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微課教學設計範例(集錦22篇)

微課教學設計範例(集錦22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22篇《微課教學設計範例》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微課教學設計範例》相關的範文。

微課教學設計範例(集錦22篇)

篇1:微課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靈璧石的成因、種類及審美特徵。

2、初步嘗試為奇石命名。

3、學會欣賞自然美,培養高雅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靈璧石的審美特徵。

難點:對賞石文化的理解。

教學方法

通過精選實例進行知識講解,講解中不斷設疑,促使學生思考,激發探究慾望,最終引導學生運用網絡,實現自主學習。

教學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內 容

一、導入:

展示上海世博會上安徽館前的迎客鬆靈璧石。

提問:

1、你認識它嗎?

2、你知道天然形成的奇石也可以作為藝術品進行欣賞嗎?

通過提問引入“奇石”概念。

二、探討新知:

(1)初識賞石文化

奇石的概念:又稱“觀賞石”、“巧石”、“石玩”、“雅石”等,是指不事雕琢、具有自然美感的石頭,大多形狀奇特,色澤瑰麗,紋飾美觀,質地堅韌,具有觀賞、收藏價值 。如我國古代著名的四大名石靈璧石、太湖石、英石、昆石等(展示圖例)

(2)提問:你知道清朝皇帝曾經為哪種奇石親筆題寫了“天下第一石”嗎?

“發現之旅”——探尋靈璧石的成因、種類及其審美特徵

(靈璧石的成因很複雜,這裏只概括了主要原因;靈璧石的種類也很多,只能選擇幾個典型石種稍作講解;靈璧石的審美特徵更是牽涉到許多美學概念。本微課主要任務是把學生引領到賞石文化的門前,學生還需自己邁進門檻,做進一步探究,並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

(3)奇石的命名

先舉例説明命名的方法,再請學生嘗試為奇石命名。

(4)小結:

靈璧石之美:美在自然,美在質樸,美在含蓄。

三、課後拓展:

賞石文化歷史悠久,自古以來,流傳着許多帝王將相、文人雅士愛石、藏石的故事,如“米芾拜石” 、南唐後主李煜不愛江山愛美石的傳説等等。

如今,賞石逐漸成為國際潮流。除了靈璧石,還有許多著名的石種,請同學們通過自主探究,獲得更多的賞石知識。

思考:你對賞石文化有沒有自己的見解呢?

希望同學們在課外繼續探索大自然饋贈我們的奇美,請參考中國靈璧石網。

(通過欲揚先抑的方法,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並提供相關網站,作有效引領。)

測試題:

1、奇石又稱(ABCD),是指不事雕琢、具有自然美感的石頭,大多形狀奇特,色澤瑰麗,紋飾美觀,質地堅韌,具有觀賞、收藏價值 。

A、觀賞石 B、巧石 C、石玩 D、雅石

2、我國古代著名的四大名石是靈璧石、(AD)、昆石。

A、太湖石 B、雨花石 C、大化石 D、英石

3、清朝皇帝曾經為(A)親筆題寫了“天下第一石”。

A、靈璧石 B、太湖石 C、英石 D、昆石

4、靈璧石種類很多,主要有(AC)、五彩靈璧、白靈璧等。

A、磬石 B、呂梁石 C、龍鱗石 D、菊花石

5、靈璧石的審美特徵主要體現在形 、(ABCD)等方面。

A、聲 B、色 C、質 D、紋。

進階練習:

1、蒐集1—2首描寫、評價靈璧石的詩詞。

2、蒐集1—2個歷史名人與靈璧石的小故事。

3、通過自主探究,瞭解其它觀賞性奇石。

篇2:微課教學設計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談話:同學們,在我國現代文學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奮,筆耕不輟,給我們留下了190多萬字的作品;他一生重病,寧可餓死,也不領美國的救濟糧。毛主席曾讚揚他是最有骨氣的中國人。你們知道他是誰嗎?對,他就是朱自清先生。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他24歲時寫下的一篇散文《匆匆》。

2、板書課題,學生齊讀。理解“匆匆”——急急忙忙的樣子。那麼這篇文章講的什麼匆匆呢?讓我們一起從課文中尋找答案吧。

二、檢查預習,感受作者用詞的魅力

1、同學們,在課前預習時,你們一定會發現這篇課文讀起來郎朗上口、富有節奏感,其實它是有原因的。因為文中的詞語有個特點,大家發現了嗎?沒錯,就是使用大量疊詞。

2、相信大家在課前已經預習過生詞,我們一起來讀讀這組疊詞吧,並想想你從中感受到了什麼

頭涔涔淚潸潸茫茫然赤裸裸

來,請你説説從這些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哦,你從頭涔涔、淚潸潸這兩個詞中感受到作者認為自己在過去的八千多個日子裏虛度了光陰,作者為虛度光陰而感到惋惜和自責。從茫茫然、赤裸裸這兩個詞中感受到作者面對時光流逝感到悵然失措和無奈。

我們一起將這樣的感受帶進句子去讀一讀吧。

3、如果説剛才那組疊詞作者是説自己的,那麼這一組疊詞又是説什麼呢?你從這組詞中又感受到了什麼?

漸漸默默匆匆輕輕悄悄伶伶俐俐

誰來分享一下你的感受。好,請你來。

這組詞是描寫時間的,描寫出了時間流逝之快和毫無痕跡。

你想來補充,好請你説——從輕輕悄悄伶伶俐俐這兩個詞,讓你感覺到時間像個小精靈一樣,很輕巧,好像看到了時光流失時的身影和姿態。

原來疊詞中藴含着這麼豐富的滋味和情感呢。來,我們把這組疊詞帶進句子去讀一讀吧。

4、同學們,這篇文章除了這些疊詞以外,還有6個需要我們會寫的字呢。藏的第6筆是豎折,第8筆撇的起筆要在第7筆的中間。書寫“蒸”字時不要忘記“丞”下面的橫,這一筆不要寫得過短。

三、品讀感悟,體會寫法

1、同學們,這篇文章在句子上還有一大特點,就是問句特別多,現在同學們再來讀一讀課文,看看課文中那兩處使用了一連串的問句,這些問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內心感受,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

2、好,課文讀完了,誰來説一説你找到的句子。

(1)哦,你找到的是第1自然段。

請你來説説,從這一段話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請你來説,對!這是一個排比句,作者用對比的手法,把“燕子去了還來,楊柳枯了還青,桃花謝了還開”與時間流逝進行比較,寫出了時間一去不復返的特點。

(2)嗯,作者用四個反問句,看似在問,實際上表達了作者對時光逝去而無法挽留的無奈和對已逝日子的留戀。

你真是個會讀書的孩子。

(3)你還想説呀?好,請你説一説。

對,用一連串的問句,可以更暢快地直接地表達自己的情感。並且能吸引讀者的目光,引發讀者思考。

(4)好,同學們,這一段寫出了作者對時間的無比留戀不捨、對時光逝去的無奈,我們一起把這種情感送進去問一問吧。問出你心中的不捨和無奈。燕子去了,讀——

3、誰找到了第二處一連串的問句?

好,你的手舉得高高的,那就請你來説吧。

嗯,你找的是第4自然段。他找的對不對?嗯,非常棒。咱班同學都是非常會讀書的孩子。

我們來看第4自然段。請你來説一説這些問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內心感受?

請你來説。請你來説。

嗯,在這一段中,作者也是用了一連串的問句,直擊心靈的追問,表達出了作者對時間的無比留戀不捨、對時光逝去的無奈。但是同時也表達出了作者不甘心於沉淪、不願意虛度時光的的真實感情。

4、同學們,文章的第1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都是使用了連串的問句,這樣的寫法有什麼好處呢?

教師小結:對,這樣寫,暢快、直接、能夠緊緊吸引讀者的目光,具有撼動人心地力量。

5、同學們,在朱自清先生的筆下,八千多個日子,像針尖上的一滴水。請大家讀一讀第2自然段,説説你有什麼感受,試着從內容情感和修辭手法的角度來説一説。

嗯,同學們都講的非常好。作者把無形的時間化作有形,運用比喻和誇張的手法讓看不見、摸不着的時間變得具體可感,也讓我們感受到作者對時間流逝的無奈和惋惜。同學們,請用舒緩低沉的語調來讀一讀第2自然段,讀出作者的無奈和惋惜。注意輕重音,讀出散文的節奏和韻律。

6、1922年,正值五四運動低潮時期,24歲的朱自清先生苦悶無奈、感歎八千多日子匆匆過去。具體到每一天又是怎麼過的呢?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3自然段,思考:八千多日子,具體到每一天,作者都寫了哪些事情?

對,作者寫了洗手、吃飯、默默、遮挽、躺在牀上、歎息,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作者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讓敍事更加清楚,增強了語氣。情感表達更加強烈。

現在,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段話,讀出這份強烈的感情。

作者把時間擬人化,靈活多變的運用動詞,“跨過、飛走、溜走、閃過”,作者筆下的時間像個頑皮的孩子,有了人的靈性。就讓我們讀出時間的靈性活動。讀——

教師小結:朱自清先生運用排比、擬人的修辭手法,靈活運用不同的動詞,賦予時間靈性,讓原本看不見摸不着的時間變得具體可感,這就是文學大家呀!來,讓我們一起朗讀課文第3自然段。來感受作者的語言藝術的魅力。

7、請同學們齊讀第2——3自然段。

8、同學們,我們來看,在文章的開頭和結尾處,作者都運用了一個問句: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這種寫法就叫首尾呼應。這樣的寫法能使結構更加完整和嚴謹,使情感更加強烈,從而加深讀者印象,引起讀者共鳴,提高表達效果。

四、探究課文,感受寫法

同學們,時間的流逝本是司空見慣的現象,為什麼作者能寫得如此感人呢?

