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產業發展與規劃(精品多篇)

產業發展與規劃(精品多篇)

產業發展與規劃(精品多篇)

產業規劃實施方案 篇一

為充分發揮我旗資源優勢,培育富民產業,拓展農民增收渠道,做大做強養雞產業,制訂20xx年養雞產業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依託資源,面向市場,以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以小區建設為重點,科學佈局,強力推進,壯大富民產業,推動全旗經濟發展。

二、發展目標

優質蛋雞存欄力爭達到100萬隻,在20xx年的基礎上新增45萬隻,年產鮮蛋1萬噸,養殖户純收入達到1200萬元;優質肉雞飼養量達到500萬隻(沙沼散逛雞50萬隻),較20xx年新增飼養量420萬隻,年內出欄肉雞430萬隻,養殖户純收入達到1300萬元;全年養雞總收入達到2500萬元。

三、產業佈局

根據目前的養殖基礎,南部以新鎮、青龍山鎮為重點,輻射帶動沙日浩來、固日班花、黃花塔拉等蘇木鎮,突出發展平養肉雞;北部以白音他拉蘇木為重點,輻射帶動大鎮、八仙筒鎮等地,重點發展籠養蛋雞和沙沼散逛雞。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旗裏成立相關領導為組長、各相關部門負責人和蘇木鎮領導參加的養雞產業領導小組,同時成立養雞產業專項推進工作組,下設養殖技術指導組、疫病防治組、市場營銷組,具體負責養雞產業發展的技術指導、疫病防治、市場營銷等服務工作。各蘇木鎮也要成立相應組織機構,落實責任,明確任務,切實推動養雞產業的發展。

(二)科學制定規劃。堅持以白音他拉、新鎮、青龍山等蘇木鎮為重點,調整好產業佈局,按照適於飼養、便於運輸、易於管理的原則,選擇好養雞小區建設地址,合理確定飼養規模。各地要結合各自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中長期發展目標,為產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三)加強資金投入。一是要積極爭取上級項目資金,對養雞產業實行定向投入,全力保障發展。二是整合相關涉農項目資金,對發展養雞產業的地區給予重點傾斜,扶持產業做大做強。三是爭取金融部門貸款,對養殖户在基礎建設等方面進行重點支持,促進發展。四是按照旗、鎮和養雞户三方分別籌集一部分資金的辦法,對養雞產業作進一步推動,努力形成多元投入的籌資機制。

(四)培育龍頭企業。加強信息溝通,主動與外地龍頭企業搞好聯合和對接,同時逐步培育本地龍頭企業。一方面要組建銷售公司,完善經營機制,實行公司化運作,增強產業競爭力,降低養殖户風險。另一方面,積極引進加工企業,對禽蛋產品進行精深加工,通過產業化經營模式提升養雞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五)發展配套產業。依託不斷髮展壯大的養雞產業,有針對性地發展雞飼料生產加工,滿足旗內養殖户的生產需求。充分利用雞糞等資源,積極組織生產有機肥料,提高產業附加值。

(六)加大宣傳力度。通過有效的宣傳途徑,積極對外宣傳我旗養雞產業的成就和前景,擴大影響力,提升知名度。

產業發展規劃 篇二

為了加快果品產業的發展步伐,把xx縣建成全國錦橙第一縣,xx市果品第一縣,以提高果農的經濟效益,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根據農業局的總體佈署和安排,結合果品生產的實際情況,由經作科、果樹站3名技術幹部,分赴到花林、長沙、鐵橋、臨江等鄉鎮,對果品產業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和發展規劃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於後:

果品產業發展現狀

xx縣是三峽庫區乃至全國久負盛名的柑桔產業大縣,素有“桔鄉”、“金xx縣”之美稱。果品產業是xx縣農村經濟中農民致富、財政增收的優勢產業。近幾年,我縣大力實施“換掉柑桔劣種跨世紀、改善基礎條件上檔次工程”,對盤強果品產業,改善果品質量,提高果品商品率和市場競爭力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果品生產初步實現了佈局合理化、基地規模化、生產專業化。

(一)有宏大的生產規模。

xx縣果品產業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已先後建立起以長沙鎮為中心的柑桔生產基地鄉鎮22個,面積27萬畝,年產量8萬噸;以鐵橋為中心的伏淡季優質水果生產基地11個,面積10萬畝,產量2萬噸。果品產業常年產值突破1億元,佔全縣農業產值的10%,已成為xx市果品生產大縣。特別是 “渝開”牌優質錦橙名聞遐邇,20xx年已獲“綠色食品”標誌使用權,形成了以“渝開”牌錦橙為主導品種的傳統優勢柑桔產業。

(二)有較多的優良品種。

1998年“白橋會議”之後,果品產業加緊實施高換工程,加速劣質品種改換,積極推進果品產業化,堅定不移地走優質、高產、高效的發展道路。截止20xx年,全縣累計完成柑桔高換790萬株,共引進、推廣錦橙、臍橙、夏橙、血橙、椏柑、雜柑等名、優、特、新品種品系50多個,20多個伏淡季早、晚熟梨、李、桃品種,果樹良種率達60%,果品優質果率達55%。

(三)有較高的生產效益。

90年代以來,成功地實施了長江柑桔帶建設項目、xx市柑桔高接換種項目、果品品種改良示範基地項目和錦橙標準化基地建設項目。通過實施,果品產量、質量和效益同步上升,果品改良新增產值800萬元,改良實施區域農民人均收入增加300元以上。如去年長沙鎮長沙村改良的優質錦橙和臍橙,銷售收入較20xx年增收60萬元。隨着良種柑桔的逐年推廣,所產生的經濟效益逐漸顯示出來。

(四)有知名的品牌。

我縣是全國聞名的錦橙生產基地縣,xx縣錦橙曾連續六年獲全國柑桔鑑評錦橙組第一名, “渝開”牌錦橙先後於1999、20xx年獲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金獎,20xx年已獲“綠色食品”標誌使用權。xx縣錦橙、紐荷爾臍橙、太田椏柑被推薦為全國柑桔產業結構調整良種;xx縣“鐵橋牌”優質梨已名揚川、渝兩地。加入wto後,三峽匯源果業集團等龍頭企業的推動,將使我縣優質水果生產更具有廣闊的前景。

(五)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

本縣境內地形以丘陵低山為主,立體氣候明顯,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温18.5℃,年降雨量1220毫米,相對濕度80%,日照時數1463小時,無霜期306天。我縣海撥500公尺以下的耕地佔70%,土壤以紫色土為主,成土母質氧化鉀含量豐富,ph值6.5左右,土層深厚肥沃,保水保肥力強。因此,發展果樹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

(六)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在國內市場上, 我縣與“三北”地區和京、津、滬、渝等國內大中城市建立了長期的較為穩定的產銷關係,縣外年銷售量柑桔7萬噸以上,梨主要銷往“渝——萬”幹線為紐帶的周邊區縣;在國際市場上,我縣每年向俄羅斯、蒙古、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出口柑桔5000噸左右。入世後,我縣以“渝開”牌錦橙為主體的xx縣柑桔將搶灘國際國內市場,優質梨、李等伏淡季水果也將在整個渝東北市場覓得更多的機會,xx縣水果將有着更為廣闊的市場銷售前景。

產業發展規劃 篇三

xx鎮位於縣城西南23公里處,全境由東向西走向的流嶺山脈、東南—西北走向的胡嶺山脈和南北走向的西嶺山系錯綜相交而成。牌樓河、八里十河、寺坪河三條河流縱貫全鎮,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區鎮。xx鎮15村162個村民小組,4238户,15731人。全鎮平均海撥950米,平均氣温16℃,年平均降水400——660毫米。資源豐富,氣候温和,是山茱萸、核桃、魔芋最佳適生區。按照全鎮經濟工作總體部署,結合“一村一品”近幾年來的發展實際,現制定xx鎮20xx年度產業發展規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畜、藥、果、勞”四大產業為重點,按照“畜牧抓發展,林果抓科管,勞務抓培訓”思路,堅持“多業並舉,一業突破”的方針,採取“抓大户、建小區、抓協會、建基地、抓科技、提效益、抓營銷、增收入”的措施,以市場為導向,以促進農民增收增長方式的轉變為目標,大力發展優質核桃、山茱萸、勞務輸出產業,建立健全合作社組織,走產業化經營、科學化管理之路,全面推進我鎮產業發展,儘快讓產業化成為農民致富的主要來源。

二、目標任務

以華茂雞、生豬養殖、中藥材、林果業、勞務輸出為重點,建基地、壙規模、提效益、促增收,圍繞“打造優勢、唱地方戲、走特色路”工作思路,與華茂公司、丹南富源藥材專業合作社等公司、社團合作,走“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户”,產、供、銷做保障。

規範林果基地建設,建成百畝良種山茱萸採穗基地,完成萬畝山茱萸科管,千畝核桃建園,形成千畝板栗、千畝核桃和萬畝山茱萸基地建設。建成白桑塬村千頭育肥豬場,東溝、常路、牌樓河、銀洞散養雞基地,建大棚達到15棚以上,全鎮發展魔芋3000畝,良種核桃建園1300畝,種植中藥材20xx畝,建成4個村的樹型金銀花基地。勞務輸出達到6500人以上,創收入6800萬元以上。

