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循環小數》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循環小數》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循環小數》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循環小數》教學反思 篇一

循環小數是在學生學習了小數除法的意義,小數除法的計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內容概念較多,又比較抽象是教學的一個難點。我用遊戲導入,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再通過除法計算讓學生髮現有些能除盡有些除不盡。由此通過對這些除法計算過程及結果的比較,觀察它們的商和餘數有什麼特點,由於餘數依次不斷重複出現,商也依次不斷重複出現。讓學生髮現商和餘數的關係。並且這樣的重複是循環不斷的。從而,引出循環小數的概念。然後通過兩個數相除時商的兩種情況,介紹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的概念。以前學生對小數概念的認識僅限於有限小數。通過對循環小數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除了有限小數以外,還有無限小數,循環小數就是一種無限小數。理解循環節、純循環小數和混循環小數等概念,及循環小數的簡便記法。

本節課是通過猜想、驗證、現舉例、最後概括、層層加深對“循環小數”的理解,這不僅有利於學生掌握知識,而且有利於學生今後的學習,通過學生間合作、自己概括定義,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定義,同時也獲得學習的成就感。

一開始,我就用遊戲的形式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然後又用了學生身邊的循環現象為導入點,讓學生體驗“循環”的'意思,從而説説生活中的“循環現象”,將生活與數學融合在一起,使學生真正理解“循環”含義。從而為學生架起知識遷移的橋樑。

在新課中,我首先從生活中的現象入手,從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數學中的問題,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算,自己參入練習,不斷地觀察、分析、比較討論等學習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給學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間,讓學生全面參與新知識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使學生真正體驗探究的樂趣,從而使生硬的概念課堂變得生動起來。

《循環小數》教學反思 篇二

循環小數是五年級數學上冊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小數除法的意義、小數除法的計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一個新的知識點,這部分內容概念較多,有比較抽象,是教學的一個難點。《課標》指出:“數學知識只有通過學生的親身經歷參與,自主探索,才能轉化為學自己的知識”。所以本節課我主要通過讓學生觀察計算,想一想,在觀察、比較、討論中獲得循環小數的概念。然後放手讓學生合作探究“兩個小數相除,如果不能的到整數的商,會有哪些情況呢?”這個問題。這樣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使他們充分的體驗到自己在數學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感到了自己才是學習的主人,從而提高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在本節的課堂教學中我始終把學習與練習相結合,邊學邊測,檢查鞏固學習效果。對於課件中出現的循環小數錯誤的地方及時給予更正,使同學更加明確了知識。並在同學相互討論質疑中完成知識的鞏固。對於練習,注重學生的'分層測試,針對不同學生給予不同的期望與目標,使不同層次學生有明確的目標。

但在實際的教學後發現,課件的使用與製作還需要自己不斷的學習,課前我也作了充分的準備,儘可能的圍繞教學流程進行設計,但由於沒有仔細研究,課件中有幾處錯誤,當然這種錯誤只要課堂處理適當,反而會成為一種有效的學習資源,使學生以後再不會出現類似的錯誤。課件的使用要適時、適當,否則會適得其反,事倍功半。其次在處理循環小數的簡便寫法時,應當在學生學習了循環小數後,感覺書寫起來麻煩,有一種探尋簡便寫法時學習效果最好,符合學生學習發展的規律。最後還應對循環小數讓學生讀一讀,使學生像讀生活中循環的現象一樣,感受循環小數循環不斷的感覺。

從課後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來看,課堂學習的效果還是比較好,更重要的是在分層教學理念的指導下,可以激發各層次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循環小數》教學反思 篇三

教學時,我從學生功能的思維特點出發,設計複習舊知得出循環小數,再從循環小數的概念——判斷——循環節——寫法——分類,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分析,逐步加深對循環小數的認識,並注意讓學生在應用“新知”的過程中,加深對“新知”的理解。

以往的教學程序上主張“先教後學”,這種教學方法容易造成學生被動地學,不利於學生自覺能動性的發展。我的教學設計能讓學生在複習舊知的過程中發現新知,弄清知識的前後聯繫,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和自學的能力,養成自己解決新問題的好習慣,變“先教後學”為“先學後教”。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課堂上在小組裏面交流、探討,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可以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對自己的想法進行表述和反省,也可以使學生學會如何去聆聽別人的意見並做出適當的評價,使每個學生都獲得平等參與的機會,真正做到讓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進步。

