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一去二三裏古詩注音版(精品多篇)

一去二三裏古詩注音版(精品多篇)

一去二三裏古詩注音版(精品多篇)

去二三裏 篇一

朝代:宋朝|作者:邵雍

一去二三裏,

煙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教學準備: 篇二

一、幼兒用書《一去二三裏》。

二、錄音磁帶配樂古詩《一去二三裏》。

三、視頻圖片一套。

入鬼門關,入鬼門關沈佺期,入鬼門關的意思,入鬼門關賞析 -詩詞大全 篇三

一、七律立冬

北風蕭瑟異鄉牽,

秋去冬來望眼穿。

枝上葉殘隨水去,

室中貓瘦卧爐前。

擎天翠閣工如蟻,

向日黃花女思單。

但願重逢明月夜,

三杯同飲夢同圓。

二、七律初冬遐思(新韻)

寒夜常思運命休,

人生一世草一秋。

芳菲已去山河戀,

鐵骨長存天地幽。

英落歸根肥沃土,

芽滋向日待温侯。

紅塵滾滾悲歡劇,

一葉能吞三界愁。

注:温侯指初春到來,温度適宜,百葉滋生。

三、西江月初冬夜思

苦酒三杯望月,殘書半卷臨風。

窗前獨處歎無窮,落葉凋零暗慟。

雲路孤鴻悽切,老枝霜影朦朧。

新悲舊恨此誰同,白髮更添傷痛。

四、鷓鴣天初冬夜思

倒影池塘腳步匆,枊黃葦白滿眸濃。

紅荷不見心含怨,紫蝶難尋緣入冬。

星似眼,月如弓。飛篷無緒舞空中。

塵寰離恨誰能解,孤雁哀鳴向晚風。

五、念奴嬌?初冬思婦

夜深無語,望長空、孤雁聲聲悽切。百葉凋零,千水隔,已是隆冬時節。短信融情,良人寄語,異地同傷別。風雲霜雨,暗添幾縷白髮!

記否浪漫良宵,春風梳綠柳,湖邊歡悦?堪歎如今,誰解我、隻影徘徊沉鬱。覓韻吟詩,憂思寫不盡,撫琴輕曰。何時圓夢,歸來不枉心血。

梅花詩 篇四

朝代:宋朝|作者:邵雍

蕩蕩天門萬古開,幾人歸去幾人來。山河雖好非完璧,不信黃金是禍胎。

湖山一夢事全非,再見雲龍向北飛。三百年來終一日,長天碧水歎瀰瀰。

天地相乘數一原,忽逢甲子又興元。年華二八乾坤改,看盡殘花總不言。

畢竟英雄起布衣,朱門不是舊黃畿。飛來燕子尋常事,開到立花春已非。

胡兒騎馬走長安,開闢中原海境寬。洪水乍平洪水起,清光宜向漢中看。

漢天一白漢江秋,憔悴黃花總帶愁。吉曜半升箕斗隱,金烏起滅海山頭。

雲霧蒼茫各一天,可憐西北起烽煙。東來暴客西來盜,還有胡兒在眼前。

如棋事事局初殘,共濟和衷卻大難。豹死猶留皮一襲,最佳秋色在長安。

火龍蟄起燕門秋,原璧應難趙氏收。一院奇花春有主,連宵風雨不需愁。

數點梅花天地春,欲將剝復問前因。寰中自有承平日,四海為家孰主賓。

原文 篇五

一去二三裏(山村詠懷)

宋·邵康節

一去二三裏,煙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註釋 篇六

①去:距離。

②煙村:被煙霧籠罩的村莊。

③亭台:泛指供人們遊賞、休息的建築物。

課後反思: 篇七

《一去二三裏》是一篇看圖讀韻文識字。課文是一首古詩,讀來琅琅上口,富有兒童情趣。課文配有插圖,小橋、流水、煙村、亭台、桃花……一幅幽靜美麗的鄉村田野畫面。重點是識字、寫字和朗讀。為了達到本課的教學要求,突出教學重點,我精心設計了以下三個教學環節,可效果卻不盡人意,具體表現在:

一、指導看圖初步感知

遵循一年級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上課一開始我就出示插圖,指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由近及遠)觀察、瞭解畫的是什麼地方,有哪些景物。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憑藉形象的畫面展開想象,説説看到這麼美的景物,你想説些什麼?學生髮言較熱烈,當學生説到看到這麼美的桃花,想去摘一些時,我就馬上進行思想教育,注意了教學的人文性。可是,在學生説話時,我沒有及時讓學生説出事物的特點,如:()的小橋,()的桃花,()的房子等等。可見説話訓練不到位。

二、誦讀課文理解字義

這一環節的教學,我是先教給學生讀的方法,努力營造着一種讓學生想讀,要讀的氛圍,然後我再範讀,讓學生模仿老師邊讀邊想像,學生讀完後,我就及時地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讓學生始終保持讀的熱情和渴望。最後又很自然地引導到學習生字上。但如果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我能及時地讓學生把朗讀與圖片結合起來理解古詩,那就更好了。比如可提問:當你讀了這首古詩,你的眼前彷彿看到了什麼?這會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三、認識筆畫,指導寫字

寫字是本課的重點,也是整個低年級學生學習過程的一個重要部分。教學時,我首先教給學生筆畫名稱,接着就指導書寫“一、二、三”三個字。我本以為這三個字非常簡單,只要學會一“橫”就什麼都會了,卻忽略了剛開始學習寫字的一年級小朋友,對於他們來説是很困難的,何況要寫好一“橫”談何容易。我在教學時沒有範寫一個,書空一個,再臨摹一個,而是三個字一塊兒範寫、書空、再臨摹。這是我這節課最不成功的地方。

總之,這節課對我來説是有得也有失,有思也有想,這對我以後的教學會有一定的啟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n5ddg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