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激盪三十年讀後感1000字【精品多篇】

激盪三十年讀後感1000字【精品多篇】

激盪三十年讀後感1000字【精品多篇】

改革開放三十年觀後感700字 篇一

改革開放30週年,是跨越騰飛的30年。30年艱苦奮鬥,30年風雨磨礪。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睿智的人抓住了富強的契機。這是一個收穫的季節,更是一個活力飛揚的時代。我真切感受到了改革開放帶來的可喜變化。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爬山過坎,在改革開放的助推下,人民羣眾的生活水平在提高、不斷走向完美。我的家鄉懷柔也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

記得小時候,東關村還有好多農田水稻,每年都要播種水稻,每户都包種農田,秋收到場院去晾曬糧食。此刻農田都沒有了,華北市場變成了綠化,場院位置蓋起了高樓,建立了學校,也就是此刻的懷柔五中。此刻的農民收割不用再用手去割麥子,都是收割機,人簡便很多,現代化機械大大提高了生產力。

小時候家裏窮,父母上班一個月就幾十元錢,那時候春節是最歡樂的,因為春節能夠吃好的,穿新衣。每到春節飯桌上都要有燉排骨,燉雞等。心境可開心了,那時候吃肉也奢侈品,家裏一兩個月才能吃一次肉,此刻天天雞鴨魚肉,吃得多了反而開始懷念小時候偶爾才吃一次的豬肉的香味。我們小時候想吃魚時就去河裏抓,那時候懷柔水庫能夠去抓魚,游泳,此刻為了保護好水資源,水庫已經保護起來。那時候上學學費異常貴,每次開學都要交很多學費、書費等,那時候學費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一家人一年省吃儉用才能把學費節省出來。此刻都是九年義務教育,立刻幼兒園也要義務教育。此刻的青少年兒童能享受到現代教育發展的成果。時代在變,人們的觀念也在變,吃飽穿暖、基礎教育不成問題後,保護生態環境、創造更宜居的社會環境成為現代人更關心的話題。

改革開放30週年發生了太多的變化。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改善,農村蓋起來二層小樓,馬路越來越寬敞,高樓林立,網絡全覆蓋。.。.。.改革開放讓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富強,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幸福。30年改革開放成果豐碩,祖國完美明天更可期!

激盪三十年讀後感700字 篇二

30多年來,現代化建設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在一個人口多、底子薄、文化科技總體水平不高、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仍居於世界後列的大國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一項十分艱鉅的歷史任務。它既承擔着完成傳統工業化的任務,又承擔着進行新的產業革命的任務。在國際經濟和科學技術激烈競爭的形勢下,科學技術是儘快改變我國生產力的落後面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因素,是當今中國發展生產力的突破口。

當今世界,現代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地發展,並且正在以空前的規模和速度被應用於生產,使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面貌發生着日新月異的變化。在這種形勢下,我們要實現“四個現代化”,務必比以往更加重視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

在農業方面,我們要用佔世界7%的土地養活佔世界22%的人口,務必依靠科學技術個性是生物技術、計算機技術、核技術等高新技術和科學的管理方法來改造傳統農業,發展新興農業。

工業方面,則務必應用以電子信息和自動化技術、新能源和新材料技術來改造傳統產業,用於新產品開發,提高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從而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走出“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老路。

此外,決策的自主化、科學化,社會主義精神禮貌建設和社會的全面進步,也都離不開科學技術。改革開放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動力。鄧小平深刻地指出,“四個現代化”是一場“偉大革命”,“這場革命既然要大幅度地改變落後的生產力,就務必要多方面地改變生產關係,改變上層建築,改變工農業企業的管理方式和國家對工農業企業的管理方式,使之適應於現()代化大經濟的需要。

各個經濟戰線不僅僅需要進行技術上的重大改革,而且需要進行制度上組織上的重大改革。進行這些改革,是全國人民的長遠利益所在,否則,我們不能擺脱目前生產技術和生產管理的落後狀態。”

激盪三十年讀後感 篇三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雙城記

從1978-20-,中國由開始改革到如今漸入深水期。這三十年並非一個一帆風順的過程,經歷了挫折,懷疑,收縮,躍進,這三十年發生或者將要發生無數激動人心的故事,其中有悲劇,也有喜劇。於是有人發大願心,用大智慧,記錄下了這三十年的變遷。這份記錄,就是吳曉波先生的《激盪三十年》。

