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岳陽樓記教學反思多篇

岳陽樓記教學反思多篇

岳陽樓記教學反思多篇

岳陽樓記教學反思 篇1

1、課堂的導入注意了學生對古詩的積累。

2、整堂課,以誦讀為主,以讀促悟,而且讀分讀準,讀通,讀美,三個層次,五個環節。即自由讀,分組讀,聽錄音跟讀,齊讀,美讀這樣五個環節。收到了預期效果。這也符合古文的教學特點。

3、帶點字的選擇也費了些心思:記之(事)

銜吞(景)

得無異乎?這幾個字的解釋也正好可以解決上面的思考題,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

4、句子的翻譯放手讓學生去嘗試,充分利用學生資源,讓學生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儘量自己解決,必要時教師才作相應的指導。

5、存在的問題:雖然注意了放手讓學生去嘗試,但缺少學法的指導,比如讀書時對於停頓、重音、語氣等都缺少必要的指導。再比如,翻譯時沒教給學生對於省略的句子成份,古今詞意的變化,詞序的調整上作具體的指導,這是今後應該注意的。

岳陽樓記教學反思 篇2

1、內容的組合教學中以教材內容為主、適當引進課外內容;教材內容中以單純性理解為主,適當插入思辯性內容

2、方法的組合教學中以誦讀為主,配合以討論法、問答法、講析法,注重新課的導入

3、程序的組合教學中以循序漸進的推進為主(導入、讀講、辯異、歸納等)步驟環環相扣,同時注意適當重複和迂迴,歸納中的內容就是“讀講”內容的深化

4、節奏的組合主旋律是學生的誦讀,反覆讀並且不斷變化方式,中間插入其他各類教學活動,使課堂疏密相間、跌宕有致

不足:因為本文太著名,我參考的資料太多,對岳陽樓、范仲淹的歷史知道的越多,想傳達的東西也就越多,於是教學目標要求也會多,遠遠超過了學生的接受能力所以平時備課,要從學生的低限起步,那麼,無論你面對的是怎樣一批學生,都可以激起他們的共鳴,否則,曲高和寡,只有一部分響應,課堂氛圍自是不佳,也會挫傷一部分學生的積極性,長此以往,容易形成兩極分化,我總是容易犯這樣的錯,吸取教訓吧。

岳陽樓記教學反思 篇3

古文教學離不開預習,沒有學生主動的閲讀和預習,古文的學習往往就是囫圇吞棗。在教學過程中,我按照自己的安排,認真督促學生預習《岳陽樓記》。而預習的方式就是通過自主預習和小組合作討論相結合。在每個人自己獨立閲讀思考的基礎上,再把不明白的問題向小組長或者組內同學提出,大家商量解決。上課的時候,我只把需要強調的文學常識提示以後,就讓孩子們自己閲讀,可以讀給自己聽,也可以讀給他人聽,再把一些字、詞打上記號,去看註解或查閲工具書,主動解決。

在預習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得到文章的大致輪廓。《岳陽樓記》是一篇寓情於景、景中見情,散中有整,整中有散,值得我們認真學習的好文章。

接下來我帶領同學們仔細研讀課文。引導大家認真體會文中那憂人為先、樂己在後的豪邁胸襟。在實施教學中,具體可結合時代背景,在闡述清積極面同時,引導學生在理解怎樣面對挫折的問題上,來理解其消極面。進而引導學生明白怎樣面對現實中的困難?我們對困難採取什麼樣的態度?

岳陽樓記教學反思 篇4

考慮到這樣一篇文質兼美的經典美文,應使學生的身心得以滋養,性情得以陶冶,人格得以潤澤。此篇具有意境美、人格美、語言美,是實施審美教育的極好教材。基於此,我把引導學生鑑賞課文的美點作為整個教學設計的着眼點和歸結點。

在教學中,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力求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課前通過以自主學習為主,小組活動為輔的方式充分預習,對文本內容掌握,課堂上基本由學生來支配,老師只起點撥、引導的作用。學生自主品味、合作探究、歸納總結,課堂上學生活而不亂,師生交流融洽盡興。在愉快輕鬆的活動中,感悟古代優秀作品的美,學習古人積極向上的思想和豐富複雜的感情,培養了學生自覺學習古文的習慣,提高了他們閲讀古文的興趣,效果是非常明顯的。

2、既依託文本又高於文本。對作者峻潔的人格美的鑑賞,是本教學設計思想性的'極好體現。由范仲淹推及古仁人,理解他們憂樂天下的博大胸襟和崇高境界。同時給生活在喧囂時世的人以極好的人生啟示。賦予經典作品以時尚的魅力。