1、山茱萸產業規劃。

加大協會建設力度,進一步完善協會組織,結合黨建載體促進協會正常運作,充分發揮農民協會功能。繼續抓好“寺坪牌”山茱萸品牌推介工作,抓營銷隊伍建設,進一步開拓市場,提高產品銷售業績。積極邀請縣以上林果專家加強林農科技培訓,全年培訓12場次,受訓羣眾1000人次。積極聯繫縣林果站加快啟動山茱萸採穗園建設項目工程。白桑塬村標準化建園500畝,科管3600畝;石廟村標準化建園300畝,科管1350畝;龍嘴村科管1200畝。

2、核桃產業規劃。

加大協會建設力度,進一步完善協會組織,加強林農科技培訓,全年12場次,受訓羣眾1000人次。積極聯繫縣林果站加強優質核桃高接換優培訓,實現寺坪村、趙塬村高接換優4000株。

寺坪村標準化建園500畝,新發展50畝科管1350畝;趙塬村標準化建園300畝,新發展100畝,科管1000畝。

3、魔芋產業規劃。

魔芋在xx鎮是個新興產業,以趙塬村、東溝村20xx年發展魔芋基地為基礎,開展教育培訓互動,繼續提高魔芋種植面積,輻射帶動1000畝以上的魔芋種植。

4、藥業產業規劃。

在做好傳統產業山茱萸、核桃科管的基礎上,每村發展集中連片丹蔘等同類中藥材種植基地1個,連片面積至少50畝以上,由農綜站組織至少培訓6場次800人以上。抓住麥忙過後的機會,擬建樹形金銀花基地300畝並逐步擴大規模,規劃在3至5年內成為我鎮另一個主導產業,另一個增加羣眾收入的亮點;

5、畜牧產業發展。擴大畜牧小區建設,加快花園銀洞散養雞基地建設,在入秋前引進仔雞;力爭東溝村建華茂大棚雞10個以上,加快白桑園村千頭養豬場的建設進度,力爭在年底前出欄一批,帶動全鎮畜牧業發展。

6、勞務輸出產業規劃。積極抓好勞務技能培訓工作,開展培訓6次以上,提高有組織外出勞務人數,努力轉變務工工種,提高務工人員工資,增加農民收入,力爭年底勞務輸出人數達到4000人。

7、以百萬畝油松林為依託,以金獅谷生態旅遊開發為重點,爭取項目招商引資,傾力打造金獅谷這一xx鎮生態旅遊品牌,全力營造藍天、青山、碧水的生態鎮,休閒觀光的旅遊鎮。

三、保障措施

1、加強領導,強力推進。鎮上成立了“一村一品”發展領導小組,負責全鎮“一村一品”發展的組織管理、綜合協調和檢查考核。實行科級領導聯繫幫扶村支部制度,按照每個示範村和推進村由一個工作隊駐村包抓,發展一個環境無污染、產品無公害、生產有規模的主導產業,形成一個有商標品牌的主導產品的總體要求,成立15個工作隊,由副科級包片領導帶隊,把“一村一品”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考核範圍,年終考核,嚴格獎懲兑現。

2、因地制宜,制訂規劃。鎮上抽調骨幹深入全鎮15個村實地調查,根據當地土地資源、氣候條件、產業現狀、工作基礎、發展潛力等實際情況,在摸清底子的基礎上,把發展“一村一品”與新農村建設結合,與扶貧開發結合,與基礎設施建設結合,廣泛徵求羣眾意見,選擇有發展潛力、市場前景好的產業,制訂符合實際的產業發展規劃。

3、發展大户,示範帶動。農村經濟靠能人帶動。我們把發展產業大户作為擴大基地規模、發展“一村一品”的突破口,採取“市場引導、羣眾自願、政府扶持、試點示範、各方支持”的辦法,培育了一批“敢為人先、科技領先、高點起步、規模發展”的產業大户,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4、強化服務,科技支撐。加強了幹部隊伍建設,為農村產業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人才保障。以示範村為重點,大力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推廣名、特、優品種、高效實用栽培、無害化生產、測土配方施肥、生物病蟲害防控技術,優質良種、標準化生產技術和優質農資普遍推廣。建立了“一村一品”科技指導員和農業“110”科技服務制度,制定無公害糧食、山茱萸、核桃、洋芋等農產品生產操作規程,引導廣大農民積極生產無毒、無害、無污染的綠色農產品。

5、夯實基礎,改善條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產業扶持力度,積極爭取項目。實施十大惠民工程,積極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加大產業發展扶持力度,依靠科技,加快產業化進程;,對產業發展示範户在政策允許的範圍內給予最大支持,提高農民工返鄉創業的積極性。

6、典型示範,宣傳發動,建立“一村一品”發展引導體系。發展農村產業要充分尊重羣眾意願,結合當地發展實際,選擇有羣眾基礎、有發展潛力、有比較優勢的產業重點培育扶持。將涉農項目有效整合,對涉農資金捆綁使用,通過資金、項目、技術集中投入和幫扶指導,加快培植一批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競爭力強的專業村,努力培育一批示範輻射效應明顯的發展典型。加大對“一村一品”的宣傳力度,發揮典型示範和引導帶動作用,營造一村一品發展良好環境。

7、培育新型農民,開拓市場,完善“一村一品”發展服務體系。努力提高羣眾的科學文化素質和誠信意識,積極消除不良輿論,打造良好的品牌口碑;加大宣傳,增強羣眾的參與和發展。

農村產業發展規劃具體方案 篇四

一、村莊情況

溪霞村位於洪瀨鎮鎮區,面積1平方公里,東距泉州市區35公里,西離南安市區23公里,省道307貫穿全村,交通網絡四通八達。全村總人口9051人,2551户。民風淳樸,村容整潔,空氣清新,環境優美。挖掘歷史文化資源,泉州粧閣—洪瀨蜈蚣閣(溪霞村龍閣)2016年登上央視春晚,現省級申遺中。2018年被南安市確定為美麗鄉村整治村,2019年被南安市委、市政府授予“和諧村”榮譽稱號,2019年人居可支配收入23000元,村集體上年經營收入525800元。

二、五年發展規劃及發展思路

為全面貫徹好黨的十九大的。各項部署,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我村各項工作邁向新台階,同時為順應我村羣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開展工作,形成轉型融合城郊村莊示範村,具體內容如下:

(一)以市場化管理,壯大村集體經濟。通過整合集體用地進行開發建設,多方籌集資金,採取盤活村集體現有經營性、資源性資產和閒置資源進行投資開發,增加集體收入。

(二)村莊規劃編制。溪霞村位於鎮區周邊,按照科學發展、先引先試的總方針,搶抓村莊規劃發展新機遇,大力推進溪霞村建設,力爭在三至五年內基本形成佈局合理、特色明顯的宜居、宜樂的轉型融合城郊村莊。

(三)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圍繞“村莊清潔行動”,以清理垃圾雜物、清理亂堆亂放、填埋旱廁、裸房整治等為重點,加大投入力度,開展環境衞生整治,進一步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廣泛動員,多措並舉,提升服務,推進廁所革命項目工作。利用集體空地進行微景觀項目改造,提升人居環境。

(四)加大對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的投入。使羣眾交通更便利,出行更方便,環境更優美,讓鄉村越來越美麗。

(五)加大對公共服務配套項目的投入。全力配合轄區內新僑中學做好學校操場徵地及洪三國小擴建徵遷工作,確保學校教育教學均衡發展。

三、擬建設項目

在村“兩委”班子的正確帶領下,在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經過幾年來的努力,村集體經濟不斷的壯大,隨着村集體收入的增加,加大了對民生項目等項目的投入。

2020年擬建設項目:

1、人居環境整治提升:

(1)下墩公廁建設項目:在下墩片區建設公廁一座,面積35平方米,蹲位6位(其中女3個、男2個、殘疾人1個),對周邊場地進行綠化、硬化。計劃投資30萬元,其中自籌15萬元;完成年限:2020年10月,負責人:黃衍秋。

(2)全面拆除全村露天旱廁30個及主幹道廢棄禽畜舍和簡易搭蓋、違章搭蓋等無利用價值建築物、構築物。計劃投資3.5萬元,其中自籌1.5萬元;完成年限:2020年10月,負責人:張建加。

(3)裸房整治工程(一):全村裸房存量約42座,今年計劃完成裸房整治23座,重點整治村主幹道兩側及村部周邊的裸房。計劃投資110萬,其中羣眾自籌110萬元。2020年12月,負責人:張劍峯。

2、村莊規劃編制:通過《南安市洪瀨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明確村莊空間開發管制範圍,制定嚴格的生態環境資源保護措施,為各類開發建設行為規定必須遵守的行動綱領和行為準則。合理利用土地資源,保護耕地,劃定禁止建設區和適宜建設區,對村莊發展和土地利用進行綜合控制和引導,制定村莊規劃。

3、下新厝片區危房改造項目:在下新厝片區進行危房改造,總建築面積33742m2,計3幢高層住宅樓及綠化建設,計劃投資1億元,由承包方墊資;完成年限:2020年底前向南安市人民政府報送方案,完成審批手續。2023年12月全部完工,負責人:黃黎銘

4、公共服務配套項目:

(1)推進新僑中學運動場徵地工作。新僑中學徵地35畝,徵地户101户,已籤協議88户,尚有13户未簽訂。該項目投資資金224多萬元。(政府行為)。完成年限:2020年12月,負責人:張曉鵬。

(2)推進洪三國小擴建項目:A、需徵遷三座民房,面積約900m2,B、建設洪三國小教學樓一幢約1500m2。計劃投資500萬元(政府行為)。完成年限:2021年12月,負責人:黃黎銘。

