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讀後感觀後感(精選多篇)

讀後感觀後感(精選多篇)

第一篇:讀後感觀後感

讀後感觀後感(精選多篇)

讀科技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務是發展,首先就是發展。這是因為:第一,只有經濟的發展,才能為社會的和諧安定有序提供物質前提。第二,社會上存在的種種不和諧現象歸根到底只能通過科學發展來解決。現在有一種錯誤的的認識,似乎公平和效率是對立的,要講效率就要犧牲公平,而講公平就要否定效率。從科學發展觀的角度看,效率不僅包括經濟效率還包括生態和社會效率,相應的公平也是經濟公平、生態公平和社會公平的統一。和諧社會的建設不是要不要發展的問題,而是隻有科學發展才能保證社會和諧。

讀完這本書後讓我深有體會的是發展越來越受人們的重視,利益需求多樣化的態勢越來越明顯,多樣化和個性化成為時代強音。

《雷鋒的故事》讀後感 雷鋒是家喻户曉的一位可敬的人,因為他身上有着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品質。

他小時候爸爸被共產黨抓走,得病而死。哥哥也因病死,弟弟因飢餓而死,媽媽懸樑自盡。成為孤兒的雷鋒,為了生活當起了地主的長工。

新中國成立,雷鋒開始認認真讀書,國中時就做張書記的助理。雷鋒是一個愛學習的人。因支援國家建設,雷鋒被調到了鞍鋼去。他來到那裏認真學習開推土機,把一車又一車的煤運了過去。後來去了焦化工廠去造宿舍,最後終於當上了新兵。

雷鋒他也是個樂於助人的人。在雷鋒當兵的生活中,他從未上過前線,但他也在默默的服務着。他為上前線的兵倒水,縫衣服······

1962年8月15日是一個普通的再也普通的日子,可是這天的上午,細雨霏霏,雷鋒和他的助理完成任務,回來停車,雷鋒下車指揮。由於雨天路滑,車子的左輪撞到了晾衣服的柱子,但雷鋒沒注意到,被撞到了頭,腦出血過多而永遠的走了。

雖然雷鋒叔叔離開我們很久了,但是他至今還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要像雷鋒叔叔學習,學習他那種誠實的品質,樂於助人的精神,並且做一個愛學習的人!

讀《童年》有感

寒假裏,我讀了《童年》這本書,我被書的內容深深地感動。

這本書寫了可憐的阿列克賽三歲喪父,從小就失去了父愛,和母親一起來到外祖父家,外祖父家是面臨着破產的小染坊主,經濟狀況不是很好,而且性格暴躁、自私、小氣。他在外祖父家待了一段時間,兩個舅舅待他也不是很好,粗野不堪,自私至極,每天要他做一些他不願意做的事情,經常打架鬥毆,愚弄和欺侮兒童,這都是他在這種環境下被迫做的。他加入這個大家庭後,從來得不到疼愛,但是他有一顆善良正直的心,後來在好心人的正確引導下,棄惡從善。有時也經常幫助別人,讓他從中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希望。

他的童年和我相比,我的童年無憂無慮,有哪一點要我自己憂慮的。這件衣服還沒穿舊,新的衣服又放眼前。每天在明窗淨几的教室裏,吸取老師們教給我們的新知識,我的生活是多幸福啊!想想阿列克賽苦難的童年,再想想自己美好的生活,我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呢?想想他沒吃,沒穿,我就不能浪費,要講究節約,懂得儉樸。

我要珍惜這童年的美好時光,立志學習,奮發圖強,讓自己的童年變得充實。

觀《雷鋒》後感 趁着雙休日,我看了這部影片《雷鋒》。雷鋒叔叔雖然只活了22歲,但他高尚的品德卻永遠保留在我們心中。

雷鋒叔叔在世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影片中也講到過雷鋒叔叔冒着傾盆大雨去醫院看病,可路上遇見一個老婆婆帶她的孫女去她媽媽那,那個小女孩因為路還很遠,就哭了起來,雷鋒叔叔把那個小女孩抱了起來,送到他媽媽那。

生活中,我們要向雷鋒叔叔學習,在公交車上要給老人讓座。記得有一次,我坐公交車時,一位小女孩給一位老奶奶讓座,老奶奶連聲説謝謝,公交車上的人都向小女孩投向敬佩的目光。

在生活中,有些人還是沒有學習雷鋒精神。比如一些人亂丟垃圾,破壞城市環境;一些對垃圾視而不見。比如我家樓下,有個蓋子沒有了,過了幾天,還是沒人把蓋子裝上,要是有人掉下去怎麼辦?一連過了幾天,還是沒人把蓋子蓋起來。我跟爸爸媽媽商量了一下,跟小區裏的有關負責人彙報了一下情況。終於有一天,我發現蓋上了蓋子。

今後,我們要向雷鋒叔叔學習,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好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觀愛心後感

星期二下午,我們看了一部-愛心.這部電影使我深深地被感動了.

