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關於《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多篇

關於《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多篇

關於《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多篇

《窗邊的小豆豆》不僅僅是關於童年生活片段的回憶,更是一種教育方法的實例展示,而且這是一本全天下父母都應該去讀的好書。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我們共同閲讀吧!

更多讀後感相關內容推薦↓↓↓

《梵高傳》讀後感範文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

孫子兵法讀後感600字

魯迅小説集《彷徨》讀後感

《恰同學少年》讀後感範文

《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一

近期我讀了一本書――《窗邊的小豆豆》,我才看了幾頁,就被書裏的小豆豆的趣事吸引住了,她的調皮天真可愛充分的展示了一個孩子有趣的童年,越看我的興趣就越大,短短几天就把這本書讀完了。

《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記敍了一個可愛頑皮的日本小姑娘――小豆豆,在自己的母校“巴學園”所發生的一切可笑的故事。因為小豆豆老是像一粒粒的豆子那麼頑皮地蹦來蹦去,十分淘氣,而且好奇心也特別的強烈,對每樣事物都充滿了興趣。上一年級的豆豆因老師因受不了她“不尋常的邏輯”而被退學了。後來媽媽帶她來到了巴學園,在小林校長的細心愛護和教導下,讓在一般人眼裏“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人人接受並越來越喜歡的好孩子。

我非常喜歡書中的小豆豆,她頑皮但又天真可愛、活潑開朗,展現出了她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當我讀到她不顧一切地向一張報紙跳去時,沒想到卻掉進了廁所的掏口裏;當她上廁所頭往下看的時候,不幸她那五顏六色的錢包和白色蕾絲帽“啪”地一聲掉進了廁所裏……這些趣事都讓我情不自禁地捧腹大笑。可當我讀到小豆豆誠心誠意地幫助泰明爬上“自己”的樹並和校長勇敢地交流自己的想法時,我又很佩服小豆豆的大膽和自信。

説心裏話,我很羨慕小豆豆,她有一個寬厚仁慈的媽媽,直到她二十歲之後,媽媽才跟她提起小時候因為太過調皮被退學的事情。如果當初在小豆豆還是個六歲的孩時,媽媽説:“怎麼搞的?你竟然頑皮到要退學!如果再退一次學,就沒有學校再要你了!”小豆豆一定承受不了這種教育。所以我覺得每個老師與家長都應該來讀讀這本書,來探索孩的內心世界,找到一種適合孩子成長的教育方式,瞭解孩的內心世界才是教育孩的出發點。

我也非常喜歡那位慈祥、温柔、善解人意、為他人着想的小林校長和奇特的巴學園。我覺得有這麼一個校長是小豆豆的幸運,也是孩子們的幸運。小豆豆被原來的學校退學後,媽媽帶她來到巴學園,小林校長認真又耐心地聽了小豆豆四個小時的話,並同意讓小豆豆在巴學園讀書。看到這裏,我覺得這個小林校長非常了不起,因為對我來説,從來沒有一個大人願意這麼認真地聽我説這麼長時間的話,包括我的父母。難怪小豆豆一下子喜歡上了小林校長,我也喜歡上了這個校長。小林校長説:“無論哪個孩子,當他出世的時候,都具有優良的品質,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影響,有來自周圍環境的影響,也有來自成年人的影響,這些優良的品質可能會受到損害。所以,我們要早早地發現這些‘優良的品質’,並讓它們發揚光大,把孩子們培養成富有個性的人。”所以小林校長並不像其它校長一樣只追求孩子的成績如何好,他熱愛每一個孩子,總是對孩子們説:“你真是一個好孩子呀!”而且還帶給孩子們充分的自由,小林校長真是一個偉大的校長。

“巴學園”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學校。“巴學園”的教室是一個個廢棄不用的電車車廂。 “巴學園”的午餐是每到午餐開始的時候,校長就會問:“大家都帶了‘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來了嗎?”“海的味道”、“山的味道”原來是校長不想讓小朋友們偏食,所以蔬菜、肉類、魚類,都得吃。“巴學園”的教育方法是自己從喜歡的課程開始學起。“巴學園”的運動會是能夠自己策劃稀奇古怪的項目讓每個孩子都能發揮特長。“巴學園”的活動是上午如果把課程都學完了,下午大家就集體出去散步學習地理和自然,夜晚還在大禮堂裏支起帳篷“露營”,聽校長講旅行故事……“巴學園”裏的一切新鮮動人的場景是多麼令人羨慕啊!