5、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1)繼續推進縱二路、橫三路徵遷工作(政府行為)。徵地户59户,已籤協議41户,尚有18户未簽訂。建設內容及規模:項目包括縱二路及橫三路,共602.401米,具體如下:A.縱二路南起橫二路(樁號:ZK0+000),向北止於橫三路(樁號:ZK0+439.087),長439.087米,紅線寬度16米,道路等級為城市支路,設計時速30千米/小時,雙向兩車道,採用水泥路面;B、橫三路西起東大路(樁號:HK0+012.716),向東止於縱二路(樁號:HK0+176.030),長163.314米,紅線寬度24米,道路等級為城市次幹路,設計時速50千米/小時,雙向四車道,採用水泥路面。主要建設內容包括道路工程、交通工程、排水工程、給水工程、電力工程、通信工程、照明工程、綠化工程等。項目總投資估算1775.14萬元,建設資金由鎮財政統籌解決。完成年限:2021年12月底,負責人:張曉鵬、黃印築。

(2)東溪洪堤街頭路段建設項目:A、排水排污管道安裝350米;B、石砌擋土牆750m3;C、土方填平壓實,形成路坯1200m3。計劃投資60萬元,其中自籌10萬元;完成年限:2020年11月,負責人:黃印築。

(3)洪瀨至洪梅部隊路段路面鋪設項目:建設規模和內容:路線起於洪瀨鎮溪霞村,終點至洪梅鎮三梅村,全長約1.2km,路基寬12m,路面寬10m,道路等級為四級公路,雙向兩車道,水泥混凝土路面,主要建設內容:路基工程、水泥混凝土路面、照明工程、標線等。(政府行為)。完成年限:2020年12月,負責人:黃天進。

2021年擬建設項目:

1、人居環境整治提升:

(1)嶺頭公廁建設項目:在嶺頭片區建設公廁一座,面積40平方米,蹲位6位(其中女3個、男2個、殘疾人1個),對周邊場地進行綠化、硬化。計劃投資30.5萬元,其中自籌15萬元;完成年限:2021年11月,負責人:黃奮發。

(2)裸房整治工程(二):今年計劃完成裸房整治19座,重點整治村主幹道兩側及村部周邊的裸房。計劃投資93萬,其中羣眾自籌93萬元。完成年限:2021年12月,負責人:張劍峯。

(3)全面拆除全村廢棄禽畜舍和簡易搭蓋、違章搭蓋等無利用價值建築物、構築物。計劃投資8萬元,其中自籌3萬元;完成年限:2021年12月,負責人:張劍峯。

2、微景觀改造項目:

(1)嶺頭小公園建設項目:需徵用村民旱廁填埋地300m2、健身器材、燈光、綠化建設等。計劃投資20萬元,其中自籌10萬元;完成年限:2021年12月,負責人:黃奮發。

3、基礎設施項目:

(1)祠口擁軍路面及排水溝鋪設項目:A、排水排污管道建設;B、路面硬化,長公里、寬8米。計劃投資70萬元,其中自籌15萬元;完成年限:2021年11月,負責人:黃衍秋。

(2)晶華小區兩條路面及排水溝鋪設項目:A、排水排污管道建設;B、路面硬化,兩條長約400米,寬6米。計劃投資40萬元,其中自籌15萬元;完成年限:2021年12月負責人:黃印築。

(3)東溪洪堤街頭路段路面鋪設項目:長350米,寬8米。計劃投資40萬元,其中自籌10萬元;完成年限:2021年12月,負責人:黃印築。

四、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全面落實責任。成立以黨總支部書記黃黎銘為組長、黨總支部副書記、村主任張曉鵬為副組長、其他兩委為成員的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及時貫徹落實上級黨委、政府工作部暑和要求,明確目標任務,把握時間節點,突出工作重點,找準薄弱環節,建立健全長效工作機制,嚴格執行和完成好本實施方案制定的工作目標和任務。

(二)多方籌措資金,加強經費保障。全面整合現有各渠道項目、資金、技術等資源,通過“一事一議”財政獎補、羣眾自籌、社會參與等多渠道、多角度解決鄉村振興“籌資”難題。

(三)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氛圍。做好宣傳發動工作,支部黨員幹部帶頭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宣傳活動,通過深入細緻的思想工作,積極引導羣眾正確認識新農村建設與自身利益的關係,調動羣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鄉村振興工作家喻户曉,深入人心。

農村產業發展規劃具體方案 篇五

為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關於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決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小農户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意見》,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關於全面實施供銷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惠農工程的指導意見》,《省供銷合作社全面實施農業社會化服務惠農工程實施方案》精神以及市委加快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有關決定,充分發揮供銷合作社在促進小農户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實現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重要作用,結合我縣供銷合作社實際,現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省、市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決策部署,結合全國總社“四社“創建工作,積極探索構建縣、鄉、村三級惠農服務平台和網絡體系,初步形成以供銷合作社聯合社為主導、合作經濟組織為基礎、龍頭企業為骨幹、其他社會力量為補充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推動系統由流通服務向全程農業社會化服務延伸,向全方位城鄉社區服務拓展,切實在促進小農户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中更好地發揮作用,為全縣鄉村振興作出貢獻。

二、目標任務

到2022年,全系統初步建成綜合性、規模化、可持續的全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農業綜合服務能力顯著增強,對小農户服務帶動水平明顯提升,有效發揮為農服務主力軍作用。

建設縣域化、綜合性的服務網絡。在縣域範圍內構建惠農綜合服務體系,充分整合各類為農服務資源,有效強化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產銷銜接和生活服務等服務功能。

培育高素質、專業化的服務隊伍。圍繞農業生產服務領域,培育現代農業服務企業、基層社、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服務聯盟等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造就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為農服務人才隊伍。

構建市場化、可持續的服務機制。大力推廣以農業生產託管為代表的農業經營新方式,密切與小農户的利益聯結,探索形成以創業創新、互聯互通、共建共享為主要特徵的現代農業服務新機制。

形成全程化、規模化的服務能力。全系統統防統治、農機作業等農業生產託管等服務面積力爭達到14萬畝,服務鏈條延伸到農技推廣、農產品加工、倉儲物流、農產品營銷、電子商務、產業鏈金融等配套環節,形成規模服務優勢。

三、強化惠農服務平台網絡創建及功能提升

惠農服務平台主要以鄉(鎮)為立足點,依託基層社,打造集多種服務功能為體的綜合性為農服務平台。探索利用現有鄉(鎮)、村經營服務網點,整合各方資源,打造鎮域為農服務網絡平台,然後再逐步整合鎮域服務網絡平台,建立縣級為農服務運營中心。逐步形成縣有運營中心、鄉鎮有服務平台、村有服務站點的三級惠農服務網絡。

(一)加快三級惠農服務平台網絡的建設。結合實際,認真謀劃打造1家縣級惠農服務運營中心。縣級惠農服務中心要面向鄉鎮服務平台提供農資和日用消費品配送、農業生產、農產品流通、電子商務、政務代辦等綜合服務;鄉鎮惠農服務平台承接縣級運營中心服務項目,對村極綜合服務平台提供商品配送和綜合服務支持,初步探索形成縣鄉村三級惠農服務網絡,搭建與小農户之間的橋樑,實現惠農服務進村入户、直達田間地頭。

(二)因地制宜強化鄉鎮惠農服務平台重點服務功能。縣級社根據各鄉鎮產業結構、人口規模實際,加強鄉鎮惠農服務平台的重點服務功能建設。是在耕地集中連片、農業產業規模較大的鄉鎮,側重建設惠農服務中心、新型莊稼醫院、智能配肥中心等生產服務平台,強化農資供應、測土施肥、統防統治、農機作業等生產服務功能;二是在糧食和鮮活農產品主產鄉鎮,側重建設農產品烘乾、冷藏、倉儲、加工、交易等服務設施,強化商品化處理功能;三是在商貿集散地和人口集聚鄉鎮,側重建設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或鄉鎮經營服務綜合體,強化商貿流通、電子商務、文體娛樂、養老幼教、生態養生等生活服務功能。

(三)四措並舉拓寬村級惠農服務平台建設途徑。要依託農村綜合服務社改造批。在原農資、日用消費品門店基礎上升級硬件設施,配備信息化設備,增加電子商務、物流配送、互助金融等惠農服務內容;二要依託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批。利用合作社經營服務設施,承接鄉鎮惠農服務平台有關服務;三要開展“村社共建”新建批。由鄉鎮惠農服務平台或基層社牽頭,聯合村“兩委”和各類經濟組織,組織農民共同建設服務站;四要爭取財政項目資金創建批。縣級社積極爭取財政資金,選擇產業基礎好、村集體凝聚力強的村或扶貧聯繫村建設批設施好、功能全、信息化水平高的示範服務站。

四、不斷拓展農業生產託管服務

要發揮供銷合作社首創優勢,繼續以擴大規模、提升質量為重點,因地制宜推動託管服務對象由規模經營主體向小農户拓展、服務領域由生產環節向全產業鏈延伸。

(一)打造各類託管服務中心。縣供銷合作社聯合社依託供銷合作社農資經營企業、農業服務企業、基層社、領辦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等主體,圍繞當地主導和特色農業產業生產服務需求,在2022年底前,謀劃新建1家規模適度、功能適用的農業生產託管服務中心。加快全系統莊稼醫院改造升級,在2022年底前,全系統建設40傢俱備農資供應、測土配方、統防統治、農技推廣、在線診斷等綜合服務能力於體的新型莊稼醫院。在縣域建設智能配肥中心,依託具有產業規模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生產基地建設配肥站、加肥站,面向小農户提供測土、配肥條龍服務。

