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感恩與善待》讀後感(精選多篇)

《感恩與善待》讀後感(精選多篇)

目錄

《感恩與善待》讀後感(精選多篇)
第一篇:《感恩與善待》讀後感第二篇:《善待自己》讀後感第三篇:《善待工作就是善待自己》讀後感第四篇:懂得感恩 善待生活第五篇:《善待自己》讀後感:還自己一片綠洲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感恩與善待》讀後感

細細品味阿爾貝特.史懷澤的《感恩與善待》,感觸頗深,對於菲拉克斯與那看似的看管者,老褐馬與那彷彿有激情自豪感的馬車伕……我也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曾幾何時我也曾為離鮮花近一點而不惜從枝頭上折下把玩於掌中而後又會憶起林黛玉在葬花詩中的悲涼,望着那一片片被我撕折的花瓣,我竟會覺得那是一顆碎裂的心,呆呆站立一會,便又會自嘲起自己的多愁善感.在這個競爭激烈殘酷的年代我們真的已經麻木不仁了?我們所擁有的寶貴財富--敏感,同情,感恩何在?

正如作者後來悔悟到:"正是從這種震撼我的心靈並經常使我慚愧的經歷中,我逐漸形成了不可動搖的信念:只有在不可避免的必然條件下,我們才可以給其他生命帶來死亡和痛苦.我們大家必須意識到,漫不經心會帶來可怕的死亡和痛苦.是的,有很多東西於我們都是無足輕重的,或許我們在不經意的舉手投足間已造成了一個美麗生命的終結和永遠的傷痛."人性的自然歸回讓我們深深意識到,對於萬物精靈,我們應保持敏感和同情,決不害怕多愁善感的譴責。善待自然界的其他精靈,就等於善待我們自己。我相信我是感恩的。

我逐漸告別了青年時代的漫不經心,那時,我還以為從人們那裏領會善意和寬容是理所當然的。我以為自己很早就考慮到世界中的痛苦問題。但直到20歲,甚至在這以後,我還是太少地督促自己表達感恩心情。我太少的考慮,真實的領受感恩對人意味着什麼。我經常由於膽怯而抑制了表達感恩。我們每個人都是應該感恩的,從呱呱墜地起,我們已欠整個世界好多,有時只是被環境.時間.甚至.是自己一時的情緒所牽制,未能及時表達,就像那剩下的一個先回家的麻風病患者也在心底深深地感念耶穌。但由於他們在家裏耽擱太久,而這時耶穌又死了,就沒來的及向耶穌表達感謝,正如作者感言:在我們的生活中,對於那些給予我們許多的人,我們還未及向他們表示,他們中的許多人就離開了我們。與其在墓地悲痛的默唸本應對生者説的話,何不及時的督促自己,真誠的,及時的表達未被表達的感恩呢!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令我們無論何時何地都應及時敞開心門,勇敢的表達感恩之心。回望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我們對於我們有養育之恩的父母做過些什麼?就像那首常回家看看中唱的,父母不求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一輩子只圖個平平安安,趁着父母健在時推一些應酬多陪他們吃幾頓飯,陪他們聊聊天.散散步,他們就已經很滿足了,對父母感恩應及時表達,沒有必要一定等到功成名就的那一天,及時感恩,才不會讓我們追悔莫及。常存一顆感恩的心,用一顆感恩的心去感受世界,用一雙感恩的眼睛去看世界,去看他人,世界就會充滿感恩,充滿愛。常存一顆感恩的心,我還要努力去做,有人説,只有經歷過苦難挫折的人才能真正體會到愛與美的深度含義。我卻對來自生活的愛無所察覺,只會淡漠的接受,只要説回報更是慚愧,作為我更是常常不知去感恩,好象一切理所當然,回顧自己的成長曆程,我也有好多慚愧的經歷。我所能做的,是用我餘下的生命彌補我曾經的過失。

第二篇:《善待自己》讀後感

今天又是個星期天,我還是早早就起牀了(習慣了),做完了自己該做的事,然後我泡了一杯淡淡的龍井清茶獨自品嚐。輕啜一口茶淡淡的清香沿着舌尖向喉嚨濅潤,胃被一股暖意包圍心情倍感輕鬆起來。我順手在茶几上拿起《成都商報》翻閲,有篇文章《善待自己》躍入眼簾,我仔細的閲讀起來,感到眼前明亮了許多。

