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微課設計(多篇)

微課設計(多篇)

微課設計(多篇)

微課設計 篇一

關鍵詞 高職 藝術設計類專業 微課設計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z.2016.05.025

Abstract As a mean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micro teaching is a new way and trend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t also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and explored in the teaching of art and design majors.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art design specialized student analysis of discuss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cro class and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miniaturization, with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effect and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Art Design Specialty micro class design principle is proposed. Describes the micro design course from course target decomposition to teaching effect feedback and improvement of five steps, and constitute effective micro lesson eight elements, for art design specialty in teachers' micro class design to provide some useful reference.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art and design majors; micro class design

1 微課是對傳統課堂教學的延伸與補充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學效率偏低、教師的輔導工作量重。微課作為一種短小精悍的教學資源形式,讓學生的自主學習更加便捷,使學習者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的學習都具有更多的自主性和擁有感,它彌補了現有在線視頻課程宂長拖沓的不足,也能更加適應現代學習者的學習需求。①所以,微課這一新型的教學資源和手段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將起到幫助學生自主學習和擴展學生學習空間的作用,對於進度快的學生,他們可以通過預先觀看微課視頻提前學習課程的新內容。對於進度慢的學生,則可以不受時空限制,利用課餘時間反覆觀看微課視頻,以掌握、鞏固學習內容。教師則可以根據不同進度的學生安排不同的微課學習內容,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對教學重點和難點的輔導上。在微課的補充下,學生的學習由課堂延伸到課外,教師對課堂教學的組織更加準確、有效,對提高藝術設計類課程的教學質量起到重要的作用。

2 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微課設計的原則

2.1 微小化原則

微課的主要特徵就是時間短,一個微課視頻的時間最好是控制在5~10分鐘。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學生思維跳躍性強,注意力難以集中較長時間,不適應長時間地接受理論知識的灌輸。微課視頻時長比較短小,能在短時間內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在短時間內對某個知識點進行的有趣味性的講解,可以在一定程度解決學生注意力的問題。②

2.2 以學生為主體原則

教學活動的開展是以服務學生學習為目的,學生的學習體驗和對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是衡量課程教學效果的評價標準。微課設計的邏輯起點是堅持幫助學生成才,就是對目標學生羣體的普遍思維個性、情感特徵和學習能力進行分析和掌握。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學生在其學習能力上有一些不同於其他專業學生的特點:(1)學習態度不夠端正,有惰性。美術考生是藝術設計類專業的主要生源,他們的文化課成績普遍較低。部分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較容易產生畏難、厭學情緒,需要教師多加督促才能完成學習任務。(2)個性強烈,強調自我感受,排斥傳統的講授型課堂教學。對於感興趣的課程還能主動學習,能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對於不感興趣的課程,要麼是人在心不在,要麼乾脆曠課。(3)習慣通過手機和互聯網接受新鮮事物。手機和互聯網已經成為了當下學生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手機不能離身、不管場合有空就看手機的現象比比皆是。(4)文化基礎相對本科學生較為薄弱,輕視史論類課程的學習,不喜歡記知識點,藝術設計理論掌握薄弱。(5)喜歡動手操作類型的課程。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學生更容易對能夠出成果的動手操作型課程產生較大興趣,也願意投入精力和物力。充分了解了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學生的基本情況後才能有的放矢,在微課設計中有針對性地將理論知識點通俗化、易懂化,將技能點詳細化,要注意運用“表揚”在高職學生學習中的激勵作用。

2.3 實效性原則

在微課設計中,必須要站在學生的角度解決“學什麼”和“學得會”的問題。“學什麼”本身就是一個關於教學內容的問題,讓教學內容直指具體問題,在面對教學任務或開展教學活動之前,首先要告知學習者在完成這一學習任務後能夠做什麼或解決什麼問題,才能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進而引起他們自主探索知識的慾望。微課設計者要把創設問題作為設計的重點,使問題成為推動學習者去思考和探究的紐帶,成為其他教學環節順利開展的中心和保證。③“學得會”是實效性原則的關鍵問題,在微課設計時要把抽象的問題形象化,複雜的問題簡單化,選擇最適合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學生學習需要的表現形式。學生能夠學得會,才是衡量微課價值的標準。

2.4 系統化原則

一個微課不能代表一門課程,更不能解決一門課程的知識點或技能點的學習問題。一個課程的微課開發必然是設計出一個系列的微課,在設計微課的時候同樣需要明確各個微課之間的邏輯關係和承啟關係。系統化的設計使得碎片化的微課教學內容之間保持了連貫性和邏輯性,保證了學生在由簡入難、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中保持學習熱情以及對課程內容的整體把握。

3 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微課設計的流程

微課設計的流程要基於藝術設計類專業的教學特點,分為“分解課程目標、確定微課內容、學生定位、微課呈現形式設計與製作、教學效果反饋與改進”五個主要流程。

第一步,分解課程目標。根據課程標準將課程內容分解成若干小的知識點和技能點,在分解知識點和技能點時,每一個知識點和技能點都要是相對獨立且便於學生學習。微課設計者要對課程目標的分解把握得非常準確、到位,對每個知識點和技能點的難易程度和學習方法進行細緻的描述。

第二步,確定微課內容。課程的每一個知識點和技能點都是一個微課的內容。微課的短時間特徵限制了內容的容量,要求在5~10分鐘內將一個知識點或技能點講透徹即可。在確定微課內容時,一定不要求全求大,要整體的分析微課之間的邏輯關係,各個微課的內容要做到既獨立又前後連貫。

第三步,學生定位。奧蘇泊爾和加涅等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學習者對某項學習目標的學習已具備的知識和技能、瞭解和掌握的程度是教學工作的成敗關鍵。分析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學生在進入學習活動前所具備的一般特徵,給學生從事課程學習的知識和技能儲備情況進行定位,並據此進行微課設計。

第四步,微課呈現形式設計與製作。微課呈現的形式是由課程的類型決定的。不同性質的課程具有不同的適應學生理解的教學方法,具體教學方法必須依據教學目標制訂。④根據微課的呈現形式可分為PPT錄屏式、可汗學院式、動畫演示式、課堂實拍式、實景拍攝式、軟件操作錄屏式、錄播室拍攝式。理論類課程可以採用PPT講授錄屏、錄播室訪談拍攝、課堂討論實拍;動手操作類課程多采用實景演示拍攝、動畫演示;設計軟件操作類課程常用軟件操作錄屏。在一個微課裏並不限定表現形式的種類和數量,只要是符合微課學習的需要,就可以大膽地選擇和組合。

第五步,教學效果反饋與改進。從學生的學習狀態就可以直觀地判斷出微課設計的效果。教師應注意收集、分析學生在進行微課學習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如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則可能是微課製作的效果太粗糙或者內容太難或太易,且講述不能清楚到位;學生不能迅速掌握微課的教學內容,則可能是在微課設計時對內容沒有進行最優化的設計,重點難點不突出,分散了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收集和分析出微課的問題後就要及時改進,以學生的學習效果反饋來促使微課設計製作的進步。

4 微課組成的要素

微課的組成要素包括片頭、題目和簡介、主要內容、字幕、配音、總結、習題、答案。

片頭是出現在學生面前的第一個畫面,好的片頭設計可以提升微課的整體檔次,也能使同課程的所有微課產生系列感,便於學生識別。接下來的題目和簡介是告訴學生本微課的學習內容是什麼,要點難點在哪裏,學習方法、注意事項有哪些,讓學生做好開始學習的準備。主要內容則是微課學習的重點,主要內容佔整個微課時間的75%左右。字幕和配音是為了讓學生更清晰準確地接收學習內容信息,字幕的進度要配合畫面和配音,字幕的字體一般選擇簡體的黑體字。配音需要普通話標準、語速適中、語音清晰,對學生的調研表面,優美的配音比畫面更能獲得學生的好感。主要內容結束後還需要對此微課進行總結,再次強調學習的內容和要點,起到鞏固作用。最後的習題數量不宜多,一般3~5個比較合適。習題的設計最好是客觀選擇或判斷題,並附有正確答案,不宜是需要花較長時間的主觀論述題。通過習題對學生進行簡單的測試,讓學生對微課學習效果進行自我評價,如果不能正確完成習題就需要重新觀看微課,以此保證微課學習的效果。

5 結論

微課作為一種新興的學習形式,其快速的發展得益於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移動終端設備的普及和教育觀念的變革。傳統的教學方式在面向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學生的學習中有很多已經不能適用,微課與藝術設計類專業課程的教學特點相對接,對提高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效率作用明顯,為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的課程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幫助。以學生為主體,圍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提高學習效率,幫助學生自主學習而展開的微課設計將是廣大藝術設計類專業教師不斷探索和研究的方向。

註釋

① 丁彥。高職藝術類專業微課程資源建設應用現狀與思考[J].藝海,2015(12):118-119.