3、以朗讀促理解。這樣一篇美文只有朗讀,才能充分理解文章豐富的思想內涵,悉心體會駢句辭采華美音韻和諧、散句抑揚頓挫富於變化的特點,涵詠品味多變而優美的意境。

在本節課中,也存在着很多不足,如:對基礎知識(實詞、虛詞、重點語句等)強調不夠,對學生理解有偏差的引導不到位,課堂上學生自主探究的時間太少,學生朗讀不到位時指導不夠等等。

總之,通過本節課的教學,看到了自己很多的欠缺,在今後的教學中具有很好的指導性,但能在這節課的教學中,給予學生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和感受美的意識,我也就很高興了。

岳陽樓記教學反思 篇5

《岳陽樓記》是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的第六單元中的第二篇文言文,通過描繪岳陽樓的景色及遷客騷人登樓覽景後產生的不同感情,表達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與“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當我講完課文後,我不禁反思自己的教學,基本上這節課我完成了自己設計的教學環節, 我的設計本着語文教學應該側重於學生的朗讀感悟,但在真正的實施過程中,我仍然覺得有一些遺憾在其中我對這節課反思如下:

一、賞景悟情

對於文章三四自然段的處理糾結中的不斷變換,最初的計劃是讓學生在賞析了巴陵勝狀,洞庭全景“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學生體會到了這段景物的特點“壯美“。繼而自讀領略三四自然段的美景,有一個詞語概括其特點?(悽美,優美)再讓學生賞析從哪個語句中品味到的,進行景物的賞析、但是後期發現學生賞析不到位,效果不佳。變改為了讀文繪圖,正所謂:美景配美詞,美詞繪美圖,讓學生展現自己頭腦中出現的畫面,説説自己的感受,在引導學生去體會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本打算要重點指導“登斯樓也……”的情感處理,更加突出後文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但在課堂實施中卻發現由於時間關係沒有做這樣的處理,自己覺得悟情的力量略顯單薄。

二、拓展延伸

對於拓展延伸的設計,為了讓學生更好的走近作者內心世界我設計了“面對范仲淹如此的感歎和期盼,你想對他説點什麼?”學生的感悟沒有得到充分的展示,應該給予更多的時間。

三、人物材料補充

自幼苦讀 立志天下

青年入仕 直言強諫

政治革新 屢遭貶責

幾起幾落 百折不撓

軍中一範 西賊破膽

捐資購田 興學育才

一生濟人 無銀喪葬

先憂後樂 心繫天下

我比較喜歡這樣的范仲淹一生的總結,能更好的讓學生理解范仲淹,進而更好的理解他的胸襟與抱負,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會更加用心的去挖掘教材,讓我的課堂更加有效。

岳陽樓記教學反思 篇6

我今天在上完《岳陽樓記》這篇課文之後,感覺得教學效果還可以,為此,把自己的教學反思寫出來,談幾點自己的認識和思考,與大家一起分享。

一、我運用了“組合”學習法,注重各種形式的組合:

1、內容的組合。教學中以教材內容為主、適當引進課外內容;教材內容中以單純性理解為主,適當插入思辯性內容。

2、方法的組合。教學中以誦讀為主,配合以討論法、問答法、講析法,注重新課的導入。

3、程序的組合。教學中以循序漸進的推進為主(導入、讀講、辯異、歸納等)步驟環環相扣,同時注意適當重複和迂迴,歸納中的內容就是“讀講”內容的深化。

4、節奏的組合。主旋律是學生的誦讀,反覆讀並且不斷變化方式,中間插入其他各類教學活動,使課堂疏密相間、跌宕有致。

二、《岳陽樓記》這篇文章很著名,我參考的資料太多,對岳陽樓、范仲淹的歷史知道的越多,想傳達的東西也就越多,於是教學目標要求也會多,遠遠超過了學生的接受能力。所以平時備課,要從學生的低限起步,那麼,無論你面對的是怎樣一批學生,都可以激起他們的共鳴,否則,曲高和寡,只有一部分響應,課堂氛圍自是不佳,也會挫傷一部分學生的積極性,長此以往,容易形成兩極分化,我總是容易犯這樣的錯,吸取教訓吧。

八年級備課組在教研活動時從我的教學設計進行總體上的評價:

