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離思元稹原文(新版多篇)

離思元稹原文(新版多篇)

離思元稹原文(新版多篇)

離思元稹原文 篇一

離思元稹原文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譯文】:

經歷過無比深廣的滄海的人,別處的水再難以吸引他;

除了雲蒸霞蔚的巫山之雲,別處的雲都黯然失色。

花叢信步,我全無心思看那百化爭豔,

一半是因為篤佛修道,一半是因為忘不了你。

【作者】: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河南河內人。八歲喪父,少年貧賤。母鄭賢而文,親授書傳。舉明經書判入等,補校書郎。元和初,應制策第一。除左拾遺,歷監察御史。坐事貶江陵士曹參軍,徙通州司馬。自虢州長史徵為膳部員外郎,拜祠部郎中、知制誥。召入翰林為中書舍人、承旨學士,進工部侍郎同平章事。未幾罷相,出為同州刺史。改越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浙東觀察使。太和初,入為尚書左丞、檢校户部尚書,兼鄂州刺史、武昌軍節度使。年五十三卒,贈尚書右僕射。稹自少與白居易[倡和,當時言詩者稱“元白”,號為“元和體”。其詩辭淺意哀,彷彿孤鳳悲吟,極為扣人心扉,動人肺腑。

【背景】:

元稹有離思詩五首,這是其中第四首,都是為了追悼亡妻韋叢而做。韋叢為當時太子少保韋夏卿之幼丨女,二十歲時下嫁元稹,其時元稹尚無功名,婚後頗受貧困之苦,而她無半分怨言,元稹與她兩情甚篤。七年後韋叢病逝,韋叢死後,元稹有不少悼亡之作,這一首表達了對韋叢的忠貞與懷念之情——曾經經過滄海的人,再看到其他的水,不是壯闊可觀的水,看過巫山的雲之後,便覺得別地方的雲都不值得一看;即使從成千的美女中走過,都懶得回過頭看他們一眼,!取譬極高,抒情強烈,詞意豪壯,用筆極妙。言情而不庸俗,瑰麗而不浮豔,悲壯而不低沉,成為唐人悼亡詩中的千古名篇。

元稹的悼亡詩一直以前都是傳唱的經典,除此之外,其還寫了悼念亡妻韋氏的《遣悲懷》三首,同樣堪稱中國悼亡詩歌的絕唱。‘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之類的詩句已成了流傳千古的名句。

【重點字詞解析】

①曾經:曾經歷過。曾;副詞;經:經歷。⑦除卻:除了。③取次:任意、隨便,唐宋詩文中常用。④緣:因為;君;你,指亡妻韋叢。

【賞析鑑賞】

此為悼念亡妻韋叢之作。韋叢出身高門,美麗賢慧,27歲早逝後,詩人曾表示誓不再娶。詩人運用“索物以託情”的比興手法,以精警的詞句,讚美了夫妻之間的恩愛,表達了對韋叢的忠貞與懷念之情。

首二句是從《孟子》“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變化而來的。滄海無比深廣,因而使別處的水相形見絀。巫山有朝雲峯,下臨長江,雲蒸霞蔚。宋玉《高唐賦序》説,其云為神女所化,上屬於天,下人於淵,茂如鬆榯,美若嬌姬,因而,相形之下,別處的雲就黯然失色了。“滄海…巫山”,是世間至大至美的形象,詩人引以為喻,從字面上看是説經歷過“滄海”“巫山”,對別處的水和雲就難以看上眼了,實則是用來隱喻他們夫妻之間的感情有如滄海之水和巫山之雲,其深廣和美好是世間無與倫比的,因而除愛妻之外,再沒有能使自己動情的女子丁。

“難為水”,“不是雲”,情語也。這固然是元稹對妻子的偏愛之詞,但象他們那樣的夫妻感情,也確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懷》詩中有生動描述。因而第三句説自己信步經過“花叢”,懶於顧梘,表示他對女色絕無眷戀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説明“懶回顧”的原因。既然對亡妻如此情深,這裏為什麼卻説“半緣修道半緣君”呢?元稹是尊佛奉道的;另外,這裏的“修道”,也可以理解為專心於品德學問的修養。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學也好,對元稹來説,都不過是心失所愛、悲傷無法解脱的一種感情上的寄託。“半緣修道”和“半緣君”所表達的憂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説“半緣修道”更覺含意深沉。清代秦朝釪《消寒詩活》以為,悼亡而日“半緣君”,是薄情的表現,未免太不瞭解詩人的苦衷了。

元稹這首絕句,不但取譬極高,抒情強烈,而且用筆極妙。前兩句以極至的比喻寫懷舊悼亡之情,“滄海…‘巫山”,詞意豪壯,有悲歌傳響、江河奔騰之勢。後面,“懶回顧…半緣君”,頓使語勢舒緩下來,轉為曲婉深沉的抒情。張弛自如,變化有致,形成一種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詩情調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麗而不浮豔,悲壯而不低沉,創造了唐人悼亡絕句中的絕勝境界。“曾經滄槔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二句,歷來為人們所傳誦,不但是元稹詩作中的顛峯佳句,縱觀唐詩宋詞,詠情之作可望其項背者也少之叉少。