我回味文章的所有內容,對照我以前的生活歷程,我突然發覺我過去生活得真夠累的,好象把自己給丟掉了。我過去成天就是為了工作,為了家庭,為了孩子,擔當起做個優秀的角色。在單位上做個好員工;在家裏做個好妻子;好母親。總之就好象是為別人而活着似的。 [這是自己應該做的哈]真的是失去了自我,沒有好好的善待自己。讀了《善待自己》這篇文章給我帶來了一份感悟,就是讓我在今後的日子裏——善待自己!善待自己,才能更好的善待別人。

我是個性格開朗的人,我不再壓抑自己的情緒及愛好了,我要送給自己的一份禮物, 釋放自己,鼓勵自己走出這個小天地,去做自己最喜歡做的事。我很想去跳舞鍛鍊身體,可也很巧下午我朋友約我去跳舞,我想去就去吧,自己有這個特長與愛好為什麼不去呢/?要善待自己,不要為了做任何事折磨自己而特意的去壓抑,學會從容面對一切。我有自己的特長,愛好為什麼要放棄呢?就這樣我整理了自己的思緒,再把自己打扮了一番,就同我的朋友一起跳舞去了。我很輕鬆的自在的度過了這個下午——我感到自信,活力重新回到我的身邊了。

《善待自己》文章裏這樣幾句值得借鑑:“要相信自己,善待自己,讓自己生活精彩繽紛,不要誤認為要讓某個人後悔,而是為了自己人生更精彩;不要為了任何事折磨自己;你可以愛一個男人,但不要把自己的全部陪進去;做一個有睿智的女子,學會面對生活積極而對生活,生活定會如你所願,如同明早,太陽依舊會如時升起。”——總之我要不斷的去善待自己,去完善自己。

第三篇:《善待工作就是善待自己》讀後感

《善待工作就是善待自己》讀後感

趙文學

對於今天來説,善待自己已經不再是善待自己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善待自己的心情。《善待工作就是善待自己》中寫道“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工作,如果你不能善待自己的工作,不能從工作中找到快樂,那麼你三分之一的實踐都將在痛苦中度過。”

在認真閲讀了《善待工作就是善待自己》這本書後,我感覺心潮澎湃,感觸頗深,受益良多。整本書總攬全局,又細緻入微,從我們的身邊小事説起,又給人醍醐灌頂、豁然開朗之感。機遇總是偏向於踏踏實實的工作者,人生偉業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工作乃是一份使命,一種快樂,一個細節,也是一份愛。在內宣、外宣、創收等三重壓力下,我努力工作,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學習,和同事友好相處密切配合,積極參加各種活動。按時按質按量完成內宣任務。在工作的同時,我也收穫了與同事合作的快樂,任務完成的滿足和個人生活的充實。

打開《善待工作就是善待自己》一書第5頁,古希臘詩人赫西俄德認為:只有從事勞動才能獲得神靈的眷顧。英語裏有這樣一句俚語:“no pain ,no gain”。收穫或許就在你不經意付出的汗水當中獲得。半年來,我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學習,和同事友好相處密切配合,兢兢業業,在內宣、外宣、創收等三重壓力下,我努力工作,積極參加各種活動。按時按質按量完成內宣任務,參與報道黨代會、兩會、風箏會等重大活動,北上北京、南下深圳,宣傳濰坊風箏;在風箏會期間,陪同中央電視台記者加班到凌晨三點,在中央台製作播發了《山東濰坊 新聞鏈接:放風箏 有技巧》,《山東濰坊:“風箏怪才”張效東》,《山東濰坊:82歲老人的“蔬菜龍”風箏》,《山東濰坊:第29屆國際風箏會昨天開幕》,《第29屆濰坊國際風箏會舉行》五條新聞,創造風箏會宣傳歷史,起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特別是從事記者工作已經有十幾年來,多多少少的積累了些工作經驗。對於單位裏的年輕一代,我也要帶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把個人經驗與他們分享,讓他們從能從工作中切實體會到快樂。

在當前的社會形勢下,黨和政府對記者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這也要求我們記者要對自己的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貫徹落實黨中央對於新聞工作的各項指示,圍繞當前形勢下社會發展,製作出更加優良的採訪。不斷拼搏、追求卓越,只有這樣才能在全台滾滾發展的洪流中跟上步伐、永立潮頭。台裏給我們提供了廣闊的舞台,同時也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我們來説既是一種挑戰,更是一種機遇,需要我們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完善自己。“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對正處於這年輪中間的我來説,學習和閲讀《善待工作就是善待自己》使我壓抑已久的情感得到了釋放,理清了頭緒,認定了目標,從而能夠勇敢面對今後的人生。充實是一生,頹廢是一生,為什麼不選擇充實呢?快樂是一生,傷心也是一生,為什麼不選擇快樂呢?只有在紮紮實實的工作之後才能切實體會到滿足的快樂。