優 點:對學習者的分析詳細準確;對三維目標的設計也全面詳盡;整個教學過程的設計和媒體的選擇較合理。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法,注重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引導學生敢於提問、善於提問,讓學生髮言,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品讀中感悟,在討論中訓練思維,並在課後的作業中得到拓展。

缺 點:“讀”可以説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誦讀的方式很多,針對本課的特點,引導學生去體會文章的節奏美和韻律美應該是一種很好的方法,這時教師的師範朗讀就顯得尤為重要, “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文言文的學習教師應指導學生多積累字、詞、句以及重點句、難句的理解等;還要收集與課文有關的材料,以便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等,這方面,我好像做得多了些,有些替學生包辦了的味道。

岳陽樓記教學反思 篇7

學校領導統一要聽九年級老師的課,從週一開始每天聽兩個老師的課,今日週三,輪到了聽我的課。中午第二節,三班的語文課。

多年課堂教學的磨鍊,心理素質強了好多,對領導入班聽課已能泰然處之,但具體如何上一節有領導在場的課,心裏上還是和平常不一樣的。

要講《岳陽樓記》,今天早起從夢中猛然醒來,是因為睡夢中得到一個好的題目《另闢蹊徑,成就經典》。為此興奮起牀,頭腦裏便一直在思考如何順着這一想法而下筆成文。起的還是不夠早,沒寫幾句兒就到了早餐時間。

對於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幾篇,可謂篇篇經典,每一篇都是一座山峯,峯峯厚重俊美。雖每年都在品讀,可是越讀越覺高不可攀。每讀一回,都會有不一樣的收穫和啟示。對於《岳陽樓記》這篇一問世就名振天下的美文,歷經千年而吟誦不衰,必有後人取不盡的法寶。我對此深有體會。

今天這節課,要學的第五段內容。

制定了兩個教學目標:1,學習課文第五段,識記段落中重點詞語的含義。2,理解作者的真實感情,理解作者的胸襟和遠大報負。

在教學目標的制定方面,也是經歷了一場頭腦革命才能做到脱繁就簡,簡單明瞭。以往制定目標都是採用“拿來主義”,照搬前人的經驗,制定所謂的“三維目標”,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漸漸懂得,在一節課中如果能達成一個目標,實現“一課一得”也是了不起的作為。面對一問三不知的學生,定的目標越多,越會駕空課堂,自己抬高自己,無疑於面臨難以下台的尷尬局面。

因此從這學期起,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允許自己只規定一個,最多兩個。事實上,一個目標足矣。

在這節課上,重點內容是讓學生掌握住文段中重點詞語的意思。一是為了應對考試,現實面前必須要重視基礎知識的學習與鞏固。在農村中學,語文課上僅僅給學生講思想,講情懷,真的很難。

還想讓學生體會到,學習不是一件飄緲的事情,學習是一件實實在在的事情。學習古文,理解詞語的含義,是走向作者情感世界的必經之路。以往的課堂教學,忽視了這個最基礎的環節,跳過字詞直接講“高大上”的東西,現在想來真是有點“形而上”了。因此,從本學期開始,很想從地面做起,重視中最基礎的元素,帶着學生在語文的尋美之路上,走一步,再走一步。

對於第二個目標的設定,是想讓學生通過理解作者的真實感情進而理解作者的胸襟和報負,以實現本文主旨的一個昇華。在前兩節課中,學生在我的引導下,已經明白作者寫作此文的真正目的不是為了“寫風景”而是為“寫情懷”。因為對岳陽樓下的洞庭湖勝景,“前人之述備矣”。作者自然不願重複前人之語,他要説的是賞景之人的“覽物之情”。通過三、四兩段的陰晴變化所產生的心情變化,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經過細細品讀已明白了這一點。而在這節課中,我想讓學生通過品讀第五段內容明白作者的真實感情是和“遷客騷人”們的思想感情不一樣的。通過細讀本段文字以理解作者苦苦探求“古仁人之心”進而理解作者的胸襟和抱負。最後理解真正的寫作目的,既是應邀而作,也是表明心志,還要與朋友共勉,而佈局謀篇又不落俗套,這樣的構思真是一舉多得。堪稱岳陽樓之絕唱。

心裏想着,達成教學目標之後,還要進行一個小拓展,給學生回顧有關“唐賢”們寫的一些關於岳陽樓的詩詞及有名的對聯,作為補充擴大學生的視野。

心裏這樣想着,美美的就去上課了。

以上是為本節課的教學設想。

想象和現實總是有些出入,自己做好的充分準備。在備課過程中,還是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因素:學生的實際情況。

