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再讀《水滸傳》有感——是俠肝義膽還是鐵血殺戮

再讀《水滸傳》有感——是俠肝義膽還是鐵血殺戮

是俠肝義膽還是鐵血殺戮

再讀《水滸傳》有感——是俠肝義膽還是鐵血殺戮

——再讀《水滸傳》有感

“説走咱就走啊,天上的星星參北斗啊!”這首前奏一起,想必大家就能跟唱,因為實在耳熟能詳。可以這麼説,劉歡老師的《好漢歌》幾乎陪伴了我的整個童年。同理,作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和《西遊記》、《三國演義》一樣,每至寒暑假來臨,總是能在電視上循環播放,可謂真真正正的從小看到大。毫不誇張地講,對於其中的精彩章節和演繹,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來説,幾乎是爛熟於心的。

也正是基於電視劇帶來的興趣和宣傳,我還真的是認認真真的拜讀了《水滸傳》好幾個版本,有連環畫版、兒童讀物版以及文繁事簡本版和文簡事繁本版。各版之間大體章節相同,只是內容詳盡不同,章節最多的簡本(即文簡事繁本),包括了受招安、徵遼、徵田虎王慶、打方臘及宋江被毒死等120回全部章節,而我們一般所知的是大約前100回,此處按下不表,好奇者自己看去。

對於《水滸傳》,從小到大,每讀一遍,我的感想是不一樣的,俗話説“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但與三國不同的是,同樣是演義,但三國基於陳壽的《三國志》,雖作者有心推崇漢室而移花接木,把許多事情換了主人,但基本上還是以歷史大致走向為主的。而《水滸傳》則更像《西遊記》和《紅樓夢》,作者將自己對於朝廷和時代的感受,濃縮於小説中,將梁山、方臘等北宋末期的農民起義糅合在一起,創造出了108將的傳奇故事,給後人帶來了不盡的文學創作的源泉和思路。

對於《水滸傳》這本書,我也經歷了數次的感受變更,小時候只是覺得朝廷腐敗無能,梁山好漢個個豪氣英雄、義薄雲天,不論原著還是電視,打鬥場面都十分激烈精彩,很是過癮,但明明可以抗爭到底,最後居然歸順了,很不滿意宋江等人的決定,覺得很沒志氣。長大後,對於梁山好漢的做法則有了更深的理解,原來108將也不是鐵板一塊,他們各自的出身和見識決定了他們的性格和做法,對於宋江、盧俊義等原就心懷仕途的人來説,造反終究是被動的,遠大前程的誘惑力永遠比佔山為王好得多,同時朝廷也不都是壞人,忠臣良將也是有的,扈家莊等原來與梁山作對的勢力從某些方面講,只是在維護當時的統治階層利益,並非十惡不赦之徒,也就是説並沒有勢力的好壞之分,壞的只是個人品行。而且朝廷的有些做法,看起來很殘忍很不和諧,但竟然是職場的必修課,這大概與我進入這個弱肉強食的成人世界有關吧,想想還是挺有意思的。現在,我的想法又改變了,如果説林沖風雪山神廟是被迫自衞、魯智深拳打鎮關西是除暴安良、武松打虎是英雄好漢,那李逵血洗扈家莊、吳用害死小衙內逼朱仝上山、被坑上梁山的柴進又是些什麼操作?現在看來,梁山除了俠義之外,也藏着一些污穢,小時候我最喜歡吳用,覺得他足智多謀,長大後卻最討厭他,一是打仗其實多半靠朱武,二是為了擴大勢力吳用實在是幹了太多缺德事,逼迫多少人家破人亡只是為了讓他落草為寇,好壯大梁山的隊伍,現在看來,實在愛不起來,更別提動不動就劈人的李逵,他身上除了忠心於公明哥哥,實在看不到優點...作為一個“孝順”的兒子,卻連自己的母親都照顧不好。除此之外,任人唯親、打壓報復在梁山裏其實都是存在的,這大概也是作者刻意為之,因為這些負面情緒和事件,始終是與人共存的,連朝廷都做不到的東西,一羣綠林人士又如何可以做得到,這也就造成了八百里梁山終究只有八百里,去的只有流亡之人,而百姓甚至寧願幫助腐朽的朝廷也不支持梁山,除了思想腐化之外,恐怕與梁山的所做所為是分不開的,仁義之中,少了仁,終究只是佔山為王的黑社會。

時至今日,《水滸傳》的解讀依舊多彩繽紛,可以説一萬個人眼中有一萬個哈姆雷特,一萬個人眼中也有一萬個梁山好漢,而我對於它的解讀,也許隨着時間的延展又會有不同的變化,這也正是名著的魅力,作者將那個時代的思想和抱負賦予文字,流傳千世卻始終不過時,而我們也不能僅僅當它是一本小説,因為它所承載的東西遠比小説多得多,或許在給學生上課時,我們不僅僅要弘揚正能量,對於梁山的不足,是否同樣需要闡明,這是一個問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ydogk.html
專題