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簡易方程教學反思多篇

簡易方程教學反思多篇

簡易方程教學反思多篇

簡易方程教學反思篇1

義務教育國小階段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五單元《簡易方程》在解簡易方程呈現五個例題。

其中例1以x+3=9為例,討論了x加減某一數的方程解法。教學重點是運用等式的性質1解方程,並引入方程的解與解方程兩個概念。如圖所示:

為了便於給出解方程全過程的直觀展示,例題中藉助三幅天平演示圖,展現瞭解方程的完整思考過程,這一點值得稱道,對於學生來説,這樣的圖示剖析,有助於學生自我探究理解,學習解簡易方程,從而學會解簡易方程的方法。

但問題來了。在例1當中沒有完整的解題過程示範,只有檢驗過程的示範。如上圖所示。而完整的示範出現在例3,經歷了例1運用等式性質1解方程,例2利用等式性質2解方程,遞進至例3完成方程轉化解方法(未知數位於減數、除數位置,屬逆向解方程)才有一個完整的解方程的示範。如下圖所示:

從學習心理學來講,學生在接觸新知識點的第一印象極為重要,第一次學習新知,是由不知到知,由不懂到懂而邁出的重要第一步。這一步的踏出對學生而言異常重要。第一次是新的,大腦對新知的接受是處於興奮狀態,此時的理解記憶刻痕是最深的,無論到的是直,是斜,一旦留下,再想更改那就難上加難。作為老師一定要重視學生的第一次接觸新知,“課上損失課外補”更是事倍功半。

學材的編排着實讓我有點撓頭,明明能夠一目瞭解,通過閲讀自學就能搞定的解方程規範,這樣一個基礎性的知識點,非要放在例3才有完整呈現,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有點不得勁兒,也有些不符合學生學習的認知規律。

簡易方程教學反思篇2

新課程的改革,使得國小的知識要體現與國中更加的接軌,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解簡易方程”中進行了一次新的改革。要求方程的解法要根據天平的原理來進行解答,也就是説要通過等式的性質來解方程,這一方法雖然説讓方程的解法找到了本質的東西。老教材中解方程的教學是利用加減乘除各部分之間的關係解決的,學生只要掌握了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減數=被減數-差,被減數=差+減數,一個因數=積÷另一個因數,除數=被除數÷商,被除數=商×除數這些關係式,不管是簡單的還是複雜的方程都可以用這些關係式去解。而我們新教材卻完全不是這種方法,它是利用天平的平衡原理得到等式的基本性質,即等式的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不變,和等式的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數(0除外),等式不變進行解方程的,新教材如果能把天平的規律教學得到位,這樣就能把等式性質掌握好,等式性質掌握的好了解起方程來也有規律可循了。

於是,我在教學時充分地利用天平實物以及課件讓學生深入地理解天平的平衡規律,從而順利地揭示出了等式的性質。這樣在解簡易方程時學生很容易掌握方法。知道未知數加(或減)一個數時,只要在方程的兩邊同時減(或加)同一個數,未知數乘(或除)一個數時,只要在方程的兩邊同時除(或乘)同一個數即可。一般不會出現運算符號弄錯的現象了。

為新課奠定了基礎。在突破重難點時,我設計藉助天平理解解方程的過程,當學生根據例1圖意列出方程x+3=9時,我把皮球換成方格出現在大屏幕上時,問學生:“要得出x的值,在天平上應如何操作?”由於問題提的不符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學生一時不知如何回答。我連忙糾正問道:“天平左邊有一個x和一個3,怎麼讓方程左邊就剩下x呢?”學生馬上回答:“減去3。”師:“天平右邊也應該怎麼辦?”生:“也減去3.”師:“為什麼?”生:“天平的兩邊同時減去相同的數,天平仍然保持平衡。”我因勢利導地使學生學習解方程的方法及書寫格式。課堂練習時間也不充裕,致使擴展思維題學生沒時間去思考,沒有達到預想的課堂效果。一節課雖然結束了,卻給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經過認真反思總結如下:

