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莊子逍遙遊讀後感

莊子逍遙遊讀後感

第一篇:莊子《逍遙遊》讀後感

莊子逍遙遊讀後感

我讀《逍遙遊》

許多人喜歡老莊之學,然後在當下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它似乎派不上什麼用場。兩千年的封建歷史,多數時期思想上佔統治的地位的都是積極入世的儒家思想。因為相較而下,老莊之學更消極,鼓勵人出世。在如今快節奏高壓力的工作生活中,讀一讀《逍遙遊》,或許能得到心靈的寧靜。

“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鵬鳥展翅高飛憑藉了六月的大風。山野中的霧氣,空氣中動盪的塵埃,都是生物用氣息相吹拂的結果。天色深藍是因為天空高曠遼遠看不到盡頭罷了。他們都不是自己的本領本色,都是有所依靠。自由嗎?不自由。“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兩隻小動物又懂什麼。它們不知天高地厚,被自己侷限住了眼界。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小聰明趕不上大智慧,壽命短的比不上壽命長的。小於大的分別就在這裏。這是人力所無法改變的。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如果能夠順應天地萬物之性,而駕馭六氣的變化,遨遊於無窮無盡的境域,那又需要憑藉什麼呢?因此説,真實自然的人沒有自我的偏見,神人沒有要建功立業的偏見,聖人不求聲名。莊子在全文最後給出了真正逍遙的答案。

有人認為,要遊離於社會之外,飄蕩于山野之間,不問功名利祿,不為兩鬥米折腰,這才是隱。然古人曾説,“小隱隱與野,中隱隱與市,大隱隱與朝。”並不是想要隱,想要逍遙,脱離社會就可以的。只有順應天地萬物之性,分清自身與物外的分別,辨別榮辱與恥辱的界限,淡泊名利,心有所屬,便可得到寧靜。

第二篇:《莊子·逍遙遊》讀後感

莊子在《逍遙遊》中提出了”至人,神人,聖人”的生活意境,逍遙遊作為莊此文來源於本站思想的最高境界,也是莊此文來源於本站學説的最高理想。作品描寫了一個哲學意識上天入地以求索宇宙的祕密後倦極而返的心理經歷。

作者首先通過描繪一系列具體的事物和三個不同層次的人物來反覆申明絕對自由的難得,借鯤鵬和蜩鳩的對比,

來説明大小的分別,破除一般人見小不見大的觀念,並指出:唯有“無己”的“至人”才能做到逍遙遊。接着塑造了一個神人的形象,使逍遙遊的“至人”具體化。莊此文來源於本站賦予了這個神人最美的外表和最好的品質,她是莊此文來源於本站逍遙理想的完美體現者。然後則極為生動幽默地寫了莊此文來源於本站與惠此文來源於本站論辯有用與無用、小用與大用的情況。莊此文來源於本站認為小用不如大用,無用就是大用,只有“無所可用”,才能“物無害(之)者”,在“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永作逍遙遊。

讀完全篇,可以理解到:逍遙遊是指無所依賴、絕對自由地遨遊永恆的精神世界。這讓我想到:現實生活中,人們或是為了名利勾心鬥角,整天生活得惶惶不安;或是沒有人生目標和精神支柱;或是注重物質的享受,忽略了精神上的提高。

越來越方便快捷的現代生活方式讓我們在享受它的同時也失去了很多美好的追求。有些人捨不得花上一個小時看一本好書,更樂意做的是去泡網吧,或是去麻將桌前搓一小時。

社會的進步讓人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然而社會的進步更需要強大的精神文明來支持和推進。所以,當我們有閒暇時,不妨捧起一本好書,全身心投入地去讀它,理解它,做一個現代的”至人,神人,聖人”,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裏暢遊。

第三篇:莊子逍遙遊 讀後感

莊子逍遙遊 讀後感

莊子在《逍遙遊》中提出了”至人,神人,聖人”的生活意境,逍遙遊作為莊此文來源於文祕站思想的最高境界,也是莊此文來源於文祕站學説的最高理想。作品描寫了一個哲學意識上天入地以求索宇宙的祕密後倦極而返的心理經歷。