請你來説。

對,作者直接把心裏想説的話寫出來,抒發了自己真實的情感。

請你來説。

是呀,我們寫文章,就要像説話一樣,要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

同學們,直接把心裏想説的'話寫出來,抒發出了自己的真實感情,這種寫作方法就叫——直接抒情法。我們在寫作時,也可以使用這種方法,讓自己的文章更吸引人。

五、讀寫結合,學生練筆

1、時光匆匆,24歲的朱自清感歎八千多個日子匆匆而過,12歲的你們也有四千多個日子從手上悄悄溜走。那麼,同學們,你們的時間是怎樣從你的身邊一點一滴溜走的呢?請大家學着朱自清先生的寫法,

()時,日子();

()時,日子();

……

也抓住自己身邊的小事,賦予時間生命,讓我們感覺到時間是怎樣從你的身邊流逝的?看誰寫的最有朱先生的風格。

2、學生自由仿寫練筆。

3、學生寫完後,朗讀交流,師生及時評價。

六、佈置作業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就學習到這裏了。課下,請同學們繼續研學,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全文。此外給大家推薦《毛毛》這本書,這本書講述了時間盜賊和一個小女孩的不可思議的故事,讀完它,相信你們會對時間有更深地理解。

篇3:微課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能從牛頓運動定律和運動學公式推導出動量定理的表達式。

2.理解動量定理的確切含義,知道動量定理適用於變力。

3.會用動量定理解釋有關現象和處理有關的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演示實驗,引入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通過對動量定理的探究過程,嘗試用科學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問題,通過對例題的分 析和講解,得到動量定理解題的方法和步驟。

3.能夠應用動量定理處理一些與生產和生活相關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在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交流、合作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有參與科技活動的熱情,有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意識。

教學重點

動量定理的推導以及利用動量定理解釋有關現象

教學難點

如何正確理解合外力的衝量等於物體動量的變化;如何正確應用動量定理分析打擊和碰撞這類短時間作用的力學問題。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導入新課(創設實驗情景)

【問題一】

演示:在地板上放一塊海面墊,儘可能把雞蛋舉的高高的,然後放開手,讓雞蛋落到海面墊上。

首先讓學生猜想可能出現的現象。

實際操作:觀察到雞蛋並沒有被打破。

引入:雞蛋從一米多高的地方落到海面墊上,雞蛋卻沒有打破,為什麼呢?本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問題二】(情景暗示創設問題情境)

我們在上節課知道,我們可以通過一個新的物理量來研究運動物體對外界的作用效果:p=mv.某時刻物體有一個速度,對應有一個動量。如果説物體速度發生了變化,那麼動量也會發生變化:=p-p=mv`-mv那麼我們是不是要問了:一個運動的物體,它的動量為什麼會變化呢?這個變化有什麼規律呢?這就是我們今天這節課要研究的問題。

【問題三】(生活經驗創設問題情境)

汽車剎車(坐公交車,我們就有這樣的體會)在停下來的過程中動量變化()相同,慢慢滑行停下阻力小,作用時間長;急剎車阻力大,作用時間短。 它們之間究竟有什麼定量關係呢?

二、新課教學

(一)引導學生推導動量定理,並理解其特點

〖問題〗一個質量為m的物體,初速度為v,在合力F的作用下,經過一段時間t,速度變為V`,求:物體的初動量P和末動量P`分別為多少?物體的加速度a=?

〖推導〗由牛頓第二定律得:F合=ma 且a=(V-v)/t

即:F合t=mV-mv=p`-p

〖討論〗在這個表達式中,各個物理量分別是什麼?

〖結論〗物體所受合外力的衝量等於物體的動量變化,這個結論叫做動量定理。

〖理解〗

公式中F合是指包括重力在內的所有外力的合力,它可以是恆力,也可以是變力, 當 合外力為變力時,F合應為變力在作用時間內的平均值

此公式是一個矢量式,運用時要取正方向。

(二)應用動量定理解釋生活中的現象(師生共同歸納,學生舉例)

第一類:在動量變化一定的情況下,如果需要增大作用力,必須縮短作用時間,常見的情形是“硬碰硬”。

例如:用鐵錘釘釘子、衝牀衝擊鋼板、雞蛋碰石頭等。

第二類:在動量變化一定的情況下,如果需要減小作用力,必須延長作用時間,常見的情形是“緩衝”。

例如:體操運動員落地時的下肢彎曲、汽車座椅上的安全帶、蹦極的橡皮繩、雞蛋落在海面墊上。

第三類:在合外力一定時,力的作用時間越長,物體的運動狀態改變越明顯,力的作用時間越短,物體的運動狀態改變越不明顯。

例如:以快慢兩種不同的速度抽放在桌子邊緣木塊下的紙條,木塊落地點距桌子邊緣的水平距離不同(快時近,慢時遠)。

(三)通過例題讓學生歸納利用動量定理解題的步驟

1.確定研究對象和運動過程。

2.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和運動狀態分析,找出物體所受的合外力和初速度。

3.選定正方向,表示出合外力的衝量和初末動量值。

4.列式計算。

(四)鞏固練習

學生列舉生活中可以利用動量定理解釋的現象。

學生列式計算(先分析解題思路再做題)

質量是60的建築工人不慎從高處跌下,由於繫有腰間的彈性繩安全帶的保護,他被懸掛起來。已知彈性安全帶伸長相對很小,安全帶長5m,安全帶的緩衝時間為1.2S,求安全帶所受的平均衝擊力是多大?(g=10m/s2)

(五)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理解了動量定理內容特點,並會利用其解釋一些生活現象,也可以利用其求解一些打擊和碰撞類力學問題問題,進一步體會到動量定理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篇4:微課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一章第四節地形圖的判讀―--識別五種不同的山體部位。

二、教學目標:

熟練掌握識別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山峯、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山體部位的方法。

三、教學過程與方法:

通過讀圖、繪圖,對學生進行空間地理事物的想象能力、記憶能力培養;通過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等過程,形成地理概念。

四、教學重點、難點:

1、判讀等高線地形圖,識別五種不同山體部位;

2、區別山谷、山脊。

五、教學用具:

教學掛圖、等高線地形圖的模型、等高線地形圖(小黑板)。

六、教學過程:

(一)複習:等高線地形圖的繪製原理。

(二)授課:

教師拿出模型,與同學一起找出山頂、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出示小黑板上的等高線地形圖,讓同學通過觀察不同部位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彎曲規律,幫助學生得出規律,識別山谷、山脊;聯繫瀑布的形成,強調河流的形成部位。

篇5:微課教學設計

新課程標準中對摩擦的表述是“通過常見事例或實驗,瞭解摩擦。”可見,新課程標準和教材給我們的實際教學留下了很大的創造空間,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

【教學目標】

能夠在學習完“二力平衡”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實驗學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滑動摩擦力。

【教學重點】

學會測量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教學難點】

根據所學的二力平衡原理,在實驗中保證小木塊始終做勻速直線運動。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法、實驗探究法、講授法等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木板、木塊、彈簧測力計。

【教學過程】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摩擦力就是指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做相對運動或有相對運動趨勢時,在接觸面上會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力,那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摩擦力也是無處不在的。現在老師將平放在桌面上的物理書本拉過來,請問一下同學們,物理書現在受到幾個力的作用呢?

很好,是四個力。分別是豎直向下的重力、豎直向上的支持力,老師給它的水平方向上的拉力以及受到與書運動方向相反的水平摩擦力。那你能説一下這個摩擦力的大小是多少嗎?

下面我們就通過實驗來試着測量一下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既然我們需要測量力,那麼用到的實驗器材就一定會有彈簧測力計,除此之外,老師還準備了一個木板和一個小木塊。

現將小木塊平放在木板上,我們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木塊,我們會看到彈簧測力計被伸長,木塊的受力分析就等同於我們剛才所説的那本物理書,那我們觀察到物體在水平方向上會受到兩個力的作用,分別是拉力和滑動摩擦力,同學們思考一下,根據我們所學的知識,物體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所受到的兩個力大小相等呢?

沒錯,那就是二力平衡的時候。我們上節課學到當一個物體處於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時候,它就處於平衡態了。因此,我們現在想要測量水平方向上的滑動摩擦力,則需要在實驗過程中勻速拉動我們的小木塊。這樣,我們所得到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拉力大小)就應該等於小木塊所受的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至此,我們再將整個實驗整理一下。

在這個實驗中,我們根據的實驗原理是:二力平衡。

實驗器材:彈簧測力計、木塊、木板。

實驗方法: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木塊,使它沿木板做勻速直線運動。

最後實驗的測量結果:F=Ff=N.

在實驗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1、在使用彈簧測力計之前,首先需要將彈簧測力計調零。

2、在用彈簧測力計拉動小木塊的過程中,應將彈簧測力計保持水平的狀態,不可傾斜。

3、在整個拉動的過程中,要始終保持小木塊為勻速直線運動,不可斷斷續續,否則不滿足實驗原理,造成較大的實驗誤差。

篇6:微課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例句讓學生感受將句子寫具體的方法,是多問“怎樣”或“什麼”。

2、區分“的”與“地”的用法,並能夠結合具體的句子正確使用“……的”與“……地”,從而將句子寫具體。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例句:狗兒跑了。

這是一句完整的話,但不具體。如何把它寫具體呢?

方法是:多問“怎樣”或“什麼”!