這本書讓我記住了天真可愛的小豆豆,善解人意的小林校長,還有新奇有趣的巴學園,真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在巴學園裏,和小豆豆一起在電車裏上課、在森林裏野炊,在旱田裏除草……

《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二

小豆豆是個不幸的孩子,她被學校開除了,被老師看做是一個另類份子。

小豆豆又是個非常幸運的孩子,她有一個好媽媽。媽媽雖然很擔心,但是沒有責罵小豆豆,反而努力保護小豆豆幼小的心靈,不讓她產生自卑感。小豆豆進入了巴學園,遇到了小林校長。小豆豆在這裏如魚得水。

文字清新自然,於無聲處潤萬物。有許多小事,讓你感覺這就是我小時候遇到的事。比如,在逛廟會的時候,小豆豆堅持要買小雞,雖然媽媽説養不活的。同時,讓我以後教育自己的小孩子有很多心得。

1.不要老是指責孩子,傾聽勝於説教。

小林校長可以花4個小時聽小豆豆説話,而沒有任何不耐煩。小豆豆非常感激和温暖。同時,傾聽也可以瞭解小豆豆,就不會奇怪她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古怪的舉動。

2.要你學,變成我要學。

“海的味道、山的味道”,“好好嚼啊”,“散步”,融教育與生活,潛移默化。這不是填鴨式的應試教育,而是讓學生心情愉悦地學習到很多知識。而且在巴學園,學生可以從最喜歡的科目開始一天的學習。對阿泰成為物理學家有很大的幫助。

3.相信並尊重孩子的決定。

“放回原處”中,小豆豆為了找回掉到廁所裏面的錢包,去掏廁所。小林校長沒有阻止或幫忙,只是淡淡的説“弄完以後,要把這些全都放回去”。

4.多讓孩子接觸新鮮事物,認識世界。

小孩子對世界充滿好奇,這也是小孩子學習的動力。家長不要以這種事司空見慣為藉口,泯滅掉這份寶貴的天賦。“電車來了,“試膽量”,“温泉旅行”這些章節都可以好好品讀。

5.給小孩子穿最差的衣服去學校。

這是小林校長倡導的。這樣小孩子就可以無拘無束的玩耍,不用擔心弄髒弄壞衣服,被家長罵了。

6.樹立自信心,你不比別人差的。

小林校長一直努力消減身體有殘疾的小孩子的自卑心理,甚至在運動會時,刻意設置一些項目,讓他們佔據優勢。對高橋君的成長不無幫助。

7.引導孩子認識不幸的事情。

泰明的葬禮,阿良入伍前的茶話會。雖然外面戰火紛飛,巴學園還是提供給小孩子暫時的平和與安寧。

《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三

“不要把孩子們束縛在老師的計劃中,要讓他們到大自然中去。孩子們的夢想,要比老師的計劃大得多。”這應該是我在這本書中感觸最深的一句話吧。

孩子本來的天真和善良,總是會被所生活的環境、還有大人的想法所慢慢改變,原本那些可愛的奇思妙想,原本那些奇幻的精神世界,都會因為不被理解或在別人的深深的質疑中一點一點地消失不見。

小豆豆喜歡站在窗邊看風景,看路過的宣傳藝人,看在樹上唱歌的小鳥,喜歡在籬笆中穿來穿去,喜歡一切新鮮美好的事物,這些美好的品質,都是大人所不能理解的美麗,所以我們的生活中才會有這麼多的孩子,在一次又一次的被責罵中自我否定,自我悲傷,然後失去最天真的快樂吧。

