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不要等到畢業以後》讀後感

《不要等到畢業以後》讀後感

[前言]《不要等到畢業以後》讀後感共含6篇,由本站的會員投稿推薦,小編希望以下多篇範文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不要等到畢業以後》讀後感

第1篇:《不要等到畢業以後》讀後感

下面由本站的作者為你提供《不要等到畢業以後》讀後感的寫法。

逐張逐頁的讀完《不要等到畢業以後》這本書,暗自慶幸自己看這本書的時間真是恰到好處,對於我們這些對未來充滿了迷惘、期待、恐懼而又興奮的大一而言,這本書為我們解釋了另一種大學生活的樣子。

這本書其實跟我之前讀過的書很不一樣,並不是那種泛泛而談,説説大學生該怎樣的怎樣,秋葉大叔用自己的經歷與成長感悟,讓這個分享顯得那麼的真切,同事每個話題還花心思設計了一個訓練題目,並且書中還額外的提供了很多有價值的素材,為這本書增加了許多額外值。

書裏有句話“在大學,讀什麼專業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學會獨立學習,把知識轉變成個人的魅力”。我當時選這個專業,老實説,確實是為了有個本科讀,再加上以前也學過跳舞,童子功還尚在,對舞蹈也還算喜歡,但絲毫沒有考慮以後就業的問題,但我仍慶幸讀了個好大學,對各種舞蹈都有喜歡的我,使得我甘願花大時間的時間精力去學習各種舞種。專業和職業裏有一小節講到通才和專才。這兩種人才社會都需要。秋葉大叔的看法很贊,“在走向通才的路上,得先在某個方向成為專才”,生存畢竟還是需要一門技能的,或者説,我們靠着一門好的技術生存的得好,烤着興趣特長而活得好。

以前其實是不怎麼喜歡讀書的,但上了大學後不知怎的就很迷戀讀書了,而且一發不可收拾,讀書帶給我的好處是沒法估量的,“讀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讓自己明白世界,看清自己,讓自己在無所依靠或者無所事事時,有一種嚴肅的力量可以寄託”,這句描述我很喜歡,在這個大數據時代,信息量太大了,所以也涉及到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內容去看,做到耗時短收穫大,又是一個選擇的問題,讀書和學習這章談到學習獨立思考,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這種能力也是讓我從一個淺薄的讀書者上升一步的必備能力。

章節開頭的兩句話“年輕的時候,經歷一場轟轟烈烈又黯然心碎的愛情,真的是人生寶貴的經歷”和“年輕的時候,能夠交到志同道合的人,成為一輩子的知己,真的是很幸運的事”,至此,第一句還沒有達到,第二句的幸運的事則已擁有,我也不清楚自己到底懂不懂愛,八成還是不懂吧,論年齡輪經歷,都還是剛發芽的嫩草,不過在這樣的年華里,有一段能讓自己成長的成熟的感情經歷,也很好,即是不是happyending,愛情可能很短暫,但友情會一直在身邊,沒有血緣,以後也許各奔天涯,見面的機會變少,但這輩子都別想抹去這份難能可貴的情誼。

打算畢業後就工作,那提前的準備工作一定要做好的,書中提到的如何瞭解面試的單位,如何寫一份好的簡歷實習、考證、禮儀等,都是非常好的建議,可以借鑑參考,至少對我就有很好的幫助,比如我在看完書後思考大四去哪實習,怎樣做足準備應對面試等。創業者也有很多種定義,現在更重要的是先積累些社會經驗、資本、知識,然後再考慮創業,就算不立志做多麼成功,但一定要嘗試。

以前看到一段話,談人生就是再走一個圈,走了半天,以為自己走了很遠,才發現怎麼終點就是原點,不如一開始就不走好了。可想想看,如果不走的話,又怎麼能發現原來這就是終點,這就是原點呢?每天看似重複,但能把大部分日子都堅持重複好的人,有一天就一定能爆發,往往是你堅持的還不夠久,“墮落不會讓我們沉淪,如果我們知道如何從中站起來的話”。

