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精品多篇】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精品多篇】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精品多篇】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篇一

“有些鳥註定是不會被關在籠子裏的,因為它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着自由的光輝。”這是電影版的《肖申克的救贖》中的經典台詞,看完這個電影以後深受震撼,迫切的想找到原着,看看原作中的情景,依舊沉浸其中。

對坐牢的人而言,時間是緩慢的,有時你甚至認為時間是否停止了,但時間的的確確在流逝着,瑞德和他的朋友們曾給安迪一張海報作為一週年紀念,而下一次時間的概念已是19年之後。此時安迪不再只是一個普通的囚犯,一個偶然的機會,他開始用自己豐富的金融知識幫助獄卒“合法”地逃税,代價是請他的同事一人三瓶啤酒,當時的情景怪異極了,相信瑞德也有同樣的感覺,突然之間,就變成安迪佔上風了,獄卒哈力腰間插着槍,手上拿着警棍,但是突然之間,在陽光下,這一切都不算什麼,也許在囚車載着瑞德和他的朋友們穿過肖申克的大門,走出囚車踏上運動場以來,他們還不曾有過這種感覺,這種自由人的平等和驕傲。就好像自由人,在修繕自家屋頂。安迪,他坐在陰涼的地方,臉上掛着微笑,看着這些傢伙喝他的酒。命運變化無常,但這一刻給這些人帶來的愜意和温暖,都會像陽光一樣撒在他們的心頭友誼也油然而生。當典獄長知道安迪的才能後,安迪開始幫助典獄長洗黑錢,並因此得到了更為寬厚的待遇,他甚至不厭其煩地給州政府寫信,並在幾年後得到了迴應---政府向肖申克監獄捐贈了圖書、唱機、甚至史無前例的監獄圖書基金-每年500美金。

然而安迪並未放棄逃走的希望,安迪最終走了,安迪的海報後面有一個水管狀的洞,用的是他採集石頭時所用的六七寸長的錘子,瑞德曾經説過用它挖地道需要6XX年,但事實上安迪只花了20年。20年後安迪離開的那一天,他把小錘子藏在聖經裏,並最後把它留給了典獄長,帶有清晰痕跡的聖經諷刺地寫着,“典獄長,你説得的對,救贖就在裏面。”安迪從未放棄過信仰,只是他相信的是他自己。

在最初兩年的地獄一樣的生活中,安迪必須象一隻機警地面對獄中的不公平和不人道,每一次都被折磨得遍體鱗傷,儘管他經歷了此多痛苦和折磨,但他從未忘記自己的信仰和希望。()安迪始終帶着一種含義不明的表情,沉默卻意志堅定,機敏過人卻從不無謂地冒險,去實現他的目標。當安迪終於爬出惡臭的污水管道,站在大雨中情不自禁的時候,安迪張開雙臂,是的,他自由了。

也許,肖申克能給我們更多。你有沒有想過,在現實中當我們面對着壓力,嘗試和挑戰,是不是已經不再勇敢,轉而放棄和逃避,找到淡然和寧靜當作藉口。就像書中在肖申克渡過了半個世紀的布魯克斯在終於獲得了他盼望已久的自由之後,竟然無法適應外面的世界而陷入深深的恐懼之中,在監獄中,他是有身份,被人信服的老人,管理圖書館,而在這個社會中,他什麼也不是,甚至連一張借書證也辦不到,他已經習慣了監獄的生活,並向囚禁屈服,終於,孤獨、無所適從和一種對於未來漫長歲月的絕望徹底摧毀了他,他只有在死亡中才能獲得解脱。

“只要心中滿懷希望,就可以獲得自由”安迪始終相信這句話,他也確實這麼做了,在希望的盡頭有他想要的自由,他的自由很簡單。每一個人都會死的,但不一定每個人都真正活過,生命如此的珍貴不容許我們荒廢,真正活過就得得到自己的承認,承認真正的自由過,走到人生的盡頭回首一生不要後悔沒有和自由真正握手,而是得微笑,滿足的對後人説我曾為了夢想和自由而奮鬥過。