(二)培育多元化託管服務主體。圍繞玉米、水稻、小雜糧、人蔘等優勢農特產業,在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工作過程中,發揮供銷合作社系統優勢,注重加強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以及農技推廣機構的合作,構建多方協同推進的工作局面。是以縣級供銷合作社為服務主體,整合資源,科學確定服務半徑,瞄準耕、種、管、收、售全產業鏈提供服務;二是以基層社為主體,採取單獨組建或與村委合作共建服務型合作社的方式開展農業生產託管服務;三是以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為主體,充分發揮專業社的農業生產技術優勢。四是以農資經營企業為主體,創新農資服務方式,利用農資經營渠道,提供按需送貨、因地配肥、技術到户的條龍服務。五是組建農業服務專業化公司,開展農資供應、農機作業、配方施肥、統防統治、烘乾收儲加工等服務。

(三)推廣多種託管服務方式。依託各類託管服務平台主體開展單環節、多環節、關鍵環節綜合性和全程託管服務。大力發展土地託管、代耕代種,積極推進土地託管服務對象由規模化經營主體向小農户拓展,服務範圍由糧食作物向經濟作物延伸,服務內容由生產環節向全產業鏈轉變。探索更多適應小農户生產特點、適應不同區域、不同農作物的託管服務形式,把農資、農技、農機裝備等現代生產要素,送到小農户身邊,提供更多個性化、精準化的便捷服務。加強供銷合作社農業生產託管服務的規範化建設,探索制定土地託管服務指導、服務質量監測、服務合同監管等管理體系,提升服務質量。

(四)延伸託管服務鏈條。集成推廣農藥減量增效、綠色防控、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綠色生產技術,引導開展農藝、農機、生物、管理等工作;延伸託管服務鏈條,推動農業生產託管服務主體與農產品加工企業、電商平台、商超企業、農產品批發市場等開展合作,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小農户提供產後加工、包裝、倉儲、物流、銷售等環節服務;引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與農民專業合作社、小農户共同組建產業化聯合體,促進生產、加工、銷售體化經營;依託農業生產託管服務主體推廣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等生產標準。組織社有企業和基層社、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創建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開展多種形式的產銷對接;依託農業生產託管服務主體不斷探索農村合作金融服務方式,為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和助推小農户增收提供金融支撐。

五、推進涉農協同服務機制建設

建設涉農協同服務機制是供銷合作社踐行合作制原則和開放辦社理念的內在要求,是實施“惠農工程”的'重要制度保障。要加強供銷合作社系統內部聯合,加快推進與黨政涉農部門、涉農企事業單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等的橫向聯合,努力實現協同服務、共享發展。

(一)加強系統內部協同。縣級供銷合作社聯合社要切實承擔起發展供銷合作社事業的領導職責,加大統籌力度,形成實施“惠農工程”的合力。如既往履行社有企業為農服務使命,將實施“惠農工程”作為推進社有企業轉型的重大戰略舉措,全力推進。要推進各供銷社及社有企業間的聯合合作,共同打造為農服務品牌。

(二)加強與涉農部門及有關單位協同。各供銷合作社要切實強化為農、務農、姓農的辦社宗旨,進步明確自身服務定位,主動尋求黨政涉農部門支持,積極承擔相關服務職責或政府購買服務,努力成為黨和政府做好農業社會化服務工作的公共平台和重要抓手。要加強與其他涉農企事業單位的聯合合作,依託自身服務網絡整合各類服務資源,推進網多能、網多用,提升服務的競爭力。

(三)加強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協同。縣供銷合作社聯合社要積極引導系統內外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參與實施“惠農工程”,充分發揮產業帶動作用,促進規模型農業發展。要着力推進供銷合作社與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的服務對接,組織帶動小農户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努力使小農户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積極參與者和直接受益者。

(四)加強“黨建帶社建”、“村社共建”。充分發揮供銷合作社經營服務優勢與村“兩委”政治組織優勢,積極探索將基層社建在村上,緊緊圍繞農民生產生活需要與村“兩委"共建特色產業、共育經營主體、共創服務平台,努力實現村級黨組織強基、村集體經濟壯大、農民收入增加和基層社得發展的多贏局面。

六、加強組織領導和政策保障

實施“惠農工程”是全國總社對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提出的重大任務,是培育壯大工程的重要內容,是全系統推進產業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必須統認識,全力推進。

()加強組織領導。要把實施“惠農工程”作為項重要工作擺上議事日程,要與深化供銷社綜合改革特別是助力鄉村振興戰略有機結合,縣級供銷社負責統籌制定本地區實施方案,並負責協調縣鄉兩級黨委、政府的政策支持,細化工作舉措,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二)加大資金支持。積極爭取各級財政資金支持實施“惠農工程”,整合“新網工程”資金、省級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等,加大組織實施“惠農工程”扶持力度。加大對農業社會化服務帶動能力強、效果好的項目支持力度,發揮項目資金的示範引導作用。加強各類為農服務主體建設,整合服務資源,提升服務小農户的能力。

(三)加強督導推進。加強對實施“惠農工程”及落實配套政策、促進小農户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等工作的指導,建立相應的工作督導和推進機制。

(四)加強人才培養。積極幫助小農户提升能力,加大教育培訓力度,構建農業社會化服務人才培育體系。縣供銷合作社主管和領辦行業協會整合行業資源,為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提供針對性強的生產技術、市場營銷等專業培訓。“惠農工程”項目實施單位建立市場化用人機制,引進各類經營管理和專業技術人才,面向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小農户和企業員工做好項目實施的配套培訓。

產業發展規劃 篇六

(以農業、傳統花炮產業、花木業、紡織業、食品業為主導,工業低產出、高耗能、高污染,農業管理經營落後,第三產業缺乏,未發揮區位優勢聯動周邊長株潭園區集約發展)

(一)產業轉型升級戰略

根據xx鎮原有紡織、食品、花木、油茶、機械製造、花炮以及具有一定發展潛力的商貿、休閒旅遊業進行分析。在xx鎮規劃期內,選擇花炮花木、機械製造、休閒旅遊作為主導產業。

1、農業富民

(1)着重發展花木及其配套產業:xx鎮將以綠色健康為主題,發展以油茶種植為主的特色農業。目前xx已引入湖南糧食集團在園區食品工業基地成立了湖南金霞油茶科技有限公司,擬投資8-10億元打造油茶生態文化博覽園。同時,xx擬依託電子市場建設的良好條件,做強做大花木種植、交易、集散產業,按照特色化、規模化、專業化的要求,推進規模經營。在現有產業發展基礎上,做精做細,發展賞花,看花,木雕,精油等相關配套產業,將xx鎮建設成為“中國花木之鄉”。

(2)加強區域協作:依託柏加鎮的花木發展的輻射優勢、xx鎮電子交易市場及較好的交通條件,將瀏陽市百里花木走廊的花木資源交易集中到xx鎮,不斷促進資源的積聚和影響範圍的擴大。

(3)跨行業發展:加大農業與工業、服務業的合作,確定農業在食品工業、旅遊業產業鏈中的地位。

2、工業強鎮

(1)環保科技示範園建設:瀏陽市委、市政府批准設立瀏陽市環保科技示範園。園區實現產業定位轉型,退出印染產業,定位為以汽車零配件、機械製造、醫療器械、油茶綜合開發、大型食品企業為主的綜合型園區,形成一園二基地(機械製造基地和食品工業基地)的格局。機械製造基地爭取引入整體實力較強、創新能力較強、與區域關聯度較強的企業,及與區域大型企業合作能力較強的零部件生產企業。食品工業基地則爭取依託當地特色菜餚發展熟食加工,如黑山羊製品,湘未蒸菜等,打造獨具品牌,同時在鞏固現有食品工業的基礎上,將生物技術、有機食品以及食品飲料產業作為主要發展方向,打造知名品牌,做強入園企業。

(2)對接長株潭產業:長株潭產業的基本特點為以產業園為依託集聚發展,以輕工業為主的產業集羣已經基本形成,產業逐漸向“兩型”方向發展。xx鎮將以明星產業和新興產業為主要對接對象,改變高端產品不足而低端產品相對過剩的局面。

(3)從區域產業帶為重點:區域產業帶經濟主要以貫穿xx鎮的嶽汝高速公路和即將建設的南橫線為依託形成,因此xx鎮產業將與經濟帶上產業對接,對接中強調差異化發展,以填補產業帶上產業的空白。

3、旅遊興區

旅遊業將以xx鎮區和北星社區為主。

集鎮區主要發展油茶生態遊,風情小鎮體驗遊。依託油茶生態園,發展觀光、採摘、休閒體驗、餐飲聚會、濱水遊戲為主的生態旅遊。加快改造鎮區風貌,建設獨具特色的酒吧、旅店等服務設施。

北星社區主要發展佛教療養遊、休閒農家樂。以鍾佛寺為依託,發展佛教參觀、療養、禪修等活動。在北星社區重點發展互動式農家樂,依託當地特色優勢,發展踏春、農耕、探險等休閒娛樂活動,面向長株潭範圍內短期度假遊。