我個人覺得這本書還是很值得看的,再一次慶幸我沒有到畢業才發現這本書的存在,也許今後的大學生活會跟我原先設想的大不相同,但是還是很期待,總是得歸功於這本書,帶給我思想上的一次轉換。期待之後的講座,相信又是一次不錯的啟迪。

第2篇:《不要等到畢業以後》讀後感

這篇《不要等到畢業以後》讀後感範文是我們精心挑選的,但願對你有參考作用。

大學畢業了,可成長遠遠沒有畢業。

這本書就是一劑催化劑,加速你的成長,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要看頓悟時間早晚,也要看自己的領悟和執行能力,就像作者説的“讓一個人受到刺激是不夠的,還得讓他學會有效的思考;一本書只讓一個人陷入思考是不夠的,還的讓他開始採取行動。”

拿到書,幾天之內把它用心讀了一遍,給我的第一感覺,就如喬治奧威爾《1984》中寫的“最好的書,是把你已經知道的東西告訴你”。畢竟經歷過大學,所以對這些話題也都似曾相識,而他更有力更系統地把零碎的觀點整理出來。

我沒有按照秋葉老師的要求,立刻寫一篇長微博(但是在激發下寫了關於其他方面的已有十篇),因為覺得自己的文采不好,寫的也不深刻,僅有思考而沒有經過行動實踐,也只是痴心妄想。

後來,又把我書中關注的重點再重新過了一遍,並做了摘抄筆記。希望按照“思考→行動→總結”的步驟,開始着手做一些改變,把身上積累的灰塵撣一撣,強制自己輸出,和自己的惰性死磕,這是一個漫長痛苦的過程。雖然現在也沒有突飛猛進的改變,但還是鼓起勇氣寫下這篇遲來的書評。

就是這樣不完美,使他更生活化,彷彿看到自己的一些影子,我們不會望塵莫及,可以模仿學習的榜樣,充滿正能量。那他的成功有跡可循嗎?

所謂轉身,就是從傳統的產品經濟到體驗經濟的轉變,注重用户體驗,開發全新模式。立定,就是自己像植物一樣茂盛生長,站在自己所擅長的那個領域,然後擁有自己合適規模的客户。單點突破,實現微創新。呻吟,是把大喊變成嘟囔或呻吟。通過這樣一個“圈層現象”人際傳播,以點帶動面,直徑不斷擴大,先聚集氣味相投一小撮人,然後帶動一羣人,創建個人的品牌影響力。躺倒,就是接日月之精華,體察微小的變化,接受市場環境的信息信號。躺倒是一種放鬆的姿勢,是為了更容易被激發。每個人的生命都可以燃燒。

馬雲説:“我就是打着望遠鏡也都找不到對手。”對這句話的理解,除了表明馬雲自身強大,還有一層意思,就是大佬們對小人物力量的警惕。因為在互聯網時代,技術爆炸,再加上迅速聚集資源的力量,會有“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地球的能量”。這是互聯網帶來的福祉,同時,在翻雲覆雨變幻莫測的時代,大企業也要時刻保持危機感,一炊煙功夫就可能被社會淘汰了,比如以前我們看電視用的PPS一不小心就被愛奇藝收購,還有聽歌的什麼千千靜聽也不見蹤影了,為什麼百度擲重金收購91,就表明他意識到了威脅。曹啟泰在《人脈存摺》書中説“在你心目中被認定的敵人,你一定想得到防範的方法,怕的是跟你不平衡條件的對象”

而秋葉老師的成功之處,正是個人崛起時代的一個範例,他沒有自己的團隊,憑藉自己一人,擁有擅長做PPT這個技能,並且做到小有名氣,實現單點突破,這就是立定。上一篇文章中講到U盤化生存方式:自帶信息、不裝系統、隨時插撥、自由協作。他就是這樣數字時代的一個手工藝人,請和自由職業者區分開來,這裏只是説明專業能力的重要性,擁有一項生存技能,才能更好的團隊合作。可能愛好PPT的人,才知道還有這號人物的存在。通過微博博客、微信、豆瓣等自媒體以及書籍等,這得益於互聯網的發展,營銷推廣自己的個人品牌,形成小圈子,獲得更多的粉絲關注,逐步擴大影響力。在任何一個行業,你做到頂尖,把它做到極致,你的收入都不會太低。

第3篇:《不要等到畢業以後》讀後感

給大家帶來《不要等到畢業以後》讀後感範文,供大家參考!