② 瞿新忠。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微課設計與應用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研究,2015(6):36-39.

微課設計 篇二

在科學課上,我們如何設計適合學生微學習的微課程呢々微課程的創始人戴維·彭羅斯(DavidPenrose)説:“微課程是一個知識挖掘的框架,我們將告訴學習者在哪裏挖,需要挖些什麼。我們將對這一過程進行監督。”本文,我們將簡單地分析“微課程”的設計策略。

在哪裏挖掘知識

學生注意力時間短,適合微學習。微課程的設計要緊密聯繫教學目標與內容,目標單一、陳述清晰,使學生產生“更加聚焦的學習體驗”。

微課程的學習,體現了“微”的特色,短暫、高效。雖然學生每次只接受少量的新知識,但這樣更易吸收,且能以此為契機,不斷滾雪球式增加信息量。移動設備,包括iPhone、iPad、iPod等,都能讓學生進行微學習,草坪、汽車……都是微學習的場所,學習將無處不在。微學習可以使學生有效利用“碎片時間”,是一種及時、高效、便捷的學習方式。

微課程的“微”特徵,滿足了學生“隨時、隨地、隨需”展開微學習的要求,但微課程的設計必須要能夠促進學生對概念體系的深入理解,才能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需要挖些什麼

只有深挖微課程細節,加強互動,才能提高學生微學習效率。我們要深挖微課程細節,設計體系完整的微問題,加強微課程互動,提高微學習目標精準度,使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徹。

微課程要重視細節研磨,設計能夠促使學生深度學習的完整的、短小精悍的微問題,促進學生思考。無論是知識講解還是疑難講解,都要不斷解決教學中的一些微問題。在建構微課程時,我們應該用系統思維方法對問題進行整體策劃,追求“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效果。把一些課時較長的重點內容劃分成若干小主題,把內容相關的微課程組織成小專題,供學生選學,使學生明白自己所學知識在整個知識體系中的地位和權重,集中精力學習,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

例如,微課網(http:///website/course/info/T006210295811056)提供了一個可以參考的樣本,設計者對教材進行整體把握,對細節進行深入地分析和講解,製作成了“微視頻”,把單一的知識點點透,促使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隨需地展開學習,可以選擇“聽課、做測試、提問題、幫別人”。主講教師應用深入淺出的方法,對知識點進行透徹地分析,抓重點,咬難點,字字珠璣,聲聲入耳,促進學生細節學習,加深學生對概念的深入理解,提高學生微學習的有效性。

微課程要加強微互動。交互型微課程不僅能促進學生了解知識的框架結構,而且能使學生精準把握學習目標,從細節對微課程進行深度開發,從而深刻而有效地理解概念。教師對教材進行二度開發,製作成學生自己能進行多媒體模擬的微動畫,能有效擴展學生的學習範圍,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讓學生體會技能訓練的精髓。交互型微課程要對學生進行巧妙引導、點撥提示,滲透學科思想方法,提高微學習的有效性。

探索者在線仿真實驗室(http://省略/)就提供了在線互動操作的模擬實驗。例如,我在教學“托盤天平的使用”時,就用模擬實驗的方法引導學生學習(圖1)。在模擬實驗過程中,各個步驟都通過人機交互清晰地進行了展示,即使是取藥品的細節也無一遺漏,使學生對托盤天平的使用步驟有了直觀的印象,在接下來的實驗中,學生將能更有效地動手實驗,掌握托盤天平稱量物體質量的方法。如果學生感覺對實驗操作要領還不甚瞭解,可以在課後繼續進行模擬實驗。

微課程把規範性實驗操作步驟製作成可交互的微動畫,學生可以根據需要反覆觀看、反覆操作、反覆揣摩,獲得對實驗操作具體的印象。在國小科學課上,有大量的實驗操作技能訓練,這是微課程與科學教學整合的極佳切入點,可以製作成惟妙惟肖的微課程,精心設計的每一步實驗操作,使人彷彿身臨其境。人桃互動的微動畫能幫助學生主動探究、理解基本概念。可交互的微學習讓學生有了更大的自和擁有感。只有開放的微課程才能不斷滿足學生的需求,也才能為教學應用帶來了巨大的靈活性。

怎樣對學習進行監督

微學習需要自我監督和教師督促,才有利於學生對微課程的學習。微學習能夠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全程監督,並提供參考意見。信息時代的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願望是比較強烈的,微學習有助於解決個性化的學習問題。

微課程要引領學生通過關鍵詞快速查找課程、問題、實驗,進行微學習。微學習的平台根據學生的賬户識別教學進度,主動提示相關聯的學習內容,根據學生的學習偏好或薄弱環節,推送相關學習內容,主動幫助學生提高選擇學習內容的效率。教師為學生創建“有源”的學習環境,根據需要為學生提供不同形式的支架,不斷引導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順利穿越“最近發展區”,獲得長足發展。微學習提倡的協作是微學習的點睛之筆,微交互將是微課程協作學習的核心。教師根據學生的微交互反饋的問題,補充微課程內容,促進學生深度學習,順其自然、合情合理。

例如,韋博英語的“微口語”就是微學習的鮮活案例(http://省略。on/news/detail/news_)。它能實時判斷髮音正誤,幫學生精準調整語速、語調,隨時隨地做學生的“口語陪練”。進入“我的課程”,選擇“相親記1”,微課程就請學生跟讀,得到81分!飄出了一個柔美的聲音:“説得好,你還可以改進。”在跟讀中,I和Dates兩個單詞打了6分,表示鼓勵;當讀完所有句子,微課程打出71.2分,念得好的音節有63個……(圖2)

“微口語”細緻入微,把每個人的發音剖析得無比細緻,促進學習者口語水平的提高。

微課程要構建即時互動的學習社區,方便微學習用户實時在線、及時交流,實現信息溝通,構建學習共同體;建立有效激勵機制,把學習、提問、解答、評價等學習活動轉化為積分和勛章,使學習活動更容易被監督。

微課設計 篇三

關鍵詞:互動;微課;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誌碼:B 文章編號:1673-8454(2016)04-0061-04

一、引言

2011年,胡鐵生老師率先提出了“微課”的概念,他認為“微課”的主要載體是教學視頻,教師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機組合。[1]一節微課還包括教學設計、課件和教學反思,方便供學習者對微課內容或知識點疑問做進一步的理解,營造了一個知識分享與學習的環境。簡單地説,微課是一種短小精悍的在線教學視頻。

在廣東省佛山市教育局舉辦的首屆微課徵集活動上,共收到1700多個微課作品,胡鐵生老師從這些微課中進行分類統計發現:講授類和探究類的微課所佔的比例最高,分別是23.7%、22.3%,其次是合作學習類、問答類、實驗類、練習類微課,幾乎沒有互動類微課作品。[1]2014年3月,教育部舉辦了第二屆全國(高職高專)微課教學比賽,共收到3790個微課作品,其中有12個會計類作品決賽獲獎。在12個獲獎作品中,有5個作品互動較好,其餘作品幾乎無互動。[2]