一、教師要進入教材又要走出教材

教師要鑽研教材,要吃透教材,準確、全面的弄清教材的精神實質,確定重點難點。但不僅這些,教師還要走出教材,縱觀教材前後知識間的聯繫,橫看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體系的位置,對本堂課所教知識在教材中的地位和應起的作用有個清晰的認識。教師進入教材是基礎,走出教材是目的。惟有如此,才能幫助學生對當前知識進行整合與延伸。

二、教師要善於捕捉教學中的生成性內容

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師生雙方的活動往往會激發出來新的生成性內容,有的內容是學生遺忘的舊知,這時,我們應該幫助學生激活舊知;有的內容又是超越了本堂課的教學要求,教師要幫助學生拓展延伸。生成性的內容它源於教材,又超越於教材,有利於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三、教學要前瞻後顧

作為一名數學老師,不管你任教哪一年級,你都應對數學教材有一個系統的認識。在教學中,除了讓學生把本冊教材的知識掌握紮實,還要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系統。把以前學過的知識與當前知識聯繫起來,對當前知識又要有拓展延伸的可能。

四、精心的安排練習題

解方程這部分教學內容與老教材相比有很大的差異,尤其是在方程的解法上,利用天平平衡的道理解方程,學生在理解和運用上都有一定的困難,而且本部分教學很是枯燥無味,於是我加入了闖關的情節,精心的安排練習題。當講授完利用天平平衡的道理解方程後,馬上進行了“填空練習”,這四個練習題的安排也是經過精心考慮的:第一個方程中的數是整數,與例題相符合,較容易。第二個方程中的數變成小數,難度有所提高。第三和第四個方程,又有所變化,但解方程的方法是沒有變的。從課堂的教學和課後的練習看,學生對解方程掌握的還不錯。

但本節課不足之處在於最後留的時間過少,檢驗的格式沒有完整的交給孩子們。可內心矛盾:檢驗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必須要重視其格式嗎?

總體來説,喜歡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到知識,喜歡聽孩子們説:“我還想上數學課。”

簡易方程教學反思篇3

很多時候,我們大人都喜歡用方程來解題,這固然是因為到了中學大量學習了各種各樣的方程,一元一次,一元二次,二元一次等等,但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方程對解題思路的解放,列算式解決實際問題時,解題思路常常迂迴曲折,而他從根本上讓學生脱離了繁瑣的思路分析,而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解題思路往往直截了當,降低了思維難度,它讓學生從一個簡單的思路——找等量關係來解題。所以説,這個單元的知識如何教好,從而讓學生學好是非常重要的。

一、用字母表示數要注意對數量關係的理解

用字母表示數是學生學習代數初步知識的起步。在算術裏,人們只對一些具體的、個別的數量關係進行研究,引入用字母表示數後,就可以表達、研究具有更普遍意義的數量關係。可以説,學習代數就是從學習用字母表示數開始的。

對國小生來説,從具體事物的個數抽象出數是認識上的一個飛躍,而由具體的、確定的數過渡到用字母表示抽象的、可變的數,更是認識上的一個飛躍。而且,在用字母表示未知數的基礎上,使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數學工具,從列出算式解發展到列出方程解,這又是數學思想方法認識上的一次飛躍,它將使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而在老師們的教學實踐中,由於在進行用方程解題時格式非常重要,因此往往老師們教學時都會特別強調格式。可是從學生的後續學習來看,我慢慢發現,其實在教學這一部分知識時,老師要注重學生對數量關係的理解,也就是説要加強對學生的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的訓練,也就是寫代數式的訓練。因為這是列方程的基礎。所以,在這裏教師一定要向學生強調並反覆練習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讓學生明白以往學習的所有數量關係在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中都能用到。如:原來有100元,用掉x元,一樣的要用減法求還剩下多少錢,買了3個練習本,每個a元,一樣的用乘法來求一共要多少錢。讓學生在這樣的大量的練習和強化中,知道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數量關係和以前是一樣的,只是現在所用的符號不一樣,其實,從廣義上來講,字母是一種符號,數字也是一種符號。