前段時間讀完了秋葉大叔的《不要等到畢業以後》,我很慶幸沒有等到畢業以後才讀這本書,這本書對於現在的我確的確影響很大。之前讀完一本書,會覺得那本書很不錯,受到很大啟發,對我的影響很大。但具體表現在哪裏,我自己也沒想明白。究其原因,就是因為讀完後沒有進行進一步的總結反思,讓那些好的思想在短時記憶結束後就消失了。而讀完這本書,促使了我開始行動,也就有了開始每天寫日記,寫總結。不管寫的好與壞,對我來説,總歸有所改變,這是個大進步。

這本書跟我跟我之前讀過的書很不一樣,並不是在泛泛而談,説大學生應該怎樣怎樣,秋葉大叔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成長感悟,告訴我們讀大學,到底在讀什麼。這本書每一節都很簡短,但語言很實際,結構也很有特色,有實操訓練、推薦書目,還有同學的精彩分享,給本書帶來了很高的價值。

目錄中共有十個大標題,我想挑幾個談談我的收穫與感悟。

1、讀書和學習

上大學之前我其實是不怎麼喜歡讀書的,不知怎的上了大學之後就開始喜歡上讀書了。我想這有部分原因是咱們廣財大有個美麗的大圖書館,走進圖書館,看到琳琅滿目的書,聞到一股淡淡的書香味,總是讓我內心異常平靜。讀的書多了,也就漸漸懂得了讀書的價值和意義,讀書給我帶來的好處是無法估量的。秋葉大叔在書中説道:“讀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讓自己明白世界,看清自己,讓自己在無所依靠或者無所事事時,有一種嚴肅的力量可以寄託”。之前我也有想過人為什麼要讀書,答案很簡單,一句話,為了生命的完整,或者説是追回另一半的生命。現在很流行一半又一半的説法。“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其實最根本的,人生命的一半是物質,一半是精神。讀書是對精神的那一半生命的能量補充。在地球上所有物種中,除物質之外還需要精神滋養的就是人類。只有人,有精神生活,有主觀思維,會改造客觀,追求幸福。

2、個人和社會

這幾年,網上時不時會出現“老人摔倒不扶”的熱點話題,很多人認為這是社會風氣淪喪的表現。其實不扶並非完全是社會風氣淪喪的表現,還有其他的原因。不幫扶老人不能説明我們變壞了,只能説是我們國家不好的制度設計讓做好事的人沒有好報,所以不扶成了正常人趨利避害的正常心理。如果改變制度設計,願意做好事的人肯定很多。在心理學上,有一個“旁觀者效應”這個效應就是説在緊急情況下,如果旁觀的人很多,大家都會以為別人會給受害者提供幫助,自己就沒有去幫助,結果就是旁觀的人數越多,救助行為出現的可能性越小。所以有些人不是因為害怕不敢去扶,而是誤以為自己不需要去做,因為會有別人去救。這個社會需要從多個角度觀察。社會上的事並不是簡單的可以用好壞來劃分的,很多事情沒有絕對的對和錯,不同的的人站在不同角度,會有不同的認識。

第4篇:《不要等到畢業以後》讀後感

關於《不要等到畢業以後》讀後感的寫法與格式,請參考本文。

《不要等到畢業以後》是一本讓人看了目錄之後就不想停下來的書。目錄裏的很多東西,直指每個看書人的心靈,雖然這本書的受眾,是針對大學生的。可是像我這個畢業好多年的老人來説,看到這個目錄,還是有好多可以提高自己的地方。