可見,現在微課主要是以教學視頻與錄像為主要載體,互動也僅限於評論、討論等,練習都是線下完成的,互動性較弱,和傳統的在線學習無根本區別。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只是教師一味地講授,容易造成課堂乏味,且由於學習者沒有主動參與到課堂當中,難以引起學習者認知衝突。如果能在視頻片段間加入一些互動練習、測試、思維引導、設疑解答等將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因為練習和測驗不僅有助於學習者檢驗自我學習目標是否達成,更能起到強化所學知識點,幫助吸收和持久記憶的作用。因此,展開對互動型微課的研究,對提高微課視頻互動性和提高學習者的學習效果是非常有幫助的。

二、“互動性”微課的內涵與特徵

1.什麼是互動性微課

互動,在社會學中的定義是人與人之間通過信息的傳遞而發生相互依賴的社會交往活動。課堂教學也是一種社會交往活動,所以説教學互動是指教學過程中教學參與者之間通過教學信息的傳播而發生的相互依賴的社會交往活動。[3]經過以上對微課和互動教學的介紹,簡單地把“互動性”微課概括為基於教學過程中實現教與學的有機結合和相互作用,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雙向信息溝通的一類微課。

互動性微課囊括了一般微課的教學功能,更加註重增添互動環節,使互動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使教學過程變為一個雙向交互的過程。互動性微課從注重技術表現逐步過渡到注重互動教學設計、互動教學內容上面。

2.互動性微課的特徵

(1)深度沉浸的學習情境

互動性微課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利用多媒體課件、網上教學資源創設情境,啟發學習者對問題的思考。互動性微課使用與真實環境相關的材料進行學習,便於學習者接受與理解。

(2)多維度的教學互動

一是互動性微課有語言對話的互動。在錄製微課時需要兩位教師(最好一男一女)配合,以一問一答的形式對知識點進行剖析,將教與學活動互動起來,集中學習者的注意力。二是互動性微課有練習測試的互動,包括小測試、通關練習和思考題等習題,設置這些交互式練習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查缺補漏和鞏固知識。三是互動性微課存在在線互動,微課是一種在線教學視頻,學習者可以通過學習社區、即時通訊工具、網站論壇等方式與同伴、教師、專家進行交流互動,分享彼此之間的知識和經驗。[4]

(3)及時的學習診斷與反饋

互動型微課中包含交互式的練習題,這些交互式練習題不僅能幫助學習者檢驗該知識點是否學會了,而且能幫助學習者強化鞏固該知識點內容。基於互動型微課的學習,學生能隨時學習、隨時得到及時的反饋,滿足了學習者的個性化需要。

三、互動性微課與一般微課的比較

主要圍繞教學內容講解、教學方法、教學效果和互動方式展開對互動型微課與一般微課的比較,從而突出了互動型微課的重要性。兩者比較如表1所示。

四、“互動性”微課設計的基本流程

“互動性”微課的設計,既要體現出具有微課的特點,又能充分體現出互動教學的特點。下面是互動性微課設計的基本流程。

1.選題

在進行互動性微課的教學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到選擇的教學內容是主題要突出、目標要明確,通常一節微課僅僅圍繞一個知識點的講解。在講授某個知識點時要有一條清晰的知識點線索,形成清晰的教學思路,教學目標明確。

2.教學對象分析

為了能設計出對學習者最合適的微課,教師必須對學習者的特徵進行分析。互動性微課的應用面廣,通過對學習動機和態度的分析,可以確定適合使用互動性微課的學習人羣。

3.教學內容分析

一節課有很多個知識點,教師首先要把這節課中的知識點羅列、歸納出來,由易到難,從具體到抽象,這樣也就解決了哪個知識點先學和後學的問題,這樣才能達到高效率的知識傳授效果。互動性微課選擇的內容是某個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或疑點,學習者利用互動性微課能更好地掌握該知識點。

4.互動語言設計

在視頻製作中加入一些趣味互動元素。加入趣味互動元素的目的是為了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避免思想上開小差。具體的做法有:①靈活使用卡通人物,吸引學生注意力;②恰當使用字幕,用閃爍的文字或下劃線方式突出重要語句。

5.教學策略設計

互動性微課是立足於學生學習的,學習者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步驟、規律來制定學習計劃,選擇學習內容,有利於學習效率的提高。當學習者通過互動性練習題鞏固某個知識點,碰到疑問時可以通過學習社區評論,這些疑問可以在學習者相互回覆中得到解決。學習者在解決問題時各抒己見,可以相互分享、借鑑解題的思路和方法,促使學習者勇於發表自己的觀點。[5]

6.教學活動設計

遊戲導入,寓教於樂。遊戲比較適合為低年級學生開展的教學活動,導入與知識點相關的遊戲,逐步引出該知識點。互動練習測試是檢測學習者掌握知識的情況,用Flash軟件製作具有交互功能的練習題,並附上練習題的答案反饋,有助於學習者鞏固知識和得到及時的學習反饋。

7.互動方式設計

互動方式除了有線上、線下互動外,我們可以在互動性微課視頻中增加互動元素。遊戲導入、創設情境、提出問題等方式引導學生互動解決問題。在互動性微課中設置相關知識點的交互式練習題,學習者可以自主做題、自主糾正錯誤。

五、“互動性”微課的教學設計實踐

本節微課內容選取了國小二年級上冊數學中的“認識軸對稱圖形”這一課內容,[6]圍繞“什麼是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知識點進行了微課教學設計。

1.教學目標分析

本節微課圍繞“什麼是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知識點的講解,把實際生活事例和數學問題相聯繫,提高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促進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2.教學對象分析

國小二年級的學生知識儲存量還比較少,抽象思維能力弱,喜歡接觸具體的學習內容和有動感的事物,如圖形、聲音、動畫、視頻等多媒體素材。因此,本節互動性微課要創設與軸對稱圖形問題相關的情境,設置一些互動練習題,讓學習者得到即時的反饋信息,促使學習變得更積極主動。

3.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微課的重點是軸對稱圖形的特點是什麼和如何找出對稱軸,疑點是容易把軸對稱和對稱軸兩個概念相互混淆。學習者先對軸對稱圖形有個感性的認識,發現軸對稱的特徵,引出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的概念。

4.互動語言設計

教師通過問答對話的互動語言加深學習者對軸對稱圖形內容的理解,教師有時使用幽默風趣的語言講解,可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互動性微課視頻中出現了字幕語言提示,有助於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的短時記憶。

5.教學策略設計

在講解軸對稱圖形知識點時運用了啟發式和自我反饋的教學方法,教師用啟發性的語言誘導學生積極思考,組織學生小組討論活動,提高學習的效率。設置互動性的練習測試,由學生自主完成練習闖關,自主發現錯誤、糾正錯誤,從而加深對知識內容的理解。

6.教學活動設計

(1)遊戲導入,初步感知軸對稱圖形

引入猜圖遊戲,實現“寓教於樂”效果,讓學生初步感知對稱。在微課中顯示軸對稱圖形的一半,例如飛機、蜻蜓、蜜蜂的一半形狀,教師引導學生猜出完整的圖形名稱並要求説出是怎麼猜出的。教師開門見山地導入新課,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為認識軸對稱圖形的教學作好鋪墊。情境的創設是互動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本節微課用圖片引入了猜實物的遊戲,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參與遊戲,學生在遊戲互動中解決了教師提出的問題。[7]