終於,安迪和瑞德兩個老朋友在墨西哥陽光明媚的海灘重逢。與當一片滿載着希望的羽毛緩緩飄蕩的時候,生活便被幻化成了一首優美的圓舞曲。無論最終得到的是什麼,永遠是最值得回味的。因為擁有願望,擁有夢想,一切都值得永遠珍藏。當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時,請保持微笑,充滿希望,向着夢想努力!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篇二

高中時代大概就只有高一的暑假才放兩個月,雖然高中的生活充滿着緊張,但是誰在過程中學會了堅持與努力呢?無疑這個假期有人選擇旅遊,有人好好計劃着自己的生活,待下學期讓人刮目相看。我也本着這樣的心態,完成的沒有完成的都將消逝在這個夏天。那麼就寫下我看完這部電影的觀後感吧,好與不好,都希望自己能把敲下的字慢慢地滋潤起來。

瑞德是安迪最得力的友伴,安迪也是。安迪在裏面用了20年的時間來救贖,其中忍耐着欺凌與侮辱。他卻從沒放棄過自己的計劃,用平常的愛好來掩飾自己的行動。時間慢也快,時間快也慢,但卻造就了一個人的成與敗。安迪最終逃出了獄,瑞德出獄後也不知何去何從,早已被制度化的他已趕不上外面生活的步伐,活在了恐懼之中。他答應過他的友伴,他必須去履行諾言,最終踏上了尋找安迪的路程。結局如大家所願,他們終於還是再次相遇了,但是地點時間不再一樣。他們站在無邊無際的海岸上,他們笑着,因為他們離開了那個制度化和殘暴的世界。人生有好多條路可以走,在困難面前選擇毫無畏懼的人才能看到前面的希望,希望是生活中的良藥,若有了希望,生活便有意義。

我認為這部電影故事是以堅持和忍耐的心態去面對生活的黑暗與腐朽,安迪用了20年的時間挖出了一道通往外面的隧道,這個祕密誰也不知道,誰也不敢相信他居然有這般的忍耐與恆力,剛進獄不久的他就像瑞德幫他弄到一把錘子。瑞德也不會想到他會有如此的與眾不同,他説想越獄至少要花上百年的時間。.。但結局也只有到最後才知道。所以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太快否定自己,給自己一些時間與耐心,成功的光芒就會在黑暗中熠熠生輝。只要立下了決心,過程再苦再累又如何呢?只要達到目標,逃離這個負能量的地方,把希望放進心裏,到最後再把它轉為現實。你做不到的事情,往往是因為別人比你更知道意義的重要性,是因為別人知道他想要怎麼主宰自己的人生,自己的人生由自己主宰,別人無法完全懂你,唯有自己才知道自己想要的。

追夢若冷就用希望去暖,希望的花兒便在陽光的沐浴下茁壯成長,儘管有再大的風雨,只要你願意好好得看護它,又怎會怕呢。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篇三

世上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只要你想,只要你做,一切皆有可能。

在《肖申克的救贖》中,男主杜方因被冤枉而被判處終身監禁。入獄後,艱苦的生活並沒有讓他墮落,他堅信,自己是不屬於這裏的。於是他默默地忍受那些痛苦,暗地裏觀察着、思索着。他知道他不可能靠別人的力量離開監獄,於是他便制定一個天衣無縫的計劃。他向瑞德買來錘子、海報,以雕石為藉口鑿地道;他利用自己的才能幫助典獄長逃税,得到那些特權,他不斷地擴大自己的控制範圍……最終,在如此嚴厲的看管下,他逃了出去。

