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國小下學期聽課記錄(多篇)

國小下學期聽課記錄(多篇)

國小下學期聽課記錄(多篇)

下冊語文國小聽課記錄 篇一

10月24日至25日,我們育人國小一行12人蔘加教育協會國小語文專業委員會教學諮詢部組織的《構建和諧課堂 提高教學實效》教學觀摩活動,感觸頗深。

一、景仰之情

聽課時,順口而出兩個字——“大師”,的確是真正的大師!“師”之所以為“師”,在於他們的不斷追尋,不斷探索之中,他們永不停歇,將教育當做了自己畢生的事業追求,試想,孫雙金教師對李白研究得多少透徹呀!“李白是仙”——“李白是人”,讓我們跟着先沾了沾仙氣,而後,又去體味人間的情思(朋友情,做名人的孤獨……)。坐車很累,可坐在這樣的課堂上絲毫也感覺不到疲憊,只是拼命地睜大眼睛,努力地聆聽着他們的每一句話——巧妙的過渡,精彩的點評,在他們的教案空白處,密密麻麻地記着,有時竟然沉醉其中,忘了寫了!

我一直都在想,為什麼這些老師的課,能很快地引人入勝,讓我們跟着學生一同走入那美妙的意境之中呢?

首先,他們都是語言素養很高的人,“腹有詩書氣自華”,厚積而薄發,為了一堂課,往往要查找很多的資料,閲讀大量的書籍,在課堂中得心應手,妙語佳句信手拈來!

其次,他們對於教材——文本吃得很深很透,每一字,每一句,在他們的眼裏都是鮮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從文本中讀出畫面,悟出詩情,品出哲理,一切都那麼有滋有味!

他們研究,他們探索,他們思考,才會有那麼多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堂,讓我們沉醉,讓我們享受!那樣美妙,那樣詩情畫意!

二、把握好“度”

25日下午,聽了崔巒先生的專家報告《提高實效性——語文教學的不斷追求》,在長達三個小時的報告中,崔巒先生針對當前教育改革的現狀提出了要求,指出了問題與原因,以及怎麼解決這些問題。他指出,當前在工具性與人文性之間,偏向人文性,重內容,輕語言;重感悟,輕訓練,層層拔高要求等等。語文即是語文,不能叫做××語文。

我想,專家的報告是提醒,是告誡,是語重心長的教誨。報告中,崔巒先生細緻地提出了許多具體的做法,對我們的教學的確有很強的指導作用,就像給大海中的船員指明瞭前進的方向。它告訴我們,不能偏離。

當前,語文教壇可謂“百花齊放”,正如文藝界一樣,教育界同樣也允許“百家爭鳴”。“詩意”語文,“情智”語文,主題“教學”語文……他們實際上都是語文,只要能有效地讓學生在其中得到知識,提高能力,發展思維,落實了語言文字訓練,我認為,他們都是有效的語文,只是,我們在提倡這些特色的時候,不要一味跟風,誇大其中“詩”、“情”、“智”等的成份,而脱離了語文的本來面目。

那些提出了這些説法的專家們,他們把握好了這個“度”,我們如果盲目模仿他們的表層,便會偏離航向。所以,崔巒先生的講話如警鐘,給了我們提醒——“要掌握好這個度”,還語文本來面目,返樸歸真,簡簡單單教語文,紮紮實實求發展!在把握了“語文”這條主脈的基礎上,提倡“百花齊放”,教出自己的特色,教出自身的風格!

我們在不斷學習中思考,在語文實踐中探索,博採眾家,吸取多種營養,才能讓自己的教學更為“有效”!

總之,學習是浸潤,是提升!

