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金色的魚鈎教學反思精品合集

金色的魚鈎教學反思精品合集

金色的魚鈎教學反思精品合集

金色的魚鈎教學反思優秀範文合集一

《金色的魚鈎》本是一篇學生自學的課文,但由於課文篇幅較長,學生理解起來存在很大的困難,我便帶着學生將課文簡要的理解了一遍。我發現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理解起來更快、更容易些。

雖然我叫學生自學時可以互相討論,但學生都只在自己讀,沒有在一起交流,這樣花去了很多時間,效率不夠好。

這讓我想到以前學生在學習這類課文時,我要麼叫學生自己讀課文自己解決課後習題,要麼會直接將課後習題的答案告訴學生。這兩種做法都存在許多弊端,前者是一味的放,讓學生在讀課文和做習題時增加了難度,對課文的理解不夠深入到位,往往不能準確的回答問題,一遍,兩遍……老是不對,就搓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後者則沒有充分的給學生讀書和思考的時間,只是被動的接受答案,並不知道課文裏講了些什麼,問題的意思是什麼?久而久之,學生養成了依靠老師説答案的懶惰思想,不再主動的朗讀課文、思考課後習題。

看來,自學課文不能一味的放手,老師還要在一旁加以引導,

學生才不會處於一知半解之中。老師要把握好放與收的度,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金色的魚鈎教學反思優秀範文合集五

《金色的魚鈎》是一篇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閲讀課文,文中作者通過對老班長外表的描寫,和以“我”的言行、神態作烘托,寫了老班長不顧自己生命釣魚救革命小同志的感人故事,揭示了老班長寧可犧牲自己也要完成黨交給的任務的崇高的內心世界。在預習時就發現雖然文章年代和人物對學生來説比較久遠,但由於情節感人,學生非常喜歡讀。

教學時,我從課題入手,先讓學生提出疑問:“為什麼魚鈎是金色的?”讓學生學習課文後回答這個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積極性。然後再引導學生從課文中分別找出描寫老班長的外貌、神態的詞句,讀一讀最讓你感動的句子,並通過這些詞句來分析、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體會老班長是一個怎樣的人,同時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外表的描寫來表現人物內心的。

一、從外貌體會中心

“炊事班長快四十歲了……臉上佈滿皺紋,兩鬢斑白,顯得十分蒼老。”僅從這過早憔悴衰老的外表,就能體會到他為革命是怎樣的操勞。他“比我們還瘦得厲害呢”。外表的“瘦”,清晰地反映出他內心為病號的擔憂和焦慮。這正是他對戰友、對黨的高度忠誠和滿腔熱愛的寫照。

二、從行為體會內心

老班長為了釣魚,“有時候等了半夜,也不見魚上釣”;為了魚餌,“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條蚯蚓”;夜尋野草,還須“一棵一棵地摸”。這一連串感人肺腑的行為,不難讓人體會到老班長釣魚的辛苦、艱難。他分明是用革命的意志,對黨的忠誠在堅持。

三、從神情體會內心

“他……嚼着風根草根和我們吃剩的魚骨頭,嚼了一會兒,就皺緊眉頭硬嚥下去”。那種欲吃不能,欲罷不行的神態,反映了老班長堅定不移的革命意志,為病號吃苦,為革命受難的高貴品質。病號不吃,老班長“皺起眉頭”;吃了,“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了,嘴邊露出一絲笑意”。強烈的對比,鮮明的映襯,把他為誰憂悉、為誰欣喜,為啥痛苦、為啥歡樂表現得一清二楚。

四、從語言體會內心

“小聲點兒,小樑!咱們倆是黨員,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告訴別人。”老班長意在穩定小病號的情緒,保護他們的身體,堅持走出草地,完成黨交給的任務。他寧願為別人操碎心,也不讓別人為他有半點憂。“小樑,別浪費東西了……你們吃吧……一定要走出草地去!”他明明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亡留給自己,臨終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責任,念念不忘黨的重託,念念不忘奉獻最後一分光和熱。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課文在講了“我們”發現老班長不吃魚的祕密之後,接着敍述:第二天,老班長端來魚湯笑着讓“我們”吃,大家怎能吃得下!老班長嚴肅地命令大家“吃下去”,待大家吃了,他才又露出了笑意。學習這段課文,應該緊緊抓住老班長先後的兩次認真閲讀、思考。因此,我這樣提問:

老班長先後的兩次笑,笑得一樣不一樣?

聽了這樣的問題,學生會覺得很有意思,樂意聯繫上下文,深入理解這一段中對老班長的描寫。有的學生明白了,他們説:老班長剛端來魚湯時的笑是故意裝出來的。因為從全文看,老班長是一個工作極端負責的人。今天他端來的魚湯“特別少”,他心裏只能充滿了自責,怎麼會笑呢?但是他想到頭一天晚上發生的事,想到同志們已經知道他從來不曾吃魚,今天的魚湯不一定能痛痛快快喝下去。因此他故意裝出一個笑臉。他想用這個笑臉來創造一種氣氛,來動員大家喝魚湯。又有學生補充説:不僅這個笑是裝出來的,連他説的那句話也是編出來的。他唯一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同志們把魚湯喝下去。

對於後一次笑,學生們認為,那是真的笑了。同志們把魚湯喝下去了,喝下去,對同志們就有好處,因此老班長笑了。但是,同志們吃的東西畢竟太少了,老班長遠遠不會為同志們吃了這麼“一丁點兒”東西而開懷大笑,所以只是露出了“一絲笑意”。沒有笑容,更沒有笑聲,只是一點笑的意思。即使是“笑意”也僅有“一絲”。作者用詞多麼嚴密!

在教學活動中,我也不時發表自己的意見。當讀到“老班長,你吃啊!我們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時,我説:“老班長為了照顧三個傷員走出草地,自己啃魚骨頭,直到眼睛看不見了,還摸索着為傷員挖野菜,為了傷員他快耗盡了自己全部的生命。如果你是傷員,面對奄奄一息的老班長,會有怎樣的感受?讓我也試讀一次吧!”我哽咽着聲音讀:“老班長,你吃啊!我們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教室裏格外沉靜,只見有的學生在擦腮邊的淚水。

這時,我接着説:“老班長的手垂了下來,他耗盡了生命的全部,眼看着要走出草地,他不能動了,也不能照顧我們了。此時,你該用怎樣的感情呼喚他呢?”學生個個情不自禁:“老班長——老班長——”呼叫聲悲痛欲絕,餘音在教室裏久久迴盪。“老班長!老班長!老班長——”呼叫聲哽咽悲愴,催人淚下。“你為什麼多叫一聲老班長呢?”我追問。“我希望我的喊聲能喚回老班長,只有這樣讀,才能表達對老班長無限感激與敬佩之情。”我提議,全班同學起立,深情地為老班長默哀。

深情發自每個人的肺腑,深情也打動着課堂裏的每一個人。抓住朗讀這個環節,讓學生讀好,加深感悟,教學效果已經一目瞭然。文質兼美、情感豐富的文章,不僅要多讀,而且要讀出感情,讀出韻味,才能使學生真正受益。

這樣的課堂討論,看來是着眼於老班長的“外表”的,但是正是這種由外表到內心的思考、體會,學生們深刻地感受到了一位忠於革命,無限關心他人的革命老戰士那種崇高的思想境界,並深受感動。

這樣的課堂討論,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教給了他們讀書方法,不但有益於深入理解課文,有益於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情感,也有助於舉一反三,形成閲讀能力。

這樣的課堂討論,出潛移默化地提高了學生認識事物的能力,使他們懂得看問題應該由表及裏,透過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k6yr9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