我想本書的最大目的是想告訴讀者,一定要建立起獨立思考的習慣。獨立的思考自己的專業,獨立的思考,獨立的解決問題,獨立的看書,閲讀等等。

1、學會獨立學習。把知識能夠轉變為自己的個人能力。

2、在大學的時間裏,不在於學了多少東西,而在於,是否已經建立起自學方法,建立起一套有用的思維框架。

作者的方法是分析背景、找準問題,提出對策,建立行動,效果評估這5步來,像是做一個項目那樣等。而我現在還只會其中的3部,即計劃,執行,評估總結。我想,後續還應該把背景分析的東西加入到我的計劃中來。這樣子,可以把我的目標建立起來,為後續真正的評估,打下一個切實的基礎。不在只是做事,還有做事的目的。

定義一個清晰的目的,對比各種可能的策略,落實詳細的計劃,尋求合適的資源來完成,監督和完成計劃效果。

3、書中還提到了如何讀書,我想對於這個問題,當然是再是去重新温習一遍《如何閲讀一本書》更好了。書中提到一句話,我覺得很好“讀書的目的,看清自己,明白世界,讓自己無所依靠時,有一種嚴肅的力量可以寄託!”

4、習慣養成與不拖延,注意力集中等。

在書聽啟發下,我開始在思考着自己的生活人生。

A、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我現在是什麼樣的人,哪些習慣阻礙我進步。對於上述3個問題。我想我應該是現在寫下一個答案,等到3個月後,我再來思考這樣的問題。再對比一下。

B、想我的習慣養成計劃。總的來説,我有這樣的認識,可是這樣的習慣養成計劃,總是會在我的加班過程中,把那些好習慣給落下了。(健身,看書,早睡,早起等等)。所以我,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能夠把時間安排好,然後能夠很好地貫徹我的計劃和任務。

C、我覺得我缺少較好的一系列清單系統來促使我完成相關的習慣,任務和工作。

比如,閲讀,在閲讀時,我應該思考哪些問題,我目前為止沒有建立起很好的清單系統。比如,每看一本書,我都能梳理一下相關的閲讀目的,閲讀收穫,書中的精彩抄錄等等?

再比如,我的周總結回顧清單,感覺還是做的夠細,好多東西,總結過程中,感覺無法進行記錄。所以針對上述的問題,我想,能不能總結出或者找到這樣的總結規律。

D、番茄是個好方法,希望我能夠在這之中好生實踐之。

第5篇:《不要等到畢業以後》讀後感

《不要等到畢業以後》讀後感範文精選系列,如果你喜歡可以下載全文。

書得到的很早,卻一直沒有時間讀,今天在無情“耿媽”的英明決定下,很趕的把書讀完了。當我讀完這書後,我發現這書不僅僅是要讀後有感,而是要有用。

類似的書看的不少,但都很空洞,那些所謂的成功和大師都彷彿隱藏在雲端,而《不要等到畢業以後》卻很接地氣。不要等到畢業以後!畢業前我該幹什麼?無意之間就有了一種想要去行動的熱血,而我想作者的本意也正是如此。

這本書不像是一位朋友帶給我的建議,而像一位嚴厲的老師,快,快去思考,行動!在書中每一章節後面都會有一個“實操訓練”,挺像課後的隨堂練習,這一點是這本書的.亮點和成功之處,也正是我為什麼説他像一位嚴厲的老師了。

緊趕慢趕讀完這本書,有兩個很深的感觸:思想、夢想。所以趁熱打鐵的丁點激情寫下這些想法。

思想作為一種本能,主要體現去思考、去解決問題。同大家面對的問題時往往會去思考,現在就會出現兩種情況:

1、我想想感覺做不到,算了吧。

2、想想感覺有點困難,先不想了,行動吧!

秋葉老師在這本書中幾乎把大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給歸類了。然後沒有寫下那些可能來取捷徑而帶來的成功,他只是教會了我們思考,不説對與錯,並且給了一些要靠自己去實踐的真理。把精力用在解決問題上,不要讓自己陷入一種虛假的“二難選擇”。在糾結中無作為還美其名曰自己在思考。在書中還有秋葉老師推薦的書籍、網址、練習,給我們實踐和練習的空間,正是因為這些藥靠行動的真理讓我們知道了學會思想的魅力。