練習的設計,我是花了較多的心思。這些練習是有很強的針對性的。一是能針對學生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引導學生做進一步思考,有利於加深學生對循環小數的認識;二是注意了結合數學內容訓練學生運用概念進行判斷、推理,而不是滿足於學生簡單地回答“是”或“不是”。這樣就能培養學生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和“有條有理有根有據地回答問題或敍述理由的能力,進而成為學習的主人。

循環小數 篇四

洛社鎮花渡國小馬偉駿

【教學內容】

九年制義務教學六年級國小數學教科書(蘇教版)第九冊第48~49頁。

【教材簡析】

是學生教難準確地理解和表述的一個概念,特別是在表述其意義的一些抽象説法,學生難以理解。教材通過除法的實例,引導學生觀察比較,使學生掌握的特徵,理解的意義,在此基礎上,認識循環節、純和混,並學習的簡便寫法。

【教學過程 】

一、做好鋪墊

1、拍節奏遊戲

師:(板書:︱︱這個節拍你們能拍出來嗎?

(學生一起齊拍掌,中斷後提問)

師:你們的節奏為什麼這麼整齊呢?

生:我們全班同學都是按照先拍一下,後拍兩下,這樣相同的節奏拍的。

師:如果老師讓你們按照這樣的節奏,不斷重複地一直拍下去,不叫停止,

想一想,你們要拍多少次?

生:要拍很多很多次。

生:要拍無數次。

師:象這樣拍的次數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

生:是無限的。

師:你們剛才拍的次數呢?

生::是有限的。

【用遊戲的方法導入  新課,一是直觀,二是引人入勝,使學生一下子便進入學習的境地。另外,已使學生初步感知“循環”、“無限”等概念】

2、找規律,猜圖形。

運用抽拉教具,一次出現兩個圓和一個三角形的圖形。

⑴ 當逐個出現至第七個圖形,即第三組的第一個圓圈後,提問:

師:誰能猜到下面一個是什麼圖形嗎?

生:下面一個圖形是“○”。

師:你是怎樣想出來的的呢?

生:因為這幅圖形的排列順序是有規律的,每組都有三個圖形,前面兩個是圓,後面一個是三角,而且是按照這樣的規律重複地出項的,所以這個圖形應該是第三組的第二個圖形,當然是“圓形”。

師:×同學回答得非常好。

(教師接着演示,讓學生猜出圖形)

⑵ 出示完第12個圖形,當學生猜出下面一個是“圓”時,出現了“……”。

師:這個省略號表示什麼意思?

生:表示後面有很多組前面兩個圓,後面一個三角,這樣的圖形。

師:對的。也就是説,這幅圖形是依次不斷地重複出現這樣的圖形。請同學們想一想,這幅圖形中有多少組這樣的圖象呢?

生:很多組,無數組。

(板書:依次不斷地重複出現、無限)

【採用從直觀到半抽象的方法去認識新的概念,遵循了兒童的認知規律。這一環節的設計,有利於培養學生推理性邏輯思維能力。】

二、進行新課

1、組織學生用豎式計算一道題(出示32÷6),並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商有什麼

特點?

生:我發現這道除法題除不盡,商總是重複出現“3”。

師:為什麼會重複出現“3”呢?

生:因為餘數重複出現“2”了,所以……。

師:這麼説,32÷6的商裏有多少個“3”呢?

生:有無數個“3”。

師:既然是有無數個,可以怎樣表示呢?

生:我認為可以用省略號表示無數個“3”。

(板書:32÷3=5.33 ……)

2、出示2.7÷11,讓學生除到商是五位小數時停筆。

師:想一想,如果繼續除下去,商會怎樣?

生:商裏會依次不斷地重複出現“4”和“5”。

師:你是怎麼想出來的呢?

生:因為餘數重複出現“5”和“6”,所以商就會重複出現“4”和“5”。

師:是不是這樣的情況呢?繼續除除看。

師:誰能説出這道題的商。

生:2.7÷11等於0.24545等等。

師:“等等”用什麼符號表示?能不能不寫省略號?為什麼?

生:不能不寫省略號。因為只有寫上省略號,才能表示商後面還有很多45。

師:(出示下面一組題)能説出省略號表示的意思嗎?

2÷9=0.222 ……

5÷12=0.4166 ……

9÷55=0.16363 ……

【讓學生在嘗試練習中認識,引導學生髮現當兩個數相除出現時商和餘數的規律。這就重視了讓學生掌握知識形成的過程,有利於學生今後的再學習。】

3、概括。

師:象這些小數,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板書課題)。誰能説一説什麼叫?