(二)產業空間發展策略

xx鎮擬遵循“一心、三片”的產業空間發展模式。“一心”指中心鎮區,將重點發展食品、機械製造、休閒旅遊。“三片”指北部交通服務片區、中部綜合發展片區、南部休閒旅遊片區。北部交通服務片區包括躍龍村、雙橋村、金牌村,主要發展花木油茶種植,交通互通口配套設施。中部綜合發展片區包括甘棠村、金田村、田坪社區、連山村、澗口塅村、土橋村,主要發展食品工業,花木油茶種植集散、休閒旅遊業。南部休閒旅遊片區包括北星社區、柏樹村、南門村、江東村,主要發展花木種植和休閒旅遊業。

(三)區域聯動戰略

1、區域聯動的空間結構

規劃聯動柏加鎮,共建花木產業發展帶;土橋陳昌故居,北星鍾佛寺聯動雲龍示範區形成南部旅遊經濟圈,同時依託211省道形成貫穿區域南北的經濟發展帶,與區域北部的嶽汝高速發展帶及北部休閒路旅遊發展帶形成互動發展關係。

2、區域聯動的交通框架

規劃建設的南橫線、長攸高速以及現狀嶽汝高速、滬昆高速構成xx鎮便捷的區域高快速交通網絡。xx連接線連接嶽汝高速和南橫線;繞城線連接嶽汝高速和長攸高速。

通過對現有村道提質拓寬,加強xx鎮與接株洲雲龍示範區的對接;通過對020縣道拓寬,實現與黃江公路、南三環東延線的良好對接,加強與長沙城區、工業新城及瀏陽城區的聯繫。

產業發展規劃 篇七

為進一步提升茶葉在國內外的市場競爭力,引導促進茶葉產業科學健康發展,特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現狀

茶葉是農業居首位的主導產業,在我縣農業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已成為佔全縣42%涉茶農民增加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支柱產業,擴大就業機會、提高生活質量的民生產業,建設生態文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綠色產業,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構建。

三、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指導思想:

以打造“”品牌為主線,以市場建設、現代茶葉園區建設為重點,優化龍井茶、高山雲霧茶、名優白茶優勢區域佈局,實施“六個一”提升工程,打造成為全國龍井茶生產、加工、貿易、文化中心和茶產品集散中心。

總體目標:

到2015年,全縣茶園總面積達到14萬畝,其中無性系良種茶園9.8萬畝,無性系良種比率達70%以上;茶葉產量達到7000噸,茶葉產值達到8億元,其中名優茶6000噸;名優茶產值7.9億元;茶機、保鮮、包裝、精深加工等茶葉相關產業進一步發展,茶葉產業鏈進一步延伸,產業鏈總產值達20億元。

四、優勢區域佈局

根據我縣茶葉生產現狀與發展潛力,重點建設一條示範帶和三大優勢產區。茶樹優勢品種為龍井43、安吉白茶、鳩坑種、浙農113和迎霜等。茶葉優勢產品為大佛龍井、雲霧茶等名優茶。

1、城西北茶葉銷、加、旅示範觀光帶。區域包括、、個鎮(鄉)街道。主要內容包含五星級市場創建和4a級景區建設,加工展示中心建設,示範茶廠建設,出口茶廠、出口茶葉加工項目建設,觀光茶園建設。

2、中部名優早茶產區

本區位於縣境中部,包括4個鎮(鄉)、街道。本區地勢低平,光熱條件為全縣最優,可利用產茶季節早的優勢,重點發展龍井43等早生優質良種,開發早茶生產。本區鄰近城關,交通便利,可利用全縣最具特色的三大茶場:,發展現代示範茶業。

3、西南部精品茶產區

本區位於縣境西南部,包括4個鄉鎮。本區土地類型多樣,以高丘台地為主,晝夜温差大,勞動力資源豐富,茶農加工技術水平高,可重點發展安吉白茶、鳩坑種等中遲生良種,發展白茶龍井、精品龍井茶生產。

4、東部山區多茶類名茶產區

本區地處我縣東部,包括5個鄉鎮。本區地勢高,降水豐沛,熱量不足,生產季節相對偏遲,茶葉生產多以大户承包為主,可重點種植產量高、抗凍性強的優質茶樹良種,以中生種為主。重點發展龍井茶、雲霧茶等多茶類名茶生產。

五、主要建設任務

茶葉以“低碳茶業”為理念,從基地、加工、產品、市場、品牌及主體提升入手,引導產業轉型,切實推進茶葉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1、建設現代茶葉示範基地。建設10個現代茶葉示範園區,其中三個省級茶葉主導產業示範園區,三個省級茶葉精品示範園區。園區內茶園噴滴灌、防霜凍設施以及殺蟲燈等病蟲害物理防治設施的安裝配套。引導茶園向路溝渠、防護林、機械化等基礎設施與生態保護技術措施等標準化配套發展。切實提高茶產業防災減災、優質高效的保障能力。

新擴建無性系良種茶園2萬畝,逐步改造3萬畝低產低效茶園,引導茶樹品種選擇從“早生”向優質轉變,重點發展優質、高抗的無性系良種,逐步實現茶樹早、中、晚生品種的合理搭配。

2、打造品牌。爭創中國馳名商標,加快商標的國際註冊。在全縣形成以“大佛”商標為龍頭,企業商標為基礎的“大佛龍井”品牌體系,培育若干個有一定影響力的企業品牌,摸索“母子品牌”雙商標運作的成功經驗,全面推廣“大佛”、“龍井茶”證明商標使用管理。堅持辦好一年一度的大佛龍井品牌文化節和重點城市的品牌推介活動。

加大國內外市場推廣力度,充分利用豐富的茶文化資源,製作一張的光盤,編印一本推廣手冊,擴大影響力。加強行業自律,有序推進在國內外的推廣,逐步提高禮盒銷售的比例,充分發揮品牌的增值效應,促進從原料輸出向品牌銷售轉變。

3、創建示範茶廠。開展示範性茶廠創建活動,新建10家示範茶廠;要求廠房面積500平方米以上,具備1萬公斤以上的名茶加工能力,生產設施先進,設備配置合理,管理規範科學,帶動能力強。斷續抓好100家標準化名茶加工廠建設,進一步完善區域佈局。全面改善茶葉加工環境,實現茶廠標準化、加工清潔化、產品無公害化。力爭“”期末,60%以上分散農户向名茶廠集中加工。優化培育名茶廠加基地加農户生產加工模式,強化加工企業與農户的利益連接機制,通過集中加工、收青加工,讓分散的農户集合成聯合的生產主體。

規範提升加工技術,在做好精品傳統手工製作工藝保護傳承的基礎上,大力推廣名優茶的機械化加工。堅持辦好一年一屆的茶王賽,着力營造重質量、學技術的良好氛圍。

4、加快茶葉新產品開發生產。加快名茶多茶類生產,引導名優茶產品從注重外形向注重內質轉變,着重擴大望海雲霧等優質茶的生產,推進名優茶的大眾化生產與消費。鼓勵企業進行茶食品、茶保健品、茶工藝品等茶葉精深加工產品的研發生產,重視夏秋茶資源的開發利用,提高綜合經濟效益。

產業發展規劃 篇八

第一章規劃背景

一、發展現狀

(一)經濟總量不斷壯大。依託資源優勢,以招商引資為重點,全市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規模不斷擴大。年,全市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215户,比年淨增113户,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35.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2億元,較年年均增長18.8%,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33.5%;規模以上主營業務收入258.9億元,較年年均增長21.7%,佔全市規模以上主營業務收入的34%。

(二)企業規模不斷擴張。隨着對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整體培育和推進,農產品加工企業擴張加快,規模化程度明顯提高。目前,年銷售收入上億元的企業81户,佔全市農產品加工企業的37.7%,實現銷售收入201.5億元,佔全市農產品加工業銷售收入的77.8%,成為農產品加工業的中堅力量。

(三)產業聚集初步顯現。以園區為載體,通過龍頭企業的帶動和產業鏈的延伸,農產品加工業集聚發展態勢明顯,初步形成了以李記醬菜、吉香居食品、味聚特為龍頭,年加工達85萬噸的蔬菜加工集羣;以蒙牛、新希望、菊樂為龍頭,日加工鮮奶能力達1400噸的乳製品加工集羣;以金鑼、玉泉、碧海為龍頭,年加工達220萬頭的生豬加工集羣;以西龍紙業、豐華紙業為龍頭,年加工竹漿達20萬噸的竹漿加工集羣;以通威、新希望、永祥、豐美為龍頭的飼料加工集羣;以愛心木業、申宇木業為龍頭的竹木加工集羣。

(四)產業佈局漸趨合理。充分發揮各區縣農產品資源優勢,因地制宜,錯位發展,初步佈局形成了以東坡區、仁壽縣、彭山縣為主的糧油、果蔬加工業;以東坡區、仁壽縣為主的肉製品加工業;以東坡區、洪雅縣為主的乳製品加工業;以東坡區、彭山縣為主的飼料加工業;以洪雅縣為主的茶加工業;以洪雅縣、彭山縣、青神縣為主的中藥業;以東坡區、丹稜縣、洪雅縣、青神縣為主的竹木加工業等特色較為鮮明的塊狀產業區域以及黑龍灘灌區、岷江沿岸、西部淺丘區產業帶。

(五)科技水平不斷進步。注重技術的應用和創新,支撐農產品加工產業上檔升級,推動農產品加工產品結構調整。在傳承傳統工藝的同時,大力推廣應用了生物工程、新型保鮮、滅菌、真空凍幹、速凍等先進生產加工技術,建立了省泡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制定和實施了農產品加工企業產品標準505項,使產品科技含量不斷提高,競爭力不斷提升,有力促進了農產品由初(粗)加工向深(精)加工轉變。

