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高中地理必修三説課稿

高中地理必修三説課稿

高中地理必修三説課稿

高中地理必修三説課稿(一)

各位評委老師,下午好,我是今天地理科目的**號考生。我所説的課題是《中國可持續發展之路》。下面我主要從説教材、説教法學法、説教學流程等幾個環節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是魯教版必修三第二章第三節的內容。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在前面學習了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和原則的基礎上,這為過渡到本課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同時,學好本節課對教材後面兩個單元的學習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思路,在本章中起着一個承前啟後的作用。

2 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對教材的分析,鑑於新課程要求的學習和理解,又結合本階段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徵,我把本節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明確我國四大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的原因和具體措施

(2)過程與方法:根據有關資料,歸納我國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領悟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是中國的必然選擇,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節內容,使學生樹立形成可持續發展觀念,增強關心和愛護環境的社會責任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 教學的重難點

通過對教學目標的分析,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確定本節的教學重難點為: 重點:從中國國情出發,研究中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戰略

難點:理解我國實施四大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的原因

二、説教法學法

1、説教法及選擇依據

教無定法,應“以學定法”,這是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的體現。以此為出發點,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年齡特徵,本節課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小組合作學習:這種方式既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又能培養學生競爭意識,提高參與各種活動的積極性,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

(2)學案導學法:在學案上提出問題讓學生採取自學的方式先解決一部分知識與能力問題,增強學生自己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3)情境教學法:通過創設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舊知識之間聯繫的線索,幫助學生構建當前所要學習的知識。

(教師過渡:這是我在本節教學設計時採用的教法選擇及其依據,課堂教學中“教”是一個方面,但教學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學生的學)

2 説學法指導

學是中心,會學是目的。托夫勒有句名言:“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在這樣的時代下,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樹立“學教並重,以學為本”的育人觀,不僅教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方法,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本節課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滲透學法:

(1)運用圖表:培養學生從各種地理圖像中獲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在地理課中,圖表是最重要的一種知識載體,在圖表上可以獲得很多地理信息。

(2)學會合作探究:通過小組討論、小組活動,培養學生的互動能力,使學生學會合作學習。使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掌握比較,分析綜合等科學的探究方法。

總之,通過教法選擇和學法指導,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三維目標,在活動中歸納知識,在參與中培養能力,在合作中學會學習。

(教師過渡:那麼怎麼把教法選擇和學法指導具體得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出來呢?接下去我將重點説説具體的教學程序安排)

三、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主要是由導入新課——講授新課——課堂練習——課堂小結——佈置作業——板書設計幾個環節構成。

新課程所倡導的理念提出的教學是否有利於學生去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自主思維、求異思維,是否有利於調動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的積極性。所以,在導入的環節中:我設計的是利用教材的問題“將來我們住在哪裏”引發學生的思考,

自然引出為了避免將來出現“住無所居”的現象,當務之急就是中國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自然過渡到本節課的學習。

在講解新課時,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自學能力,我設計了本節課相應的導學案。導學案主要有兩大板塊組成,一是“中國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的必然性”,二是以表格的形式呈現四大戰略的存在問題和相應措施,簡單明瞭。導學案要填的內容都是教材中有的,這完全可以讓學生用幾分鐘的時間來完成相關的填空,但在完成相關的填空後並不是就算是掌握了本節的內容,或者説只是掌握了一些面上的東西,我在教學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是這樣來設計教學的:

對於學案上的第一個問題“中國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的必然性”,讓學生通過自主閲讀教材從書上先找出問題的答案,並提問同學回答,當學生找出問題的答案並回答了以後,我會立刻追問,既然我國深受人口、資源、環境三大問題的困擾,那麼你能就你的理解説説我們該怎麼做嗎?這裏讓學生自由發揮,一般學生都可以説出個大概,但由於學生掌握的地理專用術語不多,可能雖然意思表達了,但不那麼的專業,這時老師可以幫助學生規範用語,只要經常性的給學生灌輸這些地理專用術語,久而久之,學生在以後答主觀題時就會自然地運用了。

對於中國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的戰略,我分兩步走,第一步是講中國在目前發展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其實這也是目前世界上多數發展中國家所共同面臨的問題,即人口問題、資源問題、環境問題,而中國存在的這些問題比其他很多問題要更為嚴重,然後我就這三個方面的問題作較細的分析,明確我國的發展問題的實質,及特殊性。第二步是學習對於存在的這些問題我們所應採取的相應措施,這本來是重點,也是難點,但通過上面的詳細分析,共同討論,很多知識學生已經具有,所以這裏我是主要讓學生分小組進行交流討論後,進行歸納總結,對他們説的不全面的,語言表達不夠準確的我再進行點撥規範。

新課結束後請一同學做小結,我適時地加以引導、提示,並用多媒體將知識系統化、條理化(演示知識結構即板書內容)。

最後針對學生課堂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佈置適量課下作業,鞏固本節所學知識。 總之,在整個教學中努力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重視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以靈活的教學形式吸引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從感性認識出發,拓展思維,通過討論解決問題,獲得理性知識。

以上就是我的説課內容,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高中地理必修三説課稿(二)