二是對於夢想,你的專業成就、戀愛期待,自己的以後可達到一種追求,小到生活中小小的幻想。它就存在於生活的每一天,並不是想象中的遙不可及。在這夢想中秋葉老師加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懷和個人經歷,看到後我也會遐想高中的時候我就老想着畢業之後,快點進入大學,畢業後的三個月我來到了我的大學,一個我四年後必須帶着完成夢想走向成功桂冠的人。對自己做一些小小的要求:進入學生會、拿獎學金

考研、留校……我做了些什麼?精心的準備面試,然後從兩三百人種選入校學生會、系分團委。這是我當時的所思所想,然後我去做了,也算完成夢想了。原來,夢想並不遙遠,我知道我想要什麼,我去做。而且我想在去回憶甚至覺得很快樂,為了不吃午飯參加面試是快樂的,忐忑的等待面試也是快樂的。享受這個完成夢想的過程是我對要拿獎學金、考研、留校的夢想更堅定不移。

我想説,我會等到畢業以後,看着我一步一步去成為會思考、行動、合格的大學生,那是我的大學想估計也被一一完成了把。

很慶幸能在大一就讀到這本書,感謝餓着肚子的靈感,感謝英明的耿媽!

第6篇:《不要等到畢業以後》讀後感

本站提供的《不要等到畢業以後》讀後感範文,都是經過我們會員精心挑選整理的。

人們都説,到了大學就特別輕鬆,課餘時間多,一天也就幾節課而已,想怎麼玩就怎麼玩。但是,真正到了大學以後才發現並沒有他們説的那樣簡單……我們有很多事需要了解、準備。不要等到畢業以後……

人生規劃、就業、生計與夢想,這本書裏應有盡有,它不像哲學書那麼深奧難懂,難以接近,也不像兒童故事書那樣過於淺顯。它不僅讓我們看完後思考,還設法在每一個要點後面設置題目讓我們採取行動,特別適合我們這種對大學生活和未來十分迷茫的大一新生,如同一場及時甘露。以下是我目前感受最深的兩點:

擊敗拖延症!

大學的課餘時間很多,特別不想以前一樣。現在沒有老師總是管我們,監督我們,沒有父母的嘮叨,於是很多人開始懈怠了。這時候,傳説中的拖延症就開始氾濫、擴張。正如秋葉老師所説,很多人以前就有拖延症:考試前一週才開始複習、假期快結束才開始熬夜趕作業等等,都是拖延症的成就。長此以往,拖延症會越來越嚴重,甚至到最後會影響我們最初制定的目標,如同蟻穴一樣,可以使大堤潰崩。

我一直都贊同“先苦後甜”的説法。學習生活上來説,如果一開始就把某個任務積極地去完成了,那麼接下來的空餘時間,我們就可以放心大膽的去玩耍,去學習其他知識,不用到最後期限的時候熬夜趕工那麼辛苦。今日事,今日畢。

化大為小,逐個達標

在剛開學的時候,耿老師讓我們自己寫下自己在大學要完成的十個目標,越具體越好,這與秋葉老師提議的方法一樣——目標具體化,化大為小。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我以前曾是班級前十,是老師重點培養的種子選手,由於種種原因,我選擇了藝術。伺候,由於專業課耽誤了文化課,我的文化成績一落千丈,特別是數學。作為一名理科生,曾經又那麼優異,我對自己很失望。最初,我自己購買試卷整套整套的做,但幾乎毫無起色。於是我冷靜下來,分析卷面查找弱點,並且逐個題型的去攻克,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這樣我不僅完成了小目標,向終極目標更近了一步,而且獲得了成就感,有動力繼續奮鬥下去!所以制定短期目標是非常實用的方法。

我們都是在快畢業的時候才愛上學校的,愛上這個充滿我們青春的記憶,又愛又恨的學校。我們都是在失去後才懂得珍惜,可惜沒有後悔藥……不要等到畢業以後遺憾行動的太晚,不要等到失去以後才悔不當初。保持一顆前進的野心,無論最後是否到達目標,至少我為它奮鬥過努力過,沒有墮落,我無悔!

本站的小編希望你能喜歡以上6篇《不要等到畢業以後》讀後感範文,你還可以點擊這裏查找更多《不要等到畢業以後》讀後感範文。

標籤: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3q9w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