在19年的牢獄生活中,他聽到了無數人對他的否定,但他都沒有動搖逃跑的想法。我最記得杜方問瑞德的那一段話:“你知道那個一直藏在我心底的閃着光芒的東西是什麼嗎?是希望。”瑞德卻對他説:“在這裏,希望是不可能存在的。”杜方只是笑了笑,後來,他用行動告訴了瑞德,一切皆有可能。

曾經有一篇文章説到,人類不可能在1分鐘內跑過一公里。在這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人們的心裏都是默認了這個“事實”。但是突然有一天,有一位運動員做到了!緊接着,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難道是那些人有天生神力嗎?很明顯,不是。他們的心裏沒有想什麼可不可以,只有做不做。

無論大事小事,如果你想完成,那麼你就去做,相信一切皆有可能。你有一個夢想,那就制定計劃,堅持不懈地向着夢想前進,總有一天,你會到達夢想的彼岸。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1300字 篇四

在我們自己的現實中,我們註定是自己劇中的主角,而電影給我們一個局外人的機會,所以我們經常喜歡以一個局外人角色從影片中尋找自己、審視自己,總喜歡從電影中尋找生活、審視現實。這一次我看最多的是體制下的自由和永不熄滅的希望、壓抑下的友誼以及善惡的歸宿。

片中瑞德關於監獄高牆的一番話語發人深省:“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的,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監獄就是如此的將一個人徹底改造,獄中計算時間的單位不是日月年,而是以十年為一個計量單位。當看忽然間歲月已逝,生命的旅程只能以時間為刻度的時候,任何人的希望都會消失殆盡。瑞德曾經告誡安迪:“希望是危險的東西,它是精神苦悶的根源。”然而倔強的安迪始終堅信着希望,沒有一刻不在構築着自己的希望,而且祂一直試圖用圖書和音樂重新點燃獄友們的希望。

肖申克就如現實社會的一個縮影,那裏有最廣大的“遵紀守法”的市民,有橫行街市的惡霸,有濫用職權的當道者,有巧取豪奪的投機者,當然有潛伏伺機而發的智者。肖申克中生存體制又如當今社會體制,“痛改前非”的人一次次被重新投入黑暗之中,當權者幹着骯髒的勾當卻會在公眾面前宣講“拯救之道”,似乎只有當性格沒有稜角,思想失去火花,被“體制化”的人們習慣逆來順受的時候才可以平安生存。影片中當瑞得“因沒有報告而撒不出一滴尿”時,伴我的不是發笑而是顫慄:體制可怕啊!老布在光明來時因無法承受陽光的照耀而選擇死亡,那一幕,我看的不是老布懸掛着的身軀,而是個性與思想的死亡。

“制度化”這三個字最大的含義,或許不是真正的體制,而是我們所依賴的生活習慣。平時,我們依靠習慣生活,也在超越着習慣,但最多可以有限度地實現個人的自由,就象安迪一樣拯救了自己,卻也拯救不了集體。瑞德一直在努力“改過自新”,卻又無助習慣性地生活着,最終在最後的每十年一次的假釋審查時,留給我們一段經典的台詞:

“我沒有一天不在後悔,但並非受懲罰才後悔。我回首前塵往事,那個犯下重罪的小笨蛋。我想和他談談,我試圖講道理,讓祂明白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但是我辦不,那個少年早就不見了,只剩下我垂老之軀。”

我想瑞德絕不是對審查者説這番説,而是説給我們芸芸眾生。是啊,生在人世間的你我凡人,在不知不覺中,便會在習慣性的生活狀態中耗費掉自己的生命。很多時候,我們會説:如果能夠回過去,能夠糾正那些走錯的路、做錯的事、説錯的話,該有多好!如此,我們會面對那些愛錯或沒有愛錯的人,會用所有的激情和真誠再博一次。可是,世尙沒有如果,我們無法回過去。

再次經歷了140分鐘聽覺與視覺的洗禮,沒想這次依然被感動的差點熱淚盈眶,影片中真摯的情感讓我想起來了社會尙流行的“四大鐵”,我想鐵窗肯定應該也算“同過窗的”吧!

