

C.舒婷的《致橡樹》、《牆》與顧城的《一代人》、《遠和近》、樑小斌的《雪白的牆》,都是朦朧詩的代表作。

D.《致橡樹》採用了先立後破的構思方式,揚棄了舊式的傳統的愛情觀,表達了理想的新型的愛情觀。

9、《錯誤》開頭説“我打江南走過,那等在季節裏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對這兩句詩理解不當的一項是()

A.“季節”前面加限制詞“等在”,表明“季節”漫長,女子等待亦漫長,突出了“閨怨”心緒。

B.“容顏如蓮花的開落”日復一日,表明時間流淌,女子打扮了又打扮,“女為悦已者容”,等待心上人歸來。

C.第一句是短句,恰好呈現出走過江南的匆匆情態;第二句與第一句相反,亦顯露出等待的漫長心理。

D.如把第一句的“走過”換成“回來”,似乎可以説得通,但“等待”意義就此中斷,且不能與結尾“過客”和諧。

10、下列比喻分析不當的一項是()

A.《錯誤》中“小小寂寞的城”“窗扉緊掩”比喻女子不願見到男子的心理。

B.《致橡樹》中“沒有人聽懂我們的語言”比喻男女內心深處彼此相知

C.《錯誤》中“三月的春帷不揭”比喻女子心緒不佳,不願梳粧打扮。

D.《致橡樹》中“沉重的歎息”“英勇的火炬”比喻和男子一樣能承擔重壓與奮鬥。

11、怎樣理解《錯誤》中“美麗的錯誤”?

12、在《錯誤》一詩中,主人公無法成為一個“歸人”,只能是一個“過客”。聯繫古代詩歌的抒情傳統想想,其原因有哪些?

13、當代詩《錯誤》在用詞上具有古典詩詞的雅緻,你能找出幾個詞語嗎?

《致橡樹》解析: 篇二

雖然舒婷説過《致橡樹》“並非一首愛情詩”,但更多的讀者還是願意把它當作愛情詩來欣賞。

這首詩通過整體象徵的藝術手法,用“木棉”對“橡樹”的內心獨白,熱情而坦誠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獨立又深情相對的愛情觀。可以看出,詩人在選取詩歌創作材料時有着精心的設計:橡樹是那樣適合代表男性的陽剛之美,而木棉則又是那樣貼切地代表了女性的自強自立以及與男性平等的要求。這首詩一誕生,橡樹和木棉,就成為我國愛情詩中一組嶄新的意象。

詩篇一開始用了兩個假設和六個否定性比喻,表達出了自己的愛情觀:她既不想高攀對方,借對方的顯赫來炫耀虛榮;也不想一廂情願地淹沒在對方的冷漠濃蔭下,獨唱那單戀的歌曲。作為女性,她默認應該具有脈脈含情的體貼和温柔,但又認為不能僅僅停留在這種狀態;她承認鋪墊和襯托能使對方的形象更加出眾和威武,但又覺得這仍不能代表愛情的全部。為了對方,自己應奉獻出“日光”般的温暖,應傾瀉出“春雨”般的情意。但她並不滿足於這些:“不,這些都不夠!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詩人鮮明地表示她必須和對方站在同等的位置——你是樹,我必須是樹且是同樣高大挺拔的樹;你站着,我也必須站着,且要平等地立於天地間。

接下來詩人描繪了理想愛情中的男女應有的姿態:“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雲裏。每一陣風過,我們都互相致意,但沒有人,聽懂我們的言語。”他們心心相印,息息相通。這木棉用一種為橡樹自豪、為自己驕傲的口吻説道:“你有你的銅枝鐵幹,象刀,象劍,也象戟;我有我紅碩的花朵,象沉重的歎息,又象英勇的火炬。”顯然,木棉深深懂得她和橡樹各自的特點和價值。她接着以“分擔寒潮、風雷、霹靂”和“共享霧靄、流嵐、虹霓”表達出真正的愛情應當同甘共苦的信念。他們表面上“彷彿永遠分離”,實質上卻“終身相依”。“愛——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詩人認為:愛情,不僅止於傾慕對方“偉岸的身軀”,而是把對方的事業追求、理想信念也納入自己愛的懷抱,在精神上完全相融相通,“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在藝術表現上,詩歌採用了內心獨白的抒情方式,便於坦誠、開朗地直抒詩人的心靈世界。同時,以整體象徵的手法構造意象(全詩以橡樹、木棉的整體形象對應地象徵愛情雙方的獨立人格和真摯愛情),使得哲理性很強的思想、意念得以在親切可感的形象中生髮、詩化,因而這首富於理性氣質的詩卻感覺不到任何説教意味,而只是被其中豐美動人的形象所征服。