(六)品牌建設取得成效。目前,全市有效存量農副產品商標331件,佔商標總量的32%,湧現了吉香居、恆泰新、味聚特、川南、惠通、樂寶、八百壽、千禾等知名品牌,創建了中國馳名商標14個、中國名牌2個,省著名商標32個、名牌14個、無公害農產品126個、綠色食品120個、有機食品10個,農產品地理標誌4個,成為了“中國泡菜之鄉”和中國蔬菜加工業馳名商標最集中地區,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同時,一些優質加工產品已銷往全國以及美、英、法、俄及東南亞等20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了全市出口創匯的增長點之一。

二、發展優勢

(一)農產品資源豐富。我市是全省重要的糧油、果蔬、肉奶等農產品生產基地,全市東部丘陵區、中部坪壩區、中部淺丘區、西部山區以及岷江沿岸“四區一帶”的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建設已具雛形。已建成糧油、蔬菜、水果、茶葉、中藥材、畜禽等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基地達181個。年,全市實現糧食總產量176.8萬噸,油菜籽產量9.26萬噸,茶葉產量2.04萬噸,水果產量94.56萬噸,蔬菜產量205.49萬噸;出欄生豬511.74萬頭,肉牛13.27萬頭,肉羊211.28萬隻,實現肉類總產量68.69萬噸;年末奶牛存欄7.2萬頭,實現牛奶產量18.5萬噸;水產品養殖面積1.45萬公頃,實現水產品產量10.4萬噸;建成工業林竹原料林基地約207萬畝,為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提供了可靠的原料保障。

(二)標準化體系初步形成。制定了36個主要農產品和特色農產品無公害生產技術規程,推廣面積157萬畝;制定和發佈市、縣級農業地方標準140項,制定和實施農產品加工企業產品標準505項;制定洪雅生態奶業、東坡蔬菜等22個農業標準體系,涉及各類標準468項。建立洪雅生態奶業等9個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場(小區)、33個省級示範項目以及國家級綠色食品原料枇杷標準化生產基地。

(三)產業發展基礎較好。糧油、果蔬、乳製品、茶葉、肉製品、林竹加工等特色產業不斷壯大;李記、吉香居、蒙牛、新希望、菊樂、美妙、金鑼、玉泉、碧海、西龍紙業、豐華紙業等一批農產品加工骨幹龍頭企業逐步發展壯大,並聚集了一大批高素質人才和成熟的產業工人隊伍,為農產品加工業壯大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四)區位優勢十分突出。我市是成渝經濟區“成都都市圈”重要組成部分,是成都經濟區通聯川南、川西北經濟區的重要樞紐和物資集散中心,目前已形成各區縣到市中心半小時,到成都一小時的快捷交通網。隨着全省西部綜合交通樞紐建設的推進和我市綜合交通建設高潮的掀起,我市交通條件將更加優越,區位優勢將更加突出,這為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創造了條件,也為加快全市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五)市場空間潛力巨大。目前,我市農產品加工業僅處於全省中等水平,還有很大的開發潛力和拓展空間。同時,成渝經濟區人口多、農產品加工製品市場消費潛力大,將有力支撐我市農產品加工業的快速發展。

(六)政策環境十分優越。市委、市政府圍繞工業富民強市戰略的實施,制定了積極承接產業轉移的一系列金融促進、税收優惠、要素支持等相關發展政策、激勵機制和扶持措施,鼓勵和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向園區集聚。建立產業配套資金、技改貼息資金,有利於農產品加工企業做大做強,做精做優。

三、存在問題

(一)加工轉化程度較低。目前,全市農產品加工轉化程度約50%,低於發達國家80%的水平;農業總產值與農產品加工業產值之比約為1:0.6,遠低於發達國家1:3左右的水平。同時產業鏈條短,精深加工技術缺乏,導致農產品綜合資源利用率低。

(二)產品結構不盡合理。全市大宗農產品粗加工產品多、精深加工產品少;傳統產品多、特色產品少;單一產品多、系列產品少;導致產品附加值低,競爭力較差,市場主體仍在省內,具有較大的侷限性。

(三)技術創新能力較弱。儘管在泡菜等局部加工領域取得了一定進步,但產業整體科研投入不足,產學研結合不緊密,缺乏技術支撐和技術儲備,導致加工較為粗放,技術及產品更新緩慢,新產品產值率低。

(四)市場體系亟待完善。市場化組織、信息化建設程度較低,綜合物流配送體系特別是冷鏈物流尚未形成;原料供給、生產加工和產品終端市場供求信息不對稱,交易方式陳舊,導致種植、加工、銷售環節協調性較差。

(五)企業融資較為困難。大多數農產品加工企業規模小,信用等級較低,難以得到銀行信貸的大力支持。隨着農產品價格上漲,大宗農產品收購加劇了企業季節性、階段性資金緊張狀況,融資更加困難。

第二章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的目標,順應農產品市場發展變化趨勢,立足於我市區位優勢、農產品生產資源優勢,以國際國內市場特別是成都、重慶等大都市為目標市場,以農業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為支撐,以品牌、技術、質量為保障,以農產品加工園區、龍頭企業、農產品生產基地和農户聯動發展為機制,按照“生態、綠色、有機、安全”和“標準化、品牌化”的要求,做強產業,做優產品,做大品牌,加快推進我市農業現代化。

二、基本原則

(一)市場導向原則。以市場消費為導向,實施品牌戰略,積極培育和打造一批高附加值的名牌產品,努力開拓國內、國際市場,提高市場佔有率。

(二)質量安全原則。嚴格執行農產品(食品)衞生標準和產品標準,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農產品和有機農產品,確保農產品加工的質量安全。

(三)科技創新原則。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傳承和發展傳統工藝,採用先進適用技術,加大技術創新力度,推動農產品加工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四)錯位發展原則。發揮比較優勢,明確各區縣產業定位,因地制宜地發展特色農產品加工業,避免同質化競爭,努力實現差異化和錯位化發展。

(五)集聚發展原則。綜合考慮原料資源和運輸半徑,加強產業引導,以園區為載體,延伸產業鏈,促進農產品加工集聚發展,實現產業規模效應,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

(六)可持續發展原則。努力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農產品加工模式,重視循環利用和清潔生產,提高原料節約集約利用,減少環境污染,實現農產品加工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發展目標

(一)總體目標。

夯實軟硬環境,承接產業轉移,延長產業鏈條,優化產業佈局,壯大產業規模,大幅度提高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實現原料生產規模化、標準化和加工製造專業化、現代化,把我市建設成為全國重要農產品深加工基地。

——重點培育一批在全國有實力、有影響的骨幹龍頭企業和名牌產品,實現主要產品質量達到全國先進水平,部分產品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基本建立較為完備的產前、產中、產後的產業鏈系統,實現農產品從初(粗)加工向深(精)加工、從單一品種加工向多品種加工轉化。

——基本構建產學研緊密結合的自主創新體系,實現農產品生產和加工技術關鍵領域重點突破。

——努力形成與國際接軌的全程質量控制體系,實現規模以上企業食品類產品達到無公害或綠色標準。

(二)具體目標。

經濟發展目標: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企業245户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工業增加值達到12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20%以上;主營業務收入達到45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20%以上;主要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60%——65%。

企業規模目標:培育主營業務收入10億元企業5户;力爭70%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通過ISO、HACCP體系認證。

技術創新目標:研發經費佔主營業務收入比重的4%;新產品產值率達到18%;市級以上龍頭企業總體技術與裝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品牌建設目標:在已有的基礎上,培育一批優質、安全、綠色、生態品牌產品,新增中國馳名商標5個、中國名牌2個,省著名商標6個、名牌6個;市級以上龍頭企業食品類產品全部達到無公害或綠色標準。

可持續發展目標: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不高於全省農產品加工業平均水平;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達到90%以上;工業廢水達標排放率100%,基本實現農產品清潔生產。

社會功能目標:税收收入佔全部工業税收收入的15%以上;加工業從業人員年均增長6%以上;累計培訓農民達到10萬人次以上,帶動全市農户覆蓋率達75%以上;年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

第三章產業發展方向

年—20xx年乃至今後更長一段時間內,按照建設成渝經濟區特色農產品加工基地和天府新區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農業科普教育基地的要求,全市農產品加工業重點發展泡菜、竹編、乳製品、肉製品、竹木製品、茶葉、調味品等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形成符合現代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規律和人們消費取向的加工業體系,建成一批骨幹企業和示範基地,發展一批具有我市比較優勢,具備較強國內外市場競爭力的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集羣,同時,優化提升白酒、飼料加工、竹漿造紙等傳統產業。

一、強力推進知名產業

(一)泡菜產業。按照“產業做大、企業做強、品牌做響”的總體要求,將“·東坡泡菜”產業打造成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產業。一是加快建設中國泡菜城。按照中國泡菜城總體規劃,加快路、水、電、氣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泡菜城標誌及廣場、質檢中心、泡菜博覽展示館等項目建設,同時加大招商引資,吸引更多泡菜企業入駐園區,將中國泡菜城打造成為集泡菜加工、研發、商貿、旅遊、會展、文化為一體的產業集羣和核心區。二是加快標準化原料蔬菜基地建設,大力推廣加工蔬菜專用品種,推廣標準化生產管理技術,建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户”的訂單生產基地。三是打造“·東坡泡菜”區域品牌,鞏固提升現有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四是加大宣傳。辦好一年一度的“中國泡菜會(節)”,廣泛利用節慶、商展、媒體廣告和文藝作品等形式,大力宣傳“·東坡泡菜”,進一步拓寬市場渠道和銷售途徑。