思考:

狗兒為什麼要跑?(看見了蝴蝶)

這是一條怎樣的狗兒?(小花狗)

它是怎樣跑的?(箭一般地追了過去)

他從哪兒跑到什麼地方去了?(從我身邊追到草叢去了)

好,我們來把這句話寫具體:小花狗看見前面的草叢中有一隻黃色的蝴蝶,它箭一般地從我身邊追了過去。

二、方法指導

在句子中加進一些詞語,如“……的”與“……地”,將句子寫具體。

1、在名詞前面加“……的”

什麼是名詞?表示事物的詞叫名詞。

判斷絕招:前面能用數量詞修飾的,就是名詞。

如:一張 臉 一隻 灰雀 一棵 白樺樹

數量詞 名詞 數量詞 名詞 數量詞 名詞

在名詞前面用問“怎樣”的方法,加進適當的修飾成分,可以把話寫具體。

2、在動詞前面加“……地”

什麼叫動詞?表示動作的詞叫動詞。

在動詞前面用問“怎樣”的方法,加進恰當的修飾成分,也可以使句子的意思更具體、更生動。

3、“的”“地”用法巧記:

①“的”的用法巧記:的(聯想)→白藥→吃白藥的是人→人是名詞→名詞前面用“……的”。

②“地”的用法巧記:地(聯想)→土地→在土地上勞動,必定要動→動詞→動詞前面用“……地”。

4、例句:

①公園裏有一棵(高大的)白樺樹。

怎樣的?名詞

加進的詞

②她害怕了,(嗚嗚地)哭起來。

怎樣地?動詞

加進的詞

三、探究練習

試着將下列句子寫具體。

1、你看見過一隻灰雀嗎?

2、老山羊看了狼一眼。

篇7:微課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1、學習籃球行進間急停急起運球,投籃以及教學比賽,進一步提高學生籃球基本技能、戰術水平以及學生裁判工作能力。

2、發展學生力量、跳躍、協調性、速度等素質。

學情分析

1、處於國小階段的學生,對籃球運動有一定認識和了解,並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喜好籃球運動;

2、學生對籃球運動缺少系統的認識和基本技能的瞭解。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學習,進一步提高學生籃球基本技戰術水平以及學生裁判工作能力;通過練習,發展學生力量、跳躍、協調性、速度等素質。

2、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習籃球行進間急停急起運球,投籃以及教學比賽,讓學生初步瞭解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素質組合練習,發展學生力量、跳躍、協調性、速度等素質,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團結互愛等意志品質。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通過教學讓學生體會並進一步提高籃球基本技能和戰術水平

2、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團結互愛等意志品質。

教學過程:

一、課堂開始

1、體育委員整隊,報告出勤情況。

2、師生問好。

3、教師宣佈本次課內容:籃球

二、準備工作

1、教師講解練習的方法,即學生運用已經學過的動作或者模仿所見過的某些球星的動作,每人一球在指定的區域內進行熟悉球性練習。

2、教師下到學生中間一起練習或做一些動作讓學生模仿。

三、教學內容

1、行進間急停急起運球練習

2、行進間急停急起運球練習

3、教學比賽

4、素質練習

四、設計意圖

1、進一步提高學生籃球基本技術、戰術水平

2、通過素質組合練習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團結互愛等意志品質。

五、課堂結束

1、放鬆練習

2、教師小結本次課情況

3、教師宣佈下一次課內容、地點

教學反思

1、本課遵守體育課的課堂教學常規,按照常規要求進行。

2、在課堂準備工作,通過讓學生自由練習,教師參與,融合師生關係,讓學生有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充分調動學生練習的積極性。

3、在籃球教學中,首先是運用體育課的基本教學方法進行籃球基本技術的教學,讓學生觀察教師的言傳身教,通過觀察、模仿、達到學習的目的:其次,在籃球教學比賽中,讓學生自己組織比賽,學生自己輪流擔任裁判工作,有利於培養學生組織能力,進一步運用所學過的籃球基本知識於實踐中,通過實踐又可以檢驗所學過的基本知識,達到一個新的水平,最後聽教師的講評,學生自己衡量自己的籃球水平。

篇8:微課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的

1、通過節奏訓練,掌握延音線的運用,切分音節奏型

2、通過學習能夠準確找到切分節奏型,並且正確視唱。

二、教學重難點

延音線的靈活運用,切分音節奏型

三、教學準備

節奏型、示意圖

四、教學過程

1、導入:大家看這個譜子,音符上面是一條向上或向

下彎曲的弧線,這個弧線叫什麼?有什作用?

2、新課

(1)這個符號叫作延音線,樂譜標記符號之一。其作用是:將兩個或兩個以上具有相同音高的音符相連。那麼拍值等於所有這些音符的總和。

看實例:這個1上面的線就叫延音線,這個1的音要連續演唱唱四拍。

(2)下面咱們看這個譜子5 6 6請同學們為這個樂譜劃上拍子,自己打拍子視唱一遍。

如果把中間相同的音6用延音線連起來,又該怎麼劃拍子?請同學們試一下劃出拍子來。

(3)同學們劃的拍子看和我一樣嗎?

怎麼打拍子?請跟我打一下(老師示範)。

這個音在一小節內書寫的時候也會變化為:

(4)總結

切分音是旋律在進行當中,由於音樂的需要,

音符的強拍和弱拍發生了變化,而出現的節奏變化。比如:一個音在弱拍時開始,而且延續到後面的強音的地方,打破了正常的強弱規律,使原來的強弱關係顛倒了,這種音形叫“切分音”。

其形成的格式如下:

①弱拍音延續到強拍位置;

②休止強拍位置;

③弱拍音改為強拍。

(5)拓展:請同學們在歌曲《鳳陽花鼓》譜子中找出切分節奏,並打節奏正確演唱。

五、本節教學小結

通過本節我們學習掌握了一種新的節奏類型,節奏是一個音樂的靈魂,把握好節奏就能更進一步了用音樂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篇9:微課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靈璧石的成因、種類及審美特徵。

2、初步嘗試為奇石命名。

3、學會欣賞自然美,培養高雅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靈璧石的審美特徵。

難點:對賞石文化的理解。

教學方法

通過精選實例進行知識講解,講解中不斷設疑,促使學生思考,激發探究慾望,最終引導學生運用網絡,實現自主學習。

教學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內容

一、導入:

展示上海世博會上安徽館前的迎客鬆靈璧石。

提問:

1、你認識它嗎?

2、你知道天然形成的奇石也可以作為藝術品進行欣賞嗎?

通過提問引入“奇石”概念。

二、探討新知:

(1)初識賞石文化

奇石的概念:又稱“觀賞石”、“巧石”、“石玩”、“雅石”等,是指不事雕琢、具有自然美感的石頭,大多形狀奇特,色澤瑰麗,紋飾美觀,質地堅韌,具有觀賞、收藏價值。如我國古代著名的四大名石靈璧石、太湖石、英石、昆石等(展示圖例)

(2)提問:你知道清朝乾隆曾經為哪種奇石親筆題寫了“天下第一石”嗎?

“發現之旅”——探尋靈璧石的成因、種類及其審美特徵。

(靈璧石的成因很複雜,這裏只概括了主要原因;靈璧石的種類也很多,只能選擇幾個典型石種稍作講解;靈璧石的'審美特徵更是牽涉到許多美學概念。本微課主要任務是把學生引領到賞石文化的門前,學生還需自己邁進門檻,做進一步探究,並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

(3)奇石的命名

先舉例説明命名的方法,再請學生嘗試為奇石命名。

(4)小結:

靈璧石之美:美在自然,美在質樸,美在含蓄。

三、課後拓展:

賞石文化歷史悠久,自古以來,流傳着許多帝王將相、文人雅士愛石、藏石的故事,如“米芾拜石”、南唐後主李煜不愛江山愛美石的傳説等等。

如今,賞石逐漸成為國際潮流。除了靈璧石,還有許多著名的石種,請同學們通過自主探究,獲得更多的賞石知識。

思考:你對賞石文化有沒有自己的見解呢?

希望同學們在課外繼續探索大自然饋贈我們的奇美,請參考中國靈璧石網。

(通過欲揚先抑的方法,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並提供相關網站,作有效引領。)

測試題:

1、奇石又稱(ABCD),是指不事雕琢、具有自然美感的石頭,大多形狀奇特,色澤瑰麗,紋飾美觀,質地堅韌,具有觀賞、收藏價值。

A、觀賞石 B、巧石 C、石玩 D、雅石

2、我國古代著名的四大名石是靈璧石、(AD)、昆石。

A、太湖石 B、雨花石 C、大化石 D、英石

3、清朝乾隆曾經為(A)親筆題寫了“天下第一石”。

A、靈璧石 B、太湖石 C、英石 D、昆石

4、靈璧石種類很多,主要有(AC)、五彩靈璧、白靈璧等。

A、磬石B、呂梁石C、龍鱗石D、菊花石

5、靈璧石的審美特徵主要體現在形、(ABCD)等方面。

A、聲 B、色 C、質 D、紋。

進階練習:

1、蒐集1—2首描寫、評價靈璧石的詩詞。

2、蒐集1—2個歷史名人與靈璧石的小故事。

3、通過自主探究,瞭解其它觀賞性奇石。

篇10:微課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3個生字,會認“凜、冽、嗬”3個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驟然、玉屑、俗話、滲透、諺語、枕着、饅頭、毛茸茸、沉甸甸、擲雪球、彤雲密佈、瑞雪兆豐年。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雪後的美麗景象,體會大雪給人們帶來的喜悦心情。

4、領悟抓住特點描寫下雪景象和通過寫景及聯想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3、4

教學準備:

瑞雪圖(多媒體課件)和課文背景資料。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每到冬天,你最盼望的是什麼?我們都看到過下雪,也領略過雪景的美,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大概你會有一些新的感覺。

二、提出要求,學生自讀自悟

自學要求如下:

1、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試着結合課文理解“彤雲密佈”、“瑞雪兆豐年”、“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着饅頭睡”的意思。

3、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描寫這場雪的,寫出了這場雪的哪些特點。

4、提出思考後還不理解的問題。

三、彙報交流

1、小組交流。

(1)小組成員合作讀文,檢查是否讀流利,難讀的部分集中練習。

(2)交流自學要求中的第二、三、四個要求。

2、全班交流。

重點交流:作者寫出了這場雪的哪些特點。交流時,先讀特點,再通過讀相應部分,説説是怎樣體會到的。使學生體會到主要特點是“大”。如課文第四自然段,不僅寫了雪景的美,通過“厚厚、萬里江山、掛滿、堆滿”等詞説明了雪大;第五段,不僅是寫孩子們的快樂,通過“堆雪人、打雪仗、樹枝上的積雪”也寫出了雪大。

四、小組內互查學習生字情況

第二課時

一、複習上節課內容。

二、自由讀課文。先説説喜歡哪一部分,為什麼喜歡?