各位評委老師,下午好,我是今天地理科目的**號考生。我所説的課題是《區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黃土高原為例》。下面我主要從説教材、説教法學法、説教學流程等幾個環節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是魯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域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的第一節內容——《區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黃土高原為例》。本節教材以我國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黃土高原為例,分析了區域環境問題的產生、危害,並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給我們提出了整治的措施。本節內容也是必修三中比較重要的一節內容,是學業水平測試經常涉及的一部分內容,因此在本節的教學中,我們應該要給予足夠的重視。但對於大部分學生來,這並不是一個難點,可以説老師只要對相關內容進行行當的點撥,學生就可以通過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而實現對這部分知識的掌握。

2 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對教材的分析,鑑於新課程要求的學習和理解,又結合本階段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徵,我把本節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①明確黃土高原的範圍,瞭解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②理解自然和人為因素對黃土高原重要的環境問題之一 ——— 水土流失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通過討論、自學、讀圖等,培養自主性、探究性、研究性學習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節內容學習,使學生認識區域經濟發展與保護生態環境的辨證關係,培養學生辨證思考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點,逐步養成關心和愛護環境的行為習慣。

3 教學的重難點

通過對教學目標的分析,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確定本節的教學重難點為: 重點: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防治措施

難點:黃土高原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及知識的遷移

4 課時安排:2課時

二、説教法學法

1、説教法及選擇依據

教無定法,應“以學定法”,這是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的體現。以此為出發點,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年齡特徵,本節課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小組合作學習:這種方式既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又能培養學生競爭意識,提高參與各種活動的積極性,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

(2)直觀演示法:利用圖片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3)情境教學法:通過創設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舊知識之間聯繫的線索,幫助學生構建當前所要學習的知識。

(教師過渡:這是我在本節教學設計時採用的教法選擇及其依據,課堂教學中“教”是一個方面,但教學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學生的學„„)

2 説學法指導

學是中心,會學是目的。托夫勒有句名言:“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在這樣的時代下,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樹立“學教並重,以學為本”的育人觀,不僅教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方法,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本節課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滲透學法:

(1)運用圖表:培養學生從各種地理圖像中獲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在地理課中,圖表是最重要的一種知識載體,在圖表上可以獲得很多地理信息。

(2)學會合作探究:通過小組討論、小組活動,培養學生的互動能力,使學生學會合作學習。使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掌握比較,分析綜合等科學的探究方法。

總之,通過教法選擇和學法指導,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三維目標,在活動中歸納知識,在參與中培養能力,在合作中學會學習。

(教師過渡:那麼怎麼把教法選擇和學法指導具體得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出來呢?接下去我將重點説説具體的教學程序安排)

三、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主要是由導入新課——講授新課——課堂練習——課堂小結——佈置作業——板書設計幾個環節構成。

新課程所倡導的理念提出的教學是否有利於學生去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自主思維、求異思維,是否有利於調動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的積極性。所以,在導入的環節中:我通過播放《羊肚子手巾一道道藍》、《黃土高坡》等原生態的陝北民歌和黃土高原圖片製成flash,使學生在感受黃土高原粗獷的音樂的同時瀏覽黃土高原的景觀及風俗習慣。能讓學生直觀地瞭解當地的自然、人文景觀,同時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講解新課時,我會本着“教為主導、學為主體、引為主軸”的思路組織教學,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又發現問題、再解決問題;通過問題探究的方法理解黃土高原的成因以及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嚴重,地表破碎的重要特徵,並學習治理黃土高原生態環境,加強黃土高原生態建設的措施,體驗學習的過程和樂趣。具體教學設計如下:

對於學習“水土流失及其危害”這一目內容時,我主要是向學生展示幾組黃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的圖文資料,通過逐步深入地提問得出結論。

對於本節課的重點問題之一“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主要是通過學生自己的討論、交流得出結論,讓他們結合自己的知識探討新的問題,將新舊知識有機地融合起來,我在最後進行歸納總結,並通過人地關係惡性循環示意圖,幫助學生理解人地相互作用的過程,提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樹立可持續發展觀。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則以創設情境問題進行學習掌握:“如果你是一位專家,你會提出哪些治理措施來?”這是一個開放式的問題,讓學生結合現實、發揮想象,討論並交流自己的想法。這樣不僅激發學生的興趣,還會引入許多課外的知識,同時也營造一個寬鬆、互動的教學氛圍。

本節的難點是黃土高原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及知識的遷移,為了更好地突破難點,引導學生思考討論“我國南方低山丘陵區被稱為迴歸沙漠帶上的“綠洲”,但同時也存在着嚴重的水土流失。試分析其原因?”讓學生能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實現知識的遷移運用,突破教學的難點。

新課結束後,引導學生進行小結,對學生總結情況進行點評、並強調本節課的重點,迴歸到課堂學習目標,讓學生對照目標,自己檢查本節課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情況。

最後針對學生課堂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佈置適量課下作業,鞏固本節所學知識。 總之,在整個教學中努力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重視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以靈活的教學形式吸引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從感性認識出發,拓展思維,通過討論解決問題,獲得理性知識。

以上就是我的説課內容,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z44gl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