離思元稹原文 篇二

《離思》是唐代詩人元稹所著的一組七言絕句,共五首,其中《離思》第四首是一首悼亡詩,主要表達詩人對已逝妻子韋氏的深深思念之情。今天為大家準備的是離思元稹賞析,希望能滿足大家的閲讀需求。

元稹《離思(其四)》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註釋

1、曾經:曾經歷過。曾,副詞。經,經歷。

2、滄海:大海。因海水呈蒼青色,故稱滄海。

3、除卻:除了。

4、取次:循序而進。

5、半緣:一半因為。

6、修道:作者既信佛也信道,但此處指的是品德學問的修養。

7、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經歷過無比深廣的滄海的人,別處的水再難以吸引他;除了雲蒸霞蔚的巫山之雲,別處的雲都黯然失色。

譯文

經歷過滄海之水的波瀾壯闊,就不會再被別處的水所吸引。

陶醉過巫山之雲的夢幻,別處的風景就不稱之為雲雨了。

雖常在花叢裏穿行,我卻沒有心思欣賞花朵,

一半是因為自己已經修道,一半是因為心裏只有你。

賞析:

經歷過滄海之水的波瀾壯闊,就不會再被別處的水所吸引。陶醉過巫山之雲的夢幻,別處的風景就不稱之為雲雨了。雖常在花叢裏穿行,我卻沒有心思欣賞花朵,一半是因為自己已經修道,一半是因為心裏只有你……這首再延伸一些近一步的解釋是説。痴迷在你愛的大海里,陶醉在你的夢幻裏,我就不會再對其它女人感興趣。愛你沒有人比得上你,你是最好的。你走之後也沒有人能代替你,其他女人再美我沒心思去愛,因為心裏只有一個你……

元稹愛妻的名韋,字蕙叢。比元稹小四歲,二十歲和元稹結婚,二十七歲時就不幸死去了。元稹大概是古人寫給妻子詩歌最多的一位詩人了,他的許多詩篇都不由自主的有他妻子的影子。可以想象,元稹的後半生都在懷念着自己的妻子。不知道元稹作了多少首悼念懷念妻子的詩,但現在還能看到的就有三十多首。除了這首,還有《譴悲懷三首》、《六年春遣懷八首》、《雜憶五首》等等,可以説篇篇都感人至深。我們從這些詩篇裏可以想象韋叢是一個賢淑美麗的女人,還可以知道元稹是一個痴情感恩的男人。

離思元稹原文 篇三

其四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註釋】

離思:離別後的思緒。

曾經:曾經經歷過。曾,副詞,曾經。經,經歷。

滄海:古人通常稱渤海為滄海,這裏當指浩瀚的大海。

難為水:滄海深廣,因而使別地方的水相形見絀。

除卻:除了。

巫山:此指長江巫峽沿岸的“巫山十二峯”,其中朝雲峯分外秀美,傳説為神女所化。

不是雲:宋玉《高唐賦》説,巫山之云為神女所化,上屬於天,下入於淵,茂如松樹,美若嬌姬。相形之下,別處的雲就黯然失色*,不是怎樣美麗好看的雲了。

取次花叢懶回顧:意思是説我即使走到女人堆裏,也毫不留心地過去,懶得回頭觀看。“取次”,依次。這裏有任意,隨便之意,可理解為隨便任意走走(引申)。“花叢”,是用花比女人。

緣:因為。

君:你,指詩人的亡妻韋叢。

離思元稹原文 篇四

《離思五首》是唐代著名詩人元稹寫的一組著名的悼亡絕句,詩人運用“索物以託情”的比興手法,以精警的詞句,讚美了夫妻之間的恩愛,下面為大家整理了元稹離思五首的鑑賞,一起來看看吧!

離思五首

作者:元稹

元稹《離思(其一)》

自愛殘粧曉鏡中,環釵漫篸綠絲叢,

須臾日射胭脂頰,一朵紅蘇旋欲融。

元稹《離思(其二)》

山泉散漫繞階流,萬樹桃花映小樓,

閒讀道書慵未起,水晶簾下看梳頭。

元稹《離思(其三)》

紅羅箸壓逐時新,吉了花紗嫩麴塵,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紕縵最宜人。

元稹《離思(其四)》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元稹《離思(其五)》

尋常百種花齊發,偏摘梨花與白人,

今日江頭兩三樹,可憐和葉度殘春。

賞析

其一

其一是回憶情人曉鏡中殘粧慵懶的可人情態。詩人同韋叢結婚,二人恩愛無比,這首詩是“思”情人一夜恩愛曉起後殘粧慵懶的動人情態。詩人不直接去抒寫,而是“自愛殘粧曉鏡中”的情人,殘粧曉鏡中的她,釵環參差不齊,綠色絲縷叢雜不整。很快日出東方映照面頰紅如一朵胭脂,臉龐肌膚紅潤柔膩好像要立即融化消溶一樣,給讀者展示了一幅明麗動人嬌媚的風姿。