三、指導朗讀

1、朗讀指導要點:

(1)第三自然段,應讀出夜靜、雪大。“一會兒就白了”,“只聽見雪花簌簌地不斷往下落”、“咯吱一聲響”等句,應認真體會並讀好。

(2)第四、五自然段,不僅要讀出雪大,還要讀出雪美、孩子樂的意思。

(3)第六、七自然段,應體會到作者快樂的原因“這場大雪十分及時,一定會給明年的小麥帶來豐收”,讀出作者聯想到此的喜悦的心情。

2、學生再練習讀。

四、一場雪固然給人們帶來許多好處,可是你知道作者為什麼滿懷如此強烈的激情來讚美這場雪嗎?

隨文閲讀小資料:

《瑞雪圖》選自峻青的散文集《秋色賦》,寫於1962年。1960一1962年,正是我國遭受自然災害的時期,當時糧、棉歉收,國民經濟遇到了暫時的困難。1962年的冬天,、作者在膠東半島的農村,看到了這人冬以來的第一場大雪,聯想到“瑞雪兆豐年”,心裏無比喜,寫下了這篇短文。的確,這第一場雪,是我國經過三年困難時期重新走向富裕的第一個喜人的信號,怎不讓人高興呢!

加上自己新的體會,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五、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六、課堂練習

1、在兩首寫大雪的詩中,任選一首背誦下來。

第一首:夜雪

自居易

己訝衾枕冷,復見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第二首: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2、收集有關資料,結合課文內容,試寫一篇説明雪的作用的短文。

《瑞雪圖》教學反思

《瑞雪圖》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第七冊第十二單元的精讀課文,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語言文字瞭解雪後景色的美麗及作者的聯想,體會作者的喜悦心情。

本着本課的教學重點,我在教學中這樣設計:先用一段精美的動畫瑞雪圖把學生由晴朗的現實引入大雪紛紛、銀裝素裹的雪境中後,引出本節課要學的《瑞雪圖》,並通過學生質疑定標。接着在導學達標環節中,我以學生讀為主,先後設計了三次讀:一快速讀,初步感知雪的特點:雪下得大,雪下得及時,雪後景色很美。二精讀、研讀,從文章的字裏行間體會作者日如何表現雪之大,雪景之美,以及為什麼説這是一場及時的大雪。三激情朗讀,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作者的喜悦之情。在讀期間,我製作了一組配樂雪景圖,讓學生既放鬆心情,又在觀賞中更加對雪的喜愛。最後,我設計了抄、背、畫、查、吟的課外拓展訓練,使課堂知識進一步鞏固,學生的感情進一步昇華。

通過課堂展示後學生的表現,我認為這節課是比較成功的。課後慢慢想來,這節課成功主要得益於課堂教學中把新課標中的新理念作為教學的基本理念,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想學,樂學。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學“答”為主的教學方式和以學“答”為主、學“悟”為主的教學方式,雖只有一字之差,但表現出來的觀念不同,課堂效率也不同。以往課堂多體現教師、學生一問一答,學生圍着教師轉,這種方式束縛了學生的思維,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本節課,我始終以學“讀”為主、學“悟”為主。學生讀:粗略讀、研讀、激情朗讀、配樂讀;教師讀等多種形式的讀。然後通過學生自學、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的學“悟”為主的方法,完成了學習任務。

二)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營造了和諧共進的互動氛圍。本節課中,我改變過去自己高高在上,統帥課堂的作風,走下講台和學生共同學習、交流,成為學生的朋友、夥伴。如在研讀的過程中,我俯下身子,走近學生,和他們一塊讀,一塊畫,幫助他們,使他們在教師的半扶半放中順利達標。又如在朗讀訓練中,我把自己當作孩子們一員,和他們賽讀,讓課堂成為我們師生共同展示才華的舞台,也讓學生真切感受我是他們的學習夥伴。

三)恰當適時地運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喚起了學生與作者的共鳴。本節課輔助教學的精彩其一是開始的激情導入。用一段精美的動畫,從形、聲上一下把學生帶入了雪的氛圍。其二是學完雪後美景後,設計的一組配樂雪景土,不僅讓課堂氣氛輕鬆,學生身心愉快,更讓學生與作者產生共鳴,深深的喜歡雪,想要讚美雪。

四)課堂上尊重學生、賞識學生。俗話説“十個人中,有九個愛聽好的”,作為孩子,那就更不例外。本節課中,我注意恰如其分地運用激勵性語言。如學生在質疑中提出的問題有價值,我立刻説:“你真是個愛思考的孩子!”學生朗讀表現出色,我讚賞她:“讀得真好!老師彷彿置身於雪景中心中無比輕鬆愉悦”。大家齊讀得棒,我便説:“老師也被感染了,想美美地讀一讀”。又如學生朗讀表現不好時,我首先肯定優點:“讀得不錯”,然後提出希望:“若能將‘嗬’讀得不僅能表現出驚異,還能表現出讚歎的意思來那就更棒了!”通過這一句句發自發腑的賞識、激勵,滸墅關在課堂的表現更自信,並不斷地追求成功,學得更主動了。

雖然有令人欣喜的成功,但也存在着不盡人意的地方:

一、自控能力較差。課堂中不能恰當地控制滸墅關學習的激情,使學生在好學地方用時太長,導致時控失調,前鬆後緊。

二、因材施教的原則不明顯。主要表現在研讀課文時自學提示的難易程度適於中上等學生,對於學困生,學習困難較大。雖然説在研讀過程中自己也俯下身子為部分學生點撥,但仍有個別學生學得吃力。針對課堂中存在的問題,今後在教學中首先增強時控掌握能力。教學設計中明確時控,在課堂中,教師精講、少講,把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去思考,去展示。同時多學習、掌握處理突發事件的技巧,能見好就收,力爭使課堂時控恰到好處。其次,多研究每一個學生認識接受能力,並在教學設計時依據不同程度的學生學習能力,設計分層要求、訓練,使各類學生都能吃得了、吃得飽。總之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還要進一步提高自身業務素質,不斷完善每堂課的設計,因材施教,分層要求,使學生學得輕鬆,學得高興。

篇11:微課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一章第四節地形圖的判讀—--識別五種不同的山體部位。

二、教學目標:

熟練掌握識別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山峯、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山體部位的方法。

三、教學過程與方法:

通過讀圖、繪圖,對學生進行空間地理事物的想象能力、記憶能力培養;通過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等過程,形成地理概念。

四、教學重點、難點:

1、判讀等高線地形圖,識別五種不同山體部位;

2、區別山谷、山脊。

五、教學用具:

教學掛圖、等高線地形圖的模型、等高線地形圖(小黑板)。

六、教學過程:

(一)複習:等高線地形圖的繪製原理。

(二)授課:

教師拿出模型,與同學一起找出山頂、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出示小黑板上的等高線地形圖,讓同學通過觀察不同部位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彎曲規律,幫助學生得出規律,識別山谷、山脊;聯繫瀑布的形成,強調河流的形成部位。

(三)課堂小結:

教學反思

一、教師自評:

《地形圖判讀》這一節文字不多,但內涵豐富,是七年級地理教學中的難點之一。在教學中,我以自制模型為載體,以海拔的認識——等高線圖的判讀——山地部位名稱作為教學主線,較好地演示了等高線的基本原理、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方法等知識,使教學變得形象生動,較好地強調了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引導學生自主思考獲取知識。但是在幫助學生辨析山谷和山脊時,我比較着急,留給學生觀察思考的時間較少,這對部分基礎較弱的學生來説有些困惑;還有如果語言的表達能更簡短精確、風趣幽默,我相信效果會更好,還要繼續努力。

二、學生反饋:

教師語言通俗易懂,教態親切自然;教學用的模型直觀、形象、生動,讓我們似乎身臨其境,並且小黑板上的等高線地形圖也是依照模型繪製的,讓人一看就明白。

三、同行點評:

1、備課充分,教材處理得當,教學目標清晰、科學性強,教學重、難點突出。

2、運用自制模型並結合小黑板,形象直觀地呈現教學內容。

3、聯繫實際,學以致用。

篇12:微課的教學設計

教學背景:

在教學中,教學每一單元之前,就應該明確告訴學生這單元的總主體、教學內容、學生學習這一單元的要求。本單元要。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感情,欣賞各種藝術形式的美,培養熱愛藝術的情操;學習作者展開想象和聯想來表達情意的方法;通過閲讀或者其他渠道,更多的去了解藝術的魅力。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知道藝術的魅力。

2、讓學生知道本組課文學習內容和要求。

3、告訴學生通過閲讀或者其他渠道,更多地去了解藝術的魅力。

教學方法:

通過ppt的演示和MP3的播放讓學生知道第八單元學習的內容、要求,瞭解俞伯牙和鍾子期這兩個人物及藝術的魅力。

教學過程:

1、説明總題:藝術的魅力;

2、課程內容總結:《伯牙絕弦》、《月光曲》、《蒙娜麗莎之約》、《我的舞台》;

3、明確目標:

A、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感情,欣賞各種藝術形式的美,培養熱愛藝術的情操。

B、學習作者展開想象和聯想來表達情意的方法;