下冊語文國小聽課記錄 篇二

一、藝術性導課。

俗話説:“萬事開頭難。”能高起點地進入課堂教學情境,對學生的意趣、情感、學習成果都有重大影響。

任老師以書中、電視中、生活中學生常見的小鴨子憨態可掬的形象,反襯出了醜小鴨的“嘴大大的,腿細細的,身子瘦瘦的。”這一醜象,利用兩者強烈的對比和反差,給學生以強刺激,勾起學生的求知慾,使心靈有了震撼和啟迪。然後,很自然地在課件中點擊出重點詞“怪模怪樣”,讓學生自析,既解決了生字詞的學習,又使得到的第一印象深刻起來。

整個導課流水般自然、生動、富有情趣。

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新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就是要徹底改變學生以往“拉着老師的衣角過河”的學習方式,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成為真正的主人,並學有所成。

對於此,任老師在課中具體實施在以下兩個方面:

1、圖文結合,相得益彰。

圖文結合雖説是教學的常見手法,但許多老師在教學操作中沒有很好地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精神。任老師在這方面的處

理就比較成功。她先讓學生自由看圖,沒有作任何提示,充分體現了對學生的學習的自主選擇權的尊重。再讓學生四人小組合作探究進行看圖讀文,並各自闡述自己對圖意的感悟,使思維發散,學生樂學。然後,又讓學生合作串連故事,並教給他們互相學習的方法。這樣做,既可讓學生對局部的情節有所掌握,又能領會全文的情感發展,使學生從成功的喜悦中體會到合作探究可以讓我們互惠互利,何樂而不為呢?

2、品詞賞句,張揚個性。

俗話説:“打蛇打三寸。”抓住重點詞句品讀,對賞析整篇課文來説就是抓住了要害之處。任老師首先讓學生每人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通課文,使學生對全文有“通識”,並從上一步的説圖鏈接到了文字的感悟上。這尊重了學生的個性發展的需要,遵循了學生學習的自主選擇權,體現了對學生的人文關懷。

其次,任老師又鼓勵學生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讓學生再讀課文,找出自己認為醜小鴨很可憐,很值得同情的詞句——“哥哥姐姐欺侮他,小夥伴們嘲笑他,連媽媽也不太喜歡他。”“醜小鴨來到樹林裏,小鳥譏笑他,獵狗追趕他。”“可憐的醜小鴨又冷又餓,昏倒在冰湖上。”圍繞這一重點,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問題。在廣泛師生互動,生生互補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選擇權還給了學生,使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使每個學生都獲得了充分自主的發展。

三、自讀、自悟、自析。

“新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因為每位學生的閲讀能力、生活經歷、價值取向都大相徑庭,他們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和處理是多元化的,就如有人所説: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至關重要。

任老師非常注重學生的自讀自悟,落實了讀的方法和過程,以及讀的層次和質量。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可見,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是關鍵。任老師首先讓學生看圖自讀自悟讀通課文,然後學生自由讀進一步理解醜小鴨的可憐,最後抓住重點詞句——“哥哥姐姐欺侮他,小夥伴們嘲笑他,連媽媽也不太喜歡他。”“醜小鴨來到樹林裏,小鳥譏笑他,獵狗追趕他。”“可憐的醜小鴨又冷又餓,昏倒在冰湖上。”採用多種形式,層層深入地朗讀,反覆研討,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了醜小鴨的可憐的。境遇,真正達到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融合和感情的昇華。

此外,任老師在課中採用了多樣的朗讀方法,使學生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全心參與。在反覆研討中,提供了合適的朗讀量,並使朗讀富有層次感,從量的平台飛躍到質的高度。讓學生讀悟出“做人要善待別人,不應該歧視別人。”的人文內涵,真正達到了學習的目的。

四、情感與想象齊飛。

在教學醜小鴨的幾次磨難中,任老師突出了三個側重點不同的感性化的討論點。

1、小夥伴們怎樣嘲笑他?學生有説“你這麼醜,我再也不理你了。”有説“你真是個醜八怪!”有説“你瞧他怪模怪樣的,多難看!”回答五花八門,生動貼切,使學生長上了想象的翅膀。

2、讀了第四段,你眼前好象出現了什麼情景?孩子們就身臨其境地去想象當時的情景,去想象醜小鴨的心情,去想象醜小鴨當時那種可憐的境遇。同學們抓住了“欺侮”“嘲笑”“譏笑”“追趕”“又冷又餓”“昏到”等詞語,回答不一而足,精彩紛呈。

3、面對昏到在冰湖上的醜小鴨,如果你就在他身邊,你會怎麼説,又會怎麼做?同學們的心顯然被深深打動了,他們有的大聲鼓勵醜小鴨要堅強,有的説要把醜小鴨抱在懷裏帶回家去,有的替醜小鴨表達憤慨和不平。