生:一個小數,幾個數字重複出現。

生:一個小數,幾個數字依次不斷地重複出現。

生:一個小數,從某一位起,一個數字或幾個數字依次不斷地重複出現。

【注:畫橫線部分,是教師逐步板書內容】

師:你們認為哪些同學説的最好?最請同學們看看書上寫的與×同學剛才説的還有什麼不同?

生:書上多了“小數部分”這幾個字。

師:書上為什麼要強調從“小數部分”的某一位起呢?

生:這就是説是從“小數部分”而不是從整數部分的某一位起,一個數字或者幾個數字依次不段地重複出現。

4、判斷。

師:請同學們判斷下面哪幾個數是?為什麼?(小黑板出示)

0.999 ……

5.02727 ……

6.416416 ……

3.21212121

3.1415926 ……

0.547745 ……

學生判斷後,教師組織討論。

⑴ 師:3.21212121師嗎?

生:不是。

師:小數部分的“21”這兩個數字不是依次重複出現三次嗎?為什麼不是呢?

生:雖然“21”重複地出現了三次,但沒有“不斷地”重複出現,所以它不是,它是有限小數。

⑵ 師:3.1415926 ……是無限小數嗎?

生:是。

師:是嗎?為什麼?

生:因為小數部分沒有出現一個或幾個相同的數字,所以……。

⑶ 師:在0.547745 ……這個小數中,“5”、“4”、“7”這三個數字已重複出現兩次,它是不是呢?為什麼?

生:雖然“5”、“4”、“7”這三個數字重複地出現,但沒有依次地重複出現,所以它也不是。

【結合實例,幫助學生理解的意義,加深學生認識。這種抽象的文字概念,學生並不能靠讀幾遍就理解的,要聯繫實際,逐字逐句地討論它的意義。】

㈡ 循環節

師:(指板)“5.333 ……”中不斷重複出現的數字是哪一個?(3)

在“0.24545 ……”中依次不斷出現的數字是哪幾個?”(4、5)在中依次不斷重複出現的數字有個名字:我們把它叫做循環節。

師:想一想,什麼叫做循環節呢?請你找出以上判斷題中的循環節。(教師指數,學生回答)

(當教師指第⑷小題時)

生:這個數的循環節是“21”。

師:對嗎?

生:不對,因為這個數不是,所以它沒有循環節。

師:對的,循環節只有在裏才出現,如果不是也就沒有循環節。

㈢ 的簡便記法

1、講解。

師:一般的寫法是把循環節寫出兩邊或者三遍,然後寫上省略號。

不過這樣寫比較麻煩,簡便寫法是隻寫出一個循環節,然後在循環節的首位和末位數字上各記一個小圓點,這個點叫做循環點。例如:0.245。讀作:零點二四五,四五循環。

2、練習。

⑴ 寫出 5.33 ……的簡便寫法。

⑵ 寫出判斷題中的簡便寫法

㈣ 純和混

1、引導

師:比較一下:“3.67”和“3.267”這兩個的循環節的位置有什麼不

同?

生:“3.67”的循環節是從小數部分的第一位就開始的;而“3.267”的循環節不是從小數部分第一位開始的。

師:這是兩種不同的,我們給它們分別起上名字,請看課本

《循環小數》教學反思 篇五

1.教學時,我從學生功能的思維特點出發,設計複習舊知得出循環小數,再從循環小數的概念——判斷——循環節——寫法——分類,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分析,逐步加深對循環小數的認識,並注意讓學生在應用“新知”的過程中,加深對“新知”的理解。

2.以往的'教學程序上主張“先教後學”,這種教學方法容易造成學生被動地學,不利於學生自覺能動性的發展。我的教學設計能讓學生在複習舊知的過程中發現新知,弄清知識的前後聯繫,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和自學的能力,養成自己解決新問題的好習慣,變“先教後學”為“先學後教”。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課堂上在小組裏面交流、探討,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可以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對自己的想法進行表述和反省,也可以使學生學會如何去聆聽別人的意見並做出適當的評價,使每個學生都獲得平等參與的機會,真正做到讓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進步。