《肖申克的救贖》無疑是一部勵志的傑作,該書中的一切似乎都在表明:日常生活埋葬着所有的希望和夢想,以及對幸福、自由、友誼和愛情的感知能力。面對挫折、艱難、失敗,是消沉還是奮進,是堅持還是棄守,是偃旗息鼓還是勵精圖治,《肖申克的救贖》給了我們一個明確的答案。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篇五

故事發生於二十世紀中期,主人公安迪在感情上受挫,妻子出軌,因此他產生了殺人的念頭,但他理智地沒有這樣做,戲劇性的是恰巧有人在這個節骨眼上將他妻子和她情人殺了,所以他百口莫辯,作為替罪羊鋃鐺入獄,開始了長達二十多年的監獄生活。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安迪對自由的渴望,他本無罪,卻不得不忍受監禁之苦,但他沒有被殘酷現實擊垮,仍然積極面對生活,安靜地做自己的事。

有人説他能逃出去是運氣好,事實呢?運氣或許佔了一部分,但最重要的是監獄的生活沒有磨平他的鬥志,沒有將他變成布魯克那樣體制化的人,因為他知道,他不屬於這裏,他始終沒有放棄重獲自由的希望,所以他會為了自由去和典獄長做各種鬥爭,甚至為了那充滿不確定性的出路而付出近十年的努力。所幸他的堅持換來了最後的成功,他在遍佈糞便,污穢和老鼠的狹窄下水道里爬行500碼,到達了自由的彼岸,實現了靈魂和肉體的重生。

我們每個人在面對困境的時候,是否也該像安迪一樣對希望有着獨特的執念與信仰?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篇六

高曉鬆曾説過:“一生純良,不捨愛與自由。”小説將愛與自由,兩個不同意義的詞交織在了一起,因為心中有愛,所以心懷希望,他會去自我救贖。而自由就是愛與希望的實現。

作者筆下的肖申克,是一個充滿齷齪和骯髒的世界。這個監獄有着他隔絕人世的獨立的生活,但是,這份獨立,也恰恰成為了當時美國政治的一個縮影。一個未曾犯罪的安迪被抓進去成為犯人,而那些獄警,監獄長卻做着偷税漏税等等一系列的不法行為。善與惡的界限也由此變得模糊模糊。

同樣,這還是一個被嚴重束縛的,會令人失去自我地方。監獄長説過,“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當我們看到,那些出了獄,但卻無法適應社會的人們最終自殺在自己家中時,那隻被放生,但最終卻餓死在監獄角落的鴿子時,我們都會明白,那份自我和獨立的意識,是多麼的重要。

在決境中不輕易被打倒,在過錯中不輕易迷失,自我勉勵,自我救贖。心懷夢想,方能召喚希望。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篇七

希望是什麼?每次觀看這部經典影片,《肖申克的救贖》都會給我帶來全新的感悟。第一次看《肖申克的救贖》,我被主角安迪為了重獲自由與新生,竟然用長達十幾年的時間挖地道並越獄成功的智慧與毅力而深深折服!在長達幾個橄欖球場寬的惡臭地道里爬行,只為通向自由的另一世界,不同於高牆封閉的肖申克監獄,而是充滿希望與自由的另一個世界。

“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次看《肖申克的救贖》,我們都可以從不同的視角來解讀這部影片啟人心智的細節魅力。希望是什麼?對於幾乎耗費一生時光在監獄裏的囚徒來説,希望是重新獲得自由。但是很多囚徒從最初入獄的失望,逐漸麻木並習慣關住他們的這個“鐵籠”,甚至到最後嚴重依賴這個讓他們絕望的牢籠,一旦離開它重回社會,便開始無所適從,陷入深深的恐慌中。影片中的八十多歲的監獄圖書館管理員老布就是如此,獲得假釋卻無法融入這個社會,被監獄“體制化”而無法自拔,最終上吊自殺。類似於心理學上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被害者對犯罪者產生情感,被體制化的人對體制產生依戀。