把學生的接受水平想高了。

心想着這篇,已經帶着學生讀了兩節課了,對最後一段的內容,學生應該提前學習,或是因為好奇心而早就熟知了吧?事實是,課堂上你帶着他們學到哪裏,就到哪裏,九年級的孩子學習時間真的很緊張,根本沒有課餘時間來預習的。結果,在課堂上,僅是第五段的重點詞語部分,就佔用了很多的時間。而到進入“理解作者情感”這個目標的學習時,課堂上已經沒有時間了。只稍稍點了一下,就下課了。

課後,細下心來,想想時間都“花”在哪裏了?這節課上得也太薄了吧?

上課後的三分鐘內,學生自背課文。按計劃是沒有安排學生自主背課文三分鐘的。因為電腦突然關機,臨時決定讓學生背課文,我在這個空檔裏開機,打開。準備好了,三分鐘也過去了。開始提問學生背課文,想讓學主動發言,就耐心的等待,真有三個女孩子勇敢的站起來,順利的背完了課文,師再評價一番。之後開講。再齊背課文。課前熱身完畢,開講。這個環節,少説也花去了八、九分鐘了吧?

學習第五段重點詞。其實好多詞語課下註解都有,只要細心一看就可以搞定的。可是還是有幾個不好理解的詞語,比如“之”的用法;比如“然則”;比如“進”和“退”。中間如果哪個詞語解釋有誤,就需要耐心的做一個更正。在中間還加了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個句子的翻譯和用法的解釋。等等等等之類的詞語。真沒想到,這麼一小段,僅詞語解釋這一項竟然引出這麼多的問題,這是在備課時沒有想到的。還沒有檢測句子的翻譯呢!如果再提問,恐怕一節課時間都不夠呢?可憐的孩子,就怕老師的追問,説實現,現在上課基本上在演“獨角戲”,學生最怕老師提問,一提問,準擱車。

以孩子現在的學習狀態,不敢再追問了。

時間就這樣一分一分的過去了。後來,沒辦法,直接自問自答好了!

因此,本節課制定的兩個目標,依然只實現了一個,而對於理解作者情感這一目標,還是到下節課吧。

以上是為對上課過程的粗略再現。

課後,很認真的聽取了兩位領導的意見。對這一節課的課後反饋,站在教學進度方面考慮,他們還是覺得教學環節按排不是很合理。我笑問他們,要給這節課定個什麼位?是優質課,還是常態課?心裏很清楚,如果是講公開課或是優質課,這樣的課堂效果很明顯不會很出採。但領導明確表示,這是常態課!我想,常態下的課堂教學恐怕就是這個樣子吧!

其實這些天來,我一直在深深反思自己的課堂效果。有很多的不如意在折磨着自己的內心,多年的語文教學,對課堂教學,竟然越來越惶恐不已了。對自己鍾愛的語文課課堂,內心充滿了敬畏之情。面對眼前的學生,自己如何授課才算是高效的?或是有效的?

走過了花紅柳綠的青青世界,現在只盼望欣賞秋日的靜美。不想再在課堂上搞花架子,很想實實在在的教好語文課。不在乎一堂課講了多少內容,而是想讓學生實實在在的學了多少知識;不在乎一堂課趕了多少進度,而是想讓學生在一堂課中有了多少收穫。很想在課堂教學突破自己,很想優化自己的教學內容。可是如何做到這一點,實在是太缺少深思了,以至於課堂進度如蝸牛般緩慢爬行。

這節課,給了我很大的一個警示,優化教學內容是上出一節好課的一個突破口。

反思自己的教學設計,説來也是很沒底氣的。在制定第一個教學目標時,對文段中的重點詞語的解釋,沒有選擇的就直接用了下載的PPT。如果在重點詞語的選擇上,能夠進行優化,把一些有特殊用法的詞語讓學生解釋出來,而對一般的詞語忽略過去,可能會節省出大量的時間來突破教學難點。兩位領導提出的建議很是可取,以後要精簡教學內容,爭取上出高質量的語文課。

教學環節再緊湊起來,課堂效率可能會提高很多。在教學過程中,要想達成教學目標,不該引申的知識點可以少説或者不説,這樣也可以節省大量的教學時間。可是細想下來,這樣的引申純屬隨性而為之。這不正顯示出教師的基本功了嗎?想到了如果不説出來,該有多憋屈吧?哎,還是照顧一下自己的情緒,該出口時就出口。幫助孩子整合一下小知識,也是很有意思的事兒。比如這節課對“互文”手法的引入,自我感覺是不錯的一個知識整合。

在以後的教學中,細心備課是教師上好課的不二法門。精選教學內容,掌握學情,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等等。這對哪個學科的教師,也許都是一個值得深思的作業。王君老師曾經説過,如果把每節課都當成公開課來上,在專業成長的道路上會走的更遠。雖記不清君老師的原話了,但她表達的就是這樣的意思。這也正是我接下來要做了。卸去了班主任工作的重擔,在如何上好課方面,好好修煉修煉吧!