母親是個慈善者,她讓自己的兒子把一筆錢給一些殘疾老人,而她的兒子卻拿去吃喝玩樂,母親聽後十分生氣.她知道自己得了肝癌,她時間已經不多了怕孩子以後一事無成,為了兒子忍下心,給了兒子幾百元把他趕出了家門,兒子賭氣出了門,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經過了種種事情後,兒子終於有了愛心.他在獻血時獻出了自己的一份愛心,母親在電視中見到了自己的兒子,十分高興.兒子回來 時,母親已經死去了

看完這部電影后,對我的感觸很大.我知道了做一個母親很難,做一個好母親更是難上加難啊!母親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放棄一切。電影中的那位母親,她明明知道自己所剩的時間不多了,她沒有讓兒子好好多陪她,而卻忍下心把他趕出了家門.表面上看母親是狠心的,她的用心良苦有誰知道?她為了讓兒子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她忍下了心母愛是偉大的,母愛也是神聖的.我現在應該努力讀書,長大以後來孝順母親,更重要的是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不要現在不珍惜,等以後才後悔,那時已經來不及了啊!

第二篇:《鄧小平傳》讀後感觀後感

性格決定命運

——讀《鄧小平傳》有感

《鄧小平傳》以一個外國人視角寫了鄧小平的一生,與國人寫偉人的傳記不同,他的語言比較生動,對於敏感問題也有新穎的觀點,令人耳目一新,本以為會是幫助睡眠的好書,沒想到會一連看了好些章節,迫於時間關係,我沒有通讀完全篇,但我所看的內容已經讓我對鄧小平有了全新的認識,我認為鄧小平的成就驗證了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

對於每一位中國人來説,鄧小平的名字意味着當代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並和社會主義的長遠發展、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聯繫在一起。然而鄧小平能有如此成就與他的性格分不開的,第二章中“無論置身何處,鄧的性格在十六歲和二十一歲之間應該已經形成了。但難以令人置信的是,他如此年輕就變得那麼堅強、自信。” 在這段中,作者表達了他對鄧小平的性格評價,也正是他的堅強和自信,讓他在陌生世界裏,靠他自己的智慧度過了一開始在國外艱難的求學生涯。

在建國以後,鄧小平由於受到四人幫各方面的陷害和誹謗,一次又一次地被黨排擠出去,被下放到農村去改造,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放棄自己的理想,而是邊工作邊思考中國的問題,為中國的命運而擔憂,“先天下之憂而憂”, 就是在這種環境下, 鄧小平總結出了自己的一套理論。看到他的三起三落,我不禁歎服,他的哪一次"起"不是升至人生巔峯,哪一次"落"又不是跌至命運的低谷?在人生的道路中,我們都在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成就自己的夢想,每個人踩着腳下的路,都走得那麼小心,那麼畏縮。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的知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路是靠自己走出來的,其中的艱難和險阻只會化成前進的動力,他的每次"落",都因為堅持了真理,堅持了自己的原則,每次的"起",都為着最廣大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出發,他盡心盡力的為革命的勝利和祖國的富強繁榮以及人民羣眾的幸福而奮鬥,其不屈不撓的精神讓人敬佩。

在後來,那就是改革開放,那是中國建國以來的第一次發展的曙光,接着這次東風,中國在不斷的成長與成熟,發展對外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強綜合國力。緊接着就是香港的迴歸、澳門的迴歸,這足以證明了中國國力的增強。沒有較強的綜合實力,在國際上是沒有發言權的,更何況是維護自己的主權。但

鄧小平又憑着他的自信和人格魅力,戰勝了英美等強國,以一種強硬的姿態維護了中國的主權完整,這不只是他一人的榮耀,這也是整個中國的榮耀,只要是中國人都會為之歡呼雀躍。

在書的末尾作者再次總結了鄧小平的品格,他堅強、不屈不撓,正因為這個珍貴的品格,讓他無論在人生巔峯和跌至命運的低谷都能坦然處之,創造了中國乃至世界政治史上的奇蹟。

正如作者在結論中寫道,關於鄧小平有些人會認為他過大於功,但絕大多數人會認為他功大於過,鄧小平同志以開闢社會主義建設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氣,開創了今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嶄新局面。他“三落三起”所彰顯的胸懷、智慧和意志,都可以給我們以深刻而永恆的人生啟迪。

第三篇:怎樣寫讀後感(觀後感)

宿豫區實驗高級中學高三語文備課組作文系列材料

怎樣寫讀後感(觀後感)

一、什麼是讀後感(觀後感)?