現實是,我們都有或多或少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我們對某些禁錮我們思想與靈魂的東西而不自知,反而在長年累月下習慣並依賴所阻礙我們前進的東西。重拾希望,重獲自由,就必須保持冷靜的頭腦,認清腳下的路而不至於迷失在茫茫的人生霧霾之中。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篇八

當你跟別人談論電影的時候,讓其説出自己喜歡的一部作品的時候,很多人答案相同的那部作品,在我看來就是一部好的作品,值得你去好好再看一遍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無疑就是那樣的一部作品,上映至今點擊量過幾百萬次,而且是一部你可以反覆看幾遍不會覺得膩的電影。

我在很早之前就看過這部電影,記得在一本書中看過這樣的一句話,當你太年輕的時候,就讀了它或者看了它,以為是“讀過了”或“看過了”其實是“錯過了”太年輕的時候,有些東西是看不出或者讀不出味道的,當你到了需要它的年紀的時候,卻沒能再次跟它相逢,這是一件遺憾的事,當年看了這部影片就覺得情節安排的有新意,有意思但對裏面的深意一點沒有感覺,直到再此看它,才覺得當時忽略了好多的感受,今天想要來分享一下。

錯誤的時間裏對的人

故事圍繞的一起謀殺案展開,影片精彩的地方也正在此處,一個無辜的人被判處無期徒刑,可以説在最年輕有為的時候鋃鐺入獄,從而在高牆鐵窗下開始了自己的生活,安迪這個年輕的銀行家,冷靜的看着這一切,在本不該自己存在的世界和時間中生存,可雖然在錯誤的時間裏,但他卻是對的人,所以他會為修理屋頂的獄友申請啤酒,在肖申克的監獄裏從來麼有過的,他會為獄友申請擴大圖書管而積極寫信,他會問死去胖子的名字,雖然別人覺得無所謂了,他會將門鎖上給所有獄友放莫扎特,即便會關禁閉,可這一切都是一個對的人該去做的,雖然力量微不足道,可依舊給灰色的監獄帶來了一絲絲色彩,當然他也在贖罪,他説他也有罪,雖然搶不是他打的,但是他不善於表達的性格將自己的妻子逼走了,所以他在錯誤的時間裏在救贖自己的錯誤。

對的時間裏錯誤的人

影片的敍述是瑞德的旁白聲,故事的開頭就是瑞德申請假釋又被拒絕,從這個滿眼期待的中年男人身上你能感覺到他多希望可以順利通過,這個男人已經在這裏關了三十年了,他太渴望出去了,曾經有一個對話是他和安迪詢問對方是否是無辜的,當時安迪説自己沒有殺害自己的妻子像別人一樣是無罪的,然後轉而問瑞德,瑞德説我可能是肖申克這所監獄裏唯一有罪的人,他關押在監獄裏屬於罪有應得,他的過錯讓他屬於這裏,在這裏他從一個毛頭小子變成了老頭子,他在這裏贖罪,最後一次假釋的時候,他説了很多內心的話,有一段我記憶很深,他説他很想跟當年那個年輕人講講道理,可是他發現那個年輕人已經不見了,只剩下現在這個老頭子,無奈和悔恨也許都有吧,有人説經驗和忠告的最大的意義就是把它告訴其它人,所以才有他能在很多人以為布魯斯瘋了的時候説出他只是被體制化了的核心。

體制化下的所有人

對一個人最大的懲罰真的就是剝奪他的自由麼?我覺得最大的懲罰恰恰是剝奪你一切自由後,讓你適應和習慣這個所設計的環境,從而不再有希望,布魯斯死後,瑞德説過這樣一段話,你剛來的時候你很痛恨這些高牆,但慢慢的你就適應了這裏,再後來你開始依賴它,離不開它,當你獲得自由後,反而適應不了真正的生活從而選擇自殺,也許這才是監獄存在對人最大的懲罰,讓你在體制化下生存,從而改變你,瑞德幫助典獄長洗錢,他利用社會系統的漏洞杜撰出一個人,他曾跟瑞德説過他在外面是一個誠實正直的人就像一個旗杆,變成騙子之後才來到監獄,這裏竟然會改變了自己,很諷刺的對話,體制化下的所有人是否還有出路?