(2)動手對摺圖形,自主發現對稱

教師通過微課中的動畫演示對摺,圖形對摺後兩邊完全重合在一起。學生一邊觀看演示一邊動手對摺,自主發現對稱。動手實踐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課教學的關鍵就是使學生理解圖形對摺後“完全重合”的含義。通過動手對摺圖形,初步認識到“完全重合”就是左右兩邊“大小、形狀完全一樣”,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 “完全重合”含義的理解。

(3)學生髮現對稱特徵,揭示概念

特別強調重點,把疑點講清講透,學生容易把軸對稱和對稱軸兩個概念混淆。軸對稱指的是一個圖形,而對稱軸指的是一條直線(用字幕註明),從而引出概念。經過了前面的相關互動活動,教師採用對話問答的互動方式,用引導性的語言揭示概念知識。

(4)鞏固練習,加深體驗對稱

教師可以在軸對稱圖形微課中設置一些交互式的習題(見圖1),學生學完一個知識點後通過練習測評檢查自己掌握的程度,這些交互式練習題可以把評測信息立即反饋給學生,有利於促進學生主動練習的積極性。設置交互式練習題是為了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做對了進入下一環節的內容學習,做錯了重新學習該知識點,直到學會了才能進入下一環節的內容學習。

(5)聯繫生活,感受對稱圖形之美

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把數學與生活聯繫起來,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在這一過程中,軸對稱圖形的特徵被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裏,空間想象能力得到加強,並且體驗到學習的快樂。這是一個知識與情感進行交流和互動的過程,在微課視頻中通過演示剪紙、臉譜、建築等對稱圖片,學生充分體驗到“對稱”在生活中運用的廣泛性和對稱圖形之美。

(6)小組討論,知識總結

學生在觀看完軸對稱圖形微課視頻後及時記下自己的疑惑,回到課堂上,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把疑問彙總,最終由學科教師進行解答。解答完疑惑後,教師引導學生一起總結軸對稱圖形的知識內容,構建出清晰的知識內容框架。

7.互動方式設計

本節微課設計的主要互動教學方式:首先,教師在微課視頻中用圖片創設了猜實物遊戲的情境,學生進入情境後,教師便提出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問題,有了問題,學生通過自行探索或相互討論的互動方式,很快完成了遊戲中的任務。

其次,視頻展示了圖形對摺動畫,要求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動手對摺實物的互動活動,加深了對“完全重合”含義的理解。互動性教學語言始終貫穿在軸對稱圖形的微課視頻裏,用對話問答、引導性的互動語言揭示了概念知識。為了能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的內容理解,老師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展開小組學習討論,幫助學生解決討論中遇到的疑問。

最後,設置交互練習題,這些練習題有答案反饋,學習者可以隨時做題,自主發現、糾正錯誤。

六、結束語

從微課的應用前景看,互動性微課的推廣和應用呈現出廣闊的空間。王竹立教授認為微課的未來在網上,[8]這意味着要加快形成高效的網絡交流微課平台,促使互動性微課資源的建設。教師是互動性微課資源開發的主體,這也對教師的專業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教師的微課資源開發能力培訓迫在眉睫。互動性在教學過程中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而互動類型的微課所佔的比例又甚少。因此,互動性微課資源的建設和發展需要我們教育從事者積極地探索。

參考文獻:

[1]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62-63.

[2]吳珍琳。第二屆全國高校(高職高專)微課教學比賽會計類獲獎作品分析[J].輕工科技,2015(3):143-163.

[3]馬光仲,蔡F君,王君。交互式電子白板在課堂教學應用的理論基礎――教學交往、交互及互動概念辨析的視角[J].電化教育研究,2013(9):99-109.

[4]王玉龍,陳奕如。我國中國小微課開發與應用現狀的內容分析研究――以中國微課網的微課資源為例[J].中國遠程教育,2015(4):56-62.

[5]王玉龍。基於百度文庫的微課資源社區構建策略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15(2):73-78.

[6]黃慧芳。“對稱”教學設計[J].中國小數學(國小版),2012(9):21-22.

微課設計 篇四

《優化》是新北師大版國小四年級下冊“數學好玩”單元第三節的教學內容。優化問題是人們經常會遇到的問題,本課以“烙餅”的生活素材為背景,通過討論烙餅時如何合理安排操作最節省時間,讓學生體驗在解決問題中優化思想的利用。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基礎。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學生很容易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且還會找到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但這節課的關鍵是讓學生理解優化的思想,能從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方案,體會合理安排時間的重要性,這部分知識對學生來説比較抽象、難以理解,這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最好的突破方法就是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經歷優化的思想,體會合理安排時間的重要性。烙餅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家務勞動,但學生實際操作的經驗比較少。如果讓學生在課堂上直接動手操作會比較困難,如果教師先演示再讓學生操作,課堂時間又會比較緊張,尤其是在探究烙3張餅的最優方案時會需要大量的時間,而且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可能會跟不上節奏,難以消化理解。

基於這些考量,筆者嘗試利用翻轉課堂來進行這一課的教學,將本節課製作成微課程,設計了課前自主學習任務單並製作了兩段微視頻供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時使用。

設計

運籌思想是比較系統、抽象的數學思想方法,在課前自主學習任務中,筆者讓學生運用操作、實驗、猜測等直觀手段解決烙餅問題,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重在向學生滲透優化思想。因此,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以及重難點,並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能力,筆者在課前自主學習任務單中將達成目標設計為:通過觀看教學視頻和完成課前自主學習任務單規定的任務,總結出烙餅的最優方案以及時間規律,體會合理安排時間的重要性,初步體會優化的思想,並能夠在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找出最優方案。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筆者將課堂學習的達成目標設計為:①經歷從優化的角度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能夠在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找出最優方案。②通過解決簡單的生活優化問題,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③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動中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養成合理安排時間的意識。

為了把達成目標落到實處,筆者精心設計了七個學習任務,它們由以下三個部分組成:①在觀看教學視頻前的學習任務有兩個,分別是準備學具和動手實踐。根據“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這一理念,筆者鼓勵學生在觀看教學視頻前先動手操作嘗試探究烙餅問題的最優方案,達到在動手操作中體會優化思想的目的。②觀看教學視頻1需要完成的學習任務有三個,分別是探究新知、提煉新知和理解新知。這三個任務層層推進,可以讓學生對優化有比較透徹的理解,從而把握學習重點。③觀看教學視頻2需要完成的學習任務有兩個,分別是“舉一反三算時間”和“活學活用・鞏固新知”。在“舉一反三算時間”任務中,筆者讓學生通過計算並觀察烙1張、2張、3張、4張、5張、6張餅的時間,猜測、驗證烙餅的時間規律;學生在完成任務後,可以在“活學活用・鞏固新知”任務中找到與任務難度相當的題目,適當“練練手”,同時檢測自主學習的成效。

此外,在課前自主學習任務單中,筆者還設有“困惑與建議”一欄,旨在讓學生記錄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對微課程的一些建議,以便課堂學習時與教師、其他同學交流。

製作過程

為了幫助學生順利完成課前自主學習任務單中設置的學習任務,筆者錄製了兩段教學視頻。微視頻中用到的圖片素材均取自教材和網絡,筆者先將本節課的知識製作成PPT,然後使用Camtasia 8.4錄屏軟件進行錄製和配音,然後利用該軟件對錄製的視頻進行後期加工、處理、渲染,最後以MP4的格式生成視頻,時長7分51秒。

筆者從實際生活出發,提出在烙餅時遇到的問題,尋求學生的幫助,這種貼近生活的實例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從而引出本節課主要的探究內容,即“烙餅問題的最優方案”和“烙餅問題的時間規律”。

教學視頻1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通過演示烙2張、4張、6張餅的最優方案,引導學生總結出烙雙數餅的最優方案,第二部分通過演示烙3張、5張餅的最優方案,引導學生總結出烙單數餅的最優方案,學生通過觀看教學視頻1,可以完成探究新知、提煉新知和理解新知三個任務。