讀後感(觀後感)就是讀書筆記的一種形式,指讀完一篇文章或一本書後或看完一部電影后,把自己的感想、收穫寫下來。

二、讀後感(觀後感)的寫作方法及步驟

第一步:要讀好原文(看好電影)

讀後感(觀後感)的“感”是因“讀、看”而引起的,同樣觀後感也是因“看”而引起的。“讀”和“看”是“感”的基礎。

第二步:選準感動點

一篇文章、一本書、一部電影,我們閲後可以列出許多的感動點,但在一篇文章、書中的讀後感(觀後感)中只能論述一箇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因此,你要選擇你認為最重要的、角度最新的、現實針對性最強、自己感受最深、寫起來又覺得順暢的一個感動點。

第三步:擬訂題目

讀後感(觀後感)的題目一般有兩種:

(1)直接擬題:讀《??》有感《??》讀後感(觀後感)

讀《?.》後想到的我讀《??》觀《》有感

(2)以感點為正題,以“——讀《?.》有感”為副題。

世上無難事團結就是力量

——讀《綠野仙蹤》有感——《綠野仙蹤》讀後感

第四步習作方法和基本格式:

開頭:用一兩句話點明原文篇(片)名,説明感動點。

中間:

(1)簡介原文主要內容。注意:一定要重點寫與感動點有關的內容,以便自然引出下文的感想。

(2)用一兩句話,對原文加以議論,引出下文的“聯繫實際”。

(3)具體聯繫你所瞭解的、聽到的、看到的社會實際或自己的思想、學習、生活實際與感動(受)點,進行對比、比較、聯想。這部分是讀(觀)後感的重點,一定要詳寫。

結尾:再次強調感動點,總結自己受到的啟發或教育。

虛心才能進步

——讀《羣鳥學藝》有感

讀了課文《羣鳥學藝》,我懂得了一個道理:虛心才能進步、成功。(點名篇名,説明感動點)

這篇課文講的是,許多鳥向鳳凰學搭窩,貓頭鷹、老鷹、烏鴉、麻雀都只求一知半解,才學到一點膚淺的知識,就自以為是,覺得已經把搭窩的技術學到手了,一個個半途而廢。只有小燕子自始至終認真地聽,虛心地跟鳳凰學。最後,只有小燕子搭的窩漂亮、結實、暖和。

(簡介內容)

故事中的小鳥,有的驕傲自滿,有的謙虛好學,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對原文加以議論,引出下文的“聯繫實際”)

記得三年級上學期時,我就像課文中的小燕子一樣,虛心好學,對很多問題都喜歡鑽研。不懂的,就向老師請教。那時,單元測驗我常得第一。可是擋我連續幾次第一名以後,便開始像貓頭鷹一樣驕傲起來。數學課上,才聽老師講了一兩道例題,就認為已經學得很好了,再也聽不進去和同桌打打鬧鬧,嬉嬉笑笑。語文課上,常在下面偷看卡通漫畫書,根本沒聽老師講,老師問聽懂了沒有,卻帶頭高聲喊"懂了"。漸漸地,做作業時就感到吃力了,甚至發展到了抄別人作業的地步。期末考試,語文、數學成績卻沒有及格。唉!我這不是像課文中的貓頭鷹、老鷹、烏鴉、麻雀學搭窩一樣,不求甚解,半途而廢嗎?

(聯繫實際談感想,詳寫)

讀了《羣鳥學藝》我深有感觸:不虛心,怎能進步呢?

(結尾總結感受點)

有夢想誰都了不起

——觀《魯濱孫漂流記》有感

《魯濱孫漂流記》這部電影勃勃躍動着一顆勇於生存、敢於挑戰的心。它講述着這樣一個故事:

魯濱孫從小就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周遊世界。十九歲那年,魯濱孫不顧父母反對,他第一次出海,遭遇了風暴;第二次出海經商時被海盜奪去;後來逃到巴西經營種植園。在一次去非洲的途中,大船被打翻,魯濱孫一人僥倖逃生,流落到無人居住的荒島上艱難生存多年。直到第28年時,一夥叛亂的水手押着船長來到島上。魯濱孫救出船長,制服了叛徒,並搭乘那條大船回到了祖國,結束了這段漂流旅程。

魯濱孫是一個有夢想的人,並且為了夢想永不認輸、百折不撓,用整整35年的

時間來實現自己的夢想,真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看完電影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

暑假裏,我開始學騎自行車,能夠騎着車上學是我多年的夢想,之前爸爸媽媽總是説我還沒有到騎車的合法年齡,一直不支持我學騎自行車。現在我長大了,可以理直氣壯地瀟灑地騎着漂亮的自行車去上學,甭提多興奮!

可是練騎自行車可不是件瀟灑的事。開始的時候總要媽媽扶住,每一次媽媽都累得大汗淋漓,經過幾天的勤學苦練我可以不用媽媽攙扶而騎行一段落了,但是翻車摔跤是再所難免的,有時候在眾目睽睽之下還跌得挺“狼狽”的。這樣的日子沒有堅持多久,我就想放棄了,把自行車冷落在柴房間的同時也把自己多年的夢想拋到了九霄雲外。

後來,我靜下心來想了想:難道我的夢想就這樣放棄了?