全詩採用抒情主體“木棉”對“橡樹”做誠摯的表白,把二者人格化、心靈化,使這兩個中心意象從外到內都閃射出思想和審美的光芒。木棉可以理解為是充滿青春氣息的柔中帶剛的現代女性美的象徵,也可以理解為那是熾熱、豐富的感情及獨有一份深沉的個性。橡樹則顯示了種陽剛的氣質,那是偉岸、剛強的性格象徵。此詩有了這種獨特、精美的意象作為象徵核心,就自然地脱離了具體的有限的形體,具有豐富的內涵。它既可以看作是男女之間平等真誠的愛情,也可以理解為一種親密、平等、和諧的人際關係。詩人巧借“木棉”的表白,派生並組合了一系列藴含豐富的具體意象。這些意象要麼是暗示木棉對傳統人生觀中不和諧不平衡,甚至向一方傾斜的人際關係的看法,要麼是大膽肯定在人格獨立基礎上的互相依存,顯示了對和諧的人際關係、新型的愛情觀、人生價值的嚮往和追求。全詩章法及句法的精心安排,使抒情與議論自然融合,使豐富細膩的感情帶有理性的光彩。

《致橡樹》 篇三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痴情的鳥兒,

為綠陰重複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長年送來清涼的慰藉;

也不止像險峯

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裏。

註釋: 篇四

①攀援:同“攀緣”比喻投靠有權有勢的人往上爬。

②慰藉:安慰。

③霧靄:霧氣。

④虹霓:同“虹蜺 ”指彩虹

⑤流嵐:這裏指雲霧。

致橡樹 篇五

舒婷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痴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

也不止像險峯

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裏。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幹

像刀、像劍,

也像戟;

我有我的紅碩花朵

像沉重的歎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彷彿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裏:

愛——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1977年3月27日

致橡樹 篇六

舒婷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痴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

也不止像險峯,

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裏。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幹,

像刀,像劍,

也像戟;

我有我紅碩的花朵,

像沉重的歎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彷彿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裏:

愛——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致橡樹》賞析: 篇七

舒婷的詩,構思新穎,富有濃郁的抒情色彩;語言精美,具有鮮明的個人風格。《致橡樹》,是她的一首優美、深沉的抒情詩。詩人別具一格地選擇了“木棉”與“橡樹”兩個中心意象,將細膩委婉而又深沉剛勁的感情藴在新穎生動的意象之中。它所表達的愛,不僅是純真的、炙熱的、而且是高尚的,偉大的。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撥動着人們的心絃。

詩人以橡樹為對象表達了愛情的熱烈、誠摯和堅貞。詩中的橡樹不是一個具體的對象,而是詩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徵。因此,這首詩一定程度上不是單純傾訴自己的熱烈愛情,而是要表達一種愛情的理想和信念,通過親切具體的形象來發揮,頗有古人託物言志的意味。

首先,橡樹是高大威儀的,有魅力的,有深度的,並且有着豐富的內涵——“高枝”和“綠陰”就是一種意指,此處採用了襯托的手法。詩人不願要附庸的愛情,不願作趨炎附勢的凌霄花,依附在橡樹的高枝上而沾沾自喜。詩人也不願要奉獻施捨的愛情,不願作整日為綠陰鳴唱的小鳥,不願作一廂情願的泉源,不願作盲目支撐橡樹的高大山峯。詩人不願在這樣的愛情中迷失自己。愛情需要以人格平等、個性獨立、互相尊重傾慕、彼此情投意合為基礎。

詩人要的是那種兩人比肩站立,風雨同舟的愛情。詩人將自己比喻為一株木棉,一株在橡樹身旁跟橡樹並排站立的木棉。兩棵樹的根和葉緊緊相連。詩人愛情的執著並不比古人“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遜色。橡樹跟木棉靜靜地、堅定的站着,有風吹過,擺動一下枝葉,相互致意,便心意相通了。那是他們兩人世界的語言,是心靈的契合,是無語的會意。

兩人就這樣守着,兩棵堅毅的樹,兩個新鮮的生命,兩顆高尚的心。一個像勇敢的衞士,每一個枝幹都隨時準備阻擋來自外面的襲擊、保衞兩人世界;一個是熱情的生命,開着紅碩的花朵,願意在他戰鬥時為其吶喊助威、照亮前程。他們共同分擔困難的威脅和挫折的考驗;同樣,他們共享人生的燦爛,大自然的壯美。

詩人要的就是這樣的偉大愛情,有共同的偉岸和高尚,有共鳴的思想和靈魂,紮根於同一塊根基上,同甘共苦、冷暖相依。

詩歌以新奇瑰麗的意象、恰當貼切的比喻表達了詩人心中理想的愛情觀。詩中的比喻和奇特的意象組合都代表了當時的詩歌新形式,具有開創性意義。另外,儘管詩歌採用了新奇的意象,但詩的語言並非難懂晦澀,而是具有口語化的特徵,新奇中帶着一種清新的靈氣和微妙的暗示,給人以無限的遐想空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7oq89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