教學視頻2是為了幫助學生完成探究烙餅時間規律的學習任務而設計的,通過觀察、猜測、驗證的方式,引導學生髮現並總結烙餅的時間規律。

這樣,筆者通過設計一系列遞進性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而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嘗試探究烙餅問題的最優方案,以及觀看、分析兩段教學視頻,體會在解決問題中優化思想的利用以及合理安排時間的重要性,從而順利達成預先設定的目標。

教學應用過程

學生在課前已經通過觀看微視頻完成了自主學習,初步體會了優化思想在解決問題中的應用,因此在課堂上就有充裕的時間完成合作探究活動,達到進一步正確理解優化的思想,並能從優化的角度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目的。所以,筆者將課堂形式設計為四個環節。

1.第一環節:基礎知識檢測

在此環節,筆者設計了課始檢測和進階作業兩個小環節。課始檢測中的題目是為了檢測學生通過課前自主學習後對新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也鞏固了已有的學習成果,隨後,針對學生“困惑與建議”部分中提出的疑問與建議,師生共同進行討論,在確認絕大多數學生具有從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找出最優方案的能力後,再讓他們完成進階作業。進階作業中的題目加深了學生對“優化”的理解,培養了他們從“優化”的角度解決問題的能力。

2.第二環節:小組合作探究

本環節,筆者給出的題目具有一定的難度,學生須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協作探究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最優方案,進一步加深對“優化”的理解。

3.第三環節:班級分享展示

本環節分為三個步驟:①組內成員交流個人學習收穫以及存在的困惑,並整理本組協作學習的成果;②各組展示本組協作學習的成果以及困惑,其他組可以對展示提出質疑或幫助解答困惑;③教師引導點撥,解決存在的疑難問題。

筆者希望通過展示質疑的環節,在能夠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優化的同時培養他們合作交流、邏輯思維以及語言表達的能力。

4.第四環節:師生歸納總結

此環節,筆者給出的建議是利用XMind軟件創建思維導圖,梳理所學知識,並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構建完整有效的知識網j,整理所學內容。

教學反思

微課的對象是學生個體,因此教師在製作微課的時候要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習情境、資源、活動的設計,在課前要注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在課中要注重學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關於本節微課程,筆者認為有以下幾處設計亮點:①達成目標簡明易懂、指向明確。在課前自主學習任務單的“達成目標”的擬定上,筆者始終站在學生的角度,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和認知結構特點,儘量避免抽象、模糊的字詞,採用簡明易懂的語句,明確提出總結烙餅的最優方案以及時間規律、能夠在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找出最優方案這一目標。這讓學生一看就明白自己該做什麼、怎麼做。②學習任務層次清晰、步步提升。在“學習任務”欄目中,筆者總共設計了七個學習任務。設計學習任務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將知識點轉化為問題,對於烙餅問題筆者打破課本常規,不是先求1張、2張、3張……而是求完2張之後,接着求烙4張、6張這些雙數餅的最優方案,再求烙3張、5張這些單數餅的最優方案,從而突破自主學習任務的重難點。③教學視頻思路清晰、簡潔鮮明。微課不同於新授課,不是從零開始,它着眼於學生在自學教材基礎上的解惑。所以,筆者設計的微課對學生已會的不講,學生自學教材能學會的少講,學生易錯易混的進行重點講解。這樣的設計有助於學生更好地開展自主學習活動,同時也便於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筆者認為本節微課程的不足之處有以下幾點:①視頻應該錄製得更有趣一些,這樣會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②在課堂學習任務單中,小組合作探究環節應該選擇一些更具有合作探究意義的問題,提出明確的要求,在具體細節上應該處理得更細緻一些。

微課正在改變傳統的數學授課模式,給國小數學課堂帶來了顛覆性的變革,筆者將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繼續深入研究學習並不斷反思教學,不斷地嘗試微型課研究,用微課增加數學學科的魅力。

評委印象

趙老師在教學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烙餅問題》時,創新設計了微課程,以烙餅的實際問題為載體,讓學生經歷數學學習的猜想、操作、驗證等過程,使他們在深度的學習體驗中,學會解決問題的優化方法,感受運籌思想,體會到數學學習的規律性、趣味性和實用性。本設計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亮點。

1.實踐操作與視頻學習互補

學生在進行微課程學習時,先研讀課前自主學習任務單,並在教師提供的配套學習視頻的幫助下,初步習得了相關知識。趙老師在課前自主學習任務單中,明確要求學生在觀看教學視頻前,動手實踐操作,製作學具,並利用學具對相應問題進行初步的探索;隨後,再讓學生帶着問題觀看學習視頻,調整自己先前的操作方案。這樣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觀看視頻前,對烙餅問題有了充分的 認知基礎,在此基礎上進行視頻學習才顯得更有意義。學生通過動手實踐操作與觀看視頻學習互補的方式,把自己的烙餅方法與視頻中介紹的方法進行對比,對烙餅優化方法形成更加清晰、深刻的認知,從而走出僅依靠觀看視頻的被動學習困境。

2.分類學習與突破難點共進

在對烙餅問題的探索中,趙老師巧妙地將餅的數量進行分類:只烙1張餅;烙2、4、6張餅,這些餅的張數都是雙數;烙3、5張餅,這些餅的張數都是單數。這樣的分類學習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烙1張餅需要用的時間很容易算出,這不僅能為烙雙數張餅打好基礎,更能為探索3、5等單數張餅的優化烙法埋下伏筆。烙2、4、6張餅可以充分利用每鍋放兩張的條件,每次可以烙兩個面,不浪費時間,問題也並不複雜。當烙到3、5等單數張餅時,怎樣優化烙法,使所用的時間最短呢?這是學習烙餅問題的難點所在。趙老師藉助視頻及課前自主學習任務單幫助學生,突破這一學習難點,提高他們對優化方案的理解與接受。

3.總結規律與應用實踐同步

趙老師通過課前自主學習任務單上的問題引導、任務驅動等方法,引導學生在對烙餅問題的探索中,對烙餅張數、烙餅時間等數量信息進行整理,從而發現烙餅張數與烙餅時間相關聯的規律,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簡化,用一個數量關係式來表示烙餅(1張除外)需要用的總時間。這樣使得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步步深入、層層遞進,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經歷了逐步抽象、數學化的過程,從烙餅的實際問題中抽象出優化的數學模型,並將抽象出的模型用於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鞏固優化方法,充分感受到運籌思想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

微課設計 篇五

【關鍵詞】職業學校;對話型微課;微課設計腳本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7)44-0065-03

微課是以視頻為主要載體,通過精心的教學設計,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以2016年江蘇省職業學校教學大賽為例,賽程中的項目四“微課設計與應用比賽”,除了要有課堂教學活動的視頻,還要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學生反饋及教師點評等輔助性教學資源,並以一定的組織關係和呈現方式共同營造出一個半結構化、主題式的資源應用“小環境”。筆者認為,教學大賽的核心在於微課設計及其教學視頻,其呈現方法是通過撰寫微課腳本,把教學設計變成主線清晰、目標明確、操作性強的視頻拍攝與製作腳本,幷包含互動測試、學生反饋記錄、教學反思等內容。