終於有一天,我又鼓起勇氣推着自行車到小區的廣場上練了起來。雖然還是會一次次的跌倒,但是我的夢想在時刻鼓勵自己不要氣餒。我堅強地扶正車把,一踮一踮地又上路了。這樣一直堅持練習了一個月時間,到開學前幾天,我對我那漂亮的自行車已經操縱自如了。

今天是開學第一天,我理直氣壯地瀟灑地騎着漂亮的自行車去上學,彷彿所有路人的目光都注視着我和我那漂亮的自行車,我的心情甭提多興奮了——我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感謝《魯濱孫漂流記》,讓我們銘記着“有夢想誰都了不起!”

附: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之孝感動天

郯子鹿乳

詩曰:郯子親老, 雙目皆瞽, 入鹿羣中, 為取鹿乳。

郯子,春秋時期人。他天性非常孝順,父母年老,雙目失明,聽人説喝鹿乳會好,郯子就借了一件鹿皮的衣服,喬裝成一隻鹿,跑到深山裏,混進鹿羣中取鹿乳。獵人看到動也不動的“鹿”,抽出箭想射。郯子便慌忙立起身來,掀掉鹿皮,並大聲地把詳細的情形告訴獵人,才免掉了被射殺的危險。獵人非常感動,就把鹿乳送給他。郯子將鹿乳取回家中,雙親喝後眼睛復明。

後來,他做了郯國的國君,所治理的郯國雖是區區小國,卻頗有名氣,這其中主要原因是郯子的政績、才華和仁孝之德,贏得了人心。郯子治國講道德、施仁義、恩威有加,百姓心悦誠服,使郯地文化發達,民風淳厚,一些典章制度都繼續保持下來,對後世的影響十分深遠。

歷代帝王視郯子為德、才、威、雅的化身,郯子死後,後人建郯子廟、郯子墓來紀念他。據有關資料記載,當時郯子廟中塑有“三聖”像,即孔子、老子、郯子。人們對郯子的崇拜之情由此可見。

蔡順拾椹

詩曰:蔡順喪父,世亂歲荒,拾椹奉母,赤黑分筐。

西漢末年,河南有個叫蔡順的人,小時候就失去父親,與母親相依為命,因躲避王莽兵禍戰亂逃難來到了椹澗。誰知這裏也因連年兵禍,土地荒蕪,百姓流離失所,母子二人日子過得很艱難。為了能活下去,蔡順留母親在家,自己天天外出討飯,討到好一些的食物帶回家讓母親吃,自己只吃些野菜剩粥充飢。

後來,樊②崇率領的赤眉軍打到許昌,當時,老百姓害怕軍隊搶掠,逃的逃,躲的躲。本來就以要飯為生的蔡順生活更加艱難了,經常是跑了很遠,也討不到一口吃的。太陽落山了,蔡順還沒有返家,母親惦念兒子,就坐在村頭等候,故而今椹澗鄉菜園村西的山岡上還存有“等子寺”遺蹟。

又是一年青黃不接的時候,蔡順飢腸轆轆地跑到下午,還是沒能討到吃的。忽然,他發現一片桑林。看到地上落着不少桑椹,他如獲至寶,趕忙撿拾。他把黑紫色和青紅色的桑椹分開放入籃中,歡歡喜喜地往家趕。不料在回家途中遇到一隊赤眉軍,士兵們見他籃內的桑椹按顏色分開放置,感到奇怪,問其緣故。蔡順説:“黑紫色的是成熟的果子,味道甜,帶回家給母親吃;青紅色的發酸,留着自己吃。母親年紀大了,眼睛不好使,分開來母親好拿。”

好人總有好報。赤眉軍憐憫蔡順人好心誠,沒有傷害他,而且還要把搶來的米、谷、牛、羊送給他。但蔡順明辨是非,不義來的東西絲毫都不接受。

駐守在熊耳山上的赤眉軍士兵們看到蔡順如此孝敬母親,不禁思念起家鄉的親人,也就不想再四處征戰,都想回到父母身邊,以盡孝道。於是,士兵們就在營寨旁的小河邊洗掉眉毛上塗的紅顏色,高高興興地回家了。因此,當地羣眾就叫這條河為“洗眉河”。

等盜賊平定後,生活也安定了,母親卻不幸去世,還沒有來得及辦理喪事,不幸的事情又發生了,鄰居家發生火災,眼見火臨近,他就抱着母親的靈柩號啕大哭,這時火竟然繞過他家,這是孝子感動天地的證明!母親活着時怕打雷,每到下雨打雷,他都跑到墓地,抱着墓碑哭着説:“兒子在這裏,母親不要害怕。”蔡順不僅母親活着的時候孝順,去世後仍然事父母如活着一樣,確實做到了“事死者,如事生”。