二、注重方程的意義的教學。

方程是什麼,教材中是這樣説的,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其實,這只是從方程的表現形式來給方程下定義。也就是説,從表象上來説,如果一個式子是一個等式,並且含有未知數,我們就説這個式子是方程。但是,從數學的本質上來説,方程的意義是什麼呢?我們每個人都能夠熟練地列方程解決問題,那麼,在你列方程解決問題時,你每次抓住的核心是什麼呢?是等量關係。所以,方程最本質的教學意義應是同一個量(或相等的量)用不同的形式去表達。但很多時候,老師們在教學方程的意義時,往往只研究了方程的表面形式,也就是書上所説的: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所以,老師們一般都是從等式入手,讓學生在認識等式的基礎上引入未知數,然後告訴學生,象這樣的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這樣一節課教下來,學生除了會判斷一個關係式是不是方程,還知道了什麼呢?這樣的.學習對於後面的列方程解決問題真的有幫助嗎?我想,每個人靜下心來想想,應該都會有答案。

三、解方程的教學時不要被以前的教材編排所影響。

新教材對於解方程的安排是變動非常大的。以前我們是根據四則運算各部分之間的關係來解方程。一開始時,還不和學生説解方程,叫求未知數x。而現在的教材編排時是根據等式的性質來解,當然,在教材上並沒有歸納出等式的性質,畢竟,在學生的國小階段,只要讓學生明白,在等式的兩邊同時加、減、乘和除以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這並不是完整意義上的等式的性質。從學生的學習上來看,我覺得學生是比較容易接受這種方法的,特別是比較簡單的方程,學生只要明白了要把誰抵消,怎麼抵消,基本上問題不大。不過,到了稍微複雜的方程出現了一些問題,這也許是我在教學這一部分內容時,因為總是考慮到學生不喜歡列方程(以往的學生都有這個問題,可能就是覺得方程的格式繁瑣,好像步驟也不少,學生總不喜歡),所以,我就想怎麼讓學生少寫點字,所以,在具體的書寫格式和步驟上,和教材稍微有點不同,我沒有象教材那樣寫出怎樣應用等式的性質的那一步,而是讓學生直接寫出這一步的結果,以至於到了後面,有部分學生就出現了一些問題,特別是象5(x+3)=55這樣的方程,學生掌握得比較差,也可能是學生在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時,還是沒有很好地建立這樣的一個式子是一個整體,表示一個數量這樣的概念,儘管也進行了一些強調。另一個方面就是具體的步驟可能也對學生有影響,所以,我個人認為,可能讓學生按照書上的步驟來寫儘管麻煩一點,但對於學生理清思路可能更有幫助。

總的來説,我覺得簡易方程這個單元,只要讓學生有很好地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的基礎,再加上對方程的本質意義有清晰的理解,知道怎樣解方程,其他的應該都不是問題,畢竟,上面的這些都是為列方程解決問題打基礎。基礎打好了,後面的問題就都能能迎刃而解了。

簡易方程教學反思篇4

在以前人教版教材中,學習解方程之前首先要求學生掌握加、減、乘、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係,然後利用加減乘除各部分之間的關係來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數,而今的人教版教材的設計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方法,而是借用天平使學生首先感悟“等式”,知道“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這個規律,這樣就能從真正意義上很好地揭示方程的意義,進而學會解方程,還能使之與中學的移項解方程建立起聯繫。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感受天平的平衡現象,悟出等式的性質變化。

1、在學習中,我以天平的平衡來呈現等式的性質,學生能直觀形象的理解性質,平衡的條件是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少相同的重量,才能保持平衡。但具體到方程中應用起來學生感覺比較抽象,我引導學生在反覆操作中理解加、減一個數的目的和依據。

我在天平的左側放5克砝碼,右側也放5克砝碼。(拋磚引玉)

2、學生親自動手反覆不斷的進行操作。(學生動手操作)