C、通過閲讀或者其他渠道,更多的去了解藝術的魅力。

課程內容(第八單元總述、伯牙絕弦):

1、第八單元總述及《伯牙絕弦(xián)》的簡介;

2、介紹俞伯牙;

3、介紹鍾子期教學總結伯牙絕弦古文要讀出節奏和韻味來也不難,只要我們在讀的時候注意停頓就能讀好。可以用“/”畫出停頓。我想如果你們理解了內容,會讀得更好。

篇13:微課的教學設計

一、教學設計思路

地理學習方法之一是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地理知識來源於生活又可以服務於生活。利用某些生活現象可以很直觀地解釋地理問題,讓知識更貼近學生的認知,這樣會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土地鹽鹼化現象是土地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生態破壞的表現之一,題目會考察的重點內容之一。在一次講題過程中,説到土地鹽鹼化的形成過程,我已經利用板圖講解了鹽鹼化的形成過程,但學生感覺還是有點抽象。我突然靈機一動,想到了羽絨服時若是沒沖洗乾淨的話,羽絨服表面會有白色殘留,這和土地鹽鹼化的形成原理相同,藉助這個生活中的現象更利於學生接受知識。所以本微課作品就利用實驗讓學生很直觀地認識到鹽鹼化,再通過動畫分析鹽鹼化的形成過程。通過鹽鹼化形成過程的學習,鹽鹼化的成因自然很容易就總結了出來,有了成因分析,鹽鹼化的防治措施也就不難得出。最後有利用華北地區和濱海地區鹽鹼化成因這個測試題來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通過這個微課不僅想讓學生掌握鹽鹼化問題,更想通過實驗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引導學生形成觀察生活現象的習慣,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同時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最後讓學生關注鹽鹼化問題,注重環境保護,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為我們學習選修教材《環境保護》創造一個良好的開端。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明確土地鹽鹼化的概念;

2.通過土地鹽鹼化的形成過程掌握其成因和主要的防治措施;

3.明確我國土地鹽鹼化的主要分佈區。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善於觀察生活,學習生活中的地理的能力。

2.通過引導學生讀我國土地鹽鹼化分佈區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

3.通過土地鹽鹼化成因和防治措施的學習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土地鹽鹼化的學習使學生關心我國土地資源的利用和保護問題,增強環保意識,形成可持續發展觀念。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土地鹽鹼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難點:土地鹽鹼化的形成過程及成因

四、教具安排:實驗視頻多媒體課件flash動畫

教學過程

[導入]

大家好,我是陝西省周至中學的羅曼老師。華北平原地處我國北方地區,由黃河、淮河、海河沖積而成,所以又稱黃淮海平原。這裏地勢平坦,土壤肥沃,自農業發達。但現在,華北平原某些地區特別是到了春季,土壤表面覆蓋着似雪的“白霜”,像是撒了一層鹽,曾經的沃野變為“鹽田”。我們把這個現象稱為“土地鹽鹼化”。什麼是土地鹽鹼化?它是如何形成的?該如何治理?本節地理課我們來談一談土地鹽鹼化。

[講授新課]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展示教學目標)

一明確土地鹽鹼化的概念;

二通過土地鹽鹼化的形成過程掌握其成因和主要的防治措施;

三明確我國土地鹽鹼化的主要分佈區。

一、土地鹽鹼化的概念

土壤鹽鹼化又稱土壤鹽漬化,指土壤表層含鹽量過高(超過0.3%),使農作物低產或不能生長。由於不合理的耕作灌溉而引起的土壤鹽漬化過程稱為土壤次生鹽鹼化。

下面我們通過一個實驗來認識一下土地鹽鹼化現象。

(播放實驗視頻)

二、土地鹽鹼化的形成

海綿表面白色殘留物的形成與土地鹽鹼化的形成原理相同。現在我們通過動畫來看一下鹽鹼化的形成過程:

地表水下滲,使得地下水位升高,土壤中的無機鹽類溶於水中。在強烈的太陽光照射下,土壤中的水分由於毛細作用上升到地表進而蒸發,可溶性鹽類隨水向土壤表層移動,並積累下來。日積月累,土壤含鹽量逐漸增加,形成鹽鹼土。

三、土地鹽鹼化的成因

通過上面的動畫,我們不難看出強烈的蒸發和地下水位高是土地鹽鹼化形成的重要因素,如果沒有強烈的蒸發作用,土壤表層就不會強烈積累鹽分。除了這個原因以外,土地鹽鹼化的主要成因還有:

盆地和窪地地形。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鹽分,盆地、窪地有利於水分和鹽分的彙集,且這些地方排水不暢,鹽分不易流失,當水分蒸發後便留下鹽分,形成鹽鹼地。

不合理的農業灌溉。灌溉不當,是土壤次生鹽鹼化形成的重要原因。我國部分地區,農業灌溉仍以大水漫灌為主,大量的灌溉水下滲引起地下水位升高至接近地表,再加上強烈蒸發,就可能引起土壤鹽鹼化。

沿海地區的海水入侵,也容易引起土壤鹽漬化。用受海水入侵影響的地下水來灌溉農田,土壤中大量的水分蒸發或排放後,鹽分就在土壤表層或土壤中蓄積起來,導致土壤發生鹽鹼化。

我國鹽鹼化土地主要在華北平原、東北平原、西北內陸及濱海地區。

(承轉)鹽鹼化,會引起土壤板結,肥力下降,危害生物生長髮育。它已成為耕地退化的重要殺手之一。所以鹽鹼化的防治已經成為耕地保護的重要課題之一。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如何防治鹽鹼化。

四、土地鹽鹼化的防治

1.水利改良措施。例如改大水漫灌的方式為滴灌或噴灌方式,這樣既可以防治鹽鹼化,又可節約水資源,再如通過井排井灌的方式來淋洗土壤鹽分和降低地下水位;

2.農業改良措施。可通過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方式、輪作、間

種等來防治。

3.化學改良措施。我們也可以施用石膏、亞硫酸鈣等物質來中和土壤鹽分。

4.生物改良措施。例如,植樹造林,在鹽鹼地中種植耐鹽植物和牧草,在農田中施綠肥等方式來改善土壤。

最後我們還可通過引淡淋鹽、農田覆蓋等方式達到目的。不同的地區自然環境不同,鹽鹼化的主要成因不同,在防治過程必須因地制宜,綜合治理。鹽鹼化並不可怕,只要我們合理開發利用土地,注重防治,鹽田最終會恢復為良田。

本節課我們通過圖片和實驗瞭解了鹽鹼化現象,通過動畫總結了鹽鹼化的四個成因,通過讀圖明確了我國鹽鹼化土地的四個主要分佈區,最後總結了鹽鹼化的四個防治措施。對於本節內容,大家都掌握了嗎?讓我們去演練場一試身手吧!

篇14:微課的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舉例説明合成高分子的組成與結構特點,能依據簡單合成高分子的結構分析其鏈節和單體。

2、過程與方法:瞭解高分子化合物合成的基本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掌握了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原理,人類是可以通過有機合成不斷合成原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質,從而為不斷提高人類生活水平提供物質基礎。

4、重點:瞭解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結構;掌握加聚反應歷程;能夠正確書寫加聚反應方程式。

5、難點:加聚反應歷程。

二、教學過程:

1、導課:

視頻展示生活中的高分子化合物:製造人造血管的高分子化合物。

2、新課:

(1)、高分子化合物的定義:

教師展示基本概念:相對分子質量達幾萬甚至幾千萬,通常稱為高分子化合物,簡稱高分子,有時,又稱高聚物;如:澱粉、纖維素、蛋白質、聚乙烯等。

學生思考:已知化合物硬脂酸甘油酯的結構如圖:該物質是高分子化合物嗎?

討論:計算其相對分子質量,判斷不屬於高分子。

(2)、高分子的結構

高分子化合物通常結構並不複雜,往往由簡單的結構單元重複連接而成。

例:聚乙烯

聚乙烯是純淨物還是混合物?所有高分子化合物都是混合物

聚乙烯的相對分子質量為多少?M=28×n

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對分子質量為M=鏈節的相對質量×n

(3)、高分子簡命名:在單體名稱前加一“聚”字。

例如:

單體:乙烯高分子:聚乙烯

思考:試寫出高分子聚四氟乙烯單體的結構式。

(4)、合成方法

加聚反應:小分子通過加成反應聚合成高分子的反應,簡稱加聚反應。

實質:加成反應

對象:含碳碳雙鍵、叁鍵的有機物

反應歷程:flash動畫展示乙烯加聚歷程

加聚反應特點:只有單體中雙鍵或叁鍵上的碳才能成為聚合物鏈節的主鏈碳,其與碳鏈均作為支鏈。

例如:丙烯的加聚反應

flash動畫展示丙烯加聚歷程

(5)、練習:基礎題

1、下列化合物不屬於天然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澱粉B.油脂C.纖維素D.蛋白質

2、思考與交流

單體名稱

單體結構簡式

聚合物

乙烯

CH2=CH2

丙烯

CH2=CHCH3

氯乙烯

CH2=CHCl

丙烯腈

CH2=CHCN

丙烯酸

CH2=CHCOOH

乙炔

HC≡CH

練習:提升題

1.下列關於乙烯和聚乙烯的敍述中正確的是()

A.兩者都能使溴水褪色,性質相同B.兩者都是純淨物

C.兩者的物質狀態相同D.兩者的組成元素相同

2、請寫出下列聚合物的單體

聚合物:單體:CH2=CH-CH=CH2

聚合物:單體:CH2=CH-CH3

(6)小結

本節課主要學習了兩個重要知識點:一是對高分子基本概念、結構、命名進行了瞭解;而是體會了不飽和鍵鍛裂形成高分子的過程,這一加聚歷程是我們本次課的重難點。

篇15:微課的教學設計

一, 導入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位新朋友——豬豬俠,豬豬俠今天再看故事書的時候遇到了一個小問題,“腔”這個字他不認識,你能幫幫他嗎?