(二)竹編產業。打好“青神竹編”這張國際品牌,以青神縣南城鎮為核心,建設“中國。青神竹編產業園”,建成集竹製品加工、竹編藝術品生產、竹產品營銷、竹文化觀光旅遊為一體的竹產業園區,重點打造“中國竹藝城”、“國際竹博園”和國際竹編工藝培訓基地,弘揚竹編傳統文化,傳承竹編傳統工藝;依託青神雲華竹旅、美聯家居等工藝竹編大户,大力發展集藝術性、觀賞性、實用性和收藏性於一體的中高檔和精品系列竹編工藝品,包括平面畫竹編、立體竹編和瓷胎竹編等系列產品,將“青神竹編”打造成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產業。同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更多國內外竹製品加工、竹工藝品生產企業入駐園區,做大做強“青神竹編”產業。

二、發展壯大優勢產業

(一)乳製品產業。鼓勵蒙牛乳業、新希望乳業、菊樂乳業、美妙乳業等龍頭企業參與標準化、規模化奶牛養殖場(小區)建設,鞏固發展奶源基地,提高生鮮乳質量。充分發揮全市乳品加工企業產能。加快整合全市奶加工企業資源,積極擴大生產規模,豐富產品品種,提高產業集中度和產業競爭力。重點發展適合不同消費者羣體的高附加值液體奶品種、發酵乳、低温乳製品。

(二)肉類製品產業。以豬兔禽為重點,實施畜禽品種良種化、生產佈局區域化和養殖方式標準化。以金鑼、王家渡、九升、玉泉、碧海為龍頭,大力推行規模化和標準化屠宰,加快完善冷鏈物流系統,重點發展冷鮮分割肉、調理肉製品、熟肉製品。促進川式傳統肉製品加工與西式加工技術的結合,大力開發低脂、風味獨特的新型中低温肉製品。推進“東坡肘子”等知名肉製品規模化、標準化生產。積極開展血、骨、毛、皮等副產物的綜合利用。

(三)木竹板材、傢俱製造產業。以仁壽雅森特、洪雅愛心和青神申宇為龍頭,以綜合利用次小薪材、三剩物為重點,保障企業原料供應,穩定現有人造板產能;重點發展模壓門、實木複合門、實木門、竹質人造板、強化及實木地板等新型建築裝飾板材;淘汰整合部分原料綜合利用率低、產品附加值不高的中小型林板企業,鼓勵企業走木竹原料和產品市場外向型發展之路,支持企業自建原料林基地。

積極打造仁壽視高、興盛傢俬產業園和彭山南方家居,壯大發展歐爾雅、意凡、南方、雲貴傢俬等傢俱生產重點企業,突出生態環保型產品,加快發展實木傢俱和板式傢俱;仿製古典傢俱和具有收藏、實用價值的傢俱精品。注重木材和皮革、竹藤、布藝、玻璃、塑料、紡織等材料配套使用,設計製作精細手工、現代時尚的精品傢俱。

(四)茶葉深加工產業。運用新技術、新工藝加快對傳統制茶業的升級改造,增加名優茶產量。充分利用洪雅、丹稜等區縣良好的生態環境,全面推進標準化茶葉生產基地建設,加大有機茶發展力度。扶持、壯大尚林生物有限公司、雅雨露等茶葉加工龍頭企業,利用高新技術提取茶多酚、兒茶素、茶氨酸等茶葉功效成分,延伸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打造中國重要的茶葉精深加工基地。

(五)調味品產業。以宏騰佳味食品、松江釀造、千禾味業等調味品企業為龍頭,支持企業設備和工藝技術的更新改造,擴大規模,提高檔次,促進產品更新換代。重點發展特色調味品、複合調味品、新型調味品。大力開發天然保健調味品和方便調料,滿足市場需求。

三、優化提升傳統產業

(一)白酒產業。以八百壽、詩書城酒業、三蘇酒業、東坡酒業為龍頭,鼓勵其與酒類知名品牌企業實行跨地區重組,提高酒業集中度。加強高廟白酒、張場白酒等白酒企業發展,培育地方特色酒類品牌,傳承傳統釀酒工藝,推行釀酒機械化、自動化生產,推進現代生物工程技術運用,穩定提高白酒品質,大力發展中低度養生酒,加快推行白酒高檔化;積極發展以果蔬為原料的發酵新品和利用中藥材的營養型、滋補型低度酒。大力促進酒渣的循環利用,提高綜合利用率。

(二)飼料加工產業。與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相適應,加強飼料原料基地建設;綜合利用糧油、果蔬、釀造等加工剩料作為飼料加工原料,擴大飼料原料品種,減少飼料原糧用量。重點扶持通威、金字塔、豐美等龍頭企業,積極採用先進的飼料加工工藝技術、微生物發酵技術,提高產品科技含量;推動飼料品種系列化、結構多樣化,重點發展適應現代養殖、水產業需要的安全、高效、無污染的優質環保型飼料、專用和特種動物飼料。

(三)竹漿造紙產業。限制竹漿造紙產業、淘汰落後產能,依法逐步關停產能落後(原漿造紙年產能1.7萬噸以下、再生紙年產能1萬噸以下)、污染治理不到位、排放不達標的企業,重點培育豐華紙業、鴻源紙業、西龍紙業、新吉鴻紙業等龍頭企業,加強關鍵環節工藝技術改造,強化環保節能措施,穩定現有竹漿產能,推進竹漿及其製品的深度開發利用,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重點發展文化辦公用紙,生活用紙和竹纖維環保製品;提高資源利用率,形成以紙養林、以林促紙、林漿紙一體的產業化發展新格局。

四、做好鮮活產品配送

(一)水果。着力引進、培育水果加工營銷龍頭企業,採用先進的果品商品化處理設備和技術,發展特色水果儲藏保鮮和加工,通過錯時銷售、遠距離銷售和延長銷售時間,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

(二)水產品。充分發揮水域資源優勢,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大力推進特色水產品養殖。以鱘鰉魚、鮭鱒魚、東坡大閘蟹、斑點叉尾?、草魚、鯽魚等為重點,採用先進的淡水魚加工技術,開發冷凍調理食品、冷藏保鮮魚製品、煙燻製品、旅遊休閒食品等,提高水產品附加值。

(三)蔬菜。積極引進蔬菜加工企業,在搞好無公害蔬菜的儲藏、保鮮、分級、包裝等初加工的基礎上,採用先進適用的加工生產工藝,加快開發具有市場競爭力、技術含量高的凍幹蔬菜、速凍菜、淨配菜、蔬菜粉及調理蔬菜等豐富多樣的蔬菜產品,提高蔬菜附加值。

第四章產業發展任務

一、抓好品牌創建

樹立全市一盤棋的思想,繼續推進《市農產品品牌建設行動計劃》,引導企業樹立品牌意識,積極創建“”產品大品牌。本着扶持一個,發展一個,成功一個的原則,從品牌的基礎入手,對品牌的成長、飛躍、管理、擴張、保護等進行流程化、系統化科學運作,擴大品牌產品的數量和覆蓋面。加強對現有品牌的宣傳和推廣,在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注重改進包裝水平,努力提升我市農產品知名度和美譽度。強化品牌擴展,推動由產品品牌、企業品牌向產業品牌、地域品牌的擴展,利用名牌的擴張效應,帶動一批優勢產業和拳頭產品上規模、上檔次,提高市場佔有率和競爭力。着力將“東坡泡菜”、“青神竹編”打造成國際品牌,將乳製品、肉製品、白酒、茶葉等打造成國內一流品牌。

二、壯大龍頭企業

圍繞我市農產品加工產業發展方向,集中有效資源,在要素配置上重點扶持一批基礎好、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發展勢頭好的農工貿一體化龍頭企業,引導其向“專、精、特、深”以及外向型發展,擴大規模,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強市場競爭力。支持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以優勢品牌為紐帶,通過控股、參股等多種形式進行資產重組,組建企業集團,實現規模擴張。支持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進行體制機制創新,調整優化企業股權結構和法人治理結構,提升管理水平。

三、健全質量體系

適應農產品國際國內市場的需要,建立和完善嚴格的質量安全體系。以農業標準化生產為基礎,對農產品生產、加工、貯藏、運輸、銷售實施全程質量控制,逐步建立標明產成品的產地、質量、標準的等級標識制度。實施嚴格的認證標誌管理和市場準入管理,全面推行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綠色食品認證和有機食品認證等農產品認證體系。推行“食品放心工程”和ISO、HACCP、GMP等認證,加強對食品生產的質量管理。以建設農產品分子生物學鑑定技術平台、化學質量檢測平台、重金屬檢測技術平台和農藥殘留檢測技術平台為重點,加快建立既符合我市市情,又與國際、國內接軌的農產品加工業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將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工作納入規範化和法制化軌道。

四、強化食品安全

一是完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落實監管責任制,嚴把各環節食品安全關口,加大監管投入,增加重點產品抽查力度和檢查批次。二是築牢食品安全的企業基礎。進一步明確並落實企業作為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增強企業的食品安全責任意識和守法意識。三是強化食品安全的制度保障。從制度上嚴把市場準入關,依法淘汰落後生產加工能力,強化食品安全基礎。