感性化的討論,點燃了孩子們的想象,讓孩子們在想象中品賞課文,與作者的感情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五、課外延伸,恰到好處。

任老師佈置的課後作業——話説醜小鴨離家出走後,鴨媽媽心裏也不好受,因為醜小鴨畢竟是她的孩子。有一天,鴨媽媽收到了一封醜小鴨的信,信上會怎麼説?請你們回去寫一寫——這一作業符合“新課標”的要求,不僅使同學們能夠更進一步拓展了思維的空間,提高了學生探究性閲讀和創造性閲讀的能力,而且可以培養學生觀察、思考、表現、評價的能力,可以使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因此,這份作業非常出彩,最後的效果一定看好。 我想,要讓每一次語文教學在孩子們心靈中真正留下痕跡。

下冊語文國小聽課記錄 篇三

聽課地點

澄邁縣西達中心學校

班級

三(2)

第一課時

一、指導預習

(一)啟發談話:同學們見過翠鳥嗎?(出示掛圖,)這種漂亮的水鳥就是翠鳥,又叫“叼魚郎”,在我國東部和南部許多地方都能見到。讀了這篇課文,你一定會愛上翠鳥的。

(二)讀讀課文,讀準字音,查查字典,理解下面的詞語:鮮豔、疾飛、鋭利、飼養、玲瓏。 (三)學生自學課文。

(四)檢查預習。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學生讀詞語。

翠 鳥 鮮 豔 腹部 赤 褐 色 襯 衫

靈 活 疾 飛 等 待 小 泡 鋭 利

飼 養 逮 住 希 望

注意正音:“腹”讀fù,不讀fú。

“疾”讀jí,不讀jī。

“逮”讀dǎi,不讀děi。

(2)指名學生朗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一)默讀課文,看看課文有幾個自然段,想想每個自然段講的什麼內容。

全文共四個自然段。

第1自然段描述了翠鳥的外形。

第2自然段描述了翠鳥活動的特點。

第3自然段講述了翠鳥捕捉小魚的過程。

第4自然段告訴我們翠鳥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

三、熟讀課文

聽課評課記錄 篇四

科目:語文 聽課人:黃靜芬

上課老師:鴻都國小 巫小娜老師

課題:文天祥

時間:第十二週星期五上午第二節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教師在黑板上出現一個人的名字,請學生一齊輕聲呼喊。(板書:文天祥)

2.“你瞭解這個人嗎?小組交流收集的資料。”(學生查找的資料詳略不一,學生彙報時有的膽量大,表達比較流利。)

3.小組彙報。(名句、文章等)

二、品讀課文

“剛才,同學們從不同側面瞭解了文天,現在讓我們從文章的字裏行間去細細體味,與文天祥零距離接觸。”

(一)檢查預習情況。

1.認讀詞語。(教師能抓住讀得不準的地方糾正。如:“凜然”)

2.朗讀文章。(小組輪流讀)

“哪個小組願意讀哪個段落?”

(二)小組合作學習,體會文天祥的熾熱的愛國情懷。

1.默讀2-8自然段,用——劃出描寫文天祥語言的句子,並讀一讀,再在小組內交流感受。

2.彙報:

讀完以後,你覺得文天祥是怎樣的人,找出文中可以描述的語句讀。

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文天祥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氣節的呢?(學生有較好的`默讀習慣。彙報的學生比較少。)

(彙報形式:組長彙報——組長點名組員補充——組員可以要求其餘學生跟讀。)(學生有合作精神。)

生:我還找到了……

師:建議你可以邀請其他同學一起讀。(讀的形式比較多。)

師:“張弘範想讓文天祥寫勸降書,他卻以《過零丁洋》作答。誰收集有《過零丁洋》全詩的?小組內先讀一讀。”

師: “讀了這首詩,有什麼感想體會?”(小組彙報)

師: “文天祥雖然犧牲了,但是他的精神長存於我們心中。請讀最後一段。”

三、總結。

1.這篇課文是怎樣讓我們感受到文天祥的愛國精神的?(板書:通過具體事——組織勤王軍、多次拒絕勸降、為國捐軀。)

2.文章的第一段與最後一段以及中間部分是什麼關係?(總——分——總)

四、拓展。

1.你能用幾句話概括一個民族英雄的故事或愛國名人的故事嗎?要求:聽同學説故事的時候,能聯想到哪些成語,在小組內寫出來。(投影、帶讀。)