在《善待工作就是善待自己》中寫道“在工作中,沒有任何一件事情,小到可以被拋棄;沒有任何一個細節,細到應該被忽略。”結合前不久我台杜台長的講話,我們應該繼續學習,提高完善自我,同時認真工作,共同繁榮廣電;把《善待工作就是善待自己》中的精華思想與我台上級領導的指示思想相結合,對自身的日常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在以後的工作中不斷學習與進步。

第四篇:懂得感恩 善待生活

懂得感恩身體力行

——學習《感恩的心》之後感

作者:李 軍

尊敬的領導、親愛的同事們、朋友們:

大家好!

今天,我向大家彙報交流的題目是《懂得感恩 身體力行》。

英國作家薩克雷説:“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着它笑,它也對着你笑;你對着它哭,它也對着你哭。”這道出了生活的真諦。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氣,就該珍惜。當我哭泣我沒有鞋子穿的時候,我發現有人卻沒有腳。不要因為小小的爭執,遠離了你至親的好友,也不要因為小小的怨恨,忘記了別人的大恩。

人生之路,曲折坎坷,不知有多少艱難險阻,甚至遭遇挫折和失敗。在危困時刻,有人向你伸出温暖的雙手,解除生活的困頓;有人為你指點迷津,讓你明確前進的方向;甚至有人用肩膀、身軀把你擎起來,讓你攀上人生的高峯??你最終戰勝了苦難,揚帆遠航,駛向光明幸福的彼岸。那麼,你能不心存感激嗎?你能不思回報嗎?感恩的關鍵在於回報意識。回報,就是對哺育、培養、教導、指引、幫助、支持乃至救護自己的人心存感激,並通過自己十倍、百倍的付出,用實際行動予以報答。

感恩父母。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的存在,一生中父母為我們付出最多心血,操勞一生。《詩經》有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所以我們必須感恩父母,力所能及的回報父母。“羊有跪乳之情,鴉有反哺之義”。而人也應有盡孝之念。回報父母不一定非得是物質上的回報,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情感上的。比如在父母生日時獻上一句祝福和一張卡片,在父母勞累後為他們揉揉肩,捶捶背。幫母親洗碗,掃地,疊衣服。與父母多説説知心話,多交流,有事就要讓父母知道,不要讓他們擔心。我們要用心去體會父母的艱辛和不易。用心去傾聽父母的煩惱,讓父母減少點壓力。心懷感恩,感謝父母養育之恩。心懷祝福,祝福父母,天天快樂,天天幸福。

感恩伴侶。伴侶是世界上最親密的戰友,最不能拋棄的手足、甚至心肝。夫妻關係是一種合作伙伴的關係,誰也不欠誰,沒有理由要求任何一方一味地付出,但對方對我們的好,需要我們默默地記於心中的;夫妻關係是人與人之間最血肉 1

相連的零距離關係,伴隨一生最長時間,只有學會感恩與包容,才能更好地把感情維繫下去,要知道女人是哄出來的,男人是暖出來的,不會暖化男人的女人,一定不會怎麼幸福,不會哄女人的男人,也肯定不會怎麼快樂。夫妻就是兩個半球,“半個球無法滾動,要有另一個半球。”假如少了妻子的陪伴,人生如何畫圓。假如少了丈夫這個臂膀,女人的柔弱何處依傍。只有同時畫圓,生活才會幸福美滿。要記得,當我們身體不適的時候,第一個在我們牀前心急如焚脣焦口燥的是我們的伴侶;當我們在外面受到傷害,第一時間為我們撫平創傷的也是我們的伴侶。別看他剛剛給跟我們吵過幾句嘴,也別管因為感情問題經常鬧些小別扭,當大難來臨努力甚至拼命和我們站一起的絕對是我們的伴侶。所以,我們要感恩伴侶,要雙方一起努力,互相理解、尊重、信任、和支持,共建幸福和諧家庭。

感恩朋友。朋友是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交際對象,關鍵時刻常常都是朋友的鼎力支持,才使得我們度過一次次的難關,俗話説的“遠親不如近鄰”也正是這個道理。每一個人,身邊總有幾個至交的好友,他們或許是你無助時的加速器,或許是你困惑時的智囊,或許是你苦悶時的垃圾桶,不同的時刻,他們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不變的是,在你需要的時候,他們總會力所能及第一時間趕到你的身邊,為你提供他們最大的幫助。他(來自好範 文網:)們不求你回報,他們真誠地以能夠幫助你為最大的快樂,所以我們更應該對他們感恩。“知遇之恩永生不忘”,朋友是要用心處一輩子的,就像周華健所唱的:一句話,一輩子,一生情,一杯酒??