其二

元稹這首詩的一、二句,也給人以超凡絕塵之感。碧山清泉漫流,萬樹桃花掩映,已非崔護《題城南莊》“人面桃花”小家碧玉,樓中麗人定是美豔絕倫的仙姝無疑。置景由遠及近,敷色自淺人深,焦點漸次凸現,為人物登場設置了懸念及具[]體環境氛圍。詩是有聲的畫,畫是無聲的詩。如果兩者與規定戲劇情景渾融,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絕佳藝術效果。

三、四兩句推出人物,工筆細描閨中“畫眉”故事,對照着筆,角度則從一方眼中寫出,此亦有助於豐富潛在的戲劇因素與人物心理層次。“閒讀道書慵未起”,“道書”不管是致用明道的儒家經籍,或是羽客仙心的方外祕篆,“閒”字傳神地刻畫了心不在焉的可笑情態,是一層深曲對比;“慵”既描述一方眼中的楚楚可憐,又流露無限呵護摯愛深情,是二層深曲對比;風光旖旎的閨房之樂出以如此瀟灑高雅筆致,是三層深曲對比。“水晶簾下看梳頭”也有許多曲折:水晶簾與美人粧,一層;情人眼裏看與被看,又一層;好景不長,水月鏡花,則更深一層。蘇軾《江城子》詞雲:“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粧。”同樣以“樂境寫悲哀”,同樣表現對亡妻死生不渝的深長思念,同樣打破並濃縮了時空界限。所不同的是,蘇詞託之以夢,入而即出,“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元詩則沉浸一往情深的回憶,彷彿在銀幕“定格”,痴看而竟不知所以了。水晶簾下看梳頭”感性的神往,都能引導讀者走向真善美詩境,從而具有普遍的道德價值與美學意義。

其三

這首詩運用了暗喻的手法,首二句寫著壓的紅羅總是追逐新穎的花樣,就好像別的女子總是一個比一個動人。繡着秦吉了花紋的輕紗染上了迷人的`酒麴一樣的嫩色,你不要説紗太薄,因為只有這樣的紗才是最好的。正是因為亡妻韋叢典雅淡泊,賢惠端莊,詩人才把她比作經緯稀疏的紗布才是最好的,這固然是元稹對妻子的偏愛之詞。卻也只有深情者才能才能表現出這種天長地久的真摯。

其四

這首詩最突出的特色,就是採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主人公對已經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戀情。它接連用水、用雲、用花比人,寫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遠,耐人尋味。

首二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滄海無比深廣,因而使別處的水相形見絀。巫山有朝雲峯,下臨長江,雲蒸霞蔚。據宋玉《高唐賦序》説,其云為神女所化,上屬於天,下入於淵,茂如鬆榯,美若嬌姬。因而,相形之下,別處的雲就黯然失色了。“滄海”、“巫山”,是世間至大至美的形象,詩人引以為喻,從字面上看是説經歷過“滄海”、“巫山”,對別處的水和雲就難以看上眼了,實則是用來隱喻他們夫妻之間的感情有如滄海之水和巫山之雲,其深廣和美好是世間無與倫比的,因而除愛妻之外,再沒有能使自己動情的女子了。

“難為水”、“不是雲”,這固然是元稹對妻子的偏愛之詞,但像他們那樣的夫妻感情,也確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懷》詩中有生動描述。因而第三句説自己信步經過“花叢”,懶於顧視,表示他對女色絕無眷戀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説明“懶回顧”的原因。元稹生平“身委《逍遙篇》,心付《頭陀經》”(白居易《和答詩十首》贊元稹語),是尊佛奉道的。另外,這裏的“修道”,也可以理解為專心於品德學問的修養。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學也好,對元稹來説,都不過是心失所愛、悲傷無法解脱的一種感情上的寄託。“半緣修道”和“半緣君”所表達的憂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説“半緣修道”更覺含意深沉。

其五

“尋常百種花齊發,偏摘梨花與白人”,春天裏百花齊放,詩人偏偏摘了朵白色的梨花送與自己的妻子,那個皮膚潔白如玉的女子。春天百花爭奇鬥豔,詩人摘了梨花,不就是因為自己的妻子不像其她女色,不僅賢惠端莊、通曉詩文,更重要的是出身富貴,卻不好富貴,不慕虛榮,就好像那潔白的梨花,靜靜地在枝頭綻放。可是,妻子已經過世,滿樹的梨花凋謝了,只剩下綠葉,孤零零地度過殘春。詩人把運用比喻的手法,把梨花比作妻子,自己比作綠葉,抒發了對亡妻的無盡懷念。

元稹簡介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後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並稱“元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dro4m1.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