2.小組內交流收集到的愛國名言。

3、讀

板書: 18文天祥

組織勤王軍 熾熱的愛國精神

多次拒絕勸降 崇高的民族氣節 為國捐軀

歸納點評:

1.本節課由導入——檢查彙報——品文——總結——拓展這些環節組成。老師能抓住文中文天祥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氣節這條主線組織教學。讓學生通過找出有關的語句,品讀、感悟體會人物的性格與品質。教學思路清晰明朗。

2.整節課培養目標明確,在教師的引導下,按照教學預設完成教學目標,學生的自主、合作精神得到展示。

3.學生前置性作業完成得比較好。(這節課的前置性作業有:熟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收集文天祥的故事、名言、收集愛國故事等。)

4.構建了比較成功的小組學習模式。

5.大部分學生能傾聽老師和同學的發言,參與到討論中去,但是發言的學生還是比較侷限。

6.學生的探究能力、質疑能力還有待提高。

7、朗讀的指導還可以加強。

探討:

1.學困生不能完成前置性作業的,在課堂上教師該作怎麼樣的引導?

2.在閲讀課文教學中,教師有沒有必要牽着學生去一段又一段地品味文本?可不可以放手讓學生去品味?

3.品文、鑑賞應該建立在讀懂的基礎上,這篇課文的語言中有些是比較難理解的。我們發現對這些難點,教師的態度是“一帶而過”,學生是不是懂了?教師有沒有必要有針對性地設計對比較難理解的詞句的檢查這一環節?

下冊語文國小聽課記錄 篇五

四月中旬,我有幸聽了全國著名特級教師盛新鳳老師執教的人教版國小語文第6冊《燕子專列》一課,頗有感觸。藉此機會,我想把此篇教案整理上傳,以便更多的老師能夠參考。此外,還有些聽課後所發的感想,也順便一起發上。

教案:

課前談話:

1、説説描寫春天的優美的詞句。

2、説説描寫天氣非常寒冷的詞句。

3、(出示人和動物的圖片)説説看了以後的感受

正式上課:

一、理解重點段

1、隨着音樂聲唱唱歌曲《小燕子》。出示語段:才下過幾陣濛濛的細雨,微風吹拂着千萬條才展開帶黃色的嫩葉的柳絲,青的草,綠的葉,各色鮮豔的花,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形成了光彩奪目的春天。小燕子從南方趕來,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的生機。組織學生有感情齊讀。

2、過渡:這羣為春光增添了生機的小燕子,在歐洲的瑞士卻遇到了麻煩。

3、出示“這年春天,成千上萬只燕子從南方遷徙北方時,在瑞士境內遇到了麻煩。當地氣温驟降,風雪不止,幾乎所有昆蟲都被凍死了。燕子經過長途跋涉已經很疲勞,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飢寒交迫、瀕臨死亡的燕子到處可見。”

A、初讀本段——當小老師領讀本段中的生詞“麻煩、氣温驟降、長途跋涉、飢寒交迫、瀕臨死亡”——離開語言環境認生詞——書寫“驟”——理解“驟”的意思。

B、再讀本段,用心體會,燕子當時遇到了什麼麻煩?它們的處境如何?用一個詞語表達——危險

C、為什麼會有那麼危險的處境?與生共同體會燕子的“寒”、“餓”、“累”

D、指導朗讀(低落、擔心的語氣)

二、揭題

師:這羣疲勞的、累了的、寒冷的燕子,卻上了它的“專列”。(出示課題)

三、講讀“人們拯救燕子的句子”

過渡:在這樣的險境中,瑞士居民向他們伸出了援助之手。

1、出示“貝蒂救燕子”的圖和一段話。指名讀,説説她不在乎什麼?在乎的又是什麼?

看圖想象她的神情、動作,説説她會怎樣在乎小燕子?她在對小燕子説些什麼?

指導朗讀

2、再找找:還有哪些句子也寫出了對小燕子的在乎?