一、微課教學對象的針對性

(一)微課設計以“生本”為主導思想

在設計微課之前,參賽教師要明白微課對誰而教,給誰用。微課需要教師對專業(學科)知識和方法有深刻的理解,更需要有“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我國台灣教育心理學家張春興在所編的辭典中論述道:“無論從事何種教學活動,在理論上必須包括以下四大項:一是預期學生要學的內容是什麼,即是知識技能還是態度觀念(教學目標);二是在教學之初學生是否具備了學習新課程的條件(始業行為);三是採用何種方法改變學生行為,使之按預期方向發展(教學方法);四是怎樣才能肯定學生行為確因教學活動而改變(教學評鑑)。”職業學校微課作為一種教學活動的載體也是如此。它需要回答六個問題:一是教師引導學生走向哪裏(教學目標);二是學生從哪裏出發(學生的起點知識、技能、態度);三是教師如何帶領學生從起點過渡到終點(教學過程);四是教師應該創設怎樣的學習條件(或學習環境)幫助學生學習(教學方法、技術和媒體的選用);五是教師如何知道自己的教學目標是否達到(教學結果測量診斷與評價);六是如果沒有達到目標,怎樣對學生進行補救教學。微課設計注重以生為本,也體現了教師對學習者的尊重。

(二)微課設計以“對話”為主要形式

從微課的形式來看,2016年江蘇省職業學校教學大賽許多微課是在錄播教室裏拍攝的課堂實錄,用電子白板、手機或平板電腦進行互動,教師精心設計每一句話,學生配合得也很好,但這是微課嗎?微課就是一段短時間的課堂教學實錄嗎?微課是説課嗎?微課是示範課嗎?微課對誰而教?如果微課僅是一段課堂教學實錄,那麼聽者就是第三方,是個“場外漢”;如果微課是説課,那麼聽者是教師同行,目的是考查你怎樣處理教學內容,怎樣突破難點、突出重點。這裏的對象都不是學生。

微課作品中“PPT錄屏講解式”主要是以教師講解為主,加上示範操作,再自問自答,最後總結。這種傳統職業學校講授型微課的弊端在於“一言堂”,即缺乏從學生角度出發開展深度對話和交流,從認識的規律上去考慮怎樣一步步發現問題、激發學習興趣,因而無法引起學生的共鳴。對話式微課的優勢在於巧妙地將解釋的過程以問答的形式表現出來,從一個個問題中發現“契機”,使觀者不知不覺中跟隨主角,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

(三)微課設計以“解惑”為實施主線

微課的設計要體現以“解惑”為主線的教學主張。對話型微課設計思路是以“解惑”貫穿其中的。以筆者參加大賽時的微課作品為例,該微課的設計是以兩位動漫人物(兩位同學扮演)對話的形式展開的,以8×8LED點陣怎麼檢測為線索進行“層層剝筍”,在思考中做,在做中思考。學生在經歷了初識點陣、認知結構、理解結構、掌握原理、模擬仿真、動手測試、總結歸納等過程後,掌握了64LED的結構關係,對實際操作步驟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加上微課中動畫仿真、兩位同學的檢測視頻,很好地理解了這一器件的檢測方法。最後的檢測測試,讓學生驗證自己的想法,形成正確的檢測思路。這種問答法以學生已有認知為基礎,一層層揭示問題,展開辨析和釋疑,並動手測試驗證,體現了對學生的尊重,也激發了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學習的興趣。

二、微課教學內容設計的整體性

微課內容選擇一般涉及一兩個知識點或技能點,內容雖然少,但自身仍然需要有系統性,僅僅有教學內容的介紹是遠遠不夠的。

(一)微課設計的整體性體現在教學項目的系統性選取

微課針對什麼階段的學生講授?屬於什麼課程、哪個項目的內容?有哪些實際應用?這些問題都需要教師認真思考。以“單片機點陣的測試”微課為例,開場1分鐘時間裏,教師可以真人出鏡,介紹單片機技術微課堂和單片機的三種顯示電路(數碼管、點陣和液晶顯示),推出點陣在街頭廣告屏及大屏幕顯示中的應用,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微課的結尾,教師再次真人出鏡,展示4塊8×8點陣顯示屏的連接,20塊點陣屏實物應用,激發了學習者繼續學習拓展的興趣,能遷移聯想到下一個任務的學習,這樣前後呼應,一氣呵成。所以説微課並不是只講一個知識點,它是一個系列化的設計。

(二)微課設計的整體性體現在核心內容的適切性選取

微課設計 篇六

關鍵詞 微課程 視頻 設計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1 微課程定義及必要性

我國最早從事微課程研究的胡鐵生老師認為:微課程的核心內容是5~8分鐘的微視頻,以此視頻為核心,整合“微教案”、“微課件”、“微練習”、“微反思”、“微點評”五個配套資源,共同組成微課。五部分既可以根據實際應用,任意組合成完整的課堂,也可以單個分拆出來使用,滿足師生的個性化教學和個性化學習需求,它們以一定結構關係和呈現方式共同營造了一個“半結構化、主題突出的資源單元應用“生態環境”。①而上海師範大學的黎家厚教授將 “微課程”定義為:時間在10分鐘以內,有明確教學目標,內容短小,集中説明一個問題的小課程。②

綜上所述,微課程是指: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的要求,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集教學前端分析、教學資源設計、教學支持服務以及評價與反饋為一體的,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教育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機組合。

《教育信息十年化發展規劃(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要以教育理念創新為先導,以優質教育資源和信息化學習環境建設為基礎,以學習方式和教育模式創新為核心。③隨着顛倒的課堂(翻轉課堂)、可汗學院等新概念的普及,微課程作為顛倒的課堂的課前預習環節的重要載體,受到教師和學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視,同時,人們開始反思過去教育部和各級教育機構花費巨大人力物力開發的“國家精品課程”資源庫建設的不足,微課程在全國各地迅速成為教育界關注的熱點。

2 微課程視頻應用現狀

通過對國內外相關文獻研究與內容分析可知,目前人們對於微視頻在教學領域中的研究很少,國內近幾年才有相關的研究文獻,而且研究內容多集中在對微視頻教學資源的特點分析和資源設計、微視頻的製作和基於微視頻的教學模型設計及其效果分析等方面。其中文獻中記載的課程微視頻的製作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採用視頻錄播軟件對教學內容的知識單元進行重新錄製和編輯;另一種是利用視頻編輯軟件將原有的視頻資源一個或若干個整體文件切割為多個視頻片段文件,再按照設計好的教學知識單元,把視頻片段和其它教學資源的微型學習串聯起來,形成連貫有序的課程知識體系。第一種製作方法其優點在於能夠根據微視頻的特點在內容上做靈活的處理和提煉,但需重新學習製作軟件的使用,而每堂課的內容都得做成若干個微視頻的話,教師的投入太大,造成以前已經錄製的課堂優質教學視頻資源的閒置;第二種方法雖可避免原有優質資源的浪費,但需投入大量的時間和耐心去熟悉視頻編輯軟件的使用,且切割成的視頻片段對原有的視頻畫質、音質會有不同程度的破壞,某些視頻處理工具在切割時間定位上也會有一定的誤差。同時如果多個教學方案要使用同一視頻媒體,或同一教學方案要使用多個不同的視頻媒體,則要進行多種方案的分割與串接,則會造成視頻內容的宂餘。④

3 微課程視頻設計策略

3.1 資源設計的前瞻性分析

對於有具體教學目的的微課程學習視頻資源的設計,首先要對學習內容進行教學系統設計。教學系統設計中包括學習者分析、學習目標分析、內容分析及設備分析。微課程的學習資源的開發,重點還是在於對不同的學習者能夠提供滿足其學習需求的個性化教學服務,從而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微課程學習的優勢。微課程的學習資源開發必須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問題的形式進行引導,從而分析出學習者的學習特徵和學習需要,確定具體的資源內容,並依據移動設備確定資源的呈現方式。

3.2 重視視頻資源的豐富性

因每個課外學習者的學習需求都不盡相同,僅此在設計微課程學習視頻資源時,要考慮視頻資源的豐富性,既要有整體性、系統性的視頻資源,同時還要設計包含針對性和凝練型的知識點視頻資源,做到兼容幷蓄。因此,在微型學習資源建設時,既要注意資源的整體性,又要以系統化的觀點統籌。⑤