3.練習的設計,我是花了較多的心思。這些練習是有很強的針對性的。一是能針對學生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引導學生做進一步思考,有利於加深學生對循環小數的認識;二是注意了結合數學內容訓練學生運用概念進行判斷、推理,而不是滿足於學生簡單地回答“是”或“不是”。這樣就能培養學生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和“有條有理有根有據地回答問題或敍述理由的能力,進而成為學習的主人。

《循環小數》教學反思 篇六

循環小數是孩子們第一次接觸,而且要想通過計算得出結果是循環小數也比較麻煩,因為計算量很大,在執教本節課時,先給孩子們出三道循環小數的計算題,讓孩子們初次體驗一下什麼是循環小數。

第一組和二組做的。題比較簡單算到小數點後面一兩位就找到了規律,好幾分鐘了,孩子們抱怨老師算不出來了,我都算一篇了,餘數總是一個數,商也總是一個數,而第三道題的同學算到小數點後面第三位了也沒出現重複的數字,而且沒有任何規律,孩子們開始沒耐心了,不想往下算了,但我還是逼着他們往下算後來發現了規律,通過三組的計算,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算不盡,出現餘數總是重複出現導致商也重複出現,這樣的小數叫做循環小數,孩子們通過切身體會知道了什麼是循環小數,在學習循環節了和寫作時我讓孩子們自學,但理解上還是不是很透徹,然後在點播一下,簡寫時只要在循環節的首位數字和末尾數字頭上點上點就行。

看來今後課堂要鍛鍊孩子們自主學習能力,讓他們不要總是依賴老師講任何東西,這樣他會變得懶惰,不愛動腦筋了,能自己學的自己探究,而老師只是引導方向,設置環節,讓學生自己突破每個重難點,這樣才能真正的鍛鍊孩子。

《循環小數》教學反思 篇七

本節課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給予學生觀察的材料較少,針對循環小數的'重點“依次不斷重複”這幾個關鍵詞語可以再出幾道練習題,使學生能牢固的掌握循環小數的特點。在授課的過程中雖有學生主體性的學習但是還有教師的主導性體現。在練習的設計中對於循環小數的簡寫形式可以增加混循環小數的形式,同時也可以增加循環小數與無限不循環小數的區分使學生更清晰的理解循環小數。

《循環小數》教學反思 篇八

循環小數是在學生學習了小數除法的意義、小數除法的計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內容概念較多,又比較抽象,是教學的一個難點。

1、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學生架起知識遷移的橋樑。

我們都知道,學生在學習新的知識之前,並不是沒有任何基礎的,每個孩子的知識起點是不同的。如果教師能很好地瞭解孩子們的知識儲備,合理設計教學過程,這樣的教學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課在引入課題時候,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現象中初步感知循環的特點,然而學生的認識也僅僅是停留在感知階段。因此當讓學生説説心目中的循環小數時,有的是正確的,有的是錯誤的。這恰好真實的反映了學生當前對知識的認知程度。不是一張白紙,也決不是一副已經繪就好的圖畫。而在這時我們不急於判斷對錯,我們大部分的孩子也還沒有能力做出正確的判斷。因此我們可以把這些小數放在一邊,通過今天的學習結束後再來解決問題。學生也能很快、很願意的進入學習狀態產生對新知識渴望。教師也能從這個環節很好的瞭解自己的學生,適時的調整自己的教學設計。

2、注重學生髮展——給學生提供自主合作的空間。

形成概念是概念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步,這個過程應該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去完成,用自己的頭腦親自去發現事物或形的本質屬性或規律,進而獲得新概念。如果在教學方式上總是以教師“告訴”為主讓學生“佔有”新概念,置學生於被動地位,使思維呈依賴性。久而久之學生沒有了探索的熱情,而只是一味的等待老師把結果告知。在循環小數概念的定義時,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徵,運用列舉的方式,抓住概念中的`關鍵詞引導學生逐個理解之後,再對要點進行概括,從而使學生對循環小數概念有了一個全面、完整的認識。

3、關注概念的外延和內涵——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內化。

從認識的過程來説,形成概念是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鞏固概念則是識記概念和保持概念的過程,是加深理解和靈活運用概念的過程,即從一般到個別的過程。好的練習設計能夠起到鞏固、延伸的的作用。教學新知後的練習,都緊緊圍繞循環小數等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有針對性的開展,便於學生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當然數學概念多而抽象,容易混淆或遺忘。學生對概念的掌握也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由具體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體的多次反覆。但是在概念的生成階段就給與一定的策略與方法,相信這樣的嘗試總是會進步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n4egp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