3、出示“聽到消息後,居民們紛紛走出家門,冒着料峭的春寒,頂着滿天飛舞的大雪,踏着凍得堅硬的山路,四處尋找凍僵的燕子。”

讀到哪個詞語,讓你特別有感受?(冒着、頂着、踏着)

理解“料峭的春寒”(説説那時的情景)

4、還有哪個詞語,讓你特別有感受?(四處尋找)

你會去哪裏尋找?彷彿看到了誰?感覺到他們出家門時的心情了嗎?

指導朗讀

5、總結:人們尋找,就是對燕子的愛。這種在乎是對生命的珍重和愛。

四、總結課文

1、説説燕子在“專列”裏會説些什麼?

2、配樂讀最後一段,生感情得到昇華。

3、回過頭來再讀讀上課剛開始的描寫春天 小燕子的一段話。

聽課隨感:

感受最深之一——教學思路的新穎

要説現在的語文教學,大多按照統一的教學模式——揭題,教學生字詞,講讀課

文,總結課文等這一系列的步驟進行。但盛老師卻並非如此。由於本課教學要求學生感受冬天的寒冷,以突出瑞士人民四處尋找燕子的困難,更進一步體現了人們對燕子的在乎,對燕子的愛。因此,在課前談話中,盛老師就讓大家説説描寫冬天的詞句,在孩子們熱烈的發言聲中,既讓孩子積累了好詞佳句,又為講解課文做好了鋪墊。上課伊始,盛老師並不急着出示課題,而是讓孩子們唱一唱小燕子的歌,感受小燕子帶給人間的美。剎時,課件由美好的春天轉入到寒冷的冬天,並隨即出現小燕子遇到危險的一段話,通過“讀段——學生字——理解重點詞——再讀”的方法來體會燕子的“寒”“飢”“累”。隨後話鋒一轉,這一羣瀕臨死亡的燕子,最後是用一輛列車把他們送回了温暖的南方,這輛列車就叫——燕子專列,這樣才引入課題。可見,此時此刻,孩子們原先正為這羣可憐的燕子擔心時,隨着老師的一個小轉折,大家都鬆了一口氣,隨後就自然而然地進入到下文的學習。這樣做尊重了學生的感受,讓聽課的老師也感到耳目一新!

感受最深之二——語文功底的深厚

有人説過:語文老師應是“性情中人”,應是“多情善感”的人,善於“抒情”和“煽情”的語文教師會使他的語文課堂魅力無窮,充滿磁性與感動,由此會使語文教師本身光彩照人,鮮亮無邊。這一點,體現在盛老師身上一點都不為過。整堂課,盛老師都用其優美動聽的語言,時時刻刻感染着學生,把文章的感情色彩渲染的恰倒好處。尤其是結尾部分。在感人的背景音樂下,老師深情地説着:“在這列特殊的列車裏,載着的是小燕子,同時也載去了人類最珍貴的友情……”並讓學生反覆地朗讀最後一句話,學生一次比一次讀得有感情,就在這樣的情境中,這堂課進入了尾聲,讓聽者覺得意憂未盡的同時,也感歎盛老師深厚的語文功底!

下冊語文國小聽課記錄 篇六

國小三年級語文教研活動今天上午第二節在我校舉行,已經上課了,還有兩個學校教師沒有來,我想可能時間更改他們不知道,我趕忙通知這兩個學校的校長,他們的確不知道時間的變卦,還以為是星期五呢!

課還得照常進行,不能等,執教教師是唐延珍教師。為了調動小朋友們的積極性,他先和小朋友們做了一個小遊戲:兩隻小蜜蜂呀,飛在花叢中,飛呀飛呀,左飛飛,右飛飛……。啪啪。

邊説邊做動作,剛開始小朋友們有些拘謹,唐老師又一次做了示範,這下小朋友們不緊張了,隨着教師做起遊戲,這時導入新課。唐老師出示新課件:讓學生自由讀課文並出示讀書要求

1、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2、考慮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學生讀後教師檢查讀書情況和問題。接着學習第一段讓學生讀後教師提出問題

1、法布爾為什麼要做這個試驗呢?(引導學生讀第一自然段,教師板書:聽説)

2、法布爾在聽説了蜜蜂有識別方向的能力後是怎麼做的呢?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説明他不盲信,講究事實,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一、學習第二至五自然段

1、那麼他是怎麼做試驗的呢?請大家自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用筆畫一畫他所做的事。這時教師出示課件在説他所做的事時能用上“先……接着……然後……最後……”

2、想一想,去掉文中的一個步驟行嗎?