孩子回答了與老師的標準答案不一樣的話,老師否定了他;孩子對一些事物感到好奇,搬來小板凳站上去看,媽媽看到了,怕孩子摔倒,生氣地又罵又打;孩子看到小動物受傷了,哭得稀里嘩啦的,爸爸看到了,責罵他有什麼好哭的;孩子玩遊戲又弄髒了衣服,媽媽一邊嚴厲地斥責孩子,一邊將衣服脱下去洗……後來孩子再也不敢回答問題,再也不對外界的事物充滿好奇,再也沒有同情心,再也不敢盡情地玩耍,因為,他們害怕自己會犯錯,會被大人責罵。

大人總喜歡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孩子的行為,來判斷孩子的是非對錯,可是在孩子的世界裏,到底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小豆豆自己拿來鏟子想從糞坑裏把心愛的錢包找出來,校長看到了,告訴她要記得把掏出來的垃圾都倒回去;小豆豆被狗咬傷了耳朵,使勁地摁着不給爸媽看,怕爸媽責罵小狗,把小狗趕出去,爸媽着急地把她送去了醫院,和約定的時候一樣沒有責怪小狗;小豆豆爬籬笆刮爛了媽媽最喜愛的那條親手為她縫的布裙,她怕媽媽傷心,撒謊説是被人用刀子刮壞的,媽媽沒有責罵她,而是去理解她的樂趣和謊言……

小豆豆在一種充滿關愛和理解的環境中成長,她的善良與純真一直被呵護着,直到長大成人,依舊善良、純真、對生活充滿激情又快樂。

小豆豆們看到有小兒麻痺症的泰明、侏儒症的高橋君,沒有一個小豆豆去歧視他們;美國與日本正發生戰事,所有學校都取消了英語課,小豆豆們卻在齊聲念着“美麗的”是“beautiful”,在巴學園,日本和美國變得親近起來;小豆豆遇見被歧視的朝鮮人,想過去和他做朋友,並且告訴他“大家一樣都是小孩子”;小豆豆看到聾啞的孩子用手語講話,覺得那是全世界最美的動作。

小豆豆們不懂什麼是種族歧視,不懂什麼是政治和戰爭,不懂什麼是殘疾,小林宗作校長小心翼翼地保護着這些孩子,小心翼翼的守護着這片純淨的校園,教會他們愛與支持。可是,為什麼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是會有孩子欺負弱小,總是會有孩子高聲去恥笑別人,總是會有孩子破口大罵那些自己並不理解的人或事物?

教會孩子愛與生活,遠比教會那些生硬的知識要重要得多,保護孩子的純真和善良,遠比用暴力去強硬扭曲他們要美好得多。豆豆的母親、小林宗作校長先生,都是愛與理解的化身,包容和感染着小豆豆。

前不久看過一篇文章,對比了中國的國小教育和日本的國小教育,日本的國小教育更注重素質培養,而中國的教育一直在關注成績,素質教育是口號,高舉全面培養的旗幟,實則孩子的書包越來越重,還要請家庭教師來輔導功課,一年級就要學習對他們來説比較難理解的數學題,中國的國小生到了日本都能成為神童、學霸,可是,這真的就是教育孩子的目的嗎?

年紀尚小滿口粗話,喜愛插嘴,生活中不會問好,總是亂翻別人的東西,取笑同學,看不起學習能力差的同學,到底是什麼形成了孩子們這樣的行為習慣?

自己也曾帶過班,我從不在班裏大力表揚成績排名在最前的孩子,我表揚的都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在一次次考試中超越自我,分數或排名在一點一點進步的孩子,或是在學習生活中,不斷進步的人,因為我一直堅持的,是在義務教育的過程中培養良好的素質,因為這比虛擬的分數重要太多。

班裏也會出現欺負弱小的現象,班裏的小幫派欺負一個低智商的同學,説他是“弱智”,上課時取笑他,調侃他,路過時用手打他,用腳踢他。“弱智”同學在一種自卑和自我反抗中成長和生活,因為他的父親告訴他,被人罵時要罵回去,被人打時要用力打回去,因為他智商有殘疾,打傷了人也不用負責任,而且還要告訴老師聽,讓老師去教訓這些欺負他的人。於是這個孩子的性格日益古怪,與班裏其他孩子的關係也日益惡劣,當我接手這個班時,這種惡劣關係已經很嚴重了。