實夫拜虎

詩曰:實夫歸省,虎銜其衣,拜請畢養,竟得全歸。

明朝包實夫,侍奉雙親,非常盡心盡力,同時他也是一位飽讀詩書之人,通達五經,明白做人的道理,學問、道德、涵養都非常高。他當時在太常(主管禮儀的機關)裏教書,每年歲末他一定要回家去探望父母。一次在途中遇到一隻老虎,他被老虎叼着衣服拖到山林裏去。於是,他就對老虎叩拜,説道:“你是不是要把我吃掉呢?沒有關係,那是我的命運註定的。但是,我還有父母在家,年紀很大,七十多歲了,能不能容我回去把孝養父母這一份責任盡到?我一定回來供養你,讓你吃。”沒想到老虎竟然把他給放了。可見一個人的真誠心一發,連兇猛的老虎都變得温順了,也似乎通人性,懂得了人類的語言,老虎竟自己走了。後來人們就把那個地方起名叫做“拜虎崗”,歷史上有明確的記載。

第四篇:寫好讀後感觀後感

如何寫好讀後感觀後感

所謂讀後感就是先讀後感,先讀就是在動筆前先讀懂原文的內容,是對文章相關內容的複述和濃縮;後感就是在讀後聯繫原文的內容,寫出自己的感想和體會,它是在“讀”的基礎上引發思考與認識。讀後感由“讀”和“感”兩部分組成,即“讀”是“感”的基礎,“感”是讀的結果。那麼,怎樣才能寫好讀後感呢?

一、緊扣原文,抓住中心。

讀後感的“感”是針對原文的內容而發的,原文的內容是“感”的依據,“感”必須是從原文引發出來的感想和體會。因此,寫讀後感必須認真閲讀原文,獲得真切感受。只有感之深才能言之切,沒有真切的感受,讀後感就寫不具體。但也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淡,而要從原文的內容出發,抓住感受最深的一點,即某一人物,某一事件,某一句話,或某一問題,把它分析深刻、透徹,這樣才能做中心突出,選材集中,使人願意看,並有所啟發。

二、聯繫實際,情感真實

閲讀文章後,要對現實生活和自己思想上某些問題的思考,這種思考形成文字就是感想。寫感想時一定要注意聯繫社會實際和自己的生活、思想實際,要實事求是,寫出自己的真實感想,不要説假話、空話、套話。那麼怎樣才能讓讀後感寫得具有真情實感呢?一方面要聯繫當前的形勢,努力挖掘某些社會現象及自己身邊發生的有新意的事情來寫;另一方面要選擇合適自己的內容用自己的語言來寫,這樣的讀後感才會有血有肉,中心鮮明。

三、敍議結合,表達感想。

讀後感常用的寫法是夾敍夾議,但必須以議為主,把讀後感寫成議論文。敍述時可適當引用原文中對自己教育最大、體會最深的章節、句段或人物的語言、精彩的場面等,切忌大量摘錄;所敍述的事實必須與中心思想有關,能夠證明論點。讀後感中的議是敍的深化,它必須在敍在基礎上議出自己的感想。

總之,寫讀後感可以提高閲讀和作文的能力;還可以增長知識,提高認識事物的能力。因此,我們要學會並寫好讀後感。

簡要歸納為以下三方面: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併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敍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係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説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寫讀後感常見的毛病。

1、述讀原文多,無“感”或“感”少,喧賓奪主。有的同學寫讀後感,主體部分完全是複述原文的情節,或加進幾句不痛不癢的評述。這些都違反讀後的最基本要求。

2、評述原文多,無“感”而發,牽強附會。這類文章混淆了讀後感與文學評論的界限,把無關緊要的內容勉強地扯在一起。也是有些同學最易犯的一個毛病。

3、空洞抽象,缺乏聯想,沒有引人入勝的新鮮想法。這類文章的主體部分往往展不開,主要是沒有打有思路。

4、蜻蜓點水,面面俱到,沒有重點。這類文章主要癥結是沒有把握原文的精神或主旨,沒有確立好感發點的要點。

怎樣寫讀後感想呢?在這裏我給大家做一簡單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1、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

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寫,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情節、一個人物、一句閃光的語言來寫,最好是突出一點,深入挖掘,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2、引用原文要簡潔,應以自己的語言為主。

可以適當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這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併為後文的感想作好鋪墊。要簡述與自己感想有直接關係的部分。

3、讀後感以“感”為主,要緊密聯繫實際。

寫讀後感想一定要有自己的觀點,談觀點和感想的時候一定要緊密聯繫實際。可以聯繫個人實際,也可以聯繫社會實際, 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級或家庭狀況??但無論聯繫哪方面的內容,最重要的是要與原文內容密切相關。