這時小組討論,教師巡視並做指導,然後全班彙報。

3、放飛了蜜蜂后,“我”想了些什麼?為什麼“我”會這樣推測呢?(同桌同學討論)

4、假如你是作者,聽到蜜蜂回來了你的心情會怎樣?

5、作者和小孩子此時的心情你想用什麼詞來形容?(激動)你認為怎樣讀才幹表達他們的心情。讓學生讀書,在讀書的的過程,學生讀書的姿勢不對,教師讓學生拿起書,糾正姿勢(指生讀,指名評議。齊聲讀)教師指導朗讀。

6、已經有兩隻蜜蜂回來了,是否能得出蜜蜂有識別方向的能力的結論呢?為什麼?

7、那作者最後是怎麼得出結論的呢?請大家默讀第5自然段,找出能説明結論的句子。出示課件:這樣,二十隻蜜蜂中,十七隻沒有迷失方向,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儘管它們逆風而飛,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們確確實實飛回來了。

8、誰來讀一讀這一句。並請説一説你這樣讀的原因。(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準確無誤、確確實實讀”的意思。)

9、二十隻蜜蜂中有十七隻飛回來了,能説明蜜蜂有識別方向的能力了嗎?還有三隻蜜蜂去哪了呢?

10、除此之外,法布爾還得出了什麼結論。(齊讀最後一段)

11、在這個結論中,可以肯定的是(蜜蜂識別方向靠的不是超凡的記憶力)無法解釋的是(能識別方向的天性。)

這時下課鈴聲響了,看得出這節課還沒有結束,教師有些慌,於是自身得出結論:法布爾仔細觀察、認真考慮。

唐老師又提出一個問題,學了這一課,你還有什麼疑問?這時一個學生高高的舉起手:“那三隻蜜蜂跑哪裏去了?”有學生説:“可能迷路了,”“可能還在路上玩耍呢!”“可能被一個頑皮的小朋友踩死了。”這時大家鬨堂大笑。這節課超時3分鐘結束了。

議課開始了,綜合各位教師的點評,歸納出執教教師本節課的優點:

1、聽説讀在教學中體現出來,如在學習第三至五自然段時讓學生敍述法布爾做實驗的過程用上“先……接着……然後……最後……”這一過程的設計,對於較複雜的內容,交給學生用一定的句式組織語言,可以有效地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並把語言的實踐與內容的感悟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在實踐中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讓每個小朋友都得到了訓練提高的機會。

2、細節的體現。教師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坐姿不端正,和時糾正,體現教師的認真負責。

3、發散思維的培養。結束課的時候,雖然匆促,但學生提出的問題體現出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4、教學問題設計合理。讓學生小組合作,不是流於形式,而是真正給學生討論的過程,從而培養學生説話和思維的能力。

二。同時指出缺乏:

1、教師對學生評價性的語言太少。

2、窪李國小的的鄭麗芳教師提出建議,上課激勵的語言要有藝術性。她是這樣設計語言的:“你讀出了激動!”或者:“有那麼點點激動!”等這樣既節省了時間,又讓學生聽起來賞心悦耳。還提出教師站立的姿勢應該如何做,還做了示範。

3、二小的喬麗娜教師説到有位學生在結尾時説:“‘可能被一個頑皮的小朋友踩死了。’這時教師沒有進行思想教育,覺得這有點太殘暴了,國小生維護動物的意思不強,所以應該隨時進行思想教育。”

4、拖堂了。這時學生最不喜歡的,作為教師和時下課。

我覺得這節課無論是講課還是評課,都比較勝利,教師教課中的讓學生敍述法布爾做實驗的過程用上“先……接着……然後……最後……”這一過程的設計,更符合國小三年級的特點,值得我們教師借鑑。因為學生剛剛從二年級上來,説話能力還不強,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去説,由此讓我想到三年級作文教師也應該剛開始用框架式引導學生去模仿寫,一段時間訓練後,隨着知識的積累,放手讓學生獨立作文,這也不失為好方法。借鑑之二:教師是小朋友的典範,所以無論教態還是説話藝術都要講究,只有這樣,由於教師的言傳身教,小朋友們都會潛移默化受到影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o7vz3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