在這些孩子再小一些的時候,知道什麼是“弱智”嗎?大人強硬灌輸給孩子們的,只不過都是大人的想法、大人的看法而已,有多少大人能保護好孩子的純真和善良,教會他們愛與包容,或是教會他們善良客觀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在我讀到“泰明死了”這個篇章時,我哭了,一是作者以孩子的眼光描寫了心愛的同學離世的那種悲傷觸動了我,二是小豆豆的話讓我感動。孩子不懂生死,只是隱隱約約地懂得了離別,小豆豆對躺在教堂裏的泰明説:“也許,我們長大以後,有一天會在什麼地方碰到。那時候,要是你的小兒麻痺症治好了,該有多好啊!”。

是啊,多好啊。要是能有多一點像小林宗作這樣用心教育的老師,多好啊,要是能有多一點像小豆豆的媽媽這樣理解孩子的母親,多好啊。當我們用心去引導和呵護孩子們時,當我們把他們當成大人一樣去理解和尊重時,他們,才能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吧。

《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四

就像我在標題講的一樣,看這本書完全是衝着它的名氣。由於我是學學前教育的,所以這幾年都找這方面的書看。

小豆豆的那個年代是太平洋戰爭爆發的時候,在那個時候日本就有人對教育方式提出了質疑,並且自己行動,去辦了這樣一個學校。在中國,又是如何呢?

校長小林先生的教育是根據學生的特點,培養學生自己的個性、能力,讓學生在一個愉快的環境中學習,老師也瞭解每一個學生,關心每一個學生。學生之間的關係,師生之間的關係都很和諧。

並且校長小林先生還經常組織學生出去野餐,體驗生活。而不是在枯燥的教師中,在老師的語言中,被強硬的灌輸知識。

作為一個未來的教育工作者,我真的很希望能有一所這樣的學校,它不是夢想,我相信它會成為現實。

我覺得爸爸媽媽們也應該看看這本書,對自己教育自己會有很大的幫助。

《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五

以前略過一本書,書名前三個字也是“窗邊的”,似乎記述的是一顆豌豆的成長。看到《窗邊的小豆豆》,不由得和印象中的那本書聯繫在了一起。抱着把略過的書看完的心態,挑選了這本書。看着書封,瞄到“黑柳徹子”的名字,隱約覺得這本書與記憶中的書不一樣。卻又衝着“日本銷量第一的書”的宣傳語,決定耐着性子讀讀這本書。

原來,這是一個巴學園畢業生的回憶錄。她的名字叫小豆豆。一個因為好奇、探究而被原國小勸退的小女生,在巴學園度過了快樂無比、妙趣橫生的童年。在日本,巴學園曾真實地存在過,由小林宗作先生於戰前創立。那裏的校舍不是鋼筋混泥土建成,而是掩映在綠林裏的、改裝過的一輛輛電車。在電車一樣的教室裏上課,每天可以按自己的心情挑選座位;可以從老師羅列在黑板上的任務中挑選自己最感興趣的一項,開始一天的學習;可以在校園裏擁有一棵自己的樹。這樣的學校,想必沒有一個小孩會不喜歡。像小豆豆一樣,一定會在放學回到家後,充滿希望地期待第二天再次去到學校。

最特別的,在巴學園,孩子們都依着自己的天性成長着。就像校長小林宗作所描述的,每一個剛出生的孩子,都具有很好的品質,然而周圍環境的影響下,這些好的品質會被損害;教育就是要儘早發現孩子好的品質並將它們發揚光大。小林先生還特別強調孩子與大自然親近,而不僅僅是強調語言文字的效力。

小豆豆有幸進入了巴學園,避免了在一般普通國小裏可能讓自己一生揹負陰影的遭遇。她還應該慶幸自己有一位和善、耐心的母親。母親對小豆豆隱瞞了退學這件事,而只是告訴小豆豆需要還一所學校,保護了小孩子敏感易傷的心。

我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夠像小豆豆一樣幸運,進入一所有趣的學校;希望自己像小豆豆的媽媽一樣有耐心和愛心陪伴孩子成長;希望小豆豆擁有一個美好的、值得一生回味受益的童年。何不就給寶貝取小名為豆豆呢?

嗯,寶貝,讓我叫你豆豆,讓我陪你快樂健康地成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13g68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