真正的學習與反思,才剛剛開始,學習王君老師,努力上出好的課,做一個好的人。

以上是為今天這節課的課後反思。

岳陽樓記教學反思 篇8

《岳陽樓記》是國中語文課本中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佳作。幾百年來傳誦不衰,以其崇高的思想境界和獨有的藝術魅力受到歷代文人墨客的推崇,更是我們中學生語文積累的必誦之篇。但有很多的初學者不得背誦要領,往往費時費力而效果不佳。這裏簡單談談有關這篇文章的背誦要領。

每篇文章作者都有其寫作的思路,因此,每篇文章都能找到它的脈絡層次。只要抓住它的關鍵性詞句,理清文脈,牽一髮而動全身,這樣就有助於快速的記憶。《岳陽樓記》都有很清楚的文脈。下面就這篇文章作簡要的分析。

《岳陽樓記》作者以“記”為名,不記岳陽樓的景色,卻借題發揮談了一個人的政治抱負,並以此規勸友人滕子京。將敍事、寫景、抒情和議論結合在一起。先以敍事帶出寫景,又以景生情,情景交融,渾然一體,最後由情入議,點明全文主旨。文章環環相扣,層層蓄勢,駢散結合,節奏鮮明,意境優美。

其具體思路為:開頭敍述滕子京雖“謫守巴陵郡”,但是“越明年”,卻也能“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已經為下文埋下伏筆。這一段看似無味,而絕非閒筆。

第二自然段即以“予觀夫巴陵勝狀”引起,緊扣題目中的“記”,簡要描繪了岳陽樓周圍的“大觀”。“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從空間角度去寫,“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是從時間角度描繪。原以為作者要大寫、特寫岳陽樓的壯麗景色。不想卻用“前人之述備矣”止住寫景。“然則”一詞使文章由景轉入到寫一般“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

而文章三、四兩段就緊承上文寫了“遷客騷人”的兩種“覽物之情”。第三段先寫“悲景悲情”。“若夫”一語開始,極盡全力鋪陳渲染“悲”的氣氛。yin雨、陰風、濁浪一片陰晦。此種天氣“日星隱耀,山嶽潛形”洞庭湖上是“商旅不行,檣傾楫摧”由物及人,又從視覺寫到聽覺,“薄暮冥冥,虎嘯猿啼”。此情此景,又怎麼會不令“去國懷鄉”之人頓生悲傷之情呢?由“悲景”自然引出“遷客騷人”的“悲情”,銜接緊密,過渡自然。第四段開始的“至若”與上文“若夫”遙相呼應。用“景明”、“一碧萬頃”的湖水、自由飛翔的沙鷗、閒適遊弋的錦鱗、郁郁青青的芷和蘭,勾勒出明快、祥和的畫卷。至此作者並不盡興,又從陽光明媚的白天轉移到星漢燦爛的夜晚。“而或”一詞相連,“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此時此刻,“心曠神怡,寵辱偕忘”也是情理之中。這兩段寫景一明一暗,寫情一悲一喜,情景交融,為下文的議論奠定了基礎。

第五段開始寫“古仁人之心”與上文“遷客騷人”之情相互對比,指出“古仁人之心”的內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後探討其原因“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最後以此來表明自己心志並勸慰友人。卒章顯志。由此可見,前文敍事、寫景、抒情皆為此議論。只要抓住“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關鍵性的語句,就有助於快速記憶。

很多的課文我們都能找到它的主旨句,如果能夠以此去理解文章脈絡。就能很容易把握作者的思路,達到快速背誦課文的目的。

岳陽樓記教學反思 篇9

我這次上課的情況,從我的感受來説,有得有失。

因為本文太著名,寫得太好,我以為實可稱千古絕唱,所以,我參考了我所能找到的關於《岳陽樓記》的資料,甚至詳細瞭解了宋初的歷史、文化等,也對岳陽樓的歷史沿革有所掌握。知道的越多,想傳達的東西也就越多,最後決定就一個目的,多角度評價、賞析,得出一個結論,《岳陽樓記》寫得好,更重要的是范仲淹胸懷天下的曠達胸襟。