我想電影裏已給出了很明顯的答案,我想那就是希望,希望是一顆種子,讓人可以忍受一切煎熬,甚至戰勝死亡,當瑞德在想回歸到體制化下的時候它則是瑞德腦子裏唯一放不下的東西,它慢慢的被植入慢慢的在發芽,讓瑞德真正體會到自由人的感覺,可以為了希望去追尋,哪怕跋山涉水,但依舊充滿喜悦,體制化對有希望的人來説沒那麼可怕,可怕是你的內心失去的希望,有希望是一件美好的事,哀莫大於心死,心不死,一切就都還沒有結束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篇九

斯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贖》,寫的是一個關於希望,關於執着於這份希望的信念何其偉大的故事。

赫拉利在《未來簡史》中有一套令人震驚的觀點。他認為,人類之所以從動物中脱穎而出,不是因為人類會製造工具,而是因為人類能夠創造並相信虛無的東西。比如面對一片黑森林,人類會想像裏面有仙女,而動物只能想象出裏面有兔子,或者有獅子。於是人類依靠這種構建虛無的能力,最終形成了文化、國家等想象的共同體。而在《肖申克的救贖》中,這份能力便化身成主人公安迪·杜弗尼永不凋零的希望之翼。當然安迪之所以擁有如此堅定的毅力,是因為他原本就不屬於那裏,不屬於監獄中墮落的那一類,他是被誣陷的。可是剛好他妻子的死太過巧合,使他對圓滿的邏輯推理不知該如何辯駁,於是他就順理成章地成了殺妻兇手。在監獄中經過一段時間的消沉之後,安迪開始慢慢的恢復生氣,並實施他的逃亡計劃。“一個人不能讓心空着!”他説。他從獄友瑞德那裏弄到了錘子、勺子和一幅女明星海華絲的海報。為了掩人耳目,安迪開始雕刻一些小擺件。當有人和他一起住的時候,他就表現出各種惡習,讓其不堪忍受,自行申請離開。而為了讓自己擁有一直在一個房間持續不間斷挖掘的特權,他不惜用自己金融家的天賦幫典獄長。然而漫長的十幾年之後,安迪仍然沒有成功越獄。這時候一個新來的獄友帶來了他通過正常途徑證明自己無罪的證據,但是這一切都被貪婪的典獄長無情的掐滅了。沒辦法他只能在痛哭後重拾計劃。從開始計劃到成功,整整十七年。牆上的海報從海華坦變成了韋爾奇,而他也已從年輕的小夥變成了老頭。故事的情節如此漫長曲折,而人們向來喜歡美好的事物,因此當安迪最終在風雨交加的夜晚逃出生天,向天空張開雙臂之時,感動的喜悦使我彷彿也猛然張開了雙翼承載着自己飛昇涅槃。故事寫得太好了,我完全陶醉其中。

希望和強大的信念,是一個人走下去的全部支撐和動力,這也是這本書所要表達核心思想。作者斯蒂芬·金所説:“希望乃是人間至善!”正因為有希望,有憧憬,人才能活得更充實,更有意義,才能不斷去學習、創造。那些一時找不到方向的人才因此有了堅持下去的勇氣。因希望而堅持,也因堅持有了更多的希望,由此進入生活的正向循環。