當我們遇到不認識的字怎麼辦呢?

是的,我們要來請教字典老師!用部首查字法可以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

開始之前,先來了解

那我們就開始吧!

二,部首查字典步驟

部首查字法分為以下幾步:

1、確定字的部首。這個字是月部。四畫。在部首目錄中找到4畫——月部。那麼在檢字表中對應的是71頁。

2, 接着,在檢字表中翻到71頁,月部。

3、再數清這個字除去部首外的筆畫數,“空”的筆畫數是8畫,在8畫下找到這個字以及頁碼。

4, 第404頁,最後按頁碼就能在字典裏找到這個字了。

5, 豬豬俠遇到的這個生字就是“腔”。

小朋友你會了嗎?快去教一教豬豬俠吧。這樣,他就能接着去看書了。

三 , 確定部首

其實,用部首查字法的關鍵是確定部首,部首找準了,查起字典來就沒那麼難了。

老師來考一考你們,這幾個字跟剛才遇到的“腔”字是同一類型!他們都是合體字,除此之外,你還發現了什麼?

是的,他們都是形聲字。

查字典時......

總結成一句話-形聲字查偏旁。

豬豬俠在看書的時候又遇到 難題了,這三個生字寶寶,他們的兩個部分都可以作為偏旁?這可怎麼辦呢?不用着急!

老師告訴你們三條規則......會了嗎?

在看書的時候,還會遇到一些這樣的上下結構的生字。上面的部分是由兩個分開的部分構成。下面是一個獨立的部分,怎麼辦呢?這時不是取上不取下,而是取下面。總結為一句話——上分下合取下面。

前面咱們講的都是合體字。可是我們也會遇到一些不認識的獨體字寶寶。

主要分為兩類:

一類獨體字,直接查起筆,然後再數清剩餘的筆畫數。獨體字查起筆。

另一類獨體字,本身就是做偏旁的,那麼做偏旁查自己。

四,總結

以上我們已經學習了按部首查字法的方法,其中最關鍵的是確定部首。所以老師編了一首部首兒歌,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掌握了這首小兒歌,按部首查字典就會變得很簡單哦!這節課就上到這裏,課後請小朋友完成練習,下節課我們進行按部首查字典PK賽,看哪個小朋友查的又快又準!謝謝!

學習指導

學習了用部首查字典的方法,要多加練習,才能達到熟能生巧。

配套學習資料

製作技術介紹

安裝錄屏軟件 ,錄製時主講人聲音需響亮清晰,錄製結束要更改視頻格式。

篇16:微課的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水通電分解的微觀實質

2.過程與方法:通過視頻學習,瞭解水通電分解的微觀過程

3.情感態度價值觀:建立宏觀與微觀相聯繫的思維方式

【重點難點】

重點:水電解的微觀過程

難點:水電解的微觀過程

【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

水是由 構成的,一個水分子由 構成的,用符號 表示。氧氣由 構成,一個氧氣分子由 構成,用符號 表示;氫氣由 構成,一個氫分子由 構成。

水通電分解的文字表達式為 。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複習前期學習的相關知識,便於本次新知識的理解。

二、觀看手工視頻

設計意圖:利用手工視頻,將學生看不到的分子、原子等微粒形象地呈現在學生眼前,使抽象內容具體化,複雜內容簡單化。

觀看動畫視頻

設計意圖:觀看動畫視頻,有利於促使學生形成水通電分解的連續的、動態的微觀認識。

知識昇華

在通電的條件下,水分子分解成氫原子和氧原子,每兩個氫原子重新組合構成一個氫分子,許多氫分子聚集成氫氣;每兩個氧原子重新組合構成一個氧分子,許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氣。

水分子分解成 , 有重新組合成 。

設計意圖:知識昇華環節旨在幫助學生規範描述語言、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

五、鞏固練習

水在直流電作用下分解成氫氣和氧氣,説明了( )

A. 水由氫氣和氧氣組成

B.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C.水中含有氫氣和氧氣

D.電解水的試驗中水分子沒有變

設計意圖:通過習題加深學生對新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篇17:微課的教學設計

微課設計的原則:以學生為中心

在微課的設計與製作中,“以學生為中心”是一個不可動搖的原則。微課以視頻為載體,以網絡為傳播途徑,是一種提供給學生自主觀看、自主學習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微課的出現是教育資源建設之重心由助教向助學轉變的重要契機。”。總體來説,微課的用途大致可以分為三類:①用於傳統課堂教學的補充,供學生課外複習,查缺補漏;②用於翻轉課堂,起教授新知的作用;③用於拓展教學,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

無論出於何種使用目的,都需要明確:第一,微課的使用對象是學生,不是老師;第二,微課的主要使用時間是課外,不是課內;第三,微課的使用地點一般在家裏、宿舍,不是教室。因此,學生看不看、看多久,教師無法直接監控。作為一種提供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網絡資源,微課要想達到理想的使用效果,必需要滿足兩個基本條件:有用和有趣,否則無法有效維持學生的注意力。所以,微課設計的核心原則必須是以學生為中心。偏離這個中心,微課就很可能重複“建設——閒置——浪費”的命運。

在微課的設計中,“以學生為中心”有三層含義:

1、在視聽傳播的設計上,要用學生的眼睛看畫面,用學生的耳朵聽聲音

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很多教師在製作微課時會習慣性地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沒有認真分析一下:學生需要看到什麼?學生需要聽到什麼?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視聽感受。

首先,從內容上看,學生在微課中最需要得到的信息是知識、技能本身,他不需要看到完整的教學活動過程。因此,並非教學內容的一些因素和環節,如教師個人形象、課堂提問、小組討論乃至學習競賽等傳統課堂教學環節,是完全可以省略的。微課不是課堂錄像的微縮版,更加不是視頻公開課、示範課、精品課。因此,微課不需要展示教學活動過程,只需要展示教學內容本身。

其次,從畫面和聲音的製作方面,要學會用學生的視角看畫面,用學生的耳朵聽聲音。比如,在拍攝實驗操作、樂器彈奏、手工製作、運動技巧等內容的鏡頭時,一定要從方便學生觀察、模仿、學習的角度拍攝,順着學生的視角採用俯拍、同側拍等方式製作畫面。畫面要重點呈現學習內容,而不是呈現老師或者教學活動全景。同理,聲音的製作要讓學生聽得清楚,感覺舒服,注意背景音樂可控等。

2、在教學思路的設計上,要根據學生的思路展開教學

一個好的微課,要善於分析教學對象的.特點,用學生看問題的思路來引領教學內容的組織。比如,問題解決思路就是一種常用的設計策略。學生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微課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點、疑惑點、困難點把教學內容分解為一系列小問題,順着學生的問題思路展開內容講解,一步步引領學生深入學習。此外,還可以靈活使用歸納總結、聯繫對比、案例分析、邏輯推理等設計思路。總而言之,要善於分析教學對象的特點,按照學生的思維重組知識呈現順序,真正做到在教學思路上“以學生為中心”。

3、在心理感受上,要有面對面輔導的親切自然感

微課並非傳統課堂教學搬家,也不是課堂授課的微縮版,它是一種能夠提供“一對一”個性化教學服務的資源和工具,這是微課區別於其他教學資源的重要特徵之一。可汗學院的微課之所以受到人們的廣泛歡迎,是因為可汗學院的教學信息處理和呈現手段非常簡單,僅僅利用了一個手寫板。微課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在於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熟練駕馭,在於教師充滿人情味的耐心講解,在於透過語言信號傳遞出來的親和力、感染力。

當前,很多老師在製作微課時容易忽視心理感受問題。教師在錄製微課時不注意調整自己的感覺,還是停留在上集體課、公開課、示範課的場景,聲音會不自覺地變得生硬、呆板、不自然,讓人感覺像是大會發言或新聞廣播。也有部分教師不習慣對着計算機講課,找不到對人講話的感覺,因此語音缺乏自然感、親和力,無法在情感上傳遞出和諧的旋律。微課是供學生單獨使用、反覆觀看的,要傳遞出與集體教學不一樣的,一對一教學的親切自然感,才能拉近教師和學生的心理距離,增強微課的感染力。真正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微課,是“我在你面前,我為你講解”。有了這樣的情感基調,微課的製作才容易取得成功。

篇18:微課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5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個字只識不寫,認識3個偏旁。

2、初步瞭解一些象形字的來歷,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3、有感情地朗讀兒歌,體會兒歌表達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認識本課的生字,能按筆順正確地書寫田字格中的生字,能按字的結構把字寫端正、勻稱。

2、能有感情地朗讀兒歌,並能想象相應的畫面,陶冶情操,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蠟筆、毛筆等

教學過程

一、課前交流

師:小朋友們,經過上學期的學習,我們已經背誦了許多古詩,你們還記得嗎?下面就讓我們來展示展示吧!(指名背誦)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小朋友們真了不起!為了表揚你們,下面就讓我們繼續走進《識字3》一起去欣賞美麗的大自然,好嗎?(看視頻)

1、觀看視頻。

2、師:孩子們,你看到了什麼?想説些什麼呢?

3、師:對呀,看到這如詩如畫的風景,老師都想把它們畫出來了,你們知道老師最想畫什麼嗎?

三、教學兒歌

1、配樂範讀兒歌。

師:老師讀得好嗎?給老師來點掌聲呀!小朋友們想讀嗎?老師要問小朋友們,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怎麼辦呢?