3.3 視頻資源呈現的多樣化

微課程是現代教育價值觀與現代教育技術共同發展而形成的新型教學形式,因此它具有傳統教學所不能比擬的優勢,為發揮出微課程時代性的技術優勢,使學習視頻資源適合不同需求的學習者,學習資源的呈現方式應該多樣化。目前微型學習資源的類型有文本、圖片、聲音、視頻、動畫等,在資源的設計和開發中,因重視多種資源類型的配合,以實現最佳的教育效果,滿足不同的學習需求。

3.4 教學視頻資源的開放共創性

微課程教學資源的建設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一個開放的學習資源系統,在這個開放的學習資源系統中,每位學習者都可以與外界交流、互動、分享自己的學習資源,從而形成一個開放共創、共生的學習資源。學習資源的開放性越高,資源的更新速度越快,學生利用資源的效率也會越高。

3.5 必要的練習、評價及反饋系統

在課外,往往因為沒有練習、評價和反饋,學習者不能瞭解自身的習得程度,同時也影響了下一段學習的展開。因此,在微課程的視頻資源設計中,可以針對上一段的視頻學習知識提供課後練習,並將學習者的習得程度進行範圍劃分,讓學習者對自身掌握知識的情況有一個大致瞭解,以方便查漏補缺,並促進下一段學習的進行。

3.6 重視學習情境的創設

在課堂學習中,必須要重視學習情境的創設,開放課堂的時間和空間,對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進行更加合理的設計和規劃,創設出更加個性化、人性化的學習情境。在視頻設計中,要注意創設直觀的、知識性的、協作式及創造性的情境。

4 結語

在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終身學習已經成為我們教育的主流價值觀,人們對知識的需求不斷提高,微課程的出現和發展迎合了時代的發展趨勢,將成為個人終身學習的有效途徑,微課程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形式,具有深遠的發展潛力。

註釋

① 張靜然。微課程之綜訴。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

② 黎加厚。微課的含義與發展。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3.

③ 中央教育部。教育信息十年化發展規劃(2011-2020年),2012.

微課設計 篇七

關鍵詞:微課設計;微課製作;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4-2117(2016)20-0102-03

隨着移動網絡技術及教學信息化的發展,微課教學受到越來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視與實踐。微課可以作為學生課堂外的學習內容,也可以作為教師課堂教學過程內容的展示,即學生可以通過觀看視頻掌握相關知識點,同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利用微課的教學設計過程,實現對整個課堂的教學安排和學生技能素質的訓練與提升。

筆者從微課設計流程出發,重點對微課教學設計、微課製作方法、微課視頻拍攝、PPT製作等方面進行了分析與思考。

微課建設思路

製作一個完整的微課需要經過微課選題、教學設計、課件製作(素材製作)、視頻拍攝與錄製、視頻剪輯和成品輸出等6個環節(如右圖)。

在課題選題過程中,教師要針對不同的課程性質、教學任務,選取適合製作微課的教學內容和知識點;在教學設計環節,主要圍繞着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線索、教學手段、教學內容的展開思路和教學內容的呈現來設計,教學設計關係到教學內容講解和微課效果,它是微課製作中最重要的環節,主要由教師完成;課件製作是利用信息化技術對微課內容所設計的知識點進行素材製作,一般包括PPT及美化、處理圖片等內容;視頻拍攝與錄製是微課設計教師根據教學設計、課件內容開展的教學活動,一般包括現場視頻拍攝和PPT錄屏等內容;視頻剪輯與處理是根據教學設計內容,利用視頻處理工具對視頻拍攝和錄製內容進行剪輯和視頻處理,以達到微課設計教師的設計要求;視頻成品輸出是對編輯處理好的微課進行微課視頻的輸出與生成,以達到教學平台對視頻的要求。

微課教學設計

1.微課教學設計的內容

一個完整的微課教學設計主要包括授課教師姓名、微課名稱、適用對象、設計思路、片頭片尾信息和微課設計方案。微課設計方案是微課教學設計的主要內容,在微課設計方案中,教師需要註明微課的每個過程、場景中出現的教學設計、圖畫、解説詞等內容,明確微課的課件製作、視頻拍攝與錄製、視頻剪輯的具體步驟和實現效果。

2.微課教學設計要注意的問題

優質的微課設計,其內容要符合教學規律,體現現代教育思想。所以,教師在微課教學設計時,要注意如下幾個問題:

①微課教學設計時,要體現以學生為中心,不能把微課的教學設計作為教師課堂講授的過程。

②一個微課雖然只講一個重要知識點,但需要相關知識做鋪墊,微課時長控制在10分鐘以內。

③微課設計要符合教育規律,體現完整的教學步驟;同時微課展示要符合學生的學習心理,在必要時教師要給學生提供提示性信息或總結性信息,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

④微課視頻既可以在課外學習,也可以作為教學視頻在課堂教學環節中使用,所以在微課設計時,教師要注意它與課堂其他教學環節的配套。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微課視頻提示學生查找相關信息、訓練相關技能,實現學生技能的掌握與提升。所以在微課教學設計中,教師要適當地進行提問、練習、技能訓練,採用靈活多樣的方法促進學生的思考。

⑤和傳統課堂教學一樣,在微課結束時,教師對重點、難點的內容要做簡短的總結,這樣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歸納和總結。

⑥在使用字幕時,教師要明確使用目的。對一些重點、難點、説不清楚的部分可以使用字幕,而對容易理解的部分儘量少用字幕,這樣不僅可以實現重點內容的提升,也不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微課製作的方法

當前,微課製作的常用方法主要有錄屏軟件錄製模式、可汗學院模式、攝像機拍攝模式等。

1.錄屏軟件錄製模式

錄屏軟件錄製模式主要對課程PPT教學內容進行錄屏,輔以錄音和字幕生成教學視頻。其常用的錄製工具包括計算機、話筒、耳麥和視頻錄像軟件。當前使用較多且簡單的錄屏軟件有Camtasia Studio、SnagIt等。

使用錄屏軟件錄製微課步驟如下:①選定適合製作微課的教學內容;②檢索相關教學材料和媒體素材;③根據教學內容和特點設計微課,並製作教學PPT課件;④設置計算機分辨率(1024×768),打開視頻錄像軟件和教學PPT,調整好耳麥和音量,開始錄製;⑤在錄屏過程中,環境要安靜,設計者邊演示邊講解,並配合標識工具重點展示教學內容;⑥對錄製完成後的教學視頻進行片頭、片尾及其他特效的處理和美化,輸出符合要求的視頻格式。

2.可汗學院模式

可汗學院模式與錄屏軟件錄製模式基本相似,不同的是增加了手寫板、畫圖工具等配合教學的硬件設備,使其教學效果和教學過程更加符合實際教學環境。

可汗學院模式主要實現過程為:①選擇微課內容進行微課教學設計,制定教案;②安裝手寫板、麥克風等工具;③通過錄屏軟件把利用繪圖工具和手寫板的教學演示進行錄屏;④對錄製完成後的教學視頻進行片頭、片尾及其他特效的處理和美化;⑤輸出符合要求的視頻格式。

3.攝像機拍攝模式

攝像機拍攝模式是通過對教學過程攝像、情景劇式情景攝像、PPT(插入FLASH/3D模型)錄屏,按照微課教學設計思想利用視頻編輯軟件進行視頻剪輯生成微課視頻。其常用的錄製工具包括攝像機、黑板、背景幕布、無線耳麥及其他教學演示工具。

攝像機拍攝模式主要實現過程為:①選擇微課內容進行微課教學設計,形成教案和PPT演示文本;②利用黑板或PPT演示展開教學過程,利用攝像機進行現場或課堂錄像,利用錄屏軟件對教學PPT內容進行錄屏;③對錄製完成後的教學視頻進行片頭、片尾及其他特效的處理和美化,輸出符合要求的視頻格式。