感恩領導和同事。沒有領導的關愛,沒有同事的幫助,工作是難以順利推動的,才華是難以展現的,成功是難以取得的,當然也就很難獲得進步了,所以對於那些在工作上給我們提供最大幫助與支持的領導和同事,我們必須心懷感恩,是他們成就了我們的進步與成功。尤其是一起通過努力取得了共同的成功,那種經歷更是讓人難以忘懷,是他們讓我們感受到了團隊力量的偉大,是他們讓我們知道了什麼叫做同舟共濟。即便為了某一個職位而明爭暗鬥,即變便為了某一項工作的推進而炒得面紅耳赤,都不應該影響接下來的配合,我們需要做的永遠只是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進步。在此,我要向我所有現在以及曾經的同事們説,我感謝你們,你們不僅是我的同事,更是我的朋友和親人。

當然,生活中還有太多太多需要我們去感恩的人和事。傷害我的人讓我感恩,因為你們使我學會了堅強;背叛我的人讓我感恩,因為你們使我磨練了心智;欺

騙我的人讓我感恩,因為你們使我長了見識;冷淡我的人讓我感恩,因為你們使我學會了自立;絆倒我的人讓我感恩,因為你們使我的能力被強化了;斥責我的人讓我感恩,因為你們助長了我的智慧;藐視我的人讓我感恩,因為你們使我覺醒了自尊;遠離我的人讓我感恩,因為你們使我知道了自省??

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無彌補。生活中我們常常對最親近的人的大恩大惠不以為然,覺得父母照顧我們,老師對我們的付出,同學的關心都是理所當然的。我相信每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是在心底許下“感恩”的宏願,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報恩。可惜人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

朋友們,讓我們一起來學會感恩吧!感恩賦予我們生命的父母,感恩給予我們知識的老師,感恩所有幫助、關心和愛護我們的人。常懷感恩之心,自然對別人對環境就會少一分挑剔,多一分欣賞,我們的校園也會因此變得更加光明、友善、和諧。學會了感恩,我們就會以坦蕩的心境、開闊的胸懷來應對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讓原本平淡的生活煥發出迷人的光彩。

2014年11月26日

打開網頁到處都是對感恩的讚頌和要求,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是人生的智慧,我們要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同時,感恩朋友,感恩仇人和敵人。但是我們真正做到了嗎?我們為什麼做不到?為什麼,我們的感恩只能停留在文字間,停留在口頭上,而不能體現在實際中。

那麼什麼才是真正的感恩,我認為一是懂得,二是踐行,是知與行的統一。

1學會寬容和理解。朋友之間的一個過分的玩笑、爭執,以此遲到不能釋懷,這些小問題往往容易讓友情產生裂痕。夫妻之間出現感情矛盾,往往容易出現把錯誤全歸於乙方的情況,一味埋怨,記恨智慧無限放大痛苦。這是,不妨雙方都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

2敬畏和尊重。

所以,要讓他們學會“感恩”,其實就是讓他們學會懂得尊重他人。在別人至上,要把別人當人。在別人之下,要把自己當人。這個社會真正的公平、平等是根本不存在的,就連生死都

有差異。在牛逼的人也要懂得敬畏,只有敬畏才能贏得尊重,才能讓人感到温暖,舒服,如果把自己抬得太高,那是不可能獲得真正的尊重,及時有也是暫時的,表面的。尊重領導不是尊重,尊重地位不如我們的人才是 真正的尊重,這就是感恩,感恩每一個生命都不易,提及幾人才是大智慧。人生道路,曲折坎坷,不知有多少艱難險阻,甚至遭遇挫折和失敗。在危困時刻,有人向你伸出温暖的雙手,解除生活的困頓;有人為你指點迷津,讓你明確前進的方向;甚至有人用肩膀、身軀把你擎起來,讓你攀上人生的高峯……你最終戰勝了苦難,揚帆遠航,駛向光明幸福的彼岸。那麼,你能不心存感激嗎?你能不思回報嗎?感恩的關鍵在於回報意識。回報,就是對哺育、培養、教導、指引、幫助、支持乃至救護自己的人心存感激,並通過自己十倍、百倍的付出,用實際行動予以報答。