2、讀懂兒歌,讀出感情。

(1)自由讀。

師:下面就請小朋友們打開課本第9頁,大聲自由地讀一讀這首兒歌。(強調讀書姿勢)

(2)同桌互讀。

師:您能讀給同桌的小朋友聽一聽嗎?讀書建議:如果同桌的小朋友讀得好,你就誇誇他,如果讀得不好,你就幫幫他。

(3)檢查兒歌中的生字詞。

①、出示詞語:蠟筆竹子河川石頭小燕什麼我們好河山

②、指名讀。

③、開火車讀。

④、去掉拼音讀

⑤、齊讀。

(4)檢查兒歌朗讀情況。

師:把詞語寶寶放到兒歌中,你還會讀嗎?

指名讀。男女生讀。小組讀。齊讀。

(5)討論交流,解決疑難。

學習第一句

①、拿出“綠、藍、青、黑”四種顏色的蠟筆,辨別這四種顏色。

②、質疑:為什麼用綠蠟筆畫竹子呢?用藍蠟筆畫河川呢?青蠟筆畫石頭呢?黑蠟筆畫小燕呢?

指名説。

③、齊讀第一句。

④、拓展。

師:課文中的小朋友畫的竹子、河川、石頭、小燕子就是我們祖國河山的一部分,如果給你許多顏色的蠟筆,你想畫什麼呢?

用下面的句式説一説:

紅蠟筆,畫,

黃蠟筆,畫,

綠蠟筆,畫,

青蠟筆,畫,

白蠟筆,畫。

(同桌先交流再展示)

聽到小朋友們説得這麼美,老師也想用五彩的畫筆來畫一畫,看,這就是老師想畫的,誰來讀一讀?

紅蠟筆,畫太陽,

黃蠟筆,畫菊花,

綠蠟筆,畫小草,

青蠟筆,畫石頭,

白蠟筆,畫雲朵。

(指名讀、齊讀)

學習第二句。

①、師:我們祖國的河山還有很多很多,下面老師再給小朋友們介紹幾處,看!這是秀美的黃山、這是巍峨的長城、這是美麗的青藏高原,這是波濤洶湧的黃河……

②、師:這些地方風景優美,不僅咱們中國人喜歡去,還吸引了了無數的外國人呢!所以書上説――引讀:要問我們畫什麼?“畫我祖國好河山”。

(6)誦讀韻文

①、配樂朗讀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我們祖國的大好河山嗎?

下面就讓我們美美地讀一讀這首兒歌。(老師為你們配上好聽的音樂)

②、指導背誦

這麼好聽的兒歌,你能永遠地記住它嗎?

下面就讓我們一邊看圖一邊美美地背一背這首兒歌。

四、教學生字

1、出示生字:筆、畫、黑、問、什

2、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3、自學筆順表,記住字的筆順。

師:小朋友們還記得懷素是怎麼寫字的嗎?你能記住它們的筆順嗎?老師給小朋友們一些幫助,請你們用1分鐘的時間,藉助筆順表記住它們的筆順。

【設計意圖:】

識字、寫字教學中,讓孩子們仿照懷素寫字的方法,藉助筆順表記住字的筆順,旨在讓孩子們養成良好的識字習慣,對於寫字姿勢,低年級的孩子總是自控力差,所以在寫字過程中,就要做到反覆提醒、激勵、示範低年級孩子注意力時間短,通過遊戲可使學生得到適當的調節,為能更好的寫好字做準備。對於教學重點“識字、寫字”力求紮實。識字“實”:我們安排近15分鐘時間識字,從初讀的讀準字音,到藉助拼音讀準生字,到訓練詞兒連讀,然後到小組學習查讀字、詞,人人過關,再到老師查讀指正,最後讀兒歌加以鞏固。力求訓練有層次,步步到位。寫字“實”:我們安排了近20分鐘時間,記5個字的字形並書寫,讀貼、描紅、臨貼,步步落實。求實,為的是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

4、描紅。

師:你能按筆順描紅嗎?描紅時應怎樣做呢?

強調寫字姿勢並示範。

5、問: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住他們嗎?同桌討論討論,寫的時候你有什麼要提醒大家的嗎?組詞。

6、師範寫。

7、做寫字操。

8、在《習字冊》上描紅、仿影、臨寫。

【教學反思】

在設計教學時,我特別重視文中各個組成部分的整合,在教學中以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為指導,設計各環節具體的學習方式及教學過程。

1、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鼓勵學生的自主學習。課一開始就為學生創設情境,起到激發學習興趣的作用。

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堅持“先自學而後教”、“專教那些學生不會和相對薄弱”的原則。在識讀部分採用整體感知,自讀課文,自讀生字,同座互讀詞,在記字、寫字部分採用小組討論記字;自學筆順圖、自己描字、自己觀察掌握如何把字寫好看等過程,讓學生充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把有限的時間、精力用在“刀刃”上,只對難讀準的字,如“黑”加以示範,對不易理解、讀好的詞,如“河山”加以點撥,對難記、難寫的“黑”字加以指導,培養了自主學習意識,鍛鍊了自學能力,培養了合作精神,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學習任務,各方面得到發展。

2.求實。

對於教學重點“識字、寫字”力求紮實。識字“實”:我們安排近20分鐘時間識字,從初讀的讀準字音,到藉助拼音讀準生字,到訓練詞兒連讀,再到老師查讀指正,最後讀兒歌加以鞏固。力求訓練有層次,步步到位。寫字“實”:我們安排了近15分鐘時間,記5個字的字形並書寫,讀貼、描紅、臨貼,步步落實。求實,為的是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

3、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使學生個性得到發展。

如:讀兒歌部分,師説:“這時你的感受是怎樣的呢?讀一讀吧。”記字時,師説:“你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來記這個字。”

4、注意學習習慣的培養。

檢查讀書習慣:兩手拿書、書斜立;

眼到、口到、心到;

督促寫字習慣:身正、足安、肩平、臂開;

看清字形,記準筆順,找好重點筆畫,再寫字。

識字寫字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我會不斷的發現、積累……為孩子們營造出輕鬆愉悦的學習氛圍!

篇19:微課的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教材第53-54頁。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是建立在學生學習了四則混合運算的意義及計算的運算順序的基礎上教學的,使學生結合具體的情境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分析:二年級學生好奇心強,也喜歡探索發現新知識。學生第一次碰到這樣的應用題,為了讓學生了解並掌握此類應用題的特點,我製作了微課件,幫助學生有序地思維,明白每步求出的是表示什麼意思。

教學目標:

1、微課能引導學生有序地思維,加深對運算順序的理解,明白每步求出的是表示什麼意思,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微課的學習,學生能夠尋找題目中隱含的中間問題來解決問題。

3、培養了學生認真嚴謹的學習習慣。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會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並能寫出綜合算式。難點:能通過已知條件和問題找出其中隱含的中間問題。

教學設計:

一、自主探究

例:

1、學生討論自學。(課件出示自學提示)

(1)情景圖:從圖中你知道什麼信息?這些信息有什麼聯繫?(2)找到所給信息中所隱含的信息。要求的問題和隱含的信息有什麼聯繫?(3)把計算過程寫在練習本上,説一説每步為什麼這麼做。

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自學,把討論的結果整理在練習本上,對個別情況進行指導。

2、小組彙報,點撥思考方法。

師:你們從題目中獲得了哪些信息?

生:麪包師傅一共要烤90個麪包,已經烤好了36個,每次能烤9個,問題是剩下的麪包還要烤幾次?

師:你能從中間找到隱含的信息嗎?也就是解決問題必須先求什麼?生:隱含的信息是還剩下多少個麪包沒有烤?

師:通過已知信息,我們知道還有多少個麪包沒有烤,知道這個有什麼作用呢?

生:要求剩下的麪包烤幾次,就要先求出有多少個麪包沒有烤。師:現在我們用圖示把它們的關係都表示出來。(課件)

一共90個麪包,

已經烤了36個,

還剩下()個,

每次烤9個()次能烤完?

師:誰能幫麪包師傅解決這個問題?

生1:90-36=54(個)表示:還剩下54個麪包

生2:54÷9=6(次)表示:54個麪包每次烤9個,需要6次烤完。

3、學習列綜合算式

同學們做的很好,為了書寫方便,把這兩道算式綜合成一道算式嗎?找三位同學來黑板書寫。

引導學生明白:在寫綜合算式時,為了先計算90-36,要把它加上括號,再除以9。正確的算式是:(90-36)÷9板書:(90-36)÷9 =54 ÷9 =6(次)

學生把正確的算式重新整理到練習本上,並口答。

二、總結

1、收穫:學生掌握了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的思考方法和列綜合算式時應注意什麼。

2、學生在解決兩步計算的應用題應該注意什麼。

五、板書設計

運用混合運算解決實際問題一共有90個麪包

已經烤了36個

還剩下()個

90-36=54(個)

每次烤9個,()次能烤完

54÷9=6(次)

綜合:(90-36)÷9=6(次)答:剩下的還要烤6次。

設計思路與意圖:據教學內容、教學要求、學生認知規律和認知水平,學習方法上採用了:(1)運用遷移的規律、比較的方法進行啟發誘導式教學。(2)藉助線段圖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係,抓解題思路。學生能積極活躍地投入到問題中,在思考這個問題的同時總結出如果一個問題需要多個步驟才能解決的話,那就要想好先求什麼,再求什麼。自己掌握瞭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產生自主探索的興趣。

微課使用建議:本節微課所講的知識點為“運用混合運算解決實際問題”。在微課件中我把重要的信息以及所隱含的信息做了一些提示,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給出一些提示,根據學生彙總的信息利用圖示把題目中的所有的數量關係列出來。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能掌握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節約了時間,提高了效率。

篇20:微課的教學設計

一、複習導入

上課同學們好,請坐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少年閏土這篇課文,在上課前,老師要考考大家對課文的理解,請打開補充習題,24課獨立完成第三大題。(開火車回答問題)家景:家庭近況;日裏:白天的時候;無端的:無緣無故;素:一向從來;如許:如此多這麼多。

看來大家對這樣陌生化的語言已有所掌握,通過上節課學習,我們初步認識到這樣一位少年,請看大屏幕。他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向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他就是閏土。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他是一位生氣勃勃害羞樸實的農村少年,給我講了許多新鮮事,與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這節課我們一起去聽一聽閏土所説的那些新鮮事,繼續發現在我心裏閏土是個怎樣的少年?