微課素材的準備

1.微課視頻拍攝

在微課製作過程中,經常有人物出境、現場環境展現、現場設備操作等內容,這個過程就需要攝像機進行素材的獲取。為了獲取較好的拍攝效果,降低後期視頻處理難度,在實施拍攝時,要注意如下問題:

①選擇的拍攝場地,要與微課內容相符合,如相應的實驗室或教室等。同時,拍攝環境須乾淨、整潔、無其他雜物,須在充足自然光環境下拍攝,避免逆光拍攝。

②微課聲音錄製須在安靜、無雜音的環境下進行。

③出鏡者要注意儀容儀表。如着裝須乾淨整潔、得體大方;忌佩戴戒指、手鍊、手錶,或者塗指甲來分散學生的注意力;講解前,教師應熟練掌握講解內容,做到胸有成竹;講解時,教師須脱稿面對鏡頭,時刻注意教態,適當與鏡頭互動。

④在現場設備操作拍攝過程中,操作速度要慢,避免遮擋儀器;拍攝中不宜更換設備,若使用雙機位拍攝,兩台設備型號及拍攝模式須一致。

⑤在現場拍攝過程中,儘量使用“三腳架”及其他支架拍攝,保持拍攝主體整潔、清晰,避免畫面出現抖動、搖晃、模糊、傾斜等。

2.PPT課件製作

一個優美的PPT對後續微課製作、視頻剪輯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會降低後續視頻製作、視頻剪輯的工作量。所以,在製作PPT素材時,要注意如下問題:

①PPT的整體佈局要合理,背景與內容要協調;同時,為了獲取當前大多數顯示屏的顯示效果,頁面設置為寬屏(16∶9);在整個PPT中儘量用一種字體,最好不要超過三種,配色時,儘量不要超過三種色系。

②在PPT內容排序和描述上,要注意微課內容的邏輯性,要符合微課教學設計思想;同時,要檢查PPT的內容,避免錯別字和病句的出現。

③在PPT內容展示過程中,儘量將文字圖形化、數據圖表化;為了體現條理性,PPT要設計標題欄、過渡頁、標識、頁碼等。

④在微課製作中,動畫不是PPT的必備要素,但PPT動畫是重要組成部分。因為適當的動畫(切換)能夠提醒觀眾並使PPT更優美。PPT的動畫設計無需花哨的技巧,一個簡單的漸變效果稍加處理就可令文稿整體效果提升一個檔次。在PPT動畫使用過程中,強調PPT文字時,動畫的播放速度不能太快;在製作動畫路徑時,要注意避免多個動畫路徑的混淆;在強調動畫時,要注意動畫設置的合理性。

微課設計 篇八

關鍵詞:優質;微課;認識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6-237-01

目前國內對微課定義比較多,焦建利先生認為:“微課”是以闡釋某一知識點為目標,以短小精悍的在線視頻為表現形式,以學習或教學應用為目的的在線教學視頻。胡鐵生先生認為:“微課”是根據新課程標準和課堂教學實際,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的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中所需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機結合體。百度百科認為:“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

通過這些微課的定義,我們不難看出,微課是通過微視頻教學的課,要能在學生短短的幾分鐘大腦高度集中的時間內將所講述的內容表達清楚,這就體現製作者要在知識點的設計上下足功夫。

微課,內容上“精”,形式上“微”,整體效果追求“妙”。這是我對微課的總體印象。

一、微課要引人入勝,富有感染力

微課要快速引入課題,吸引學生,在學生觀看的過程中不斷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這樣才能使學生自主地去學,去觀看。如設置疑問、引入懸念、也可以用生活相關的現象或問題引入、可以用小故事引入、用實驗引入等等,但無論你用什麼形式引入,都要求引入力求新穎,有趣,有感染力,與題目相連緊密,快速切題。在講述時,要內容結合語言,以及採用的表達方式、手勢、動作表情等都要生動,引人入勝、富有感染力。由於微課的時間只有5-10分鐘,每一個細節都要是為這個微課的核心而服務,不能有多餘的東西。如果將“微課”視頻等同於普通的課堂錄像,簡單地用視頻記錄來反映教師的上課過程,成為傳統課堂教學實錄的翻版,講述死板單調,形式過於簡單,使觀看微課視頻的學習者尤如一個旁觀者,就不能達到引人入勝的效

二、微課要短小精悍,簡單實用

“微課”不是現實課堂中一堂課的濃縮複製,不能講得太泛,講得太嗦。最好是把要講授的內容按一條主線展開,圍繞着這一條主線突出重點,語言精煉而簡明。用最短的時間,通過通俗易懂的例子,説清楚問題,要短小精悍,把這一節課的核心內容藉助情景式教學、實驗演示等手段展示出來。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對這節課產生疑問、興趣就行了。

另外,微課題目不能太大,包含的教學內容不能過於複雜和眾多,否則在短時間內難以講清。微課製作者應該根據知識內容的不同,靈活掌握時間劃分,精心選擇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內容,確定微課的標題,包含的知識點、技能點要足夠細,學習內容要精練,確保在一段“微課”上能講清講透。

三、微課要融合多樣形式,讓學生易學樂學

微課主要採用視頻形式,原因是視頻教學具有畫面生動形象的突出優勢,相對於其它媒體方法,視頻教學更利於學生的理解與記憶。容量比較小,方便學生利用網絡在線學習和下載資源,並能適應移動學習方式,成為學生樂於接受的媒體形式。同時,“微課”也必須融合多樣化的媒體形式,配套“微教案”、“微課件”、思考與評論等資源,將授課視頻、PPT課件、相關音視頻資料、講課字幕等有機結合在一起,通過教師本人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與觀看“微課”者的眼神交流、鼠標畫筆拖點配合解説、得體的着裝儀表等,有效提升與“微課”學習者的親和力,尤如學生與教師面對面地學習指導,從而增強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作為完整的教學資源,還可包含其它配套材料,師生既可以流暢地在線觀看“微課”視頻,還可查看教案、課件和點評信息,既可供學生自主學習,也可用於教師的觀摩、評課、反思和研究。所有資源都能靈活方便地在線播放或下載保存到各種數碼終端設備(如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手機、播放器等),適應移動學習和個性化學習的需要。

四、微課中注重小結,體現完整性

好的總結可以對講授的內容起到提綱攜領的作用,可以加深學生所學內容的印象,減輕學生的記憶負擔;好的總結往往給一節優質課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可以使一節課上升到一個新的檔次,給人一種舒坦的感覺,使人回味無窮。在微型課的小結中,因為前面的重點內容的講授佔用了較多的時間,此處的要求必須是在完全總結內容的同時更要求總結方法的快捷,表現為乾脆利落。在羅列論據時就要求精而簡。

五、微課必須處理好三種矛盾

一是要處理好“有”與“無”的矛盾。在微型課的做課現場,沒有學生。但執教者心中不能沒有學生。微型課的具體教學過程和常規教學是一樣的,也是教師在課堂上展示課堂教學的整個流程。教學流程中的“學生活動”,教師該提問提問,該佈置佈置,該指導指導,該點撥點撥,該評價評價。這些“過場”都要一一呈現。只是學生沒有實際作,執教者只是假定學生已經完成、估計學生完成的程度和結果。執教者就要在備課時研究學生,或設想教材所對應的學生羣體的狀況,做到“場上無學生,心中有學生”。

二是要處理好“多”與“少”的矛盾。內容過多,未免龐雜;內容過少,未免空洞。“龐雜”則顯重點不突出,“空洞”則顯內存不豐厚。無論常規教學,還是微型課,板書都是必需的。只不過在微型課上“多”與“少”的矛盾尤為突出而已。板書太多,既費時,又顯累贅;板書太少,雖省了時,但也許會造成表意不清,難以取得預期效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wnw37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