作者首先通過描繪一系列具體的事物和三個不同層次的人物來反覆申明絕對自由的難得,借鯤鵬和蜩鳩的對比,來説明大小的分別,破除一般人見小不見大的觀念,並指出:唯有“無己”的“至人”才能做到逍遙遊。接着塑造了一個神人的形象,使逍遙遊的“至人”具體化。莊此文來源於文祕站賦予了這個神人最美的外表和最好的品質,她是莊此文來源於文祕站逍遙理想的完美體現者。然後則極為生動幽默地寫了莊此文來源於文祕站與惠此文來源於文祕站論辯有用與無用、小用與大用的情況。莊此文來源於文祕站認為小用不如大用,無用就是大用,只有“無所可用”,才能“物無害(之)者”,在“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永作逍遙遊。

讀完全篇,可以理解到:逍遙遊是指無所依靠、絕對自由地遨遊永恆的精神世界。這讓我想到:現實生活中,人們或是為了名利勾心鬥角,整天生活得惶惶不安;或是沒有人生目標和精神支柱;或是注重物質的享受,忽略了精神上的提高。 越來越方便快捷的現代生活方式讓我們在享受它的同時也失去了很多美好的追求。有些人捨不得花上一個小時看一本好書,更樂意做的是去泡網吧,或是去麻將桌前搓一小時。

社會的進步讓人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然而社會的進步更需要強大的精神文明來支持和推進。所以,當我們有閒暇時,不妨捧起一本好書,全身心投入地去讀它,理解它,做一個現代的”至人,神人,聖人”,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裏暢遊。

第四篇:莊子逍遙遊讀後感

莊子逍遙遊讀後感

古往今來,人們都在追逐一個夢想——自由。從個體來説,柏拉圖追求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國”,孔子追求“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精神境界;從民族來説,無數被壓迫人民為爭取自己民族的自由獨立而奮起反抗不惜流血犧牲;從國家來説,人們為尋求不斷髮展提出自由新口號:經濟要求發展“自由貿易”、“自由競爭”,一實現經濟的健康發展,政治要求“自由民主”以謀求更廣泛人民利益,文化也也同樣要求自由的空氣、自由的呼吸、以達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化繁榮面貌……人們心中對自由的呼聲從古一直綿延至今,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愈加洪亮,然而,自由到底是什麼?自由在哪裏?怎麼實現自由?我們心中久久的疑惑誰來解開?

那麼不妨靜下心來,漫步於幽靜的樹木或湖畔,來品讀一番莊子的《逍遙遊》,聆聽那從遠古而來的期盼,來體味自由的馨香,任心思自由徜徉於天際。

《逍遙遊》是《莊子》書中的首篇,也是莊子本人的代表作。在上《莊子研究》課程的時候,我認真地聽老師解讀了《逍遙遊》這篇文章,在深入閲讀之後,我覺得莊子的確不愧是影響漢文化甚深且遠的一代思想家,其中闡述的觀念也在數千年以下不斷的對後世產生影響。另外,莊子也不僅是一位思想家,他更是一位重要的散文家,這篇《逍遙遊》看似雜亂無章,但是卻有中心思想貫串其中:他就是要人們不要一直被名韁利索牽絆住,更不要人云亦云的迷失在世俗的觀念或是現實取向的功利價值觀之中。

初見“逍遙遊”三個字,很自然的聯想到這樣一幅悠然愜意的風景:一個學者立於竹筏之上,沒有船槳,竹筏順着水流漂游,兩岸青山徐徐向身後遠去。若問我莊子的自由該如何形容,很自然的想到那句“向詩人一樣自由”。但讀完並深入學習《逍遙遊》一文後,才發現上面的兩個“很自然”的反應與莊子以及他所崇尚的“逍遙”真是差裏百萬裏。莊子逍遙,是近乎忘卻凡世間的一切複雜,纖塵不染的精神與靈魂上得到自由。那些詩人學者,要麼觸景生情,要麼因勢感懷,都是為外在客觀和內在主觀所限,不能達到真正的逍遙。