二、再讀交流

1。請大家默讀6到18段,照樣子用小標題概括新鮮事。

(雪地捕鳥)()()()小標題概括可以採用劃關鍵詞提取關鍵信息的方法進行完成後,同桌交流,雪地捕鳥,夏日拾貝,月下刺猹,潮汛看魚。

這些有趣的是,你們經歷過嗎?(沒有)像這樣沒有經歷過的,沒看到過的,甚至連聽都沒聽過的事,叫做什麼事呢?對稀奇事。

2。 假如閏土邀請你和他一起做這些稀奇事,你最想做哪一件?為什麼?如果你是作家,魯迅,你覺得他最想做什麼?(月下刺猹,雪地捕鳥)為什麼?因為用的筆墨最多,其他兩個故事,只是簡單的介紹,像這樣的寫法叫做,詳略結合。

3。讓我們一起來和閏土月下刺猹吧!

有沒有人願意讀一讀月下刺猹的段落?其他人注意傾聽説一説你的感受,邊聽邊批註(相機巡視指導)

交流:從捏走刺這些動詞上,我看到了一位身手敏捷的少年。

從奔竄滑等詞看出猹的狡猾,從側面也表現出閏土的機智勇敢。

現在我們請小夥伴到現場來了,看大屏幕,猜一猜哪個是閏土?哪個是我?(帶黑帽子的是閏土,因為他在手舞足蹈的深情並茂,繪聲繪色的説着,帶紅色帽子的是我,因為我在聚精會神津津有味地聽着)就讓我們請人來扮演他們表演當時的情景吧!

指人表演朗讀對話。真精彩,通過你們的表演,我看到了一位聰明能幹,機智勇敢的認同,多麼有趣的經歷呀,也難怪作者對此印象深刻,在文章一開頭便先寫了刺猹的情景呢!

請大家閉上眼睛,想一想看瓜刺猹發生的時間是(晚上),當時是什麼樣的天空?(深藍色的天空),什麼樣的圓月(金黃的圓月)什麼樣的西瓜地?(一望無際,碧綠的西瓜地)什麼樣的少年?(項帶銀圈),見她手捏鋼叉向一匹猹盡力的刺去,而那猹卻將身子一扭飯從他的胯下逃走了。在這一段文字中,先寫景,還有霧,在寫人有近有動,讓人覺得身臨其境緊張刺激,我們以後也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寫作景物人,抓住動作是描繪的內容,具有畫面感。板書(景物人動作)

4。請同學們運用剛剛學習到的方法,自主學習6到8段小組交流。①通過()等詞語我們彷彿看到了()②我看到了()的閏土

小組彙報:通過掃支撒拉等詞,彷彿看到了閏土捕鳥時手腳靈活,操作熟練的畫面看到了一位經驗豐富的閏土。

我什麼都有的鳥類列舉,我看到了一位見多識廣的閏土。(出示課件)

5。看來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住景+物+人的方法,那麼請大家用景物人的方法寫一寫海邊拾貝的畫面吧!

同學們寫的都很有畫面感,閏土就是這樣一件一件敍述着我不知道的新鮮事,讓我不由得感歎道:①我素不知道天下有這許多新鮮事②啊,閏土的心裏有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閏土知道這麼多,而作為少爺的我知道什麼呢?老師,這裏摘錄了一段魯迅先生早年學習生活的文字,請快速瀏覽,填一填。出示《早》課文節選

當閏土知道在雪天沙地上如何捕鳥時,我在(讀書)卻不知道(如何捕鳥)。當閏土知道夏天去海邊拾貝殼時,我在(習字)卻不知道(海邊有如許五色的貝殼)。當閏土在瓜地看瓜刺猹時,我在(對課)卻不知道(西瓜還有這樣危險的經歷)。當閏土在潮汛看魚時,我在(描繡像)卻沒聽過(魚兒有青蛙似的兩隻腳)。

讀到此你能感受到我是怎樣的內心世界嗎?

我與閏土生活的對比表現,我內心的鬱悶,無奈,對外面世界的嚮往表現了,我對閏土的羨慕和佩服。

6。愉快的生活總是短暫的,眾説過去了,閏土要回家了,兩個小夥伴是什麼樣的表現呢?

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廚房裏哭着不肯出門。

都是用哭來表現,依依不捨,那可不可以把兩人的哭的方式換一換呢?

(身份不同,哭的方式不同,作者語言用詞的精準)

雖然他們哭的方式不同,但相同的是他們真摯的友誼,他們相處的時間很短,但閏土的機制勇敢聰明,能幹見多識廣,深深地留在魯迅的記憶中,即便他們從此再未見面。

在文中,作者説從此再沒有見面,但魯迅在故鄉一文中再一次回到離別20餘年的故鄉,見到了成人後的閏土,他們是否如少年時一般親密無間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看一看,補充習題拓展練習思考相關的題目。

這節課上到這裏,下課!

篇21:微課的教學設計

設計思路

根據學生的差異設計教學目標,學生自主分層閲讀《追趕天邊的彩虹》,引導學生用帶點的詞語説話,逐步培養孩子們聯想寫話的能力。

教學目的

1、藉助《追趕天邊的彩虹》,展示孩子們的閲讀水平,激發學生的閲讀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到閲讀的快樂。

2、引導學生用帶點的詞語説話的能力。訓練孩子成句成段,逐步培養孩子們聯想寫話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激發閲讀興趣,使學生感受到閲讀的快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班級大部分同學都是識字大王了。真了不起!我們認識了這麼多的`漢字,有什麼好處呢?

2、指名學生説。

3、是啊,掃清了識字的障礙,我們就可以自己閲讀,看更多有趣的課外書了。我們的同步閲讀《追趕天邊的彩虹》這本書,就是我們星級表裏的詞語串成的文章。同學們,你們有信心讀好嗎?(有)

二、明確標準

1、我們的口號是:“追追追,追上十星級!”下面我們來到——“同步閲讀”大擂台。老師指課件:

同步閲讀的評價標準:

一顆星:清晰響亮;

二顆星:清晰響亮、正確流利;

三顆星:清晰響亮、正確流利、有感情。

認真傾聽,遇到帶點的句子能模仿説話,獎勵兩顆星。

三、同步閲讀擂台賽

1、每位同學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篇來讀,特別長的讀一兩個段落。學生自由練讀(學生特寫)

2、四個大組推薦代表來打擂,根據朗讀情況,全班同學用手勢評價等級(一星、二星、三星)。

3、老師根據大多數同學的意見,結合自己的評價,當場在課件上點擊星數。比兩輪,總結擂台賽的結果,給予表揚。最後獲勝的小組參與打擂的同學獲得卡片等獎勵。

【設計意圖:在打擂的遊戲中,展示讀書本領,老師點撥,同學互助,激發讀書熱情,在語言環境中鞏固識字的同時,為課外閲讀做準備。】

篇22:微課的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第一單元複習“探討文章內容安排特色”

教學目標:1、複習本單元知識,結合文本明確作者寫作過程中內容材料的選取和安排意圖;

2、理解作者寫作中內容材料安排順序的目的:

3、能將學到的知識逐步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分析作者內容安排的目的。

教學難點:能讓學生學有所用。

教學過程:

一、單元複習:出示:知識樹從文章出處、作者、體裁方面複習。

二、回顧文本,體悟寫法

(一)第一課《藤野先生》思考並回答以下問題

本文回憶與藤野先生的交往,課文開頭五個自然段卻一句都沒提到,這樣安排材料的作用是什麼呢?

答案提示:課文開頭部分在內容上表達了作者對東京的失望情緒,對“清國留學生”醉生夢死的生活的不滿和厭惡。在全文結構上是為離開東京去往仙台求學作鋪墊。寫一路上的所見所想以及在仙台的'艱苦生活則表現了作者的愛國感情。

温馨提示:文章開頭部分運用了襯托手法,用“清國留學生”來反面襯托魯迅先生,突出了魯迅先生可敬可貴的愛國精神。而正是這愛國的精神,才贏得了藤野先生的關愛與尊重,同時,這又為魯迅先生到仙台見藤野先生作了鋪墊。

(二)第二課《我的母親》思考並回答問題

課文的標題為“我的母親”,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親,其內容似與“母親”無關,這是為什麼?

答案:文章前三段寫作者的性格特點和童年生活,既寫出了童年生活得單調和失落,也寫出了環境與教育對一個人性格的養成所起的奠基作用。前三段不僅為寫母親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而且與文末相呼應。

(三)第四課《列夫托爾斯泰》思考並回答問題

課文前半部分對托爾斯泰的醜陋外表的描寫,會影響後邊對大文豪形象的刻畫嗎?

參考答案:寫托爾斯泰外貌平庸、普通的一面,不僅是對托爾斯泰肖像真實的刻畫,同時也揭示了他是俄國人民大眾的一員;寫他面容粗鄙、醜陋的一面,實際上是反襯了他眼睛的無比精美。托爾斯泰就是這麼一個矛盾的統一體。如果進一步探究,可以認為,寫他形貌的矛盾統一,實質上也是寫他的人生追求、人生態度與自己的階級和身份的矛盾統一,以及他本身的思想也是矛盾統一的,列寧就説過,他既是偉大的,又是可笑的。

三、小練筆:運用課上所學的知識“鋪墊”“襯托”等寫寫我們可愛的媽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gznd9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