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一去二三裏古詩注音版【精品多篇】

一去二三裏古詩注音版【精品多篇】

一去二三裏古詩注音版【精品多篇】

去二三裏古詩賞析 篇一

談古詩《一去二三裏》的教學

修訂後的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一冊教材中的《一去二三裏》是首流傳十分廣的古詩。“一去二三裏”使人想到詩人郊遊或因事外出,一走就是兩三里路;“煙村四五家”則是詩人看見沿途炊煙裊裊,幾户人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彷彿讓人看到數座亭台聳立,路邊的野花昂首怒放。

根據修訂後的大綱精神及新教材編者的意圖,要着重抓識字教學和朗讀、背誦指導,對詩句資料的明白不作要求。在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區分兩類字的不一樣要求,指導學生識字、寫字

本課要求學會的生字有10個。對這些字要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瞭解字詞在語言環境中的意思;要求會認的有5個字,只要求讀準字音。同時還要求掌握9種基本筆畫。這9種基本筆畫和10個要求學會的生字,都將為學生今後超多識記和書寫漢字奠定基礎,作用不可忽視,教學中要將識字作為重點,還要注意兩類字的處理方法有所不一樣。

初讀課文時,教師應要求學生藉助拼音讀準每個字的字音,並且讓學生用不一樣符號畫出要求“學會”和“會認”的字,對這些字要多讀幾遍,然後出示生字卡片,採取多種形式反饋兩類字字音的掌握狀況。10個要求學會的字,要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透過觀察插圖,反覆朗讀進一步意會。而5個要求會認的字只要讀準字音即可。在讀完課文後,應集中指導學生認識筆畫、識記字形、書寫漢字,要將三者緊密結合起來。九個基本筆畫應引導學生了解筆畫名稱、運筆方法。教師應引導學生在認識筆畫的同時練習書寫筆畫,透過實踐加深認識。生字的書寫必須要強調筆畫順序以及如何在田字格內寫得端正、勻稱,同時還應十分重視教給孩子正確的執筆姿勢,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

二、加強朗讀、背誦的指導

這首詩節奏鮮明,韻律和諧,琅琅上口,富有音樂美。教學時要多讀。要力避對古詩的詞句做主動的講解。否則,不但會破壞詩中形象的完整性,損害詩的藝術感染力,而且會壓抑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用心性。更不能旁證博引,探幽發微,把學生弄得懵懵懂懂。低年級的古詩教學,應讓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牢記心中,隨着年齡和閲歷的增長逐漸明白。

古詩反覆吟誦,才能讀出韻味來。要讓學生透過小聲讀、齊讀、分組讀等形式,使學生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消化和吸收。教師可透過範讀,教給學生朗讀古詩的方法。例如:教師可用簡單、舒緩的語調朗讀本詩,讓學生體味到一種清新、自然的鄉村氣息,利用朗讀的律動感染學生,把學生引入詩的意境。同時根據低年級兒童活潑好動的特點,輔以手勢、動作,學生跟着老師一邊吟誦一邊做動作,陶醉在詩情畫意之中。

讀古詩要強調背誦,哪怕學生一時不可能完全明白,但熟讀成誦,時刻久了,就會逐步明白。因此,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練習背誦有助於增強語感、增強記憶,可使兒童在舒緩的讀誦、細細的品味中淨化心靈,陶冶情操,理解優秀傳統文化的薰陶。

三、運用各種教學媒體,再現詩中情境

詩句描述的情景,透過圖畫再現出來,就會變得具體可見,能幫忙學生感受形象,進入情境。教學本詩,可出示放大的'課文插圖(或多媒體課件),將學生帶入情境,這樣整首詩的資料變得形象化了,學生的情感因素也調動起來了。古人云: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教學本詩,還能夠讓學生各自讀詩,邊讀邊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然後動筆畫簡筆畫。學生作畫,把詩中描繪的景象形象化了,進入了自由想象的空間,樂在其中。音樂往往給人以豐富的美感,使人心馳神往,因此本課教學如能借助音樂來渲染情境,也是理想的手段。可在教師、學生誦讀詩歌的同時播放節奏輕快、行雲流水的古箏樂曲來渲染氣氛、創設情境,使孩子們的情感得到昇華。

去二三裏古詩賞析 篇二

一去二三裏

作者:

一去二三裏(山村詠懷)

(宋)邵康節

一去二三裏,

煙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一去二三裏是邵康節所作的詩,又名山村詠懷。一去二三裏(山村詠懷)(宋)邵康節一去二三裏,煙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邵康節(一O一一~一O七七)邵康節(康節為諡號)名雍,字堯夫。宋朝時代的著名卜士。

翻譯

一個小孩,牽着媽媽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氣走出二三裏;眼前要飄過一個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飯,家家冒炊煙。娘倆走累了,看見路邊有六七座亭子,就走過去歇腳;亭子外邊,花開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愛,伸出指頭點數,嘴裏唸叨着“八枝,九枝,十枝~~~~~~~”。他想折下一枝來,戴在自己的身上。他剛要動手,他的媽媽便喝住他,説:“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後邊的人就不能看美麗的花兒了。”之後,這兒的花越來越多,數也數但是來,變成了一座大花園。

入鬼門關,入鬼門關沈佺期,入鬼門關的意思,入鬼門關賞析 -詩詞大全 篇三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紅樓夢·葬花詞》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白居易《長恨歌》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詩·王風·采葛》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李商隱《無題》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劉禹錫《竹枝詞》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綵鳳雙飛翼, 心有靈犀一點通。

──李商隱《無題》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李商隱《夜雨寄北》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温庭筠《夢江南》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説?!

──柳 永《雨霖鈴》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柳 永《雨霖鈴》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 燈火闌珊處。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幕幕。

──秦 觀《鵲橋》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元好問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柳 永《鳳棲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l544q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