但是,我本次犯的一個最大的錯誤就是,我其實是把我的教學目標拔得太高了,而遠遠超過了學生的最低限。我過於相信我平時對學生的語文基本功積累的效果,而事實上,學生並未到達我的期望值。

教學目標高了,其實一堂好課的根基就已經動搖了,所以,即使我從教學語言等方面努力彌補,其實也只是劍走偏鋒,不能中的了。

反思:平時備課,要從低限起步,那麼,無論你面對的是怎樣一批學生,你都可以激起他們的共鳴,因為你和他們所有人有了共同的話語和交流的平台。否則,曲高和寡,只有一部分響應,課堂氛圍自是不佳,也會挫傷一部分學生的積極性,長此以往,容易形成兩極分化。

這是我此次上課最大的教訓和最大的收穫。

岳陽樓記教學反思 篇10

1、以自主學習為主,小組活動為輔:

古文教學離不開預習,沒有學生主動的閲讀和預習,古文的學習往往就是囫圇吞棗。在教學過程中,我會按照自己的安排,認真督促學生預習。而預習的方式就是通過自主預習和小組合作討論相結合。在每個人自己獨立閲讀思考的基礎上,再把不明白的問題向小組長或者組內同學提出,大家商量解決。上課的時候,我只把需要強調的文學常識提示以後,就讓孩子們自己閲讀,可以讀給自己聽,也可以讀給他人聽,再把一些字、詞打上記號,去看註解或查閲工具書,主動解決。然後再參與到小組中去,進行上面的活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如果小組內還不能解決的,就每個組派人到黑板上板書出來,向老師提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活動的空間很大,思考的餘地很多,老師所給的時間要足夠,不要慌着去收攏他們,讓他們自由的發揮優勢,發揚合作學習的精神。結果,很多問題都是大家能夠解決的,只有少數問題,比如《岳陽樓記》中幾個句子的朗讀節奏和幾個過渡句的翻譯向老師提了問。這樣的方式理解的東西,才能真正裝進他們的頭腦裏去,才能真正消化和理解。

2、分層次活動,要明確活動的方式:

在自主學習和與小組討論交流之前,得正確劃分每個小組的成員結構,要兼顧好、中、差的學生進行合作。必須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合作對象,對自己組內的成員有信心和信任感。能夠在組內找到自己學習的幫手。特別是組長的作用不可忽視。在古文學習中,組員的幫助效果很好,他們自己主動了解和學懂一遍的東西,比老師講三遍還管用。因此,我把全班分成了五、六個組,每組6~7個人,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讓他們都能感覺到自己在組內的作用。閲讀古文的時候,主動找到讀得好的同學,先聽自己讀一遍,再聽別人讀一遍,相互補充和矯正。整個學習活動過程中,每個人都有主動合作的意識和自己合作的對象,還有具體可行的交流方式。每當我看見他們在真正用心討論和思考不懂的問題的時候,我感到很輕鬆,也很滿意;當他們把自己的問題總結起來交給我的時候,我又覺得他們到了真正需要我的時候了。我以前很羨慕像魏書生之類的教育家們那麼愉快、輕鬆的教育方式,今天我也開始嘗試,也體會到了什麼是真正的“教懶書”。

3、合作學習是要相互促進,達到合作的目的,而不是對別人的依賴:

新課程理念之一就是要開放教學空間和時間,放鬆學生的課堂氣氛,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給學生提供合作的機會和搞活活動的方式。但是難免有些學生在合作過程中,產生對其他同學的依賴性。因此,老師在上課時要對合作討論有明確的要求和合作探討的具體任務。不是盲目的一陣熱鬧和喧譁,更不是人云亦云的敷衍,特別對少數不動腦筋,依賴性很強的學生,老師要單獨提問和督促。像我在教學《岳陽樓記》的朗讀和翻譯時,就特意讓那些不愛發言的人,站起來讀給大家聽,或者寫給大家看,讓每個人都能在有限的時間裏發揮自己的作用,體會到自己在組內的存在價值。許多學生從過去不敢讀、不敢寫,到主動上台,而且表現很不錯。甚至加強了小組成員的集體榮譽感,一個人讀得不好,其他同學也很着急,大膽地上台為他糾正,形成了一種很良性的競爭意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zl4rl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