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雨霖鈴教師課堂實錄精品多篇

雨霖鈴教師課堂實錄精品多篇

雨霖鈴教師課堂實錄精品多篇

教學過程: 篇一

一、導入新課:

如果把我國的古代文學比做一個花園的話,那麼其中開的最美最大的兩朵就是唐詩和宋詞,前兩單元我們領略了唐詩的美妙,從今天開始我們就來體味宋詞的別緻之美。提到宋詞,就不能不提到第一位專力寫詞的作家——柳永,提到柳永,就不得不提到婉約派,提到婉約派,就不得不提到他的代表作《雨霖鈴》。多年來,它常誦不衰。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這首膾炙人口的佳作。

二、作者簡介:

明確三點:

(1)名字:柳永、柳三變、柳七、柳屯田。

(2)特點:精通音律,擅長詞曲,創制慢詞,貼近市民,“變一代詞風”。

(3)影響:“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

背景介紹:

這首詞的基調格外低沉。作者當時由於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壓抑,決定離開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從此將不能跟心愛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愛的慰藉,更覺得痛苦萬分。這首詞就集中地反映了他這種複雜的心情。

詞牌由來:

“雨霖鈴”原為唐教坊曲名。相傳唐玄宗因安史之亂入蜀,路上發生兵變,楊貴妃死。當時陰雨連日,棧道中聞鈴聲,無比悽切,作《雨霖鈴》曲以寄託離恨。宋代人依舊聲填詞,遂為詞牌。

課外作業: 篇二

1、揮自己的想象,把這首詞改編成其他文學形式。

2、寫一段真情實感,情真意切的離別文字

重點分析(邊朗讀邊進行 篇三

第1句:寫景。通過寒蟬悽切痛楚的叫聲、令人傷感的時間和地點以及驟雨初歇後的蕭條冷落的景物,映襯出離人此時內心深沉的痛楚。景中有情,字字含情。點明時間、地點、天氣。

第2句:寫人。京城門外,情人臨時搭起帳篷,設宴餞行,然而離人心情不好,食之無味。正當二人難分難捨之時,船公卻催促登船。兩個轉折句,足見其留戀之情深。不管是寫景,還是寫人,都是為了勾勒出離別前的環境:悽清、蕭瑟(板書:悽清、蕭瑟)

第3句:寫景。用白描手法,神情逼真地寫出了二人分手時的情況,刻畫出“別亦難”時的悲痛心情。“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與蘇軾的《江城子》中的“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有異曲同工之妙,(可提問),簡直使人柔腸寸斷,悲痛欲絕,“語雖不奇,而意致綿密”。

第4句:過渡。一個“念”字,説明下面所寫的景物是想象的,是虛寫。雖無語凝噎,但思緒萬千:浩渺的煙波、沉沉的暮靄、遼闊的天空。

【提問】此處的景物描寫應如何掌握?是否給人以寬廣雄偉的氣勢之感?

【解説】不是。結合寫作背景,不難看出此處是藉此景襯托離愁的無邊無際、離人前途的渺茫及情人相見之無期;也反襯離人孤舟行駛的飄零渺小、孤苦伶仃。由此可以想象出離人在離別時雖無無語凝噎,但望空凝思、情意綿綿之態,自然引出了下文對別後漂泊孤寂的聯想,承上啟下。(板書:留戀、難捨)

第5句:點題。用“傷別離”點題(板書),並用對比手法,襯托出自己的離愁比古人更深更重。

第6句:名句。是作者的想象。“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是作者的名句,它好在哪裏?古人:折柳相贈,暗“留”之意楊“柳”—“留”的諧音離人:見柳思人,離愁又生。眼前景曉風—“涼”(特點),襯別後心情之淒涼。別後情(明)(暗)“殘”月—不團圓,透出淒涼冷落之感。景中有情

第7句:高潮。兩個讓步假設句,把離別之情推向高潮。縱有“良晨美景”,誰與共歡?縱有“千種風情”,誰與共話?設想細膩,語出辛酸,痛切地道出相期之願,重聚之難。多麼傷感!多麼苦澀!(板書:傷感、苦澀)