4、結尾既可以迴應前文,強調自己的觀點;也可以提出希望,發出號召。結尾時通常可以迴應前文,再次強調自己的觀點;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希望,發出號召。要做到恰當回扣“讀”的內容不放鬆。

讀後感例文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主要講海倫凱勒在一個無聲無色的世界裏,靠着一顆不屈不撓的心,以驚人的毅力,畢業於哈佛大學,並建起慈善機構,把慈愛的雙手伸向全世界。

看完這本書我被海倫凱勒這種精神深深地震撼了,特別是書中那一句:“事情往往就是這樣,一件東西一旦失去,才會留戀它。”使我思緒萬千,想起我為了貪玩,忘記時間,等交作業時,才會留戀時間,才會有一種“時光倒流”的迫切願望;想起我寒假裏玩電腦,使自己的視力又下降0。2,才想起以前那雙明亮的大眼睛看東西是那麼的方便。

看到海倫凱勒那種不怕困難,以驚人的毅力,用生命全部的力量去奔走而建起的慈善機構。又想起自己的減肥計劃,仰卧起坐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就是沒做幾個稍微有點累了就停下來。跳繩也是,跳幾個喉嚨稍微有點難受了就又放棄,一次也沒堅持過,使自己的計劃一次次地泡湯。美味佳餚更是控制不住自己,總説吃了這頓再也不吃下一頓,但到了下一頓還是這樣説。

今天,我看《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才真正知道生命的寶貴,才真正瞭解“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句話的意義。我會重新對待我的人生,對待我生命中的每一件事。

例文二:《魯賓遜漂流記》讀後感

我讀了《魯濱遜漂流記》這篇小説後,深深被故事中的主人翁魯濱遜感動,他遭遇海難漂流到荒島上以 後,不是悲歎命運對自己的不公,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頭腦和雙手,修建房子、種植莊稼、養殖動物、工具、在絕望和無助中用自己的頑強和毅力與飢餓、疾病等作鬥爭,最後終於勝利的獲救。

一開始,魯濱遜揹着自己的父母跟着一隻船出海了,但是在一次雨中船遇難了,他在茫茫的大海里漂流了好長時間,最後被海水帶到了一個荒無人煙的孤島上,這個島上沒有人煙,只有他遇難船上的一隻狗和兩隻貓,他企圖向來往的船隻求救,卻發現哪隻船上的人是海賊。他用身邊僅有的一些物品建了一坐“房子”,後來又在遇難的船上找到了一些麪包、酒、衣服、槍彈等等??就這樣開始了他長達二十八年兩個月零十九天的孤島漂流。在這麼長久的時間裏,他不僅要戰勝寂寞和孤獨,還要戰勝飢餓和(請收藏好範文 網)疾病,更不能讓海上的強盜發現他,他總是樂觀的面對眼前的一切,珍惜身邊每一個可以讓他求生的機會,在困難面前他也害怕過,逃避過但最後總是戰勝了自己而獲得了生的希望。

讀完這篇小説後,我真的被魯濱遜的頑強和勇敢深深的感動着,他在哪麼艱苦的環境下,把自己從絕望中解救了出來,對我感動最深的是他的毅力,魯濱遜長達二十幾年對生的希望就是毅力,我不禁想到我們自己,我們對生活,對學習是不是也應該向他學習呢?遇到困難是不是也應該勇敢的面對而不在逃避呢?

記得我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常遇到一些困難,我不是想辦法克服它,而是和困難玩起了迷藏,有一次,我對一個數學問題特別的感興趣,但是始終沒有把這件事弄明白,如果我要搞清楚這件事,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和精力,於是我心安理得的放棄了,可是後來在考試中我又遇到了同一個問題,我還是沒有解決掉,我好後悔,我雖然暫時的“繞”開了這個困難,但困難最終又和我遇上了。

我們今天在生活中,學習上的困難和魯濱遜比起來,還是困難嗎?我一定要改掉我的壞毛病,遇到困難不再着“繞”着走,而是要像魯濱遜一樣,勇敢的和困難作鬥爭。

朋友,你看過這本書嗎?如果沒有我建議你看看!你一定也會和我一樣感動的

例文三:《農夫和蛇》讀後感

今天,天氣晴朗。吃過早飯後,我照例捧起《365夜故事》在房間裏津津有味地讀起來。我今天看了一個故事叫做《農夫和蛇》。這個故事很精彩,令人深受啟發。

《農夫和蛇》講的是一個嚴寒的冬天裏,一位農夫出門要去鄉下。在路上他看見了一條快要凍僵的蛇。農夫想:這條蛇都快要凍僵了,我得救救它。可他想到蛇很狠毒,又猶豫不絕了。“哎,我救了它,它應該不會恩將仇報吧!”農夫自言自語地説道。於是,好心的農夫千方百計把蛇給救醒了,可農夫萬萬沒想到的是蛇竟然會反咬他一口,毒很快地聚到心臟,農夫倒下了。

讀完了這個故事,我非常氣憤:蛇他不僅不報恩於農夫,反而還恩將仇報反咬農夫一口,它沒想想是農夫救了它,是農夫讓它能活動起來。哎,不過農夫也有過錯。他為什麼不先想一下,蛇被救活後是否會報恩呢?是否像他想的那樣單純呢?小朋友,你們千萬要記住了:救人也要看對象,對於那種狠毒的動物千萬要思考後果再做決定,可別像農夫那樣,也別像蛇一樣恩將仇報哦!別人救了你,一定要報恩啊!你記住了嗎?