《逍遙遊》開門見山點出“逍遙”的境界,“遊”的狀態,鵬程萬里,扶搖直上,看似逍遙,其實都是“有所待”,不自足。一旦時不與我,則無法成功。如何才能超脱?莊子提出“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變,以遊無窮”。也就是説,心靈順應天地之道,跳出萬物束縛,無物,無我,無功,無名,與天地精神相往來,逍遙自在。作品描寫了一個哲學意識上天入地以求索宇宙的祕密後倦極而返的心理經歷。首先通過描繪一系列具體的事物和三個不同層次的人物來反覆申明絕對自由的難得,借鯤鵬和蜩鳩的對比,來説明大小的分別,破除一般人見小不見大的觀念,並指出:唯有“無己”的“至人”才能做到逍遙遊。

莊子所講的“逍遙”是一種絕對的自由,而不是相對的自由。莊子把人生之最高境界描繪為“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那是一種不去追求名譽和地位、沒有功利目之、心中無我之崇高境界。只要如此,才能潛心學習,為人生之騰飛打下厚實之基礎,才能不畏險阻,翱翔於九萬里之藍天,做才能戰勝自我,不被榮譽所累,才能不去追求名譽和地位,以熱愛作為奮鬥之動力。

“逍遙遊”是莊子哲學的總綱,是莊子對人生的理想的追求,對精神自由的祈向,是精神從主觀形體和客觀現實環境中提煉。《逍遙遊》的主旨是人應該擺脱一切功名利祿權勢的束縛,在精神上達到一個超然物外、悠然無為、絕對自由的境界。莊子借《逍遙遊》為人們開闢了一個自由空靈、超脱時空的天地。

《逍遙遊》中塑造的境界永遠是沒有邊界的。天地大道,莊子於虛靜中揮灑他的放誕,於達觀中流露出些狡黠,讓我們用一生的體温去温暖這個智慧的名字,漸行漸遠,隨着莊子去“乘物以遊心”“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或是為了名利鈎心鬥角,整天生活的惶惶不安;或是沒有人生目標和精神支柱;或是注重物質的享受,忽略了精神上的提高。越來越方便快捷的現代生活方式讓我們在享受他的同時也失去了很多美好的追求。有些人捨不得花上一個小時看一本好書,更樂意做得是去泡網吧,或是去麻將桌前搓一小時。社會的進步讓人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然而社會的進步更需要強大的精神文明來支持和推進。所以,當我們有閒暇時,不妨捧起一本好書,全身心投入地去讀他,去理解它,做一個現代的“至人、神人、聖人“,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裏暢遊。

化學化工系13級化學三班 姚雯帆

第五篇:《莊子之逍遙遊》讀後感華海軍

《逍遙遊》讀後感

莊子內篇,《逍遙遊》為第一。

可以説,此篇乃莊子之哲思代表,後六篇均可謂發端於此。

莊子一直在追求所謂的逍遙遊(亦作‘消搖遊’)的境界。即是一種自由自在且無拘無束的理想狀態。換言之,便是追求一種絕對的、純粹的精神自由。

篇首,莊子便舉了北冥鯤鵬之故事。鯤化為鵬,“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何等雄偉!何等瀟灑!篇中又舉列禦寇之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亦是何等的灑脱!何等的飄逸!然而,此二者之飄然超逸之舉在莊子看來並未達到逍遙遊的境界,因為他們有所待也。他們之所待,便是“風”。莊子在講鵬程萬里時,如是説:“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揹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這就是“有所待”。

説鵬的時候,莊子又講了蜩與學鳩之短見,可謂“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無論是大鵬與列子,亦或是小小的蜩與學鳩,都是有所待的。那如何達到無所待而至於逍遙遊呢?南華真人的觀點是:“無己”、“無功”、“無名”。如此而不為外物所滯、天人合一、物我交合,至於絕對的精神自由,方為逍遙啊!

篇章還討論的“有用”“無用”之辨。無用可有用,有用可無用,辯證。

關於逍遙遊,其過於理想而為空想。我想灑脱之極的南華真人也從未達到。他的逍遙遊思想,絕類柏拉圖之理想國,理想而不實際也。

但至少,莊子為我們提供了一種人生態度。

除卻南華真人玄而又玄的哲思。最為人所稱道的便是他汪洋恣肆的文學才華,可謂浪漫主義之濫觴。似野馬而莫辯,縱橫捭闔,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可謂通天達地啊!於此胡謅數言,皆為拾前人牙慧而已。

08中本二班華海軍2014-9-22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qyzdn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