學習目標(説目標 篇四

1、知識和技能

感知作品內容,體會詞中悽清的意境和哀傷的離愁

2、過程和方法

通過朗讀欣賞及抓住詞的意象來掌握寫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寫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詞人傷離別的愁緒,培養學生健康、敏鋭的審美情趣

(本着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立瞭如下的學習重點和難點)

《雨霖鈴》原文及譯文 篇五

雨霖鈴

雨霖鈴夜卻歸秦,猶見張徽一曲新。

長説上皇和淚教,月明南內更無人。

翻譯

在夜深燈火闌珊、霖雨纏綿時分,唐明皇由蜀中返回長安,安史之亂都過去了,但唐明皇情況就像樂工張徽彈奏的《雨霖鈴曲》一樣,還是沒有什麼變化,依舊沉湎聲色。

張徽述説唐明皇彈曲垂淚思念楊貴妃,但是明月下南宮深處還是一片寂靜,唐明皇黯然落寞。

註釋

在夜深燈火闌珊、霖雨纏綿時分,唐明皇由蜀中返回長安,安史之亂都過去了,但唐明皇情況就像樂工張徽彈奏的《雨霖鈴曲》一樣,還是沒有什麼變化,依舊沉湎聲色。

張徽述説唐明皇彈曲垂淚思念楊貴妃,但是明月下南宮深處還是一片寂靜,唐明皇黯然落寞。

賞析

全詩共四句,以追述始,寫唐明皇自蜀返京,由蜀入秦,恰逢霖雨之夜。地點、情景依舊,然人事全非。使人睹此情景就自然而然地聯想起安史之亂,唐明皇倉惶出逃,聯想起馬嵬坡“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長恨歌》),聯想起棧道雨中唐明皇悼念貴妃聞雨而作《雨霖鈴曲》的淒涼慘景。詩人讓讀者產生這麼多的'聯想,是為了讓人對唐明皇的悲涼處境作一深刻反省。唐明皇開元年間,天下大治,四海晏然,史家盛稱為“開元之治”。然而,到了天寶末年,唐明皇寵幸佞臣,沉湎聲色,終日與楊貴妃晏遊嬉戲,朝政荒廢,怨聲四起。可是不久,“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長恨歌》),安祿山、史思明發動的叛亂,撕毀了唐明皇的美夢,迫其棄都西逃。無道,寵幸佞臣,把唐明皇送上了悲涼的人生之路。西京收復後,唐明皇由蜀歸秦,景況是否會改變一下呢?詩人這樣寫道:“猶是張徽一曲新”。與上句聯繫起來,恰恰與詩人的未言之意構成鮮明的對比。前者,唐明皇是落難帝王,進不能保社稷,退不能保寵妃,身不由己,悲苦自知;如今,唐明皇是返京的皇帝,青山依舊*本站 *,江山未改,一切都是那樣的熟悉,他又可以稱孤道寡,君臨天下了。然而,物是人非,愛姬已命喪馬嵬,在唐明皇的耳中眼中,只有那雨中棧道和霖雨鈴聲還有一點新鮮感,只有張徽奏的《雨霖鈴曲》還能打動他那木然的靈魂和死去的心。

張徽彈奏的是什麼呢?是唐明皇的愛戀、怨恨、悼念和追悔嗎?唐明皇聽來也許是,不然,他何以感到親切,何以悽愴流涕!然而,詩人聽來卻別有韻致:“長説上皇垂淚教,月明南內更無人”。從《雨霖鈴曲》中,詩人聽出樂工張徽在久久地敍説唐明皇垂淚授曲的情形。叛賊橫行,山河破碎,生靈塗炭,唐明皇偏安一隅,不思收復河山,卻一直沉湎舊情,念念不忘被逼自縊於馬嵬坡的楊貴妃。他常常垂淚向張徽傳授自制的《雨霖鈴曲》,用以表達對楊貴妃的思戀和懷念。作為一個人,唐明皇這種做法無可厚非。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但是,作為一個帝王,一個國家陷於戰亂時期的帝王,即使他已經遜位,這樣沉湎個人私情也不免讓人感到太過兒女情腸。

總之,這首詩熔批判和同情為一爐,而詩人那顆憂國憂民之心又隱含其中,構成了陰鬱、悲涼的基調,給人一種強烈的歷史感和現實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m3ejz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