吳曉波先生68年生人,復旦大學新聞系出生。長期從事財經報道工作。著作包括《大敗局》,《穿越玉米地》,《非常營銷》,《被誇大的使命》等。享有盛名。在20-的某一天,正在哈佛大學訪問的他,突然被從天而降的使命感劈中,認識到自己應該去寫一本關於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的歷史。於是開始記述這個錯綜複雜的時代。

作為一個著名記者,他親身經歷過許多大事件;同時作為一個有深厚經濟學功底的學者,他也可以對一些現象給出合理的解釋。吳曉波先生最終選定了以企業和那些興辦企業的人為主體,將30年的改革過程看成國家主持的國企,民業,外企不斷博弈的利益殺場,為我們刻畫了一副栩栩如生的改革發展圖。也許這裏沒有大人物眼裏的政策設計,沒有實權派關心的民計民生。但我輩看了以後,卻會被勾去許許多多的回憶,然後再一一歸於清晰,並感概一聲:確是如此。

改革還沒有走向盡頭,接下來的任務更加艱鉅。現下的我們,面對了反腐,經濟結構調整,縮短收入差距,政治體制改革等任務。甚至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説,眼下的局勢更加嚴峻。但是這是中國跨入富強之林必修的一課。哪怕悲觀,失望的論調塵囂直上,我們也要認識到,我們所經歷的,猶如美國在四五十年代,日本,香港在六十年代所經歷過的,是生產前的陣痛。只有勇於面對,並闖過這關,我們才能真正發展。猶如吳先生所言:“他們(富有原罪的企業家,官員)其實並不陌生。在任何一個商業國家的財富積累初期都曾經出現過這樣的人羣,而且必然會出現這些人。.。.。.我很慶幸能生活在這個充滿了變化和激情的大時代,但是説實話,我希望它快點過去”

最後,摘抄一段吳先生的題記作為結尾:

當這個時代到來的時候,鋭不可當。萬物肆意生長,塵埃與曙光升騰,江河匯聚成川,無名山丘崛起為峯,天地一時,無比開闊。

改革開放三十年觀後感800字 篇四

歷史給我們這個民族留下了太多的創傷與遺憾,卻沒有賦予我們額外的時間來撫平它們。30年在歷史裏只是彈指一揮間,我們整個民族卻從骨子裏迸現出驚人的爆發力,1978年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誌,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偉大征程。我們黨帶領人民進行的這場“新的偉大革命”,書寫了我們國家這30年繁榮發展的壯麗史詩,激盪起我們民族生機勃勃的復興的氣象。

30年來,我們從“真理標準的討論”出發,改革開放始終是響徹神州大地的時代呼聲。從農村到城市,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改革的精神一脈相承;從沿海到內陸,從打開國門到全方位開放,從加入世貿組織到興建“一帶一路”,開放的步伐一往無前。今日,我們國家已經躍升為世界第二大行濟體,我們國家須於實現了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正因如此,習近平總書記此刻指出,改革開放是“活力之源”“重要法寶”,是“必由之路”“強國之路”"富民之路”。今日,改革開放依然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是我們在新的歷史時期最鮮明的旗幟,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是億萬中國人民的共同心聲,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作為新一代青年我也要努力支持改革開放,為自我是一箇中國人而驕傲。

30年的改革開放,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振興,就必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今日,我也充分認識這偉大的成就,這深刻珍貴的啟示,堅定“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要努力把改革開放的旗幟舉得更高更穩。

作為一名九零後,我雖然沒有親歷改革開放這30年,但經過今日的影片,讓我深深地感觸到,中國改革開放這30年裏眾志成城,這30年裏着風化雨,這30年裏砥礪前行,這是對於歷史的最好的紀念。書寫新的輝煌歷史是對改革開放的最大致敬,堅定創造新的更大奇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中國的改革開放必須會更加成功,也向那些為中國改革開放努力奮鬥的人致謝,多謝你們的付出,中國才有如此面貌,我為自我是一箇中國人而深深的感到驕傲與自豪。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k646r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