感恩是積極向上的思考和謙卑的態度,它是自發性的行為。當一個人懂得感恩時,便會將感恩化做一種充滿愛意的行動,實踐於生活中。一顆感恩的心,就是一個和平的種子,因為感恩不是簡單的報恩,它是一種責任、自立、自尊和追求一種陽光人生的精神境界!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感恩是一種生活智慧,感恩更是學會做人,成就陽光人生的支點。從成長的角度來看,心理學家們普遍認同這樣一個規律:心的改變,態度就跟着改變;態度的改變,習慣就跟着改變;習慣的改變,性格就跟着改變;性格的改變,人生就跟着改變,願感恩的心改變我們的態度,願誠懇的態度帶動我們的習慣,願良好的習慣昇華我們的性格,願健康的性格收穫我們美麗的人生!

古人説:滴水之恩,須當湧泉相報。感恩,是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一個正直的人的起碼品德。事實上,我們也非常需要感恩,因為,父母對我們有養育之恩,老師對我們有教育之恩,領導對我們有知遇之恩,同事對我們有協助之恩,社會對我們有關愛之恩,軍隊對我們有保衞之恩,祖國對我們有呵護之恩……贈人玫瑰,手留餘香。一個經常懷着感恩之心的人,心地坦蕩,胸懷寬闊,會自覺自願地給人以幫助,助人為樂。而那些不會感恩的人,血是涼的,心是冷的,帶給社會的只能是冷漠和殘酷,這樣的人如果多了,社會就會變成冷酷而毫無希望的沙漠。我們漠視他們,不屑於與他們為伍。

小孩的心

有一位單身女子剛搬了家,她發現隔壁住了一户窮人家, 一個寡婦與兩個小孩子。 有天晚上,那一帶忽然停了電,那位女子只好自己點起了蠟燭。沒一會兒,忽然聽到有人敲門。 原來是隔壁鄰居的小孩子,只見他緊張地問:“阿姨,請問你家有蠟燭嗎?”女子心想:“他們家竟窮到連蠟燭都沒有嗎?千萬別借他們,免得被他們依賴了!”

於是,對孩子吼了一聲説:“沒有!”正當她準備關上門時,那窮小孩展開關愛的笑容説:“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沒有!” 説完,竟從懷裏拿出兩根蠟燭,説:“媽媽和我怕你一個人住又沒有蠟燭,所以我帶兩根來送給你。”

此刻女子自責、感動得熱淚盈眶,將那小孩子緊緊地擁抱在懷裏。

第五篇:《善待自己》讀後感:還自己一片綠洲

人有了信心就會產生強大的意志力量

世界著名游泳健將弗洛倫絲.查德威克,一次從卡得林那島遊向加利福尼亞海灣。在海水中浸泡了16個小時,只剩下一海里時,他看見前面大霧茫茫,一望無際,內心潛意識發出了“何時才能游到彼岸”的信號,她頓時渾身睏乏,失去了信心。

於是她被拉上小艇休息,為此,失去了一次創造紀錄的機會。事後弗洛倫絲.查德威克才知道,她即將登上成功的彼岸。2月後她又一次重遊加利福尼亞海灣。游到最後,她不停地告訴自己説:離彼岸越來越近了,潛意識發出了“我這一次一定能打破紀錄”的信號,頓時信心倍增,最後非洛倫絲.查德威克終於實現了目標。

我認為,阻礙她成功的不是大霧,而是她內心的疑惑。是她自己在大霧擋住視線之後,對創造新的紀錄失去了信心,然後才被大霧所俘虜。作為一個人是要在自己的心中建立起一個堅定的信念,要有自己的自信感,這樣才會產生強大的意志力量。我感覺到弱者與強者之間,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最大的差異,並不僅僅在於才華與智慧的差距,而在於意志力量的差異。我深深的感到:人一旦有了堅定的意志,就能戰勝自身的各種弱點,只有這樣才能最終取得勝利!

自由人讀感隨筆!

更多精彩相關內容:

《善待他人》讀後感

讀後感——善待地球

善待他人 讀後感

善待家園讀後感

《善待你的愛人》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dl971.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