例文四:《木偶奇遇記》讀後感

《木偶奇遇記》的故事是家喻户曉,它講述了一個任性、撒謊、懶惰、不愛學習、經不住誘惑的壞孩子經過種種磨難,並在磨難中接受了教訓,變成一個誠實、勤勞、勇敢、好學的好孩子的經過。

在皮諾曹身上我一次次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我也希望能找到一方奇蹟田,在那兒不用費力就能種出許許多多的金幣。但我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不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收穫到的一定是幻想。就像我們的學習一樣,沒有平時紮紮實實的基本功,靠走捷徑,臨時抱佛腳是不行的。

以前我也愛貪玩,一玩起來就把自己該做的作業都丟在了腦後,如果有人來邀請我去玩具城玩,我也許也會像皮諾曹一樣跟着他走。到底學習比遊戲要枯燥得多。現在我知道了,玩要有個度,尤其是外出遊玩前,一定要得到家長的同意,並按時回家,不讓爸爸、媽媽操心。

以前我遇事不合意動不動就愛發脾氣,耍小性子。甚至不分場合,在媽媽的辦公室,在學校的班車上就發脾氣,搞得媽媽焦頭爛額。媽媽找了一個機會跟我長談了兩個鐘頭。媽媽説,我們每個人這一生都不是平坦的,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每一個孩子就像一棵小樹苗,如果想讓它長成一棵又高又直的參天大樹,必須時時修剪它的側枝,不讓它走上歧路。當你有錯誤時,家長就像修剪工,就像書上的會説話的蟋蟀、小仙女一樣,時時刻刻幫助你、提醒你及時改正。

《木偶奇遇記》的故事展示給我一個個鮮活的事例,時時提醒着我,怎樣做一個又聽話又懂事的孩子。

《賣火柴的小女孩》讀後感

放下手中的《安徒生童話》,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的心在默默地哭泣,因為《賣火柴的小女孩》這個故事還依然在感染着我。

我彷彿看到了她那脆弱的身軀蜷縮在牆角,望着屋子裏透出的點點燈光;我又彷彿看到她那乾裂的嘴脣微微顫動,她好想能夠吃上一頓飽飯。哧!火柴被

擦亮了,變成了一個火爐,她想暖和自己的身子,火柴卻熄滅了。她擦亮的每一根火柴都變成了幻想中最美好的東西,因為她渴望温暖、渴望食物,渴望愛與快樂!

終於,她走了,在一個除夕夜,在一個美好的日子裏走了,她跟着她奶奶飛到沒有飢餓,沒有寒冷的地方去了。我為小女孩悲慘的命運歎息,我為人們對她的冷漠傷心。

我真的希望那個沒有寒冷,沒有飢餓的地方是我們這兒啊!也多麼希望我們能把她接到這兒來,可我這天真浪漫的想法是不可能實現的。

我已是淚流滿面,抬起頭,想把眼淚壓下去。忽然我看到一朵雲端,賣火柴的小女孩和她的奶奶幸福的微笑着,朝我招手??

第五篇:怎樣寫讀後感(觀後感)

怎樣寫讀後感(觀後感)

一、什麼是讀後感(觀後感)?

讀後感(觀後感)就是讀書筆記的一種形式,指讀完一篇文章或一本書後或看完一部電影后,把自己的感想、收穫寫下來。

二、讀後感(觀後感)的寫作方法及步驟

第一步:要讀好原文(看好電影)

讀後感(觀後感)的“感”是因“讀、看”而引起的,同樣觀後感也是因“看”而引起的。“讀”和“看”是“感”的基礎。

第二步:選準感動點

一篇文章、一本書、一部電影,我們閲後可以列出許多的感動點,但在一篇文章、書中的讀後感(觀後感)中只能論述一箇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因此,你要選擇你認為最重要的、角度最新的、現實針對性最強、自己感受最深、寫起來又覺得順暢的一個感動點。

第三步:擬訂題目

讀後感(觀後感)的題目一般有兩種:

(1)直接擬題:讀《??》有感《??》讀後感(觀後感)讀《?.》後想到的我讀《??》觀《》有感

(2)以感點為正題,以“——讀《?.》有感”為副題。

世上無難事團結就是力量 ——讀《綠野仙蹤》有感——《綠野仙蹤》讀後感第四步習作方法和基本格式:

開頭:用一兩句話點明原文篇(片)名,説明感動點。

中間:

(1)簡介原文主要內容。注意:一定要重點寫與感動點有關的內容,以便自然引出下文的感想。

(2)用一兩句話,對原文加以議論,引出下文的“聯繫實際”。

(3)具體聯繫你所瞭解的、聽到的、看到的社會實際或自己的思想、學習、生活實際與感動(受)點,進行對比、比較、聯想。這部分是讀(觀)後感的重點,一定要詳寫。

結尾:再次強調感動點,總結自己受到的啟發或教育。

虛心才能進步

——讀《羣鳥學藝》有感

讀了課文《羣鳥學藝》,我懂得了一個道理:虛心才能進步、成功。(點名篇名,説明感動點)

這篇課文講的是,許多鳥向鳳凰學搭窩,貓頭鷹、老鷹、烏鴉、麻雀都只求一知半解,才學到一點膚淺的知識,就自以為是,覺得已經把搭窩的技術學到手了,一個個半途而廢。只有小燕子自始至終認真地聽,虛心地跟鳳凰學。最後,只有小燕子搭的窩漂亮、結實、暖和。

(簡介內容)

故事中的小鳥,有的驕傲自滿,有的謙虛好學,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對原文加以議論,引出下文的“聯繫實際”)

記得三年級上學期時,我就像課文中的小燕子一樣,虛心好學,對很多問題都喜歡鑽研。不懂的,就向老師請教。那時,單元測驗我常得第

一。可是擋我連續幾次第一名以後,便開始像貓頭鷹一樣驕傲起來。數學課上,才聽老師講了一兩道例題,就認為已經學得很好了,再也聽不進去和同桌打打鬧鬧,嬉嬉笑笑。語文課上,常在下面偷看卡通漫畫書,根本沒聽老師講,老師問聽懂了沒有,卻帶頭高聲喊"懂了"。漸漸地,做作業時就感到吃力了,甚至發展到了抄別人作業的地步。期末考試,語文、數學成績卻沒有及格。唉!我這不是像課文中的貓頭鷹、老鷹、烏鴉、麻雀學搭窩一樣,不求甚解,半途而廢嗎?

(聯繫實際談感想,詳寫)

讀了《羣鳥學藝》我深有感觸:不虛心,怎能進步呢?

(結尾總結感受點)

有夢想誰都了不起

——觀《魯濱孫漂流記》有感

《魯濱孫漂流記》這部電影勃勃躍動着一顆勇於生存、敢於挑戰的心。它講述着這樣一個故事:

魯濱孫從小就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周遊世界。十九歲那年,魯濱孫不顧父母反對,他第一次出海,遭遇了風暴;第二次出海經商時被海盜奪去;後來逃到巴西經營種植園。在一次去非洲的途中,大船被打翻,魯濱孫一人僥倖逃生,流落到無人居住的荒島上艱難生存多年。直到第28年時,一夥叛亂的水手押着船長來到島上。魯濱孫救出船長,制服了叛徒,並搭乘那條大船回到了祖國,結束了這段漂流旅程。

魯濱孫是一個有夢想的人,並且為了夢想永不認輸、百折不撓,用整

整35年的時間來實現自己的夢想,真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看完電影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

暑假裏,我開始學騎自行車,能夠騎着車上學是我多年的夢想,之前爸爸媽媽總是説我還沒有到騎車的合法年齡,一直不支持我學騎自行車。現在我長大了,可以理直氣壯地瀟灑地騎着漂亮的自行車去上學,甭提多興奮!

可是練騎自行車可不是件瀟灑的事。開始的時候總要媽媽扶住,每一次媽媽都累得大汗淋漓,經過幾天的勤學苦練我可以不用媽媽攙扶而騎行一段落了,但是翻車摔跤是再所難免的,有時候在眾目睽睽之下還跌得挺“狼狽”的。這樣的日子沒有堅持多久,我就想放棄了,把自行車冷落在柴房間的同時也把自己多年的夢想拋到了九霄雲外。

後來,我靜下心來想了想:難道我的夢想就這樣放棄了?

終於有一天,我又鼓起勇氣推着自行車到小區的廣場上練了起來。雖然還是會一次次的跌倒,但是我的夢想在時刻鼓勵自己不要氣餒。我堅強地扶正車把,一踮一踮地又上路了。這樣一直堅持練習了一個月時間,到開學前幾天,我對我那漂亮的自行車已經操縱自如了。

今天是開學第一天,我理直氣壯地瀟灑地騎着漂亮的自行車去上學,彷彿所有路人的目光都注視着我和我那漂亮的自行車,我的心情甭提多興奮了——我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感謝《魯濱孫漂流記》,讓我們銘記着“有夢想誰都了不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el85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