在這本小説的結尾,有這樣一段美麗的文字:“我發現自己是如此的激動,以至於不能靜靜地坐下來思考。我想只有那些重獲自由即將踏上新徵程的人們才能感受到這種即將揭開未來神祕面紗的激動心情。我希望跨越千山萬水握住朋友的手,我希望太平洋的海水如同夢中的一樣藍:我希望……”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篇十

《肖申克的救贖》是美國作家斯蒂芬·金的代表作。該作品用第一人稱“我”的視角講述銀行家安迪因為被法官誤判謀殺妻子和她的情夫而入獄的故事。安迪來到了肖申克監獄後遭遇了一系列精神和肉體上的摧殘和折磨。然而,安迪並沒有被磨難所折服,他用了二十年的時間在監獄的牆上挖出了一條暗道。最後在一個普通的晚上,從暗道爬了出來。他從肖申克監獄中逃了出來,重獲了自由,並且在墨西哥以一個新的身份開啟了嶄新的人生。

在這部小説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安迪。安迪的入獄給黑暗的肖申克監獄帶來了一絲陽光。安迪是一個具有獨特的人性光輝和魅力的人物形象。他沉默寡言,但在那沉默寡言的外表下,隱藏着一顆永不妥協的、永不放棄的心。

剛開始,在監獄裏,安迪敢於同惡勢力作鬥爭。面對“三姊妹”的'不斷侵擾,他即使孤軍奮戰,被打的滿身傷痕,也不放棄自己的原則。後來,他在監獄圖書館工資時,提出了想要擴張圖書館的請求,連典獄長都認為這是無稽之談。但是他十多年來持之以恆的堅持給州議會寫信,最後夢想成真,為圖書館爭取到了資金,把肖申克監獄的圖書館擴充成新英格蘭地區最好的圖書館。安迪用自己的知識教獄卒們逃税,幫典獄長洗錢,從而得到了典獄長的重用,為自己爭取到了一些較好的待遇,如自己一間房間,這是安迪能夠逃出去的重要的一個因素。安迪利用自己獨居一室的待遇在自己的房間裏的牆壁上挖洞。一天天,一年年的慢慢挖洞,且沒讓任何人知道。他用了二十六的時間挖暗道,最後在1975年的一個夜晚逃出了監獄,完成了對自己的救贖。

安迪在肖申克中待了二十幾年,在這段時間裏,他受盡了各種折磨。但是,他並沒有太多的怨恨,而是平靜地接受了這一切,獄前獄後的巨大的生活落差也並沒有使他精神崩潰,焦慮不安,而是極其冷靜地面對眼前的一切。他表現出了超於尋常的理性、平靜和忍耐。是理想的信念支持着他平靜地面對這一切,也正是因為這一份信念的支持,他向“我”購買了一個需要挖六百年才能挖挖出一個洞的小錐子,表面上是用來磨石,但實際上他用小錘子挖出了一條通往自由的道路。

在監獄期間,他意外得知事情的真相,即指知道了殺死他妻子和她的情夫,並嫁禍給他的真正凶手。他努力過,向典獄長申請重審案件,召回找回真正的兇手,還他清白,讓他得以清白的堂堂正正的從監獄裏出去。但這一切是徒勞的。典獄長不肯見他,不肯理會他所説的言語,典獄長並非是不信,而是出於某種原因而選擇忽略安迪的請求,甚至將知道真相的唯一證人從肖申克監獄調到了其他的監獄。在這段期間,我想安迪內心是崩潰的吧,但我想這也是他堅定從按暗道裏逃出來的信念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在體制化的監獄中,安迪是一個異類,因為他有理想有毅力,艱苦的環境並沒有使他屈服,他就像一些鳥一樣,天生就是關不住的,天生就嚮往自由。

我們要想安迪一樣,做一個有理想,有希望,有追求的人。正如同小説中安迪所説的一樣:“‘希望’是個好東西,也許是世間最好的東西,好東西永遠不會消逝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4omeq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