在此基礎上,我再做進一步的引導。

活動是獲取真知的有效途徑,通過以上的活動,學生可以很順利地得出結果:天平的兩側都加上相同的質量,天平仍平衡。

3、教師:請同學們都想一想,如果天平兩側都減去相同的質量,天平會出現什麼現象?你能列出幾個這樣的方程嗎?(學生同桌之間通過充分地交流,反饋交流結果,學生得知,如果我們把天平作為一個等式(當天平平衡時)的話,等式的兩邊都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通過引導,學生能完全得出了等式的性質。最後我們通過學生自己的整理和總結,把以上發現的性質合二為一。得出:等式的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

二、利用等式性質解方程———初步感悟它的妙用

在課堂上學生對用等式的性質來解方程感到很陌生,在他們原有的經驗中更喜歡用加減法各部分的關係來解,所以我們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認識到用等式的性質來解方程的優越性,從而養成用等式的性質來解方程的習慣。

在整節課的教學中,其實學生是非常主動的,他們總覺得天平能啟發着他們去解決這麼神奇的方程,孩子們對方程都有一種難以割捨的好奇心。

告訴學生利用等式的性質來解方程熟練以後特別快。同時強調書寫格式。通過教學,學生利用等式的性質學生能解決簡單的方程,但我認為利用等式性質解方程的方法單一化,內容雖少問題很多。其表現在:

1、從教材的編排上,整體難度下降,有意避開了形如:66—2x=30等類型的題目。把用等式解決的方法單一化了。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求學生較熟練地利用等式的方法來解方程,但用這樣的方法來解方程之後,書本不再出現x在後面的方程題了,學生在列方程解實際應用時,我們並不能刻意地強調學生不會列出x在後面的方程嗎?我們更頭痛於學生的實際解答能力。在實際的方程應用中,這種情況是不可避免的。很顯然這存在着目前的侷限性了。對於好的學生來説,我們會讓他們嘗試接受——解答x在後面這類方程的解答方法,就是等號二邊同時加上x,再左右換位置,再二邊減一個數,真有點麻煩了。而且有的學生還很難掌握這樣方法。

2、內容看似少實際教得多。難度下降後,看起來教師要教的內容變得少了,可實際上反而是多了。教師要給他們補充x在後面的方程的解法。要教他們列方程時怎麼避免x在後面這樣方程的出現等等。因此,我乾脆就又把原來的老方法交給同學們,以便備用或請他們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解題方法。

3、我個人認為:現行教材的某些地方還有待於進一步的改進與完善。

簡易方程教學反思篇5

本課為人教版第四單元教學內容,本教材解方程方法利用了天平平衡的原理,採用了等式的性質來教學解方程。形如x±a=b一類的方程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質一學生很容易解決,形如ax=b與x÷a=b一類的方程,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質二學生也很容易解決。但行如a-x=b和a÷x=b此類的方程,學生就無從下手了,如果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質解,方程變形的過程及算理解釋比較麻煩。解決問題時當需要列出形如a-x=b或a÷x=b的方程時,我就要求學生根據實際問題的數量關係,列成形如x+b=a或bx=a的`方程。但我覺得迴避這兩類問題不是很好的方法,否則,我們的教學就會顯得片面和狹隘。如:一共有128人平均分成Х組,每組8人,學生們都不假思索地列出了128÷x=8,但是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質學生就不會解,但你也不能説這個方程列錯了呀。

因此我當有學生列了a-x=b或a÷x=b的方程時,我藉機教了利用算術思路解方程(被減數=差+減數,被除數=商__除數)介紹老闆教材的解方程的方法。基礎好的孩子就容易接受新的方法,而基礎差的孩子就還是無法解答此類問題。

另外教材要求,在學生用等式基本性質解方程時,方程的變形過程應該要寫出來,等到熟練以後,再逐步省略。這樣的要求,在實際操作中,帶來了書寫上的繁瑣。因為用等式基本性質解方程,每兩步才能完成一次方程的變形。這相對於簡單的方程,尚沒什麼,但對一些稍複雜的方程,其解的過程就顯得太繁瑣了。

看來教材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質來解簡易方程也是存在着一些問題,不知各位老師有什麼好的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呢?請不吝賜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mvwkp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