五、建設原料基地

綜合考慮各區縣的環境條件、種養植(殖)習慣等因素,發揮8個農產品中國之鄉優勢,按照農產品高產、優質、生態和安全要求,加快土地流轉,配套完善水利、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積極選育品種,推行標準化生產,強化基地認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建立一批佈局合理、相對集中的加工專用糧油、蔬菜、水果、奶牛、畜禽、水產、茶葉、林竹原料基地,全面增強優勢農產品產出能力,滿足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需求。

六、加強園區建設

加快各工業園區建設,提高園區對農產品加工業項目的吸納力和承載力。按照“超前規劃、基礎先行、滾動發展、聯建共享”的要求,加快推進園區道路、電力、通信、給排水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充分發揮園區調整產業佈局、促進產業聚集的載體作用,合理區劃農產品加工區,合理安排產業用地、倉儲用地、配套設施用地,引導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向其集中,加快形成企業集羣化發展的新格局。

七、加大技術創新

以建立泡菜加工工藝研發中心為契機,引導和鼓勵龍頭企業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密切協作,採取“產學研”形式,共建專業性的農產品加工研發中心,力爭在農產品精深加工關鍵技術有所突破,開發具有較大市場潛力和較高市場佔有率的新產品。支持龍頭企業廣泛引進先進適用技術、現代加工設備、工藝流程和先進管理方法,在注重傳統工藝技術與高新技術集成與優化的基礎上,發揮傳統技術的最大潛能與整體優勢,不斷提高傳統農產品加工業的加工能力和勞動效率。設立技術創新基金,扶持企業的精深加工研發活動,緩解技術研發資金瓶頸約束。加強農產品加工技術成果轉化中試基地建設,發展和壯大技術市場和中介機構,建立完善科技推廣服務體系,縮短科技成果轉化週期。培養引進一批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和科技隊伍,造就一批既有較高專業技術水平、又有一定管理能力的複合型人才,為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提供持續、強大的科技支撐。

八、完善物流體系

借鑑國外農產品物流經驗,鼓勵種植(養殖)公司、農產品加工企業、農業合作社和農業協會與綜合型農產品物流企業(第三方物流企業)組建農產品物流聯盟。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建設完善農產品物流信息系統,有效縮短農產品供應的空間距離,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培育和壯大一批佈局合理、輻射面廣、功能完善且具有高效集散能力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完善市場交易、檢測檢驗和信息服務等設施,增強服務功能,擴大輻射範圍。在優勢農產品區開展冷鏈物流試點,在生產、加工、包裝、運輸和裝卸等環節,推行與國際接軌的農產品冷鏈物流標準,促進冷鏈物流健康快速發展。整合原農資、糧食、供銷系統物流資源,加快傳統物流企業向第三方物流企業轉變,並以資產、資本為紐帶,實現企業間的聯合、重組,形成具有競爭力的農產品物流企業集團。

九、強化項目支撐

遵循國家相關產業政策和產業指導目錄,根據全市農產品產業發展方向,以項目為抓手,加快規劃建設一批事關全市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全局、帶動作用強又能體現產業特色的重點項目。“十二五”期間,規劃建設食品飲料、竹木製品項目31個,總投資81.5億元,其中食品飲料項目26個,投資31.5億元;竹木製品5個,投資50億元。同時,根據市場需求變化、產業技術發展趨勢以及重點項目的建設條件和週期,分步實施,逐步推進。規劃建設的重點項目見附件。

第五章規劃保障措施

為全面實現規劃確定的發展目標、發展任務,更好地發揮規劃指導作用,提出以下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協調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領導小組,研究制定有關方針政策,研究解決重大問題,協調重點項目的區域佈局,制定促進產業發展的辦法、意見,檢查、督促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切實發揮綜合協調作用。

(二)完善分工協作。各區縣、各相關部門要明確職責分工,各司其職,要密切協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動農產品加工業的加快發展。

(三)落實目標責任。建立和落實工作目標責任制,把各項目標任務分解落實到各級各部門,嚴格考核、完善獎懲,最大限度地調動積極性,確保各項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二、加大財税支持

(一)加強財政扶持。加大對農業產業化財政扶持,逐步增加農業產業化專項資金。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科學技術經費、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等項目資金,要重點用於扶持農業產業化經營。

(二)落實税收優惠。貫徹落實國家制定的涉農優惠税收政策,對從事種植業、養殖業和農林產品初加工以及研究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的重點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可適當降低或減免所得税和增值税,促進其發展壯大。

三、強化金融支持

(一)積極爭取信貸支持。鼓勵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對農產品加工企業擴大授信額度,及時發放季節性收購農產品所需的流動資金貸款,適當放寬固定資產貸款抵押擔保條件。

(二)利用資本市場融資。充分利用國家對龍頭企業的扶持政策,鼓勵支持有條件的農產品深加工龍頭企業上市融資、發行債券。

(三)加大信用擔保服務。各類信用擔保機構要加強對農產品加工企業的貸款擔保,加大其貸款擔保力度。同時鼓勵融資租賃機構積極開展農產品深加工重大設備和生產線的融資租賃業務。

四、加大招商引資

(一)突出招商重點。依託農業資源特色、現有產業及技術基礎,有選擇地培育和導入農產品加工企業實現產業上的斷層縫合、空白填補和結構調整。

(二)改進招商方式。推動招商引資方式從政策招商、要素招商向產業招商、定向招商等選擇性招商方式轉變,鼓勵外來資本、工商資本和民營資本投資興建農產品加工項目。

五、完善利益機制

(一)健全中介組織體系。大力發展各種形式的農民協會、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村經紀人組織,推動服務組織之間的聯合和合作,為農產品加工業和農業產業化經營提供服務保障。

(二)建立新型經營格局。以農產品加工業為主體,整合農產品加工相關的各種生產力要素為利益共同體,構建集農業生產、加工、經營一體的新型貿工農經營格局,降低農產品產業化運行風險。

(三)大力發展訂單農業。支持發展訂單農業,推廣示範文本,鼓勵龍頭企業通過保護價收購和合同定購等方式,與農民建立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

六、統籌建設用地

(一)有效增加土地供給。根據用途最佳、效率最高、效益最大的原則,統籌安排農產品加工業工業用地。農產品加工企業新增建設用地所需農用地轉用和佔用耕地指標統一納入年度土地利用計劃,統籌安排。

(二)實施土地用地傾斜。優先保證優勢農產品加工項目用地需求,優先保證省級以上重大和重點農產品加工項目的用地需求,以確保發展重點,提高發展質量。對重點項目確實需要調整用地,依法予以調整,所需建設用地指標在所在地域的縣區範圍內調劑解決。

(三)加強項目落地工作。各區縣、各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重點項目的落地工作,督促投資方和職能部門抓緊做好項目的前期工作,儘快辦理好各項審批手續。在重視項目土地預審管理的前提下,確保按規定的時間要求辦理好用地手續,促進項目早日開工建設。

本規劃由市經濟和信息委員會(市中小企業局)牽頭,市食品加工業領導小組辦公室、市木竹產業加工業領導小組辦公室配合組織實施。

產業發展規劃 篇九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獨家提供給中國證券報的報告表示,我國的“新興能源產業發展規劃”即將公佈,規劃期為20xx-2020年。規劃期內累計直接增加投資預計將達5萬億元,平均每年增加產值1.5萬億元。

報告稱,國家能源局等相關部門正在編制“十二五”能源發展規劃,“新興能源產業發展規劃”也即將公佈。後者規劃期為20xx年至20xx年,規劃期內預計直接增加投資5萬億元,平均每年增加產值1.5萬億元,增加社會就業崗位1500萬個。“新興能源產業發展規劃”目前已通過國家發改委的審批,將按照有關程序上報國務院。

報告同時提及,近期我國其它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也將出台,這對中國以及世界經濟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目前相關部門已經開始編制《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代擬稿)》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與此同時,國家發改委確定在“十二五”規劃編制中,將新興戰略性產業作為一個重點,產業的發展方向、戰略重點和重大舉措也將隨之確定。

報告認為,我國具備發展新興產業的較好資源條件,但同時面臨技術創新與市場培育“兩大瓶頸”制約。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市場的培育面臨一系列體制機制障礙,如節能環保和新能源產業的價格形成機制,電力體制市場化改革,“三網融合”相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生物醫藥產業的新藥審批程序等。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獨家提供給中國證券報的報告表示,我國的“新興能源產業發展規劃”即將公佈,規劃期為20xx-2020年。規劃期內累計直接增加投資預計將達5萬億元,平均每年增加產值1.5萬億元。

報告稱,國家能源局等相關部門正在編制“十二五”能源發展規劃,“新興能源產業發展規劃”也即將公佈。後者規劃期為20xx年至20xx年,規劃期內預計直接增加投資5萬億元,平均每年增加產值1.5萬億元,增加社會就業崗位1500萬個。“新興能源產業發展規劃”目前已通過國家發改委的審批,將按照有關程序上報國務院。

報告同時提及,近期我國其它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也將出台,這對中國以及世界經濟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目前相關部門已經開始編制《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代擬稿)》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與此同時,國家發改委確定在“十二五”規劃編制中,將新興戰略性產業作為一個重點,產業的發展方向、戰略重點和重大舉措也將隨之確定。

報告認為,我國具備發展新興產業的較好資源條件,但同時面臨技術創新與市場培育“兩大瓶頸”制約。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市場的培育面臨一系列體制機制障礙,如節能環保和新能源產業的價格形成機制,電力體制市場化改革,“三網融合”相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生物醫藥產業的新藥審批程序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n49ek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